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 強制執行法法學概念 1 執行名義之種類及時效關係 執行名義:執行名義為表示私法上給付請求權存在及範圍,得具以聲請強制執行之公文書。又,得為 執行名義者,應以法律已有列舉規定者為限。債權人提出執行名義時,本於「判決機關與執行機關分 離原則」,執行法院即應迅速為債權人強制執行,無庸再調查其實體請求權是否存在。 執行名義法定原則:執行名義以法律所規定者為限,不得依當事人合意創設。 強執執行名義之取得方式:可分為於訴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確定給付判決、假執行判決、和 解筆錄、調解筆錄等;以及藉由非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民訴第五百二十二條之假扣押、第五 百三十二條之假處分之裁定、聲請拍賣抵押物所取得之拍賣抵押物裁定、公證書、票據第一百二十三 條與非訟第一百九十四條之本票裁定、確定之仲裁判斷與民訴第五百二十一條之確定支付命令等。 終局判決:此乃相對於「中間判決」而言,意指法院對於起訴或上訴之全部或一部,終結該審級訴訟 程序之判決。 第三人參加和解或就訴訟標的以外之法律關係加入和解:第三人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第二項 與第三百八十條之一之規定,亦得成為執行之當事人,而當事人亦得以就訴訟標的以外的法律關係為 持和解筆錄為和解之執行。 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限於民事訴訟上之和解與調解:該款均僅限於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以下 和解之規定與第四百零三條以下調解之規定所成立之調解,依第三百八十條與第四百十六條有與確定 判決同一之效力,故得成為執行名義。故如係於民事訴訟程序以外所成立之和解,如強制執行程序中、 或於訴訟外所成立之和解,均不得作為執行名義。 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之要件(公證§13): (一)須為公證人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 (二)公證書之內容限於:1.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2.以給付特定 之動產為標的者。3.租用或借用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定有期限並應於期限屆滿時交還者。4. 租用或借用土地,約定非供耕作或建築為目的,而於期限屆滿時應交還土地者。 (三)公證書上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之意旨。 (四)債務人給付遲延。 ▲對待給付不得為執行名義:對待給付之判決,係因被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之結果。債權人應為對待 給付部分,並非獨立之訴訟標的,並無既判力亦無執行力,其性質僅為債權人聲請開始執行之要件, 故債務人不得就對待給付部分聲請強制執行(張登科,強制執行法)。 精選法條 第4條 強制執行,依左列執行名義為之: 確定之終局判決。 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之裁判及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裁判。 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 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 抵押權人或質權人,為拍賣抵押物或質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其他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 執行名義附有條件、期限或須債權人提供擔保者,於條件成就、期限屆至或供擔保後,始得開始 強制執行。 執行名義有對待給付者,以債權人已為給付或已提出給付後,始得開始強制執行。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考場特刊 強制執行法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Lawyer/103/Lawyer_ComEnfor_80173.pdf · 四 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 五 抵押權人或質權人,為拍賣抵押物或質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

    【強制執行法】 法學概念 1 執行名義之種類及時效關係 ▲執行名義:執行名義為表示私法上給付請求權存在及範圍,得具以聲請強制執行之公文書。又,得為執行名義者,應以法律已有列舉規定者為限。債權人提出執行名義時,本於「判決機關與執行機關分

    離原則」,執行法院即應迅速為債權人強制執行,無庸再調查其實體請求權是否存在。 ▲執行名義法定原則:執行名義以法律所規定者為限,不得依當事人合意創設。 ▲強執執行名義之取得方式:可分為於訴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確定給付判決、假執行判決、和解筆錄、調解筆錄等;以及藉由非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民訴第五百二十二條之假扣押、第五

    百三十二條之假處分之裁定、聲請拍賣抵押物所取得之拍賣抵押物裁定、公證書、票據第一百二十三

    條與非訟第一百九十四條之本票裁定、確定之仲裁判斷與民訴第五百二十一條之確定支付命令等。 ▲終局判決:此乃相對於「中間判決」而言,意指法院對於起訴或上訴之全部或一部,終結該審級訴訟程序之判決。

    ▲第三人參加和解或就訴訟標的以外之法律關係加入和解:第三人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第二項與第三百八十條之一之規定,亦得成為執行之當事人,而當事人亦得以就訴訟標的以外的法律關係為

    持和解筆錄為和解之執行。 ▲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限於民事訴訟上之和解與調解:該款均僅限於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以下和解之規定與第四百零三條以下調解之規定所成立之調解,依第三百八十條與第四百十六條有與確定

    判決同一之效力,故得成為執行名義。故如係於民事訴訟程序以外所成立之和解,如強制執行程序中、

    或於訴訟外所成立之和解,均不得作為執行名義。 ▲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之要件(公證§13):

    (一)須為公證人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 (二)公證書之內容限於:1.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2.以給付特定

    之動產為標的者。3.租用或借用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定有期限並應於期限屆滿時交還者。4.租用或借用土地,約定非供耕作或建築為目的,而於期限屆滿時應交還土地者。

    (三)公證書上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之意旨。 (四)債務人給付遲延。

    ▲對待給付不得為執行名義:對待給付之判決,係因被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之結果。債權人應為對待

    給付部分,並非獨立之訴訟標的,並無既判力亦無執行力,其性質僅為債權人聲請開始執行之要件,

    故債務人不得就對待給付部分聲請強制執行(張登科,強制執行法)。 ☆ 精選法條

    第4條

    Ⅰ 強制執行,依左列執行名義為之:

    一 確定之終局判決。

    二 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之裁判及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裁判。

    三 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

    四 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

    五 抵押權人或質權人,為拍賣抵押物或質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六 其他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

    Ⅱ 執行名義附有條件、期限或須債權人提供擔保者,於條件成就、期限屆至或供擔保後,始得開始

    強制執行。

    Ⅲ 執行名義有對待給付者,以債權人已為給付或已提出給付後,始得開始強制執行。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2

    ☆ 相關法條 (確定之終局判決)民訴 381、382、398、399;(假扣押之裁判)民訴 522、523、527;(假處分之裁判)民訴 532、533、538;(假執行之裁判)民訴 389、390、393、456~458;(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裁判)民訴 89~91、303、311、315、324、349、360、521;(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民訴 380、416;(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公證 11、17、27,公證施 40~48;(拍賣抵押品聲請)民 873,非訟 72;(拍賣質物之聲請)民 893;(裁定)民訴 234 以下;(其他依法律規定得為執行名義者)刑訴 470、471、315,票 123,稽徵 39,強 23、27,非訟 28,鄉鎮 27,仲裁 37;

    (條件期限)民 99 以下;(消滅時效)民 125 以下;(時效中斷)民 137。 ☆ 實務見解 *釋字第 55 號(質權人聲請法院拍賣須先取得執行名義)(44.10.24)

    質權人因有民法第八百九十三條情形而拍賣質物者,仍應依照本院院字第九八○號解釋辦理,如不自行拍賣而聲請法院拍賣時,即應先取得執行名義。

    *19 抗 580(給付判決始有執行力) 判決於執行法上得為強制執行之債務名義者,限於給付判決。

    *27 抗 549(訴訟外和解無執行力) 在民事執行處成立之和解為訴訟外之和解,僅能發生民法上之效力,並無執行力。

    *28 抗 56(假執行可為執行名義) 判決經宣告假執行者,除附有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之條件外,自得即為執行。

    *42 台上 1281(以不備要件之公證書執行,債務人得聲明異議(強執§12)) 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得為執行名義者,除於證書上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外,並須以債權人之請求

    係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始屬相當,此觀公證法第十一條(即§13)及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四款之規定甚明。故依以強制執行之公證書如不備執行名義之上開要件者,則

    其執行名義尚未成立,債務人僅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聲明異議,不得依同法第十四條提起

    異議之訴。 *75 台上 1035(撤銷調解之訴勝訴確定前,執行不停止)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依鄉鎮市調解條例調解成立之民事調解,如經法院核定,即與民事確定判決

    有同一之效力,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項前段定有明文。而經法院核定之民事調解,有得撤銷之原因

    者,依同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得向原核定法院提起撤銷調解之訴。當事人欲求救濟,

    惟有循此方法為之,殊無依民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聲明撤銷之餘地。兩造依鄉鎮市調解條例成立

    之調解,業經法院核定,即令有如上訴人所稱得撤銷之原因,在上訴人提起撤銷調解之訴,並得有勝

    訴之確定判決以前,被上訴人仍得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 *62.02.20 第 1 次民事庭庭長會議決議(五)(執行名義優先於假處分)

    提案:債權人就他債權人設有抵押權之不動產,聲請為禁止處分之假處分准予執行後,可否准許他債

    權人聲請拍賣該抵押物? 決議: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其效力僅在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自由處分,

    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債權人就他債權人設有抵押權之不動產,聲請為禁止處分之假處分准予執

