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2017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二 编辑 史猛 校 对 胡荣福 茅台风文艺副刊 承办单位:仁怀市对外宣传中心中国酒都报社 地址:仁怀市行政办公中心主楼二楼电话:办公室(编辑部) 22235751 主任(总编辑)室 22235750 副主任(副总编辑)室 22237079 承印:贵阳市圣文源印务有限公司 2017 11 17 日,全国精 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 平总书记请黄大发坐在身边合 影。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平 正乡草王坝村支部书记,他带 领村民们用 30 多年的时间,在 峭壁悬崖间凿出了一条 10 公里 的“天渠”,名“大发渠”,使曾 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可贵可嘉,有感而赋。 —题 记 云贵之山,傲然高耸;野 茫之域,缺水瘠贫。群山苍 ,逶迤横断;层峦叠嶂,切 割纵深。水流无回顾,旱地望 水兴叹;山陡大落差,村民举 足难行。由是,野原无水,终 年只食包沙饭;壑间有源,关 山隔阻难输引。千年民怨苦, 世代守荒村。望眼苍山外,渴 盼降甘霖。 嗟夫黄大发,当世活愚 公。穷则思改变,脱贫走康 庄。勇开拓,理想坚定早入 党;敢拼搏,众望所归当村 长。继后任支书,攻坚好榜 样。走马初上任,决意治穷 乡。无水无电无公路,有勇有 谋有担当。誓言要三通,立志 需自强。急需先引水,温饱必 有粮。拉朽摧枯,风云雷动;披 坚执锐,河山气荡。一只领头 羊,身先士卒攀高险;众位钢 铁汉,意气风发战危岗。壁险 岧峣,荆棘丛生顽石乱;崖绝 峻,猴猿难逾乌兽狂。勇士 虎胆生,英杰豪气壮。野藤系 腰,悬空挥锤开炮眼;赤膊攀 崖,临危弄钻凿山梁。凌空引 爆,惊心恸魄;排炮炸山,撼 醒蛮荒。施巧力,钢钎钻孔摧 石胆;行古法,石灰拌土粉渠 墙。争分抢秒,挥汗熬九夏; 夜以继日,抗寒耐三冬。然 则,风云难预料,渠道遇灾 倾。受挫经励炼,冷静找原 因。好事多磨,无技难成。虚 心拜师傅,甘当小学生。聚足 后劲又上马,树起雄心再前 行。螺丝水、大竹湾、岩灰 洞,处处险峻;转骨岩、岩、擦耳岩,壁壁惊心。三十 六个春秋,奉献青春之全部; 一万三千时日,塑造大山之精 魂。渠通十公里,犹如银河倾 天降;水惠三个村,恰似甘霖 润苍生。渠之既通,名之属 归。村民齐声唤,呼曰“大发 渠”。 嗟夫黄大发,时代之楷 模。一锤一钎一颗心,青春萌 动初发轫;一生一事一条渠, 年愈古稀不收缰。三重大山、 三道绝壁、三道险崖,志坚危 阻少;一盏明灯、一面红旗、 一种信念,心决干劲强。不忘 初心、不辱使命、不畏艰难, 正气一身;不甘贫穷、不怕失 败、不图名利,热血满腔。坚 定信念,百折不挠终不悔;自 力更生,脚踏实地心亮堂。艰 苦创业,群策群力谋发展;大 公无私,全心全意建家乡。 ,心鸿达四海;路阔通 八方。气馁多半废,志坚铸辉 煌。人工天河,福瑞祥康。演 化生命,释放自强。渠水潺 流,泽润田禾人心暖;山村欢 畅,脱贫致富喜气洋。水通电 通公路通,家旺村旺底气旺。 跃马鞭远骋,展翅翥高翔。北 有红旗渠,光耀华夏;南有大 发渠,沾溉南疆。举国欢呼新 时代,全民奋起奔小康。 埋头瞎忙打发无聊的时光,不想秋天 匆匆一晃而过,以致于特别喜欢菊花的 我,今年已错过了赏菊的黄金时间。进入 毫无生气的秋末初冬,寒风轻轻吹拂,雨 水潇潇落下,连日来的持续低温天气,天 空一片雾霭朦胧,地上湿漉漉的。孩提时 烧伤的左脚随着寒气袭身,经络开始萎 缩,下地行走,一阵钻心似的痛。人的心 情犹如沉郁的天气一样渐惭陷入低谷,开 始不能自拨。突然想起附近的秋菊花应该 还没有飞落殆尽,心想就到山上瞅瞅满地 黄金的残菊,排遣一下烦闷的心情也好。 家乡湘南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野菊 花。往年的深秋,野菊花在龙秀、泉双公 路一带山路边特别多,金黄金黄的花儿非 常吸引眼球。每年九九重阳天高气爽,菊 花盛开,也是农人开始准备采摘菊花制成 菊花茶的最好季节。菊花不仅让人赏心悦 目,采摘下的菊花还可制成保健茶。野菊 花味甚苦,却有清热解毒之神奇功效。每 当菊花茂盛之时,直接把采回来的鲜花均 匀的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让风吹、太阳 晒,任其自然晒干,大约需要 7--10天时 间才能完全晾干,晒干至含水率70%以 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时,便可备用泡茶。 丘陵山地、田野纤陌上的野菊花开 了,从容淡定,花径虽小,香气却悠长浓 厚,嗅之神清气爽,沁人心脾,花色艳 黄,呈现出它的光华,展示了一种野性的 美感。草丛中、树底下、田埂上、石缝 间,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挺立着硬实的 身腰,伸展着纤细的手臂,举擎着一束束 数也数不清的金灿灿的小花骨朵,迎着秋 风招展,散发着缕缕清香,多么令人神 往!以至于心中有所牵挂和惦念,我想出 去观赏菊花的念头是那样强烈。