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峰调频、改善电能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清 洁能源发电,储能很关键。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 策支持下,储能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在短暂的产业爆发之后,转折出现在 2019 年,储能产 业发展放缓,新增装机规模呈现下滑。 储能行业发展“遇冷”,原因何在?未来又将如何发 展?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当前储能行业确实面临一 些发展瓶颈,政策推动是目前最切实有效的破解之道。 储能发展不及预期 对储能产业来说, 2019 年似乎“有点冷”,仿佛行业 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 据显示, 2019 1-9 月,我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 规模 207.6 万千瓦,同比下降 37.4%尽管 2019 年全年数据未出,但行业整体发展不及 预期。为什么出现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突然下滑?业内 人士表示,造成储能发展减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 电网侧和用户侧两大领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 长刘勇表示,从电网侧来看, 2019 5 月底,国家发改委 印发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提出,“抽水蓄能电 站、电储能设施不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随即,国家电 网在 2019 年上半年工作会上首次明确暂缓电网侧大规 模储能建设,并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国家电网投 资的通知》( 826 号文),再次以严苛的口吻规定“不得以 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 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导致电网 侧储能发展快速下滑。 “储能产业发展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处于政策驱动 和项目驱动型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规模化市场。” 阳光电源储能销售总经理陈志表示,一方面,国家出台 电价指导政策,储能不能纳入收费电价以后,国网公司 紧接着就出台 826 号文,停止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另 一方面上市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 从事用户侧储能投资, 2018 年装机规模 300 兆瓦 ,但 2019 年却全面停止了用户储能项目建设。“两个主体的 退出,对储能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储能新增装机规 模下滑。为什么个别企业或市场主体退出或者入局都 会对储能市场产生很大影响,是因为储能整个市场体量 还很小。” 尽管增速放缓,但行业对储能市场的信心仍然十 足。陈志表示,新增装机下滑和两大主体退出不能代表 行业对储能发展失去信心,也不能代表现阶段或者未来 发展不需要储能。“国家出台政策,将储能不再纳入收费 电价,可能是做产业疏导,希望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而 不希望国网公司一家独大,将更多的市场空间留给市场 主体来做,未来整个储能市场发展会更好。” 问题和挑战不少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储 能行业发展还面临着政策、市场、技术、成本等诸多挑 战。 对此,刘勇表示,目前,储能产业政策体系整体上仍 有待完善,并且电力市场环境也不成熟。 陈志也表示,储能市场发展慢,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储能产业指导的具体的政策不够 完善, 2017 年出台《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 指导意见》后, 就没有出台过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 的发展路线图。同时,储能产业标准缺失。此外,储 能还没有“合法”的身份,不能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参 与到电力市场中去,储能产业“谁受益,谁买单”的市场 机制还未建立。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经理郭凡也认为,储 能不是单一的发电资源,而是一种服务载体,其服务价 值通过平抑间歇性电源和负荷之间的时间不平衡得到 真正的体现,并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获得回报。“因 此,需要建立成熟的电力市场。” 除了政策、市场因素之外,储能行业自身发展的不 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比如在经济性方 面,尽管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储能成本仍然偏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 显示,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度电成本为 0.6-0.8 / 千瓦时,而抽水蓄能电站度电成本仅为 0.21-0.25 /瓦时。“成本是决定储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模的重 要参数,成本偏高制约储能规模化发展。”刘勇说。 陈志也认为:“储能还是一个比较‘奢侈’的产品。 发达国家都会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比如美国退税补贴、 英国调频电价等辅助补贴政策等。 ” 仍需政策推动 尽管储能发展速度放缓和面临诸多问题,但储能仍 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升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未 来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储能产业还 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仍然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来推动行 业发展。 刘勇表示,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财税、资金等相关 支持政策,通过财税手段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 制造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加快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 建设进度,为储能产业发展创造好的政策市场环境。 郭凡表示,储能发展必须依靠于电力能源体系改革 推动。