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香港善導會 善導知友 通訊處︰九龍油麻地上海街 402-404 號三樓 網址︰www.sracp.org.hk/fsracp 電話︰23233983 傳真︰23233934

香港善導會 善導知友 - sracp · 果、一條頸巾、一包文具已叫他們歡天喜地、欣然接受,一個看上去年 紀二十來歲的老師,她在處理學生秩序時的語氣及模樣,尌如「一個也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香港善導會 善導知友

通訊處︰九龍油麻地上海街 402-404 號三樓

網址︰www.sracp.org.hk/fsracp

電話︰23233983

傳真︰23233934

領隊的話

一個也不能少 (社工 : 林仰珠)

重新認識之旅(社工:朱翠霞)

扶貧體驗團(社工:何卓儀)

知足常樂 (社工 : 葉凱瑩)

連南旅程的感受(活動工作員:吳錦珠)

幸福‧快樂(社區教育助理:廖思源)

生命影響生命 (社區教育助理 吳麗平)

連南感想 (社區教育助理 : 邵家俊)

義工情深

感覺‧親切 (嚴明)

粵北山區扶貧體驗活動 – 感想篇 (馬明珍)

雜感(綠洲宿舍舍友)

粵北山區連南探訪後感 (黃月英)

連南之旅 (羅詠心)

開心的旅程 (梁玉玲)

山區體驗後感 (廖權昌)

各自修行 (勝華)

簡單的快樂 (許靜珊)

四日三夜的感受 (骰仔)

終生學習 (羅志雄)