    行後,仍可准許他債權人聲請拍賣該抵押物。 *70.04.21 第 10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一)(假處分不能排除強制執行)

    提案:執行法院以禁止債務人就某特定房屋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裁定為執行名義,將債務人甲應交付

    與債權人乙之某特定房屋一棟,予以執行查封完畢後,另有金錢債權之債權人丙與丁,亦對債務人甲

    取得給付金錢判決之執行名義,此時丙、丁能否據該給付判決,對業經假處分執行查封之房屋,聲請

    執行法院將之拍賣,以資受償? 決議:按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其效力僅在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自由處分,

    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本院六十二年度第一次民庭庭長會議已有決議在案,多年來實務上均依此

    辦理,本件債務人甲經假處分禁止其就訟爭房屋為處分行為,然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甲之其他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3

    債權人對訟爭房屋聲請實施強制執行,自非法所不許(採乙說)。 *90 抗 2867(裁)(就相對人應給予補償金成立和解,無既判力與執行力)

    按和解筆錄雖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八十條第一項規定,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依民

    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雖依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亦為執行名義之一種。惟是否有執行

    力,仍須視和解內容定之,本件相對人於原法院為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兩造間無租賃關係存在,被告即

    抗告人應拆屋還地,經原法院判決抗告人敗訴應拆屋還地後,抗告人不服,上訴本院後,於訴訟中成

    立和解,抗告人同意要遷讓房屋交還土地,惟相對人應同時履行給付一百六十萬元。本案關於抗告人

    抗辯指相對人應給予補償金部分,雖成立和解,但並非本案之訴訟標的,故無既判力和執行力,僅取

    得於相對人即債權人於請求抗告人履行或強制執行時,有要求其同時履行之抗辯權。 法學概念 2 執行力之主觀範圍 ▲執行當事人:此乃係指執行名義上所載之債權人及債務人,其判斷標準並不附隨於民事實體法,蓋實

    體法上之債權債務關係並不當然適用於執行法上。 ▲繼受人:包括一般繼受人及特定繼受人(繼受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人)。在訴訟繫屬後若僅繼受訴訟

    標的物,而無繼受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者是否為既判力所及? (一)實務:若訴訟標的是對世權,則及之;若訴訟標的是對人權,則不及; (二)駱永家老師:若訴訟標的是返還請求,則及之;若訴訟標的是交付請求,則不及。

    ▲執行當事人不適格之效果:法院若認聲請執行人或被聲請執行人非為執行名義效力所及之者,即產生

    執行當事人不適格之問題,此時,法院即應以裁定駁回該聲請。惟執行當事人亦可就此提起救濟,債

    務人得依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提起「當事人不適格異議之訴」,債權人得以同條第二項提

    起「許可執行之訴」。 ▲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吳從周老師在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一條第一項、強制執

    行法第四條之二,善意取得作為既判力繼受人主觀範圍的界限之要件部分,有更為細膩之區分,吳從

    周老師以為善意取得沒有既判力主觀效力適用,其前提必須具備雙重善意,亦即為權利善意和訴訟繫

    屬善意,受讓人必須不知讓與人無權利(權利善意),亦不知有訴訟繫屬或已經有具既判力之判決存

    在(訴訟繫屬善意),法院必須就權利善意和訴訟繫屬善意兩者均為調查和認定,若具備雙重善意,

    善意取得沒有既判力主觀效力之適用,第三人方得主張善意取得所有權,而不受確定判決既判力主觀

    範圍所及(吳從周,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三

    冊〈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 ▲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執行經濟之追求:許士宦教授認為執行力之主觀範圍與執行力之客觀範圍

    在概念上應予區分,前者是指執行的內容對誰具有拘束力(例如甲得對乙請求返還A物一事,甲、乙不得再加以爭執);後者則是指執行的內容本身(甲得對乙請求返還A物),因此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進行執行,應屬執行力的「客觀」範圍之擴張(例如甲得對丙請求返還A物),許士宦老師進一步認為,既判力的主客觀範圍與執行力的主客觀範圍可以加以區別,在衡平保障當事人程序利益、

    實體利益以及追求執行經濟之前提下,執行力之客觀範圍得予以擴張,此為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

    一項第一款之目的,而站在此種觀點之下,在某些類型案件之執行,縱非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

    項第一款所明定之類型,亦得類推該條之意旨,許士宦老師舉出合夥債務為例,並且批評院字第九一

    八號解釋,許士宦老師認為該號解釋結論正確,但是論理過程有需要補充之處,許士宦老師進一步指

    出合夥是一公同共有之財產團體,而合夥人僅於該財產團體不足清償債務時,始負法定連帶擔保責任,

    所以債權人對於合夥以及合夥人之請求,為實體法上兩個不同之請求權基礎,亦構成不同訴訟標的,

    若債權人以合夥為被告,則訴訟標的僅存於債權人與合夥財產之間,故原則上既判力以及執行力客觀

    範圍僅止於此,然而為了使債權人得迅速求償,在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債務時,許士宦老師認為得

    擴張執行力客觀範圍,使債權人得直接對合夥人之固有財產進行執行,以免債權人為了取得對於合夥

    人固有財產的執行力,須另外起訴,而須另外起訴,不僅有害於債權人之程序利益,亦無助於訴訟經

    濟,且合夥債務與合夥人補充性責任之共同存在之概然性甚高,執行法院只須審查合夥財產是否足以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4

    清償債務以及被執行者是否為事實上合夥人即可,且合夥財產是否足以清償債務,若非進入執行程序,

    當事人往往難以得知實情,故許士宦老師認為,此時執行法院得類推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

    一款之意旨而擴張執行力,惟此為非訟程序,不生既判力,若被執行者有異議,得依據同法第十四條

    第二項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追求事後之程序保障(許士宦,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之法律構造:兼

    論其與既判力客觀範圍之異同,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許士宦,合夥所受之裁判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2期、許士宦,合夥所受之裁判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

    ☆ 精選法條

    第4條之2

    Ⅰ 執行名義為確定終局判決者,除當事人外,對於左列之人亦有效力: 一 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 二 為他人而為原告或被告者之該他人及訴訟繫屬後為該他人之繼受人,及為該他人或其繼受人

    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 Ⅱ 前項規定,於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六款規定之執行名義,準用之。

    ☆ 實務見解 *院字第 918 號(對合夥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得對合夥人執行)

    來呈所述原確定判決,雖僅令合夥團體履行債務,但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自得對合夥人執行,合夥

    人如有爭議應另行起訴。 *29 抗 125(不得對訴訟繫屬前已取得所有權之第三人執行)

    訴訟繫屬前已將請求標的物之所有權移轉於第三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之規定,該訴訟

    之確定判決,對於該第三人及為該第三人占有此項請求標的物之人,不生效力,即不能對於該第三人

    或為該第三人占有此項請求標的物之人為強制執行。 *61 台再 186(既判力之主觀範圍即執行力之主觀範圍)

    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一條第一項所謂繼受人,依本院三十三年上字第一五六七號判例意旨,包括因法

    律行為而受讓訴訟標的之特定繼承人在內。而所謂訴訟標的,係指為確定私權所主張或不認之法律關

    係,欲法院對之加以裁判者而言。至法律關係,乃法律所定為權利主體之人,對於人或物所生之權利

    義務關係。惟所謂對人之關係與所謂對物之關係,則異其性質。前者係指依實體法規定為權利主體之

    人,得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之權利義務關係,此種權利義務關係僅存在於特定之債權人與債務人之

    間,倘以此項對人之關係為訴訟標的,必繼受該法律關係中之權利或義務人始足當之,同法第二百五

    十四條第一項亦指此項特定繼受人而言。後者則指依實體法規定為權利主體之人,基於物權,對於某

    物得行使之權利關係而言,此種權利關係,具有對世效力與直接支配物之效力,如離標的物,其權利

    失所依據,倘以此項對物之關係為訴訟標的時,其所謂繼受人凡受讓標的物之人,均包括在內。本件

    訴訟既本於買賣契約請求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自係以對人之債權關係為其訴訟標的,而訴外人僅為

    受讓權利標的物之人,並未繼受該債權關係中之權利或義務,原確定判決之效力,自不及於訴外人。 *96 台抗 47(善意取得是執行力之例外)

    又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一條第一項所稱之繼受人,如其訴訟標的為具對世效力之物權關係者,依法律

    行為受讓該訴訟標的物之人,雖應包括在內。惟該條項規範之目的,並非在創設或變更實體法上規定

    之權義關係,有關程序法上規定之「既判力之主觀範圍」本不能與土地法及民法有關實體法上之重要

    權義關係規定相左,為確保交易安全,倘受讓該訴訟標的物之第三人,係信賴不動產登記或善意取得

    動產者,因受土地法第四十三條(民§759 之 1Ⅱ)及民法第八百零一條、第八百八十六條、第九百四十八條規定之保護,其「既判力之主觀範圍」,基於各該實體法上之規定,即例外不及於該受讓訴訟

