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美珠 先生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 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 -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 研究生:蔡琇琪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 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elib.lib.nttu.edu.tw/theses/Full_Text/ntttc/DSC/93/NTC93-008-5267-N… · 析方式,透過學童課後省思單、身體檢視單、感受回饋單、研究者教學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美珠 先生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

    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

    -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

    研究生:蔡琇琪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

  • I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

    -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為基礎,所編排的呼吸覺察活

    動方案,實施在國小三年級學童之行動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呼

    吸覺察活動方案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教學時之具體建議,以及對於國

    小三年級學童在靜定、放鬆方面的效果,作為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編排與

    實施之參考。為了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屏東縣 R國小三年六班共 32

    位學童為研究對象,實施總共 20 節課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採質化分

    析方式,透過學童課後省思單、身體檢視單、感受回饋單、研究者教學

    日誌、協同觀察員的課後建議紀錄等,作為探討依據。

    本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在國小三年級階段是可行的。

    二、實施本研究活動方案後,學童在透過呼吸獲得靜定方面具有正面的

    效果。

    三、學童參與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在透過呼吸獲得放鬆方面具有正面的

    效果。

    四、在教師自我省思方面,研究者獲得在班級常規掌控的經驗成長,

    並深刻經驗教學情境的佈置與安排,對於進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之影響,以及啟發研究者敞開心胸與學童盡情享受教學當下身心

    互動的教學領悟。

    在國內,身心教育的推展仍剛起步,尤其在國小進行教學的實驗性

    研究更是有限,故,本研究從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歷程,提出針對

    呼吸覺察活動設計與實施、引導者教學方式以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身心動作教育、呼吸覺察、靜定、放鬆

  • II

    The Study of Effect in Gaining Calm and Relaxation by Applying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for Third-Grad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in the third-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matic education, and to propose the specific and applic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students could calm down and gain relaxation through the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a series of breathing exercises were arranged and executed for 32 subjects of an R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This study used the wa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i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udents’ feedback forms, body checks, the researcher’s daily records, and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observ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ing: 1.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is practical for the thir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could help students to calm down. 3.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could help students to relax themselves. 4. In the aspect of teacher’s self-reflection, the researcher gained more skills in

    keeping the class regulation, and improved the ability in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atmosphere. After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became more open to work with her students and enjoyed the wonderful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Since the research papers relative to this study were so limited, the results proposed so many valuable suggestions as to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breath awareness course for teachers.

    Key words: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breath awareness, calm, relaxation

  • III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

    -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表次………………………………………………………………………………Ⅴ

    圖次………………………………………………………………………………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7

    第三節 名詞解釋……………………………………………………………8

    第四節 研究之必要性………………………………………………………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呼吸…………………………………………………………………15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與呼吸覺察活動方案………………………………24

    第三節 靜定、放鬆相關研究………………………………………………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46

  • IV

    第四章 研究歷程

    第一節 發現與研究方向的確立……………………………………………49

    第二節 預試教學活動方案設計與實施……………………………………54

    第三節 正式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60

    第四節 正式教學活動方案的實施歷程……………………………………63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討論

    第一節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感受回饋單分析………………………………140

    第二節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之實施效果……………147

    第三節 自我省思與分析…………………………………154

    第四節 實驗教學活動方案實施檢討………………………………………161

    第五節 其他發現……………………………………………………………16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67

    第二節 建議…………………………………………………………………172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75

    外文部分………………………………………………………………………178

    附錄

    附錄一 參加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家長同意書………………………………179

    附錄二 教學省思日誌………………………………………………………180

    附錄三 學生課後省思單……………………………………………………181

    附錄四 身體檢視單…………………………………………………………187

    附錄五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感受回饋單……………………………………188

    附錄六 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設計………………………………………190

    附錄七 教學方案實施進度表………………………………………………200

    附錄八 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修定版……………………………………202

  • V

    表 次

    表 2-1-1 各派技巧中呼吸的角色…………………………………………19

    表 3-3-1 研究實施時程表…………………………………………………38

    表 3-3-2 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設計簡案……………………………41

    表 3-3-3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教學活動安排大綱…………………………43

    表 3-5-1 研究參與人員與重要文件資料管理表…………………………47

    表 4-2-1 研究對象在預試教學後對自己身體緊與鬆的感覺……………55

    表 4-4-1 節錄自學童身體檢視表(毛巾樂樂無窮)……………………78

    表 4-4-2 節錄自學童身體檢視表(吸管篇)……………………………84

    表 4-4-3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鬆緊帶篇)…………88

    表 4-4-4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鬆緊帶篇)………88

    表 4-4-5 彙整自課後省思單(軟球篇一)………………………………92

    表 4-4-6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軟球篇二)…………96

    表 4-4-7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軟球篇二)………96

    表 4-4-8 彙整自課後省思單(浮條一)…………………………………100 表 4-4-9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浮條二)……………104

    表 4-4-10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浮條二)…………105

    表4-4-11 彙整自課後省思單(Hu呼吸一)…………………………………109

    表4-4-12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Hu呼吸二)……………113

    表4-4-13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Hu呼吸二)…………114

    表 4-4-14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Ocean 呼吸一)………118

    表 4-4-15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Ocean 呼吸二)………121

    表 4-4-16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Ocean 呼吸二)……122

    表 4-4-17 彙整自課後省思單(Hu & Ocean 呼吸一)………………………125

    表 4-4-18 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Hu & Ocean 呼吸二)……129

    表 4-4-19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Hu & Ocean 呼吸二)

    ……………………………………………………………………129

    表 4-4-20 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兒童瑜珈)…………133

    表 4-4-21 學童有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紀錄結果(兒童瑜珈)………133

    表 4-4-22 彙整自課後省思單(兒童瑜珈)………………………………136

    表 5-1-1 學童對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看法………………………………140

    表 5-1-2 學童喜歡本教學活動的因素分析結果…………………………140

    表 5-1-3 學童不喜歡本教學活動的因素分析結果………………………141

    表 5-1-4 學童對於「到人體去旅行」各節教學單元接受度……………141

    表 5-1-5 學童對於「借助教具進行呼吸覺察教學活動」各節教學單元

    接受度……………………………………………………………142

  • VI

    表 5-1-6 學童對於「徒手進行呼吸覺察教學活動」各節教學單元

    接受度……………………………………………………………143

    表 5-1-7 學童對於「呼吸融入身體動作」各節教學單元接受度………144

    表 5-1-8 學童對於各節課所安排的學習體驗活動的接受度……………145

    表 5-2-1 教學前後學童一分鐘呼吸次數紀錄表…………………………149

    表 5-2-2 彙整課後省思單中「我可以透過呼吸來感覺自己身體緊緊的

    或鬆鬆的」結果…………………………………………………149

    表 5-2-3 彙整課後省思單中「我可以透過呼吸來讓自己安靜下來」

    選項的結果………………………………………………………150

    表 5-2-4 學童畫記身體檢視單「放鬆」部位紀錄………………………151

    表 5-5-1 彙整身體檢視單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是頭部的比例…164

    表 5-5-2 彙整身體檢視單最多學童表示最喜歡的身體部位以及

    人數比例…………………………………………………………164

    表 5-5-3 彙整身體檢視單最多學童表示感覺到放鬆的身體部位比例…165

    表 5-5-4 彙整身體檢視單最少學童表示有感覺到放鬆的

    身體部位比例……………………………………………………165

  • VII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33

    圖 3-3-1 研究流程圖………………………………………………………37

    圖 4-3-1 研究教學活動方案教學架構……………………………………60

    圖 4-3-2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教學活動架構………………………………61

    圖 5-1-1 學童對於「借助教具進行呼吸覺察教學活動」各節

    教學單元接受度長條……………………………………………142

    圖 5-1-2 學童對於「徒手進行呼吸覺察教學活動」各節教學單元

    接受度長條圖……………………………………………………143

    圖 5-1-3 學童對於「呼吸融入身體動作」各節教學單元

    接受度長條圖……………………………………………………145

  •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藉此提出研究問題與假設,再說明與本研

    究有關之重要名詞。本章一共分為五節,第一節闡明本研究之動機;第二節研

    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則界定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名詞;第四節為本研究

    之必要性;第五節則是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呼吸是人與生俱來就擁有的本能,是人類生命的基礎(李宗芹,2002;Andrea,

    1991)。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現代人平時以淺促的呼吸就足以維持基本生理機

    能,相對的,久而久之就逐漸遺忘了如何透過呼吸來產生對身體生理及心理上

    的效用。現今坊間的身心調整技巧,如靜坐、瑜珈、氣功、肢體療法….等,皆

    強調呼吸的重要,或以當作達到靜心的橋樑、調整情緒的良方(劉美珠,2002a;

    劉美珠,2002b),或是透過將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上,有意識去感受身體內外

    空間的改變及一鬆一緊,進而提升身體的覺察能力,達到放鬆(李宗芹,2002;

    劉美珠,2002a)。呼吸不僅是人類賴以維生之必要,更具備讓大家從達到身心

    平衡層面去探究的價值。

    生活在音光聲色充斥的生活環境中,現在的孩子多半躁動,一閒下來就喊

    無聊(張良維,2000)。任教將近六年來,每學期初的家長座談會中,總會有家

    長以無助的口吻說:「他總是靜不下來?」「他常常想到東就做東,做到一半,

    想到西又做西,幾個小時過去了,他什麼事都沒完成,真討厭。」……中國古

    代大師的明訓有道,為了獲取知識、習得技能、開啟智慧,都只能在靜、定的

    身心狀態下才能完全獲得(郭姮妟、陳豐美著,2001)。身為孩子領航者的家長

    或老師總是害怕在每一種學習過程中,因為孩子靜不下來或專注力不足而影響

  • 2

    學習成效。求好心切的家長老師們先是因為擔憂學習成果不佳而生氣,甚至斥

    責怒罵,但是,時間一久,次數一多,最後大人們只好舉手投降,無奈的嘆道:

    「唉!本性難移呀!他大概就是那種個性吧!」這真的無法改變了嗎?從本身

    的教學省思中發現,讓孩子靜下心、專注是項不易的任務,仰賴命令或生氣怒

    罵不僅破壞彼此相處關係,也實在難以收效,反觀對於無法做到靜定的孩子,

    我們又能強求他們學得多少知識、學會多少技能呢?