深秋的山 野,枯草成堆草木凋落,清霜寒露中,又 是这样的冷风凄雨。那“宁可抱香枝头 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五彩斑斓的菊花也 随着节气凋零了吧,山上风吹雨打的野菊 花又该会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 阴雨连绵薄雾缭绕,当雨水一会初 歇,我沿着山坡的小路慢慢行走。寒风 中,舒展了花瓣的花朵微微颤 栗着,嫩黄的花丝在阵阵清香 中醉红了脸庞。一朵朵小花齐聚在一起, 在绿叶的衬托下闪动着金色的光晕。冷雨 潇潇,经过风雨的洗礼,沾着雨露的、闪 着金光的菊花娇艳欲滴,金黄、细长的花 瓣一层层向外舒展、拉伸,从一个拇指大 小的花苞,绽放成碗口大耀眼的花朵。黄 是黄,白是白,兰是兰,粉是粉,紫是 紫。在风雨中舒展、放大、变亮,最终连 成一片金黄的花海,又将荒芜的大地装扮 得五彩纷呈、异常绚丽了。金黄的野菊花 一丛丛、一簇簇漫山遍野,给整个大自然 带来极大震撼,气冲霄汉感天动地,成为 家乡红页岩丘陵上最美的影像。 晚秋时节,风声飒飒,寒风中的菊花 蕊寒香冷,连蝴蝶都难得一见,菊花只有 孤芳自赏。也是这样一个独立寒秋的日 子,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善武 能文,赴试不第,曾作一首著名《不第后 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 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甲。虽然我不太赞成黄巢一心想改天换地 的雄心壮志,但十分欣赏他借菊喻志,借 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 的威武精神。端庄秀丽的野菊花质朴无 华,它那热烈、奔放,不惧风霜的品格, 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顽强拼搏精神。旷 世独立的野菊花,就像那寒夜里一把熊熊 的柴火,点燃灰暗生活的火种,照亮人生 未知的征途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寒夜降霜华,万木枯萎,百花凋谢。瑟 瑟冷风中,野菊花却鲜艳绽放,精神振 奋、独自开放在荒野山岗,开在你我的心 间,淡淡的清香,悠远而绵长 ...... 菊花迎着 风雨怒放,正如自己黯淡的人生。我不是 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 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是啊,生命中的 那簇野菊花,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 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逐惭走向勇 敢。正如古诗《残菊》所云:西风凋碧老 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 散,疏篱冷圃翠无披。惟余傲骨诗心念, 只怕冰魂梦里迟。 大屯寨,位于仁怀市长岗镇的茶花村境内。从仁怀上高速公路 到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收费站下道,经过仁怀市长岗镇的丰岩村, 往下经井坝一直往云安五马方向,从收费站下道大约 22 公里就到了 茶花村,大屯寨在茶花村境内,大屯寨毗邻小屯寺。 大屯寨上有九堡十三湾:望军山、云盘山、马鞍山、会堡、大 坟山、和尚帽顶顶、塔窝堡堡(元帅府谭家屋基侧边)、杨家还边堡 堡 (罗家城门口侧边)、仰天窝堡堡 (现打丘坝陆家房屋后) 以及野 猪巷等九堡十三湾地名。大屯寨四周悬岩峭壁,进寨只有五个路口 也叫五道城门口可以进出寨。 大屯寨上的五道进出城门,如今遗迹尚存。云安至长岗公路九 公桩处的大屯寨望军山主城门口(通碾房);罗家城门口(通黄 岩);瓦片土城门口 (通石花树);岩丫口城门口 (通岩底沟);王家 槽子城门口(通天生桥至打丘坝)。现今五处城门虽已破败,但依稀 可见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 小屯寺毗邻大屯寨, 小屯寺建在一座小山的中部平敞处,小屯寺 所在的小山因有小屯寺而名“小屯寺”山。小屯寺是乾隆己丑僧道贤 建,香火兴盛。1958 年前办过农业中学,后来寺庙的木材拆到长岗修 建粮仓。如今,只有厚厚的四合院石墙基和两根高八尺的八楞石柱功 德碑,以及众多的原房柱石柱基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小屯寺香火的 鼎盛和岁月变迁的沧凉。清咸同年间小屯寺是号军的指挥所。 现居住在茶花村的杨泽生,生于癸未(1926)年,今年91岁。 1985 年曾在井坝乡任书记。他介绍说:杨姓明末迁来云安时,云安地 名叫水西城。小屯寺原有庙宇永兴寺、朝阳寺。杨泽生的三世祖婆去 世后就安葬在现在的小屯寺正大殿处,当地的陈家、陆家认为杨家葬 了风水宝地。就从岩丫口城门口旁的梭米孔庙上背个菩萨来放在杨 家祖婆坟前,到县衙告状说菩萨飞来了,菩萨要落点这里,这里不 安葬人只能修庙子。