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新闻 2020 2 3 一版责任编辑 何娉 本版责任编辑 顾俪 E-mail:[email protected] 2 需求有人对接,后勤都有保障 “隔离”隔不断社区温暖 本报记者 张燕丽 “明天要买点什么蔬菜呀?水果要不要?”耿亮是本区 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自年初一开始,每天晚上他都要给 辖区内一户正在进行居家隔离的家庭打电话,了解一下他 们的健康状况,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 成为隔离家庭“帮手” 耿亮介绍,一户居民在春节前乘坐邮轮旅游,除夕回 沪到家后得知同船有一位来自重点地区的游客出现发烧 现象,当晚他们就电话告知耿亮这一情况,并表示会自行 在家进行 14 天隔离观察。 耿亮即刻进行了上报,并为该户居民的居家隔离落实 “后勤保障”。现在,每天有专业医务人员上门为这户居民 进行体温测量、体征随访,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安排了专 人为他们采买生活必需品等。 “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虽然隔 离在家不能出门,但生活上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该户家庭 的女主人在电话里介绍,邮轮上没有信号,但一抵达上海 后,她的手机就接收到了很多此前居委发出的告知信息、防 疫知识宣传等。“我看到居委发来的消息中有一条是如果和 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接触过,要及时上报,我们虽然没有直接 接触,但我觉得也要上报,这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正是前期对疫情防控的宣传有力度,才使得居民主动上 报情况。而各街道和各居民区党总支也尽力做好居家隔离 家庭的“帮手”。除把生活用品、食材等送上门之外,对于隔 离家庭的生活垃圾也安排了专业的第三方上门消毒清理。 关注隔离居民心理 疫情难免让人有恐慌情绪,特别是那些进行居家隔离 的居民,如何舒缓他们隔离期间可能出现的焦灼、低落、郁 闷? “王伯伯,您好呀!我听医生讲了,您的体温一直正常 的,您放宽心。”拥有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魏娜是居民 区党总支书记,尽管每天忙着对居民区内返沪人员进行排 摸统计,但每隔一两天她总要和一位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 通电话聊聊天,渐渐地,这位居民从一开始隔离时的忐忑 变为现在的淡然处之。“外界的关心很重要,我能感受到他 情绪好转了很多。”魏娜说。 事实上,在这个居民区不止魏娜一位心理咨询师。几 年前,通过党建联建,居民区里成立了“暖心小组”,邀请专 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组成员开课,传授专业心理知识。 除了为隔离家庭提供日常的生活需求外,通过邻里守 望相助、暖心小组“连心桥”等从情感上支持家庭隔离对 象,利用电话、微信等关注隔离对象 的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援助关怀,为 他们排除焦虑抑郁情绪。“虽然隔离 在家,但我们没有被大家忘记和排 斥。我相信疫情一定可以控制住, 也一定可以战胜。”一位居家隔离 的居民通过微信表示。 在虹口的社区,面对疫情,基层 党组织不但用行动织起了“安全网”, 更用爱心架起起了“连心桥”。 本报讯 (记者 殷建华 1 29 日早上七点半,三角地菜 场密云分场,摊主们戴上口罩一如往常出摊,他们的摊位上 摆满了各类新鲜蔬菜,许多戴着口罩的居民陆续来到菜场进 行选购。早上九点半,在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内的盒马超市 里,货架上满满当当地放着新鲜到店的禽肉、蔬菜、瓜果等, 店内人头攒动,附近的居民们戴着口罩忙着将青菜、猪肉、牛 肉等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车。 据介绍,为确保猪肉、蔬菜、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 应,区商务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 作领导小组, 1 27 日全体工作人员提前返岗投入紧张工 作,部门与菜场、超市、卖场、药店等商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要求企业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并严格落实各类防疫工作。 三角地菜市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区内 18 个分 菜场均有新鲜蔬菜供应,节前商户也进行了蔬菜储备,市民 不必恐慌。同时他也表示,随着春节期间部分商户返沪,供 应量将会逐步增加。按照区商务委的要求, 1 27 日开始菜 场工作人员正在一个一个联系返乡商户,排摸健康状况,并 希望非疫区的商户尽快返回上海,以增加市场供应量,应对 日前因疫情引起的市场需求上涨。 据了解,区商务委已与三角地菜市场公司及广粤、沪陵 两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系,要求市场动员在沪及外地经营户尽 快回市场出摊经营,非疫区经营户回沪后,进行信息登记排 摸,确保市场安全有序运营。 “春节期间销售量太大,我们多的时候,一天要补七八次 货,尽全力确保货架上的蔬果都是满货状态。