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附件三: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

附件三: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 组 长:郭怀成 北京大学教授 成 员:谢 平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 李其军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附件三: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组专家及参与人员名单

评估专家组:

组 长:郭怀成 北京大学教授

成 员:谢 平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

李其军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周少奇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朱 琳 南开大学教授

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教授级高工

董惠琴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会计师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赵英民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国家水专项管

理办公室副主任

刘志全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国家水专项

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周凤保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国家水专

项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王明良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处长

姜 琦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

徐 成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一组副组

李安定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负责

杜 鹏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负责

龚明波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王素霞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解宇峰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钱 玲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李 健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满 鹏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二组

魏东洋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一组

韩 巍 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综合组

总体专家组及各主题专家组:

孟 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士、技术总

师、总体专家组组长、监控预警主题组组长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湖泊主题组组

王子健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河流主题

组组长

王金南 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政策主题组组长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地方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

于红霞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龚海涛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李 湘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刘 伟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王大力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郑永福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张 青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

目 录

一、中期评估概况 ............................................................................... - 1 -

(一)评估范围 ............................................................................. - 1 -

(二)评估特点 ............................................................................. - 2 -

(三)评估过程 ............................................................................. - 3 -

(四)评分及奖评标准 ................................................................. - 5 -

(五)总体评估结果和意见 ......................................................... - 5 -

二、课题实施评估情况及具体意见 ................................................... - 9 -

(一)在目标任务阶段进展情况及成效方面,此次评估的课题进

展总体顺利,考核指标完成率达 80%以上 ..................... - 9 -

(二)在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部分成果有良好的发

展前景 ................................................................................ - 10 -

(三)在组织管理方面,课题承担单位基本建立了法人负责制和

水专项管理制度,部分课题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了

较完备的工作制度 ............................................................ - 14 -

(四)在经费执行方面,多数课题能够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理办

法执行,示范类课题配套经费大部分已经到位 ............ - 15 -

三、主要问题...................................................................................... - 18 -

(一)少数课题应加快研究进度,进一步提升成果的显示度

............................................................................................ - 18 -

(二)个别课题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协调,强化成果系统集成。

............................................................................................ - 18 -

(三)部分示范工程应强化与地方的对接,增强支撑管理的主动

性。 .................................................................................... - 19 -

(四)部分课题应进一步加强经费执行和规范管理的力度。

............................................................................................ - 19 -

四、对策建议...................................................................................... - 20 -

五、本次评估局限性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 - 21 -

附件一: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课题基本情况及排序表

.............................................................................................................. - 23 -

附件二: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三部门监督评估课题清单 ....... - 28 -

附件三: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各课题评估报告 ....... - 30 -

- 1 -

一、中期评估概况

根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

2011 年工作计划安排》和《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方

案》, 2011 年 11 月 17 日至 12 月 1 日,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

办公室(以下简称水专项办)在总体专家组和辽宁、山东、江苏、

云南、广东等省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配合下,按照“以评促

收”和“精简高效”的总体思路,对湖泊、河流、监控预警和战略

政策 4 个主题 2009 年启动的 57 个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总体上,

在 2010 年度评估结果通报和与“十二五”课题立项挂钩的严格管

理下,各被评估单位和负责人普遍重视,提供的相关资料较为翔

实,积极配合完成了各项评估工作。据统计,2009 年启动课题

的中期评估共有包括子课题承担单位在内的 100 余家科研院所、

高校和公司参与,约 200 人参与了中期评估活动。

(一)评估范围

水专项 2009 年共启动 8 0 个课题,2011 年 7 至 10 月,科技

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监督评估组已对其中的 23 个课题进

行了包括视频检查、现场调查、座谈汇报等形式的检查并形成意

见。本着避免多次评估、重复评估和尊重三部门意见的原则,环

保部水专项办对剩下的 57 个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附件一)。此

次评估的 2009 年启动课题,属于不同流域、17 个项目的课题,

无法从单个课题的评估来判断整个项目进展情况,因此,评估报

告仅就此次评估课题的总体进展、共性问题角度提出意见和建

- 2 -

议,并在分报告中对每个被评估课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二)评估特点

在 2010 年度中期评估和三部门监督评估好经验、好做法的

基础上,此次评估体现了“一个衔接”、“两个突出”和“三个兼顾”