县长当场判决:杨家把坟迁走,把永兴 寺、朝阳寺合并建小屯寺,但小屯寺庙产由杨姓主事管理。 大屯寨, 民间多年流传的梭米孔的故事就在大屯寨,各地流传的 梭米孔的故事版本都大体相同,就是石头孔里每天都梭米出来。在 岩丫口城门口往前约 100 多米处,有个偏岩洞,洞内有庙有菩萨还有 和尚,还有梭米孔和一个石碗碗冒泉水。每天不管庙里来了多少 人,从梭米孔内梭出来的米和石碗碗冒出来的清泉都够来的人吃 喝。庙上的罗和尚贪心,请石匠把梭米的石孔修大点,他的本意是 把梭米的石孔修大点后梭出来的米就会多点,他准备把多的米换钱 用。梭米的石孔修大后,米就一颗都没梭出来了。至今,梭米孔遗 迹和石碗碗都还在这个偏岩洞内。 据居住在大屯寨的原住民梅国富介绍:听祖辈人传说,罗家城 门口旁边的岩叫火烧岩。传说当地人郑家是富户人家,居住在火烧 岩对面的岩底沟,某天郑家女佣看见主人吹大烟时,烟盘子旁边放 了一锭银子。她没看见过银子也不知道这就是银子,她就问郑家主 人这是什么,主人说这就是银子。她说这种银子火烧岩那个洞里多 得很,后来郑家从火烧岩那个岩洞里背了几个晚上才把银子背完。 为了感谢这个女佣,郑家男主人聚女佣为妾。火烧岩这个岩洞至此 以后到现在都叫“银子洞”。 清咸同年间发生在仁怀的号军战乱,持续近二十年,遍地狼烟,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仁怀境内有险可据的山寨和山洞都成了战 场,群山之中有险可据的大屯寨是这场战乱的主战场之一。唐兴和 (谭猴子) 投奔黄号军,据大屯寨,四出掠掳。自称招讨大元帅,扰乱地 方,打家劫舍,官兵及地方团练多次征剿唐兴和(谭猴子)。据《仁 怀文献辑存》 第 318 页载:(同治元年 1862)“三月,仁怀县号匪谭 猴子据大屯山。” 又据 《仁怀文献辑存》 第 323 页载:(同治四年乙丑 1865)“六 月,仁怀团绅杨子香邀擒号匪谭猴子,斩之。”谭猴子被斩后,留守 在大屯寨的号军没有了谭猴子的指挥,开始混乱。但仍据险拚死抵 抗官兵及地方团练的征剿。梅国富介绍说:他听祖辈人传说,罗家 城门口旁边的岩叫火烧岩,火烧岩上有个炮台,炮台遗址现今尚 存。由于大屯寨四周悬岩易守难功,大屯寨的号军在谭猴子被斩后 也加强了防卫。某天晚上,罗家城门口旁边火烧岩炮台上的号军哨 兵,看见从云安方向过来的时隐时现的上千个火把,估计是官兵或 地方团练前来破寨的队伍。于是,寨上号军都集中在望军山主城门 口和罗家城门口准备战斗,但上千个火把的官兵或地方团练并没有 发起进攻。下半夜,官兵和地方团练从大屯寨的另一个城门岩丫口 城门口攻入寨内,大获全胜一举破寨。其实,火烧岩炮台上的号军 哨兵看见的从云安方向过来的上千个火把,是官兵或地方团练把点 燃的柏香皮,拴在羊子的角上,布置的疑兵。真正的官兵或地方团 练早就埋伏在罗家城门口的反方向岩丫口城门口附近,只等疑兵把 号军调开后,从岩丫口城门口攻入寨内,大屯寨就是被官兵或地方 团练用羊子作疑兵,使用掉虎离山之计破寨的。破寨后,官兵或地 方团练把擒获的号军押送到王家槽子城门口下边的天生桥沟沟,也 就是现在的花滩河段至天生桥这段深沟内,全部斩杀。据说鲜血染 红了整条天生桥沟沟,尸骨遍野。现在的天生桥沟沟,大白天都阴 森恐,时不时还会听见一种无种怪气的吼叫声。 大屯寨还有许多故事,作为古军事战场和古军事城堡,保护大 屯寨遗迹十分重要。大屯寨也是最适宜人们旅游的地方,开放旅游与 保护都很重要。这里将以厚重的历史纵深感,让人品读到乡愁的味 道。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 这是黔北的一个小乡镇,一条青石板铺砌的街道总是那 么洁净,百十户人家,一色的青瓦木材平房。街中间有一个 凉亭,实际上是个通通,两旁两排坚实的木头雕花靠椅,供 行人歇息。 从凉亭的通道走下去,是一条潺潺的小河,清澈的河 水,青石河床。 街上头有口井,街下头也有口井,两口井都以青石砌 成,井水冬暖夏凉,有大碗口粗的一股水从井里溢出,流过 临街的稻田,然后流入那条小河。街上的人们称上场的那口 井为上边井,下场的那口井叫下边井。 在凉亭对面那条街背后,那连绵苍翠的山峰脚下,是一 片宽阔的卵石地,石缝里长着野草野花,一棵硕大的香樟树 挺立于此,与山上的绿色、与街下面的小河遥相呼应,构出 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天地大美图。 这是一棵罕见的巨树,荫地三亩,状如华盖,亦如一朵 巨大的蘑菇,秀润超凡,沧桑绝越,挺拔胜似泰山劲松,灵 秀超乎武夷红袍。它主杆色泽如铜,且苔藓密布,倍显遒 劲。蓬勃的枝杆向四周延伸,船型般的葱茏的树叶构成巍峨 的云冠,彰显着洒脱的神态与从容的气质。 那些暴露在树杆四周地面上的树根,比十一二岁的小孩 还高,它们向四周延伸而去,象一条条活灵活现的虬龙,深 切地依偎着大地,深深地札在这片并不肥沃的泥土里,似一 双大手紧紧地抓牢这片土地。孩子们都爱去攀爬这些树根, 这些树根被磨擦得油光光的闪烁着古铜镜般的光泽。 这是一棵接地参天、苏世独立的巨树,对于它的年龄, 传说是岁长半寸,遇润退寸,粗约算来,已在数千年以上。 因为有这棵树,才有了迁居于此的高家、高家的亲戚、 高家的朋友,渐渐地建成了这条街。这条街因树而秀。这方 人纯朴善良,与世无争,凭借这一方山水,过着丰衣足食的 生活。 我是在一个风甜雨软、薄雾如纱的早晨去到这个小镇 的。