    孩子真的靜的下來嗎?大多數成人眼中的孩子總是天生好動,一刻也安靜

    不得。其實不然,郭姮妟、陳豐美(2001)指出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將

    安靜變成遊戲後發現,孩子們喜歡體驗安靜的遊戲,也顯示『孩子天生有愛好

    安靜的本性』。當兒童愛好安靜的本質被重視,藉由安排適當的學習情境,例如

    給孩子一套學慢的訓練,去體驗慢的爆發力,促使安靜本質得以抒發,進而平

    衡長久習慣聲光刺激的心靈感受,這將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存在著巨大教育意義

    (郭姮妟、陳豐美,2001;張良維,2000)。在台灣,教育廳在民國八十年初也

    嘗試為中小學老師開辦靜坐研習,希望能將傳統上儒、釋、道三家所重視的教

    養方法,運用到現代教育輔導上,使當前學校教育更能夠朝向培育個人的自我

    覺醒、人生實踐、增加環境適應力(杜正治,1995;胡錦蕉,1995)以及偏差

    行為的輔正(陳玉捷,1992);美國北加州內華達山區的私人村莊-阿南達村

    (Ananda Village),每年夏天都會舉辦有關瑜珈、靜坐、性靈生活、健康生活的

    夏令營,其中也有對 6-12 歲的學童進行瑜珈、靜坐的課程安排,這樣的夏令營

    每年都在進行著。談到靜坐、瑜珈不免得從調息入門,可見,在國小階段實施

    呼吸覺知課程有其可行性。而且,學校是提供學生學習的大本營,國小更是日

    後各項學習的重要起點,啟發學生愛好安靜的本質就從國小開始落實,如何透

    過多元課程安排讓學童安靜的本質得以抒發呢?呼吸覺察教學活動方案是值得

    嘗試在國民小學推動的教學活動安排。

  • 3

    科技時代迅速擴展人類生活領域,西方唯科學主義一貫推崇,使工商業大

    步邁進,為人們在物質文明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富足,但相對的也帶來繁忙的

    生活步調與處在聲色犬馬的環境裡衍生出的心靈空虛(李青珊,1998),人們因

    為面臨身心壓力、內心矛盾及人際衝突的多元壓力,而遺忘了停下腳步,靜下

    來傾聽自己身體,放鬆自己的身心(于曉星譯,1996;邱溫譯,1998;林鶯譯,

    1998;創意力編譯組譯,1999)。雖然適當的壓力和煩惱可以激發創造力和面對

    的勇氣,成為喚起促進自我成長的動力(于曉星譯,1996;林鶯譯,1998),但

    是,身體長久處於高度壓力狀態下,不僅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像是頭痛、肌肉

    挫傷、呼吸不順暢,甚至失眠、腸胃不適、心臟病等問題,還會因為高度壓力

    帶來的憤怒、挫敗而損傷你的性靈,導致無法開放心胸,接納人生的美好、溫

    柔(于曉星譯,1996;林鶯譯,1998;張良維,2000)。

    面臨新世紀的來臨,世界先進國家均以建構完善的教育體系與具體執行策

    略來培養身心健康的國民,重視學生身心健全發展,培養活力青少年是新世紀

    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教育部,2003a)。走在小學校園中,稍加停下腳步

    留意身旁擦肩而過的孩子,總不難發覺有些孩子從他的肢體表情中毫無掩飾的

    流露出『沉重』、『緊張』、『焦躁不安』甚至『喘不過氣』的訊息,這莫不讓身

    為師長或家長的你我深深為之心疼與不捨,孩子發出的訊息像是警示著身為 E

    世代的學童早已承受著壓力的洗禮,快樂的童年若不善加營造或引導就即將變

    色。教育部針對國民教育階段修訂的九年一貫新課程,在健康與體育領域的規

    劃是以美國健康體育休閒舞蹈學會(AAHPERD)所提出的五項適能為全面性健

    康的指標,在情緒適能中清楚提出要培養孩子擁有調適壓力的能力(教育部,

    2003b),想當然爾,如何運用健康的途徑達到抒解壓力的效用,已成為現代學

    童必備的能力。未來的社會壓力更將因為人類文明的發達而使得壓力無所不

    在,藉重學校教育來引領孩子學習如何放鬆解壓,更是刻不容緩的時代使命。

  • 4

    現代人面臨多元沈重壓力的抒解需求,從事管理壓力或是尋求放鬆的方法

    包羅萬象,其中,透過身體運動來尋求身心放鬆的途徑更是獲得多數人的青睞,

    像是游泳、跑步、瑜珈或是中國先人智慧傳承中的太極導引、氣功、靜坐、武

    術等等活動(于曉星譯,1996;林鶯譯,1998;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

    張良維,2000;創意力編譯組譯,1999;嚴菀華,1997),漸漸的在努力追尋健

    康與放鬆的現代人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細觀上述的瑜珈、或氣功、

    靜坐、太極導引、中國武術等等,不僅著重在肢體動作和姿態的展現與開發,

    注重身體與心靈的對話,更是強調透過『呼吸』,也就是『調息』,來深度的活

    化身體,促進身心健康(于曉星譯,1996;林鶯譯,1998;曹進雷、孫礪、周

    麗華,1999;陳慧劍編,1979;陳井星譯,1981;陳秀甘譯,1993;許朝棟譯,

    1984;張良維,2000;張振興,2001;雷久南,1992;謝覺,1985;嚴菀華,1997)。

    在現今的社會型態下生活,大多數的人仰賴著僅能維生,卻不足以放鬆身體、

    活化心智的淺促呼吸,也由於鮮少練習深沈呼吸,而遺忘深呼吸的本能,實在

    令人惋惜(郭俊賢、陳淑惠譯,1998;創意力編譯組譯,1999)。因應營造積極

    快樂生命的需求,學校應正視學生壓力並落實舒緩壓力的各種積極方法。若能

    透過學校教育,藉由教學重新喚起身體『呼吸』這項人類的生存本能,帶領學

    童體驗呼吸,從中獲得深度的呼吸覺察與效果,是極具將教學落實於生活與實

    用上的意義。

    目前國內體育界上剛萌芽的研究領域-身心學(Somatics),是一門探索身

    心關係和體知身體智慧,著重在活生生的經驗、覺察和意識過程中,進行檢驗

    身體結構與功能(Hanna, 1977、1983;Linden, 1994),強調身心合一的經驗科

    學,重視內在經驗的體會和反省,以探索人體覺察、生物功能和外在環境三者

    間互動關係的藝術和學問(劉美珠、林大豐,2003;Hanna, 1970、1988)。身心

    學的先驅們本著重視人體自然動作經驗及深信身體有其自我調整和治療的能

    力,逐漸發展出許多不同學派的身心技巧,分別運用在教育上、治療上和身體

  • 5

    訓練上,由於各派身心學者進入身體自我探索的背景、需求、應用不同,以致

    於有不同的目的,其中強調身體的再教育和再學習的便產生了身心教育

    (Somatic Education)的觀點。身心教育中由於使用教育身體為目的的技法不

    同,再分為身心動作教育、身心手技教育。

    『身心學』各派技巧中,強調進到自我身體中,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工作,

    獲得尊重身體智慧、瞭解身體、開發身體覺察與掌控的能力(劉美珠,2004)。

    雖然創始人所體會的切入角度和著重觀點有治療或是教育上運用的不同,然而

    『呼吸』的探索卻是受到所有技巧的重視(劉美珠,2001),因為進行呼吸伴隨

    的「靜」,是進行開發身心覺察能力時所仰賴的媒介與途徑。所以,研究者認為,

    引導學生深刻體驗呼吸作用將成為自我身體覺察的重要入門。因此,本研究所

    編排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則是以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為編排理念,選擇其中的「呼吸」動作為探索身體的路徑和技法,編排以呼吸

    的動作探索技巧為宗,輔以幫助學童靜定、放鬆的活動和遊戲的安排,期能開

    發出一系列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近年來為了解決實際教育的問題,教育界開始積極倡導並鼓勵處於教育工