除夕至今,盒 马蔬菜的供应量比平时最高峰的单日还增加了 50%,一天要 卖几十万份蔬菜。”1 28 日盒马的蔬菜采购黄一凡告诉记 者,春节消费量大,本身盒马也做了提前预估、锁量锁价,因 此货源充足,市民完全不必担心没菜吃。“单就今天一天,盒 马就准备了约 250 吨、 50 万份包装蔬菜, 80 吨的散装蔬菜,是 平时蔬菜供给的 6 倍。未来 3 天,本地绿叶菜供给量提高到 40 吨,并陆续从山东、云南、福建等地调拨平均每天 100 吨蔬 菜,保障上海蔬菜供给。”黄一凡说。 记者在盒马 app 下单时还发现,盒马已推出“无接触配 送”服务,提示用户下单之后可以与配送小哥通过电话沟 通,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配送小哥的安全。盒马方 面表示,将尽全力保障一日三餐的民生商品不断供,消费者 不用囤货,每天仍可以买到新鲜蔬果。同时也提醒广大顾 客不必过度紧张,合理购买生活所需,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 费。据悉,除 3 家盒马超市,区内另外 8 家大型超市都在正 常供应主副食品,价格平稳。 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区商务委正在指导各类商业 企业做好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和防控宣传工作,目前已在 40 余家商场、超市、菜市场中张贴海报与健康提示 200 余张, 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卫生防范与保护意识。此外,本区还一 律停办了人流聚集的商业活动。 退线上海第四人民医院副护士长 蒋金花 记得报名加入医疗队那天,雨很大,医院各个科室 的同事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作为一名党 员的我当时也没有考虑太多,填了一些个人信息,就这 样成了医疗队中的一员。除夕的下午,我接到通知收 拾行李,随时准备出发。收拾完行李和爸爸妈妈打电 话告诉他们这件事。妈妈说: “一切以你们工作需要为 主,不要担心我们。” 大年初一,我们医疗队员在医院集结,很多同事的 家人前来送行,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也是帮助处理各 项事宜,忙着为我们做保障工作。有两位同事当时剪 去留了多年的长发,为的是穿脱防护服更方便。领导 们不断叮嘱—“我们是去支援的,如果自己被感染就 是去添麻烦。”细想,这句话其实很温暖,都希望我们能 平安归来。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长 严晓晴 武汉夜晚的天空没看见一颗星星,天气又湿又冷, 空气中似乎笼罩着一丝阴霾。我们从下榻酒店赶往金 银潭医院的路上空荡荡的,除了我们几个裹紧衣服低 头赶路上班的以外,没有一个行人和车辆。远处医院 的标志在夜幕下发出醒目的光芒,仿佛在给我们指明 方向。 听了交班,病人总数 29 人,危重症 26 个,重症 3 个,无创呼吸机 17 台,每个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基础疾 病,心中不由自主地有了些忐忑,不过听到了病房中呼 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仪器发出各种熟悉的鸣叫声,让我 们立刻平复了心情,马上投入了战斗。 一整晚下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里面的工作衣早 已湿透,穿上防护服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因为 保护面屏频频起雾,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所 有挑战和困难都是值得的,当看到患者带着呼吸面罩, 虚弱的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忘了现在身处的环境,忘 了工作的危险,回归到了本质—我们是医护人员,为 了患者的健康而战斗。 这一夜开启了我们的援鄂之行,从一开始的些许 紧张到立马投入工作,既辛苦又让人感动,我为自己是 名医护人员而感动骄傲,武汉加油! 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 张明洁 今天是大年初四,十点三十分接到通知:上海市第 二批援鄂医疗队于 13:30 分到虹桥机场 T2 集合整队, 作为危重组成员之一的我即将奔赴武汉支援疫区第一 线。时间紧迫,我匆匆和家人告别,拿起早已打包好的 行李直奔医院。此次援鄂,我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战 —内分泌科护士张骞。 到了医院,院领导、护理部主任已在医院大厅等候 我们,护士姐妹们则已经把所有物资封箱、打包、装 车。由于武汉当地防护用具紧缺,医院想尽办法为医 疗队队员准备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资,还事 无巨细地帮我们准备了许多生活物资,所有的牵挂和 不舍都被打包进了鼓鼓的行李中。 院领导一路护送我们俩到机场。临行前,领导们 不厌其烦地再三叮嘱: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有任 何需要都要告诉医院,我们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一 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归来! 所有第二批队员列队集结完毕后,次序井然地排 队安检,准备出发。