在市场尚不完善的时期,储能需要“看得见的手” 进行富有前瞻性的计划以及合理的激励手段来培育市 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电的商品属性通过更加准确 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确定,再由“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 的合理配置。 “储能现阶段仍需调整顶层设计和市场规则,并且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也要紧跟出台。同时,加快电力市 场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给予储能‘合法’ 的市场主体身份。”陈志说。 16 16 产业热点 产业热点 编辑:叶伟( 010 68667266 247 E-mail[email protected] 组版:王新明 2020.1.20 星期一 本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 号甘家口大厦10 1023 邮编: 100037 总机:( 010 68667266 传真:( 010 68669206 广告热线:( 010 68660996 发行热线:( 010 68667266-152 广告登记:京石市监广登字20190003 今日16 零售价: 5.00 铁道报印刷厂 新技术新发明 本报记者 叶伟报道 地方动态 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开建 首条智慧地下电缆线路投运 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运用 本报讯 近日,全国首条智慧地下电缆线路的监控信 息正式接入南京电缆精益化管控平台,这标志着南京在全 国率先实现高压电缆线路 24 小时实时无人巡检、响应速度 达“秒级”。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 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江苏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加快集聚,相关基础 数据平台等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在智慧电缆线路建设探索 中,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先后开展“基于边缘计算的隧道多场 景智能系统联动技术”等 7 项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全层级关 键技术攻关。其中一项技术获江苏省电力科技进步奖三等 奖,为智慧电缆线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京 220 千伏宁莫线电缆隧道全长 5.9 公里,西起 220 千伏莫愁湖变电站、东至 220 千伏宁海路变电站,从地下穿 越秦淮河,是南京主城区东西环网主干线路。接入管控平 台后,隧道内的 53 800 多台感知设备可实时采集信息,实 现了电缆隧道和线路状态的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 警、智能处置。通过“人机协同立体巡检”,随时查验、发现 设备隐患,有效保障城市供电安全,它被称为“全国首个基 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 此次验收接入过程中,专家组一致认为, 220 千伏宁莫 线智慧地下电缆线路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延续性,应用场景 丰富。南京供电公司以此为示范,对未来电缆专业物联网 建设提出了构想,具有很强的启迪性。 黄堃 刘文宁 何劼 宁夏新能源装机突破 2000 万千瓦 本报讯 日前从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 2019 年年底,宁夏电网新能源总装机突破 2000 万千瓦,其中风电装 机容量 1116.1 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 918.1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占全网统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41.2%,绿色清洁能源成为推动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使得宁夏近 十年来新能源并网容量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装机 年均增长率达 43.3%,新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国内前列。 面对新能源高速发展给电网运行带来的调峰、调频困难等 问题,宁夏多措并举实现新能源的优先调度与最大消纳,年度 光伏发电量首破百亿大关,新能源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位居国 内前列,新能源利用率连续两年高于 95%,新能源发电电力首次 超过区内用电负荷,创造了新能源消纳国内新纪录。 近年来,宁夏不断推进网架建设和优化,在加速技术支持 系统建设方面,先后建设了新能源有功无功控制系统、新能源 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可再生能源跨省区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 统、宁夏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系统等,以支撑新能源消纳工作。 下一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还将进一步统筹电力电量平 衡,持续优化运行控制策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为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提供优质服务。 于瑶 山东发布用水定额新标准 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 本报讯 “制定用水定额,不是限制用水,而是保障基本用 水,限制不合理用水,遏制浪费用水,鼓励节约集约用水。”山东 省日前公布《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淀额》《山东省农业用水 定额》等 8 项地方标准于 1 18 日起实施,涉及农业生产、农村 居民生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等多个领域的 14 个行业类别、 288 个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指一定时期内,用水户生产单位产品或者单位 面积、单位产值、人均生活乃至维持健康生态环境等所需合理 用水量的限定值。相比以往用水定额标准仅设定单项控制指 标,山东省本次发布的用水定额标准设定了通用用水定额和先 进用水定额两级指标,以先进用水定额引领企业节水技术进步 和用水效率提升,以通用用水定额用于现有企业的日常用水管 理和节水考核。 根据节水潜力分析,此次用水定额所涉及的 6 个高耗水行 业重点企业,每天可节水达 3285 万立方米。