    作第一線的基層教師能從事研究,尤其是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實務工作者研

    究的一種型態,用來幫助和改善在不同工作場域的專業實務,簡單的說是經由

    教師即是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角色合而為一,且針對自己的實務工作所發生的問

    題,所從事的研究,即為「行動研究」。教師終日生活於教室之中,最能針對自

    己教學上的困難與需求,透過有系統、批判性的探究,進行知其然的、立諾投

    入的、有意圖的行動,以求得有價值的目的。再者,國小教師到底專不專業的

    問題?因為課程內容較為簡易至今仍被質疑著,身為基層教師的研究者本人認

    為教師應積極建立專業素養,如果能透過良好行動研究來獲致改善自己的專業

    發展、使專業實務更加卓越、改善自己的工作情境…等成果,因為大家的努力

    而締造更好的國小教師專業形象,何樂而不為。

  • 6

    本研究是以編排「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予以實施,陳述並探究實施現況為

    研究目的。因此,在行動研究形式不失為檢驗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方式的前提

    考量下(潘義祥,2002),研究者決定將以行動研究的形式來實施「呼吸覺察活

    動方案」,投入行動研究中計畫、行動、觀察、和反省等工作,以發展出「呼吸

    覺察活動方案」。在研究的實施成效資料收集上,以學生課後省思單、身體檢視

    單、感受回饋單、協同觀察員課後建議、教師日誌、學童事後訪談紀錄等資料

    進行分析,統整學童對本研究之活動方案內容的接受度與反應,以呈現本研究

    的實施效果。

  •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節所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是:

    (一)以「身心動作教育」的理念為基礎,編排一套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童

    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二)探討進行本研究之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效果。

    (三)藉由行動研究促進研究者在進行呼吸覺察教學的專業成長。

    二、待答問題

    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本研究所編排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歷程為何?

    (二)將實施教學過程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描述,分析學童對本研究之呼吸

    覺察活動方案的接受度為何?

    (三)就質與量的資料進行描述,分析本研究之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對於國

    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效果是否有影響?

    (四)就質與量的資料進行描述,分析本研究之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對於國

    小三年級學童放鬆效果是否有影響?

    (五)研究者在進行呼吸覺察活動方案過程中,針對教學活動設計、教學

    活動進行以及學童反應等三方面的省思為何?

    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依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編排一系列呼吸覺察活動方

    案,實施於屏東縣 R 國小三年六班,探討國小學童對此教學活動的接受度,

    以及能否獲得靜定、放鬆效果。

  •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呼吸覺察

    呼吸主要是由延髓中的呼吸中樞來調節,當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

    時,橫隔膜和相對應的肋間肌發生收縮,肺部下降,吸入空氣;當肺部

    的張力感受器將信息傳入大腦,橫膈膜和肋間肌鬆弛,橫膈膜上升,呼

    出空氣(徐中盈譯,2000)。這種藉由收縮和擴張肺,使肺泡膨脹和收縮

    而完成的吸氣和呼氣現象,我們稱之為呼吸。

    本研究所指的呼吸覺察,是以人體生理機能與身體架構所產生的呼

    吸為探索主題,引導學童探索呼吸發生過程中,身體肌肉的鬆緊狀態、

    姿勢、想像與動作質感、情緒等要素的覺察能力。本研究將以呼吸練習

    和遊戲的方式,進行每週 2 次,為期十週的教學。

    二、活動方案

    方案教學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教育意義的具體學習單元,

    讓學童從實際活動中去獲得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

    本研究所指的活動方案,是以呼吸動作的探索與練習為主要教學活

    動,有計畫的進行一系列與呼吸有關的活動與遊戲安排,目的在使學童

    透過呼吸覺察來獲得靜定、放鬆的效果。

    三、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身心動作教育即依據身心學重視身心整合、強調由內在去經驗身體

    感受(experience from within)以瞭解身心現象,所發展之動作教育課程,

    主要是透過重新檢視(re-check)、具體經驗(embody)自我身體的結構

  • 9

    (structure)、功能(function)、動作(movement)、感觀知覺(sensing)、

    感受(feeling)和意識活動(thinking),以達到調整與平衡身心的一個教

    育課程(劉美珠、林大豐,2003)。透過深刻覺察特定身體感受,以進一

    步學習對自我身體、心智和情緒的控制。

    本研究所編排的活動方案即是在此理念下,所發展出的一系列有關

    呼吸覺察的教學活動。

    四、靜定

    『靜』-謂恬靜專一也。莊子刻意:「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

    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定』-定心也。楚辭九章懷沙:「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集

    注】是以君子之處患難,必定其心,而不使為外物所動搖。

    本研究之靜定即是指能達到安靜、專注,並能配合且完成課程中的

    呼吸覺察教學活動安排。由學童課後省思單、身體檢視單、訪談紀錄等

    資料,分析學童本身能否透過呼吸來達到靜定;在輔以研究者、協同觀

    察員透過實際教學錄影影片,來觀察紀錄學童在課堂中靜定情形。

    五、放鬆

    在肉體上,放鬆的意思就是解除緊張和壓力;在心神上,則緩和神

    經緊張的情緒,和在激動中獲得安寧。通過放鬆練習,我們的身心可獲

    得極度的寧靜,進入完全沒有壓力的輕鬆狀態,這種寧靜狀態就是「放

    鬆」。

    本研究所指的放鬆即是指學童能隨著老師的指令體驗,其肢體與表

    情皆表現出融入的狀態,不躁動。由學童課後省思單、身體檢視單、訪

    談紀錄等資料,分析學童本身是否獲得放鬆的感受。

  • 10

    六、實施歷程

    本研究為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於國小階段的開端,研究者在實施

    歷程紀錄中,將透過教學錄影、學童課後省思單、教學省思日誌、與協

    同觀察員課後對話紀錄,進行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發現與心得紀錄,分

    別以觀察描述、結果分析、協同觀察員的建議、教學者的課後省思發現

    等項目來進行探討。

    七、接受度

    為了瞭解學童對於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接受度,本研究以研究者自

    編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感受回饋單、學童課後省思單、學童課後訪談紀

    錄、課堂上的對話等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學童對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接

    受度的分析。

    八、專業成長

    本研究中的專業成長是指,研究者將由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編排與

    實施,針對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活動進行中以及學童表現三方面,透過

    自我省思以及與協同觀察員的課後對話,所獲得的教學省思與成長。

  • 11

    第四節 研究之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動盪不安,現今在工商社會中奮鬥的人們,生活中充滿了緊張

    與壓力,此時源自古老東方的瑜珈、靜坐、禪修、氣功、茶道、花藝….等方法,

    便逐漸在台灣成為現代抵禦壓力摧殘,追尋心靈安適、平靜,調整身心的新出

    路。其中,皆不乏強調呼吸的重要,並以呼吸為達到效能的手段。本研究見有

    此潮流趨勢,認為有重新深刻覺察呼吸的必要性,以尋求整合身心健康的新出

    路。

    一、為向下推展身心動作教育暖身

    隨著身心動作教育在國內的推展,已有不少相關研究陸續進行。

    由於考量到課程內容牽涉到心智層面,所以,目前相關研究對象以大專

    生與諮商輔導員為對象(蘇朱民 2001;卓子文,2002;劉美珠、林大

    豐,2003),對於推廣至國小體育教學上極少。研究者認為,以身心動

    作教育來提升認識身體的能力應該從國小落實;再者,研究者本身在參

    加身心動作相關課程中,發現課程引導者常提醒著「要注意你的呼吸」

    「透過呼吸來放鬆」「專注呼吸,靜下來傾聽你的身體」「在身體緊緊的

    地方呼吸」…….等等,所以,研究者認為,若要將在身心教育推展至

    國小階段,首先得透過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來引導國小學童重新覺察並且

    熟悉呼吸,這樣才能將呼吸這個身心覺察溝通橋樑建造完成,也是為身

    心動作教育向下延伸暖身。

  • 12

    二、提供體育課程新啟發

    由於現在是教育改革激盪的年代,尤其是在九年一貫教改中破除

    課程標準,改由能力指標來引導教師教學安排下,對課程安排方面給予

    教師相當的空間與彈性。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體育課就是要上有關運動

    技能的課程,包括各種球類、田徑等技巧,而本研究以開發呼吸覺察活

    動方案,日後可在教師們編排體育課程時,提供教學活動編排的啟思方

    向,嘗試以呼吸覺察來啟動身心平衡。

    三、啟動學童在學習中靜定、放鬆的本能

    本研究經由文獻整理,發現透過呼吸覺察對人體生理和心理上具

    有莫大的功效,是為取得身心平衡和諧發展的重要橋樑,尤其在幫助靜

    定、放鬆方面效果最佳。身為一個教師,保持教室內學生的安靜是教師

    們的一種共識(王瑞賢,1996)。一個能保持安靜的班級,在外在的評

    論中常歸屬於學生常規佳的班級,間接也是評析該班教師教學能力的重

    要參考指標,所以,一位教師不僅要具備多元的教學策略來吸引學生學

    習動機與興趣,更要準備幾套能「鎮」住整班三十幾位學童的招式,以

    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國內有研究發現,小學老師實施班級常規管理的

    策略不夠多元化,偏向於給於良好行為表現獎賞的層面居多,學生違規

    行為發生之前的預防層面措施及在學生違規行為發生後,促使學生改過

    的矯正層面措施則較為缺乏(施慧敏,1994)。故,研究者本身從事基

    層教育工作數年來,深覺導致學生浮動、不專注的因素,其實包括太過

    多元的學習種類、全數講求活潑動態的教學、繁雜的課業…..等等,塞

    滿了學童的生活,以致於,一靜下來就不知所措,無法自處。這樣如何

    要求孩子靜下來呢?所以,研究者認為開發一套能使教孩子獲得靜定、

  • 13

    放鬆的教學活動是必要的,若是能多元開發相關的教學活動,不僅能讓

    學童學習效率提昇,也能讓教師在教室秩序掌控技巧上有更多的選擇。

    綜合以上,本研究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為主軸,進行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

