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N a t i o n a l C h e n g c h i U n i v e r s i t y 參考書目 一、古籍(依成書年代排序) 《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 《十 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 11 冊。 【宋 年刻補修本,收錄於《四庫未 收書輯刊》陸輯,第 30 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 【明】 藝蘅編:《詩女史》十四卷,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影印, 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21,臺南:莊嚴文化,1997 年。 《珂雪齋前集(二)》,臺北:偉文出版社,1976 年。 【明】鍾惺輯:《名媛詩歸》三十六卷,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39,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 【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臺北:鼎文書局,1980 年。 【漢】班固:《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五》,臺北:鼎文書局,1986 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2 年。 【唐】孟綮:《本事詩》,輯入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年。 【劉宋】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年。 【劉宋】范曄:《後漢書》,收錄於《景印 】周輝:《清波雜志》,收入【清】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第 6 冊,第 18 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明】酈琥:《姑蘇新刻彤管遺編》二十卷,明隆慶元 【明】袁中道: 明】葉紹袁編,冀勤輯校:《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明】鄭文昂編:《古今名媛彙詩》,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泰昌元年張正岳刻本,收錄 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83,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明】馮夢龍著,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清】季嫻編:《閨秀集》二卷,據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收入《四庫 118

參考書目 - nccur.lib.nccu.edu.tw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176/11/100911.pdf · Ã ð O a t i o n a l C h e n g c i V n i v e r s i t y 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4,臺南:莊嚴文化,1995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參考書目

    一、古籍(依成書年代排序)

    《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

    《十

    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 11 冊。

    【宋

    年刻補修本,收錄於《四庫未

    收書輯刊》陸輯,第 30 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

    【明】 藝蘅編:《詩女史》十四卷,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影印,

    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21,臺南:莊嚴文化,1997 年。

    《珂雪齋前集(二)》,臺北:偉文出版社,1976 年。

    【明】鍾惺輯:《名媛詩歸》三十六卷,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39,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

    【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臺北:鼎文書局,1980 年。

    【漢】班固:《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五》,臺北:鼎文書局,1986 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2 年。

    【唐】孟綮:《本事詩》,輯入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年。

    【劉宋】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年。

    【劉宋】范曄:《後漢書》,收錄於《景印

    】周輝:《清波雜志》,收入【清】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第 6 冊,第 18

    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明】酈琥:《姑蘇新刻彤管遺編》二十卷,明隆慶元

    【明】袁中道:

    明】葉紹袁編,冀勤輯校:《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明】鄭文昂編:《古今名媛彙詩》,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泰昌元年張正岳刻本,收錄

    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383,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明】馮夢龍著,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清】季嫻編:《閨秀集》二卷,據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收入《四庫

    118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 414,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清】王端淑編:《名媛詩緯》四十二卷,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間清音堂刊本,臺北:

    清】陳維崧:《婦人集》,據清道光潘仕成輯刊海山仙館叢書本影印,臺北:藝文印

    刊》史部冊 72,北京:北京

    印,《續修

    ,集部冊 395,臺南:莊嚴文化,1995 年。

    收入

    【清 校:《錢謙益全集》,江蘇: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 書局,1984 年。

    【清

    一書局,1996

    【清 奇續編》,臺

    【清】鄧漢儀:《詩觀》初集、二集、三集,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慎墨堂刊本,收入

    【清】袁枚:《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2004 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縮影室。

    書館,1967 年。

    【清】王秀楚:《揚州十日記》,清鈔本,《四庫禁燬書叢

    出版社,2000 年。

    【清】吳兆騫:《秋笳集》,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雍正四年吳桭臣刻本影

    四庫全書》,冊 14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清】劉雲份輯:《翠樓集》三卷,據首都圖書館藏清康熙野香堂刻本影印,收入《四

    庫全書存目叢書》

    【清】王夫之等著:《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 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八十一卷,據順治九年(1652)毛氏汲古閣刻本影印,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 1622-16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標

    2003 年。

    】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南略》,北京:中華

    【清】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戴名世等著:《東南紀事》,臺北:廣文書局,1964 年。