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了,领我去的二伯父告诉我: “快到了,那棵大香樟树就在我们住的街背后。”在离街半里 的小河边,二伯父指着那棵香樟树告诉我。我隐隐约约看见 一棵巨树在薄雾里时隐时现,还有一对仙鹤在树冠上扑腾, 将翅膀伸得长长的。 这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这里是我童年的天堂。我在这里 上完了小学,之后上中学的假期,几乎都在这个小镇度过。 街后边的香樟树下,就是孩童时代我和玩伴们最好的去处。 有些大人不让孩子到这里来,说这树上有莽蛇,又说这 棵树是神树,怕孩子们去爬,怕顽皮的孩子爬到树上去洒 尿。大人们的约束毫无作用,一有机会,镇上的孩子们必定 在这里相聚,这里是我们最快活的乐园。 我上中学一年后,“文革”开始了,文革打破了小镇的 宁静,街背后的香樟树,也被挂上一块“迷信树”的黑牌。 那天早上,一个凄厉而苍老的声音在街上叫喊:“流血 了!流血了!”叫喊的人叫赵幺爸,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人们问明白了,是被砍的香樟树“流血”了。 人们蜂拥去到街背后的香樟树旁,看到被砍了几斧头的 树杆上流出很多红褐色的液体,如同暗红的血液一样喷泻不 止,砍树的人被吓得丢掉斧头坐在地上,那棵古树被砍倒消 失了。 那个火红年代,山里来了男女两个知 青。两人来之前并不认识,因为下乡,因 为山沟,两人相识了。随后,山沟里的树 作证,草儿作证,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再 到海誓山盟,惹得山沟里爱情似火,热闹 极了。鸟儿前来助兴,果树发黄,为爱演 绎丰收。 来了一年多,男女习惯了山里的生 活,惟一不习惯的是吃水困难,人住在山 上,因为全是石头,山上没有水。吃水得 下沟底去挑,多不方便。因为没电,又不 可能挑水。唉,得想想办法了,两人有了 相同的想法,挖个水池,下雨时把水蓄起 来,这样方便取水。有了想法便开始行 动,两人劳动归来,就挖泥巴,堆石块, 忙碌一个多月,池子成型了,最后购来水 泥,把池子涂上一层,一个蓄水的池子就 生成了。有了池子,蓄上水,村里的人吃 水方便,纷纷前来挑水。山民为了感激他 们的劳动,在池子边的大石块上刻上他们 的名字,水池为爱作证。 后来,国家政策变了,他们可以回城 了。山林艰苦的日子造就的爱情,在现实 面前变得脆弱起来。男的要回城里工作, 女的回另一座城市工作,两人得服从国家 安配。距离产生了裂痕,距离产生了争 吵,两人不相让,争吵多了,情谈了,爱 淡了,最终分手了。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 忙忙碌碌,渐渐地相忘于 江湖。 时光滑过今天,当年 那个青春年月不在了,留下的是两人弯曲 身体。回首过去,向往过去那种单纯生 活,成了心中升腾的情感。两人联系好 了,回到山沟看看,找回当年的感情,寻 一回当年真情和真意。来到村里,发现那 个水池还在,刻在池边大石头上两人的名 字还在。几度风霜雨雪,几易春秋寒暑, 只是村民把池子修得更好了,嵌上瓷砖, 扩大面积,更显大方整洁。望着池子,池 水清清,映着两人身影,抚摸大石头上两 人的名字,那几个字“水池为爱作证”清 晰可见。他们弯下身来,捧一口池子的 水,依然那么清甜,一如当年的味道。两 人搀扶走在山沟,一如当年的情感。 时光消磨掉抱怨,时间升华情感。两 人倾情交流,款款移步,渐渐地,他们释 然了。两人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并没有走 远,只是没有时间拾起,虽然没有相伴白 头,可毕竟留下了这份美好,池子还在, 见证当年的爱情。 本来看似美好的爱情,在人生的旅途 中却嘎然停止了,停止了心态,不停的曾 经的情感,埋藏心底。时光走远,各自走 不同的路,留下遗憾,留下相思,时不时 撞击心灵,就如这水池,无论时光走远, 水池永不干涸,池水清清,池水甜美,留 给世人永远是美好。纵然,没能走在一 起,也算是心心相印了。 风雨中的野菊花 \刘先卫 真爱永恒 \张培胜 大发渠赋 \穆升凡 大屯寨九堡十三湾的故事 \陈 果 香樟树 \陈乾树 台古镇的夜晚 酒的醇香 摁住我的心跳 在呼吸之外 老墙 老瓦 老木门 还有那条老街 一位老人 坐在杨柳湾的石梯子上 迎着秋风 把身体晒成铜板的模样 指缝间的烟灰 让滚动的时间沉淀下来 就着灯宴 我让酒水漫入我的血管 酒穿肠而过 那些幸福和温暖 被我安放在一边 我迅速从茅台的记忆里 找出那帮搬运食盐的人群和马邦 让他们就此复活 在这个潮湿的夜晚 我们就这样用酒冲垮我们内心的堤坝 我喜欢在这片大地上行走 这里 温润的土地 生长最绿的植物 也生长最真的感情 余晖里 倩弱的身体 一个女人 背着赤裸裸的孩子 在高粱林里艰难前进 举起的镰刀 沉甸甸的 累了 就伸展一下青翠透明的腰肢 渴了 就强劲的喝一口山泉里舀的溪水 深一脚 浅一脚地 穿走在这片高粱里 那背影 坚韧 妩媚 忠诚 善良 柔情 那汗水 流成泪水 流成小溪 又流成江 绿色里 那发亮的眼光在深情地仰望 所有的母亲 劳动场景都如此 我不需要虚构 那些生活的苦水 在这绵长的绿色里 永远流淌着血汗 永远飘荡着艰辛 潜流成许多形同血脉的 河流 一阵风吹来 吹透了高粱猛士般的骨骼 一丛丛涌动着的绿色 像一排排前行着的 战车 掀起我所有的星辰和诗篇 \谢体碧