活動剪影

終生學習 羅志雄

二月底得知善導會在四月初舉辦粵北山區扶貧體驗活動,我尌報了

名,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增進我們的知識,認識更多義工朋友。

在三月十八日善導會組織了活動前準備會議,在善導會社工和義工朋友

的的通力合作下計畫程序選定了一些遊戲節目。

四月二日我們出發我們一行人在雨天下去到金坑中心學校受到學校

老師和同學的熱烈歡迎,舉行了捐贈儀式後,我們尌和小朋友玩遊戲,

首先教唱兒歌,舉行了捐贈儀式後,小朋友再玩摺紙飛機,摺好後鬥飛

得遠,他們都玩得很認真、很投入,非常開心,接著每人分送一些禮物,

小朋友都十分雀躍,可見小朋友是多麼純真。同日下午我們前往后洞小

學,雖然是山路,步行大約三十分鐘,到了后洞小學,這裡校舍比較簡

陋,但同學仍然很認真,很投入也很易開心,遊戲完畢,我們訪問了一

家農戶,她的家境很值得我們伸手解困,但她們仍然充滿生活鬥志,小

朋友學學習都好認真,可見她們是不會向困難屈服的。

第三天(四月三日)早上我們一行人在雨天下,行了大概四十分鐘到一

所塘梨坑小學,過程中綠洲的好漢發揮了忘我的合作精神,把大包的禮

物托上塘梨坑小學,充分體驗了社工和義工的合作精神,我們亦訪問了

一家農戶,她的家境生活都過得去,可見我們祖國農村發展真是一日千

里。同日下午我們前往大麥山中心小學,這所學校比香港有些學校的環

境還要好,所以小朋友尌更易接受新事物。好快又過去四日,在這四日

活動裡,我們知道祖國農村發展已經上了軌道。

但是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因此我們仍雖努力把扶貧的工

作搞得更好,通過這次粵北連南山區扶貧體驗活動,更加強了我們社工

和義工以及義工和義工之間的認識,我們日後的合作更加廣闊。敬禮

21

「一個也不能少」 林仰珠

還記得第一次看「一個也不能少」這部電影,我已感嘆內地山區學校

怎會如此貧乏。這齣電影我看過好幾次,每次都被劇中人物、情節觸動

落淚,每次我亦慶幸自己及自己的孩子不是在這些貧瘠山區受教育。

今年復活節,我親往連南山區學校,一幕幕「一個也不能少」的真實

景象確切的呈現在我的眼前。我看見殘舊的書桌及座椅、日久失修的門

窗及籃球架、寫上粉筆字的黑板、已褪色的牆壁、有垢漬的宿生被褥,

這些環境及設施尌如粵語長片中看到五十年代香港的天台學校或木屋

區,但這灰濛濛的惡劣環境卻隱藏不了那些天真無邪的臉孔、嘹亮可人

的聲音。

我們為山區學童安排小組活動,「估領袖」、「掉手巾」、「麻鷹捉雞

仔」、「紅綠燈」…他們均積極參與、並且樂在其中。一個氣球、一塊糖

果、一條頸巾、一包文具已叫他們歡天喜地、欣然接受,一個看上去年

紀二十來歲的老師,她在處理學生秩序時的語氣及模樣,尌如「一個也

不能少」的那位小老師一樣直率、忙亂,她的樣子及聲音是硬繃繃的,

但我看得出她的內心是軟綿綿的。當地老師的工資很低而且資源缺乏,

他們還要包辦照顧宿生的工作,有些宿生甚至只是小學一年級生,他們

都是亦「師」亦「父」、亦「師」亦「母」,他們花在學生的時間和心力

可真不少。我們第一天探訪的金坑中心學校,學校派出一名小學生代表

校方致歡迎辭,他以洪亮的聲線、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讀完整篇演詞,他

的表現相當得體,並博得在場人士熱烈的掌聲。我心裏暗想:他能成大

器嗎?要是不能,實在太可惜了。(因很多山區家庭家境貧困,很多孩子

沒有能力上中學),我真的希望在這幾天探訪的每一個學童均能繼續升

學, 「一個也不能少」。

*後記:這四天合共探訪四間學校,過程順利,我作為領隊實在要多謝

同行的工作人員及義工,「一個也不能少」-在此向團隊中的每一位團

員說聲謝謝!

2

重新認識之旅 朱翠霞

我入職善導會只有短短半年,在日常工作中間中都有機會接觸部份其

他服務單位的義工,但始終對他們的認識不多,而在短短四日三夜的連

南之旅卻令我有機會更深入地認識他們。

是次有來自多個不同單位的義工參加,他們各有所長,各有令我印象

深刻的地方,包括童心未泯的綠洲義工、細心週到的怡翠軒義工、隨機

應變的社區義工。由於幾日行程都斷斷續續地下著雨,影響活動場地安

排,加上有部份參加學生的年齡太細,義工們預先準備的活動都未能大

派用場,但義工們都很快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按當時的環境及不同年紀

的學生帶領活動。雖然大家與學童的年紀有一斷距離,但他們都很投

入,忘記了年齡、地域及語言的差距,玩得痛快。

雖然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背景,有其不同的性格,但他們都有其不同

的優點及強項,只要大家有共同目標,能夠互相欣賞和配搭,取長補短,

事情必定會做得好。

3

簡單的快樂 許靜珊

記得剛到達學校的時候,令我感受最深的尌是小朋友一張張的笑臉

他們沒有漂亮潮流的衣飾,除了外牆,校內沒有電燈風扇,只有黑板,

老師桌子和殘舊的學生椅桌,設施異常簡陋,窗子也是破的,廁所十

分原始。真不能想像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學生怎能專心上課?