山东省通过制定用 水定额,有效提高各行业各领域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山东省共制修 37 个行业类别 462 个用水定额,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完善 了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按照计划, 2020 年,山东省将以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 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 品制造业等 7 类用水定额为重点,建立覆盖山东省主要工业产 品、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用水定额体系;到 2022 年,基本建立用水 定额、节水型载体、非常规水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方面的地方性 节水标准体系。 王文硕 “中国环境谷”落户合肥 本报讯 首届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协商 会暨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仪式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 行。示范园区正式落户合肥市,标志着更多创新资源将汇聚安 徽合肥,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 境谷”。 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安徽省唯一 环境产业集聚园区,坐落在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合肥 市蜀山区依托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 室,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 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 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环境领域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 65 家,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作为“中国环境谷”,示范园区将围绕建设“151”环境科学研 究与产业发展体系,即 1 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环 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5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是大气、水、湖 泊、农田土壤、烟气污染监测及治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环境产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到 2021 年,再引进 5 家国家级研 发平台,孵化、引进专业从事环境产业及相关应用类企业 100 家, 2022 年全区环保产业产值达到 50 亿元, 2025 年达到 100 亿 元,其中产值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 3 家。 揭牌仪式上,包括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 州、宣城、芜湖、合肥在内的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一区八市签署 大气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区域内大气联防联控体系,推 动区域内大气质量改善,提高区域内大气治理科技水平,创新多 主体参与的大气环境保护模式,共同促进区域内大气环境生态 建设。 李孝林 储能行业遇冷 亟需政策呵护 本报讯 日前,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 能制造基地在天津港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未来, 该基地将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重点围 绕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行试点探索,致力于打造 行业一流的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逐渐 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海工 制造体系。 据介绍,作为我国规划建设的首个海洋油气生 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位于天津保税区临港 区域,由中国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投资、建设和运营。据悉,基地规划面积 57.51 平方米,码头岸线长度 1631 米,设计产能约为 7.1 结构吨/年。总建设共分两期,一期工程预计于 2021 9 月建成投产,全部工程预计将在 2022 年年 底完工投产。 该基地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 路,先期完成 3 条自动化海工生产线、 1 个智能立体 仓库的建设,实现板材切割下料、单层甲板片及工 艺管线车间预制、中小件物料存储等生产环节的自 动化升级,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生产链条的智能 化落地。未来,该基地将按照“保障北方能源基地, 辐射东亚、北亚地区”的区域定位,重点发展油气生 产平台及上部模块、 FPSO 模块、 LNG 模块等高端海 工产品,并逐步成为集海洋工程产品智能制造、油 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原始创新研发平 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海工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生产 装备制造业在深水装备、 FPSO 浮体、 LNG 模块等领 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海油工程相继在天 津塘沽、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建设了多个大型 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 350 万平方米,形 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 的场地布局。 据了解,海油工程已先后承揽了多个国际大 型工程项目,以及陵水 17-2 、流花 29-1 等多个国 内深水油气田项目,并拥有超大型海洋平台工程 总包能力、 1500 米水深海管铺设能力等一系列核 心技术。“十三五”期间,围绕海工行业智能制造 的快速发展需求,海油工程积极推进数字虚拟仿 真技术、全自动化焊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 的实践经验。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海油工程将与行业内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针 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自主攻关和联合 攻关,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 展,推动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行业不断向高端产 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 业核心竞争力。 曲照贵

