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適用年級/人 中高年級學生, 20 人。 教學設計者 陳俊豪、吳珮綺 相關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社會領域、健體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環境教育議題 教學時間 室內課 120 分鐘 戶外課三天兩夜 附件與資源 學習單 相關軟體 評量單 教學活動照片 登山課程通知單 使用教具 行動載具、數位相機、學 習手冊、登山背包、登山 杖、睡袋、頭燈、防水背 包套。 教學目標 一、認知方面 1-1 增進學生對動植物生態的認識。 1-2 了解布農抗日的大分事件始末。 1-3 認識古道上的駐在所、浮築橋、布農家屋等建築駁坎。 二、情意方面 2-1 從知山、親山到愛山,培養愛護山林的情操。 2-2 培養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團隊默契。 2-3 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三、技能方面 3-1 落實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3-2 學習觀察山林中的動植物生態及人文史蹟。 3-3 學習行李打包技巧,並能自行調整登山背負系統。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1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適用年級/人

中高年級學生,

約 20 人。 教學設計者 陳俊豪、吳珮綺

相關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社會領域、健體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環境教育議題

教學時間 室內課 120 分鐘

戶外課三天兩夜

附件與資源

學習單

相關軟體

評量單

教學活動照片

登山課程通知單

使用教具

行動載具、數位相機、學

習手冊、登山背包、登山

杖、睡袋、頭燈、防水背

包套。

教學目標

一、認知方面

1-1 增進學生對動植物生態的認識。

1-2 了解布農抗日的大分事件始末。

1-3 認識古道上的駐在所、浮築橋、布農家屋等建築駁坎。

二、情意方面

2-1 從知山、親山到愛山,培養愛護山林的情操。

2-2 培養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團隊默契。

2-3 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三、技能方面

3-1 落實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3-2 學習觀察山林中的動植物生態及人文史蹟。

3-3 學習行李打包技巧,並能自行調整登山背負系統。

Page 2: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2

相關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2-3-2-4 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

分類。

5-2-1-2-1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和樂

趣。

社會領域

2-2-2-2 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

方民俗之美。

9-1-2-6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健康與體育領域

4-2-1-9 瞭解有助發展體適能要素的活動,並積極參與。

6-2-3-4 參與團體活動,體察人我互動的因素及增進方法。

綜合領域

2-4-2-10 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4-4-2-9 分析各種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

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環境教育議題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

環境條件。

3-2-3 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設計理念

一、強化校本特色課程

學校以山林生態及西拉雅族人文作為特色課程,作為延伸,將課

程擴展到學習山與原住民的相關知識。其中,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的瓦拉米步道不僅動植物生態豐富,古道上所留下的人文史蹟也

相當可觀。此外,安排布農族人作為嚮導,能以在地的觀點切入,

更加深入了解古道上的布農族文化。

二、無痕山林永續經營

近年來,不少山區知名景點因登山客的湧入,對當地環境生態造

成莫大的破壞,我們親山、愛山,卻未能維護山林的環境。因此,

讓學生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體會走入山林的美好,落實無痕山林

七大準則,永續經營這片土地,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山林。

三、培養五感觀察能力

古道上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及人文史蹟,沿途景觀多元,有瀑

布、溪流、吊橋、山屋等,學生在教師及布農嚮導的指導下,可

Page 3: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3

嘗試用眼觀察動物足跡與植物生態、史蹟建築的駁坎;用耳聆聽

鳥語、風聲、瀑布聲及動物叫聲;用鼻子感受森林中的氣息;用

嘴巴嘗試山中愛玉子、土肉桂等滋味;用皮膚感受溫度的變化。

教學方式 合作學習、體驗學習、觀察法、腦力激盪法、講述法

評量方式

態度評量:嚮導或教師解說時是否專心聽講、與小組成員是否合

作及討論。

實作評量:完成學習護照

紙筆測驗:無痕山林自我檢驗

教學研究前置作業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一) 觀賞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的黑熊保育紀錄影片,認識瓦拉米