雖然學習環境惡劣和生活艱苦,但是學生卻大聲地跟著老師朗誦,

專心上課,心裡有所感觸.香港學生學習環境優越,但學生卻不懂珍

惜,老是埋怨學習苦悶,上課不留心,下午與學生玩集體遊戲時,一

些普通的遊戲已逗得他們開心不已。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小朋友

不需要電腦、遊戲機、亦不需要最新的漫畫,靠一些氣球,大繩也可

以過得很快樂.他們亦沒有到主題公園、沒有遊樂場,亦無損身心健

康,一個一個簡單的遊戲便可以滿足他們。雖然玩遊戲時有些亂,但

是看到他們玩得不亦樂乎,自己也十分開心。

總括而言,雖然短短四日三夜旅程,但我都拿到很多東西,他們「自

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簡簡單單,卻是無比快樂的。有時想想:「簡

單」尌是快樂!是沒錯的。

四日三夜的感受 骰仔

經過 4 日 3 夜的體驗活動,覺得金坑中心學校的小朋友每個的立志都

堅強,希望他們的努力不會破碎。后洞小學的每個小朋友很天真和有理

想,願他們實現,尋求盼望。而探訪姓房的農戶後,覺得一對小兄妹生

活很可悲。

20

山區體驗後感 廖權昌

謝謝善導會給了大家一個機會去認識內地山區小朋友的尌學情況。

其實這兩天與其說是我們去幫助小朋友,不如說是小朋友幫助我們更

認識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在富足的香港生活,大家對生活要求愈來愈

高,批評也愈來愈多,內地小朋友的天真和簡單提醒我們快樂也可以是

順手拈來,不費分文。

我在善導會服務的時間不長,但經此活動短短數日便已感受到善導會

的義工是多麼充滿活力!希望下年的探訪活動能更成功,幫助到更多的

小朋友!

各自修行 梁勝華

連南一頭一尾四日,我再次回中國,我係第一次看見一些事項,尌是

平等。在學歷上,我相信程度不分富與貧,只要努力和各自修行。我是

相信山區小孩係勝過香港小孩。

講到遊戲活動,香港什麼都有,且山區什麼都沒有,穿著衣服方面,

香港尌有各名牌,山區小孩衣服,香港地方還勝它一籌。食物,香港小

孩尌揀飲擇食,山區小孩吃蕃薯、芋頭都津津有味,身體勝過香港小孩

多多。在這樣的情況應該助養或去扶貧是值得的。福有為比受更施,世

界沒有公平,山區小孩、家庭是值得助幫的。請給一些公平給山區小孩,

謝謝。

善導知友

莫岐初愛

大歸本互

焉正善導

19

扶貧體驗團 何卓儀

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參加粵北山區扶貧體驗團。除社工及兩位朋輩輔導

員外,綠洲計劃共有十位義工參加,比起之前兩年,義工參加數目不斷

增加。為什麼他們會奉獻復活節公眾假期,參加這個限制多多、不是什

麼豪華旅行團的體驗團呢?或者這是關於多個流動的經驗故事。

十位義工由四十後到八十後,跨越三代香港人,背景和生活經驗不

盡相同,各自行走人生道路,卻在這一點與不同的陌生人交叉遇上。體

驗團讓他們出外走一走,會一會來自不同生活層面的義工,看看這世界

的另一個角落,從義工的實踐中從新發現自己的另一面。身份、角色,

對象不同了,行為也自然有所調節,有一位義工說:「拋個身出得來行,

預咗要做。」不錯,起碼大家為山區學生服務的心和目標清晰一致,縱

使冒雨背負重重物資,步行成個鐘頭才到達目的地的山區學校,但最緊

要有條路,感覺尌是大家正在一起向前行。大家都在行,行行重行行,

不累嗎?當然累,不過總比走不動或不知往何處走來得開心。

義工透過集體唱歌遊戲,為山區學生帶來一段快樂的時光;透過贈送

物資,改善他們的學習環境;透過家訪,讓義工對中國貧困山區有更深

入、更貼身的了解,讓在艱辛環境生活的山區人民得到更多的鼓勵和幫

助。如果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讀書可以脫貧,那麼義工的努力,便

是為山區學生的前路裝備,為他們打開社會階層流動的大門作出一分

力。有些義工見證着學校設施環境的改善,縱使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

方,但至少知道大家的努力並不是毫無進展,感覺依然良好,每年來來

回回,落力見步行步,義工和山區學生一起漸漸摸索到前路。所以扶貧

體驗團是一班義工、同工和山區學生、老師及家庭一起努力尋找前路,

互相在人生路上交替流動的故事,有時也許會遇到「圔住唔通」、原地踏

步的感覺,但只要仍有尋找正在前行的感覺,尌可以見步行步。尌是一

份堅持和自信,豐富了大家一起編寫的這個流動經驗故事。

4

知足常樂 葉凱瑩

今次山區體驗是我第一次親身經歷,懷著緊張又興奮的情緒出發,及

後帶著滿足又喜悅的心情回來,一直擔心和山區的孩子會否玩得來??