    編排與實施,期盼能透過身體賴以維生的生存本能-呼吸,帶領孩子一起學習

    靜下來聽自己的呼吸,以當作啟動促進身心和諧之鑰。這樣以呼吸覺察為源頭,

    不僅讓每一個學生啟動身體進行更有效能的呼吸,收盡深沉呼吸所能帶給人們

    的最大效能;並能藉由呼吸覺察去體驗覺察自己身體,重新認識身體,給予孩

    子不一樣的身體觀,啟發身體覺察能力,再加上,選擇以身心發展蓬勃的國小

    階段來實施,必能讓學童在身心方面獲得更深度的覺察與認識,故,本研究實

    有實施之必要性。

  • 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正式活動方案實施時間為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週到第十一週,共

    十週,每週二節,一節課為 40 分鐘的教學活動安排。

    (二)為落實研究與實務並行,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班級為研究對象。

    (三)實施課程的編排,以研究者於暑期在台東大學進修身心學相關課程,所

    獲得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為主要編排理念,將身心動作教育專家劉美珠教

    授的所提供的教學活動與遊戲的建議, 以及研究者所蒐集與學童靜定、

    放鬆相關的活動,來進行本研究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編排。

    二、研究限制

    (一)每個人身體的感覺與體會不盡相同,故研究結果不宜作廣泛推論,僅以

    本研究中開發的身體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提供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進行

    教學活動安排之參考。

    (二)因研究實施對象為屏東縣 R 國小三年六班學童,顧及其表達能力受語文

    能力之影響,故課後省思單、回饋單採以類目勾選方式,來取得國小三

    年級學童對本研究的吸覺察活動方案的接受度及反應。

  •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討論呼吸定義、統整各派身心調整方法中呼吸的角色以及

    呼吸練習的結果,進一步探究認識呼吸動作的重要性;第二節探討呼吸覺

    察教學活動在身心動作教育中的定位;第三節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的身心

    發展特徵、國內外運用呼吸來協助靜定、放鬆的方案策略和技巧進行整理,

    將目前幫助學童靜定、放鬆的文獻書籍及相關研究,輔以各派身心調整技

    巧,作為本研究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編排上的參考依據。

    第一節 呼吸

    本節將研究者所蒐集與呼吸相關的文獻,分成呼吸定義、呼吸扮演的角色、

    以呼吸為手段進行的練習效果及本節結語等四部份來進行論述。

    一、呼吸定義

    (一)就人體結構而言

    呼吸主要是由延髓中的呼吸中樞來調節,當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

    時,呼吸中樞會把此信息傳至橫隔膜和相對應的肋間肌,使得橫膈膜

    和肋間肌發生收縮,肺部下降,吸入空氣;肺部的張力感受器將信息

    傳入大腦,使橫膈膜和肋間肌鬆弛,橫膈膜上升,呼出空氣(徐中盈

    譯,2000)。簡單的說,這種藉由收縮和擴張肺,使肺泡膨脹和收縮

    而完成的吸氣和呼氣現象,我們稱之為呼吸。呼吸是人類所具有的絕

    對生命跡象之一,因為氧氣是肌體提供能量的關鍵,可見呼吸對於一

    個人生命的延續是多麼重要。

  • 16

    人體內的肺臟主要功能就是呼吸和過濾吸入的空氣,在安靜時呼

    吸頻率會隨著年齡而有所差異,在《教練訓練指南》一書中提及:「5

    歲時平均為 26 次,15-20 歲時平均為 20 次,成年後平均為 16 次。」

    (二)就字義上的解釋

    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辭典》中,「呼吸」(breathe)定義為:「1.

    呼吸;2.呼出氣體或吸入氣體;3.低語;4.流露(充滿感情的);5.恢復

    平靜或安下心來,鬆口氣。」(p.165)。在《遠東英漢大辭典》中則解

    釋「呼吸」(breathe)為:「1.呼吸;2.吐氣、吸氣;3.生存、活著;4.

    說話;5.使鬆一口氣。」(p.263)

    綜合以上辭典的解釋,發現呼吸的定義除了吸入和呼出氣體以

    外,呼吸還有著放鬆、安心,甚至是代表著生存、活著的意涵。

    二、呼吸在各派身心調整方法中的角色

    在現代生活的形態下,許多人都不會深呼吸或早已遺忘了深呼吸的本

    能。然而,在現代的各派身心調整方法中,呼吸確實具有其不可或缺的作

    用。研究者針對所蒐集的文獻,針對瑜珈、氣功、太極導引、靜坐與身心

    學等各派身心調整方法中,呼吸所扮演的角色與功用,進行分析。

    (一)瑜珈

    瑜珈著重在調身、調心、調息三大方向(創意力編譯組譯,1999)。

    其中調息法即是調整呼吸的方法,練習以深沈的呼吸動作來充分的吸取

    瑜珈術語中所謂生命的能源 prana(普拿拉)-即是空氣。除此之外,

    prana 這個字在梵文裡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生命的力量」(邱溫譯,

    1998),所以透過呼吸在體內儲藏大量的普拿拉,身體就能擁有健康的

    身體和旺盛的生命力。

  • 17

    透過瑜珈的練習,開發我們呼吸功能的天生潛能,不僅可以增強體

    魄,如果持之以恆練習,同時也能達到控制身心、淨化心靈之功效(嚴

    菀華,1997)。

    (二)氣功

    氣功是我國固有的健身功夫,是中醫學的重要部份(謝覺,1985)。

    在氣功的鍛鍊過程中十分注重意識、呼吸與姿勢的調整(張振興,2001;

    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謝覺,1985),所以調整呼吸成為氣功

    操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在氣功健身練氣之初。

    除此之外,氣功強調以意念來引導呼吸,藉由呼吸達到入靜的狀

    態(張振興,2001;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陳秀甘譯,1993;

    謝覺,1985)。氣功剛開始練時,必須用意念來誘導,幫助深長、均勻

    呼吸狀態的形成,達到自然而規律的呼吸。接著,再注意腹部隨呼吸起

    落,此時氣功運用呼吸的鍛鍊,增大橫膈的升降幅度,對腹腔中胃腸、

    腎、肝脾等臟器具有推壓按摩作用,使各器官活動增強(張振興,2001;

    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日本氣功協會,1993;謝覺,1985)。

    呼吸之於氣功,不僅為體內內臟提供按摩運動,幫助器官功能活

    化,也能達到心理意念與呼吸動作間的和諧,以悠、勻、細、長、緩的

    呼吸動作達到心理意念靜定的效果(張振興,2001;曹進雷、孫礪、周

    麗華,1999;陳秀甘譯,1993;雷久南,1992;謝覺,1985)。曹進雷、

    孫礪、周麗華等人(1999)還提出由於呼吸而放鬆入靜,大腦得到很好

    的休息,腦細胞功能大大增強,練功者常感到頭腦清晰,記憶力提高。

    這樣藉由呼吸同時練氣練意,二者密切配合,意氣合一,將達到治病健

    身的功效。

  • 18

    (三)太極導引

    張良維先生在《太極導引》一書中提到太極導引與導體動作,就是

    配合呼吸的肢體運動。當我們透過引體動作纏絲絞繞的原理,鬆透至深

    層的肌理經脈及筋骨百骸,加上無限延伸的動作,可讓身體達到鬆柔、

    自由情境;配合導氣動作,將意念貫注於動作中,再以慢、勻、細、長

    的呼氣與吐氣,即可全身鼓漲、真氣蕩然;在鬆與靜之中,進入天人合

    一的境界(張良維,2000)。

    簡而言之,太極導引即是藉著慢、云、細、長的呼吸,配合簡單、

    細膩、緩慢的肢體動作著,讓身心安住在這種鬆柔沉靜的境地。

    (四)靜坐

    嚴菀華(1997)論述:「靜坐就是靜心,可調整氣脈、氣血之暢通,

    讓身心的煩惱和壓力釋放出來,同時也可以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思想暗

    示,讓潛意識來達成你的夢想和願望,你一定可以夢想成真,心想事

    成」。其中調整氣脈、氣血之暢通所指即為以調整呼吸息的順暢與自然,

    透過調整呼吸來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

    「道在呼吸之間」(嚴菀華,1997)。從古自今,任何的修行、練

    氣,強調以調整呼吸、息氣為重要的入門,靜坐也不例外。靜坐之前

    也必先調息,因為唯有氣息順暢、心不散亂,才能達到使人定心、凝

    志、氣脈流暢的功能(嚴菀華,1997;陳慧劍編,1979)。

    靜坐剛開始練習呼吸時,也重調身、調息、調心。嚴菀華提及(1997)

