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報報報報 報報報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報告學生:施妤蓁. Restorative effects of nature. 大自然的復原力 壓力減輕 (stress reduction) 注意力復原理論 (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壓力減輕. Restorative responses 復癒反應:包括減輕生理上的壓力、減少攻擊、能量和健康的恢復 以進化的觀點來看,人們在大自然的復癒環境中有自動修復的歷程,在城市環境中則沒有 A 1991 study by Ulrich : 看「壓力影片」  看大自然或城市景觀的影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報告學生:施妤蓁

Page 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Restorative effects of natureRestorative effects of nature

大自然的復原力壓力減輕 (stress reduction)

注意力復原理論 (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Page 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壓力減輕• Restorative responses 復癒反應:包括減輕生理上的壓力、減少攻擊、能量和健康的恢復

• 以進化的觀點來看,人們在大自然的復癒環境中有自動修復的歷程,在城市環境中則沒有

• A 1991 study by Ulrich :– 看「壓力影片」看大自然或城市景觀的影片– 看大自然影片除了感到舒適之外,也減少了壓力影片所引起的壓力 ( 血壓、膚電,肌肉張力 )

– 壓力影片和自然影片都會使心跳平緩 ( 可能和高度注意有關 )

• 少部份研究顯示,大自然刺激有「預防」效果p.48-49

Page 4: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注意力復原理論 (ART)• 當個體在完成一項作業時,必須專注,延緩不適當的情緒和活動,抑制分心。但這樣的「 directed attention 」是會耗竭的

• Directed attention fatigue (DAF) 注意力疲勞• 睡眠可以恢復疲勞,但仍不足• 要「充電」,需要耗費較少精力的自發性注意力— fascination

• Soft fascination :雲、陽光…,易吸引注意並符合人類的需求

p.49-50

Page 5: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Reconsidered• Biophilic( 如對陽光的喜受 ) vs. biophobic( 對蛇的恐懼 )– 認知調節歷程?

• 兩個理論都來自於對風景的偏好 ( 和 LTM 有關,即記憶和環境的共鳴 )

• 對美的偏好是否和 soft (tranquility) focus 的概念相同?– mystery 和 coherence 和「偏好」較有正相關

• 這兩個理論目前雖然是競爭的關係,但未來很有可能會產生聯結

Page 6: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ies: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ies:conceptualizing our interaction conceptualizing our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with the environment

環境行為理論:人與環境的互動概念

Page 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本章將描述一些有關環境控制如何影響行為的理論

• 這些理論皆顯示,我們會隨著刺激而改變,產生「適應」或「適應不良」

• 在開始之前,要注意的是:– 這些理論並不是都很容易理解,一開始讀可能會不知所措

– 對於這些現象,我們經常使用幾個不同的理論來解釋

– 不同的理論通常在不同層次的解釋是有用的

p.103

Page 8: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 arousal perspective

• 暴露在環境刺激中,會增加激發:– 從對生理自律反應的測量– 行為上活動的增加– 自我報告的增加

• 以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激發」是指腦中激發中樞 ( 網狀系統 reticular formation) 活動的增加

p.103

Page 9: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當激發程度改變時,行為會怎麼變化?– 尋找資訊來解釋此激發的本質或原因

• 有時候是依據他人對我們的情緒反應– 我們對激發的歸因,會對行為產生明顯的影響– 尋求他人對自己激發的意見

• 社會比較 social comparison

– 激發對於「表現」也有重要的影響: Yerkes-Dodson law

• 在中等程度的激發時,會有最大表現• 不同難度的作業情況又有些不同 (見圖 4-2)

p.104

Page 10: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環境對激發狀態的影響,的確可以預測表現和攻擊行為,並且可類化到幾種不同的環境因素上

• 但對「激發」的測量,卻是很難有信度和類推力的– 所採用的生理指標不一致– 自評的結果也不一致–採用何指標來預測行為就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 儘管如此, arousal notion 仍然是有用的p.105

Page 11: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 environmental load perspective• 源自於注意力和訊息處理歷程,說明如下

1. 人們處理輸入刺激的容易是有限的,同一個時間內對於這些 input 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

2. 當環境訊息超過個人負荷量時,就是 overload3. 刺激出現後,會被監控歷程評估其重要性,並分

類到某類適應反應中,最後做出決定,看是否有coping 反應可用

4. 可用的注意力資源並不是不變的。當過長時間的使用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的耗竭