储能行业遇冷 亟需政策呵护paper.chinahightech.com/pc/attachment/202001/20/92c729bc...储能行业发展“遇冷”,原因何在?未来又将如何发 展?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当前储能行业确实面临一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储能行业遇冷 亟需政策呵护paper.chinahightech.com/pc/attachment/202001/20/92c729bc...储能行业发展“遇冷”,原因何在?未来又将如何发 展?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当前储能行业确实面临一

调峰调频、改善电能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清

洁能源发电,储能很关键。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

策支持下,储能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在短暂的产业爆发之后,转折出现在 2019年,储能产

业发展放缓,新增装机规模呈现下滑。

储能行业发展“遇冷”,原因何在?未来又将如何发

展?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当前储能行业确实面临一

些发展瓶颈,政策推动是目前最切实有效的破解之道。

储能发展不及预期

对储能产业来说,2019年似乎“有点冷”,仿佛行业

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

据显示,2019年 1-9月,我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

规模207.6万千瓦,同比下降37.4%。

尽管 2019 年全年数据未出,但行业整体发展不及

预期。为什么出现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突然下滑?业内

人士表示,造成储能发展减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

电网侧和用户侧两大领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

长刘勇表示,从电网侧来看,2019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

印发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提出,“抽水蓄能电

站、电储能设施不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随即,国家电

网在 2019年上半年工作会上首次明确暂缓电网侧大规

模储能建设,并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国家电网投

资的通知》(826号文),再次以严苛的口吻规定“不得以

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

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导致电网

侧储能发展快速下滑。

“储能产业发展目前处于初步阶段 ,处于政策驱动

和项目驱动型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规模化市场。 ”

阳光电源储能销售总经理陈志表示,一方面,国家出台

电价指导政策,储能不能纳入收费电价以后,国网公司

紧接着就出台 826 号文,停止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另

一方面上市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

从事用户侧储能投资,2018 年装机规模 300 兆瓦,但

2019年却全面停止了用户储能项目建设。“两个主体的

退出,对储能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储能新增装机规

模下滑。为什么个别企业或市场主体退出或者入局都

会对储能市场产生很大影响,是因为储能整个市场体量

还很小 。”

尽管增速放缓,但行业对储能市场的信心仍然十

足。陈志表示,新增装机下滑和两大主体退出不能代表

行业对储能发展失去信心,也不能代表现阶段或者未来

发展不需要储能。“国家出台政策,将储能不再纳入收费

电价,可能是做产业疏导,希望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而

不希望国网公司一家独大,将更多的市场空间留给市场

主体来做,未来整个储能市场发展会更好。”

问题和挑战不少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储

能行业发展还面临着政策、市场、技术、成本等诸多挑

战。

对此,刘勇表示,目前,储能产业政策体系整体上仍

有待完善,并且电力市场环境也不成熟。

陈志也表示,储能市场发展慢,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储能产业指导的具体的政策不够

完善,2017 年出台《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

指导意见》后 ,就没有出台过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

的发展路线图。同时,储能产业标准缺失。此外,储

能还没有“合法”的身份,不能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参

与到电力市场中去,储能产业“谁受益,谁买单”的市场

机制还未建立。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经理郭凡也认为,储

能不是单一的发电资源,而是一种服务载体,其服务价

值通过平抑间歇性电源和负荷之间的时间不平衡得到

真正的体现,并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获得回报。“因

此,需要建立成熟的电力市场。”

除了政策、市场因素之外,储能行业自身发展的不

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比如在经济性方

面,尽管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储能成本仍然偏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

显示,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度电成本为0.6-0.8元/千瓦时,而抽水蓄能电站度电成本仅为 0.21-0.25元/千

瓦时。“成本是决定储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模的重

要参数,成本偏高制约储能规模化发展。”刘勇说。

陈志也认为:“储能还是一个比较‘奢侈’的产品。

发达国家都会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比如美国退税补贴、

英国调频电价等辅助补贴政策等。 ”

