1
12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1 月 18 日,河北雄安新区举行 2019 年植树造林工作动员会,今年雄安新区 将在前两年植树造林11万亩基础上,完 成河北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0万亩造林 目标任务。由此拉开了雄安新区新一年 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幕。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 务副主任田金昌介绍说,雄安新区设立 以来,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按照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 空间格局的目标要求,着力为可持续发 展奠定生态之基。目前,已植下1000余 万株树,为雄安新区打好蓝绿交织底色 奠定了坚实基础。 奠定绿色发展根基 1 月 2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 关 于 河 北 雄 安 新 区 总 体 规 划(2018- 2035)的批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 是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 推进这两项工作落实,2018 年 4 月份,中 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 纲要》,明确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 护的目标任务。比如,科学的空间布局 保障,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规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实行负面清单 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 能企业和项目;白洋淀水系生态修复等。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 复好、保护好。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正 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 划(2018—2035 年)》。该规划共 9 章 27 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 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 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 创新等作出了全面规划。 为抓好《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 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 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 知》,要求河北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 城水林田淀草系统治理,坚决做好白洋 淀生态环境保护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 功能,展现“华北明珠”风采,实现以淀兴 城、城淀共融,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 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一源四措”改善水体质量 隆冬时节的白洋淀,银色的水面上, 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在安新县北六村附 近的冰面上,数十名村民正在收割芦苇。 近年来,因收割、管护不到位,芦苇 不断退化且经济效益逐步降低,部分芦 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直接污染白洋 淀水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 雄安新区加大整治内源污染,加强 白洋淀自身污染治理,通过村庄生活污 染治理、淀底清淤、芦苇综合利用等工程 改善淀区水质。 今年,雄安新区将采取全国领先的 治理技术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打好水污 染防治攻坚战。 为此,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并部署了 重点工作任务。 开展冬季攻坚行动,以白洋淀淀内水 质达标为目标,以旅游餐饮集中区、人口 密集村庄等区域为重点,实施“一源四措” 治理,即,以重点区域半径约一公里范围 内生活污染为重点源,围绕垃圾、污水、厨 余、厕所粪污等四类难点问题,分别采取 措施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白洋淀生活污染 源治理,大力削减入淀污染负荷,全面提 升雄安新区水生态涵养和系统自净能力。 推动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白洋 淀 78 个村的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一体 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示范工程项目,实 现污水全处理、全收集、全达标,并逐步 向其他农村推广,实现全覆盖。 为使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提升,还将从湿地建设、旅游领域整治提 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方面加大综合 整治力度。 同时,科学实施府河、孝义河入淀口 的藻苲淀和马棚淀 9 万亩退耕还淀生态 湿地工程。构建湿地净化系统,逐步恢 复淀泊水面,保护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 整性。计划完成安新县大张庄排碱沟、 雁翎沟、曲堤干渠、府河南排碱沟以及雄 县马庄干渠、隔碱沟等6条污水沟治理 工程,加快推进三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 造工程。力争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 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淀 区饮水安全及生态补水得到有效保障,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涵养 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 目前,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先行一步, 已完成总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千年秀 林造林工程,白洋淀周边和淀区的生态 环境综合整治使生态湿地功能恢复有了 基本保障。随着一项项管理创新措施的 实施,一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居宜 业的雄安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水城共融 打好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底色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张伟亚 生态环境治理和白 洋淀生态修复,是雄安 新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 键。秉承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理念,雄安新区 按照构建“一淀、三 带、九片、多廊”生态 空间格局的目标要求, 努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之基 本报讯 记者童政、通讯员李远哲报道:截至 2018 年 12月份,广西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已竣工投产23个,建设 中9个,预计全部建成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产能将达到 约340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产能将达到约180万吨。 此外,全区还有30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 积超过 200 万平方米。 据了解,2016年广西印发《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促进广西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随着配套 政策、规范、标准的逐步完善, “南宁、柳州、玉林、贺州”四 大试点城市的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共同 发力,如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已 经在广西发展壮大。 同时,玉林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 市,广西建工集团和玉林市福泰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 功获批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 下一步,广西将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制度和标 准,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提升技术和经验,为长远发展打好 基础;并将结合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和BIM技术,重点在 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等工程中开展试点示范,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将引导装配式建筑由城市向农村 扩展,推动装配式农房发展。 总建筑面积超过 200 万平方米 广西建成 23 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本报讯 记者张毅、通讯员何汪维报道:截至 2018 年年底,陕西省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4.17万 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14%;2018年,全省新登 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 90.53万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64.01%。 自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实 施以来,陕西省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全省日均登记市 场主体 3621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404 户。在全省 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市场主体质量也进一步 提升。截至 2018 年年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 到 8.86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3.93%。 新兴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2018年,全省新登记注册服务业市场主体 79.16万户,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7.48%。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 新增第一产业市场主体 4.94万户,同比增长 53.9%;新 增第二产业市场主体 6.42 万户,同比增长 36.15%;新增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 79.16 万户,同比增长 67.48%。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陕西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 1月19日,记者来到安新县安州镇 东角村的一个坑塘,这里是河北建设集 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安新县重点 纳污坑塘综合整治项目二标段治理现 场。治理施工于2018年11月份完成, 目前进入维护期。该公司环境工程分公 司经理陈月正在现场巡视,采集水样,开 展冬季维护工作。 针对冬季微生物药剂处理效率下降 问题,陈月及时调整药剂投加品种和投加 量。 “坑塘污水预处理装置维护是关键,因 为如果控源截污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坑 塘治理效果。技术人员在每次取水样的 同时,也会检查预处理装置运行情况,并 针对水样化验结果,调整预处理装置,确 保预处理装置正常运行,达到处理效果。” 陈月说,通过多种措施并用,使坑塘处理 效果得到保持,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目前,雄安新区606个有水纳污坑 塘全部完成治理。其中雄县143个,安新 县381个,容城县82个。雄安新区纳入 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系统的黑臭水体共有5个,其中雄县建成 区 1 个,安新县建成区 4 个,目前已全部 完成治理任务,经监测达到治理效果。 “筹建白洋淀入淀口生态功能湿地, 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是为了大幅削 减入淀污染物总量,净化改善白洋淀水 体水质,确保上游入淀河水各类污染物 削减率稳定达到 40%以上。”河北省生 态环境厅监察专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 局局长曹海波表示,新区以解决突出生 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从污染源结构和 区域分布入手,找准关键环节突破,逐步 清除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实现环境 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 修复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部分区域生态 修复已初见成效。 坑塘综合整治 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 本报讯 记者杨阳腾日前从深圳海关获悉:深圳外 贸进出口增长态势良好,增速保持在国内主要城市前 列。据初步统计,2018年深圳进出口总值为3万亿元, 较2017年增长7%,其中出口值为1.63万亿元,出口规模 连续26年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位。2018年深圳“内地 大中城市外贸总值第二”“出口值第一”的地位仍然十分 稳固。 “深圳外贸的发展结构已出现重大转变。”据深圳海 关统计分析处林素娜介绍,跨境电商、租赁贸易等新业态 进出口成倍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成为深圳外贸 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技术 高附加值产品在外贸产品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高 新技术产品及民生消费品进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口岸通关快捷便利、提效降费等举措,为外贸企 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深圳海关关长陈小颖表示, 2018年以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改善口岸营商环 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对接落实国家战略,支持民营 经济“走出去”,力促深圳外贸进出口继续领跑全国。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深 圳 外 贸 出 口 实 现 26 连 冠