    需要先運用一些意識進行呼吸動作的導引,循序漸進,吸入新鮮空氣,

    把濁氣排出,一呼一吸間,去感覺鼻子周圍細微的變化,這樣心息相依,

    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呼吸是長是短、是冷是熱。藉由練習,慢慢的會達到

    呼吸自然順暢,體氣和平、身心安定,這樣即達到氣息調和、靜心止念

    之效(嚴菀華,1997;許朝棟譯,1984;陳慧劍編,1979)。

  • 19

    然而,陳慧劍(1979)在《靜坐三昧集》強調,靜坐這三調形式

    上有先後之分,調身做到了,然後調息,調息做到了,再調念。強調在

    三者中,調息是最主要的,為了調息,才講究調身,最終尋求調念。由

    此可見,呼吸的調整與學習是靜坐重要的入門功夫。

    綜合以上各派身心調和技巧的角色要義,研究者將其各派技巧呼吸的

    角色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各派技巧中呼吸的角色 身心調整技巧 呼吸的角色

    瑜珈 藉由呼吸在體內儲存生命能量,增強生命力。 呼吸是獲得淨化心靈、控制身心的途徑。

    氣功 呼吸是氣功操作中的要角,入門之必要。 強調以意念引導呼吸,幫助深長均勻的呼吸狀態形成。 呼吸是達到放鬆入靜的橋樑。

    太極導引 引體動作讓身體鬆柔,配上呼吸將意念灌注動作中,以達身心合一境界。

    靜坐 調息是練功修行的必備入門功夫。 運用意念進行呼吸導引,以達氣息調和。 呼吸調和是達到入靜的橋樑。

    總而言之,呼吸在各派身心調整技巧中,不僅是入門必修課程,也是

    達到靜心定性的橋樑。透給意念引導和練習以達到慢、勻、細、長的呼吸

    狀態,利用開發。身心技巧動作活動過程中,隨時提醒自己去透過呼吸來

    關照、傾聽身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體驗過程。

  • 20

    三、以呼吸為手段的練習效果

    提升呼吸功能的健身活動有很多種類,但是必須養成運動的習慣,進

    行規律的運動,才能真正達到健身的效果。下列是研究者根據文獻歸納出

    的呼吸練習的效果,分為生理方面與心理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生理方面的效果

    1.提升身體覺察能力

    透過將注意力放在呼吸的動作,感受在不同位置上,身體使用

    之緊、鬆的張力改變,藉此體會呼吸運動的律動節奏與身體各部位

    間的關係,並了解一吸一吐中身體緊張與放鬆的差異,進而提升身

    體覺察的能力(劉美珠,2001)。

    2.按摩體內器官

    運用呼吸的鍛鍊,橫膈的升降幅度增大,對腎、腸、肝脾等臟

    器也有推壓按摩作用,使其活動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提昇,如此動

    靜相兼,就很利於調整身體活動的作用。(張振興,2001;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陳秀甘譯,1993;謝覺,1985)。

    3.調整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透過有意識的控制進行深長的腹式呼吸,能調整自主神經系統

    的功能,平衡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功能,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

    如週期性的刺激,可促進腦內部的活躍化。(張振興,2001;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陳秀甘譯,1993)。

    4.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能力

    經由大量呼吸能幫助人們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生命力(曹進

    雷、孫礪、周麗華,1999;陳秀甘譯,1993;陳慧劍編,1979;謝覺,1985)。張良維先生(2000)更指出:「太極導引是藉由鬆柔緩慢,用意不用力的運動原則,加上大量呼吸,增加身體含氧量而促進脂肪

    燃燒以產生能量。」由此看來,以大量呼吸為手段,只要配合身體

    鬆、柔的緩慢動作,也不失為是一種的減肥策略。

    5.改善身體機能,延年益壽

    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就等於拿到健康長壽的保證書(張振興,

    2001;張良維,2000;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謝覺,1985)。癌症是現代人人人自危的疾病,張良維(2000)說到,最簡便的防癌

  • 21

    方法,就是好好呼吸。因為癌細胞厭氧,透過細勻慢長的呼吸,把大

    量的新鮮氧氣送進體內,遍佈全身,再將體內深層的濁氣排放出來,

    癌細胞沒有滋生蔓延的空間,自然達到防癌的功效。

    由此上述可見,學會好好呼吸是每個求得改善身體機能的人刻不

    容緩的首選功夫。如果能將學習呼吸納入課程中,讓學生從小建立有

    效率呼吸機制,希望能讓身體受用無窮。

    (二)心理方面的效果

    1.入靜

    人們的心靈波動是隨著呼吸的律動而產生的(嚴菀華,1997)。所以呼吸能順暢,就能排除雜念,也能為調心入靜打下基礎。入靜

    時,身心皆放鬆,達到平靜、沈寂的境界,此時,不管是運動能力

    的啟發也好,腦力的啟發也好,都將事半功倍。(陳秀甘譯,1993;許朝棟譯,1984)

    2.放鬆

    進行深呼吸使得身心都安靜下來,讓身體處在入靜放鬆的狀

    態。而當身體處在入靜放鬆時,因為大腦得到很好的休息,腦細胞

    功能大大增強,使得記憶力提高(張振興,2001;曹進雷、孫礪、周麗華,1999)。我們潛意識裡無限的智慧和力量,正等著我們透過放鬆去發掘!別客氣,盡情呼吸,盡情放鬆吧!

    3.增進專注力

    透過呼吸進入身心一體的境界,身體這個大風箱隨著一呼一吸

    來淨化體內的氣體與思緒,淨空的思緒的也帶領著我們進入了專注

    的境界,身體也獲得最佳的平衡(張良維,2000;嚴菀華,1997)。

    4.轉換精神上的氣氛-呼吸就是感覺

    深沉的呼吸,是給鬱悶的身體打開一扇大窗,空氣流通,大家

    精神來了,工作與讀書的效率都會提高很多。我們的感覺能夠以某

    種方式影響身體(邱溫譯,1998),如果你嘗試淺而急促的呼吸方式,你會發覺自己開始覺得焦慮而不舒服,這是因為心靈的波動是

    隨著呼吸的律動而產生的(嚴菀華,1997)。呼吸與心情息息相關,輕細的呼吸會讓心情慢慢入靜,氣息和順舒暢,心境也會隨著平靜

    安穩。用心體會每一次的吸氣身體擴張的感覺,每一次的吐氣身體

    鬆弛的感覺,隨著一次一次的反覆練習,將會緩平躁動的情緒。

  • 22

    5.內在探索、自我超越

    就目前可見的文獻來看,中國最早提出導引養生術的概念,就

    在春秋戰國時代,而導引術就是配合呼吸的運動方法。由此可見,

    中國的老祖宗多麼重視呼吸,因為呼吸是保持身心和諧的不二法

    門(張良維,2000)。透過合適的運動,再配合深度的呼吸,「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打破身體的僵硬與心靈的禁錮,使周身充滿

    和諧之氣,自然是百病不生,心神安定。如此從事促進身心和諧

    的呼吸,學習尊重自己的身體,傾聽它由內而發的節奏律動,讓

    身體自然而然並且自主的進行自我的探索,進而追求自我的超越。

    6.生命的力量

    生命不僅僅只是活著,唯有感覺到自己的重要並且願意去探索

    內在的生命時,你才能成長和改變(嚴菀華,1997)。我們平日所呼吸的空氣裡,除了含有維持生命功能之外,還有另一股生命活

    力。這道生命活力就是芮奇醫師所稱的「歐格尼」(Orgone),由心跳壓縮以及肺部與橫膈膜的相互作用不停推動,在我們體內循

    環(邱溫譯,1998)。當內在生命開始運作時,會源源不斷的激出智慧的火花,生命潛能才得以發揮,進而運用內在生命潛能的資

    源,去創造自己理想的環境、理想的事業高峰、理想的幸福美滿

    人生(嚴菀華,1997)。

    在《身心合一》一書中,原著作者分享親身參與的研究報告:

    我曾經參與 SAGE 計畫,和其他伙伴一起試驗了多種成長

    技巧和練習,以幫助老年人恢復身心的活力。我們試過的

    方法包括鬆弛訓練、肌電描記生物回饋法、深呼吸練習、

    哈達瑜珈、肢體心靈意識練習、按摩、費登奎斯法、個人

    反省練習、靜坐沉思、太極拳、音樂治療和完形治療法。

    經過一年的實驗和研究之後,和所有參與計畫的受試者進

    行一次面談,詢問他們覺得哪一種方法最能幫助他們恢復

    情緒感受力、身體健康及對人際關係的各種感覺。他們的

    回答幾乎是一致的-深呼吸練習。﹒﹒。這經驗讓人確信

    一個事實:無論多大年紀的人,吸進體內的空氣總量一定

    能夠影響肢體心靈的「活力」。(邱溫譯,1998:153)

    呼吸帶給人們的影響不容忽視。有學者專家就提出,一個人的呼吸方

    式將在無形中透露著他正以何者方式來過生活(邱溫譯,1998)!

