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 10 月 22 日(星期三) 責任編輯:陳 版面設計:劉坻坻 A11 特刊 港商務印書館最初經營門市,隨後建立印刷廠,又開設編輯部和發 行部,發展成為一個建制完整的文化企業。1917 年商務開始承印發 行香港課本,抗戰之初,成為供應內陸的圖書基地。戰後出版了供香港 及南洋學校使用的課本,編印五年制中文中學教科書,重印工具書和古 籍等。七十年代末,配合香港教育制度的變化,以及社會變化,着力出 版教科書、中外語文工具書、歷史文化畫冊以及各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 學等圖書。 三大業務奠下基礎 現時香港商務印書館主要業務包括三大類別:教科書出版、綜合出版 及門市業務。 香港 1978 年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商務 1979 年成立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出版中學教科書和參考書,初期集中出版中國歷史和中文科。由於教科 書內容翔實,客觀全面,因而迅速成為市場領導者,並奠下堅實的發展 基礎,現時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的科目已涵蓋文理商各科,建立「教參書 王國」地位。 進入二十一世紀,商務印書館以「大教育」為出版方向,確定發展策 略,建立中文基本閱讀書庫,引入英文階梯閱讀的系列,開發經典和書 法結合的名家大手筆,推廣人文社科學術著作,發掘香港本地獨特自然 人文資源等,推動本地文化發展,致力聯繫學術、文化、教育界人士。 商務印書館於 80 年代,迅速發展編輯出版及經營門市,於 1984 年在銅 鑼灣開設圖書中心,又走進沙田等新市鎮開設書店,亦隨着集體交通運 輸發展,在鐵路沿線內開設商務文化快線,2003 年後走進大學校園。近 年商務印書館積極開拓其他零售渠道,今年底,各類型門市將達 25 家。 為促進讀者與學者及文化人交流,幾家門市特設文化活動場地,每年舉 行接近 200 場不同類型的文化講座和活動,為讀者擴闊閱讀視野。 毛永波:傳承中華文化, 促進中外交流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副總 編輯兼助理總經理毛永波表示:「香 港商務印書館一直默默耕耘,是延續 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縷香火,是推動香 港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他舉出例 子,《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 活》、《國寶》等畫冊出版時,內地 才剛開始改革開放,各項出版條件相 對落後,因此特別在香港聘請專業攝 影師,深入北京故宮博物館拍攝大量 照片,加上香港高水準的編輯和設計團隊,以及高質 量的印刷水平,出版以來,屢獲殊榮,更售出多種外 文版權,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的途徑,這幾本書歷久 不衰,三十多年來不斷加印及改版,不僅受圖書館、 教育機構及文化研究者歡迎,一般人也很有興趣。他 指編製這類中國文化及歷史圖冊書籍,令商務印書館 累積寶貴經驗,近年推出不少關於香港歷史的書籍, 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以圖片說故事。 毛永波又指,商務印書館一直專注教育,推出不少 語言學習書、法律書、中外歷史書,他指在鞏固語文 學習圖書出版的傳統優勢之外,出版範疇日益廣泛, 推動香港文化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中外交流。 「我們的目標不會變,一是傳承中華文化,二是面向 國際市場,再來就是引進西方文明。」 問到多年來的出版方針,毛永波表示,商務印書館不分本土和內地題 材,考慮的是題材的出版價值,特別是發掘一些不為人知的資源,例如 《日偽時期煤礦坑的故事》的出版,紀錄了山西煤礦萬人坑發掘情況, 揭示日軍侵華罪行,更從而保存了珍貴的歷史照片,社會價值遠大於經 濟價值。近年出版的《香港散步系列》、《發現香港系列》、《香港中 草藥大全》等,都是香港獨特歷史和人文資源,紀錄了社會變化發展的 里程。 對於電子出版的趨向,毛永波強調商務印書館一直是走在前端,在九 十年代已利用 CD-i 技術出版《中國文明之窗—紫禁城》、《漢語大詞 典》光碟等,又開發語言數據庫。近年在學界廣受歡迎的「階梯閱讀空 間」,就是運用資訊科技來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 中文閱讀興趣和能力。