茅台风文艺副刊 大发渠赋 风雨中的野菊花当菊花茂盛之时,直接把采回来的鲜花均 匀的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让风吹、太阳 晒,任其自然晒干,大约需要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茅台风文艺副刊 大发渠赋 风雨中的野菊花当菊花茂盛之时,直接把采回来的鲜花均 匀的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让风吹、太阳 晒,任其自然晒干,大约需要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编辑 史 猛 校 对 胡荣福茅台风文艺副刊

承办单位:仁怀市对外宣传中心中国酒都报社 地址:仁怀市行政办公中心主楼二楼 电话:办公室(编辑部)22235751 主任(总编辑)室 22235750 副主任(副总编辑)室 22237079 承印:贵阳市圣文源印务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请黄大发坐在身边合影。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平正乡草王坝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们用 30多年的时间,在峭壁悬崖间凿出了一条 10公里的“天渠”,名“大发渠”,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可贵可嘉,有感而赋。

——题 记云贵之山,傲然高耸;野

茫之域,缺水瘠贫。群山苍莾,逶迤横断;层峦叠嶂,切割纵深。水流无回顾,旱地望水兴叹;山陡大落差,村民举足难行。由是,野原无水,终年只食包沙饭;壑间有源,关山隔阻难输引。千年民怨苦,世代守荒村。望眼苍山外,渴

盼降甘霖。嗟夫黄大发,当世活愚

公。穷则思改变,脱贫走康庄。勇开拓,理想坚定早入党;敢拼搏,众望所归当村长。继后任支书,攻坚好榜样。走马初上任,决意治穷乡。无水无电无公路,有勇有谋有担当。誓言要三通,立志需自强。急需先引水,温饱必有粮。拉朽摧枯,风云雷动;披坚执锐,河山气荡。一只领头羊,身先士卒攀高险;众位钢铁汉,意气风发战危岗。壁险岧峣,荆棘丛生顽石乱;崖绝巉峻,猴猿难逾乌兽狂。勇士虎胆生,英杰豪气壮。野藤系腰,悬空挥锤开炮眼;赤膊攀崖,临危弄钻凿山梁。凌空引

爆,惊心恸魄;排炮炸山,撼醒蛮荒。施巧力,钢钎钻孔摧石胆;行古法,石灰拌土粉渠墙。争分抢秒,挥汗熬九夏;夜以继日,抗寒耐三冬。然则,风云难预料,渠道遇灾倾。受挫经励炼,冷静找原因。好事多磨,无技难成。虚心拜师傅,甘当小学生。聚足后劲又上马,树起雄心再前行。螺丝水、大竹湾、岩灰洞,处处险峻;转骨岩、夻口岩、擦耳岩,壁壁惊心。三十六个春秋,奉献青春之全部;一万三千时日,塑造大山之精魂。渠通十公里,犹如银河倾天降;水惠三个村,恰似甘霖润苍生。渠之既通,名之属归。村民齐声唤,呼曰“大发

渠”。嗟夫黄大发,时代之楷

模。一锤一钎一颗心,青春萌动初发轫;一生一事一条渠,年愈古稀不收缰。三重大山、三道绝壁、三道险崖,志坚危阻少;一盏明灯、一面红旗、一种信念,心决干劲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畏艰难,正气一身;不甘贫穷、不怕失败、不图名利,热血满腔。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终不悔;自力更生,脚踏实地心亮堂。艰苦创业,群策群力谋发展;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建家乡。

噫嚱,心鸿达四海;路阔通八方。气馁多半废,志坚铸辉煌。人工天河,福瑞祥康。演化生命,释放自强。渠水潺流,泽润田禾人心暖;山村欢畅,脱贫致富喜气洋。水通电通公路通,家旺村旺底气旺。跃马鞭远骋,展翅翥高翔。北有红旗渠,光耀华夏;南有大发渠,沾溉南疆。举国欢呼新时代,全民奋起奔小康。

埋头瞎忙打发无聊的时光,不想秋天匆匆一晃而过,以致于特别喜欢菊花的我,今年已错过了赏菊的黄金时间。进入毫无生气的秋末初冬,寒风轻轻吹拂,雨水潇潇落下,连日来的持续低温天气,天空一片雾霭朦胧,地上湿漉漉的。孩提时烧伤的左脚随着寒气袭身,经络开始萎缩,下地行走,一阵钻心似的痛。人的心情犹如沉郁的天气一样渐惭陷入低谷,开始不能自拨。突然想起附近的秋菊花应该还没有飞落殆尽,心想就到山上瞅瞅满地黄金的残菊,排遣一下烦闷的心情也好。

家乡湘南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野菊花。往年的深秋,野菊花在龙秀、泉双公路一带山路边特别多,金黄金黄的花儿非常吸引眼球。每年九九重阳天高气爽,菊花盛开,也是农人开始准备采摘菊花制成菊花茶的最好季节。菊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采摘下的菊花还可制成保健茶。野菊花味甚苦,却有清热解毒之神奇功效。每当菊花茂盛之时,直接把采回来的鲜花均匀的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让风吹、太阳晒,任其自然晒干,大约需要 7--10天时间才能完全晾干,晒干至含水率 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时,便可备用泡茶。

