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导报 A8 编辑 / 郭漪 美编 / 蒋玮 2019 年 11 月 12 日 本期校对 / 殷姿 诗情画意 高中周刊 ■每周一词 gāo wū jiàn l íng 【释义】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屋顶上倾倒,比喻居 高临下,势不可挡。 【辨析】 很多人看到这个词会以为要在高高的 屋顶上建造一个东西,这是望文生义导致 的错 误理 解。掌 握“建”“瓴”的意 思后,就 能 够更 好更准 确 地 理 解这个成 语。“建”通 “瀽”( ji ǎn ),是倾倒、倒水的意思。“瓴”,令 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是指一种盛 水的瓶子。 【起源与演变】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 高祖本纪》 中,“(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 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最初用以形容关中地 区(秦)地理形势优越,现在则用于评价领导 人讲话、决断的高瞻远瞩。 【字里字外】 项羽兵败自杀之后,他的大将钟离眛逃了 出来。因他曾经对韩信有恩,便投奔韩信。这 事很快便传到了刘邦耳朵里。恰逢这时又有 人向刘邦报告韩信暗地里正准备造反。刘邦 大惊,他本来就觉得韩信功高震主,居功自 傲,便萌生了杀掉韩信的念头。 但韩信兵强马壮,不好征讨。于是,陈平献 计,建议刘邦假装巡行天下,出游云梦泽,韩信 多半不会戒备,会按照礼节前去迎接,到时便 可一举擒获。用这条计策,刘邦很轻易就捉住 了韩信。 大夫田肯趁着道贺的机会给刘邦拍马 屁:“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 应当庆贺的大事。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土 地广阔,兵员众多。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 攻打诸侯,真的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 倒瓶里的水一样势不可挡啊!”刘邦听了这番 话十分开心,随即赏赐了田肯五百金。 菊之隐 因为陶 渊 明,菊 被 称为“花中隐 士”;因为 菊,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互为知己 的陶渊明与菊,共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佳话。咏菊 诗词中常用的“陶令、东篱、白衣人送酒”等与陶渊 明有关的典故,也与菊花意象融为了一体。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赏析】 首句“裛 露 掇 其英”,趁 菊 花沾满 露珠之时采摘色香俱佳的菊花来食之,不仅强 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泛此忘忧物,远我遗 世情”,将菊花瓣泛于酒中饮下,就觉得忘却了世 间烦恼,就使自己远离了官场是非和尘世喧嚣。此 句堪为咏菊诗中经典,虽隐约透露出愤激之情,但 读来仍让人感觉到无拘无束的情态。后面四句叙 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 照。末尾写归隐之故,表达隐居终身的决心。 此诗旷达和感伤两种感情水乳交融,不仅扩 展了诗的内涵,使之更加含蓄蕴藉,还使全诗呈现 出浓厚的抒情色彩,这正是陶诗“质而实绮,癯而 实腴”的具体表现。 菊之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一枝枝在秋日里寂寞 盛开的菊花,很容易勾起古代文人或历经战乱、辗 转漂泊的无奈,或伤时忧民、去国怀乡的落寞…… 赏菊,成为文人一吐胸中块垒的最好方式。 《长相思》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 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 闲。 【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这首小令融情于景,用 笔空灵,描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 盼归来的幽怨心绪。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荒寂寥 廓、层次分明的群山秋色图,近景、中景、远景随着 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下片顺着“相 思”折入。“菊花开,菊花残”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 示她相思日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漂 泊在外的游子却始终不见踪影。 菊之志 文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 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苏东坡“菊残犹有 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又隐喻自己的情 操。郑谷“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 高”赋予菊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气 节。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 城 尽带黄金 甲”表达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 憬……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前两句写菊花的幽独之趣。菊 花开在萧瑟肃杀的秋季,不屑与春天的百 花争妍斗艳。它独自在疏篱边幽幽绽放,傲 视风霜,有一种无穷的意趣。后两句写作 者对菊花的深层次认识:宁愿在枝头上枯 死,也决不会被北风吹落。大多数的菊花盛 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 瓣并不凋谢,故 朱淑真说“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 秋风”。郑思肖化用此意,成“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句,形象更 加坚贞高 洁,情感更显悲壮决绝,表达了自己“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及崇高的民族气 节。 词中

诗情画意 2019年11月12日 本期校对/殷姿 A8app.why.com.cn/epaper/webpc/xsdb/images/2019-11/1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Upload
    others