的特点。“一个衔接”一是与三部门监督评估的评判标准、评估

时间、打分口径和监督评估结果进行衔接,将三部门监督评估和

水专项办中期评估结果统一通报。“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公平。水

专项办商总体组,按照学风正派、年富力强、学术水平高、学科

结构合理、独立回避的原则,确定了评估专家组(表 1),并要

求专家全程参与,确保评估尺度的相对统一,体现公平。同时,

水专项办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的专家咨询费发放标准统一发放

咨询费,杜绝被评估单位单独给评估专家咨询费的情况发生,这

一做法得到被评估单位的欢迎,也得到了评估专家的理解和支

持。二是突出减负。水专项办为减轻一线科研人员应付上级检查、

会议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将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创新管理方式,利用国家与各省环保厅双流视频系统进行远程异

地评估,安排在辽宁、山东、云南和广东四省的课题负责人就近

汇报答辩。并且,将在北京的被评估课题单位统一集中汇报,在

江苏、上海地区的被评估课题单位集中在南京进行评估并抽查了

相关示范工程,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负担,赢得了科研人员的普

遍好评。同时,水专项办通过视频汇报、集中汇报和现场抽查相

结合的方式,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经费,

- 3 -

评估周期由原来的 1 个月减少为半个月,专家评估人次减少了

2/3,初步估算节约经费近 30 万元。

表 1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专家组成员基本信息

序号 姓 名 单位名称 学科专业 职务/职称

1 郭怀成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 教 授

2 谢 平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环境生态学 研究员

3 李其军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水资源与水环境 教授级高工

4 周少奇 华南理工大学 水污染处理工程 教 授

5 朱 琳 南开大学 水环境监控预警 教 授

6 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 水环境管理 教授级高工

7 董惠琴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科研财务审计 高级会计师

“三个兼顾”一是兼顾被评估课题单位和负责人的意见。此

次评估增加了被评课题申诉、确认评估意见环节,确保评估指出

的课题实施中的问题能够得到负责人的认可。二是兼顾地方水专

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在江苏、上海地区的中期评估中,水

专项办会同江苏省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对有关课题进行

了评估,并吸收地方意见到专家组评估意见中去,得到了评估专

家组、地方和被评单位的一致认可。三是兼顾总体专家组的意见。

在中期评估方案设计之初,水专项办商总体组技术总师孟伟院

士,就专家组组长、成员的学科代表性等情况进行了沟通,人选

得到了技术总师和总体组的认可。在最终意见形成前,水专项办

就此次评估意见与中期评估专家组专家,技术总师和总体组、主

题组组长和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并征求了各方意见。

(三)评估过程

2011 年 11 月 17 日至 12 月 1 日,中期评估专家组在环保部

视频会议室分别与辽宁、山东、云南、广东四省 10 个课题进行

- 4 -

了视频汇报和答辩,四省水专项办公室有关同志参加了相关省的

评估汇报。在北京集中听取了 36 个课题的汇报和答辩。在南京

集中听取了江苏、上海片区 11 个课题的汇报和答辩,并对其中

3 个课题的示范工程(湖泊大规模水华蓝藻去除与处理处臵技术

及工程示范、太湖湖体氮磷污染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工程示

范、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示范)分别在南京、无

锡进行了实地检查。随后,在整理中期评估组专家意见基础上,

水专项办于 2011 年 12 月中旬召开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报

告讨论会,听取中期评估组专家、总体组和主题组专家对报告的

意见和建议。

环保部科技司赵英民司长高度重视中期评估工作,在评估方

案形成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和明确指示,要求水专项办严格按照程

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规范”原则,节俭办评估,做好与

被评估单位和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在评估过程中,刘志全副司长

出席评估预备会并讲话,从严格把关、统一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

要求,并参与了江苏、上海地区的评估会议。水专项办专职副主

任周凤保全程参与了评估过程。

- 5 -

(四)评分及奖评标准

本着和三部门监督评估评分尺度相衔接的原则以及激励课

题承担单位积极性,奖优罚劣的目的,经评估专家组和总体组、

主题组有关专家同意,此次评估 80 分以上的课题评定为优,75

分到 80 分的课题为良好,65 到 75 分的课题为中,65 分以下课

题为差(附件一)。此外,为了体现 2009 年启动课题的完整性和

与三部门监督评估的一致性,对三部门监督评估的 23 个课题(打

分的有 16 个)有关情况一并通报。

专栏 1 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评价标准

优:课题在实施进展、组织管理、成果产出和经费执行方面均较好的达到合

同任务书的各项要求,课题实施过程中与地方配合良好。

良:课题在实施进展、组织管理、成果产出和经费执行方面达到合同任务书

的各项要求,课题实施较为顺利。

中:课题在实施进展、组织管理、成果产出和经费执行方面基本达到合同任

务书要求,课题实施存在个别问题。

差:课题在实施进展、组织管理、成果产出和经费执行中的某些方面未完全

达到合同任务书的要求,课题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五)总体评估结果和意见

此次中期评估的 57 个课题,结果为优的课题有 8 个,占总

课题数的 14.04%。评价为良的课题有 19 个,占总课题数的

33.33%。评价为中的课题有 26 个,占总课题数的 45.61%。评价

为差的课题有 4 个,占总课题数的 7.02%。总体体现了组织实施

优良的课题近半,大部分课题实施居中,极少数课题实施较差的

特征(图 1)。

- 6 -

图 1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优良中差课题情况

从主题看,河流主题课题的评估分数高于湖泊、监控预警主

题所属课题,政策主题的课题得分较低(图 2)。

图 2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分主题课题得分总体情况