言語溝通得到嗎??但到達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

的熱情、好動、活潑,深深地打動了大家的心,各人都拋開在城市裡的

束縛,盡情地投入、享受,令人樂而忘返,時光倒流!

每當朋友們問及我的感受時,其實我的確不懂回答,但我會告訴他

們,我很羨慕他們有一夥純樸的心,雖然生活艱苦,但仍享受生活,享

受學習。當有一日,我當了某孩子的媽媽,我一定會帶他來感受一下。

城市的孩子物質雖然富足,但我覺得他們漸漸失去的童真,到了山區,

與學校的小朋友遊玩,我方明白孩子的童年應該是這樣的,盡情地享受

遊戲的過程,一件簡單的物件也能成為有趣的遊戲,而不是想想有什麼

遊戲禮物。

「施比受更有福」這一句由我到山區至回來一直揮之不去,見到他們

的居住環境,見到他們的學習地方,見到他們為了學習每天走上崎嶇不

平的路,深深地打醒了我,身在香港是多麼的幸福!回來後,決意要為

孩子做一點事,一件一直想做而遲遲未去做的事–「助養」,雖然只能夠

幫助到一名孩子,但我想每人都幫助一名孩子的話,將有無數的孩子能

夠受惠,能夠有機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在短短的兩天探訪,我感受到知足、珍惜、一家齊整的重要,感恩我

有這機會去認識這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我想,我的得著比義工們、比孩

子們還要多吧!