  • 23

    四、本節結語

    呼吸是人維持生命的基本本能。在研究者進行文獻探究過程中,發現以

    呼吸為手段來進行的坊間身心技巧,竟能有許多生理、心理方面的效果,尤

    其在靜定、放鬆方面更是獲得大家的一致肯定,推崇進行呼吸的確實能達到

    功效。因此,本研究依據上述文獻的支持,進行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編排與

    實施,期盼能以平日再自然也不過的呼吸動作,當作啟動促進身心和諧之

    鑰,並且能從國小階段就成為一種習慣-習慣進行較深沉呼吸,以收盡深沉

    呼吸所能帶給人們的最大效能。身體是非常誠實的,你用什麼方式生活,身

    體外形就會留下完整的紀錄(張良維,2000)。希望我們都能以最健康的模

    式來記錄我們的生活!

  • 24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與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在國內體育界,源自於身心學(Somatics)的身心動作教育研究,是一個剛

    起步的新領域,目前以任教於台東大學的劉美珠、林大豐兩位學者為國內身心

    動作教育專家。本節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據劉美珠教授針對身心學發展的源頭

    和現況所提出的身心學領域發展架構圖(劉美珠,2004),以及國內兩位身心動

    作教育專家發表的身心動作教育之相關論述,先就身心動作教育在身心學領域

    發展架構進行初探,再進行本研究中「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在身心動作教育上

    定位的探討。

    一、身心動作教育初探

    (一)身心教育源自於身心學

    身心學(Somatics)就是探究身心關係和體知身體智慧的經驗科學,

    是一門重視內在經驗的體會和反省,以探索人體覺察、生物功能和外在

    環境這三者間的關係。而身心教育,則是一門源自於身心學的研究,因

    各派身心學者在進入身體自我探索的背景不同、應用不同,而有著不同

    的目的,其中強調身體的再教育和再學習的觀點,發展出身心教育類別。

    (二)身心動作教育為身心教育型態之一

    身心教育強調透過提供重新傾聽身體的機會,讓原本受到抑制的身

    體得以甦醒。其中,無論是身心教育或是身心治療,各派技巧進入身體

    所運用的手段,都是以透過「動作」和「手技」1為主要手段。

    身心動作教育,就是以「動作」為主要手段來探索身體的身心教育

    型態之一。這裡所指的「動作」,不僅強調由外顯可見的肢體表現,如身

    1 本文中的「手技」所指的是一對一透過手的接觸,來進行引導和開發的身體技巧(劉美珠,2004)。

  • 25

    體所有動的狀態,也涵蓋了透過呼吸、聲音、道具的操作、意象、圖畫、

    音樂、與他人身體的接觸….等不同方式所產生的動作,來當作是探索身

    體的路徑。

    二、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在身心動作教育中的定位

    (一)覺察(awareness)、呼吸覺察的定義

    覺察係指將無意識層面提昇至意識層面的體察過程,覺察的過程是

    指,透過向內的自我探索、用心的品味當下發生的事,即在「無意識」

    與「意識」之間來回不斷的對話,稱為覺察(卓子文,2002)。

    本研究中所指的呼吸覺察,即是透過音樂、道具的操弄、意念引導,

    企圖將呼吸動作提昇至意識層面的過程,以進行身心體察能力的開發,

    透過自我的探索,讓身與心更密切的結合。

    (二)編排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身心教育的理念背景

    本研究在基於此身心動作教育理念之下,所編排出將呼吸動作的體

    察與練習列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的活動方案,其理念背景從林大豐(2001)

    和劉美珠(2003)有關身心動作教育的理念文獻中,擇選與本研究相關

    的理念如下:

    1、主張身心合一。 2、從第一人稱觀察人體現象。 3、強調自我體察的經驗。 4、體知改變與選擇。 5、開發覺察能力。 6、尊重身體的智慧。 7、重視過程導向。

    本研究中,研究者將在這些理念的引導下,編排適合國小三年級學

    童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 26

    第三節 靜定、放鬆相關研究

    本節內容先描述國小三年級學童身心發展的特徵,再探討研究者所蒐集到

    的文獻中,運用呼吸來協助靜定、放鬆身體的相關方案的策略和技巧有哪些?

    其練習成效又是如何?以作為本研究方案設計的參考來源。以下分為以呼吸為

    手段的相關研究性文獻及國內外實施呼吸覺察的相關活動資料來做說明:

    一、國小三年級學童的身心特徵

    本研究是以編排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童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研究目

    的,所以,研究者先對小學三年級學童此一時期的身心特徵進行探究。

    (一)小學後期九~十二歲的身心特徵

    蔡貞雄(1989)在國小體育教學研究一書中指出此時期的學童具有

    的身心特徵如下:

    1、此時期的學童縱橫生長,穩定發展,所以,精力充沛,組織結實。 2、肌肉協調功能良好,手眼協調繼續發展。因為協調功能的進步,

    是學習技巧的最後時機。 3、姿勢的缺陷趨勢已經顯露,是適時予以糾正的時期。 4、有較廣泛的興趣,所以,活動的種類和項目,需廣泛有變化;合

    作能力較進步,對於成隊遊戲開始有興趣,並能接受團體的決定。 5、習慣和技巧的形成,影響成人時的人格甚大。 6、相較於前一時期的學童有較持久的注意力。 7、能合群,愛榮譽,喜他人讚揚,也能接受建議和勸導。 8、節奏感豐富,韻律活動仍有興趣。除了特殊項目外,男女仍可共

    同活動。

    (二)三年級學童的特徵

    波多也勤子在成長期小學生的心理(林裕能、林麗慧譯,1996)一

    書中,提及三年級學童對學校生活能夠完全適應,精神狀態也漸漸穩定

    之外,也針對三年級學童的特徵做了以下的描述:

  • 27

    1、明顯的外向型

    三年級的孩子變得相當積極,與二年級相較之下顯得有些莽

    撞。原因是求知慾急速升高,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想接觸、嘗試,

    也因此無法長時間專心在同一件事上。

    2、對於命令的服從性高

    雖然三年級學童看到有趣的東西會東碰西碰,接二連三做出

    令人頭痛的事,不過,如果大人出言阻止,他們會馬上停手。對

    於大人而言,這年紀的小孩相當好照顧。

    3、容易分心

    這時期孩子的心思都朝著外面,即使一個人想定下心來,也

    會容易受同年紀朋友的影響,一件事沒做完又想做下一件事,所

    以,家長要在培養專心唸書方面多下工夫,要求坐在書桌前認真

    唸書,包括做功課時間,大概要有安靜、定下心來三十分鐘以上,

    一個鐘頭以內的程度。

    (三)動作技巧的發展

    動作技巧大略可分為粗大的技巧,如跑、跳、爬樹等;細小的技巧,

    如寫字、玩樂器等或是做技巧性的動作。而無論是何種技巧,都是一連

    串神經與肌肉的合作(王鐘和編譯,1980)。

    王鐘和(1980)指出兒童期的學童因為身體十分柔軟,學習的經驗

    少,加上喜歡新奇的事物,此外,兒童因為負擔較少的義務和責任,所

    以,有較多時間從事動作技巧的重複練習,所以,對於動作技巧的學習,

    此時期是最理想的時期。

    綜合以上的文獻得知,三年級學童處於一個身心狀態穩定的時期,加

    上身體方面的機能都已建構完全的狀態下,是適合從事有關動作技巧上的

    學習。再加上,雖然三年級學童對新奇事物易感到學習興趣,卻又有易於

    分心的現象,實在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因此,本研究目的之一編排出

    能協助三年級學童獲得靜定、放鬆的教學活動方案,是值得去嘗試開發的。

  • 28

    二、與呼吸相關的正式研究

    目前在學校教育中,以呼吸為主要教學的設計,並在正式實施研究並

    不多。研究者收集到以呼吸為手段的相關正式研究,僅以靜坐教學與肌肉

    放鬆訓練為兩大主軸,分述如下:

    (一)靜坐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所蒐集的國內文獻中,在學校教育層面著重運用身體呼吸來