步道上臺灣黑熊的生態習性,以及遭捕獸夾夾傷或斷掌的狀況。

學生可由此部紀錄片得知臺灣黑熊生存環境的現況,以及目前

臺灣學者進行有關黑熊之研究。在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內,學生

能近距離觀察保育動物的標本,如斷掌的臺灣黑熊、穿山甲、熊

鷹、領角鴞等,除增加對動物的認知,也增進動物保護的意識。

(二) 由教師製作瓦拉米步道學習護照,以及引導學生閱讀《大分

.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一書的部份文本,讓學生對於瓦拉

米步道的地理歷史背景有初步的認識,也能了解背包打包技巧、

該帶的登山裝備及驗證對無痕山林的認知。

二、教材地位分析

(一) 因應兩天一夜的中長程健行,學生需進行負重練習,也需

因應山屋氣候做保暖措施。

(二) 為完成學習護照,學生需與小組成員團隊合作,互相提醒

觀察事項及練習訪問的技巧。

(三) 教材包含登山、探索及環境教育三大面向,彰顯人與自己、

團隊及社會的關聯性。

三、學生學習的困難及迷思

(一) 由於學校有頻繁的登山課程,在體能方面,學生狀況較無問

題。然而,少數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做觀察紀錄,似乎認為登山就

只是一件單純走路的活動。教師以學習護照的完成度來作為是否

能參加下一次登山課程的依據,如何讓學生主動觀察並做詳實的

紀錄,是一大考驗。

(二) 為鼓勵親子共同親近大自然,本次課程開放讓學生家長參與

,促進親子間的互動。事後家長的回饋幾乎都是好評,但在過程

中,發現有家長隨行的學生會有依賴性,在山中的生活自理能力

反而較其他學生來的差。親師生共同登山值得鼓勵,但往後於實

施課程時,可先與參加的家長溝通,在哪些層面要求學生獨立

Page 4: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4

完成。

教學時間分配

節次 教 學 重 點 時 間

一 瓦拉米步道黑熊生態介紹、動物標本解說 120 分

二 布農族歷史與步道動植物生態解說 180 分

三 駐在所、浮築橋、喀西帕南紀念碑等古道遺跡探索 120 分

四 瓦拉米山屋床位分配、睡袋整理與觀星教學 60 分

五 布農族家屋探索與訪問技巧 120 分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時 間

(分)

教 學

方 法

教 學

資 源

教 學

評 量

備註

認識古

道上的

黑熊生

認識保

育類動

物、區

分動物

的種類

認識無

痕山林

七大準

-- 第一節課開始 --

一、引起動機:

教師帶領學生至東部臺

灣黑熊教育館,觀賞八

通關古道黑熊保育紀錄

影片。

二、發展活動:

1.館內解說員與教師介

紹世界各國的熊,並解

說臺灣黑熊的分佈與生

態習性。

2.帶領學生觀看因捕獸

夾而遭斷掌的黑熊標本

,並由屏科大學生解說

臺灣黑熊的保育現況。

3.藉由館內標本近距離

觀察保育類動物,如穿

山甲、領角鴞、熊鷹。

4.觀察動物的頭骨與排遺

,認識草食與肉食動物

的區別。

三、綜合活動:

1.教師歸納瓦拉米步道

上的動物生態,並簡介

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2.學生填寫學習護照中

的無痕山林自我檢驗,

由教師檢查確認。

-- 第一節課結束 --

10 分

80 分

30 分

講述法

、媒體

播放啟

發式教

學法

講述法

、觀察

講述法

投影機

、筆電

、影片

、動物

標本與

排遺

學習

護照

態度

評量

態度

評量、

口頭

發表

態度

評量、

紙筆

測驗

Page 5: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5

確認登

山必備

物品帶

齊、

藉由入

山儀式

尊重山

認識古

道上的

動植物

生態與

足跡、

學習觀

察山林

、認識

布農族

狩獵文

培養團

隊合作

的精神

認識古

道上的

人文史

蹟、學

習閱讀

-- 第二節課開始 --

一、引起動機

布農族嚮導以布農族方

式帶領眾人進行入山儀

式,而後進行簡單暖身。

在確認登山裝備都帶齊

,且背包、鞋帶等裝備

都已調整至最佳狀態

開始進行瓦拉米步道走

讀課程。

二、發展活動

1.嚮導引導觀察玉山國

家公園蝙蝠繫放箱。

2.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觀

察姑婆芋、咬人貓、愛

玉、臺灣二葉松、昭和

草、青剛櫟、土肉桂、

九芎、山黃麻及各式各

樣的蕨類,並試著觸摸

或品嚐這些植物,完成

部份學習護照的任務。

3.小組觀察山豬、山羌

的足跡、以及黑熊的爪

痕,並用行動載具或數

位相機進行紀錄。

4.嚮導解說布農族在古道

上打獵的趣事,以及祖

先所居住的舊部落位置。

三、綜合活動

1.嚮導及教師歸納古道上

的動植物生態與其足跡。

2.小組共同完成學習護

照上的相關任務,由教

師檢查。

-- 第二節課結束 --

-- 第三節課開始 --

一、引起動機

教師以古道上的黃金傳

說,吸引學生探究古道

上史蹟的動力。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駐

在所的駁坎遺跡、日本

時代的山風橋結構、喀

10 分

140 分

30 分

10 分

90 分

講述法

講述法

、體驗

學習、

合作

學習、

腦力

激盪法

、觀察

講述法

、合作

學習

講述法

合作

學習

、觀察

法、腦

登山

背包、

登山杖

行動

載具、

數位

相機、

學習

護照

學習

護照

數位

相機、

學習

護照

態度

評量

態度

評量、

實作

評量

實作

評量

態度

評量

態度

評量、

實作

評量

Page 6: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6

解說牌

提供的

資訊。

培養團

隊合作

的精神

認識玉

山國家

公園的

地理位

置、了

解瓦拉

米步道

背後的

歷史。

學習睡

袋的使

用與收

納、學

會觀看

簡單的

星象。

能夠自

我省思

落實無

痕山林

西帕南紀念碑的日期差

異、浮築橋的工法及設

置緣由,學生分組思考

並完成學習護照內的任

務。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玉山

國家公園設置的解說牌,

學習歸納重點並紀錄於

學習護照上。

三、綜合活動

1.領隊與教師複習並歸納

古道上常出現的建築工

法。

2. 小組共同完成學習護

照相關任務,由教師檢

查。

-- 第三節課結束 --

-- 第四節課開始 --

一、引起動機

領隊與教師介紹瓦拉米

山屋在八通關越嶺道的

位置,以及從瓦拉米登

玉山的路線。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分配瓦拉米山屋

床位,說明睡袋的使用

與收納。

2.因瓦拉米山屋夜間照明

時間有限,教師提醒學

生夜間行動需使用頭燈。

3.因天候良好,適合觀星

,教師趁此做簡單的天

文教學,教導學生辨認

北斗七星、夏季大三角

以及銀河等。

三、綜合活動

1.教師請學生回想瓦拉米

步道上的見聞,並對自

己沿途的學習表現做省

思。

2.教師請學生離開瓦拉米

山屋前,將所有垃圾裝

在自己帶來的塑膠袋。

-- 第四節課結束 --

20 分

10 分

40 分

10 分

力激盪

講述法

、合作

學習、

講述法

體驗

學習、

講述法