仍需政策推动

尽管储能发展速度放缓和面临诸多问题,但储能仍

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升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未

来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储能产业还

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仍然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来推动行

业发展。

刘勇表示,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财税、资金等相关

支持政策,通过财税手段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

制造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加快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

建设进度,为储能产业发展创造好的政策市场环境。

郭凡表示,储能发展必须依靠于电力能源体系改革

推动。在市场尚不完善的时期,储能需要“看得见的手”

进行富有前瞻性的计划以及合理的激励手段来培育市

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电的商品属性通过更加准确

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确定,再由“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

的合理配置。

“储能现阶段仍需调整顶层设计和市场规则,并且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也要紧跟出台。同时,加快电力市

场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给予储能‘合法’

的市场主体身份。”陈志说。

1616 产业热点产业热点■ 编辑:叶伟(010)68667266转247 E-mail:[email protected] ■组版:王新明

2020.1.20 星期一

本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10层1023室 邮编:100037 总机:(010)68667266 传真:(010)68669206 广告热线:(010)68660996 发行热线:(010)68667266-152 广告登记:京石市监广登字20190003号 今日16版 零售价:5.00元 铁道报印刷厂

新技术新发明

▶ 本报记者 叶伟报道

地方动态

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开建 首条智慧地下电缆线路投运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运用

本报讯 近日,全国首条智慧地下电缆线路的监控信

息正式接入南京电缆精益化管控平台,这标志着南京在全

国率先实现高压电缆线路 24小时实时无人巡检、响应速度

达“秒级”。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

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江苏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加快集聚,相关基础

数据平台等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在智慧电缆线路建设探索

中,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先后开展“基于边缘计算的隧道多场

景智能系统联动技术”等 7项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全层级关

键技术攻关。其中一项技术获江苏省电力科技进步奖三等

奖,为智慧电缆线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京 220 千伏宁莫线电缆隧道全长 5.9 公里,西起 220千伏莫愁湖变电站、东至 220千伏宁海路变电站,从地下穿

越秦淮河,是南京主城区东西环网主干线路。接入管控平

台后,隧道内的 53类 800多台感知设备可实时采集信息,实

现了电缆隧道和线路状态的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

警、智能处置。通过“人机协同立体巡检”,随时查验、发现

设备隐患,有效保障城市供电安全,它被称为“全国首个基

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

此次验收接入过程中,专家组一致认为,220千伏宁莫

线智慧地下电缆线路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延续性,应用场景

丰富。南京供电公司以此为示范,对未来电缆专业物联网

建设提出了构想,具有很强的启迪性。 黄堃 刘文宁 何劼

宁夏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

本报讯 日前从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 2019年年底,宁夏电网新能源总装机突破 20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

机容量 1116.1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 918.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占全网统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41.2%,绿色清洁能源成为推动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使得宁夏近

十年来新能源并网容量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装机

年均增长率达43.3%,新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国内前列。

面对新能源高速发展给电网运行带来的调峰、调频困难等

问题,宁夏多措并举实现新能源的优先调度与最大消纳,年度

光伏发电量首破百亿大关,新能源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位居国

内前列,新能源利用率连续两年高于95%,新能源发电电力首次

超过区内用电负荷,创造了新能源消纳国内新纪录。

近年来,宁夏不断推进网架建设和优化,在加速技术支持

系统建设方面,先后建设了新能源有功无功控制系统、新能源

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可再生能源跨省区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

统、宁夏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系统等,以支撑新能源消纳工作。

下一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还将进一步统筹电力电量平

衡,持续优化运行控制策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为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提供优质服务。 于瑶

山东发布用水定额新标准

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

本报讯 “制定用水定额,不是限制用水,而是保障基本用

水,限制不合理用水,遏制浪费用水,鼓励节约集约用水。”山东

省日前公布《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淀额》《山东省农业用水

定额》等 8项地方标准于 1月 18日起实施,涉及农业生产、农村

居民生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等多个领域的14个行业类别、288个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指一定时期内,用水户生产单位产品或者单位

