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身边有没有总是犯迷糊的朋友,或者干 脆自己就是丢三落四的重症患者:自己心爱的 小东西或者钥匙、乘车卡、手机之类的随身物 品,总是不等小偷来光顾,就已不翼而飞!更 关键的是,无论你怎样贴纸条、写墙书或者干 脆把事情写在手臂上也解决不了反复丢东西 的习惯。好吧,既然人脑这么不靠谱,那只好 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拯救啦! 近 日 ,登 录 Kickstarter 网 站 进 行 众 筹 的 Mu Tag智能追踪贴片就是这样一款防止物品 丢失的“神器”。与过往许多厂商推出的追踪 失物的定位器不同,Mu Tag的最大特点就是 不但功能贴心、简单好用,而且体积小巧、样子 玲珑,既能安装在汽车、自行车等大物件上,也 能附着在诸如宠物链、手机、钱包、乘车卡、钥 匙链等微小的物品上,且毫无违和感,真是贴 在哪里都时尚。 Mu Tag追踪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这款 轻便的电子标签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只要贴 上了Mu Tag智能追踪贴片,一旦随身物品离 开身边超过一定范围,智能手机就会发出紧急 通知。而且,用户还可以在配套的App上找到 贴片所处的确切位置,方便寻找。 如此一来,我们再也不用为把车停在偌 大陌生的地库里然后晕头转向找不到北而浪 费时间。不仅如此,Mu Tag还可以与日历功 能相结合,通过历史记录来了解用户的使用 习惯,推断用户下一步将做什么,预测用户在 某个日期需要什么,并及时发出提醒:如果第 一次没有理会,Mu Tag会多次反复通知、提 醒,直到用户确定目标的安全为止。是不是 很贴心? 研发团队表示,Mu Tag其实兼具实用性、 便利性和美观性于一身。目前,产品有蓝、红、 橘、黑、白五种颜色,附着时能够和用户物品 “融为一体”,不会显得特别突兀。此外,研发 团队还设计了不同颜色的钥匙链专门搭配 Mu Tag。如果用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 了对其他颜色的需求,团队还会继续推新。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用 户 使 用 配 套 应 用 infor- mu时,不需要用到蓝牙,只需在应用上添加一 个账户即可,之后物品的新去向就会通过智能 手机或者智能手表通知用户,物品的位置移动 也会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上。 Mu Tag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微 控制器模块和可更换充电电池模块,专门的 充电底座可以直接通过 USB 接口充电。这种 模块化设计也是Mu Tag的一大独特之处,因 为电源续航和无线追踪模块是分开的,所以 电量耗尽之后只需要把电源替换下来充电即 可,相当方便。 图片来源于 www.kickstarter.com 智能追踪贴片:丢三落四“患者”的福音 4 新闻热线:010—58884062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 刘园园 2017 年 5 月 9 日 星期二 科技改变生活 · 酷玩 KE JI GAI BIAN SHENG HUO · KU WAN 扫一扫 欢迎关注 科技改变生活 微信公众号 本报社址:北京市复兴路 15 邮政编码: 100038 查询电话: 58884031 总编室: 58884048 58884050 (传真) 策划运营中心: 58884126 广告许可证: 018 本报激光照排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每月定价: 24.00 零售:每份 1.50 本报记者 高博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最炫科技风 本报记者 李伟 潮流指南针 手机应用软件(App)数不胜数,平时你会用到几个?App应用数据分析平 台App Annie近日发布调查报告说,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0个 App,一个月使用的App数超过30个。 研究人员分析了印度、巴西、韩国、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墨西哥和 中国10个国家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后得出上述结果。