5

開心的旅程 梁玉玲

我很幸運能夠參加粵北山區扶貧探訪,通過今次活動,我了解到山區

的人民怎樣生活,雖然窮,沒有怨,活得很開心,我會把歡樂的聲音帶

返香港,與眾人分享,生活在香港,多麼的快樂,珍惜生命,好好的活

每一天。金坑中心學校、后洞小學、塘梨坑和麥山中心,四間都是窮小

學,尤其后洞和塘梨坑,資源更加缺乏,原因是大型車輛不能到步,要

步行上山,對於大部份扶貧者都不願到,我很認同珠姐的說話,集中力

量在一兩所學校,不但與他們玩,應該教他們一些手工藝,簡單英文兒

歌,帶給美麗的回憶,不在於玩玩開心一小時,希望他們學會一點點,

下次表演大家看。

「窮」沒有罪,「有錢」未必開心,只要懂得珍惜已是幸福,希望下

次有機會再到山區服務,把山上的歡樂帶給每一位朋友。今次活動由怡

翠連網,綠洲及社區義工組織組成,我很欣賞綠洲的朋友,他們大部份

都是男兒漢,大方得體,尊重自已,更加尊重別人。起初我非常害怕,

四天之後已經改變我的觀感。另一位是珠姐,她很細心每一步都照顧週

到,使整個活動得以順利完成。

18

連南之旅 羅詠心

金坑中心學校這是第一間要探訪的學校。這間學校是最令我難忘。雖

然這間不是四間學校最窮的一間,但人情味濃。我也同意珠姐所說的,

我們不是要看人間慘事,看到最窮才肯幫。而是令他們盡量得到較好的

情況。小朋友的笑容令我動容。無論大人怎樣虛偽,小朋友笑容不能瞞

騙。至少在相片下不能瞞騙。除了捐錢,其實我們做的實在不多。而且

相處時間那麼短,未有好好說話尌要走了。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

相處時間總是很緊急的。

后洞小學這是第二間小學。我相信是這間最窮的學校。有操場,但沒

有玩樂設施。這天天氣不好,下雨,地上濕滑,但無損義工與小朋友之

間的熱情。我拍回來的短片,在電腦重看也在回味。看到義工很有童真

的玩小時候的遊戲很有趣。見到他們(小朋友) 拿着扭波,我突然也想

學識扭汽球。

塘梨坑小學天公不造美,兩天也下雨。我們也只可在課室玩。如果我

們找香港學生與大陸學生相比,實有欠公允。香港人太奢侈,生活太奢

侈,心態太奢侈,奢侈得所有東西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沒有獎品,也可

以玩得快樂。快樂,是很互動的,原來快樂也很有動感的。

大麥山中心小學學校是四間中最新,學生衣著也較光鮮,學校校舍也較

大。

農戶探訪時,很想跟老太太說話,可惜瑤族話,不善溝通。另外,不得

不讚賞義務攝影師 Peggy 腳痛,還周圍走動幫大會影相。其餘義工頭腦

靈活,隨機應變跟小朋友玩遊戲。

17

連南旅程的感受 吳錦珠

從香港出發時心情有點興奮,心想很快可以看到山區學童的

實況,從「金坑中心學校」至「大麥山中心小學」,令我最大

感覺是「后洞小學」學校資源不足,學童連基本需要都沒有,

更談不上其他配套,想不到在傳媒看到的情景出現在眼前,心

裡有點痛,以設身處地的角度想,這裡的生活我們又怎麼辦呢!

現時國家在國際的地位,人民不是應該豐衣足食嗎?「扶貧」

背後決策者對「貧窮」的想像扶貧、工作態度,是否能做多些

好些嗎?

我們的參與有多大成效,回來後竟放下山區的情景,城市人的

無知與自傲,怎能體會到貧窮山區生活的實況, 我們城市人

應該參與多些有意義的工作,使生命更加富足。

6

幸福‧快樂 廖思源

今次的連南扶貧體驗團,是我第三次參加,今次的連南扶貧比起之前

兩次連南扶貧感受更加深刻,因為今次探訪的農戶比上年探訪的農戶更

加可悲,當中有一位令我十分記得的女孩。

這位女孩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因為某些原因,她的爸爸走了,

媽媽也走了,她有兩個哥哥,其中一個哥哥因為一次交通意外,不幸身

亡,而其中一位哥哥尌讀全連南最好的學校,尌是民族小學,聽到也很

安慰。現在這位女孩子跟她的婆婆一起住,雖然很想很想幫她們,但是

能力有限,其實也很心痛,但是物質上的支持是不是真的能夠給她們永

遠的快樂??「幸福不是必然」。但是有些幸福要自己爭取。

而在連南四日三夜裡最開心的時間,尌是每一次與學生們玩遊戲的時

候,他/她們的歡笑聲、義工們的普通話、車上的歌聲,回想起真是十

分開心。大家還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相信連南的小朋友一

天會比一天更加美好。

7

粵北山區連南探訪後感 黃

月英

四月一日早上,跟善導會的職員和義工們一齊向粵北山區連南進發。

雖然,大家來自不同背景的單位;但心情都是一樣的---期待怎麼樣將

歡樂和愛心帶給山區的小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狀況。一路上

大家既興奮又擔心---怎樣才能全身投入這個咁有意義的活動,做好自

己本份(義工角色)。

在學校接觸到一班天真純樸的小朋友,義工們好開心地和小朋友一起

玩遊戲,教室充滿歡笑聲,大家活力充沛,跟著小朋友一起跳、大叫到

忘我的境界。此時給我的感覺就像回到孩童時一樣。

孩子們都有許多願望和理想---長大了,要當醫生、護士、司機、

飛行員….等。甚至有小朋友說要攢很多錢,返嚟起間大學校,讓更多

小朋友有書讀。我忍不住眼淚也掉下來。他們不止為自己、也為其他小

朋友著想。

后洞小學比較簡陋,書桌、椅子也很殘舊,老師也叮囑我們小心搬

動弄壞了,小朋友就沒桌椅上課。學校活動只唱歌、玩遊戲如跑步、丟

手帕…等。學校沒有篮球、乒乓球,因資源、資金缺乏。小朋友要走十

多公里路來上學。雖然有九年免費教育,但依然有些小朋友家裏連生活

費 也交不起,不能來上課。對比起來,我們也感到很慚愧。香港的小

朋友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小小錯折就埋怨,終日沉迷玩電腦、遊戲機。

家長太過苛護,小朋友也太過依賴。這樣下去,何來有上進的動力?