没想到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出发 前航空公司发现我们这批医疗队的“行李”严重超重, 不得不延迟出发时间,所以要更换更大的飞机。我们 第二批医疗队总共 148 人,一共携带了 803 件行李,总 重近 11.7 吨,人均携带行李超过 79 公斤。天啊,这些 数据真是令人瞠目结舌,那超重的行李中到底都装了 些什么?大部分都是防护物资。此次第二批医疗队的 领队—瑞金医院的陈尔真院长说过,我们是去灾区 救援,不是去麻烦灾区,所以物资必须带足。为了保障 医疗队快速、顺利出行,航空公司只用了 1 个多小时就 完成换机工作,我们预计在晚上七点多就到达目的地 —武汉。 到达武汉,整个机场只有我们一架飞机降落,以往 人来人往的大厅现空无一人,异常冷清。乘上大巴开 往酒店的一路上,整个武汉好似睡着了,悄无声息,唯 有家家户户窗户里隐约透出来的灯光告诉大家他们的 存在,远处的高楼大厦上霓虹灯璀璨夺目, “武汉加油” 四个字振奋人心。 到达酒店,各项事宜安顿好以后已是深夜。武汉, 我们来了,一起加油,共度难关,必胜! 本区商业企业全力保障主副食品供应 “菜篮子”价稳量足 1 月 23 日—25 日 编者按:连日来,上海援鄂医疗队启程,奋战抗战 第一线,这群“逆行者”中就有来自虹口区属医院的医 护人员。医护人员们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这几天 “奋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1月26日 1月28日 本报记者 齐传彬 “您好,我是居委会的志愿者王志 凤,请问家里人都在吗?有人发热咳 嗽吗?”“最近,有接触过来自疫区或途 经疫区人员吗?”……下午一点,刚在 家里简单解决了中饭的北外滩街道大 二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王志凤,又开始 在自己的“片区”逐一上门走访排摸, 边问边记。 王志凤所在的大二居民区,多是 建成年代较早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 1647 户,不仅老龄化程度高,而且有 着不少外地来沪务工人员。自本区全 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 作以来,居委会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 加,虽然 8 位居委干部每天都加班加 点,但人手依然捉襟见肘。加上近期 在辖区酒店走访排摸时,有两位居委 干部与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有过接 触,为安全起见,两位居委干部目前全 部在家进行居家隔离,这让居委工作 的正常运转变得更加吃力,怎么办? 在一次志愿者值班过程中,今年 64 岁的王志凤知晓了居委会正面临 的困难,平日里就很“热心肠”的她坐 不住了,当即决定向居委会申请负责 自己熟悉的“片区”防控工作。王志凤 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的大二居民,娘 家和婆家都在这里,也曾经在大二居 委会工作了十年,对这里的居民情况 很了解,有信心协助居委会做好工 作。“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居委会 有困难需要人的时候,更应该冲在最 前面。” “现在,宣传工作依旧非常重要, 我和居委干部通过微信群、打电话、发 告知书等多种方式,及时把科学的防 范知识告诉每一户居民,并告知疫情 的最新情况,让大家安心。只要有需 要,我会一直这样做。”王志凤感慨道, 虽然是以前工作的“片区”,但也能感 觉到,大家的心比以前更近了,很多平 日里来往不多的居民见她上门走访, 总会关切地提醒她注意保护好自己。 大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贵芳告 诉记者,在王志凤阿姨的带动下,整个 居民区的防控疫情工作,已不是她“一 个人在战斗”:王阿姨的老伴每天都会 在家中做好饭菜,让满身疲惫的她回 家就能吃上一口热饭;居民区其他“片 区”的志愿者每天主动协助居委干部上门走访排摸,整理各 类信息;一些正在休假的年轻白领也经常打电话到居委会, 询问有没有他们可以帮忙的地方…… 连日来,北外滩街道各部门、单位第一时间在辖区范围 内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对来重点区域或途经重点区域的 人员一律进行“一人一档”式管理,实时掌握人员情况,并做 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工作,提供相应物资上门配送 服务。同时,动员各类志愿者参与,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 社区电子屏、走字屏、公示栏、黑板报、小喇叭巡逻等多途径 多层次宣传方式,在全社区铺开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情防疫的各项宣传。 “这段时间,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心里难免会不踏实,但 只要大家科学防控、众志成城,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王 志凤阿姨坚定地说。 北外滩街道志愿者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江湾镇街道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送菜。 嘉兴路街道区域化党建成员企业组织的党员突击队开 展社区消毒。 曲阳百联购物中心内餐饮行业工作人员每天接受体温 “晨检”。 照片由各社区提供 图为奋战在一线的部分医疗队成员。 更多内容扫码 上海虹口 APP