    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與影響的研究,與相關文獻少之又少,其中僅找尋到

    以靜坐來進行的研究方案。包括有杜正治(1995)以靜坐法對智能障礙

    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學習態度之影響及胡錦蕉(1995)以靜坐

    練習對國小資優兒童創造力、注意力、自我觀念及焦慮反映的影響,此

    二者皆只限於在特殊兒童教育上以靜坐法為宗來引導學童有關身體呼吸

    的訓練方案研究。

    杜正治(1995)以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

    學習態度之影響的課程方案,以三十分鐘為一次課程安排時間,活動內

    容包括五分鐘的暖身運動,強調頸部運動和丹田調氣;接著,以數息進

    入主要活動靜坐,此時雙手結法界定印,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呼吸上,從

    一數到十,反覆做,吐氣時數,如此持續二十分鐘;最後,則是實施五

    分鐘簡易瑜珈動作,為期四個月的教學。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控

    制組之後測,在學習行為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只有專注行為已接近

    顯著差異。由此可知,靜坐對中重度智障兒童的專注及知覺行為也造成

    一定程度的影響;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而言,為期四個月的靜坐訓練對

    書寫、專注及知覺部分的學習行為達到顯著的效果。

    胡錦蕉(1995)在以靜坐練習對國小資優兒童創造力、注意力、自

    我觀念及焦慮反映的影響研究中,實驗組學生接受十四週於每周一至週

  • 29

    六,在二十分鐘生倫時間進行靜坐訓練,此研究靜坐訓練活動設計是依

    據中國禪式靜坐的方法,並參酌超覺靜坐的學習步驟,所自編完成的課

    程內容。該研究也將靜坐的步驟分成三層面:首先是以身體動作配合腹

    式呼吸來進行暖身,再來採自己最自在的坐姿,以數息達到專注、靜定

    的境界,最後是以慢慢按摩身體、配合呼吸來甦醒身體。研究結果顯示

    靜坐訓練對於國小資優生創造力和注意力的增進及焦慮桿的降低有幫

    助,但是對自我概念則無顯著影響。

    由上述兩項研究得知,靜坐對特殊學童在專注力和創造力是有正面

    影響的,因為如此也間接影響其學習行為的表現,如在書寫、專注上。

    在研究的教學方案中,發現教學過程皆以呼吸為貫串要訣,從暖身到主

    要靜坐,以致於最後的起身,皆要受試者「要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

    等等,故,研究者希望透過一系列呼吸練習來喚起學童對呼吸的深刻覺

    察。

    (二)放鬆訓練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所蒐集國內進行肌肉放鬆訓練的研究有:

    王天興(1983)以 30 位師大學生為受試對象,研究進行六週共六

    次肌肉放鬆訓練課程,研究受試者在經過練習後對考試焦慮自我概念及

    情緒心理反應是否有所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降低考試焦慮方

    面,其效果顯著優於未經過六週肌肉放鬆訓練的大學生。再者,經過六

    週的肌肉放鬆訓練課程的大學生,在增高「心理自我」、「社會自我」、「自

    我認同」及「自我滿意」等方面其效果顯著優於未經六週的肌肉放鬆訓

    練課程的大學生;在增高「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家庭自我」

    及「自我行動」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 30

    三、實施呼吸覺察教學相關的活動與教學

    (一)在國外

    美國於 1992 年由眾議院通過議案鼓勵教育機構開辦印度瑜珈的超

    覺靜坐的相關課程(胡錦蕉,民 84),協助達成統合知識、增進學習能

    力、促進才智全面發展的目標。

    美國北加州內華達山區的私人村莊-阿南達村(Ananda Village),

    每年夏天都會舉辦有關瑜珈、靜坐、性靈生活、健康生活的夏令營,其

    中也有對 6-12 歲的學童進行瑜珈、靜坐的課程安排,這樣的夏令營每

    年都在進行著。

    (二)在台灣

    教育廳民國八十年初嘗試為中小學老師開辦靜坐研習,希望能將傳

    統上儒、釋、道三家所重視的教養方法,運用到現代教育輔導上,使當

    前學校教育更能夠朝向培育個人的自我覺醒、人生實踐、增加環境適應

    力以及偏差行為的輔正(陳玉捷,1992)。

    台南縣一所體制外的學校,名為沙卡學校。此學校在課程中安排

    了瑜珈靜坐,欲藉以提昇學員身、心、靈的成長。

    釋證嚴認為:「靜坐的主要目的,在於集中散亂的心,使它漸漸變

    成統一心。」「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與心

    理的平衡,能使我們減少執著,也能使我們的頭腦更冷靜、更清楚;再

    進一步便能產生智慧,開發精神的領域。」(釋聖嚴,1993)

    徐澄清教授(2001)指出行為治療者訓練病患練習來蓋過或克服

    負向情緒與附隨於負向情緒的正向刺激,是以教導病患學會使自己體會

    身心放鬆的正向刺激的自我放鬆訓練,放鬆訓練的方法包括:横膈膜式

    呼吸、集中注意訓練、行為放鬆訓練。此外,徐教授強調學習正確的呼

  • 31

    吸是學習其他方式放鬆訓練的重要過程,學會完全將精神集中於呼吸動

    作上,不僅有助於集中精神,這樣的集中精神也將有助於消除或減輕負

    面情緒所導致的緊張、不舒服。臨床經驗結果,透過呼吸來引導進入集

    中注意訓練法和行為放鬆訓練法,如果由專家來做引導,國小三、四年

    級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學會。

    四、本節結語

    綜合以上的相關文獻,研究者認為人體的呼吸本能確實有重新被省

    思、被覺察的必要。再者,現在的教學內容強調多元、生活、實用性高,

    若能以身體為主題來引導孩子學習,學習為自己的身心搭造一座橋樑,造

    就平衡的健康身心,是為一舉數得。因此,本研究以開發一套呼吸覺察活

    動方案為研究目的之一,期盼能在研究過程中,探究出能有效協助國小學

    童在靜定、放鬆方面的新發現。在呼吸覺察活動方案設計上,是以國內身

    心動作教育專家劉美珠教授提供有關呼吸探索的策略與活動為主,融入靜

    定、放鬆的遊戲,再加上研究者對學校環境與研究對象的評估,編排一套

    可實施於屏東縣 R 國小三年六班學童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期盼能對學童

    達到靜定、放鬆效果上有所助益。

  • 32

  • 33

    教 育

    理念

    透過活動方案的實施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的研究模式,探討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發展之

    「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實施於屏東縣 R 國小三年六班,針對學童對活動方

    案接受度以及在靜定、放鬆方面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研究者先著手設計

    『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共六堂課,於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實施第一階

    段的教學活動預試,根據預試,檢討修正並調整教學內容,進行 20 節正式

    活動方案的編排;接著,進行第二階段的正式活動方案的實施。最後依據

    教學實施歷程紀錄,提出本研究所編排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現

    況與建議。本章分成五節說明研究的實施方法,依序以研究架構、研究對

    象、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工具、資料分析來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以身心動作教育為理念,編排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童的呼吸覺察活

    動方案,並將編排的活動安排進行實施。研究者在透過實施歷程中相關文件資

    料的收集,進行教學省思並統整出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圖 3-1-1 研究架構

    身心學觀點(Somatics)

    動 作

    身 心 教 育

    身 心 動 作 教 育

    編排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學童對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接受度

    學童在靜定效果方面的反應

    學童在放鬆效果方面的反應

    教師的專業成長

    完成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編排

  •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為說明本研究對象選取的考慮因素,分述如下:

    一、落實行動研究為實務工作者之研究

    近年來為了解決實際教育的問題,教育界開始積極倡導並鼓勵處於教

    育工作第一線的基層教師能從事研究,希望能藉此提昇國小教師在各領域

    的專業素養。

    研究者本身為台東大學暑期體育教學碩士班研究生,在進修期間,研

    究者在參與劉美珠教授所開設身心學相關課程,透過研討和體驗身心技巧

    過程中,自覺不論在自身的身心覺察方面或是啟思多元的教學活動方面,

    皆受益良多。

    因此,本研究建立在促使進修研究和現職工作得以融合,以解決真正

    的教育現場問題前提下,透過由研究者匯集台東大學劉美珠教授所授與的

    有關以呼吸為手段覺察的教學活動,加以適當的編排成「呼吸覺察活動方

    案」,以研究者本身擔任課程實施引導者,並實施於研究者本身任教班級。

    二、來自家長、研究者的省思

    身為孩子領航者的家長或老師們總是害怕在每一種學習過程中,因為

    孩子靜不下來或專注力不足而影響學習成效。從自身的教學省思中發現,

    要讓孩子靜下心、專注是項不易的任務,仰賴命令或生氣怒罵不僅破壞彼

    此相處關係,也實在難以收效。反思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中,大人

    們是否忽略了給予孩子安靜的空間或時間?或是為孩子營造過安靜的情

    境?讓他們喜愛安靜的本性得以獲得滿足。這一路走來,過多的動態學習

    和活動安排塞滿了所有的時間,讓孩子沒有機會與自己相處,或是自己完

  • 35

    成一件工作。漸漸的,他們遺忘了如何靜定或是害怕安靜,一旦有沒被安

    排到的時間空出,就會趕緊想盡辦法弄些聲音、或找點事做?對於無法做

    到與自己相處而靜定的孩子,我們又能強求他們學得多少知識、學會多少

    技能呢?