英国《每日邮报》 援引报告内容报道,App已经成功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甚至在很多行业成为必 需品。 报告显示,实用工具类 App 运用最广泛,比如 iOS 系统的 Safari,社交类 App紧随其后。苹果用户日常使用的App数量更多一些,不过安卓用户玩游 戏App所花时间更长。此外,手机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App一个月也用 不上一次。 至于使用App的时长,各国用户有所差异。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天花2小 时15分,相当于一年中有一个多月花在各种App上。而韩国、巴西、墨西哥和 日本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更多,平均一天至少3小时,其中,巴西和墨西哥人 更喜欢社交,而韩国和日本人更喜欢玩游戏。总体而言,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 机,使用手机时间逐年增加。 (据新华社) 手机上那么多 App 你用得上几个? 不少高科技企业在斥巨资研发如何让汽车自己开动的智能驾驶技术,以 色列研究人员则另辟蹊径,发明出一位据说什么车都能驾驭的机器人司机。 最关键的是,相较于昂贵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位“司机”又轻便又便宜,你会心 动吗?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这款机器人外形简单,仅重15公斤,折叠后能放 进手提箱内;需要时,可安装在任何一款汽车的驾驶座上。机器人配备的自动 驾驶系统名为“智能车辆驾驶系统”,能通过摄像头、运动传感器、器械装置和 一套复杂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观测路况、躲开障碍物和行人、控制车速和方向。 参与研发的本—古里安大学机器人工程学研究生奥代德 · 叶切尔说,样机 造 价 1600 美 元(约 合 11043.4 元 人 民 币),批 量 生 产 后 有 望 降 低 成 本 。 他 们 已 在以色列测试让机器人在停车场驾驶高尔夫球车,目前正着手研究如何减轻 机器人重量,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Beta测试,然后寻求商业开发。 (据新华社) 别人研发自动驾驶 他们发明了会开车的机器人 随时随地,智能提醒 小巧玲珑, 贴附方便 可充电,可更换电池 无需蓝牙配对, 设置简易 此次展出了73件航天文物。其中包括 四面国旗,大小不一。 首先是湘绣手绣国旗,以及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旗,每面不到1克重,红旗绸由专供天 安门国旗的红旗厂特制。同展柜还有神舟飞 船上的“中国载人航天陶瓷艺术品搭载专用 证物”。另一个展柜有太空中的中国茶叶,传 统的中国文明象征“丝绸、陶瓷、茶叶”在太空 凑全。 另外,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 执行任务时航天服上的国旗,在创纪录的33 天太空飞行直播中多次与观众见面,这回是 首次实物展出。 惹人注目的,还有一面巨幅国旗,从天花 板直垂到地面。它曾经搭载神舟五号,陪杨 利伟绕地球14圈。它曾经是悉尼奥运会中 国团的旗帜,上天之前还曾被带到南极、北极 和珠峰。 还有一面国旗观众也很熟悉 —2008 年神舟七号任务中太空行走的翟志刚,接过 刘伯明递出的一面不大的五星红旗,让人想 起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不到 1 克重的太空国旗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太空 中佩戴了新设计的标识。此次展出了两人太 空佩戴的航天员标识、航天员姓名牌以及航 天飞行荣誉标,还有航天员肩膀上的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标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 人飞行任务标识,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景海鹏和陈冬乘坐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一 号返回舱,也首次呈现于观众眼前,表面覆盖 着六角蜂窝网格,大多数网格中的填充物已 挥发殆尽,少数格中残留着碳黑。