展望未來,仍會秉承與時俱進的傳統,推出新形 式的圖書和電子出版物,服務香港社會。 葉佩珠:提供多元化閱讀體驗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佩珠表示,公司早年只有一兩 家門市和一所印刷廠,前輩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經營,發展至今天規 模,實在是相當了不起。她認為其中關鍵是幾代人都堅守「昌明教育」 的文化使命。 商務印書館與香港共同經歷多次經濟起伏,在葉佩珠看來,圖書業務 卻不被牽連太大,「因書本可讓人增加競爭力,書店抗逆能力較強,況 且經濟低潮時,各樣經營條件反而更加適合發展,是擴充業務的良好契 機。」她慶幸大部分員工都認同公司文化理念,一起渡過難關。 時至今天,商務既有鬧市旗艦店,也有社區店、鐵路文化快線、大學 書店、兒童書、法律書等專業書店,門市同事每天接觸不同的讀者,了 解他們的文化需求和閱讀興趣,及時挑選合適的品種,門市每年出售的 圖書品種多達幾十萬,包括香港、內地、台灣、英美等地出版物,充分 滿足港人不同的閱讀喜好。在葉佩珠看來,書不僅僅是書,更是一種教 育與服務,如何能在出版與銷售圖書,同時真正服務讀者是件非常重要 的工作。多家門店設有文化活動場地,舉行新書發佈會、學者講座以及 各種展覽等,它們對香港閱讀風氣的提升,都起了不同程度的幫助。 談及未來,葉佩珠表示,商務印書館正在嘗試轉型,在買賣之外提供 更多的文化服務和體驗,她舉例說,商務印書館於 2004 年成立的「Ed- Fun 同學坊」,便是着力為本地中小學生及教師提供英語培訓,配合商 務「大教育」的發展方向。又在沙田和天水圍店增設咖啡角,給讀者帶 來悠閒舒適的閱讀空間。對於香港商務印書館的未來,葉佩珠充滿信心 與期待地說,商務印書館將繼續堅持提升專業水平,發展多元化業務, 並結合資訊科技,提升經營服務水準,服務香港市民。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配合業務發展,1914 年在香港設館,迄今一百年,是 香港少數的百年企業,更是香港唯一一家跨越百年,而且生機蓬勃的文化企業。作為一家文化企業,從 經營門市、開辦印刷廠至編輯出版圖書,始終以「昌明教育」為文化使命,「百年啟智,紮根香港」概 括了香港商務一世紀的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濤 香港商務印書館100周年誌慶 我讀故我在 我認識許多人因為各種生活的偶然性,沒有機 會接受正規教育,但他們絲毫沒有減卻對閱讀的 興趣,其心志仍是希望透過文字多認識宇宙、世界與人生。因 此,每當我接過香港商務印書館發送的出版資料,察見新書系列 意念層出不窮,題材羅列中外古今,且不限囿於普及或商業考 慮,我的心情都十分興奮。拿起新書或錯過了的舊書籍,口裡嘩 然心裡肅然。書館的貢獻,使我們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繼續能 夠「我讀故我在」。 文潔華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系主任及教授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也是第 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而以「迪民智,昌 明教育」為宗旨的商務印書館也剛好在一百年 前落戶香江,並在百年間開枝散葉,成本港目前歷史最悠久及規 模最大的文化教育出版機構。百年以來,無數港人在成長過程中 受過它編撰的教科書的蒙,香港商務出版的歷史文化畫冊長期 以來是港人認識和欣賞中國歷史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中西工 具書成為寫字樓必備的實用書籍,回首百年,商務一直是「潤物 細無聲」的默默耕耘,才結成今天的豐碩成果。 在此祝願商務百尺竿頭,精益求精! 丁新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回顧近代香港文化的歷史進程,1911 年香港 大學的成立,以及 1914 年商務印書館的紮根香 港,均是重要的里程碑。商務見證了過去一世紀 的崢嶸歲月,以文字出版忠實地紀錄了大時代知識分子的所思所 學及行誼風範,為香港的文化出版事業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 不折不扣地成了香港文化事業的重要地標。感恩幾代商務人的心 血和奉獻! 李焯芬院長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商務印書館這百年來 在香港的出版和書店事業,是樹人的事業,作 為讀者,我受惠於商務印書館出版或銷售的高質 素的書籍,近年來我更有幸成為商務出版的學術書籍的作者。