水城共融打好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底色 - ce.cnpaper.ce.cn/jjrb/page/1/2019-01/28/12/2019012812_pdf.pdf · 整性。计划完成安新县大张庄排碱沟、 雁翎沟、曲堤干渠、府河南排碱沟以及雄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城共融打好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底色 - ce.cnpaper.ce.cn/jjrb/page/1/2019-01/28/12/2019012812_pdf.pdf · 整性。计划完成安新县大张庄排碱沟、 雁翎沟、曲堤干渠、府河南排碱沟以及雄

区 域12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1 月 18 日,河北雄安新区举行 2019年植树造林工作动员会,今年雄安新区将在前两年植树造林 11万亩基础上,完成河北省委、省政府下达的 20万亩造林目标任务。由此拉开了雄安新区新一年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幕。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金昌介绍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的目标要求,着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之基。目前,已植下1000余万株树,为雄安新区打好蓝绿交织底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奠定绿色发展根基

1 月 2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 于 河 北 雄 安 新 区 总 体 规 划(2018-2035)的批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是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推进这两项工作落实,2018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任务。比如,科学的空间布局保障,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白洋淀水系生态修复等。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该规划共 9章 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作出了全面规划。

为抓好《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

知》,要求河北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草系统治理,坚决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展现“华北明珠”风采,实现以淀兴城、城淀共融,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一源四措”改善水体质量

隆冬时节的白洋淀,银色的水面上,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在安新县北六村附近的冰面上,数十名村民正在收割芦苇。

近年来,因收割、管护不到位,芦苇不断退化且经济效益逐步降低,部分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直接污染白洋淀水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

雄安新区加大整治内源污染,加强白洋淀自身污染治理,通过村庄生活污染治理、淀底清淤、芦苇综合利用等工程

改善淀区水质。今年,雄安新区将采取全国领先的

治理技术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此,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并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