體驗

學習

數位

相機、

學習

護照

睡袋、

頭燈

態度

評量、

實作

評量

態度

評量

口頭

發表

評量、

態度

評量

態度

評量

、實作

評量

Page 7: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7

觀察並

思考古

道上的

建物

學習探

索環境

遺留的

訊息、

學會訪

問重點

、認識

布農族

的文化

培養團

隊合作

、獨立

自主的

精神

-- 第五節課開始 --

一、引起動機

由瓦拉米山屋回程途中,

切離古道,探索不同於

駐在所的駁坎,引導學生

討論思考,可能為何種建

築。

二、發展活動

1.觀察駁坎的堆疊方式,

嚮導說明此為布農族傳

統石板屋的工法。

2.讓學生觀看石板屋留下

的爐灶等遺跡。

3.至佳心駐在所涼亭,教

師說明涼亭是以百步蛇為

造型而設計,引導學生向

布農族嚮導訪問更多關於

百步蛇的文化。

4.小組整理並歸納訪問的

結果,完成學習護照並

交由教師檢查。

三、綜合活動

完成瓦拉米步道的走讀後

,教師分組檢查學習護照

與沿途紀錄的成果。

-- 第五節課結束 --

10 分

80 分

30 分

講述法

、觀察

法、腦

力激盪

體驗

學習、

合作

學習、

觀察法

數位

相機、

學習

護照

紙、筆

、學習

護照、

行動載

具、數

位相機

學習

護照

態度

評量、

實作

評量、

口頭發

表評量

實作

評量

追 蹤 活 動 /實施效益

一、強化校本課程,落實環境永續

學校在過去一年每個月實施一次登山課程,每週安排一節生態課程為正式課

程,本次瓦拉米步道走讀的課程亦算是形成性評量,為學生的學習做階段的

驗收。由於校本遊學課程以環境戶外教育為主軸,因此無痕山林的素養是參

加登山課程的基礎條件,如此才能永續享有這片山林。

二、借鏡西拉雅族尋根之路

學校為全國第一間以西拉雅人文為主的小學,適逢西拉雅族正名運動,參加

瓦拉米走讀課程的學生有過半為西拉雅族後裔。藉由探討布農族的建築、歷

史、動植物對布農族所代表的意義等面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西拉雅族

還欠缺什麼東西。在瓦拉米步道走讀後的三個多月,六年級學生開始著手

調查社區內的公廨(西拉雅族信仰建物),並探討西拉雅的傳統信仰物,進

一步開始設計學校周圍部落的公廨分佈三折頁。

三、知山、親山、然後愛山,培養探索的精神

瓦拉米步道沿途有瀑布、溪流、吊橋、駐在所、紀念碑及豐富的生態景觀,

Page 8: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8

唯路程稍長。學生在此能透過觀察,學習許多與大自然相關的知識,進而愛

上大自然、守護大自然。

在課程結束以後,親師生皆給予正向回饋,並期待下一次的山野教育課程。

親師生互動良好,也有助於班級經營及提昇學校正面形象。

專業省思

在課程實施後,學生的收穫不僅僅只是登山成就的達成。透過在地布農嚮導的導

覽,對於古道上的動、植物有了更深刻的觀察印象,對日本時代的駐在所及隘勇

線有更深入的認識。綜合多個學習領域的山野教育課程,相信親師生皆收穫良多。

然而,在教學課程設計方面,本次的學習護照設計僅作為拋磚引玉之用,期盼在

未來能有更多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共同設計課程,以讓山野教育課程能更臻完

善。

除此之外,由於本次用餐部份皆請協作處理,未來的山野教育課程中,可讓學生

分組,自行準備糧食及烹調器具,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引用之教學資源

(教材來源與參考資料說明)

[1] 陳永龍(2014)。山野活動安全手冊。臺北,教育部。

[2] 徐如林、楊南郡(2010)。大分.塔馬荷 布農抗日雙城記。臺北,南

天書局。

[3] 趙聰義(2015)。述說百年前的喀西帕南事件。臺北,一串小米語獨

立出版工作室。

[4] 玉山國家公園:https://www.ysnp.gov.tw/

Page 9: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9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107 年推廣山野教育實施成果照片

辦理時間:107.7.8.-7.10. 辦理地點: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瓦拉米步道