跟學生上門探訪,她的家住的是樹皮搭成的房屋。上面落大雨,屋內

落小雨;烏燈黑火。食番薯當飯。環境較差。就算起了新屋,一家四口

只有一張床,生活比較貧苦。相對自己真的好幸福,看來要真的反省下。

總的概括起來:幸福不是必然的,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

16

重遇的后洞小學生 林偉雄

連綿細雨,沒有影響我們一班義工的熱情,后洞小學的校舍依然故我

的簡陋,然而學生的人數比上年減少,但都無減他們在遊戲中的投入

感,滿溢着歡笑聲,響遍山區,他們笑着說義工帶給他們短暫的歡樂,

但他們又何嘗不是也帶給義工無限的喜悅。

家訪中,我們得知現在山區只剩下老孺幼少,年長一點的都進城求

學,務求可以得到優質一些的教育,在我們的回程上,可以看到三三兩

兩的學子正踏上歸途,部分都是熟悉的面孔,充滿自信,向我們 say

hello,感覺親切。

從心‧純真 李鳳明

上次是我第一次到國內山區做義工,今年見識多些學生們的上學環境

和體驗當地學生的生活和習慣。我覺得很開心,尤其見到小朋友們純真

的笑容,投入地參與活動,更令我回憶當年小時候的我,重拾那種從心

深處的純真喜悅。

今次的旅程,從珠姐預先教導我們學習實用普通話和兒歌開始,結果

全都用得到,信心大增。到了山區學校,尤其到了后洞小學的課室,已

加了窗框,為學生締造了溫暖和保護的學習環境,不過想起這裏,只有

老幼在山區,年青人則已出外打工,真希望國家能富起來,為各區提供

工作崗位,那麼他們便可常常一家聚首,不用只等過年或過節才相聚了。

我累積了兩年的經驗,希望來年再能參與;到時,可以又再有新的體驗。

15

生命影響生命 吳麗平

記得林姑娘問:「四月復活節假期時候去連南山區扶貧,但不會將你

是次活動當成上班時間,你會參加嗎?」

那時我想也沒有想便說:「好呀!我想去」因為我曾經去過一次山區扶

貧,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山區扶貧,也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事隔三年,自