    標的物之善意第三人,否則幾與以既判力剝奪第三人合法取得之權利無異,亦與民事訴訟保護私權之

    本旨相悖,此參酌德國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特於第二項規定其民法關於保護由無權利人取得權

    利之規定準用之,以限制第一項所定既判力繼受人之主觀範圍自明。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5

    *95 台上 1523(決)(債權受讓人得提起強執法第十四條之一第一項異議之訴) 債權讓與對於債務人發生效力後,債務人即得以其與新債權人即受讓人間所存事由對抗受讓人;故執

    行名義成立後,債權人將債權讓與他人,該他人為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所稱之繼受人,

    雖得以原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惟債務人如主張與繼受人間存有消滅或妨礙繼受人請求之事由,自

    應認係於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以資救濟。 *100 台抗 893(決)(執行程序中繼受與訴訟程序中繼受之區別)

    查執行名義為確定終局判決者,除當事人外,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亦有效力,此觀強制

    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自明。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訴訟繫屬中為

    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移轉於第三人,如他造不同意,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許第

    三人承當訴訟,其立法意旨乃因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既已移轉,該訴訟與為移轉當事人之關係自漸趨

    淡薄,宜由受讓人承當訴訟,俾其訴訟之結果更能達到解決紛爭之目的。至債權人以確定終局判決為

    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時,其目的係在實現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私法上給付請求權,而非重啟訴訟程序,

    自已不具訟爭性,與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第二項之所規定仍有訟爭性之情形不同。故在強制執

    行程序中債權人將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移轉於第三人,縱他造不同意,依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

    一項第一款規定,原執行名義對該第三人(債權人之特定繼受人)既有效力,執行法院即可逕准由該

    第三人以執行債權人之地位續行強制執行程序,無準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聲請法院裁

    定承當執行程序之必要。蓋法律上所謂準用,係法律明定將關於某種事項(法律事實)所設之規定,

    適用於其相同或相類似之事項之上,倘其與既有之法律所規範之事項並非相同或相類似者,即無準用

    之可言。 法學概念 3 執行事件之管轄法院及囑託執行 ▲居所:民法上雖然沒有設有定義性的明文,但是通認為是無久住之意思而事實上居住的處所,「原則

    上」是以當事人之意思為準。 ☆ 精選法條

    第7條

    Ⅰ 強制執行應由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管轄。 Ⅱ 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

    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Ⅲ 同一強制執行,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債權人得向其中一法院聲請。 Ⅳ 受理強制執行事件之法院,須在他法院管轄區內為執行行為時,應囑託該他法院為之。

    ☆ 相關法條 (船舶強制執行)強 114 以下;(住所)民 20Ⅰ、24。

    ☆ 實務見解 *19 抗 333(囑託執行)

    可供執行之不動產,不在執行法院管轄區域內者,由執行法院囑託該管法院代為執行,乃屬通常之事

    例,如果別無糾葛,尚不能謂為不易執行。 *92 台抗 336(裁)(強執程序中之一事不再理)

    按同一強制執行,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債權人得向其中一法院聲請。受理強制執行事件之法院,須在

    他法院管轄區內為執行行為時,應囑託他法院為之,強制執行法第七條第三項、第四項定有明文。故

    同一債權人,對於同一債務人,不得以同一執行名義,分向兩個以上之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或向法

    院聲請執行後,又向另一法院聲明參與分配,或分向兩個以上之法院,聲明參與分配。 *司法院 74 廳民(二)字第 497 號(執行第三債務人之債權由第三債務人住所地管轄) 法律問題:住於彰化縣之某乙對住於台北市之某丙有金錢債權,某甲為某乙之債權人,聲請就某乙對某

    丙之金錢債權為執行,問應由台北地院抑由彰化地院管轄?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6

    討論意見: 甲說: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者由對該債權之訴訟管轄法院之所在地管轄(楊與齡先

    生著強制執行法論第 24 頁參照)即應由台北地院管轄。 乙說:對債務人之其他財產權之執行(強制執行法第四章)應解為向管轄債務人之普通裁判籍所在地

    之法院為之(陳世榮先生著「強制執行法詮解」第 16 頁參照)故應由彰化地院管轄。 結論:多數贊成甲說。 司法院第一廳研究意見:強制執行法第七條規定強制執行,向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

    地之法院為之。所謂執行標的物所在地,於就債務人對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應指第三債務人

    住所所在地而言,本題研討結果採甲說,並無不合。

    法學概念 4 債務人異議之訴 ▲債務人異議之訴:債務人主張執行名義所示之請求權,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因此提起訴

    訟,請求判決不許強執,以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 ▲強制執行之終結:包括整個執行程序之終結(基於一個執行名義之強執完全終了)以及各個執行程序

    終結(開始之各個執行程序終了)。各個執行程序雖已終了,整個執行程序未必終結。強制執行法第

    十四條所定之執行程序終結係指整個執行程序終結,第十五條所定之執行程序終結,係指各個執行程

    序終結。 ☆ 精選法條

    第14條

    Ⅰ 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以裁判為執行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實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

    論終結後者,亦得主張之。 Ⅱ 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

    之事由發生,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 Ⅲ 依前二項規定起訴,如有多數得主張之異議原因事實,應一併主張之。其未一併主張者,不得再行

    提起異議之訴。 ☆ 相關法條 (執行名義)強 4;(裁判為執行名義)強 4;(消滅債權人請求之事由)民 99、125~147、307、309、

    326、334、343、344、737;(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民 264、265、318、418、736。 ☆ 實務見解 *院字第 2776 號(確定的異議之訴勝訴判決僅得排除其執行力)

    一同法第十四條所定債務人異議之訴以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為目的,故同條所謂強制執行程序終

    結,係指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序終結而言,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序,進行至執行名義所載債權全

    部達其目的時,始為終結,故執行名義所載債權,未因強制執行全部達其目的以前,對於某一執行標

    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雖已終結,債務人仍得提起異議之訴,但此項異議之訴有理由之判決,僅就執行

    名義所載債權未因強制執行達其目的之部分排除其執行力,不能據以撤銷強制執行程序業經終結部分

    之執行處分。 *71 台上 4402(決)(異議之訴的提起時點)

    債務人異議之訴,應於強制執行開始後,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始得提起,倘強制執行尚未開始,即無

    撤銷強制執行程序之可言。 *72 台上 677(決)(強執法第十四、十五條訴之目的不同)

    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所定債務人異議之訴,乃以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為目的,與同法第十五條所定

    第三人異議之訴,係以排除執行標的物之執行為目的不同。 *83 台上 893(決)(異議事由之存在時點)

    第按債務人異議之訴,須以其主張消滅或妨礙債權人之事由,係發生於執行名義成立後者始得為之,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7

    若其主張此項事由在執行名義成立之前即已存在,則為執行名義之裁判縱有不當,亦非異議之訴所能

    救濟。 *92 台上 2138(決)(民訴法第五百二十九條第一項之債務人,無強執法第十四條第二項之適用)

    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

    事由發生,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第二項固定有明文,

    惟該項之修正意旨,在於無實體上確定力之執行名義,因未經實體上權利存否之審查,債務人實無抗

    辯之機會,乃就此項執行名義成立前,所存實體上權利義務存否之爭執,許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

    以謀救濟。即債務人就實體上權利義務之存否,在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尚得提起異議之訴。倘未於

    該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加以爭執,依該執行名義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始成為終局之執行,以求程序之

    安定。準此,得依此項規定提起異議之訴者,應限於依非訟事件程序審查而許可對之強制執行之債務

    人,如准許拍賣抵押物、准許本票強制執行等可為終局執行名義之裁定所載之債務人,始足當之。至

    假扣押之裁定,該債權人之權利是否存在,猶待其本案請求經法院實質審查後予以裁判始能確定。本

    案訴訟苟未繫屬,債務人即得依民事訴訟法第五百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聲請命假扣押之法院命債權

    人於一定期間內起訴,以確定實體上權利義務之是否存在。債務人即非無抗辯之機會,且於該本案請

    求經法院實質審查予以裁判確定前,實無從為終局之執行,自無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適

    用。

    法學概念 5 債務人不適格異議之訴與許可執行之訴 ▲債務人不適格異議之訴:此乃為債務人對於執行當事人不適格之異議之訴。亦即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依

    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許可執行,但債務人主張其非執行名義效力所及之人,

    故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 ▲許可執行之訴:債權人依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聲請強制執行,但被執行法院駁回,債權人於該裁定

    送達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許其對債務人執行,即所謂「債權人異議訴訟」。 ▲債權人對於該駁回強制執行聲請之裁定得否提起抗告,或有爭議:

