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四节气中,我小时候最盼望的是 惊蛰,至于惊蛰是怎么回事,一点也不懂, 就知道这天能吃上梨,能好好的解馋。在 那大家都很穷且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的 时候也未必能吃上梨。反正从记事起就知 道这天肯定要吃梨,不止是我家,几乎家家 户户都要买几个梨吃。姥姥、母亲都会说, 惊垫吃梨打潮气,尤其是小孩子。 惊蛰,在土默川是要当节过的,农村要 给牛羊灌麻油,估计也是给牛羊清肠清胃 火,家家也要改善生活,包顿饺子,蒸锅白 面馒头,祝贺春雷惊蛰万物复苏。习俗还 要吃梨,本地话叫吃“玲儿”,还叫“打潮 气”,意为清理胃火,不得胃病。梨就有这 个功效,那时我要是咳嗽了,母亲肯定会给 来碗冰糖煮梨,因此我也就有了“习惯性咳 嗽”的毛病。 那时候买上三五个梨,一般是我两个, 姐姐一个,父母合吃一个,更多的时候是他 们啃吃我们剩下的梨核儿,还是那样津津有 味,那时的人们啊!现在想起,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中…… 惊蛰,我现在也是当节过的,也会给老 父亲买上几个梨吃,包上顿饺子,可总也情 不自禁的还会想起去世的母亲,想着母亲 给我煮梨和啃梨核儿的样子,泪眼婆娑。 今年的惊蛰,我还是要吃梨儿的,因为 它还有我的牵挂和思念。 惊蛰吃梨儿 笛横吹 笛横吹 杨东升 杨东升 七十巨变喜心田 七十巨变喜心田 王爱勤 风风雨雨七十年, 坎坎坷坷发展路。 犹如弹指一挥间, 发展变化在眼前。 东林西煤堪自豪, 草原茫茫牛羊现。 沃野千里物产丰, 莜麦土豆享盛名。 浩荡三河 黑土地, 稻菽千里掀金波。 超高电网通全国, 华夏建设立大功。 神舟飞船往返地, 阿拉 红格 响世界。 公路铁路航空港, 中国世界联成网。 地铁动车利出行, 地下地上群众乐。 科学种田好经营, 喷灌滴灌加大棚。 多种收入连年涨, 农民心里乐开颜。 农村实行全覆盖, 各地面貌大改观。 草原沙漠胡杨林, 亮丽旅游风景线。 中外宾客齐夸赞, 大美内蒙誉中外。 开发新区高科技, 盛乐云谷排第一。 伊利蒙牛闯世界, 层出不穷创新牌。 古稀之年迎大庆, 沧桑巨变喜心田。 小诗一首抒胸臆, 祝愿家乡前程锦。 注: 三河即黄河、辽河、 伊敏河。阿拉即阿拉善盟、 神舟发射场。红格即红格尔 草原,神舟返回场地。 念乡怀母 念乡怀母 戴武光 林漫步 林漫步 下漫笔 下漫笔 乌吉斯古冷 乌吉斯古冷 相聚在雪白的心境之中 相聚在雪白的心境之中 HUHEHAOTERIBAO 8 8 值班编委: 黄涵琦 责任编辑: 王凯丽 编: 责任校对: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丰州滩 FENGZHOUTAN 2017 3 6 日 星期一 电 话: 6564070 6564020 云秀桐 呼和浩特革命人物 呼和浩特革命人物 37 37 云秀桐,女,蒙古族, 1907 5 月出 生于土默特旗塔布子村(今内蒙古呼和 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 村)。 1907 年,云秀桐出生在一户家境殷 实的蒙古族家庭。新文化运动兴起后, 绥远地区也有人开办新式学堂,云秀桐 的姑姑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办起了 一所县立女子小学堂。1919 年, 13 的云秀桐寄宿在姑姑家,进入旧城三仙 庙女子小学堂读书。少年时期的云秀 桐不爱说笑,寡言少语,但是她学习刻 苦,成绩优异,她的各门作业和手工作 品经常作为范例供全校同学学习。云 秀桐小学毕业后,考进归绥中学(今呼 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前身)。中学时代的 云秀桐思想活跃,追求进步, 1923 年,她 以学生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当时是国 共合作时期, 1926 年,共产党员吉雅泰 以绥远地区国民党党部的名义,开展中 共绥远工委工作时,因云秀桐在织毛巾 厂半工半读,经常帮助云秀桐,给她看 《新青年》《向导》等许多宣传介绍共产 主义的进步书刊,对云秀桐产生了很大 影响。1928 年,云秀桐中学毕业后来到 绥远省第四小学教书。1929 年,云秀桐 进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预科班,开始了 新的学习生涯。 云秀桐早在青年时期就认识了土 默特旗的蒙古族青年军人云继先。云 继先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 第二次北伐,是一位年轻有为、富有民 族气节的军人。云秀桐考入大学之前, 就在家乡和云继先订了婚。1931 年,两 人结婚后,云秀桐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继续完成学业。1934 年,云秀桐大学毕 业后回到家乡,被聘为绥远省立女子师 范学校训育主任。她在学校积极倡导 和推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法,并 经常与省立第四小学任教的同学谈论 抗日救亡,憧憬妇女解放的美好未来。 