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19 12 26 星期四 5996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 4 零售价: 1.20 3 版:QDII 今年多数 实现正收益 CHINA ECONOMIC TIMES 中国经济新闻网:www.cet.com.cn 本报协办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 010 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 bluesealhnsina.com 美术编辑:孟宸永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长沙、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4 版:聚焦 “民企新 28 条” 本报记者 陈婧 “烟头在北京是其他垃圾,在 上海是干垃圾?”“酸奶吸管是干垃 圾,口服液吸管却是有害垃圾?”近 , 住建部和中国政府网共同推出 “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对标《生 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收纳 全国 46 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垃 圾种类、品项和投放注意事项,面 对这些分类难题,居民也能够轻松 分类。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国 陆续推开, 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先 试,上海、厦门等地已取得积极进 展,北京市垃圾分类新规也将于 2020 5 1 日正式实施。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如何? 近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 作会议提出, 2019 年颁布实施国家 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46 个重 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 率达到 53.9%2020 年要全面推进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46 个重点 城市要实现 2020 年基本建成生活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刘建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垃圾分类逐步 进入法治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 在国家层面上,以法治为基础,配套 制定实施方案及办法,用法律以明 确的形式将各方对于垃圾分类的责 任界定下来,然后用一定的强制力、 约束力去推动。 “之前垃圾分类行动一直是运 动式的,偶尔或周期性地用一笔资 金推动一番,并不具有常规性,无法 长久维持。现在的政策推动则是专 注于可持续性,鼓励大家长久地坚 持做下去;并且无论是从前端投放, 还是到收集、运输、处理,完整的链 条和系统逐渐形成。”刘建国表示。 企业如何帮助居民提升 回收垃圾积极性? 垃圾分类是社会影响较大且需 全民参与的事情。如何让更多人行 动起来,确保垃圾分类可持续性是 现阶段垃圾分类需要解决的重要环 节。而居民分类行为的养成不能脱 离政府、社区、公众和市场任何一方 的参与。 记者走访北京市不同城区住宅 小区发现,目前一些小区仍存在居 民分类积极性不高、依赖分拣员二 次分拣、设备未到位、“混装混运”等 问题。而改变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 的分类积极性和可行性。这其中, 在政府开展强制垃圾分类后,环保 企业的发展和介入可以使居民更负 责、更清晰地进行有效垃圾分类。 以成都奥北环保为例,奥北环 保采用二维码回收袋模式,鼓励居 民和机构在源头分类;通过微信与 网站平台,连接居民、社区、物流体 系和回收再生系统,打通垃圾分类 参与的信息,增强全民持续参与动 力,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降低整体 的回收成本,让可回收物得到有效 回收并进入循环体系产生销售收 入,让企业自身可以真正达到可持 续运营。 截至 2 月,奥北环保在成都、西 安、北京累计发展 54710 名个人会 员、 385 个机构会员、 147 个自助投 放点。其中包括金苹果幼儿园、川 师附小、北京一零一中学、成都宜家 商场、万科大厦等。 “人们想要采取必要的行动来 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但又不 知道该怎么做。奥北的目标就是帮 助所有人行动起来。有了 2020 迪拜世博会 Expo Live 计划的认可 和资金支持,我们可以进行更大范 围的推广,让更多人受到影响,从而 参与进拯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队伍 中来。”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对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汪剑超所说的 Expo Live 2020 年迪拜世博会的一项全球创 新和合作计划,该计划目前已提供 1 亿美元的资助,用于支持以创新 型、创造性解决方案来应对世界各 地的紧迫问题,从而达到改善人们 生活或保护地球,或两者兼顾的目 的。“地球健康”是奥北环保所属 Expo Live 计划支持的主题类别,也 2020 年迪拜世博会聚焦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沟通内容。 □□□□□□□□□□ (下转 2 版) 本报记者 范思立 在中国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 下,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是 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底气, 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 力。12 24 日,在由中新社举办 的国是论坛 2019 年会上,众多与 会人士均将焦点聚集在推动实体 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 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多措并举 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和高质量 发展。 第一,加强宏观政策协同为 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 境。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 合作和上下联动,加强财政政策 同货币政策及投资、就业、产业、 区域等政策的协同配合,确保形 成合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 要素,汇聚到实体经济领域,保持 实体经济的生机活力。 第二,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 成效,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 成本,不折不扣地落实减税降费 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部门协调配 合和对地方的指导督促力度,帮 助企业用好相关政策。进一步释 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确保企业 等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 得感。 第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精准发力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 缩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必需、非重 要支出安排。节省资金用于保障 重点领域支出,加大对于先进制 造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投 入、引导力度,坚持提升实体经济 的发展质量。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实现高质量 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2015 年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而今年就出现了七次,说明 内涵和要求还在不断拓展。 杨伟民认为,要坚持“巩固、 增强、提升、畅通”的八个方针,坚 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 子,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持续用力,其中包含农业供给侧改 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 成果转换应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降 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 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等。 