十 分感謝和欣賞商務印書館多年來在香港的文化和學術領域作出的 傑出貢獻,祝願在未來的日子,商務的事業繼續蒸蒸日上,更上 一層樓。 陳弘毅教授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我在北角居住的時候,閒時常走在書局街 上,想到往昔的書局究竟在哪裡,是甚麼模 樣。原來書局街是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原址,是我 每周都探訪的英皇道商務的前身。商務印書館陪伴不止一個世代 的香港人,度過了悠悠歲月,是香港文化記憶的一個重要標記。 作為《香港文學大系》的總主編,我很榮幸我們這一套十二卷的 香港文學史料,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並以此為商務在港百年 誌慶,祝願商務印書館為香港文化繼續發熱發光! 陳國球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講座教授 嘉惠學林 一百年來,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眾多圖書,推 動閱讀文化,香港市民受惠良多。 早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人已經常至商務各門市部「打書 釘」和購書。近年來,則多次擔任商務印書館與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每年舉辦的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評判。這項比賽,至今已辦了 二十九屆,長期以來,這比賽不但鼓勵中學生廣泛閱讀,更鼓勵 他們作深度閱讀,從多角度看世界,從閱讀中體味人生,享受人 生,真可說是功德無量。 單周堯教授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校長(學術) 商務印書館服務香港百載,是香港文化事業 的始祖。百年來開啟香港的閱讀風氣,提升本 地學術文化素質,推動出版及印刷事業。 近年來,更致力於引進新科技,開發電子出版及印務,與時並 進,更好地為香港文化事業及市民大眾服務。 於貴館創立一百周年之際,謹祝商務印書館松柏長青! 黃玉山教授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給我光,更多的光 歌德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給我光,更多的 光!」這位以《浮士德》等不朽的文學鉅著的光 輝照亮了全世界的德國大文豪,在仙逝時最依依不捨的,依然是 照亮自己生命的光。要照亮他人,必先照亮自己。每個人的人生 都應像歌德那樣,永不停息地去追尋生命的光源。商務印書館 1914 年在香港設立分館,在過去的一百年以來,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了無數文、史、哲、藝術和宗教的經典著作,在中國社會由 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最關鍵歷史時期,拓展民智,繼往開新,照亮 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身心。祝願香港商務印書館的火炬,在 未來的一百年更加光輝燦爛。 翟志成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教授 大學教授在他們學術生涯的初期和中期,為了 建立自己在學術界的地位,一般需要在專供同行 閱覽的刊物或大學出版社發表著作,以求爭取行 家的推許。到了學術生涯的後期,他們則傾向面向廣大讀者,以一 般人明白的語言傳授其研究心得和所思所想,力求將知識普及化。 商務印書館一直以來為處於學術生涯不同時期的大學學者提供 發表嚴謹著作和普及讀物的管道,對推動香港的學術發展起了不 可或缺的作用。過去兩年,商務印書館為我出版了三部著作,讓 我得以最快的速度與海內外關心香港的讀者彙報我的研究成果, 對此我心懷感激,並借商務印書館百年華誕的時刻向商務印書館 致以崇高的敬意。 劉兆佳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百年啟智 紮根香港 圖錄畫冊是商務最 富創新的出版項目。 商務印書館於 80 年代積極開拓門市業務, 於 1984 年在銅鑼灣開設圖書中心。 商務印書館天水圍分店今年五月搬遷,設有咖啡廳 Bookaccino,營業 面積擴充了一倍。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葉佩珠。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 司董事副總編輯兼助理總 經理毛永波。