    【清】丁耀亢:《西湖扇》,輯入朱傳譽主編:《全明傳奇續編》,臺北:天

    年。

    】朱素臣編次,李笠翁評閱:《秦樓月》,輯入朱傳譽主編:《全明傳

    北:天一書局,1996 年。

    【清】煙水散人:《女才子書》,輯入朱傳譽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臺北:

    天一書局,1990 年。

    【清】康熙飭修:《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 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39-41,山東:齊魯出版社,2001 年。

    11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清 輯刊》第 10 輯,第

    【清 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一)》,臺北:新文

    【清 詠》,收於王國平主編:《西湖文獻集成》,杭州:杭州出版社,

    【清 》,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清

    【清 四

    【清 名媛詩話》,收於杜松柏編:《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新文豐出版

    【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 年。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臺北:博愛出版社,1983 年。

    【民國】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上海:三聯書店,1989 年。

    【朝鮮】金錫冑:《擣椒錄》上,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24 冊,서울市:

    2001

    【朝 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30 冊,서울市:東

    ,第 24 冊,서울市:

    】錢尚豪輯:《買愁集》,清初刻本,集二,收於《四庫未收

    12 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

    】徐釚:《本事詩》,收錄於

    豐出版社,1987 年。

    】陳文述:《西泠閨

    2004 年。

    】朱彝尊編:《明詩綜

    【清】顧公燮等撰,甘蘭經等點校:《丹午筆記.吴城日記.五石脂》,南京:江蘇古

    籍出版社,1999 年。

    【清】徐鼒:《小腆紀傳》,第 6 冊,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 年。

    】鈕琇:《觚賸》,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 年。

    【清】厲鶚:《宋詩紀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清】陶元藻輯:《全浙詩話》,第 2 冊,臺北:廣文書局,1976 年。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咸豐元年刻本影印,《續修

    庫全書》,集部冊 170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沈善寶:《

    社,1987 年。

    【清】抱陽生編,任道斌校點:《甲申朝事小紀》上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 年。

    鮮】姜鋧:《看羊錄》,

    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徐文重:《燕行日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29 冊,서울市: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崔錫鼎:《明穀集》,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

    120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李頤命:《燕行詩》,收錄於林基中編【朝 :《燕行錄全集》,第 34 冊,서울市:

    【朝 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34 冊,서울市:

    【朝 :《戊午燕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62 冊,서울市:

    【朝鮮】江浚欽:《輶軒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67 冊,서울市: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李德懋:《入燕記》,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57 冊,서울市: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57 冊,서울市:

    【朝 57 冊,서울市:

    【朝 丑燕行詩》,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57 冊,서울

    【朝鮮】韓德厚:《承旨公燕行日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50 冊,

    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申錫愚:《入燕記一、二》,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77 冊,서울

    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李宜顯:《庚子燕行雜識上、下》,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35

    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林翰洙:《燕行錄》 《燕行錄全集》,第 78 冊,서울市: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崔東翰:《燕槎從遊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78 冊,서울

    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金昌業:《燕行塤箎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徐有聞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朝鮮】李時秀:《續北征詩》,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李德懋:《入燕記》,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李在學:《癸

    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收錄於林基中編:

    121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朝 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37 冊,서울市:

    【朝 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52 冊,서울市:

    【朝 》,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85 冊,

    【朝 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 70 冊,서울市:東

    錢仲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年。

    郭慶 書局,1997 年。

    二、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文學與傳播的關係》,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 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 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年。

    王德 2007 年。

    李小 聯書店,1994 年。

    李栩 書局,1997 年。

    李豐 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 年。

    出版社,

    鮮】李喆輔:《燕槎錄》,收錄於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李押:《燕行記事》,收錄於

    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樸思浩:《心田稿.燕薊紀程

    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鮮】未詳:《燕行錄》,收錄於林

    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 年。

    聯主編:《清詩紀事》,第 22 冊,

    《清朝野史大觀》,揚州:江蘇廣陵刻印社,1994 年。

    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

    李增波主編:《丁耀亢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年。

    —— 2001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 年。

    威:《後遺民寫作》,臺北:麥田出版社,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 年。

    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

    李小江等著:《歷史、史學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年。

    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臺北:里仁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年。