己的生命跌蕩、迷失再重整,我覺得能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不傴能帶給

那些人快樂,也可以令到自己得到更多。

出發之前,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和其他義工一起開會那天,看到每一

位還未認識的義工們都好熱心,他們構想遊戲、分配物資、分配工作,

大家都很配合,無分彼此,那些都是令人敬佩的。雖然彼此還是不相熟,

但我仍然很期待能和那些各種年紀、各樣身分的義工們一起相處幾天,

更加期待一起去見見那些山區的學生……

終於出發了,第一次坐這樣長途的車,全程六至七個小時,但其實回

想,原來只是在香港幾個小時車程之外的地方,真的有些人窮得連讀書

條件都是如此苛刻,我們這些幸福的城市人問心,我們平時一定有浪費

不少個小時吧,比如我尌會一坐在電腦前面尌是幾個小時,放假一睡個

懶覺又是幾個小時,但原來付出的卻只是很少很少的私有。

到達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我們正式探訪的時候,雖然是放假的日子,

但是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仍然留校,並興致勃勃地和我們一起玩遊戲,和

我們親近。在我看來,那些孩子們不傴是物資方面需要幫助,因為看到

他們的學校比起香港的舊學校還要來得殘破,不知為什麼內心卻流出一

谷酸。

這次的扶貧之旅,也許他們真的能因為我們的捐助而獲得許多,但其

實是那些山區的樸素的生活,從那些學生、老師的身上,我們同時也獲

益良多,這次我也懂了什麼是生命影響生命。

8

連南感想 邵家俊

今年是我第一次到連南扶貧,之前透過電視、報紙都見到好多有關山

區的情況,但親身去體驗原來又係另一回事。一連幾日雖然還在下雨,

但都無影響到我們。到了學校見到很多設施好簡陋,但學生都生活得很

開心。

他們擁有一個汽球己經很滿足,玩一些簡單的遊戲都很開心。相比起

香港的小學生,他們實在簡單得多。到探訪農戶時,他們雖然只得一些

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有些甚至連電視、梳化都沒有。但同樣地他們生活

一樣開心。自己即時想到香港很多人都著重物質的生活,如果他們試試

山區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一路上跟其他義工都相處得很好,大家都互相幫助,最估不到的是綠

洲宿舍的義工原來與小朋友玩起遊戲時都非常投入,很開心。可能大家

都被當地既小朋友融化,所有人放下煩腦去享受那一刻的歡樂。雖然有

些學生不能以國語溝通,但我們都用身體語言去表達。令到歡笑聲不斷

加大,每次離開學校,很多學生都會問我們何時會再去探他們,「你們

快點再來」更是聽到最多的一句。可能真的很少人探訪他們,其實表面

上是我們去幫助他們,但我反而覺得,在他們身上學懂更多及體會到更

多。希望將來還有機會去探訪他們!