說明:行前至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觀賞八

通關古道上的臺灣黑熊現況紀錄片。

說明: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志工藉由動物

標本講解動物生態與保育現況。

說明:布農嚮導帶大家認識蝙蝠巢箱 說明:小心通過崩塌地形

說明:學生用心觀察古道上的事物並作紀錄 說明:眾人於瓦拉米山屋合影

Page 10: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10

說明:眾人於瓦拉米山屋用餐 說明:於古道下方探索布農家屋的遺跡

說明:學生專心聽布農嚮導對於瓦拉米步

道上的植物解說。

說明:學生夜宿瓦拉米山屋時努力完成學

習手冊的任務。

說明:學生親自品嘗土肉桂的滋味。 說明:紀錄喀西帕南紀念碑以完成任務。

說明:布農嚮導講解吊橋設計的秘辛。 說明:在日本時期山風橋前合影。

Page 11: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107 年度體育署補助山野教育課程

八通關越嶺道東段走讀

學習護照護照設計:陳俊豪老師

圖:玉山登山口與八通關越嶺道起點, 引自《東臺灣開發史》

Page 12: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姓名:

瓦拉米步道資訊

所在縣市 花蓮縣卓溪鄉

里程 單程 13.6 公里

海拔高度 600~1060 公尺

高度落差 460 公尺 入山證申請 是

所屬園區 玉山國家公園 入園證申請 是

瓦拉米名稱由來

布農語 maravi 原意為「跟我來」、「一起來」,當時可能為一起來出草之意。因發

音類似日語的「蕨」(warabi),故日本人用此作為蕨駐在所的命名。

八通關越嶺道

日本人為了控制當時尚未完全平服的布農族所開鑿的一條警備道路,沿途駐在

所、砲台甚至蕃童教育所遍布山區,是日本人五年理蕃計畫的重要措施。

Page 13: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新中部橫貫公路

連接臺灣東部與西部的一條橫貫公路,以玉山為中山,分出嘉義-玉山、水里-玉

山、玉里-玉山三條道路,由此三線構成 Y 字路網。後因環保意識抬頭,以及玉

山國家公園的成立,遂放棄玉里-玉山段的道路開闢。

Page 14: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喀西帕南事件

1914 年,日本人收繳布農族的槍枝,日警嚴刑拷打喀西帕南社的頭目,當晚該

頭目便因傷重而死,族人群情激憤。1915 年近百位布農族壯丁包圍喀西帕南駐

在所,一舉切斷電話線,並馘首 10 名日本警察,燒毀屋舍,史稱喀西帕南事件。

大分事件

為日本時期臺灣原住民主要抗日事件之一,事發地點為大分駐在所(今為玉山國

家公園管理處臺灣黑熊研究中心一部分)。事件領導人為布農族大分部落頭目拉

荷.阿雷,及阿里曼.西肯兄弟,該事件造成 12 名日警死亡。爾後 18 年,拉

荷.阿雷為對抗日本人,遷徙至塔馬荷(今玉穗山),最後逼日本人不得不與拉

荷.阿雷求和。

第二次大分事件

日本人聲稱欲與反抗的布農族人和解,邀請托西幼社前去會面,最後托西幼社

23 名族人全被祕密推下山崖處死。

登山裝備檢核

項目 是否帶齊

必備

登山背包(30L 以上) □ 防水塑膠袋或垃圾袋

□ 保溫瓶 (至少攜帶 1500cc 飲用水)

□ 遮陽帽

Page 15: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 兩截式雨衣

□ 防曬用品

□ 個人餐具(含碗)

□ 個人衛生用品(含盥洗用具)

□ 個人藥品

□ 睡袋

□ 餅乾、水果乾、巧克力 (行動糧)

□ 泡麵或麵包 (預備糧)

□ 午餐 (7/9 中午)

穿著與裝備

□ 排汗衣 (最內層)

□ 排汗褲 (輕便快乾為主)

□ 外套

□ 登山鞋或可止滑之雨鞋

□ 頭燈

□ 登山杖

□ 乾淨衣物兩套 (含襪子。一套於瓦

拉米客棧洗澡更換、一套於瓦拉米山

屋擦澡後更換)