开展冬季攻坚行动,以白洋淀淀内水质达标为目标,以旅游餐饮集中区、人口密集村庄等区域为重点,实施“一源四措”治理,即,以重点区域半径约一公里范围内生活污染为重点源,围绕垃圾、污水、厨余、厕所粪污等四类难点问题,分别采取措施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白洋淀生活污染源治理,大力削减入淀污染负荷,全面提升雄安新区水生态涵养和系统自净能力。

推动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白洋淀 78 个村的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示范工程项目,实现污水全处理、全收集、全达标,并逐步向其他农村推广,实现全覆盖。

为使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还将从湿地建设、旅游领域整治提

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方面加大综合整治力度。

同时,科学实施府河、孝义河入淀口的藻苲淀和马棚淀 9万亩退耕还淀生态湿地工程。构建湿地净化系统,逐步恢复淀泊水面,保护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计划完成安新县大张庄排碱沟、雁翎沟、曲堤干渠、府河南排碱沟以及雄县马庄干渠、隔碱沟等 6 条污水沟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三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力争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淀区饮水安全及生态补水得到有效保障,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

目前,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先行一步,已完成总面积达 10 万亩以上的千年秀林造林工程,白洋淀周边和淀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使生态湿地功能恢复有了基本保障。随着一项项管理创新措施的实施,一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的雄安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水城共融 打好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底色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张伟亚

生态环境治理和白

洋淀生态修复,是雄安

新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

键。秉承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理念,雄安新区

按 照 构 建 “ 一 淀 、 三

带、九片、多廊”生态

空间格局的目标要求,

努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之基

本报讯 记者童政、通讯员李远哲报道:截至2018年12月份,广西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已竣工投产23个,建设中9个,预计全部建成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产能将达到约340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产能将达到约180万吨。此外,全区还有30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据了解,2016年广西印发《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广西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随着配套政策、规范、标准的逐步完善,“南宁、柳州、玉林、贺州”四大试点城市的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共同发力,如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已经在广西发展壮大。

同时,玉林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广西建工集团和玉林市福泰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

下一步,广西将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提升技术和经验,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并将结合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和BIM技术,重点在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等工程中开展试点示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将引导装配式建筑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推动装配式农房发展。

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广西建成23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本报讯 记者张毅、通讯员何汪维报道:截至2018年年底,陕西省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 304.17 万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14%;2018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90.53万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4.01%。

自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实施以来,陕西省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全省日均登记市场主体3621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04户。在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市场主体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到8.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3%。

新兴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2018年,全省新登记注册服务业市场主体 79.16万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7.48%。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新增第一产业市场主体4.94万户,同比增长53.9%;新增第二产业市场主体6.42万户,同比增长36.15%;新增第三产业市场主体79.16万户,同比增长67.48%。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陕西市场主体突破 300万户

1 月 19 日,记者来到安新县安州镇东角村的一个坑塘,这里是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安新县重点纳污坑塘综合整治项目二标段治理现场。治理施工于 2018 年 11 月份完成,目前进入维护期。该公司环境工程分公司经理陈月正在现场巡视,采集水样,开展冬季维护工作。

针对冬季微生物药剂处理效率下降问题,陈月及时调整药剂投加品种和投加量。“坑塘污水预处理装置维护是关键,因为如果控源截污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坑塘治理效果。技术人员在每次取水样的

同时,也会检查预处理装置运行情况,并针对水样化验结果,调整预处理装置,确保预处理装置正常运行,达到处理效果。”陈月说,通过多种措施并用,使坑塘处理效果得到保持,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目前,雄安新区 606 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其中雄县143个,安新县 381个,容城县 82个。雄安新区纳入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系统的黑臭水体共有5个,其中雄县建成区 1个,安新县建成区 4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经监测达到治理效果。

“筹建白洋淀入淀口生态功能湿地,

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是为了大幅削减入淀污染物总量,净化改善白洋淀水体水质,确保上游入淀河水各类污染物削减率稳定达到 40%以上。”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表示,新区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从污染源结构和区域分布入手,找准关键环节突破,逐步清除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部分区域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

坑塘综合整治 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

本报讯 记者杨阳腾日前从深圳海关获悉:深圳外贸进出口增长态势良好,增速保持在国内主要城市前列。据初步统计,2018 年深圳进出口总值为 3 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7%,其中出口值为1.63万亿元,出口规模连续 26 年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位。2018 年深圳“内地大中城市外贸总值第二”“出口值第一”的地位仍然十分稳固。

“深圳外贸的发展结构已出现重大转变。”据深圳海关统计分析处林素娜介绍,跨境电商、租赁贸易等新业态进出口成倍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成为深圳外贸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外贸产品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及民生消费品进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口岸通关快捷便利、提效降费等举措,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深圳海关关长陈小颖表示,2018 年以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对接落实国家战略,支持民营经济“走出去”,力促深圳外贸进出口继续领跑全国。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深圳外贸出口实现 26 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