面积、单位产值、人均生活乃至维持健康生态环境等所需合理

用水量的限定值。相比以往用水定额标准仅设定单项控制指

标,山东省本次发布的用水定额标准设定了通用用水定额和先

进用水定额两级指标,以先进用水定额引领企业节水技术进步

和用水效率提升,以通用用水定额用于现有企业的日常用水管

理和节水考核。

根据节水潜力分析,此次用水定额所涉及的 6个高耗水行

业重点企业,每天可节水达3285万立方米。山东省通过制定用

水定额,有效提高各行业各领域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山东省共制修

订37个行业类别462个用水定额,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完善

了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按照计划,2020年,山东省将以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

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

品制造业等 7类用水定额为重点,建立覆盖山东省主要工业产

品、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用水定额体系;到2022年,基本建立用水

定额、节水型载体、非常规水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方面的地方性

节水标准体系。 王文硕

“中国环境谷”落户合肥

本报讯 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协商

会暨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仪式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

行。示范园区正式落户合肥市,标志着更多创新资源将汇聚安

徽合肥,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

境谷”。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安徽省唯一

环境产业集聚园区,坐落在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合肥

市蜀山区依托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

室,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

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

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环境领域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

65家,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作为“中国环境谷”,示范园区将围绕建设“151”环境科学研

究与产业发展体系,即 1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环

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是大气、水、湖

泊、农田土壤、烟气污染监测及治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环境产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到 2021年,再引进 5家国家级研

发平台,孵化、引进专业从事环境产业及相关应用类企业 100家 ,2022年全区环保产业产值达到 50亿元,2025年达到 100亿

元,其中产值1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

揭牌仪式上,包括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

州、宣城、芜湖、合肥在内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区八市签署

大气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区域内大气联防联控体系,推

动区域内大气质量改善,提高区域内大气治理科技水平,创新多

主体参与的大气环境保护模式,共同促进区域内大气环境生态

建设。 李孝林

储能行业遇冷 亟需政策呵护

本报讯 日前,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

能制造基地在天津港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未来,

该基地将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重点围

绕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行试点探索,致力于打造

行业一流的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逐渐

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海工

制造体系。

据介绍,作为我国规划建设的首个海洋油气生

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位于天津保税区临港

区域,由中国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投资、建设和运营。据悉,基地规划面积 57.51万

平方米,码头岸线长度 1631米,设计产能约为 7.1万

结构吨/年。总建设共分两期,一期工程预计于

2021年 9月建成投产,全部工程预计将在 2022年年

底完工投产。

该基地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

路,先期完成 3条自动化海工生产线、1个智能立体

仓库的建设,实现板材切割下料、单层甲板片及工

艺管线车间预制、中小件物料存储等生产环节的自

动化升级,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生产链条的智能

化落地。未来,该基地将按照“保障北方能源基地,

辐射东亚、北亚地区”的区域定位,重点发展油气生

产平台及上部模块、FPSO模块、LNG模块等高端海

工产品,并逐步成为集海洋工程产品智能制造、油

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原始创新研发平

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海工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生产

装备制造业在深水装备、FPSO浮体、LNG模块等领

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海油工程相继在天

津塘沽、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建设了多个大型

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形

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

的场地布局。

据了解,海油工程已先后承揽了多个国际大

型工程项目,以及陵水 17-2、流花 29-1 等多个国

内深水油气田项目,并拥有超大型海洋平台工程

总包能力、1500 米水深海管铺设能力等一系列核

心技术。“十三五”期间,围绕海工行业智能制造

的快速发展需求,海油工程积极推进数字虚拟仿

真技术、全自动化焊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

的实践经验。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海油工程将与行业内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针

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自主攻关和联合

攻关,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

展,推动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行业不断向高端产

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

业核心竞争力。 曲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