这是在重 入大气时防止返回舱过热的固体蒸发层。返 回舱的金属部分,能看出明显的火焰烧灼的 痕迹。 返回舱对面的墙上,平铺着神舟五号返 回舱巨大的降落伞,红白蓝相间,也成为游客 拍照的最佳背景。 航天员佩戴的新标识 各种展品中,包在铝箔中薄薄一份、不怎 么起眼的太空食品,却引来许多观众。这次 展出的是配方保密的太空功能性食品。话说 中国航天员的食品有中国特色,从鱼香肉丝 到粽子,按顿小份包装并标明,塞进饮食包, 每顿饭都不重样。据介绍,展出的各种功能 性食品是为了预防航天员的肠胃问题。 在展品中,一种粉剂放在薄薄的透明袋 中,呈蓝绿色,很像是面膜粉。据介绍,这是 太空中用水冲调的藻麦茶,可以保证基本的 营养。主要成分是螺旋藻、麦片和黑茶,其他 配料并未公布。 面膜一样的航天食品 此次还展出了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太空 笔。说到太空笔,一个著名的段子是,美国 人为了上太空,绞尽脑汁要发明一种能在失 重条件下使用的圆珠笔而不得,于是征集方 案,最终被采纳的建议是“用铅笔”。 真实的情况是,苏联航天员一开始选 择用铅笔;美国航天员用过铅笔,但在1960 年代转用了新发明的特殊圆珠笔。铅笔的 问题在于,书写时会有石墨碎屑,也可能笔 芯断裂。飘荡的石墨碎屑吸入肺部,或者 附着在电路上都是个麻烦。太空笔仍然是 圆珠笔。 杨利伟上天时使用的太空笔是进口的,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使 用了一种特别研制的中华牌铅笔。等到神 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用的是中国自 主研制的太空笔。此次展出四支中国太空 笔,金、银、蓝、红色各一支,可以保证在失 重和极端温差下书写顺畅,太空笔的合金外 壳上的雕花也是中国式样。 太空笔真的不是铅笔 游客还可以看到被中国上亿中小学 生关注的教具,那是神舟十号任务中,由 王亚平、聂海胜和张晓光合作的一次太空 授课,航天员在电视直播中,演示了质量 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 个实验。这些实验器材固定在一个的帆 布盒子里。 此外,国家领导人去年11月在飞控中 心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天地通话”时的专 用电话“一号话机”也在展品之列。 曾被几亿人关注的道具 此次还首回展出11个已经飞天的航天 员的手模,以及航天员出舱时的航天服手套、 执行飞船发射任务者签署的承诺卡等等。 除了载人航天,此次还展出了与探月计 划相关的物品。如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 幅月球图、月球背面的辐射坑照片;还有嫦娥 一号卫星搭载的太阳监测器、CCD立体相 机,以及嫦娥三号玉兔月球车复刻版。另外, 巨大的长征火箭脱落碎片也颇具沧桑感。 展厅入口,则陈列了航天先辈的遗物。其 中有邓稼先使用多年的眼镜和熊猫牌收音机, 还有王淦昌在西北野外基地穿过的皮大衣。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下图由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办公室提供 和玉兔月球车打个招呼 快来这里 快来这里 探寻航天员的秘密 探寻航天员的秘密 以第二个国家航天日为契机,北京天安门 广场边的国家博物馆正设立一场“筑梦太空” 主题免费展览。独立展厅的展览颇为低调,也 未张贴商业海报,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展览承办单位负责人简一平告诉科技 日报记者,国家博物馆在2003年杨利伟飞 天之后曾举办过一次中国航天文物展览,这 一回是多年来第二次航天文物大规模展 出。展览截止到5月25日,航天迷可以抓紧 机会去一趟。 景海鹏和陈冬在神舟十一号中首次“太 空泡茶”。茶包也是首次展出,每个茶包3 克,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注水后完成复水, 然后用加热器加热,每个茶包泡四五次。茶 包分红茶和绿茶两种,源于中国十大名优红 茶和绿茶的科学配比。 另一种太空去腻茶,是为了去油腻、增强 胃肠动力、抗辐射和保湿,也是航天员在太空 中的饮食标配。据介绍,为了适用于女航天 员加入了高效的胶原蛋白。 太空中的中国茶包 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 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 太空笔 太空笔 太空藻麦茶 太空藻麦茶