从流域看,重点流域中太湖、滇池、松花江流域所属课题得

分高于辽河和其他非重点流域,也高于此次评估平均成绩(图 3)。

图 3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分流域课题得分总体情况

从承担单位性质来看,国家级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评估成绩普

遍高于地方院所和企业(图 4),也高于此次评估平均成绩。

- 7 -

图 4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分课题承担单位性质得分总体情况

此次评估总体意见是:水专项 2009 年启动的课题在 3 年的

执行期内总体进展顺利,在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水环境质

量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了一批

示范工程和平台,为地方和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体现了科技工程的价值。被评课题总体上基本完成“十一五”预期

指标,考核指标完成率达 80%以上,为水专项“十二五”组织实

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中期评估组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

题:如部分课题进展缓慢,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一些课题

内部协调不够,系统性和集成性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部

分课题与地方沟通不够,规模偏小,支撑不明显;一些课题经费

执行不规范,对子课题经费管理不足等问题。

在成果产出方面,示范类课题开发的部分技术在示范区内得

到应用,提高了地方和企业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支撑了重点湖

泊、河流的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研究类和政策类课题出台的相

关技术规范、标准、政策建议部分被用户采纳,成为水污染防治

重要参考依据。被评课题较好的完成了论文发表和人才培养的目

标。

- 8 -

在组织管理方面,课题承担单位都基本建立了法人负责制和

水专项管理制度,部分课题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了较完备

的工作制度。一些课题依托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实行专项的专

人管理,任务较重的承担单位还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由专人负

责。多数课题建立了定期向国家水专项办、地方水专项办、主题

和项目汇报课题进展的制度、课题组内部技术交流制度、内部数

据共享规定等工作制度。多数地方水专项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

调作用,在落实辖区内示范工程和配套工程与流域污染防治规划

和重大工程的衔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与地方协调沟通好的

课题,实施效果普遍较好,能够体现示范、支撑作用。

在经费执行方面,经费管理基本规范,基本按预算进行相关

任务支出,评估课题的经费预算执行率达到 70%左右,面临 2012

年结题的时间节点,需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

由于此次中期评估时间有限,被评估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够全

面,评估依据信息和相关数据未能全面核实,评估结论及有关建

议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鉴于 2010 年度中期评估课题专

家组成的不同,不宜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仅作参考。

- 9 -

二、课题实施评估情况及具体意见

根据被评估课题提供的自查报告和相关汇报材料,此次评估

的 2009 年启动课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一)在目标任务阶段进展情况及成效方面,此次评估的课

题进展总体顺利,考核指标完成率达 80%以上。

此次评估目标任务阶段进展情况单项得分为优的课题有 11

个,占总课题数的 19.03%(表 2),良 23 个,占总课题数的 40.35%,

中 21 个,占总课题数的 36.84%,差 2 个,占总课题数的 3.51%

(图 5)。

图 5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任务进展单项课题得分分布

其中做的较好的课题如监控预警主题“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

理技术研究(2009ZX07526-05)”课题,已经获得发明专利 1 项,

申请 3项,完成了 4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草

稿),考核指标完成率达到 85%以上。

表 2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任务进展评定为优的课题

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等级

1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坤 监控预警 优

2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质

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 夏军 河流 优

- 10 -

3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质综合改善方案

及支撑技术与示范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设计院 慕金波 河流 优

4

稀土、电解锰和黄金冶炼等典型重污染

冶金行业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

研究与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秀玲 监控预警 优

5 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

技术与工程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舒俭民 河流 优

6 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水环境实时管理决

策支持系统研究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

究中心 陈求稳 河流

7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集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小贞 湖泊 优