需求有人对接,后勤都有保障 “隔离”隔不断社区温暖hongkouweekly.xinmin.cn/resfile/2020-02-03/02/02.pdf2020/02/03  · 2 综合新闻 2020年2月3日 一版责任编辑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需求有人对接,后勤都有保障 “隔离”隔不断社区温暖hongkouweekly.xinmin.cn/resfile/2020-02-03/02/02.pdf2020/02/03  · 2 综合新闻 2020年2月3日 一版责任编辑

综合新闻 2020年2月3日 一版责任编辑 何娉 本版责任编辑 顾俪 E-mail:[email protected]

需求有人对接,后勤都有保障

“隔离”隔不断社区温暖■本报记者 张燕丽

“明天要买点什么蔬菜呀?水果要不要?”耿亮是本区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自年初一开始,每天晚上他都要给辖区内一户正在进行居家隔离的家庭打电话,了解一下他们的健康状况,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

成为隔离家庭“帮手”

耿亮介绍,一户居民在春节前乘坐邮轮旅游,除夕回沪到家后得知同船有一位来自重点地区的游客出现发烧现象,当晚他们就电话告知耿亮这一情况,并表示会自行在家进行 14天隔离观察。

耿亮即刻进行了上报,并为该户居民的居家隔离落实“后勤保障”。现在,每天有专业医务人员上门为这户居民进行体温测量、体征随访,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安排了专人为他们采买生活必需品等。

“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虽然隔离在家不能出门,但生活上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该户家庭

的女主人在电话里介绍,邮轮上没有信号,但一抵达上海后,她的手机就接收到了很多此前居委发出的告知信息、防疫知识宣传等。“我看到居委发来的消息中有一条是如果和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接触过,要及时上报,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我觉得也要上报,这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正是前期对疫情防控的宣传有力度,才使得居民主动上报情况。而各街道和各居民区党总支也尽力做好居家隔离家庭的“帮手”。除把生活用品、食材等送上门之外,对于隔离家庭的生活垃圾也安排了专业的第三方上门消毒清理。

关注隔离居民心理

疫情难免让人有恐慌情绪,特别是那些进行居家隔离的居民,如何舒缓他们隔离期间可能出现的焦灼、低落、郁闷?