快来这里, 探寻航天员的秘密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 · 天太空飞行直播中多次与观众见面,这回是 首次实物展出。 惹人注目的,还有一面巨幅国旗,从天花

  • Upload
    others

  • View
    3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你身边有没有总是犯迷糊的朋友,或者干

脆自己就是丢三落四的重症患者:自己心爱的

小东西或者钥匙、乘车卡、手机之类的随身物

品,总是不等小偷来光顾,就已不翼而飞!更

关键的是,无论你怎样贴纸条、写墙书或者干

脆把事情写在手臂上也解决不了反复丢东西

的习惯。好吧,既然人脑这么不靠谱,那只好

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拯救啦!

近 日 ,登 录 Kickstarter 网 站 进 行 众 筹 的

Mu Tag智能追踪贴片就是这样一款防止物品

丢失的“神器”。与过往许多厂商推出的追踪

失物的定位器不同,Mu Tag 的最大特点就是

不但功能贴心、简单好用,而且体积小巧、样子

玲珑,既能安装在汽车、自行车等大物件上,也

能附着在诸如宠物链、手机、钱包、乘车卡、钥

匙链等微小的物品上,且毫无违和感,真是贴

在哪里都时尚。

Mu Tag追踪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这款

轻便的电子标签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只要贴

上了 Mu Tag 智能追踪贴片,一旦随身物品离

开身边超过一定范围,智能手机就会发出紧急

通知。而且,用户还可以在配套的 App 上找到

贴片所处的确切位置,方便寻找。

如此一来,我们再也不用为把车停在偌

大陌生的地库里然后晕头转向找不到北而浪

费时间。不仅如此,Mu Tag 还可以与日历功

能相结合,通过历史记录来了解用户的使用

习惯,推断用户下一步将做什么,预测用户在

某个日期需要什么,并及时发出提醒:如果第

一次没有理会,Mu Tag 会多次反复通知、提

醒,直到用户确定目标的安全为止。是不是

很贴心?

研发团队表示,Mu Tag其实兼具实用性、

便利性和美观性于一身。目前,产品有蓝、红、

橘、黑、白五种颜色,附着时能够和用户物品

“融为一体”,不会显得特别突兀。此外,研发

团队还设计了不同颜色的钥匙链专门搭配

Mu Tag。如果用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

了对其他颜色的需求,团队还会继续推新。

需要指出的是,用户使用配套应用 infor-

mu 时,不需要用到蓝牙,只需在应用上添加一

个账户即可,之后物品的新去向就会通过智能

手机或者智能手表通知用户,物品的位置移动

也会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上。

Mu Tag 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微

控制器模块和可更换充电电池模块,专门的

充电底座可以直接通过 USB 接口充电。这种

模块化设计也是 Mu Tag 的一大独特之处,因

为电源续航和无线追踪模块是分开的,所以

电量耗尽之后只需要把电源替换下来充电即

可,相当方便。

图片来源于www.kickstarter.com

智能追踪贴片:丢三落四“患者”的福音

4新闻热线:010—58884062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 刘园园 2017 年 5 月 9 日 星期二科技改变生活·酷玩 KE JI GAI BIAN SHENG HUO · KU WAN

扫一扫欢迎关注

科技改变生活微信公众号

本报社址:北京市复兴路 15号 邮政编码:100038 查询电话:58884031 总编室:58884048 58884050(传真) 策划运营中心:58884126 广告许可证:018号 本报激光照排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每月定价:24.00元 零售:每份 1.50元

本报记者 高 博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最炫科技风本报记者 李 伟

潮流指南针

手机应用软件(App)数不胜数,平时你会用到几个?App应用数据分析平

台 App Annie 近日发布调查报告说,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至少使用 10 个

App,一个月使用的 App数超过 30个。

研究人员分析了印度、巴西、韩国、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墨西哥和

中国 10 个国家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后得出上述结果。英国《每日邮报》

援引报告内容报道,App已经成功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甚至在很多行业成为必

需品。

报告显示,实用工具类 App 运用最广泛,比如 iOS 系统的 Safari,社交类

App 紧随其后。苹果用户日常使用的 App 数量更多一些,不过安卓用户玩游

戏 App 所花时间更长。此外,手机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 App 一个月也用

不上一次。

至于使用 App的时长,各国用户有所差异。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天花 2小

时 15分,相当于一年中有一个多月花在各种 App上。而韩国、巴西、墨西哥和

日本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更多,平均一天至少 3 小时,其中,巴西和墨西哥人

更喜欢社交,而韩国和日本人更喜欢玩游戏。总体而言,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

机,使用手机时间逐年增加。 (据新华社)

手机上那么多App你用得上几个?