云继先由于军务缠身,工作繁忙, 所以两人结婚后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十 分短暂。1932 8 月,锡林郭勒盟副盟 长苏尼特右旗王爷(德王)专程去往南 京招揽蒙古族军事人才,为建立蒙古族 武装做准备。此时,云继先正在国民党 南京军政二校蒙藏高级教育班学习,因 为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是学员中的佼 佼者。于是,德王邀请云继先回到家 乡,帮助他组建军队,训练新兵。校方 同意了德王的请求,批准云继先提前毕 业。随后,云继先跟随德王来到北平, 动员蒙古族学生和知识青年入伍参军, 他们先后招收了李秀山、云飞扬、章文 锦等 20 多名蒙古族青年,云继先带队 来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德王府,成 立了蒙古干部学生队,云继先担任教 官。1934 4 月,德王在百灵庙成立了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 会”)。云继先又来到百灵庙,在蒙政会 保安处担任二科科长。从结婚到大学 毕业,云秀桐和云继先一直聚少离多。 1935 年,德王与日本特务频频勾 结,策划组织“伪蒙古军政府”。云继 先对德王投靠日本人的行为极为不 满,他和蒙政会保安处第三科科长、黄 埔军校的同学朱实夫等人,在乌兰夫 等共产党员的配合协助下,于 1936 2 21 日夜间,率领 1000 多名蒙政会 保安队官兵在百灵庙举行武装暴动。 这次暴动彻底破坏了德王投敌卖国的 阴谋,打乱了日本军队侵略绥远的部 署,鼓舞了绥远各族人民抗日的斗 志。消息传到归绥,全城各界欢欣鼓 舞,云秀桐既为丈夫勇敢正义的行为 而骄傲,也为丈夫的生死安危而担 心。百灵庙暴动后,云继先、朱实夫等 人率领部队驻扎在大青山南麓的毕克 齐和察素齐,接受了国民党傅作义部 队的改编。1936 9 月,德王的亲信 章文锦在毕克齐鼓动一部分士兵发动 哗变,将年仅 29 岁的云继先杀害。云 秀桐在归绥城里听到噩耗以后,痛不 欲生,看着身边只有两岁的女儿和刚 满一岁的儿子,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云继先被杀害后第二年,日本侵略 者和德王的蒙古伪军占领了归绥。云 秀桐发誓不与日本人共事,毅然辞去了 日伪学校的行政职务,成为一个无业人 员。因为生活没有着落,云秀桐带着两 个幼小的孩子靠出租房屋勉强生活。 远在山西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闫锡 山、巴维松等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一 些抚恤,但是,云秀桐生活仍然十分艰 辛,只能靠母亲的资助艰难度日。国破 家亡,世道黑暗,云秀桐内心非常苦闷, 多次想到与死去的丈夫团聚,终因放心 不下一双子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当 年,云秀桐曾经是归绥城人人羡慕的一 位新女性,由于身心遭受重创,一度精 神恍惚,萎靡不振,令人唏嘘不已。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傅作义重新回 到绥远,邀请云秀桐继续工作。云秀桐 也逐渐焕发出新的希望,重新走上了教 育战线。她先在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教 书,后来调到母校绥远一中担任女生管 理员并兼任教员,直到 1949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在此期间,云秀桐也开 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1947 年,她担任 了国民党土默特旗党部妇女运动委员 会主任。1948 年,担任了国民党土默特 旗党部委员。 1949 9 19 日,绥远和平解 放。陈介平跟随中共党政机关回到 归绥,她是抗战初期前往延安参加革 命的知识女性,当时是绥远省民主妇 联筹委会副主席兼归绥市民主妇联 筹委会主席,征得党组织同意后,动 员云秀桐参加革命工作。云秀桐曾 经是陈介平的小学老师,师生相见, 共话沧桑,谈及以往,潸然泪下。云 秀桐特别感动共产党还能信任她,于 是欣然同意,参加了归绥市妇联的筹 备工作。由于归绥市刚刚解放,局势 动荡,人心不稳。为了落实中共中央 “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 实行新政策”的指示,云秀桐深入街 道,联络妇女,走访学校,向妇女和师 生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还广泛接触社 会各界人士,终日奔波,非常辛苦,为 建设新归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 2 月,云秀桐由于工作出色,当选为归 绥市妇联筹委会副主席。