8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

工程示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

学研究所 李德波 河流 优

9 国家水环境遥感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

中心)

王桥 监控预警 优

10 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秦延文 监控预警 优

11 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

究与工程示范

云南高科环境保护科技

有限公司 徐晓梅 湖泊 优

(二)在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部分成果有良好

的发展前景。示范类课题开发的部分技术在示范区内得到应用,

促进了地方和企业水污染防治工作。研究类课题和政策类课题出

台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政策建议部分被用户采纳,成为该地

区和用户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参考。

此次评估成果产出情况单项等分为优的课题有 8 个(表 3),

占课题总数的 14.04%,良有 18 个,占总课题数的 31.58%,中有

26 个,占总课题数的 45.61%,差 5 个,占总课题数的 8.77%(图

6)。

- 11 -

图 6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成果产出单项课题得分分布

表 3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成果产出评定为优的课题

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等级

1 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技

术与工程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舒俭民 河流 优

2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质综合改善方案及

支撑技术与示范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设计院 慕金波 河流 优

3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坤 监控

预警 优

4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集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小贞 湖泊 优

5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质

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源研究所 夏军 河流 优

6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工

程示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

研究所 李德波 河流 优

7

稀土、电解锰和黄金冶炼等典型重污染冶

金行业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研究

与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秀玲 监控

预警 优

8 国家水环境遥感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

心)

王桥 监控

预警 优

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方面,突破了一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关

键技术,研发了一个具有产业化生产能力的设备,形成了一批标

志性成果。“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

范(2009ZX07102-002)课题”,研发集成了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合流污水高效截留处理等技术,以及微动力潜

- 12 -

流湿地(分子筛填料)、基于固相碳源研发的河道低污染水净化

等技术,构建了滇池滨湖上游城市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收集-末端

治理的全过程技术体系与创新的管理模式。“湖泊大规模水华蓝

藻去除与处理处臵技术及工程示范(2009ZX07101-011)课题”,

将磁力分离技术应用到藻水分离中,提出了“蓝藻打捞-腐熟-农

灌”和“蓝藻-厌氧好氧-生态处理”两条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研发

的船载藻水分类处理设备,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

在河流水污染治理方面,突破了一批行业废水污染治理关键

技术、河流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等关键技术,形成了

一批标志性成果。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质关

键技术研究(2009ZX07210-006)课题”产出了一批流域水循环、

水量水质模拟、联合调度的新技术新模型,研究示范区大型突发

性水污染事件发生概率下降 50%,水文预报精度达到水利部部颁

甲等方案,项目研究成果被特邀在 2009-2011 年国际水质管理、

世界水大会作主题报告。“贾鲁河流域废水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

及工程示范(2009ZX07210-001)课题”,自主研发了磁性可再生

树脂吸附剂,对 COD、TN、TP 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60-75%、

20-30%、40-50%、脱色率高达 95%以上,浓缩倍率达 8000 倍以

上,处理效果稳定,实现了工业化制造,并在低浓度废水深度净

化、用水深度净化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流域水污染监控预警方面,建立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

技术和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了一批风险评估预警平台,形

- 13 -

成部分行业的水污染综合控制技术手册和指南,形成了一批标志

性成果,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太湖流

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示范(2009ZX07528-005)课题”