    (一)否定說:認為第十四條之一第二項許可執行之訴既為強制執行法所規定的特殊救濟程序,若債

    權人有對執行當事人適格與否有爭議時,即應依該訴訟救濟之,而不可提起抗告。 (二)肯定說:多數學說與實務採之,認抗告程序之簡易性,應認容許債權人有程序選擇權而可自行

    斟酌情形,選擇依循抗告程序或提起訴訟救濟之。 ☆ 精選法條

    第14條之1

    Ⅰ 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依第四條之二規定聲請強制執行,如主張非執行名義效力所及者,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

    Ⅱ 債權人依第四條之二規定聲請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裁定駁回者,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執行法院對債務人提起許可執行之訴。

    ☆ 實務見解 *87 台上 2989(決)(強執法第十四條之一強制執行程序終結之意義) 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及第十四條之一所定債務人異議之訴,以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為目的,各該條所

    謂強制執行程序終結,係指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序終結而言,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序,進行至執行

    名義所載債權全部達其目的時,始為終結。故執行名義所載債權,未因強制執行全部達其目的以前,對

    於某一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雖已終結,債務人自得提起異議之訴。

    法學概念 6 第三人異議之訴 ▲第三人異議之訴: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於執行程序終結前,請求法院宣

    示不許就該標的執行而提起之訴訟。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8

    ▲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例如所有權、典權、債權、留置權屬之;抵押權、租賃權、占有則不屬

    之。 ☆ 精選法條

    第15條

    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

    提起異議之訴。如債務人亦否認其權利時,並得以債務人為被告。

    ☆ 相關法條 (排除執行之權利)民 765、773、817、818、827、884、900 以下、928;(起訴)強 30 之 1,民訴 244以下。

    ☆ 實務見解 *院字第 2776 號(強執法第十五條強制執行程序終結之意義)

    一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定第三人異議之訴,以排除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為目的,故同條所謂強制

    執行程序終結,係指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終結而言,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如已

    終結,則雖因該執行標的物之賣得價金不足抵償執行名義所載債權之全部,致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

    序尚未終結,第三人亦不得提起異議之訴,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進行至執行名義所載債

    權之全部或一部,因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達其目的時,始為終結,故執行標的物經拍賣終結而

    未將其賣得價金交付債權人時,對於該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不得謂已終結,第三人仍得提起

    異議之訴,但已終結之拍賣程序不能依此項異議之訴有理由之判決予以撤銷。故該第三人僅得請求交

    付賣得價金,不得請求撤銷拍賣程序。 *20 抗 525(第三人異議之訴的原告適格)

    第三人對於強制執行之標的物,除因所有權或其他足以阻止物之交付或讓與之權利者,得依法提起執

    行異議之訴或另件訴訟外,不得依抗告程序逕向上級法院聲明不服。 *29 抗 409(租賃權人不得提第三人異議之訴)

    假扣押,為就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保全強制執行之程序。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主張有所

    有權,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者,其訴訟標的為異議權而非給付請求權,既非所謂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

    請求之請求,即無依假扣押程序保全強制執行之餘地,其就執行標的物聲請為假扣押,自屬不應准許。 *44 台上 561(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

    債權人請求拍賣債務人之不動產以供清償債務,第三人雖對該不動產有租賃權,然不動產之拍賣不影

    響於租賃權,該第三人顯無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自不得藉此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44 台上 721(強執法第十五條「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意義)

    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謂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係指對於執行標的物有所有

    權、典權、留置權、質權存在情形之一者而言。占有,依民法第九百四十條之規定,不過對於物有事

    實上管領之力,自不包含在內。 *50 台上 96(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所有權)

    依土地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真實之公信力,縱使債務人之處分有無效之原因,在債權人未提起塗銷登

    記之訴,並得有勝訴之確定判決以前,其登記不失其效力。債權人殊難以該不動產之登記在實施查封

    以後為無效,認定第三人尚未取得所有權,並無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而主張第三人執行異議之訴

    為無理由。 *68 台上 718(限定繼承人得提第三人異議之訴)

    在訴訟繫屬中,當事人死亡而由繼承人承受訴訟者,該繼承人已繼為當事人,固為該判決效力之所及,

    然其繼承人之地位,並不因此而受影響,從而該繼承人如為限定繼承人時,仍只就所繼承遺產之範圍

    內對被繼承人之債務負其清償責任,觀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自明,倘債權人執該判決

    為執行名義,對其固有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時,限定繼承人自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以排除強制執行。 *77 台抗 143(限定繼承人之救濟方法)

    限定繼承之繼承人,就被繼承人之債務,唯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故就被繼承人之債務為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9

    執行時,限定繼承人僅就遺產之執行居於債務人之地位,如債權人就限定繼承人之固有財產聲請強制

    執行,應認限定繼承人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之第三人,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強制執行

    程序。 *74.03.05 第 3 次民事庭會議決定(收取孳息權利之人)

    提案:就執行標的物有收取然孳息權利之第三人,有無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之問

    題,請大家討論後作一決定。 決議:未與土地分離之土地出產物,實務上認為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物(參看司法院字 1988 解釋(二)及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二四),對於此項土地出產物有收取權,得因收取而原始取得該出

    產物所有權之第三人,應認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稱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之第

    三人。 *75.02.25 第 4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二)(限定繼承人之救濟方法)

    提案:被繼承人為債務人,執行法院對限定繼承人之固有財產為強制執行,限定繼承人應依何種程序

    請求救濟? 決議:為限定繼承之繼承人,就被繼承人之債務,惟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故就被繼承人

    之債務為執行時,限定繼承人僅就遺產之執行居於債務人之地位,如債權人就限定繼承人之固有財產

    聲請強制執行,應認限定繼承人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之第三人,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

    強制執行程序。 *70 台上 4284(決)(第三人異議之訴僅得排除個別執行)

    第三人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規定提起異議之訴,僅能排除強制執行程序中,就第三人有足以排除強

    制執行權利之標的物之強制執行,不得請求撤銷全部強制執行。 *89 台上 54(決)(民法施行法第六條之一的適用射程)

    按夫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以妻之名義在七十四年六月四日以前取得之不動產,依當時適用之民法第一

    千零十六條規定,為聯合財產,如夫之債權人以此不動產係屬夫所有,聲請法院強制執行,予以查封,

    而該已被法院查封之妻名義不動產,於八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增訂之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六條之一公

    布實施後,仍登記為妻名義者,倘得適用此增訂之法律規定,認係屬妻所有,妻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

    訴時,不僅有礙執行之效果,且破壞查封登記之公信力,影響夫之債權人權益,顯與立法之本旨有違。

    為減低對法安定性及查封公信力之衝擊,應認於七十四年六月四日以前,登記為妻名義之不動產,於

    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六條之一規定生效前或於緩衝之一年期間內,經夫之債權人聲請法院為強制執行

    者,無上開施行法第六條之一規定之適用。是在此增訂之法律施行後,於緩衝之一年期間或之前,已

    被查封之夫妻聯合財產,仍應依取得當時適用之民法有關規定,以定其所有權之歸屬。 *89 台抗 97(裁)(違章建築物買受人不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

    惟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民法第七百五十八條定有明文。又違

    章建築之房屋若為債務人所有,買受人雖買受在先,亦無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系爭違章建物倘係屬

    債務人洪秀鳳所有,執行法院遽裁定駁回彰化銀行上開拍賣之聲請,即有未合。

    法學概念 7 執行之停止 ▲停止執行:因一定法律上之原因,對執行程序予以凍結使其不能開始或已進行中之程序不能續行者。

    強制執行之停止,僅暫時停止執行程序之開始或續行,將來仍有繼續執行之可能性,故並不撤銷已為

    之執行處分。除執行障礙事由外,停止執行之效力僅於該事由有關之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發生效力,對

    其他債權人不生效力,故縱有停止執行之事由,執行法院仍得依其他聲請強制執行債權人之聲請,繼

    續強制執行。 ☆ 精選法條

    第18條

    Ⅰ 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Ⅱ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0

    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

    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 相關法條 (另有規定)強 10,民訴 303Ⅳ、311Ⅱ、315、324、349Ⅲ、360、409Ⅱ,破產 17、49、99;(不停止執行)強 12Ⅰ;(回復原狀之聲請)民訴 164~166;(提起再審之訴)民訴 496、497;(異議之訴)強 14、15;(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民訴 380Ⅱ;(抵押權裁定之抗告)強 4Ⅰ(5),債清條例 48Ⅱ;(裁定)民訴 234 以下;(調解無效撤銷調解)民訴 416Ⅱ。

    ☆ 實務見解 *釋字第 182 號(最高法院六三台抗五九判例不違憲)(72.08.26)