商務印書館天水圍分店今年五月搬遷,設有咖啡廳Bookaccino ...pdf.wenweipo.com/2014/10/22/a11-1022.pdf2014/10/22  · 商務印書館於80年代,迅速發展編輯出版及經營門市,於1984年在銅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責任編輯:陳 濤 版面設計:劉坻坻A11 特刊

    香港商務印書館最初經營門市,隨後建立印刷廠,又開設編輯部和發行部,發展成為一個建制完整的文化企業。1917年商務開始承印發行香港課本,抗戰之初,成為供應內陸的圖書基地。戰後出版了供香港及南洋學校使用的課本,編印五年制中文中學教科書,重印工具書和古籍等。七十年代末,配合香港教育制度的變化,以及社會變化,着力出版教科書、中外語文工具書、歷史文化畫冊以及各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圖書。

    三大業務奠下基礎現時香港商務印書館主要業務包括三大類別:教科書出版、綜合出版及門市業務。香港1978年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商務1979年成立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出版中學教科書和參考書,初期集中出版中國歷史和中文科。由於教科書內容翔實,客觀全面,因而迅速成為市場領導者,並奠下堅實的發展基礎,現時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的科目已涵蓋文理商各科,建立「教參書王國」地位。進入二十一世紀,商務印書館以「大教育」為出版方向,確定發展策略,建立中文基本閱讀書庫,引入英文階梯閱讀的系列,開發經典和書法結合的名家大手筆,推廣人文社科學術著作,發掘香港本地獨特自然人文資源等,推動本地文化發展,致力聯繫學術、文化、教育界人士。商務印書館於80年代,迅速發展編輯出版及經營門市,於1984年在銅

    鑼灣開設圖書中心,又走進沙田等新市鎮開設書店,亦隨着集體交通運輸發展,在鐵路沿線內開設商務文化快線,2003年後走進大學校園。近年商務印書館積極開拓其他零售渠道,今年底,各類型門市將達25家。為促進讀者與學者及文化人交流,幾家門市特設文化活動場地,每年舉行接近200場不同類型的文化講座和活動,為讀者擴闊閱讀視野。

    毛永波: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中外交流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副總

    編輯兼助理總經理毛永波表示:「香港商務印書館一直默默耕耘,是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縷香火,是推動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他舉出例子,《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活》、《國寶》等畫冊出版時,內地才剛開始改革開放,各項出版條件相對落後,因此特別在香港聘請專業攝影師,深入北京故宮博物館拍攝大量

    照片,加上香港高水準的編輯和設計團隊,以及高質量的印刷水平,出版以來,屢獲殊榮,更售出多種外文版權,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的途徑,這幾本書歷久不衰,三十多年來不斷加印及改版,不僅受圖書館、教育機構及文化研究者歡迎,一般人也很有興趣。他指編製這類中國文化及歷史圖冊書籍,令商務印書館累積寶貴經驗,近年推出不少關於香港歷史的書籍,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以圖片說故事。毛永波又指,商務印書館一直專注教育,推出不少語言學習書、法律書、中外歷史書,他指在鞏固語文學習圖書出版的傳統優勢之外,出版範疇日益廣泛,推動香港文化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中外交流。「我們的目標不會變,一是傳承中華文化,二是面向國際市場,再來就是引進西方文明。」問到多年來的出版方針,毛永波表示,商務印書館不分本土和內地題材,考慮的是題材的出版價值,特別是發掘一些不為人知的資源,例如《日偽時期煤礦坑的故事》的出版,紀錄了山西煤礦萬人坑發掘情況,揭示日軍侵華罪行,更從而保存了珍貴的歷史照片,社會價值遠大於經濟價值。近年出版的《香港散步系列》、《發現香港系列》、《香港中草藥大全》等,都是香港獨特歷史和人文資源,紀錄了社會變化發展的里程。對於電子出版的趨向,毛永波強調商務印書館一直是走在前端,在九十年代已利用CD-i技術出版《中國文明之窗—紫禁城》、《漢語大詞典》光碟等,又開發語言數據庫。近年在學界廣受歡迎的「階梯閱讀空間」,就是運用資訊科技來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中文閱讀興趣和能力。展望未來,仍會秉承與時俱進的傳統,推出新形式的圖書和電子出版物,服務香港社會。