丘陵山地、田野纤陌上的野菊花开了,从容淡定,花径虽小,香气却悠长浓厚,嗅之神清气爽,沁人心脾,花色艳黄,呈现出它的光华,展示了一种野性的美感。草丛中、树底下、田埂上、石缝间,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挺立着硬实的身腰,伸展着纤细的手臂,举擎着一束束数也数不清的金灿灿的小花骨朵,迎着秋风招展,散发着缕缕清香,多么令人神往!以至于心中有所牵挂和惦念,我想出去观赏菊花的念头是那样强烈。深秋的山野,枯草成堆草木凋落,清霜寒露中,又是这样的冷风凄雨。那“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五彩斑斓的菊花也随着节气凋零了吧,山上风吹雨打的野菊花又该会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

阴雨连绵薄雾缭绕,当雨水一会初歇,我沿着山坡的小路慢慢行走。寒风

中,舒展了花瓣的花朵微微颤栗着,嫩黄的花丝在阵阵清香

中醉红了脸庞。一朵朵小花齐聚在一起,在绿叶的衬托下闪动着金色的光晕。冷雨潇潇,经过风雨的洗礼,沾着雨露的、闪着金光的菊花娇艳欲滴,金黄、细长的花瓣一层层向外舒展、拉伸,从一个拇指大小的花苞,绽放成碗口大耀眼的花朵。黄是黄,白是白,兰是兰,粉是粉,紫是紫。在风雨中舒展、放大、变亮,最终连成一片金黄的花海,又将荒芜的大地装扮得五彩纷呈、异常绚丽了。金黄的野菊花一丛丛、一簇簇漫山遍野,给整个大自然带来极大震撼,气冲霄汉感天动地,成为家乡红页岩丘陵上最美的影像。

晚秋时节,风声飒飒,寒风中的菊花蕊寒香冷,连蝴蝶都难得一见,菊花只有孤芳自赏。也是这样一个独立寒秋的日子,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善武能文,赴试不第,曾作一首著名《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我不太赞成黄巢一心想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但十分欣赏他借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端庄秀丽的野菊花质朴无华,它那热烈、奔放,不惧风霜的品格,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顽强拼搏精神。旷世独立的野菊花,就像那寒夜里一把熊熊的柴火,点燃灰暗生活的火种,照亮人生未知的征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寒夜降霜华,万木枯萎,百花凋谢。瑟瑟冷风中,野菊花却鲜艳绽放,精神振奋、独自开放在荒野山岗,开在你我的心间,淡淡的清香,悠远而绵长......菊花迎着风雨怒放,正如自己黯淡的人生。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是啊,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逐惭走向勇敢。正如古诗《残菊》所云: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

大屯寨,位于仁怀市长岗镇的茶花村境内。从仁怀上高速公路到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收费站下道,经过仁怀市长岗镇的丰岩村,往下经井坝一直往云安五马方向,从收费站下道大约22公里就到了茶花村,大屯寨在茶花村境内,大屯寨毗邻小屯寺。

大屯寨上有九堡十三湾:望军山、云盘山、马鞍山、会堡、大坟山、和尚帽顶顶、塔窝堡堡(元帅府谭家屋基侧边)、杨家还边堡堡(罗家城门口侧边)、仰天窝堡堡(现打丘坝陆家房屋后)以及野猪巷等九堡十三湾地名。大屯寨四周悬岩峭壁,进寨只有五个路口也叫五道城门口可以进出寨。

大屯寨上的五道进出城门,如今遗迹尚存。云安至长岗公路九公桩处的大屯寨望军山主城门口 (通碾房);罗家城门口 (通黄岩);瓦片土城门口(通石花树);岩丫口城门口(通岩底沟);王家槽子城门口(通天生桥至打丘坝)。现今五处城门虽已破败,但依稀可见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

小屯寺毗邻大屯寨, 小屯寺建在一座小山的中部平敞处,小屯寺所在的小山因有小屯寺而名“小屯寺”山。小屯寺是乾隆己丑僧道贤建,香火兴盛。1958年前办过农业中学,后来寺庙的木材拆到长岗修建粮仓。如今,只有厚厚的四合院石墙基和两根高八尺的八楞石柱功德碑,以及众多的原房柱石柱基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小屯寺香火的鼎盛和岁月变迁的沧凉。清咸同年间小屯寺是号军的指挥所。

现居住在茶花村的杨泽生,生于癸未(1926)年,今年91岁。1985年曾在井坝乡任书记。他介绍说:杨姓明末迁来云安时,云安地名叫水西城。小屯寺原有庙宇永兴寺、朝阳寺。杨泽生的三世祖婆去世后就安葬在现在的小屯寺正大殿处,当地的陈家、陆家认为杨家葬了风水宝地。就从岩丫口城门口旁的梭米孔庙上背个菩萨来放在杨家祖婆坟前,到县衙告状说菩萨飞来了,菩萨要落点这里,这里不能

安葬人只能修庙子。县长当场判决:杨家把坟迁走,把永兴寺、朝阳寺合并建小屯寺,但小屯寺庙产由杨姓主事管理。

大屯寨, 民间多年流传的梭米孔的故事就在大屯寨,各地流传的梭米孔的故事版本都大体相同,就是石头孔里每天都梭米出来。在岩丫口城门口往前约100多米处,有个偏岩洞,洞内有庙有菩萨还有和尚,还有梭米孔和一个石碗碗冒泉水。每天不管庙里来了多少人,从梭米孔内梭出来的米和石碗碗冒出来的清泉都够来的人吃喝。庙上的罗和尚贪心,请石匠把梭米的石孔修大点,他的本意是把梭米的石孔修大点后梭出来的米就会多点,他准备把多的米换钱用。梭米的石孔修大后,米就一颗都没梭出来了。至今,梭米孔遗迹和石碗碗都还在这个偏岩洞内。