“王伯伯,您好呀!我听医生讲了,您的体温一直正常的,您放宽心。”拥有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魏娜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尽管每天忙着对居民区内返沪人员进行排摸统计,但每隔一两天她总要和一位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

通电话聊聊天,渐渐地,这位居民从一开始隔离时的忐忑变为现在的淡然处之。“外界的关心很重要,我能感受到他情绪好转了很多。”魏娜说。

事实上,在这个居民区不止魏娜一位心理咨询师。几年前,通过党建联建,居民区里成立了“暖心小组”,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组成员开课,传授专业心理知识。

除了为隔离家庭提供日常的生活需求外,通过邻里守望相助、暖心小组“连心桥”等从情感上支持家庭隔离对象,利用电话、微信等关注隔离对象的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援助关怀,为他们排除焦虑抑郁情绪。“虽然隔离在家,但我们没有被大家忘记和排斥。我相信疫情一定可以控制住,也一定可以战胜。”一位居家隔离的居民通过微信表示。

在虹口的社区,面对疫情,基层党组织不但用行动织起了“安全网”,更用爱心架起起了“连心桥”。

本报讯(记者 殷建华)1月29日早上七点半,三角地菜场密云分场,摊主们戴上口罩一如往常出摊,他们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类新鲜蔬菜,许多戴着口罩的居民陆续来到菜场进行选购。早上九点半,在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内的盒马超市里,货架上满满当当地放着新鲜到店的禽肉、蔬菜、瓜果等,店内人头攒动,附近的居民们戴着口罩忙着将青菜、猪肉、牛肉等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车。

据介绍,为确保猪肉、蔬菜、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区商务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月 27日全体工作人员提前返岗投入紧张工作,部门与菜场、超市、卖场、药店等商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要求企业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并严格落实各类防疫工作。

三角地菜市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区内 18个分菜场均有新鲜蔬菜供应,节前商户也进行了蔬菜储备,市民不必恐慌。同时他也表示,随着春节期间部分商户返沪,供应量将会逐步增加。按照区商务委的要求,1月27日开始菜场工作人员正在一个一个联系返乡商户,排摸健康状况,并希望非疫区的商户尽快返回上海,以增加市场供应量,应对日前因疫情引起的市场需求上涨。

据了解,区商务委已与三角地菜市场公司及广粤、沪陵

两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系,要求市场动员在沪及外地经营户尽快回市场出摊经营,非疫区经营户回沪后,进行信息登记排摸,确保市场安全有序运营。

“春节期间销售量太大,我们多的时候,一天要补七八次货,尽全力确保货架上的蔬果都是满货状态。除夕至今,盒马蔬菜的供应量比平时最高峰的单日还增加了50%,一天要卖几十万份蔬菜。”1月28日盒马的蔬菜采购黄一凡告诉记者,春节消费量大,本身盒马也做了提前预估、锁量锁价,因此货源充足,市民完全不必担心没菜吃。“单就今天一天,盒马就准备了约250吨、50万份包装蔬菜,80吨的散装蔬菜,是平时蔬菜供给的 6倍。未来 3天,本地绿叶菜供给量提高到40吨,并陆续从山东、云南、福建等地调拨平均每天100吨蔬菜,保障上海蔬菜供给。”黄一凡说。