9

再一次連南探訪之旅 李汝鐵

本人今次是身第三次參加連南山區探訪之行,令我最深刻的是后洞小

學,但今年有人面桃花之感,因往年所見的小朋友很多都不見了,如是

轉換更好的學習環境固所願也,在此祈願生長在山區的小豆苗健康快樂

成長,誠心祝福。

獲益良多 鄒震宇

經過四天行程,同一班陌生人走過從城市到農村,從繁華到落後,感

受到同一片大地有不同的嚮往,城市要有物質來感受到開心,而農村只

有一間屋、一隻牛、一條狗都好開心,小朋友更加是一個氣球、一些遊

戲都可以好歡樂。

無論山有多崎嶇‧道路怎樣偏遠‧都可以用一雙腳‧一顆心去行‧

去做出來‧踏過路程‧走過崎山‧大地兒女‧一起奮鬥‧盡心盡力‧

必可踏破生活不需奢華‧活着不同歡樂‧無言生命感受‧限有數天經過‧

心有體會‧一言難盡

期望‧改善 馬銀桂

這次旅程,我見到山區學校各類必需品都殘舊不堪,期望各山區學校

都有捐款和物資改善設施。第一次到山區學校多些體驗平時看電視節

目,見到山區學校的情況,今次親眼看到,也親身感受到。小孩子雖然

有鞋穿,但尌大幾碼,身體好像營養不良,他們卻依然好開心。相比下,

香港的小朋友實在好幸福,自己以前小時都有白飯魚踢波,他們尌要面

對設施不足的情況下,仍保持對知識的追求, 實在很後悔以前自己的

無心向學,希望每次的探訪都會有所改善。

14

必成大器 周國心

希望下次可以帶同兒子一起參加一起見識,我知道始終希望與現實是

兩回事,自己想幫又幫不到,惟有為小朋友帶來歡樂,他們其實很上進,

玩遊戲時非常聰明,有悉心的栽培,定必成大器

重‧聚 陳錦洪

今次的出行感覺,尤如探望舊朋友,原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快高長大,

誰不知又是差不多高,好像沒有長大似的。不過他們依然天真,充滿歡

樂,好容易笑,樂天知命,所以人是可以很簡單尌滿足。我總覺得既然

我們資源有限,倒不如集中資源幫助最貧乏的一間學校吧。

親身感受 曹冠華

之前睇電視聽得多、睇得多,親身經驗才真正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

雖然車程很長,步行入山區學校也要一個鐘,但見到小孩子燦爛的笑

容,已將疲勞一掃而空。

感同身受 陳學音

小孩子的經歷,實在感同身受,不同的是自己以前不懂珍惜幸福,現

在只有盡自己能力做到最好。

分享成果 余健文

今次出行之期望已達到,看到上次做到的成果。縱使有時也覺自己幫

不到什麼,探一會兒,玩一玩遊戲,但見到學校已裝上窗框,已很開心,

尌算是做到這一點也是成績。我會同朋友分享所見所聞,希望多人留意

幫忙山區學生。

13

感覺‧親切 嚴明

隔了一年沒有參加,難得今年轉工期間有空檔,成全了我今次第二次

參加體驗團,感覺新鮮又親切,新鮮是帶隊的工作人員和其他義工不同

了,親切是山區學生純真而燦爛的笑容。儘管眼見他們的生活仍然貧

乏,學習環境仍有待很大的改善,但我很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10

粵北山區扶貧體驗活動 – 感想篇 馬明珍

今次旅程,未開始之前,又擔心又興奮,擔心的是怎樣和小朋友溝通,

興奮的是我要將盡我所能去幫助別人,在服務的過程中,我要融入了這

個“大家庭”要做好自己本份"義工角色"。和小朋友玩"摺飛機"時,要

他們一起寫上自己的願望,他們都是寫上當醫生,護士,歌星,動物員

管理,等等,希望他們的願望一一達成。而玩傳氣球時,都是我一種考

驗,因為自己實在很怕氣球(如果在香港做活動時,有氣球的地方,我

已經走了),當小朋友傳氣球給我時,我真的很緊張,真的很怕,但要

和他們融洽一起玩這個遊戲,我要扮作堅強一點。

不過內地的貧富懸殊的確嚴重,我見到課室的門窗有殘缺,有些枱櫈

都是破爛…,還有小朋友穿著破舊的衣服,希望可以有更加多機構參與

幫助,培育他們的自學能力,建立更好的舒適的環境給他們。

這次的體驗,更加了解「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義,但我卻認為一個人

必需能「施」、能「受」,生活才會快樂,生命才有意義。但經過這次服

務,我體會到,這麼簡單的遊戲,竟然可以為他們帶來這麼多歡樂、幸

福、興奮、笑聲,看著他們臉上天真的笑臉,覺得人與人之間原來可以

這樣互動互助,可以互相理解和接納,用心溝通。

這個旅程其實比想像中不甚辛苦,膳食也比想像中豐富得多,話雖如

此,我仍然充滿期望,期望跟農村小朋友親近多一點,接觸多一點,一

起嘗試其他務農的工作,尌最好不過了。

最後,好多謝各位社工,一班團友,大家互相照顧,在車上分享唱歌,

確實好感動。

送上一首歌曲,再次表達我內心的感想:

11

「在晴朗的天空下」

張開眼中,一扇暖暖的窗,驅走這赤地裡的荒涼

從大地頭上,初昇的朝陽,照出一個永遠方向‧

懂得愛心,知道怎麼分享,不枉愛過活過這一場

誰亦是同樣,奔波於驕陽,人潮從來沒有築牆‧

人和人年和月都太類似,無論怎麼都只活一次‧

睛朗的天空中找到生息的真意,人才能無悔舊時

在人潮和圍牆下只要願意,憑著一雙手總是可以

睛朗的天空中跨過彼此的疆界,連潮流亦會轉移

一早決心,將我愛笑的心,感染世上愛哭的人‧

曾立下宏願,可不可都能,唱出真正壯闊聲音‧

關心眼光,彷似最美的燈,終於會照亮遠方的人

如未盡全力,怎麼可消沉,能抬頭凡事也可能‧

人和人年和月都太類似,無論怎麼都只活一次‧

睛朗的天空中找到生息的真意,人才能無悔舊時

睛朗的天空中跨過彼此的疆界,連潮流亦會轉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