    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乃在使債權人之債權早日實現,以保障人民

    之權利。最高法院六十三年度台抗字第五十九號判例,認債務人或第三人不得依假處分程序聲請停止

    執行,係防止執行程序遭受阻礙,抵押人對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主張有不得強制執行之事由

    而提起訴訟時,亦得依法聲請停止執行,從而上開判例即不能謂與憲法第十六條有所牴觸。 *63 台抗 59(執行名義優先於假處分)

    執行名義成立後,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外,不得阻卻其執行力,債務人或第三人不得依一般假處分程

    序,聲請予以停止執行。 *65.12.07 第 9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三)(執行名義優先於假處分)

    提案:甲以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為執行名義,對乙所有不動產聲請強制執行,乙否認甲對之有

    抵押關係存在,已提起確認抵押權不存在之訴,並因如不停止拍賣,日後無法回復,有定暫時狀態之

    必要,聲請假處分,禁止甲行使其抵押權,應否准許? 決議:執行名義成立後,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外,不得阻卻其執行力,債務人或第三人不得依一般假

    處分程序,聲請予以停止執行,業經本院最近著為判例。乙於甲取得執行名義後,藉一般假處分程序,

    聲請停止執行,不應准許。 *70.11.24 第 24 次民事庭會議決定(一)(非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二項停止強制執行進行的立法目的)

    發票人證明已依非訟事件法第一百零一條(按:現為§195)第一項提起訴訟時,依同條第二項決定,執行法院應即停止強制執行,此項立法目的,即在可否強制執行應待實體上訴訟終結已定其債權存否。

    此項訴訟如經判決確定,確認其本票債權不存在,即可認定前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其執行力亦不存

    在。否則,前該訴訟雖已勝訴,執行程序仍須進行,關於訴訟中停止執行之規定,即屬毫無意義,顯

    非立法之本意。 *89.01.11 第 1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民訴法第三百九十二條「假執行程序實施前」的意義)

    討論事項:六十三年度第五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四)應否變更? 決議: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二條規定之假執行程序實施前,係指執行法院對於債務人強制其履行之

    行為以前而言。其情形應分別依執行事件之性質定之,例如就執行標的物為拍定、變賣或物之交付前

    即屬之。本院六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六十三年度第五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四),應予變更(編者

    按:92.02 修正後之民訴§392Ⅲ亦有相同規定)。 *69 台上 2929(決)(債權人就債務人所供之擔保金與質權人有同一權利)

    債務人因免為或撤銷假扣押而供之擔保,係屬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所稱之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

    擔保。依同法條準用同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之規定,原聲請假扣押之債權人,就該項擔保金,與質

    權人有同一之權利。又債務人提供之此項擔保,乃所以擔保假扣押債權人本案之請求者。其後該債權

    人,如獲得本案請求之勝訴確定判決,即得執以請求就項擔保金執行優先受償。 *82 台抗 588(裁)(整個與個別強制執行停止之意義)

    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因停止之原因及範圍不同,可分整個執行程序之停止及個別執行程序之停止二

    種。前者係執行之停止原因發生後,整個執行程序均不能續行。後者為執行之停止原因發生後,僅對

    於執行債權之一部,共同債務人之一部,或執行標的物之一部之執行程序不能續行,即僅不許特定之

    執行程序而停止該程序而言。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1

    *87 台抗 164(裁)(非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之二十日非不變期間) 按非訟事件法第一百零一條(按:已修正為§195)第一項雖規定:「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前條裁定(准許本票強制執行裁定)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為裁定法院提起確

    認之訴。」但逾二十日起訴者,僅無同法條第二項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規定之適用,非謂不得起

    訴,是該二十日並非不變期間。且准許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性質上屬非訟事件,初無確定實體上權

    利義務關係之效力,依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九日修正公布之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於其抗告

    程序中,法院尚得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裁定停止執行;則本票經法院裁定准許

    強制執行後,債務人如基於本票係偽造、變造之原因,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者,依舉輕明重

    之法理,自應許其提供擔保,停止強制執行,以避免債務人發生不能回復之損害。 *87 台抗 427(裁)(強執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的意義)

    按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法院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

    定,該所謂「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者,係指假扣押、假處分等保全程序裁定以外其他經法院許可其

    強制執行之非訟裁定而言,例如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五款、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三條、平均地權

    條例第七十八條第二項、仲裁法第三十五條第二、三項、國民住宅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勞

    資爭議處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之裁定等是。故債務人對於假扣押、假處分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即

    不得任依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停止該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之保全執行。 *91 台抗 507(裁)(法院定強執法第十八條第二項「擔保金額」的附具理由義務)

    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同

    法條第二項規定,於一定情形下,法院因債務人之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

    裁定。而債務人本此裁定所供之擔保,係以擔保債權人因債務人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不當可能遭受之損

    害得獲賠償為目的,故法院於裁定停止強制執行時,就酌定之擔保金額與債權人因停止強制執行不當

    可能遭受之損害間之關聯,應為適當之說明。 *93 台上 82(決)(雙方就債務存否有爭執,應將受分配金額提存之)

    所謂強制執行係債權人依執行名義,聲請執行法院對債務人施以強制力,強制其履行債務,以滿足債

    權人私法上請求權之程序。而停止執行亦僅暫時停止不予續行上開滿足債權人私法上請求權之程序,

    在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未判決確定之前,尚難否定其為債權人之身分及其債權,僅其債權應受分配之

    金額不能領取而應行提存而已。 *95 台抗 104(裁)(抵押人以執行名義成立前實體上事由提起訴訟,得聲請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

    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

    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定有明文。又抵押人如以許可執行裁

    定成立前實體上之事由,主張該裁定不得為執行名義而提起訴訟時,其情形較裁定程序為重,依「舉

    輕明重」之法理,並兼顧抵押人之利益,則抵押人自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之規定,聲請為

    停止執行之裁定。次按抵押人本此裁定所供之擔保,係以擔保抵押權人因抵押人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不

    當,可能遭受之損害獲得賠償為目的。是法院定此項擔保,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抵押權人

    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

    物之價值或其債全額為依據。 *96 台抗 362(裁)(應向受理回復原狀、再審或異議之訴之受訴法院聲請停止執行)

    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

    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

    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定有明文。該規定所謂之法院,係

    指受理回復原狀之聲請、再審或異議之訴等之受訴法院而言。準此,當事人以聲明異議為由聲請停止

    執行事件,應由聲明異議事件之受訴法院裁判之,始屬適法。 *司法院司法業務研究會第 21 期(聲請停止執行程序的管轄法院)

    法律問題: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債務人依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規定,提起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經審

    理後,現正上訴最高法院審理中,債務人依同法第十八條之規定聲請供擔保請准為停止執行之裁定,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2

    究應向何法院聲請? 司法院民事廳研究結果: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所謂之法院,指受理回復原狀之聲請、再

    審或異議之訴等之受訴法院,故應包括第一、二、三審法院,此與第三審法院是否為法律審之問題無

    關,實務上第三審法院亦受理聲請裁定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題異議之訴既上訴最高法院審理中,債

    務人應向最高法院聲請裁定(採乙說)。

    法學概念 8 債權人對分配表之異議 ▲聲明異議:在此乃指對分配表異議,即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各債權人債權之存否,債權金額之範圍以

    及債權之優先次序等實體上事由,認為有不當時,以書狀向法院聲明不服之救濟。 ☆ 精選法條

    第39條

    Ⅰ 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分配表所載各債權人之債權或分配金額有不同意者,應於分配期日一日前,向執行法院提出書狀,聲明異議。

    Ⅱ 前項書狀,應記載異議人所認原分配表之不當及應如何變更之聲明。

    ☆ 相關法條 (分配表)強 31;(分配期日)強 31;(聲明)強 30 之 1,民訴 116 以下;(聲明異議)強 12。

    ☆ 實務見解 *62 台上 1893(依分配表所受領款項,若法律上原因不存在,應依不當得利返還)

    兩造既經訴訟,被上訴人應徵之土地增值稅,應否優先於上訴人之抵押債權以獲清償,上訴人自應受

    上開訴訟確定判決之拘束,今既判決確定被上訴人勝訴,則上訴人前由法院依分配表受領之系爭款項,

    即成為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領,是其受領時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仍屬民法第一百七

    十九條後段之不當得利,被上訴人既因而受有損害,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返還,自屬正當。 *76 台上 2782(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價額核定標準)

    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價額,以原告主張因變更分配表而得增加之分配額為標準定之。 *79 台上 2748(決)(分配表異議之訴為形成之訴)

    分配表異議之訴,通說認為係屬形成之訴,其目的在於求得法院變更分配表之金額或次序,而不在命

    對造(被告)為給付。 *94 台抗 370(裁)(法院誤製作分配表分配,應循強執法第十二條異議程序救濟)