杨伟民表示,区域发展是高 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 要实施好中央已经确定的六大国 家战略外,还要提高中心城市和 城市群的承载能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 表示,外汇管理要在防控风险的 前提下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提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构建 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新体制过程 中,需要在改革、开放、稳定多重 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一是把握好中国金融市场开 放的时机和步调,在守住风险的 前提下与更高水平的开放标准统 筹平衡。稳步金融市场开放往更 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 实现开放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 场,再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制度型开放,更好地服务经济高 质量发展需要。 二是坚持金融开放服务实体 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 金融开放道路,把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 业扩大开放,加快构建自由贸易 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 新高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周子勋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0 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科学谋 划和精准部署,提出了长短兼顾、近 远结合的经济政策基本方略。其 中,“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提法 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民财富的增长提升 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2018 年我 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76.2%;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 增长贡献达 60.5%。当前,我国正 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消费连 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同 时,也存在需求潜力和消费潜力没 有完全释放、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不 断扩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不匹 配、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转型 升级不到位的情况。实体经济的结 构性供需失衡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 上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中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 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 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 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 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的重要体现,意味着未来中国在进 行总需求管理时,更加重视从促进 产业升级以适应消费变化的方向发 力,更加重视从供需双方发力畅通 经济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双重 升级”、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双轮 驱动”,注入经济稳定增长的更持 久、更强劲动力。消费升级的方向 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指引,消费升级 的结构性变化必将有力地推动产业 升级。在经济转型战略中,产业升 级是很重要的一步棋,甚至能够决 定结构调整的成败。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 系列部署,比如加强战略性、网络 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政策和 空间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数字经 济等。 毫无疑问,中央重视加快补短 板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产业 升级。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以改善 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投 资增长点,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 会议透露,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 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 工具筹措资本金。此前还明确“将 对制造业重点行业加大研发费用加 计扣除比例”。这些动向将有力地 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 中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关键是 要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制约消费的体 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消费潜 能。未来要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 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 供给。以推动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 提高,实现高质量的商品供给;以营 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提升国内消 费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推动基础性 改革。不仅需要市场机制改革,还 需要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政府 投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教育、 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长期性的 系统性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三是扩 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居民收入水 平,同时还要配套收入分配改革。 多元共治 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时报时评 以改革抓手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APP 12月25日,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学生在展示家风家训主题手工作品。当日,安徽省合肥市科企社区联合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迎新年”主题活动。学生们把勤、俭、诚、礼 等传统家风家训融入手工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迎接新年。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多元共治 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jjsb.cet.com.cn/zgjjsb/20191226/A01.pdf2019/12/26  ·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010)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bluesealhn@sina.com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多元共治 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jjsb.cet.com.cn/zgjjsb/20191226/A01.pdf2019/12/26  ·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010)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bluesealhn@sina.com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第5996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版零售价:1.20元