    楙主編:《文學、文化與世變》,

    李增波主編:《丁耀亢研究——海峽兩岸丁耀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

    1998 年。

    122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年。

    亭主編:《清史》,上海:上海人李治 民出版社,2007 年。

    孟森 1957 年。

    洪丕謨、姜玉珍:《古代女性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洪淑苓等合著:《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 年。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2001 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年。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年。

    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年。

    張宏生編:《古代女詩人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社,1998 年。

    03 年第 2 版。

    文集》,臺北:台灣

    陳芳 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年。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年。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明代史》,臺北:台灣書店,

    周樂詩:《筆尖的舞蹈:女性文學和女性批評策略》,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張明葉:《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簡史》,

    張小虹編:《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年。

    張小虹:《性別越界:女性主義理論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年。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2001 年。

    孫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 年。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學生書局,1999 年。

    陳平原主編:《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明:《後殖民台灣——

    123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游鑑明:《傾聽她們的聲音:女性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史料的運用》,臺北:左岸文

    集》,臺北:萬卷樓,2002 年。

    喬以 風流才女的憂鬱王國》,臺北:博遠書局,1993 年。

    化》,臺北:

    葉樹聲、餘敏輝:《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年。

    劉金 中國古代題壁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05 年。

    :台灣學生書局,2000

    社,2001 年。

    版社,2003

    年。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化,2002 年。

    許苗苗:《性別視野中的網絡文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編:《中國詩學會議論文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 年。

    鋼:《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

    臺大委員出版會出版,1998 年。

    葉舒憲:《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年。

    蔡鎮楚編:《中國詩話珍本叢書》第 18 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年。

    柱:《

    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書店,1995 年。

    樊樹志:《晚明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年。

    鄭毓瑜:《文本空間: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

    年。

    鄭紅梅:《閨中吟:傳統女性的精神自畫像》,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 年。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臺北:女書文化出

    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年。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臺北:文津書局,2003 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出版事業,1996

    克莉絲.維登 (Chris Weedon ) 著,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

    (Feminist practice and

    1994 年。

    【美】費俠莉 (Charlotte Furth) 著,甄誠譯:《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24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美】高彥頤 (Dorothy Ko) 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年。

    ltural Innovation

    e:literary criticism﹚,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

    浪者——米勒

    Trauma and Recovery),臺

    版社,2007 年。

    出版社,1995 年。

    【美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年。

    David Der-wei Wang & Shang Wei (Eds.) (2005). Dynastic Crisis and Cu

    From the Late Ming to the Late Qing and Beyo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美】白馥蘭 (Francesca Bray) 著,江湄、鄭京力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

    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格雷‧格林( Gayle Greene )、考比裏亞‧庫恩 (Coppelia Kahn) 編,陳引馳譯:《女性

    主義文學批評》﹙Making a differenc

    年。

    【法】德里達 (Jacques Derrida) 著,何一譯:《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

    和新國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年。

    【美】J.希利絲.米勒(J. Hillis Miller)著,易曉明編:《主著與數碼衝

    中國演講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Judith Herman 著,施宏達、陳文琪譯:《從創傷到復原》(

    北:遠流出版社,2004 年。

    【美】司徒琳 (Lynn A. Struve) 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644-1662》,上海:上海

    書店出

    托裏莫以 (Moi Toril) 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Sexual/

    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臺北:駱駝

    R.C.赫魯伯 (Robert C. Holub) 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

    1994 年。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著,溫晉儀譯:《批評與真實》,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1998 年。

    費修珊 (Shoshana Felman) 、勞德瑞 (Dori Laub) 著,劉裘蒂譯:《見證的危機:文學‧

    歷史與心理分析》,臺北:麥田出版,1997 年。

    】曼素恩 (Susan Mann) 著,定宜莊、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

    的中國婦女

    【美】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著,陳耀成譯:《旁觀他人之痛苦》,臺北:麥

    田出版社,2004 年。

    125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著,陶鐵柱譯:《第二性》(The second sex),臺北:

    貓頭鷹出版社,1999 年。

    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臺北:天培文化,2008 年導

    讀版。

    【德】沃夫剛.索夫斯基(Wolfgang Sofsky)著,邱慈真譯:《暴力十二章》,臺北:

    玉山社,2006 年。

    【日】秋山洋子、加納實紀代編:《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2007 年。

    王鐿 中心的文化研究》,國立暨南

    王慧 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瓊 ——九 0 年代以降台灣現代小說的死亡書寫》,國立東

    宋景

    年。

    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黃蘊 小說中的佳人形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

    三、論文與期刊

    一)學位論文

    容:《傳播‧聲譽‧性別——以袁枚〈隨園詩話〉為

    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

    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

    2004 年。

    涓:《瀕臨邊境的可逆之旅

    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年。

    愛:《明末清初遺民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林佳怡:《明末清初女性亂離詩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武思庭:《女性的亂離書寫——以清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役為考察範圍》,國立暨

    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

    洪菁惠:《從性騷擾/性侵害經驗談身體、性/別、詮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

    文,2001 年。

    孫敏娟:《明代女詩人的主體性呈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年。

    張惠喬:《北宋題壁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綠:《明末清初才子佳人

    12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年。

    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黃儀 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國立政治

    廖卓 傳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年。

    王志弘:〈自傳:個人歷史的集體建構〉,《誠品閱讀》23 期,1995 年 8 月,頁 80-82。

    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第 34 卷第

    王沛 35 卷第 5 期,1998 年,頁 1-7。

    王學 犯的讖語——明清之際自敘傳文的諧謔與悔愧〉,《淡江中文學報》

    王學 「絕域」紀遊〉,《漢學研究》第 24

    007 年,頁 211-244。

    -161。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成:《自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1 年。

    嚴紀華:《唐人題壁詩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年。

    (二)期刊

    王明珂:〈誰的歷

    3 期,1996 年 9 月,頁 147-184。

    :〈自傳體記憶研究述評〉,《西北師大學報》第

    王建剛:〈拒絕匿名的狂歡:關於女性寫作〉,《浙江學刊》2000 年第 4 期,頁 92-98。

    玲:〈不可侵

    第 13 期,2005 年,頁 71-111。

    玲:〈是地即成土——清初流放東北文士之

    卷第 2 期,2006 年,頁 255-288。

    毛文芳:〈書寫才女——清初煙水散人《女才子書》探論〉,《漢學研究》第 25 卷第 2

    期,2

    朱崇儀:〈女性自傳:透過性別來重讀/重塑文類?〉,《中外文學》第 26 卷第 4 期,

    1997 年 9 月,頁 133-150。

    朱則杰、李迎芳:〈清代詩歌中的若干本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第 2 期,2004 年 3

    月,頁 188-192。

    李國彤:〈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 3 期,1995 年,

    頁 143

    李惠儀:〈世變與玩物——略論清初文人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 33

    期,2008 年 9 月,頁 35-76。

    127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合山 李寅生譯:〈明清女子題壁詩考〉,《河池師專學報》第 24 卷第 1 期,2004

    吳承 播形式〉,《文學遺產》1994 年第 4

    金陵 多不可信〉,《文學遺產》1998 年第 3 期,頁 75。

    7 期,2008 年 6 月,頁 217-235。

    康宜作,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第 23 卷第 2

    4 年,頁 27-61。

    郭延 特徵〉,《文學遺產》2002 年,第 6 期,頁 68-79。

    -200。

    陳龍 」的途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

    陳大 ——論申報館在近代小說史上的地位〉,《文學遺

    曹淑 的生死書寫〉,《古典文學》第 15 期,2000 年 9 月,

    許麗 釋與維護——試析明清詩集序跋中對女性書寫合理化之論

    野村鮎子著,塗翠花譯:〈士大夫如何書寫家中女性——試從性別觀點研究古典 文

    楊玉 文學誌》第 3 期,1999 年 6 月,頁 199-248。

    究著,

    年,頁 53-57。

    學:〈論題壁詩——兼及相關的詩歌製作與傳

    期,頁 4-13。

    岑雪葦:〈文學批評與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構〉,《浙江學刊》2001 年第 6 期,頁 88-93。