    因強制執行所得之金額,如有多數債權人參與分配,執行法院應作成分配表,為強制執行法第三十一

    條所明定。準此,執行法院必於強制執行而有所得,且有多數債權人「參與分配」時,始應作成分配

    表為分配。如無多數之債權人參與分配,縱執行法院誤作成「分配表」,亦非此之所謂「分配」,本

    不適用分配之程序。於債權人對該「分配表」所載之債權或分配金額不同意,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時,

    執行法院仍應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所定之程序處理,要無依同法第三十九條至第四十一條所定就分

    配表異議程序處理之餘地。

    法學概念 9 異議未終結之處置 ▲分配表異議之訴:債權人或債務人對分配表提出異議,經他債權人或債務人為反對之陳述,致異議未

    告終結時,由聲明異議人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之訴訟。 ☆ 精選法條

    第41條

    Ⅰ 異議未終結者,為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得向執行法院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但異議人已依同一事由就有爭執之債權先行提起其他訴訟者,毋庸再行起訴,執行法

    院應依該確定判決實行分配。 Ⅱ 債務人對於有執行名義而參與分配之債權人為異議者,僅得以第十四條規定之事由,提起分配表異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3

    議之訴。 Ⅲ 聲明異議人未於分配期日起十日內向執行法院為前二項起訴之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經

    證明者,該債權應受分配之金額,應行提存。 Ⅳ 前項期間,於第四十條之一有反對陳述之情形,自聲明異議人受通知之日起算。

    ☆ 相關法條 (聲明異議人)強 39;(分配表)強 31;(起訴)強 30 之 1,民訴 244。

    ☆ 實務見解 *93 台再 8(決)(債權人或債務人對分配表聲明異議如不合法,無從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

    按分配表異議之訴,乃分配表有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之訴訟,

    此觀強制執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自明。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一項、第四十條之一並分

    別規定,債權人、債務人對分配表有異議之權,及對債權人或債務人之異議有為反對陳述之權。故債

    權人或債務人對分配表聲明異議後,如未予他債權人、債務人表示意見之機會,或他債權人、債務人

    對於債權人或債務人之異議未為反對之陳述者,均無從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且強制執行程序中,債

    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分配表聲明異議,其他債權人或債務人於分配期日未到場,執行法院未依聲明異議

    更正分配表,而將聲明異議狀對之為送達,其他債權人或債務人就聲明異議為反對陳述者,聲明異議

    人對反對陳述之其他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亦應類推適用強制執行法第四十一條第四

    項規定,自受執行法院通知有反對陳述之日起算分配表異議之訴之十日期間,而非自分配期日起算(編

    者按:相同要旨,請參照 88 台抗 191 決)。 *96 台上 1138(決)(分配表異議之訴的訴訟標的為異議權)

    按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對分配表之異議權,本件上訴人係依強制執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

    定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其訴訟標的自屬上訴人對分配表之異議權。至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參與分配

    之債權為虛設債權,被上訴人無對價或以不相當之對價自日○公司取得系爭支票云云,僅為其所主張分配表應予變更之理由,屬上訴人攻擊方法之一種,並非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

    *96 台抗 911(裁)(同一異議權人依同一事由先行起訴,生停止異議部分之分配效力) 按強制執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後段所謂「就有爭執之債權先行提起其他訴訟」,係指為異議之債權

    人或債務人就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之債權,在收受分配表之前,已對該債權人提起確認債權存否之訴

    而言。此種訴訟,原無排除強制執行之效力,惟同一異議人依同一事由先行起訴,又再行提起分配表

    異議之訴,足以影響執行程序之迅速進行,並增加訟累,故特設例外規定,認聲明異議人於分配期日

    起十日內,就此項訴訟,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者,亦生停止異議部分之分配及執行法院應依該訴

    訟之確定判決實行分配之效力,毋庸再行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 *100 台抗 867(決)(異議之訴之失權效)

    按修正前強制執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異議未終結者,聲明異議人非自分配期日起十日內對於他債

    權人起訴,並向執行處為起訴之證明,執行處得依原定分配表,實行分配。」該法條已於民國八十五

    年十月九日修正為第一項前段、第三項分別規定:「異議未終結者,為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得向

    執行法院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聲明異議人未於分配期日起十

    日內向執行法院為前二項起訴之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尋繹其修正本旨,在於原規定異

    議人未為起訴之證明者,僅生執行法院得依原定分配表實行分配之效果,其所提起之訴訟,仍須進行,

    致生分配程序已終結,而仍須進行無益訴訟程序之現象,為加重異議人未為起訴證明之失權效果,始

    修正為「未於十日內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之規定,於此情形,其異

    議既復不存在,執行法院當然應依原定分配表實行分配,受訴法院亦應以其訴為不合法,裁定駁回之,

    以避免執行及訴訟程序之拖延,此乃規定於十日內為起訴之證明,注重在向執行法院為證明。該法條

    所定「十日」為法定不變期間,一經遲誤即發生失權之效果,自無補正之問題。

    法學概念 10 查封動產之方法 ▲標封:為動產之查封方法之一,乃將法院之封條黏貼於查封之標的物上。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http://nwjirs.judicial.gov.tw/FINT/FINTQRY04.asp?hir=0&N0=&sel_jword=%B1%60%A5%CE%A6r%A7O&N1=&N2=&Y1=92&M1=10&D1=1&Y2=93&M2=6&D2=5&kt=&kw=%B1j%A8%EE%B0%F5%A6%E6%AAk&keyword=%B1j%A8%EE%B0%F5%A6%E6%AAk&sdate=20031001&edate=20040605&ktitle=&lc1=&l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4

    ▲烙印:為動產之查封方法之一,係以金屬製造之印章,以火燒紅,烙於動產上。 ▲火漆印:為動產之查封方法之一,乃將火漆融化,塗於動產上,再加蓋印記。 ☆ 精選法條

    第47條

    Ⅰ 查封動產,由執行人員實施占有。其將查封物交付保管者,並應依左列方法行之: 一 標封。 二 烙印或火漆印。 三 其他足以公示查封之適當方法。 Ⅱ 前項方法,於必要時得併用之。

    ☆ 相關法條 (執行人員)強 46;(標封烙印火漆印)刑 139。

    法學概念 11 不動產之點交 ▲點交:由執行法院解除債務人或第三人對執行標的物之占有,使買受人或承受人占有之執行程序。 ☆ 精選法條

    第99條

    Ⅰ 債務人應交出之不動產,現為債務人占有或於查封後為第三人占有者,執行法院應解除其占有,點交於買受人或承受人;如有拒絕交出或其他情事時,得請警察協助。

    Ⅱ 第三人對其在查封前無權占有不爭執或其占有為前條第二項但書之情形者,前項規定亦適用之。 Ⅲ依前二項規定點交後,原占有人復即占有該不動產者,執行法院得依聲請再解除其占有後點交之。 Ⅳ 前項執行程序,應徵執行費。

    ☆ 相關法條 (占有)民 940 以下;(買受人)強 90、97、98;(承受人)強 91、92、94、98;(聲請)強 30 之 1,民訴 116 以下、122。

    ☆ 實務見解 *73 台抗 227(裁)(點交程序之第三人射程)

    相對人持有之執行名義,既係命再抗告人應將其所有前述騎樓地,供相對人通行,執行法院前此執行

    時,將該騎樓地之堆積物除去後,再抗告人又在同一騎樓地設置鐵捲門,如足以阻礙相對人之通行,

    則執行名義所載相對人之通行權,未因執行法院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而達其目的,參酌強制執

    行法第九十九條第二項(編者按:已移列第三項,內容稍有修正,請參照)規定: 執行法院解除債務人之占有後,債務人復再占有,債權人得聲請執行法院再解除其占有之規定,相對

    人據以聲請再為強制執行,洵無不合。 *79 台抗 255(裁)(點交程序構成另一執行程序非查封拍賣程序之延長)

    債權人承受債務人之不動產者,自領得執行法院所發給權利移轉證書之日起,取得該不動產所有權,

    強制執行法第九十八條後段(編者按:現行法為第一項後段)規定甚明。承受人依同法第九十九條第

    一項規定,聲請點交不動產之執行,與因債權人之聲請而開始之查封拍賣程序有別,構成另一執行程

    序,並非原查封拍賣程序之延長。

    法學概念 12 未拍賣動產之點交 ☆ 精選法條

    第100條 Ⅰ 房屋內或土地上之動產,除應與不動產同時強制執行外,應取去點交債務人或其代理人、家屬或受

    僱人。 Ⅱ 無前項之人接受點交時,應將動產暫付保管,向債務人為限期領取之通知,債務人逾期不領取時,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5

    得拍賣之而提存其價金,或為其他適當之處置。 Ⅲ 前二項規定,於前條之第三人適用之。

    ☆ 相關法條 (動產)民 67;(不動產)民 66;(代理人)強 30 之 1,民訴 47;(家屬)民 1123Ⅱ、Ⅲ;(受僱人)民 482、485;(拍賣)強 80~99、101、102;(提存)提存 28;(暫付保管)強 59。