记者在盒马 app下单时还发现,盒马已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提示用户下单之后可以与配送小哥通过电话沟通,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配送小哥的安全。盒马方面表示,将尽全力保障一日三餐的民生商品不断供,消费者不用囤货,每天仍可以买到新鲜蔬果。同时也提醒广大顾客不必过度紧张,合理购买生活所需,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据悉,除 3家盒马超市,区内另外 8家大型超市都在正常供应主副食品,价格平稳。

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区商务委正在指导各类商业企业做好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和防控宣传工作,目前已在40余家商场、超市、菜市场中张贴海报与健康提示200余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卫生防范与保护意识。此外,本区还一律停办了人流聚集的商业活动。

特殊时期,北外滩街道退休居委干部重回一线

﹃老熟人﹄当起社区防控志愿者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副护士长 蒋金花记得报名加入医疗队那天,雨很大,医院各个科室

的同事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作为一名党员的我当时也没有考虑太多,填了一些个人信息,就这样成了医疗队中的一员。除夕的下午,我接到通知收拾行李,随时准备出发。收拾完行李和爸爸妈妈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妈妈说:“一切以你们工作需要为主,不要担心我们。”

大年初一,我们医疗队员在医院集结,很多同事的家人前来送行,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也是帮助处理各项事宜,忙着为我们做保障工作。有两位同事当时剪去留了多年的长发,为的是穿脱防护服更方便。领导们不断叮嘱——“我们是去支援的,如果自己被感染就是去添麻烦。”细想,这句话其实很温暖,都希望我们能平安归来。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长 严晓晴武汉夜晚的天空没看见一颗星星,天气又湿又冷,

空气中似乎笼罩着一丝阴霾。我们从下榻酒店赶往金银潭医院的路上空荡荡的,除了我们几个裹紧衣服低头赶路上班的以外,没有一个行人和车辆。远处医院的标志在夜幕下发出醒目的光芒,仿佛在给我们指明方向。

听了交班,病人总数 29人,危重症 26个,重症 3个,无创呼吸机 17台,每个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基础疾病,心中不由自主地有了些忐忑,不过听到了病房中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仪器发出各种熟悉的鸣叫声,让我们立刻平复了心情,马上投入了战斗。

一整晚下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里面的工作衣早已湿透,穿上防护服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因为保护面屏频频起雾,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所有挑战和困难都是值得的,当看到患者带着呼吸面罩,虚弱的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忘了现在身处的环境,忘了工作的危险,回归到了本质——我们是医护人员,为了患者的健康而战斗。

这一夜开启了我们的援鄂之行,从一开始的些许紧张到立马投入工作,既辛苦又让人感动,我为自己是名医护人员而感动骄傲,武汉加油!

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 张明洁今天是大年初四,十点三十分接到通知:上海市第

二批援鄂医疗队于 13:30分到虹桥机场T2集合整队,作为危重组成员之一的我即将奔赴武汉支援疫区第一线。时间紧迫,我匆匆和家人告别,拿起早已打包好的行李直奔医院。此次援鄂,我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内分泌科护士张骞。

到了医院,院领导、护理部主任已在医院大厅等候我们,护士姐妹们则已经把所有物资封箱、打包、装车。由于武汉当地防护用具紧缺,医院想尽办法为医疗队队员准备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资,还事无巨细地帮我们准备了许多生活物资,所有的牵挂和不舍都被打包进了鼓鼓的行李中。

院领导一路护送我们俩到机场。临行前,领导们不厌其烦地再三叮嘱: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有任何需要都要告诉医院,我们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归来!