突破了太湖流域多元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技术体系等

6 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太湖全流域、重污染区、河网区及湖荡区

风险评估预警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标志性成果,为太湖流域风险

识别、评估与等级划分、流域国控断面预测监控及跨省界污染控

制区风险预警、累积风险预测、水源地突发事故预警预报等提供

技术支撑,成果在太湖全流域国控断面监控与环境核查、梅梁湾

蓝藻水华预警预报、嘉善河网区污染物通量估算与风险监控、淀

山湖红山河倾废事故预警、3.10 黄浦江溢油事故应急响应中得到

应用。“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2009ZX07526-005)课

题”,完成了《控制单元划分技术规范》等 4 项规范的草案,突

破了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控制单元水环境问题诊断技术等核心技

术,初步建立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其控制单元划

分技术和水环境问题诊断技术已经在辽河流域和滇池流域的“十

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九龙江-厦门湾海域环境容量

评估与总量控制分配示范研究”中得到应用。

在水污染控制战略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水污染防治政策、

水环境保护评估技术方法,为地方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有效参考。

“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2009ZX632-001)课

题”,在国家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问责管

- 14 -

理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跨部门综合区划机制体制设计与技术方

法等方面有一定突破,完成了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评估

技术体系、淮河流域跨市届河流水污染管理协议等成果,可以潜

在地被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其

他流域利益相关方所使用,成果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三)在组织管理方面,课题承担单位基本建立了法人负责

制和水专项管理制度,部分课题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了较

完备的工作制度。

此次评估组织管理情况单项中得分为优的课题有 7 个(表

4),占总课题数的 12.3%,良 15 个,占总课题数的 16.3%,中

27 个,占总课题数的 47.4%,差 8 个,占总课题数的 14%(图 7)。

图 7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组织管理单项课题得分分布

表 4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目标组织管理评定为优的课题 序

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等级

1

稀土、电解锰和黄金冶炼等典型重污

染冶金行业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技术

评估研究与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秀玲 监控预警 优

2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坤 监控预警 优

3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

水质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 夏军 河流 优

4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质综合改善方

案及支撑技术与示范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设计院 慕金波 河流 优

- 15 -

5 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

理技术与工程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舒俭民 河流 优

6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集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小贞 湖泊 优

7 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秦延文 监控预警 优

多数课题依托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对专项实行专人管理,

任务较重的承担单位还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中国环

境科学研究院专设一个院领导和一个处级岗位,专门负责院水专

项管理,编制并发布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项目(课题、

子课题)管理办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财务管理办

法》,开通了水专项内网及水专项信息管理平台。多数课题设有

专职秘书从事课题管理,向国家专项办提交进展、成果等相关材

料,主动沟通交流的比较好。

多数课题建立了定期向国家水专项办、地方水专项办、主题

和项目汇报课题进展的制度、课题组内部技术交流制度、内部数

据共享规定等工作制度。

多数地方水专项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落实辖区

内示范工程和配套工程与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大工程的衔接

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南四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控制及废水

减排技术与工程示范(2009ZX07210-008)课题”,得到了山东省

环保厅的大力支持,做到了行政管理和技术研发的高效对接,有

力推动了水专项研发成果在全流域的推广应用。

(四)在经费执行方面,多数课题能够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

理办法执行,示范类课题配套经费大部分已经到位。

此次评估经费执行情况单项得分为优的课题有 12 个(表 5),

- 16 -

占总课题数的 21.05%,良 22 个,占总课题数的 38.60%,中 22

个,占总课题数的 38.60%,差 1 个,占总课题数的 1.75%(图 8)。

图 8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经费执行单项课题得分分布

课题承担单位都设立了专项帐户,实现专款专用。大部分课

题能够按照预算科目执行,课题经费支出实行多级管理,由课题

负责人、科研处、财务处、主管领导共同监督执行。多数示范类

课题配套经费已经全部到位,课题示范工程的建设进展顺利,支

持了流域水质环境的改善。

表 5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经费执行评定为优的课题 序

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等级

1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

水质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 夏军 河流 优

2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质综合改善方

案及支撑技术与示范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设计院 慕金波 河流 优

3 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

研究与工程示范

云南高科环境保护科技

有限公司 徐晓梅 湖泊 优

4 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秦延文 监控预警 优

5 松花江水环境特征与水污染控制总体

方案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海燕 河流 优

6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坤 监控预警 优

7

稀土、电解锰和黄金冶炼等典型重污

染冶金行业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技术

评估研究与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秀玲 监控预警 优

8 东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维持技术

研究与应用示范 暨南大学 杨扬 河流 优

9 水污染防治管理政策集成与综合示范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吴舜泽 政策 优

- 17 -

研究

10 辽河流域水质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及示

范研究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

究院 李趋 河流 优

11 流域水污染源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

学研究所 李开明 监控预警 优

12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

持平台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温香彩 监控预警 优

- 18 -

三、主要问题

(一)少数课题应加快研究进度,进一步提升成果的显示度。

由于集成类课题的研究内容需要在相关课题技术研发完成

后进行集成和验证,造成实施时间不同步,少数课题进展缓慢。

“ 水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管 理 体 系 框 架 及 评 估 方 法 研 究