    葉佩珠:提供多元化閱讀體驗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佩珠表示,公司早年只有一兩家門市和一所印刷廠,前輩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經營,發展至今天規模,實在是相當了不起。她認為其中關鍵是幾代人都堅守「昌明教育」的文化使命。商務印書館與香港共同經歷多次經濟起伏,在葉佩珠看來,圖書業務

    卻不被牽連太大,「因書本可讓人增加競爭力,書店抗逆能力較強,況且經濟低潮時,各樣經營條件反而更加適合發展,是擴充業務的良好契機。」她慶幸大部分員工都認同公司文化理念,一起渡過難關。時至今天,商務既有鬧市旗艦店,也有社區店、鐵路文化快線、大學

    書店、兒童書、法律書等專業書店,門市同事每天接觸不同的讀者,了解他們的文化需求和閱讀興趣,及時挑選合適的品種,門市每年出售的圖書品種多達幾十萬,包括香港、內地、台灣、英美等地出版物,充分滿足港人不同的閱讀喜好。在葉佩珠看來,書不僅僅是書,更是一種教育與服務,如何能在出版與銷售圖書,同時真正服務讀者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多家門店設有文化活動場地,舉行新書發佈會、學者講座以及各種展覽等,它們對香港閱讀風氣的提升,都起了不同程度的幫助。談及未來,葉佩珠表示,商務印書館正在嘗試轉型,在買賣之外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和體驗,她舉例說,商務印書館於2004年成立的「Ed-Fun同學坊」,便是着力為本地中小學生及教師提供英語培訓,配合商務「大教育」的發展方向。又在沙田和天水圍店增設咖啡角,給讀者帶來悠閒舒適的閱讀空間。對於香港商務印書館的未來,葉佩珠充滿信心與期待地說,商務印書館將繼續堅持提升專業水平,發展多元化業務,並結合資訊科技,提升經營服務水準,服務香港市民。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配合業務發展,1914年在香港設館,迄今一百年,是香港少數的百年企業,更是香港唯一一家跨越百年,而且生機蓬勃的文化企業。作為一家文化企業,從經營門市、開辦印刷廠至編輯出版圖書,始終以「昌明教育」為文化使命,「百年啟智,紮根香港」概括了香港商務一世紀的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濤

    香港商務印書館 100 周年誌慶

    我讀故我在我認識許多人因為各種生活的偶然性,沒有機

    會接受正規教育,但他們絲毫沒有減卻對閱讀的興趣,其心志仍是希望透過文字多認識宇宙、世界與人生。因此,每當我接過香港商務印書館發送的出版資料,察見新書系列意念層出不窮,題材羅列中外古今,且不限囿於普及或商業考慮,我的心情都十分興奮。拿起新書或錯過了的舊書籍,口裡嘩然心裡肅然。書館的貢獻,使我們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繼續能夠「我讀故我在」。

    文潔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系主任及教授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而以「迪民智,昌明教育」為宗旨的商務印書館也剛好在一百年

    前落戶香江,並在百年間開枝散葉,成本港目前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文化教育出版機構。百年以來,無數港人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它編撰的教科書的蒙,香港商務出版的歷史文化畫冊長期以來是港人認識和欣賞中國歷史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中西工具書成為寫字樓必備的實用書籍,回首百年,商務一直是「潤物細無聲」的默默耕耘,才結成今天的豐碩成果。

    在此祝願商務百尺竿頭,精益求精!