5. 注意力疲勞可以透過減少訊息處理的需求或是透過復原環境來改善 (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

p.105-106

Page 1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當負荷過量發生時,會產生什麼行為?– 這答案取決於哪些刺激需要足夠的注意力以及哪些刺激需要被忽略

– 一般來說,對手邊工作來說較重要的刺激會分配到足夠的注意力,較不重要的就會被忽略

–假如手邊的作業需要廣泛的注意力 ( 如同時做兩件事 ) ,較不重要的作業表現就會變差

• 依據此負荷理論,當注意力因過度需求而耗損時,即使只是很小的注意力需求也會造成負荷過量

• 此理論將這些後果歸因於對相關線索的注意力容量減少 p.106

Page 1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負荷過量和 DAF 類似,可以在復原環境中獲得恢復– Being away 離開日常環境– Extent– Fascination ,尋找一些有趣的事物– Compatibility ,協調環境和自身所需

• 然而,本理論仍然有許多很難定義的地方–負荷過量的情況是否產生?–某特定作業是否重要?–忽略次要訊息是否有助或有害於主要表現?

p.107-108

Page 14: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 undrestimulation perspective

• 環境 -- 行為的問題,是源於刺激不足• 知覺剝奪的研究顯示若剝奪一個人所有的知覺刺激,將導致嚴重的焦慮和心理異常

• 減少刺激也可能會帶來益處• 刺激不足 ( 指的是重複、單調刺激,而非大自然豐富的刺激 ) 對青少年的發展是有害的

• 現代化城市的刺激不足導致了一些都市問題,如青少年犯罪、破壞公物、低教育等

p.108-109

Page 15: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daptation level theory (AL): optimal stimulation

• 刺激的種類和 dimension–種類: sensory, social, movement stimulation ,太多太少都不適當

– Dimension : intensity, diversity, patterning

• 理想化刺激 (optimizing stimulation)–每個人依過去的經驗,都會有自己的理想刺激範圍

• 適應 adaptation :當持續暴露在某一種刺激之下,對其判斷及情緒反應的改變

p.110

Page 16: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適應和調節– 適應:改變對刺激的反應 調節:改變刺激本身– 大部份的生物和早期人類社會較採用「適應」,現代社會拜科技所賜,則較偏好「調節」

• 評價:廣度 vs.具體性–融合 arousal, overload and understimulation等觀點中的優點類推性佳,可運用於生理和社會環境中的各種知覺種類

–缺點:• 因為每個人的理想範圍都不一樣,因此很難廣泛預測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

• 很難定義「理想」的範圍:需要更多的研究將環境刺激定量 p.111-112

Page 1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第一步: Loss of perceived control over the situation

• Constraint :環境中的某些事限制了我們希望(wish) 能做的事

• 當你以認知解釋情況超出了控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覺得不舒服或有負向情緒–重新主張自己對情況的控制

• 當覺得「可能」會被限制時,就會有所行動• 當 reassert失敗時習得的無助

The behavior constraint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p.113

Page 18: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三步驟:覺得失控 reactance習得的無助– 通常以壓力或負荷模式來探討這三個元素–無論哪一個理論,都認為覺得失控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充電」後就能增進表現

• Allen & Ferrand(1999) :個人的「控制」 能預測和環境有關的行為

• 對控制的知覺也和公共環境 (institutional) 有關

p.114

Page 19: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ypes of control• Averill(1973) :

1. Behavioral control :我們有能力去改變有威脅性的環境事件

2. Cognitive control :透過訊息處理的歷程,評估此事件是沒什麼威脅性的,或增進對其的了解

3. Decisional control :我們有選擇的機會• Thompson(1981) :

– Retrospective control :透過過去的嫌惡事件獲得現在的控制

• Weisz, Rothbaum & Blackburn(1984) :– Primary control :能控制目前的狀況– Secondary control :適應目前的現實,並且變得滿意

• Q :控制越多,越能適應環境? p.115

Page 20: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spects of helplessness• Hiroto(1974) :

– 一組受試者被告知可控制噪音能夠學會如何結束噪音

– 另一組被告知無法控制噪音無助,並且無法學會結束噪音的程序

• 透過歸因理論:當我們將「失去控制」歸因於下列原因時,就會發生「習得的無助」:1. 穩定的因素2. 一般的因素3. 內控因素

p.116

Page 21: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ehavior constraint perspective

• 即使是有限制的,但仍有實用性– 在預測某些結果時,是有用的

• 無法推論這些中介因子 (失控、 arousal 、 overload等 ) 能夠充份解釋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

• 將焦點放在個人的反應,因此將探討整個情境的必要性縮到最小

p.116

Page 2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