(2009ZX07529-001)课题 ”的各个考核指标完成率仅达到

50%~70%。还存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示范类课题的示范工程

调试应用缓慢,“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

工程示范(2009ZX07212-003)课题”的二期示范工程 2011 下半

年开始建设。还存在由于报批程序复杂,造成监控预警、政策类

课题编制的报告、导则、指南等尚未进入使用阶段,也导致其实

用性、经济性等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东江流域(电子及半导体

元器件、油漆油墨、皮革加工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示范

研究课题(2009ZX07529-002)”,编制了电子及半导体元器件行

业、油漆行业水污染工程技术规范只完成初稿,需进一步组织专

家讨论后进入报批程序。

(二)个别课题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协调,强化成果系统集成。

由于课题负责人不能很好的对子课题和任务进行宏观统筹,

导致个别课题存在一定程度的成果“小、散、全”。“黄河上游灌

区农田退水污染控制与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ZX07212-004)课题”,有 18 家参与单位,整合度不够,

成果难以有效集成。“沙颍河下游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关键技术

- 19 -

研究与示范课题(2009ZX07210-003)”获得专利、文章部分与本

课题研究关联度不大,成果集成度低。

(三)部分示范工程应强化与地方的对接,增强支撑管理的

主动性。

一些课题与地方重大治污工程的衔接不足,造成示范工程示

范效果和资金落实等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如“城市型污染河流

入湖负荷消减及水环境改善技术与工程示范(2009ZX07102-003)

课题”,由于昆明市政府在滇池入湖河道种植水葫芦,改变课题

原有设计方案,导致部分示范工程进展缓慢,示范工程未完全落

实。 “上游入湖河流净化及沿河低污染水生态处理技术及工程示

范(2009ZX07105-003)课题”和“典型北方缺水城市湖泊水质水

量保障与生境改善技术(2009ZX07106-003)课题”与地方工程衔

接不充分,造成配套经费未完全到位,部分示范工程进展不顺利。

(四)部分课题应进一步加强经费执行和规范管理的力度。

部分课题存在支出费用归类不准确、以拨代支和财务意识薄弱等

问题。 “改善湖泊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态调水技术与方案研究

(2009ZX07103-006)课题”列支了任务实施前的勘测费用。“三

峡水库水环境演化与安全问题诊断研究(2009ZX07104-004)课

题”基本建设费、国际合作交流 2 个科目预算未执行,办公家具、

冰柜等未严格按照预算批复内容列支。

- 20 -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项目(课题)的合同书管理。严格审查项目(课

题)的合同书内容,将合同书作为项目(课题)检查评估的法律

文本和标准,通过合同书审查及时发现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严格项目(课题)任务、示范工程和预算财务变更

程序,按照主题组研究同意、总体组认可把关,办公室评议批准

来严格程序审查。

(二)探索建立项目(课题)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将

项目(课题)管理责任到人,要求责任人全面了解项目(课题)

目标、实施方案、指标任务,加强项目(课题)管理责任人与项

目(课题)的沟通,实时了解项目(课题)实施进展动态,及时

发现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问题,会同主题组、总体组实时解

决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二是以简报、会议形式建立

定期沟通制度,加强对子课题的管理。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明确由地方作为第三方组

织辖区内示范工程的验收和评估主体,预留一定的课题经费作为

地方组织示范工程验收评估相关经费。明确地方水专项办作为示

范类课题日常管理的主体。

(四)建立“绿色通道”和与相关业务司局的对接机制。推

进研究类、政策类课题中的标准、规范、导则等成果的转化,由

水专项办牵头统计须经环保部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各个课题的

- 21 -

标准、规范、导则等成果类型和数量,尽快与业务司对接,协商

开辟“绿色通道”,使水专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法规文件。制定有关

专利和政策建议成果的时效期限,对于过时、超出实施周期外的

专利和政策报告不予认可、予以清除。制定有关水专项成果和数

据共享的强制性规定,要求任务承担单位并按照有关成果管理规

定,及时提交基础数据和阶段成果,并将此纳入阶段考核指标中。

(五)尽快出台经费管理细则规定。规范、细化预算调整和

经费监管等内容,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经费使用

的安全规范。一是尽快制订发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

专项经费管理细则》。二是加强预算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预算

意识和财经纪律观念。三是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财务检查。委托

环保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对重点流域

示范工程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地方配套工程和资金落实情

况。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组织一次专项审计。

五、本次评估局限性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为了保证评估尺度的相对统一,一次性集中 7 位各学