    丁新豹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回顧近代香港文化的歷史進程,1911年香港大學的成立,以及1914年商務印書館的紮根香

    港,均是重要的里程碑。商務見證了過去一世紀的崢嶸歲月,以文字出版忠實地紀錄了大時代知識分子的所思所學及行誼風範,為香港的文化出版事業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不折不扣地成了香港文化事業的重要地標。感恩幾代商務人的心血和奉獻!

    李焯芬院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商務印書館這百年來在香港的出版和書店事業,是樹人的事業,作

    為讀者,我受惠於商務印書館出版或銷售的高質素的書籍,近年來我更有幸成為商務出版的學術書籍的作者。十分感謝和欣賞商務印書館多年來在香港的文化和學術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祝願在未來的日子,商務的事業繼續蒸蒸日上,更上一層樓。

    陳弘毅教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我在北角居住的時候,閒時常走在書局街

    上,想到往昔的書局究竟在哪裡,是甚麼模樣。原來書局街是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原址,是我

    每周都探訪的英皇道商務的前身。商務印書館陪伴不止一個世代的香港人,度過了悠悠歲月,是香港文化記憶的一個重要標記。作為《香港文學大系》的總主編,我很榮幸我們這一套十二卷的香港文學史料,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並以此為商務在港百年誌慶,祝願商務印書館為香港文化繼續發熱發光!

    陳國球教授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講座教授

    嘉惠學林一百年來,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眾多圖書,推

    動閱讀文化,香港市民受惠良多。早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人已經常至商務各門市部「打書

    釘」和購書。近年來,則多次擔任商務印書館與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每年舉辦的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評判。這項比賽,至今已辦了二十九屆,長期以來,這比賽不但鼓勵中學生廣泛閱讀,更鼓勵他們作深度閱讀,從多角度看世界,從閱讀中體味人生,享受人生,真可說是功德無量。

    單周堯教授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校長(學術)

    商務印書館服務香港百載,是香港文化事業的始祖。百年來開啟香港的閱讀風氣,提升本

    地學術文化素質,推動出版及印刷事業。近年來,更致力於引進新科技,開發電子出版及印務,與時並

    進,更好地為香港文化事業及市民大眾服務。於貴館創立一百周年之際,謹祝商務印書館松柏長青!

    黃玉山教授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給我光,更多的光歌德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給我光,更多的

    光!」這位以《浮士德》等不朽的文學鉅著的光輝照亮了全世界的德國大文豪,在仙逝時最依依不捨的,依然是照亮自己生命的光。要照亮他人,必先照亮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應像歌德那樣,永不停息地去追尋生命的光源。商務印書館1914年在香港設立分館,在過去的一百年以來,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無數文、史、哲、藝術和宗教的經典著作,在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最關鍵歷史時期,拓展民智,繼往開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身心。祝願香港商務印書館的火炬,在未來的一百年更加光輝燦爛。

    翟志成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教授

    大學教授在他們學術生涯的初期和中期,為了建立自己在學術界的地位,一般需要在專供同行閱覽的刊物或大學出版社發表著作,以求爭取行

    家的推許。到了學術生涯的後期,他們則傾向面向廣大讀者,以一般人明白的語言傳授其研究心得和所思所想,力求將知識普及化。

    商務印書館一直以來為處於學術生涯不同時期的大學學者提供發表嚴謹著作和普及讀物的管道,對推動香港的學術發展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過去兩年,商務印書館為我出版了三部著作,讓我得以最快的速度與海內外關心香港的讀者彙報我的研究成果,對此我心懷感激,並借商務印書館百年華誕的時刻向商務印書館致以崇高的敬意。

    劉兆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百 年 啟 智 話 商 務

    百 年 啟 智 紮 根 香 港

    ■圖錄畫冊是商務最富創新的出版項目。

    ■商務印書館於80年代積極開拓門市業務,於1984年在銅鑼灣開設圖書中心。

    ■商務印書館天水圍分店今年五月搬遷,設有咖啡廳Bookaccino,營業面積擴充了一倍。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佩珠。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編輯兼助理總經理毛永波。

    慶祝商務成立百年舉辦舊

    書徵集及慈善義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