不少高科技企业在斥巨资研发如何让汽车自己开动的智能驾驶技术,以

色列研究人员则另辟蹊径,发明出一位据说什么车都能驾驭的机器人司机。

最关键的是,相较于昂贵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位“司机”又轻便又便宜,你会心

动吗?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这款机器人外形简单,仅重 15公斤,折叠后能放

进手提箱内;需要时,可安装在任何一款汽车的驾驶座上。机器人配备的自动

驾驶系统名为“智能车辆驾驶系统”,能通过摄像头、运动传感器、器械装置和

一套复杂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观测路况、躲开障碍物和行人、控制车速和方向。

参与研发的本—古里安大学机器人工程学研究生奥代德·叶切尔说,样机

造价 1600 美元(约合 11043.4 元人民币),批量生产后有望降低成本。他们已

在以色列测试让机器人在停车场驾驶高尔夫球车,目前正着手研究如何减轻

机器人重量,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 Beta测试,然后寻求商业开发。

(据新华社)

别人研发自动驾驶他们发明了会开车的机器人

随时随地,智能提醒

小巧玲珑,贴附方便

可充电,可更换电池

无需蓝牙配对,设置简易

此次展出了 73 件航天文物。其中包括

四面国旗,大小不一。

首先是湘绣手绣国旗,以及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旗,每面不到 1克重,红旗绸由专供天

安门国旗的红旗厂特制。同展柜还有神舟飞

船上的“中国载人航天陶瓷艺术品搭载专用

证物”。另一个展柜有太空中的中国茶叶,传

统的中国文明象征“丝绸、陶瓷、茶叶”在太空

凑全。

另外,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

执行任务时航天服上的国旗,在创纪录的 33

天太空飞行直播中多次与观众见面,这回是

首次实物展出。

惹人注目的,还有一面巨幅国旗,从天花

板直垂到地面。它曾经搭载神舟五号,陪杨

利伟绕地球 14 圈。它曾经是悉尼奥运会中

国团的旗帜,上天之前还曾被带到南极、北极

和珠峰。

还有一面国旗观众也很熟悉——2008

年神舟七号任务中太空行走的翟志刚,接过

刘伯明递出的一面不大的五星红旗,让人想

起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不到1克重的太空国旗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太空

中佩戴了新设计的标识。此次展出了两人太

空佩戴的航天员标识、航天员姓名牌以及航

天飞行荣誉标,还有航天员肩膀上的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标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

人飞行任务标识,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景海鹏和陈冬乘坐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一