    因此,若能透過學校教育,讓生活在音光聲色充斥的生活環境的孩子,

    重新嘗試、體驗和學習與自己相處,希望能安排一系列給予孩子靜定機會

    和空間的課程,是本研究要努力嘗試的方向。因國內國小課程中尚無呼吸

    覺察的相關教學研究,因此,研究者以自己為出發點,希望能藉由本研究

    所編排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在幫助學童靜定和放鬆上,有所

    新發現。

    三、對象的選取

    依據文獻資料得知,以呼吸為手段的練習可導致身心兩方皆獲得影

    響,尤其在幫助靜定、放鬆方面,成效更彰。本研究決定以屏東縣 R 國小

    三年六班,共 32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資料編碼上,以座號來編碼,由

    於,座號 1 號同學已於學期中轉學,故,編碼上分別以 S02~S33 代表。

  • 3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者基於從教學現場發覺,國小學童確實有透過靜定、放鬆,來提高學

    習效果與身心平衡的需要,所以,本研究以身心動作教育為發展理念,整合台

    東大學劉美珠教授所授與的有關以呼吸為手段進行覺察的課程內容,編排出「呼

    吸覺察活動方案」,先於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預試六堂實施課程後,將預試結

    果列為編排成二十節課的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依據。在預試與編排期間,不

    間斷的輔以專家學者指導修正,計畫將正式活動方案實施於九十二學年度第二

    學期。此種模式屬於行動研究不斷在實施中獲得省思成長的方式,因此,研究

    者參考學者王文科(2000)的行動研究歷程,確定研究流程並據以安排研究步

    驟。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不斷循環的研究歷程為研究態度,首先是研究者

    在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然後蒐集初步資料及相關文獻以擬定實施計畫,

    發展行動策略與行動,蒐集證據以評估是否達到教學成效並解決問題,最

    後整理資料、公開呈現等。本研究流程如下,圖 3-3-1:

  • 37

    圖 3-3-1 研究流程圖

    探討呼吸效果與應用

    選定研究焦點

    編排預試教學活動

    實施預試教學

    進行預試教學的省思

    編排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實施完整實驗教學

    進行正式呼吸覺察

    活動方案省思教學

    教學觀察錄影

    教學省思日誌

    與指導教授諮商

    歸納結論、提出建議

    教學錄影觀察紀錄

    教學省思日誌

    學生課後省思單

    身體檢視單

    感受回饋單 與指導教授進行諮商

    與協同觀察員

    省思對話

    協同觀察員建議

    學童課後訪談

  • 38

    二、研究實施時程表

    本研究之研究實施程序及時間,如下表 3-3-1:

    表 3-3-1 研究實施時程表

    三、研究步驟

    依據研究流程,研究者以下列的步驟進行研究:

    (一) 設計與實施研究課程

    研究者在確定以呼吸覺察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後,一面參考身心動

    作教育理念,再者,以劉美珠教授開發與呼吸相關的教學活動為主,

    坊間以國小學童為實施對象的靜定活動與遊戲為輔,編排能使學童學

    會有效率的進行呼吸,以達到靜定、放鬆為教學目標,包含暖身、發

    展、延伸等活動的『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並在實施後加以描述及探討。

    步驟 時間 主要研究工作

    發現問題 選定研究主題

    92 年 2 月 92 年 10 月

    *形成研究問題 *閱讀、整理文獻 *確定研究方向 *擬定實施計畫 *預試教學內容編排

    實施預試教學 92 年 11 月 *進行六堂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之預試教學 與指導教授研討 參閱文獻 92 年 11 月

    *彙整預試教學資料,進行教學反思 *進行研究計畫口試與修正

    澄清情境收集資料

    研發並準備教具

    92.08.30 93.01.17

    *檢視學生背景 *準備教具並進行教學情境佈置 *訓練協同觀察員

    *進行「認識呼吸的奧妙」單元

    *進行「借助教具進行呼吸覺察活動」單元

    *進行「徒手進行呼吸覺察活動」單元

    發展行動策略 收集證據 評估實施成效

    93.02.16 93.04.30 *進行「呼吸融入身體動作」單元

    整理資料 撰寫論文

    93.05 93.07

    *整理及分析質性資料進行描述,如學童課後省思單、身體

    檢視單、教師教學日誌、與協同觀察員對話紀錄等。 *撰寫論文、公開呈現。

  • 39

    1、教學活動方案醞釀期-由於研究者在參與身心學相關課程與研習活動中,深覺呼吸在進行身心平衡、放鬆中,扮演極為重要的媒介角

    色,於是,興起設計呼吸覺察活動方案,並加以實施的想法。自民

    國九十二年二月起,研究者開始進行蒐集坊間以呼吸為手段的相關

    活動資料,期能藉由多方呼吸相關資料的啟發,設計出結合身心動

    作教育、坊間靜定活動的統整課程,期能使學童達到靜定、放鬆,

    並促使研究者的專業成長。 2、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設計期-自民國九十二年九月開始,至同年

    十月,為預試教學活動設計階段。為了能量身規劃出適合於研究現

    場與研究對象的正式實驗課程,研究者設計六堂預試教學活動。預

    試教學活動的設計階段,將引導學童進行鬆緊現象、自然呼吸的體

    察;透過教具如毛巾、吸管、軟球、浮條的使用,進行教學省思。 3、實施預試教學-九十二年十一月起,實施預試教學活動六堂課,採

    密集式實施,分別安排於一週內的健康與體育課程、彈性課程、綜

    合課程中實施。預試教學實施目的在了解學童對課程安排程序、教

    具使用狀況、教師引導語彙等方面的接受度與適應性,將預試結果

    列為編排正式實驗教學活動設計的修正參考資料來源。 4、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設計期-自九十二年十一月開始,至九十三

    年二月,為正式實驗課程的設計完成階段。本研究之呼吸覺察活動

    方案中的教學內容的設計,除了由研究者蒐集的相關資料外,彙與

    身心動作教育專家劉美珠教授與協同觀察員的建議,完成呼吸覺察

    教學活動方案正式實驗教學方案。 5、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實施期-正式實施階段由九十三年二月起,

    以每週兩節課,每節課 40 分鐘進行實施,共計十週。 6、呼吸覺察活動方案評鑑期-在教學實施階段,透過學童的課後省思

    單、身體檢視單、課堂上的反應和對話、協同觀察員的觀察資料和

    建議、研究者的教學日誌等,不斷的評估、修正本研究之教學活動

    方案的設計及實施;教學活動方案實施結束後,再輔以研究者自編

    的呼吸覺察教學感受回饋單,討論描述本實驗的「呼吸覺察活動方

    案」的實施歷程,並對研究對象在靜定、放鬆效果方面進行分析。

    (二)尋求協同觀察員

    在行動研究不斷反省修正過程中,為了在進行實驗教學同時能獲

    得多方客觀的意見,讓研究結果不落入自圓其說的疑慮中,協同觀察

    員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本研究在尋求協同觀察員的考量前提,研究者

    認為需要以曾經接受過身心學相關課程的人為重要條件。

  • 40

    九二年夏天,與研究者任教於同所學校的陳老師,在台東大學體

    育教學碩士班進修課程中,曾參與身心學學門的研討與體驗,而且,

    其本身對此學門亦有深切感觸。在研究者與其說明自己的研究方向與

    目的後,陳老師表示十分樂意成為本研究的協同觀察員,針對本研究

    教學實施的經過,提供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進行時的建議。

    (三) 實施預試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在確立研究主要方向後,由於研

    究者本身對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引導身體呼吸覺察教學的背景,僅限

    於暑期在台東大學進修身心學所習得,也就是說研究者本身對於身心

    課程的先備背景極為有限,而且,在教學引導方面也是頭一次嘗試。

    所以,為能使正式實施研究教學方案時能更順暢,研究者先設計六堂

    課的預試教學方案,以得知三年級學童對此教學活動安排程序、教具

    使用狀況、教師引導語彙等方面的接受度與反應,增添研究者在正式

    實施呼吸覺察教學時的經驗,透過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實施,省

    察教師的教學,將結果列為編排正式實驗教學活動方案設計的修正參

    考來源,以設計出更完備的正式呼吸覺察活動方案。

    預試教學對象以屏東縣 R 國小三年六班的學生為對象,共 32 名,

    採集中式的教學安排,故,預試的教學活動以安排在健康與體育領域、

    綜合領域、彈性等共六節課來實施。在預試教學活動結束後,以「預

    試教學觀察錄影」、「預試教學教師日誌」、「預試教學童課後省思單」、

    「與協同觀察員的省思對話」等資料,進行觀察並紀錄預試教學中,

    學童對於教學內容的反應,及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後所得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活動設計,請參閱附錄七;在此

    僅以表 3-3-2 的簡案來說明:

  • 41

    表 3-3-2 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設計簡案

    (四)檢核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的教學活動設計

    在實施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時,研究者一面實施預試的呼吸覺

    察教學,一面與協同觀察員討論教學內容與實施現況。預試教學結束

    後,再請學者專家檢核此階段的教學活動。徵詢雙方觀察結果,彙整

    研究者、協同觀察員、專家學者等三方對呼吸覺察教學活動的檢核意

    見及調整建議,以作為編排正式研究教學活動方案設計的依據。

    (五)編排正式呼吸覺察教學活動方案

    研究者除了依據實施預試呼吸覺察活動方案時所蒐集的資料外,再

    參考協同觀察員和學者專家針對呼吸覺察教學活動項目的選取、教學活

    單元 單元名稱 活動時間 單元目標 使用教具 活動內容 一 鬆與緊 92.11.4(二)

    13:25~14:05

    1.體驗鬆與緊 2.說出身體有哪些鬆緊現象 3.透過體驗鬆緊來放鬆身體

    毛巾 音樂

    1.放鬆 2.活動筋骨 3.體驗鬆緊 4.body check

    二 數數呼吸(一) 92.11.05(三) 08:30~09:10

    1.進行體驗呼吸活動 2.體驗慢、勻的深沉「呼」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