所有第二批队员列队集结完毕后,次序井然地排队安检,准备出发。没想到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出发前航空公司发现我们这批医疗队的“行李”严重超重,不得不延迟出发时间,所以要更换更大的飞机。我们第二批医疗队总共148人,一共携带了803件行李,总重近 11.7吨,人均携带行李超过 79公斤。天啊,这些数据真是令人瞠目结舌,那超重的行李中到底都装了些什么?大部分都是防护物资。此次第二批医疗队的领队——瑞金医院的陈尔真院长说过,我们是去灾区救援,不是去麻烦灾区,所以物资必须带足。为了保障医疗队快速、顺利出行,航空公司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完成换机工作,我们预计在晚上七点多就到达目的地——武汉。

到达武汉,整个机场只有我们一架飞机降落,以往人来人往的大厅现空无一人,异常冷清。乘上大巴开往酒店的一路上,整个武汉好似睡着了,悄无声息,唯有家家户户窗户里隐约透出来的灯光告诉大家他们的存在,远处的高楼大厦上霓虹灯璀璨夺目,“武汉加油”四个字振奋人心。

到达酒店,各项事宜安顿好以后已是深夜。武汉,我们来了,一起加油,共度难关,必胜!

本区商业企业全力保障主副食品供应

“菜篮子”价稳量足

1月23日—25日

编者按:连日来,上海援鄂医疗队启程,奋战抗战第一线,这群“逆行者”中就有来自虹口区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们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这几天

“奋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1月26日

1月28日

■本报记者 齐传彬

“您好,我是居委会的志愿者王志凤,请问家里人都在吗?有人发热咳嗽吗?”“最近,有接触过来自疫区或途经疫区人员吗?”……下午一点,刚在家里简单解决了中饭的北外滩街道大二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王志凤,又开始在自己的“片区”逐一上门走访排摸,边问边记。

王志凤所在的大二居民区,多是建成年代较早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1647户,不仅老龄化程度高,而且有着不少外地来沪务工人员。自本区全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居委会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虽然 8位居委干部每天都加班加点,但人手依然捉襟见肘。加上近期在辖区酒店走访排摸时,有两位居委干部与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有过接触,为安全起见,两位居委干部目前全部在家进行居家隔离,这让居委工作的正常运转变得更加吃力,怎么办?

在一次志愿者值班过程中,今年64岁的王志凤知晓了居委会正面临的困难,平日里就很“热心肠”的她坐不住了,当即决定向居委会申请负责自己熟悉的“片区”防控工作。王志凤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的大二居民,娘家和婆家都在这里,也曾经在大二居委会工作了十年,对这里的居民情况很了解,有信心协助居委会做好工作。“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居委会有困难需要人的时候,更应该冲在最前面。”

“现在,宣传工作依旧非常重要,我和居委干部通过微信群、打电话、发告知书等多种方式,及时把科学的防范知识告诉每一户居民,并告知疫情的最新情况,让大家安心。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这样做。”王志凤感慨道,虽然是以前工作的“片区”,但也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比以前更近了,很多平日里来往不多的居民见她上门走访,总会关切地提醒她注意保护好自己。

大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贵芳告诉记者,在王志凤阿姨的带动下,整个居民区的防控疫情工作,已不是她“一个人在战斗”:王阿姨的老伴每天都会在家中做好饭菜,让满身疲惫的她回家就能吃上一口热饭;居民区其他“片

区”的志愿者每天主动协助居委干部上门走访排摸,整理各类信息;一些正在休假的年轻白领也经常打电话到居委会,询问有没有他们可以帮忙的地方……

连日来,北外滩街道各部门、单位第一时间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对来重点区域或途经重点区域的人员一律进行“一人一档”式管理,实时掌握人员情况,并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工作,提供相应物资上门配送服务。同时,动员各类志愿者参与,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社区电子屏、走字屏、公示栏、黑板报、小喇叭巡逻等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方式,在全社区铺开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疫的各项宣传。

“这段时间,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心里难免会不踏实,但只要大家科学防控、众志成城,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王志凤阿姨坚定地说。

北外滩街道志愿者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江湾镇街道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送菜。

嘉兴路街道区域化党建成员企业组织的党员突击队开展社区消毒。

曲阳百联购物中心内餐饮行业工作人员每天接受体温“晨检”。

照片由各社区提供

图为奋战在一线的部分医疗队成员。

更多内容扫码上海虹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