其他

□ 身份證及健保卡

□ 照相機或手機 (學習任務用,可向

師長借用)

□ 毛巾或衛生紙

酌備

○ 哨子 ○ 綁腿 ○ 文具與筆記本 ○ 防水背包套

○ 護膝 ○ 行動電源

背包打包技巧

Page 16: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圖片及文字參考:健行筆記

A. 行動中常用的物品:像是衛生紙、垃圾袋、頭燈等。

B. 較輕或緊急時需要的物品:例如雨具、急救用品、部分行動糧等。

C. 較重的裝備:食物、重量較重的裝備及物品。

D. 較輕的裝備:輕的拖鞋、塑膠袋等。

E. 不常使用的裝備:過夜要換的衣服、睡袋。

F. 常用的小東西:可以善用腰帶上的小口袋,放一些常使用到的小

東西,像是防曬乳、護唇膏,或是當日會吃到的行動糧。

無痕山林自我檢驗

Page 17: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無痕山林(LNT, Leave No Trace)有七大準則,先來測試你對 LNT 的

認識有多少。

為了避免肚子餓或吃不飽,食物準備越多越好。

為看到綠油油的草皮,一定要走過去感受一下,享受大自然。

在戶外唱卡拉 OK 很過癮,還有迴音繚繞,所以一定要去高歌一曲。

事前了解,搜尋目的地的資料是很重要的。

拔除山區的野草,可以使環境更美觀。

為了使大家在山區中不無聊,大家一起大聲唱歌比較 high。

另闢一條小捷徑走路有助於減少時間和距離。

上坡者要禮讓下坡者。

排泄物應盡量選在偏僻以及遠離水源的地方。

水果皮是屬於大自然的,且可以提供養分,所以不用帶走沒有關係。

登山前要確定是否需辦入山證及入園證。

在草地紮營睡起來才舒適。

每題一分,你共得到幾分呢?

分數說明:9-12 分:我真是無痕山林的達人啊!(Exp+40)

4-8 分:看來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Exp+20)

0-3 分:我要回去研讀無痕山林守則後再來登山…(Exp+0)

主線任務

Page 18: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任務名稱 任務說明

生態達人 1 臺灣早期有一種植物會用來包豬肉,也是早期原住民野外舀

水工具,也可以是野外的雨傘。請你幫忙把它拍下來吧!

認證者: 完成獎勵:Exp + 20

生態達人 2 雖然名字中有貓,卻不是貓。如果你不小心碰到的話,這種

植物也會跟貓一樣咬人喔!請你把它拍下來。

認證者: 完成獎勵:Exp + 20

生態達人 3 瓦拉米步道上動物生態非常豐富,請你紀錄以下三種生態

1. 黑熊的爪痕 2. 山豬的腳印 3. 其他動物或其痕跡

認證者: 完成獎勵: Exp + 50

古蹟達人 1 瓦拉米步道上有許多座吊橋,但是只有一座是日本時期遺留

下來的,請你把這座吊橋拍下來吧!(注意,照片中需要有橋

的名稱)

認證者: 完成獎勵:Exp + 20

古蹟達人 2 喀西帕南紀念碑的兩面分別顯示不同年代,為什麼呢?請你仔

細觀察並思考後,說出原因。

認證者: 完成獎勵:Exp + 40

古蹟達人 3 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沿途留有許多駐

Page 19: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主線任務需以小組進行,亦即小組內所有人完成才能領取獎勵。

支線任務

任務名稱 任務說明 認證者

吊橋的祕密 「橋」的布農族語稱為 __________ (請寫出)