  • View
    2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诗情画意 2019年11月12日 本期校对/殷姿 A8app.why.com.cn/epaper/webpc/xsdb/images/2019-11/1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生导报 A8编辑 / 郭漪 美编 / 蒋玮 2019 年 11 月 12 日 本期校对 / 殷姿诗情画意●高中周刊

■每周一词

gāo wū jiàn líng 高 屋 建 瓴

【释义】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屋顶上倾倒,比喻居

高临下,势不可挡。

【辨析】

很多人看到这个词会以为要在高高的

屋顶上建造一个东西,这是望文生义导致

的错误理解。掌握“建”“瓴”的意思后,就

能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成语。“建”通

“瀽”(jiǎn),是倾倒、倒水的意思。“瓴”,令

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是指一种盛

水的瓶子。

【起源与演变】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

中,“(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

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最初用以形容关中地

区(秦)地理形势优越,现在则用于评价领导

人讲话、决断的高瞻远瞩。

【字里字外】

项羽兵败自杀之后,他的大将钟离眛逃了

出来。因他曾经对韩信有恩,便投奔韩信。这

事很快便传到了刘邦耳朵里。恰逢这时又有

人向刘邦报告韩信暗地里正准备造反。刘邦

大惊,他本来就觉得韩信功高震主,居功自

傲,便萌生了杀掉韩信的念头。

但韩信兵强马壮,不好征讨。于是,陈平献

计,建议刘邦假装巡行天下,出游云梦泽,韩信

多半不会戒备,会按照礼节前去迎接,到时便

可一举擒获。用这条计策,刘邦很轻易就捉住

了韩信。

大夫田肯趁着道贺的机会给刘邦拍马

屁:“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

应当庆贺的大事。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土

地广阔,兵员众多。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

攻打诸侯,真的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

倒瓶里的水一样势不可挡啊!”刘邦听了这番

话十分开心,随即赏赐了田肯五百金。

菊之隐

因为陶渊明,菊被称为“花中隐士”;因为

菊,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互为知己

的陶渊明与菊,共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佳话。咏菊

诗词中常用的“陶令、东篱、白衣人送酒”等与陶渊

明有关的典故,也与菊花意象融为了一体。

《饮酒·其四》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赏析】 首句“裛露掇其英”,趁菊花沾满

露珠之时采摘色香俱佳的菊花来食之,不仅强

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泛此忘忧物,远我遗

世情”,将菊花瓣泛于酒中饮下,就觉得忘却了世

间烦恼,就使自己远离了官场是非和尘世喧嚣。此

句堪为咏菊诗中经典,虽隐约透露出愤激之情,但

读来仍让人感觉到无拘无束的情态。后面四句叙

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

照。末尾写归隐之故,表达隐居终身的决心。

此诗旷达和感伤两种感情水乳交融,不仅扩

展了诗的内涵,使之更加含蓄蕴藉,还使全诗呈现

出浓厚的抒情色彩,这正是陶诗“质而实绮,癯而

实腴”的具体表现。

菊之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一枝枝在秋日里寂寞

盛开的菊花,很容易勾起古代文人或历经战乱、辗

转漂泊的无奈,或伤时忧民、去国怀乡的落寞……

赏菊,成为文人一吐胸中块垒的最好方式。

《长相思》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

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

闲。

【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这首小令融情于景,用

笔空灵,描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

盼归来的幽怨心绪。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荒寂寥

廓、层次分明的群山秋色图,近景、中景、远景随着

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下片顺着“相

思”折入。“菊花开,菊花残”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

示她相思日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漂

泊在外的游子却始终不见踪影。

菊之志

文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

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苏东坡“菊残犹有

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又隐喻自己的情

操。郑谷“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

高”赋予菊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气

节。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甲”表达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

憬……

《寒菊》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前两句写菊花的幽独之趣。菊

花开在萧瑟肃杀的秋季,不屑与春天的百

花争妍斗艳。它独自在疏篱边幽幽绽放,傲

视风霜,有一种无穷的意趣。后两句写作

者对菊花的深层次认识:宁愿在枝头上枯

死,也决不会被北风吹落。大多数的菊花盛

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故

朱淑真说“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

秋风”。郑思肖化用此意,成“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句,形象更加坚贞高

洁,情感更显悲壮决绝,表达了自己“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及崇高的民族气

节。

那些隐藏在咏菊诗词中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