科专家集中评估 57 个课题的时间受较大限制,此次评估参考三

部门三部门监督评估的时间安排,按照汇报 20 分钟、答辩 10 分

钟进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课题与专家沟通交流不充分的情

况,建议在以后的中期评估中,增加汇报答辩时间。

(二)受到此次评估专家学术水平有限,课题提交自查报告

资料翔实程度等情况限制,评估意见可能存在偏颇。建议在继续

- 22 -

巩固评估专家保持一致和全程参与等做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专

家组学科结构。增加技术经济、项目评审方面的专家,并按照 7

位专家(5 位技术专家、2 位财务专家)配备专家组。

(三)进一步细化完善中期评估各项规定。缩小范围集中力

量评估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课题。不但听汇报、查报告,还

要对评估课题的示范工程全部检查,通过评估发现问题,通过评

估促进课题验收。

(四)进一步发挥地方在示范类课题中期评估中的作用。在

评估示范工程课题时,组织地方相关专家、重点流域专家组专家

和管理人员参与评估。

- 23 -

附件一:

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课题基本情况及排序表

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流域

评估方式 排序情况

视频 集中

汇报 抽查 等级

1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集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小贞 - √ 优

2 三峡水库水环境演化与安全问题诊断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周怀东○ 三峡 √ 良

3 太湖湖体氮磷污染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 秦伯强 太湖 √ √ 良

4 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

云南高科环境保护科技有限

公司 徐晓梅○ 滇池 √ 良

5 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改善水库水质的关键技术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李永平 三峡 √ 良

6 湖泊大规模水华蓝藻去除与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示

南京东大能源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 吕锡武 太湖 √ √ 中

7 上游入湖河流净化及沿河低污染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及工程示范 上海交通大学 王欣泽 洱海 √ 中

8 典型北方缺水城市湖泊水质水量保障与生境改善技

术 中国海洋大学 马启敏 东昌湖 √ 中

9 城市型污染河流入湖负荷削减及水环境改善技术与

工程示范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贺彬○ 滇池 √ 中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 任洪强 博 斯 腾 中

- 24 -

技术研究与示范 斯腾湖科学研究所 湖

11 改善湖泊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生态调水技术与方案研

究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朱青 巢湖 √ 差

1 淮河-沙颍河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质关键技术

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 夏军○ 淮河 √ 优

2 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技术与工程

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舒俭民 海河 √ 优

3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质综合改善方案及支撑技术

与示范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

计院 慕金波 淮河 √ 优

4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

究所 李德波 东江 √ 优

5 北运河水系中游重污染河段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

北京市新水季环境工程有限

公司 朱向宏 海河 √ 良

6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

及综合管理平台构建 南京大学 张幼宽 淮河 √ 良

7 贾鲁河流域废水治理与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南京大学 李爱民 淮河 √ 良

8 渭河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司全印 渭河 √ 良

9 松花江水环境特征与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海燕 松花江 √ 良

10 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水环境实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 陈求稳 海河 √ 良

11 南四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控制及废水减排技术与工程

示范 山东大学 张波○ 淮河 √ 良

- 25 -

12 北运河水系中游段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 魏源送 海河 √ 良

13 东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维持技术研究与应用示

范 暨南大学 杨扬 东江 √ 良

14 辽河流域水质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及示范研究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趋 辽河 √ 良

15 松花江水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 刘景富 松花江 √ 中

16 松花江出境水质目标管理及出境河段污染控制技术

强化和工程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林林 松花江 √ 中

17 东江上游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上海交通大学 何义亮 东江 √ 中

18 南四湖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技术与示范课

题 华北电力大学 张化永 淮河 √ 中

1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

示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陈鸿汉

南水北

调 √ 中

20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集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 田秉晖 - √ 中

21 沙颍河下游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

范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云峰 淮河 √ 中

22 松花江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平台课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香宝 松花江 √ 中

23 东江快速发展支流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研究

与工程示范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开发公司 胡勇有 东江 √ 中

24 辽河河口区陆源污染阻控与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与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 郭书海 辽河 √ 中