完成獎勵:Exp + 10

佳心本意 佳心在布農族語是「 」的意思

完成獎勵:Exp + 10

黃麻本意 黃麻的發音,原本在布農族語是代表「 」之意

完成獎勵:Exp + 10

貯水池遺跡 黃麻駐在所曾留下當時的貯水池,請把它拍攝下來

完成獎勵:Exp + 20

鯊魚來了? 瓦拉米步道上有塊鯊魚岩,請把它拍攝下來

完成獎勵:Exp + 20

在所及布農家屋的遺跡,請你拍攝:

1. 佳心駐在所的舊階梯

2. 布農家屋裡的爐灶

3. 舊瓦拉米山屋的地基

認證者: 完成獎勵:Exp+50

Page 20: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吊橋的祕密 2 仔細觀察吊橋告示牌的人數限制及重量限制,你會發現一件不

可思議的事,請將這件祕密說給知道的人聽,將會得到有關布

農族女人的情報。

完成獎勵:Exp + 80

基石達人 瓦拉米步道沿途有四顆臺灣省總督府交通局通信部水準點,有

些位在不顯眼的位置,請你找到其中兩顆,並把它拍攝下來。 完成獎勵:Exp + 50,找到三顆 + 70,找到四顆 + 80

山風瀑布 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山風瀑布與西段的雲龍瀑布齊名,請你試

著拍出它的壯闊。 完成獎勵:Exp + 20~30,視拍攝技巧決定

布農的傳承 巧克力會在旅途中敘述有關布農族的趣事或文化,請你紀錄至

少一則,寫在筆記頁。

完成獎勵:Exp + 50,寫兩則+70

瓦拉米任務 整體戰績

※需先閱讀「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指定章節

項目 獲得經驗值 總計

無痕山林自我檢驗

主線任務

支線任務

合歡越的試煉※

Page 21: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山野教育安全檢核

自我檢核題項 5 4 3 2 1

1 (專業人力)山野教育活動安全維護之專業人力十分充足

2 (行政支持)學校主管對此次山野教育活動行政協助完全支持

3 (體能準備)所有參加人員均於事前積極鍛鍊並達基本體訓要求

4 (團隊建立)活動前充分編組並培訓小幹部、小隊情誼佳

5 (課程主題)對此次山野教育課程目標與主題內容充分了解

6 (活動類型)對此次山野活動類型潛在風險與安全規範充分認識

7 (行前課程)對此次山野活動

8 (緊急應變)了解山野活動意外事故 SOP 並備妥緊急應變計畫

9 (季節因素)了解此次山野活動之季節與天候因素並做好準備

10 (時程安排)因應課程目的與人力組織已經精確安排好活動時程

11 (日夜因素)了解山區日夜溫差與夜間風險並妥善規劃活動時間

12 (行進速度)對於全隊人員

13 (環境危機)對目標地點潛藏的環境危機與風險已做好事先評估

14 (山區路徑)已充分掌握目標地點與活動類型之山野路徑環境現況

15 (山野民生)前進目標地點之食衣住行等資訊已詳實掌握

16 (緊急救護)對此次山野環境與活動所需各項裝備已詳實掌握

17 (裝備整備)對此次山野環境與活動所需各項專業裝備已充分備妥

18 (裝備使用)所有參加人員對於所需使用之裝備都能正確使用

19 (後勤整備)此次山野活動後勤補給與通訊等整備作業已充分完成

20 (醫護用品)隊伍中有專人能熟悉所需急救與相關醫護藥品用品

說明:檢核表採五級分,5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完全不同意,滿分 100分。

80分以上為低風險,建議仔細檢核出發前的各項整備;60-80分之間為中風險,

建議應採取降低風險的必要措施與改進策略,再重新檢核一次,看看是否已經降

低風險;60分以下為高風險,短時間內恐未必可以找出降低風險的手段,建議

取消行程,待重新整備就緒再重新評估。

Page 22: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

筆記頁

聯絡資訊:

南安遊客中心 03-8880742

玉山警察隊南安小隊 03-8880900

◎ 部份文字及圖片來自網路資料,

本護照僅作為教育推廣之使用。

Page 23: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 臺南市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 山野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以布農觀點探索瓦拉米的生態與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