    ☆ 實務見解 *44 台抗 6(執行名義之主觀範圍)

    執行名義命債務人返還土地,雖未明白命其拆卸土地上之房屋,而由強制執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準

    用之第一百條法意推之,該執行名義當然含有使債務人拆卸房屋之效力。 *92 台抗 338(裁)(責任財產之範圍)

    按非主物之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屬一人者,為從物;主物之處分,及於從物,民法第六十八

    條第一項、第二項分別定有明文,故在查封時已成為不動產之從物者,該從物亦在拍賣範圍內,由拍

    定人取得該從物所有權,執行法院應予一併點交。又動產因附合而為不動產之重要成分者,不動產所

    有人取得動產所有權,民法第八百十一條亦有明文規定,故主建物附加之增建物如無獨立出入口,不

    能為獨立使用者,應屬主建物之附屬物而為主建物之一部分,可併就該增建物為執行,而由拍定人取

    得該增建物之所有權,執行法院亦應予一併點交。 法學概念 13 扣押命令等之異議及其執行 ☆ 精選法條

    第119條 Ⅰ 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或其他財產權之存在,或於數額有爭議或有其他得對抗債務人請求之事

    由時,應於接受執行法院命令後十日內,提出書狀,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 Ⅱ 第三人不於前項期間內聲明異議,亦未依執行法院命令,將金錢支付債權人,或將金錢、動產或不

    動產支付或交付執行法院時,執行法院得因債權人之聲請,逕向該第三人為強制執行。 Ⅲ 對於前項執行,第三人得以第一項規定之事由,提起異議之訴。 Ⅳ 第十八條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訴訟準用之。

    ☆ 相關法條 (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財產權)強 115~117;(命令之送達)強 118;(聲明異議)強 12;(第三人異議之訴)強 15;(停止執行)強 18。

    ☆ 實務見解 *80 台抗 125(裁)(執行法院職權調查之範圍)

    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十九條第一項規定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或其他財產權之存在或於數額有所爭

    議時,應於接受法院命令後十日內,提出書狀,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此所謂「命令」,應包括扣押

    命令及收取或移轉命令在內,亦即第三人對於法院先發之扣押命令,雖於上述法定期間內未提出異議,

    然不能以其未聲明異議而解為當然承認債務人之債權存在。其對於法院嗣後所發收取或移轉命令,仍

    得於法定期間內聲明異議,一經異議,債權人苟認其聲明不實,應依同法第一百二十條之規定辦理,

    執行法院不得依債權人之聲請逕向該第三人為強制執行。 *84 台抗 534(裁)(執行法院職權調查之範圍)

    債權人聲請執行之債權或其他財產權,是否為禁止執行之財產,係執行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如

    得執行而不執行,或不得執行而為執行,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即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

    聲請或聲明異議。 此與同法第一百十九條第一項規定第三人爭議之聲明異議,係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或其他財產

    權之存在,或於數額有爭議時,向執行法院所為之聲明異議,並不相同。又不服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

    第二項裁定者,依同條第三項之規定得於五日內(編者按:已修正為 10 日)提起抗告,對於抗告法院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 103 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14-16

    就此項抗告所為裁定,再為抗告,自亦僅得於五日內為之。又此五日為法定不變期間,法院不得依聲

    請或依職權伸長或縮短之。故法院在裁判書內記明之抗告期間,如較法定之不變期間為長,仍不生何

    等效力。 *100 訴 392(決)(收取之訴與確認之訴之區別)

    次按執行法院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應依職權發扣押命令(即禁止命令)禁止債

    務人收取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債務人清償,前項情形,執行法院得詢問債權人意見,以命

    令許債權人收取,或將該債權移轉於債權人。如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時,應於接受法院命令十

    日內,提出書狀向執行法院異議;債權人對於第三人之聲明異議認為不實時,得於十日內向管轄法院

    提起訴訟,並應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及將訴訟告知債務人,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十五條第一、二項、

    第一百十九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條第二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債權人依第一百二十條第二項之規定向

    執行法院所提之訴訟即所謂收取訴訟,而該收取訴訟乃係指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或其他財產之

    存在,或於數額有爭議、或有其他得對抗債務人請求之事由,於接受執行法院之收取命令、支付轉給

    命令或交付命令後十日內以書狀聲明異議,而債權人認為不實時,請求法院以判決命該第三人為給付

    之訴訟而言。是債權人之所以得提起收取訴訟乃係基於執行法院之收取命令,取得債務人對第三人之

    權利之收取權,以滿足債權人自己之債權,而本於權利人固有之地位對第三人提起訴訟,故訴訟標的

    為債權人自己對於第三人之收取權。依此,若執行法院僅發扣押命令,債權人既尚未取得對第三人請

    求給付之收取權利,自不得依強制執行法第一百二十條第二項之規定提起收取訴訟,而僅得對該第三

    人提起確認債權或其他財產權存在之訴。 *台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95 法律座談會民事執行類第 12 號(對第三人執行未果,執行法院應核發執

    行無結果證明書) 法律問題:假扣押債權人甲依據假扣押裁定於提供擔保後聲請執行債務人乙對第三人丙之債權,若於

    扣押命令送達第三人後,該第三人陳報:其對債務人並無債務存 在。假扣押債權人認執行無結果,但為能取回提存物,聲請撤回執行並請求核發執行前撤回證明書,

    以利取回提存,應否准許? 研討結果:不應准許。蓋僅核發執行無結果證明書,不應核發執行前撤回證明書,至於執行債權人如

    何領回提存款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聲請民庭裁定。本件已經開始執行,

    若核發執行前撤回證明書顯與卷證資料不符。

    「豐富法規資料,請參照高點學習式/體系式六法系列」

    【高點法律專班】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3高點 司法官‧律師一試 考場特刊

    【強制執行法】

    法學概念1(( 執行名義之種類及時效關係

    ▲執行名義:執行名義為表示私法上給付請求權存在及範圍,得具以聲請強制執行之公文書。又,得為執行名義者,應以法律已有列舉規定者為限。債權人提出執行名義時,本於「判決機關與執行機關分離原則」,執行法院即應迅速為債權人強制執行,無庸再調查其實體請求權是否存在。

    ▲執行名義法定原則:執行名義以法律所規定者為限,不得依當事人合意創設。

    ▲強執執行名義之取得方式:可分為於訴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確定給付判決、假執行判決、和解筆錄、調解筆錄等;以及藉由非訟程序所取得之執行名義,如民訴第五百二十二條之假扣押、第五百三十二條之假處分之裁定、聲請拍賣抵押物所取得之拍賣抵押物裁定、公證書、票據第一百二十三條與非訟第一百九十四條之本票裁定、確定之仲裁判斷與民訴第五百二十一條之確定支付命令等。

    ▲終局判決:此乃相對於「中間判決」而言,意指法院對於起訴或上訴之全部或一部,終結該審級訴訟程序之判決。

    ▲第三人參加和解或就訴訟標的以外之法律關係加入和解:第三人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第二項與第三百八十條之一之規定,亦得成為執行之當事人,而當事人亦得以就訴訟標的以外的法律關係為持和解筆錄為和解之執行。

    ▲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限於民事訴訟上之和解與調解:該款均僅限於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以下和解之規定與第四百零三條以下調解之規定所成立之調解,依第三百八十條與第四百十六條有與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故得成為執行名義。故如係於民事訴訟程序以外所成立之和解,如強制執行程序中、或於訴訟外所成立之和解,均不得作為執行名義。

    ▲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之要件(公證§13):

    (一)須為公證人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

    (二)公證書之內容限於:1.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2.以給付特定之動產為標的者。3.租用或借用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定有期限並應於期限屆滿時交還者。4.租用或借用土地,約定非供耕作或建築為目的,而於期限屆滿時應交還土地者。

    (三)公證書上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之意旨。

    (四)債務人給付遲延。

    ▲對待給付不得為執行名義:對待給付之判決,係因被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之結果。債權人應為對待給付部分,並非獨立之訴訟標的,並無既判力亦無執行力,其性質僅為債權人聲請開始執行之要件,故債務人不得就對待給付部分聲請強制執行(張登科,強制執行法)。

    · 精選法條

    第4條

    Ⅰ 強制執行,依左列執行名義為之:

    一確定之終局判決。

    二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之裁判及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裁判。

    三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

    四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

    五抵押權人或質權人,為拍賣抵押物或質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六其他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