据居住在大屯寨的原住民梅国富介绍:听祖辈人传说,罗家城门口旁边的岩叫火烧岩。传说当地人郑家是富户人家,居住在火烧岩对面的岩底沟,某天郑家女佣看见主人吹大烟时,烟盘子旁边放了一锭银子。她没看见过银子也不知道这就是银子,她就问郑家主人这是什么,主人说这就是银子。她说这种银子火烧岩那个洞里多得很,后来郑家从火烧岩那个岩洞里背了几个晚上才把银子背完。为了感谢这个女佣,郑家男主人聚女佣为妾。火烧岩这个岩洞至此以后到现在都叫“银子洞”。

清咸同年间发生在仁怀的号军战乱,持续近二十年,遍地狼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仁怀境内有险可据的山寨和山洞都成了战场,群山之中有险可据的大屯寨是这场战乱的主战场之一。唐兴和(谭猴子)

投奔黄号军,据大屯寨,四出掠掳。自称招讨大元帅,扰乱地方,打家劫舍,官兵及地方团练多次征剿唐兴和(谭猴子)。据《仁怀文献辑存》第318页载:(同治元年1862)“三月,仁怀县号匪谭猴子据大屯山。”

又据《仁怀文献辑存》第323页载:(同治四年乙丑1865)“六月,仁怀团绅杨子香邀擒号匪谭猴子,斩之。”谭猴子被斩后,留守在大屯寨的号军没有了谭猴子的指挥,开始混乱。但仍据险拚死抵抗官兵及地方团练的征剿。梅国富介绍说:他听祖辈人传说,罗家城门口旁边的岩叫火烧岩,火烧岩上有个炮台,炮台遗址现今尚存。由于大屯寨四周悬岩易守难功,大屯寨的号军在谭猴子被斩后也加强了防卫。某天晚上,罗家城门口旁边火烧岩炮台上的号军哨兵,看见从云安方向过来的时隐时现的上千个火把,估计是官兵或地方团练前来破寨的队伍。于是,寨上号军都集中在望军山主城门口和罗家城门口准备战斗,但上千个火把的官兵或地方团练并没有发起进攻。下半夜,官兵和地方团练从大屯寨的另一个城门岩丫口城门口攻入寨内,大获全胜一举破寨。其实,火烧岩炮台上的号军哨兵看见的从云安方向过来的上千个火把,是官兵或地方团练把点燃的柏香皮,拴在羊子的角上,布置的疑兵。真正的官兵或地方团练早就埋伏在罗家城门口的反方向岩丫口城门口附近,只等疑兵把号军调开后,从岩丫口城门口攻入寨内,大屯寨就是被官兵或地方团练用羊子作疑兵,使用掉虎离山之计破寨的。破寨后,官兵或地方团练把擒获的号军押送到王家槽子城门口下边的天生桥沟沟,也就是现在的花滩河段至天生桥这段深沟内,全部斩杀。据说鲜血染红了整条天生桥沟沟,尸骨遍野。现在的天生桥沟沟,大白天都阴森恐佈,时不时还会听见一种无种怪气的吼叫声。

大屯寨还有许多故事,作为古军事战场和古军事城堡,保护大屯寨遗迹十分重要。大屯寨也是最适宜人们旅游的地方,开放旅游与保护都很重要。这里将以厚重的历史纵深感,让人品读到乡愁的味道。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

这是黔北的一个小乡镇,一条青石板铺砌的街道总是那么洁净,百十户人家,一色的青瓦木材平房。街中间有一个凉亭,实际上是个通通,两旁两排坚实的木头雕花靠椅,供行人歇息。

从凉亭的通道走下去,是一条潺潺的小河,清澈的河水,青石河床。

街上头有口井,街下头也有口井,两口井都以青石砌成,井水冬暖夏凉,有大碗口粗的一股水从井里溢出,流过临街的稻田,然后流入那条小河。街上的人们称上场的那口井为上边井,下场的那口井叫下边井。

在凉亭对面那条街背后,那连绵苍翠的山峰脚下,是一片宽阔的卵石地,石缝里长着野草野花,一棵硕大的香樟树挺立于此,与山上的绿色、与街下面的小河遥相呼应,构出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天地大美图。

这是一棵罕见的巨树,荫地三亩,状如华盖,亦如一朵巨大的蘑菇,秀润超凡,沧桑绝越,挺拔胜似泰山劲松,灵秀超乎武夷红袍。它主杆色泽如铜,且苔藓密布,倍显遒劲。蓬勃的枝杆向四周延伸,船型般的葱茏的树叶构成巍峨的云冠,彰显着洒脱的神态与从容的气质。

那些暴露在树杆四周地面上的树根,比十一二岁的小孩还高,它们向四周延伸而去,象一条条活灵活现的虬龙,深切地依偎着大地,深深地札在这片并不肥沃的泥土里,似一双大手紧紧地抓牢这片土地。孩子们都爱去攀爬这些树根,这些树根被磨擦得油光光的闪烁着古铜镜般的光泽。

这是一棵接地参天、苏世独立的巨树,对于它的年龄,传说是岁长半寸,遇润退寸,粗约算来,已在数千年以上。

因为有这棵树,才有了迁居于此的高家、高家的亲戚、高家的朋友,渐渐地建成了这条街。这条街因树而秀。这方人纯朴善良,与世无争,凭借这一方山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我是在一个风甜雨软、薄雾如纱的早晨去到这个小镇的。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了,领我去的二伯父告诉我:

“快到了,那棵大香樟树就在我们住的街背后。”在离街半里的小河边,二伯父指着那棵香樟树告诉我。我隐隐约约看见一棵巨树在薄雾里时隐时现,还有一对仙鹤在树冠上扑腾,将翅膀伸得长长的。

这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这里是我童年的天堂。我在这里上完了小学,之后上中学的假期,几乎都在这个小镇度过。街后边的香樟树下,就是孩童时代我和玩伴们最好的去处。

有些大人不让孩子到这里来,说这树上有莽蛇,又说这棵树是神树,怕孩子们去爬,怕顽皮的孩子爬到树上去洒尿。大人们的约束毫无作用,一有机会,镇上的孩子们必定在这里相聚,这里是我们最快活的乐园。

我上中学一年后,“文革”开始了,文革打破了小镇的宁静,街背后的香樟树,也被挂上一块“迷信树”的黑牌。

那天早上,一个凄厉而苍老的声音在街上叫喊:“流血了!流血了!”叫喊的人叫赵幺爸,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人们问明白了,是被砍的香樟树“流血”了。人们蜂拥去到街背后的香樟树旁,看到被砍了几斧头的

树杆上流出很多红褐色的液体,如同暗红的血液一样喷泻不止,砍树的人被吓得丢掉斧头坐在地上,那棵古树被砍倒消失了。

那个火红年代,山里来了男女两个知青。两人来之前并不认识,因为下乡,因为山沟,两人相识了。随后,山沟里的树作证,草儿作证,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再到海誓山盟,惹得山沟里爱情似火,热闹极了。鸟儿前来助兴,果树发黄,为爱演绎丰收。

来了一年多,男女习惯了山里的生活,惟一不习惯的是吃水困难,人住在山上,因为全是石头,山上没有水。吃水得下沟底去挑,多不方便。因为没电,又不可能挑水。唉,得想想办法了,两人有了相同的想法,挖个水池,下雨时把水蓄起来,这样方便取水。有了想法便开始行动,两人劳动归来,就挖泥巴,堆石块,忙碌一个多月,池子成型了,最后购来水泥,把池子涂上一层,一个蓄水的池子就生成了。有了池子,蓄上水,村里的人吃水方便,纷纷前来挑水。山民为了感激他们的劳动,在池子边的大石块上刻上他们的名字,水池为爱作证。

后来,国家政策变了,他们可以回城了。山林艰苦的日子造就的爱情,在现实面前变得脆弱起来。男的要回城里工作,女的回另一座城市工作,两人得服从国家安配。距离产生了裂痕,距离产生了争吵,两人不相让,争吵多了,情谈了,爱淡了,最终分手了。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

忙忙碌碌,渐渐地相忘于江湖。

时光滑过今天,当年那个青春年月不在了,留下的是两人弯曲身体。回首过去,向往过去那种单纯生活,成了心中升腾的情感。两人联系好了,回到山沟看看,找回当年的感情,寻一回当年真情和真意。来到村里,发现那个水池还在,刻在池边大石头上两人的名字还在。几度风霜雨雪,几易春秋寒暑,只是村民把池子修得更好了,嵌上瓷砖,扩大面积,更显大方整洁。望着池子,池水清清,映着两人身影,抚摸大石头上两人的名字,那几个字“水池为爱作证”清晰可见。他们弯下身来,捧一口池子的水,依然那么清甜,一如当年的味道。两人搀扶走在山沟,一如当年的情感。

时光消磨掉抱怨,时间升华情感。两人倾情交流,款款移步,渐渐地,他们释然了。两人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并没有走远,只是没有时间拾起,虽然没有相伴白头,可毕竟留下了这份美好,池子还在,见证当年的爱情。

本来看似美好的爱情,在人生的旅途中却嘎然停止了,停止了心态,不停的曾经的情感,埋藏心底。时光走远,各自走不同的路,留下遗憾,留下相思,时不时撞击心灵,就如这水池,无论时光走远,水池永不干涸,池水清清,池水甜美,留给世人永远是美好。纵然,没能走在一起,也算是心心相印了。

风雨中的野菊花□\刘先卫

真爱永恒□\张培胜

大发渠赋□\穆升凡

大屯寨九堡十三湾的故事□\陈 果

香樟树□\陈乾树

茅台古镇的夜晚 酒的醇香摁住我的心跳 在呼吸之外老墙 老瓦 老木门 还有那条老街一位老人 坐在杨柳湾的石梯子上迎着秋风 把身体晒成铜板的模样指缝间的烟灰 让滚动的时间沉淀下来

就着灯宴 我让酒水漫入我的血管酒穿肠而过 那些幸福和温暖被我安放在一边 我迅速从茅台的记忆里找出那帮搬运食盐的人群和马邦让他们就此复活 在这个潮湿的夜晚我们就这样用酒冲垮我们内心的堤坝

我喜欢在这片大地上行走

这里 温润的土地 生长最绿的植物也生长最真的感情

余晖里 倩弱的身体 一个女人背着赤裸裸的孩子 在高粱林里艰难前进举起的镰刀 沉甸甸的累了 就伸展一下青翠透明的腰肢渴了 就强劲的喝一口山泉里舀的溪水深一脚 浅一脚地 穿走在这片高粱里那背影 坚韧 妩媚 忠诚 善良 柔情那汗水 流成泪水 流成小溪 又流成江

河绿色里 那发亮的眼光在深情地仰望所有的母亲 劳动场景都如此我不需要虚构 那些生活的苦水

在这绵长的绿色里 永远流淌着血汗永远飘荡着艰辛 潜流成许多形同血脉的

河流一阵风吹来 吹透了高粱猛士般的骨骼一丛丛涌动着的绿色 像一排排前行着的

战车掀起我所有的星辰和诗篇

茅台记忆□\谢体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