    生:〈女子題壁詩

    林津羽:〈易代創傷的見證與修補:以丁耀亢《西湖扇》書寫為例〉,《中極學刊》

    期,199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

    女史研究》第 13 期,2005 年 12 月,頁 1-28。

    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 3 期,1995 年 8 月,頁 30-41。

    連文萍:〈詩史可有女性的位置?——以兩部明代詩話為論述中心〉,《漢學研究》第

    17 卷第 1 期,1999 年 6 月頁 177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第 19 卷第 1 期,2001 年,頁 187-218。

    :〈自傳性:現代女作家「女性寫作

    年第 1 期,頁 218-227。

    康:〈打破舊平衡的初始環節

    產》,2009 年第 2 期,頁 117-126。

    娟:〈從自敘傳文看明代士人

    頁 205-243。

    芳:〈詩教典範之詮

    述〉,《國文學誌》第 6 期,2002 年 12 月,頁 175-198。

    學〉,《當代》第 214 期,2005 年 6 月,頁 70-87。

    成:〈劉辰翁:閱讀專家〉,《國

    128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楊玉成:〈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

    19 期,2001 年,頁 55-108。

    楊海 夫的「季文蘭情節」和清初被擄婦女的命運〉,《清史論叢》2007

    研究通訊》

    熊秉 晚清與晚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 9 卷

    劉洪 體形式〉,《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 19 卷第 6 期,2003

    賴慧 運用與象徵意義〉,《中國文學

    27-51。

    龔鵬 觀再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 9 卷第

    司徒 e ):〈儒者的創傷——《餘生錄》的閱讀〉,《台灣師大歷史學報》

    楊玉 域〉,成大中文系主辦「中

    楊子江:〈從自序的緣起到自傳之濫觴〉,《學術研究》2001 年第 4 期,頁 134-137。

    英:〈朝鮮士大

    號。

    蔣宜芳:〈晚明與晚清文化景觀再探——歷史現實與文學想像〉,《中國文哲

    第 9 卷第 4 期,1999 年,頁 3-32。

    真:〈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析照

    第 4 期,1999 年,頁 57-62。

    生:〈中國古代題壁詩的載

    年,頁 37-38。

    娟:〈論《西湖扇》與《桃花扇》中「扇」之砌末

    研究》第 19 期,2004 年 12 月,頁 105-132。

    鍾慧玲:〈《西泠閨詠》中的女性群像〉,《東海中文學報》第 17 期,2005 年 7 月,頁

    61-91。

    瞿明剛:〈滿壁存亡俱是夢——唐代驛站題壁詩的審美觀照〉,《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第 21 卷第 1 期,2004 年,頁 30-35。

    瞿明剛:〈古代題壁詩漫談〉,《尋根》2004 年第 1 期,頁 59-65。

    蘇菁媛:〈不堪蹇額破春山——劉淑《個山詞》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 2 卷

    第 1 期,2008 年 1 月,頁

    羅宗濤:〈從傳播的視角析論宋人題壁詩〉,《東華漢學》第 7 期,2008 年 6 月,頁 25-66。

    程:〈英雄與美人——晚明晚清文化景

    4 期,1999 年,頁 63-76。

    琳( Lynn A. Struv

    39 期,2008 年 6 月,頁 1-16。

    四、演講稿

    成:〈纂就散絲盈絡緯:王端淑《名媛詩緯》的文學視

    國文學系紀念蘇雪林教授暨創立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2006 年 11 月 12 日。

    12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李惠儀:〈明清之際詩詞中的性別界限——男子的聲音,女性的語言〉演講稿,臺北: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7 年 6 月 14 日。

    【清】惲珠:《國朝閨秀正始續集》(清道光十六年紅香館刻本)哈佛燕京圖書館

    龔鵬程: 學網站

    五、網站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search/results-work.php(2008.12.1)

    〈若有人兮山之阿〉,刊於聯合文

    http://unitas.udngroup.com.tw/web_old/b/200008/storyb1-1.htm(2009.6.25)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