号返回舱,也首次呈现于观众眼前,表面覆盖

着六角蜂窝网格,大多数网格中的填充物已

挥发殆尽,少数格中残留着碳黑。这是在重

入大气时防止返回舱过热的固体蒸发层。返

回舱的金属部分,能看出明显的火焰烧灼的

痕迹。

返回舱对面的墙上,平铺着神舟五号返

回舱巨大的降落伞,红白蓝相间,也成为游客

拍照的最佳背景。

航天员佩戴的新标识

各种展品中,包在铝箔中薄薄一份、不怎

么起眼的太空食品,却引来许多观众。这次

展出的是配方保密的太空功能性食品。话说

中国航天员的食品有中国特色,从鱼香肉丝

到粽子,按顿小份包装并标明,塞进饮食包,

每顿饭都不重样。据介绍,展出的各种功能

性食品是为了预防航天员的肠胃问题。

在展品中,一种粉剂放在薄薄的透明袋

中,呈蓝绿色,很像是面膜粉。据介绍,这是

太空中用水冲调的藻麦茶,可以保证基本的

营养。主要成分是螺旋藻、麦片和黑茶,其他

配料并未公布。

面膜一样的航天食品

此次还展出了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太空

笔。说到太空笔,一个著名的段子是,美国

人为了上太空,绞尽脑汁要发明一种能在失

重条件下使用的圆珠笔而不得,于是征集方

案,最终被采纳的建议是“用铅笔”。

真实的情况是,苏联航天员一开始选

择用铅笔;美国航天员用过铅笔,但在 1960

年代转用了新发明的特殊圆珠笔。铅笔的

问题在于,书写时会有石墨碎屑,也可能笔

芯断裂。飘荡的石墨碎屑吸入肺部,或者

附着在电路上都是个麻烦。太空笔仍然是

圆珠笔。

杨利伟上天时使用的太空笔是进口的,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使

用了一种特别研制的中华牌铅笔。等到神

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用的是中国自

主研制的太空笔。此次展出四支中国太空

笔,金、银、蓝、红色各一支,可以保证在失

重和极端温差下书写顺畅,太空笔的合金外

壳上的雕花也是中国式样。

太空笔真的不是铅笔

游 客 还 可 以 看 到 被 中 国 上 亿 中 小 学

生 关 注 的 教 具 ,那 是 神 舟 十 号 任 务 中 ,由

王亚平、聂海胜和张晓光合作的一次太空

授 课 ,航 天 员 在 电 视 直 播 中 ,演 示 了 质 量

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 5

个 实 验 。 这 些 实 验 器 材 固 定 在 一 个 的 帆

布盒子里。

此外,国家领导人去年 11 月在飞控中

心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天地通话”时的专

用电话“一号话机”也在展品之列。

曾被几亿人关注的道具

此次还首回展出 11 个已经飞天的航天

员的手模,以及航天员出舱时的航天服手套、

执行飞船发射任务者签署的承诺卡等等。

除了载人航天,此次还展出了与探月计

划相关的物品。如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

幅月球图、月球背面的辐射坑照片;还有嫦娥

一号卫星搭载的太阳监测器、CCD 立体相

机,以及嫦娥三号玉兔月球车复刻版。另外,

巨大的长征火箭脱落碎片也颇具沧桑感。

展厅入口,则陈列了航天先辈的遗物。其

中有邓稼先使用多年的眼镜和熊猫牌收音机,

还有王淦昌在西北野外基地穿过的皮大衣。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下图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提供

和玉兔月球车打个招呼

快来这里快来这里,,探寻航天员的秘密探寻航天员的秘密

以第二个国家航天日为契机,北京天安门

广场边的国家博物馆正设立一场“筑梦太空”

主题免费展览。独立展厅的展览颇为低调,也

未张贴商业海报,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展览承办单位负责人简一平告诉科技

日报记者,国家博物馆在 2003 年杨利伟飞

天之后曾举办过一次中国航天文物展览,这

一 回 是 多 年 来 第 二 次 航 天 文 物 大 规 模 展

出。展览截止到 5 月 25 日,航天迷可以抓紧

机会去一趟。景海鹏和陈冬在神舟十一号中首次“太

空泡茶”。茶包也是首次展出,每个茶包 3

克,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注水后完成复水,

然后用加热器加热,每个茶包泡四五次。茶

包分红茶和绿茶两种,源于中国十大名优红

茶和绿茶的科学配比。

另一种太空去腻茶,是为了去油腻、增强

胃肠动力、抗辐射和保湿,也是航天员在太空

中的饮食标配。据介绍,为了适用于女航天

员加入了高效的胶原蛋白。

太空中的中国茶包

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 太空笔太空笔 太空藻麦茶太空藻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