- 26 -

范研究 究所

25 黄河上游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控制与湿地生态修复关

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杨正礼 黄河 √ 中

1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坤 辽河等 √ 优

2 稀土、电解锰和黄金冶炼等典型重污染冶金行业清

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于秀玲 - √ 优

3 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秦延文 - √ 优

4 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示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

究所 李维新 太湖 √ √ 良

5 国家水环境遥感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

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王桥 太湖 √ 良

6 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验证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

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乾武 - √ 良

7 流域水污染源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

究所 李开明 - √ 良

8 太湖等流域棉纺、毛纺、化纤染整行业水污染防治

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贾立敏 太湖 √ 中

9 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付强 - √ 中

10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温香彩 - √ 中

11 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框架及评估方法研究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凯军 - √ 中

12 炼化、化纤、氮肥等重污染化工行业水污染防治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栾金义 - √ 中

- 27 -

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北京化工研究院

13 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胡冠九 - √ 中

14 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示范工程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黄卫 太湖 √ 中

15 水污染源监测监管技术体系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傅德黔 - √ 中

16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共性技术研究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

公司 张世琨 - √ 差

17 东江流域(电子及半导体元器件、油漆油墨、皮革

加工等轻工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示范 华南理工大学 陈元彩 - √ 差

1 水污染防治管理政策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吴舜泽 - √ 良

2 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 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杜红○ - √ 中

3 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

科学研究所 王毅 - √ 中

4 农村水污染控制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高尚宾○ - √ 差

注:标注○的课题负责人由于各种原因未本人参与汇报。

- 28 -

附件二:水专项 2009年启动课题三部门监督评估课题清单

水专项 2009年启动课题三部门监督评估基本情况及排序表

注:此等级结果根据三部门监督评估结果,结合水专项 2009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标准确定,仅供参考。

序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等级

1 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庆大学 郭劲松 湖泊 优

2 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席北斗 湖泊 优

3 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研究与三峡库区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郑丙辉 监控预警 优

4 辽河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平台构建技术示范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仇伟光 监控预警 优

5 辽河源头区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研究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明辉 河流 优

6 三峡水库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与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陆 瑾 湖泊 优

7 受农业面源污染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研究所 朱昌雄 湖泊 优

8 典型南方城市景观湖泊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构建技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吴振斌 湖泊 优

9 水环境监测现代装备研发与技术突破 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王 健 监控预警 良

10 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保护与水环境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杨三明 湖泊 中

11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发生原因及其控藻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胡征宇 湖泊 中

12 沙颍河上中游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郑州大学 邢传宏 河流 中

13 沙颍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钟崇林 河流 中

14 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叶 春 湖泊 中

15 洱海全流域清水方案与社会经济发展友好模式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董利民 湖泊 差

16 化学合成类、发酵类及制剂类等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

研究与示范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冯海波 监控预警 差

- 29 -

水专项 2009年启动课题三部门座谈课题清单

序号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主题

1 流域面源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其设备化 上海交大辛德环保有限公司 申哲民 湖泊

2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系统控制研究及工程示范 云南大学 段昌群 湖泊

3 辽河流域重化工业节水减排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剑平 河流

4 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北京大学 倪晋仁 河流

5 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示范研究 辽宁省环科院 胡成 监控预警

6 水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与应用示范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子健 监控预警

7 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曹东 战略政策

- 30 -

附件三:水专项 2009 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各课题评估报告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 74 -

- 75 -

- 76 -

- 77 -

- 78 -

- 79 -

- 80 -

- 81 -

- 82 -

- 83 -

- 84 -

- 85 -

- 86 -

- 87 -

- 88 -

- 89 -

- 90 -

- 91 -

- 92 -

- 93 -

- 94 -

- 95 -

- 96 -

- 97 -

- 98 -

- 99 -

- 100 -

- 101 -

- 102 -

- 103 -

- 104 -

- 105 -

- 106 -

- 107 -

- 108 -

- 109 -

- 110 -

- 111 -

- 112 -

- 113 -

- 114 -

- 115 -

- 116 -

- 117 -

- 118 -

- 119 -

- 120 -

- 121 -

- 122 -

- 123 -

- 124 -

- 125 -

- 126 -

- 127 -

- 128 -

- 129 -

- 130 -

- 131 -

- 132 -

- 133 -

- 134 -

- 135 -

- 136 -

- 137 -

- 138 -

- 139 -

- 140 -

- 141 -

- 142 -

-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