3版:QDII今年多数实现正收益

CHINA ECONOMIC TIMES

中国经济新闻网:www.cet.com.cn

本报协办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李海楠 电话:(010)81785188-3025 电子邮箱:bluesealhn@sina.com 美术编辑:孟宸永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长沙、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新闻网

4版:聚焦“民企新28条”

■本报记者 陈婧

“烟头在北京是其他垃圾,在

上海是干垃圾?”“酸奶吸管是干垃

圾,口服液吸管却是有害垃圾?”近

日,住建部和中国政府网共同推出

“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对标《生

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收纳

全国 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垃

圾种类、品项和投放注意事项,面

对这些分类难题,居民也能够轻松

分类。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国

陆续推开,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先

试,上海、厦门等地已取得积极进

展,北京市垃圾分类新规也将于

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如何?

近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

作会议提出,2019年颁布实施国家

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46个重

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

率达到 53.9%。2020年要全面推进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46个重点

城市要实现 2020 年基本建成生活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刘建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垃圾分类逐步

进入法治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

在国家层面上,以法治为基础,配套

制定实施方案及办法,用法律以明

确的形式将各方对于垃圾分类的责

任界定下来,然后用一定的强制力、

约束力去推动。

“之前垃圾分类行动一直是运

动式的,偶尔或周期性地用一笔资

金推动一番,并不具有常规性,无法

长久维持。现在的政策推动则是专

注于可持续性,鼓励大家长久地坚

持做下去;并且无论是从前端投放,

还是到收集、运输、处理,完整的链

条和系统逐渐形成。”刘建国表示。

企业如何帮助居民提升

回收垃圾积极性?

垃圾分类是社会影响较大且需

全民参与的事情。如何让更多人行

动起来,确保垃圾分类可持续性是

现阶段垃圾分类需要解决的重要环

节。而居民分类行为的养成不能脱

离政府、社区、公众和市场任何一方

的参与。

记者走访北京市不同城区住宅

小区发现,目前一些小区仍存在居

民分类积极性不高、依赖分拣员二

次分拣、设备未到位、“混装混运”等

问题。而改变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

的分类积极性和可行性。这其中,

在政府开展强制垃圾分类后,环保

企业的发展和介入可以使居民更负

责、更清晰地进行有效垃圾分类。

以成都奥北环保为例,奥北环

保采用二维码回收袋模式,鼓励居

民和机构在源头分类;通过微信与

网站平台,连接居民、社区、物流体

系和回收再生系统,打通垃圾分类

参与的信息,增强全民持续参与动

力,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降低整体

的回收成本,让可回收物得到有效

回收并进入循环体系产生销售收

入,让企业自身可以真正达到可持

续运营。

截至 2月,奥北环保在成都、西

安、北京累计发展 54710 名个人会

员、385个机构会员、147个自助投

放点。其中包括金苹果幼儿园、川

师附小、北京一零一中学、成都宜家

商场、万科大厦等。

“人们想要采取必要的行动来

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但又不

知道该怎么做。奥北的目标就是帮

助所有人行动起来。有了 2020 年

迪拜世博会 Expo Live计划的认可

和资金支持,我们可以进行更大范

围的推广,让更多人受到影响,从而

参与进拯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队伍

中来。”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对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汪 剑 超 所 说 的 Expo Live 是

2020 年迪拜世博会的一项全球创

新和合作计划,该计划目前已提供

1 亿美元的资助,用于支持以创新

型、创造性解决方案来应对世界各

地的紧迫问题,从而达到改善人们

生活或保护地球,或两者兼顾的目

的。“地球健康”是奥北环保所属

Expo Live计划支持的主题类别,也

是 2020 年迪拜世博会聚焦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沟通内容。

□□□□□□□□□□(下转 2版)