    Ⅱ 執行名義附有條件、期限或須債權人提供擔保者,於條件成就、期限屆至或供擔保後,始得開始強制執行。

    Ⅲ 執行名義有對待給付者,以債權人已為給付或已提出給付後,始得開始強制執行。

    · 相關法條

    (確定之終局判決)民訴381、382、398、399;(假扣押之裁判)民訴522、523、527;(假處分之裁判)民訴532、533、538;(假執行之裁判)民訴389、390、393、456~458;(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裁判)民訴89~91、303、311、315、324、349、360、521;(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民訴380、416;(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公證11、17、27,公證施40~48;(拍賣抵押品聲請)民873,非訟72;(拍賣質物之聲請)民893;(裁定)民訴234以下;(其他依法律規定得為執行名義者)刑訴470、471、315,票123,稽徵39,強23、27,非訟28,鄉鎮27,仲裁37;(條件期限)民99以下;(消滅時效)民125以下;(時效中斷)民137。

    · 實務見解

    *釋字第55號(質權人聲請法院拍賣須先取得執行名義)(44.10.24)

    質權人因有民法第八百九十三條情形而拍賣質物者,仍應依照本院院字第九八○號解釋辦理,如不自行拍賣而聲請法院拍賣時,即應先取得執行名義。

    *19抗580(給付判決始有執行力)

    判決於執行法上得為強制執行之債務名義者,限於給付判決。

    *27抗549(訴訟外和解無執行力)

    在民事執行處成立之和解為訴訟外之和解,僅能發生民法上之效力,並無執行力。

    *28抗56(假執行可為執行名義)

    判決經宣告假執行者,除附有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之條件外,自得即為執行。

    *42台上1281(以不備要件之公證書執行,債務人得聲明異議(強執§12))

    依公證法作成之公證書得為執行名義者,除於證書上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外,並須以債權人之請求係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始屬相當,此觀公證法第十一條(即§13)及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四款之規定甚明。故依以強制執行之公證書如不備執行名義之上開要件者,則其執行名義尚未成立,債務人僅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聲明異議,不得依同法第十四條提起異議之訴。

    *75台上1035(撤銷調解之訴勝訴確定前,執行不停止)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依鄉鎮市調解條例調解成立之民事調解,如經法院核定,即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項前段定有明文。而經法院核定之民事調解,有得撤銷之原因者,依同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得向原核定法院提起撤銷調解之訴。當事人欲求救濟,惟有循此方法為之,殊無依民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聲明撤銷之餘地。兩造依鄉鎮市調解條例成立之調解,業經法院核定,即令有如上訴人所稱得撤銷之原因,在上訴人提起撤銷調解之訴,並得有勝訴之確定判決以前,被上訴人仍得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

    *62.02.20第1次民事庭庭長會議決議(五)(執行名義優先於假處分)

    提案:債權人就他債權人設有抵押權之不動產,聲請為禁止處分之假處分准予執行後,可否准許他債權人聲請拍賣該抵押物?

    決議: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其效力僅在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自由處分,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債權人就他債權人設有抵押權之不動產,聲請為禁止處分之假處分准予執行後,仍可准許他債權人聲請拍賣該抵押物。

    *70.04.21第10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一)(假處分不能排除強制執行)

    提案:執行法院以禁止債務人就某特定房屋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裁定為執行名義,將債務人甲應交付與債權人乙之某特定房屋一棟,予以執行查封完畢後,另有金錢債權之債權人丙與丁,亦對債務人甲取得給付金錢判決之執行名義,此時丙、丁能否據該給付判決,對業經假處分執行查封之房屋,聲請執行法院將之拍賣,以資受償?

    決議:按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其效力僅在禁止債務人就特定財產為自由處分,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本院六十二年度第一次民庭庭長會議已有決議在案,多年來實務上均依此辦理,本件債務人甲經假處分禁止其就訟爭房屋為處分行為,然並不排除法院之強制執行,甲之其他債權人對訟爭房屋聲請實施強制執行,自非法所不許(採乙說)。

    *90抗2867(裁)(就相對人應給予補償金成立和解,無既判力與執行力)

    按和解筆錄雖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八十條第一項規定,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雖依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亦為執行名義之一種。惟是否有執行力,仍須視和解內容定之,本件相對人於原法院為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兩造間無租賃關係存在,被告即抗告人應拆屋還地,經原法院判決抗告人敗訴應拆屋還地後,抗告人不服,上訴本院後,於訴訟中成立和解,抗告人同意要遷讓房屋交還土地,惟相對人應同時履行給付一百六十萬元。本案關於抗告人抗辯指相對人應給予補償金部分,雖成立和解,但並非本案之訴訟標的,故無既判力和執行力,僅取得於相對人即債權人於請求抗告人履行或強制執行時,有要求其同時履行之抗辯權。

    法學概念2 (( 執行力之主觀範圍

    ▲執行當事人:此乃係指執行名義上所載之債權人及債務人,其判斷標準並不附隨於民事實體法,蓋實體法上之債權債務關係並不當然適用於執行法上。

    ▲繼受人:包括一般繼受人及特定繼受人(繼受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人)。在訴訟繫屬後若僅繼受訴訟標的物,而無繼受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者是否為既判力所及?

    (一)實務:若訴訟標的是對世權,則及之;若訴訟標的是對人權,則不及;

    (二)駱永家老師:若訴訟標的是返還請求,則及之;若訴訟標的是交付請求,則不及。

    ▲執行當事人不適格之效果:法院若認聲請執行人或被聲請執行人非為執行名義效力所及之者,即產生執行當事人不適格之問題,此時,法院即應以裁定駁回該聲請。惟執行當事人亦可就此提起救濟,債務人得依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提起「當事人不適格異議之訴」,債權人得以同條第二項提起「許可執行之訴」。

    ▲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吳從周老師在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一條第一項、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善意取得作為既判力繼受人主觀範圍的界限之要件部分,有更為細膩之區分,吳從周老師以為善意取得沒有既判力主觀效力適用,其前提必須具備雙重善意,亦即為權利善意和訴訟繫屬善意,受讓人必須不知讓與人無權利(權利善意),亦不知有訴訟繫屬或已經有具既判力之判決存在(訴訟繫屬善意),法院必須就權利善意和訴訟繫屬善意兩者均為調查和認定,若具備雙重善意,善意取得沒有既判力主觀效力之適用,第三人方得主張善意取得所有權,而不受確定判決既判力主觀範圍所及(吳從周,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三冊〈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

    ▲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執行經濟之追求:許士宦教授認為執行力之主觀範圍與執行力之客觀範圍在概念上應予區分,前者是指執行的內容對誰具有拘束力(例如甲得對乙請求返還A物一事,甲、乙不得再加以爭執);後者則是指執行的內容本身(甲得對乙請求返還A物),因此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進行執行,應屬執行力的「客觀」範圍之擴張(例如甲得對丙請求返還A物),許士宦老師進一步認為,既判力的主客觀範圍與執行力的主客觀範圍可以加以區別,在衡平保障當事人程序利益、實體利益以及追求執行經濟之前提下,執行力之客觀範圍得予以擴張,此為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之目的,而站在此種觀點之下,在某些類型案件之執行,縱非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所明定之類型,亦得類推該條之意旨,許士宦老師舉出合夥債務為例,並且批評院字第九一八號解釋,許士宦老師認為該號解釋結論正確,但是論理過程有需要補充之處,許士宦老師進一步指出合夥是一公同共有之財產團體,而合夥人僅於該財產團體不足清償債務時,始負法定連帶擔保責任,所以債權人對於合夥以及合夥人之請求,為實體法上兩個不同之請求權基礎,亦構成不同訴訟標的,若債權人以合夥為被告,則訴訟標的僅存於債權人與合夥財產之間,故原則上既判力以及執行力客觀範圍僅止於此,然而為了使債權人得迅速求償,在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債務時,許士宦老師認為得擴張執行力客觀範圍,使債權人得直接對合夥人之固有財產進行執行,以免債權人為了取得對於合夥人固有財產的執行力,須另外起訴,而須另外起訴,不僅有害於債權人之程序利益,亦無助於訴訟經濟,且合夥債務與合夥人補充性責任之共同存在之概然性甚高,執行法院只須審查合夥財產是否足以清償債務以及被執行者是否為事實上合夥人即可,且合夥財產是否足以清償債務,若非進入執行程序,當事人往往難以得知實情,故許士宦老師認為,此時執行法院得類推強制執行法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之意旨而擴張執行力,惟此為非訟程序,不生既判力,若被執行者有異議,得依據同法第十四條第二項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追求事後之程序保障(許士宦,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之法律構造:兼論其與既判力客觀範圍之異同,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許士宦,合夥所受之裁判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2期、許士宦,合夥所受之裁判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

    · 精選法條

    第4條之2

    Ⅰ 執行名義為確定終局判決者,除當事人外,對於左列之人亦有效力:

    一 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

      二 為他人而為原告或被告者之該他人及訴訟繫屬後為該他人之繼受人,及為該他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

    Ⅱ 前項規定,於第四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