■本报记者 范思立

在中国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

下,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是

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底气,

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

力。12月 24日,在由中新社举办

的国是论坛 2019 年会上,众多与

会人士均将焦点聚集在推动实体

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

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多措并举

推 动 实 体 经 济 振 兴 和 高 质 量

发展。

第一,加强宏观政策协同为

创 新 、创 业 营 造 良 好 的 发 展 环

境。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

合作和上下联动,加强财政政策

同货币政策及投资、就业、产业、

区域等政策的协同配合,确保形

成合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

要素,汇聚到实体经济领域,保持

实体经济的生机活力。

第二,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

成效,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

成本,不折不扣地落实减税降费

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部门协调配

合和对地方的指导督促力度,帮

助企业用好相关政策。进一步释

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确保企业

等 市 场 主 体 有 实 实 在 在 的 获

得感。

第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 ,精 准 发 力 促 进 产 业 优 化 升

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

缩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必需、非重

要支出安排。节省资金用于保障

重点领域支出,加大对于先进制

造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投

入、引导力度,坚持提升实体经济

的发展质量。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实现高质量

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2015 年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而今年就出现了七次,说明

内涵和要求还在不断拓展。

杨伟民认为,要坚持“巩固、

增强、提升、畅通”的八个方针,坚

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

子,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持续用力,其中包含农业供给侧改

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

成果转换应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降

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

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等。

杨伟民表示,区域发展是高

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

要实施好中央已经确定的六大国

家战略外,还要提高中心城市和

城市群的承载能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

表示,外汇管理要在防控风险的

前提下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提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构建

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新体制过程

中,需要在改革、开放、稳定多重

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一是把握好中国金融市场开

放的时机和步调,在守住风险的

前提下与更高水平的开放标准统

筹平衡。稳步金融市场开放往更

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

实现开放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

场,再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制度型开放,更好地服务经济高

质量发展需要。

二是坚持金融开放服务实体

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

金融开放道路,把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

业扩大开放,加快构建自由贸易

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

新高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周子勋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 2020 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科学谋

划和精准部署,提出了长短兼顾、近

远结合的经济政策基本方略。其

中,“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提法

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民财富的增长提升

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2018 年我

国 消 费 对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率 为

76.2%;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

增长贡献达 60.5%。当前,我国正

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消费连

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同

时,也存在需求潜力和消费潜力没

有完全释放、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不

断扩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不匹

配、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转型

升级不到位的情况。实体经济的结

构性供需失衡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

上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中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

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

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

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

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的重要体现,意味着未来中国在进

行总需求管理时,更加重视从促进

产业升级以适应消费变化的方向发

力,更加重视从供需双方发力畅通

经济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双重

升级”、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双轮

驱动”,注入经济稳定增长的更持

久、更强劲动力。消费升级的方向

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指引,消费升级

的结构性变化必将有力地推动产业

升级。在经济转型战略中,产业升

级是很重要的一步棋,甚至能够决

定结构调整的成败。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

系列部署,比如加强战略性、网络

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政策和

空间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数字经

济等。

毫无疑问,中央重视加快补短

板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产业

升级。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以改善

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投

资增长点,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

会议透露,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

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

工具筹措资本金。此前还明确“将

对制造业重点行业加大研发费用加

计扣除比例”。这些动向将有力地

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

中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关键是

要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制约消费的体

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消费潜

能。未来要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

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

供给。以推动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

提高,实现高质量的商品供给;以营

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提升国内消

费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推动基础性

改革。不仅需要市场机制改革,还

需要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政府

投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教育、

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长期性的

系统性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三是扩

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居民收入水

平,同时还要配套收入分配改革。

多元共治 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时报时评

以改革抓手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APP

、微信推送

中国经济时报

12月25日,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学生在展示家风家训主题手工作品。当日,安徽省合肥市科企社区联合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迎新年”主题活动。学生们把勤、俭、诚、礼

等传统家风家训融入手工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迎接新年。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合肥:传统文化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