11 1 日, 在归绥市召开的首届各族各界妇女 代表大会上,云秀桐正式当选为归绥 市妇联副主席,后来又被选为绥远省 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并 当选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 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 表。 云秀桐担任内蒙古妇联副主席期 间,兼任内蒙古自治区妇婴福利部部 长。她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 解放前就抚养了三个孤儿,并且培养 他们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 初,著名蒙古族教育家巴静山的妻子 刘俊彩创办了“新蒙托儿所”。云秀桐 积极支持新蒙托儿所,不仅号召为托 儿所捐款捐物,还把自己家的家具、闹 钟等物品送给了托儿所。1954 年,云 秀桐又把自己的一处房屋和院落捐赠 给玉泉区石头巷托儿所,创办了呼和 浩特第一个街道托儿所。这处院子是 云继先被杀害以后,云秀桐用当时绥 远省政府发给她的三千元抚恤金购买 的,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舍得 卖掉,一些同志劝她把房子留下,说她 半生坎坷,总要有个安身之处,云秀桐 执意不肯,明确表示:“让我给孩子们 做点好事吧,云继先的在天之灵也会 同意我这么做的。”云秀桐在担任自治 区妇联领导期间,经常奔波在农村牧 区做调查研究,了解妇女、儿童的健康 状况和福利情况,宣传新式接生和育 儿知识,她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 动,深受大家的欢迎。新中国不但让 云秀桐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也让她 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1953 年,云秀桐以中国人民第三次 赴朝慰问团副团长的身份赶赴朝鲜前 线,慰问志愿军将士。她在战火纷飞的 朝鲜战场上,不顾敌机轰炸,深入前沿 阵地慰问子弟兵,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 士受到了极大鼓舞。当志愿军指战员 得知云秀桐的丈夫是为了抗日救亡和 反对投降而惨遭杀害时,都尊敬地称呼 她“妈妈”;朝鲜人民军的官兵亲切地称 呼她“阿妈妮”,并送给她用美军炮弹做 的筷子做纪念。 云秀桐也曾带领内蒙古地区的少 数民族参观团去北京,她担任全国政协 委员时,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的亲切接见。1959 5 月,云秀桐在北 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突然患病入 院,中央领导和全国妇联领导多次到医 院看望她。但是,云秀桐最终因败血症 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时年 52 岁。云秀桐去世后,周恩来总理送了 花圈,内蒙古主要领导人、云秀桐的堂 兄乌兰夫和奎璧、杨植霖等人参加了追 悼会。 1980 年,云秀桐的儿子从北京调回 呼和浩特工作。1987 年,乌兰夫率领中 共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四十周年大庆期间,还问起堂妹云秀桐 孩子们的情况,表示了亲切关怀。 云继先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虽然 英年早逝,然而功勋卓著。他的夫人云 秀桐的一生也很短暂,虽然没有轰轰烈 烈,却在平凡之中显现出光辉,她不但 和丈夫云继先一样,有着坚贞不屈、刚 正不阿的民族气节,还有着慈母一般的 情怀、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和谦虚谨 慎、平易近人的高尚美德。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云治) 云秀桐( 19071959 十年一别故乡归,雨霁云开峰岭翠; 蛮汉春色漫天涌,流水高山逸兴飞; 启蒙窑村沐雨露,重拾童梦乡愁醉; 不负青春求学路,报国处处可作为。 虔敬慈母一杯酹,坟前香拜泪催悲; 皱纹老茧风霜苦,音容犹在梦里回; 山花一朵馨香伴,岗上遥忆三春晖; 尊前孝养亲不待,儿心时时觉有愧。 中年始觉愁滋味,乡思缕缕暮云垂; 一抹斜阳枝头照,蝴蝶翩翩遍野飞; 小河流淌野炊迷,草坡茵茵牛羊肥; 星河望月思悠远,攀踏关山终不悔! 古城灯会 古城灯会 杨笑寒 (一) 灯火如昼古云中, 烟花妙曼映半空, 人海如潮闹红火, 大街小巷乐融融。 (二) 锣鼓铿锵动地声, 跑驴渡船紧随跟, 八戒憨笑猴哥俏, 金鸡报晓舞春风。 是母亲纺车里纺出的故事 把万千思绪拉成长长的银线 装饰成缓缓升起的夜色 为闪烁的星星伸展稚嫩的诗作…… 读月亮才明白什么是圣洁的遐思 什么是淡泊的心绪 读月亮才知道什么是美丽的孤寂 什么是无涯的怀念 读月亮才清楚什么是恪守的爱 什么是思乡的情 读月亮才领悟什么是平平淡淡 什么是朦朦胧胧 读月亮忧郁被洗得洁白 心中的阴霾逃得无影无踪 读月亮银色的硕大无垠的锦绣 遮满人间与苍穹 读月亮…… 读月亮 读月亮 高培萱 白色,怎么形容?都说雪白。那 么雪呢,拿什么比喻?看来雪是天上 人间最纯洁的象征。 漫天的六角形白色雪花从后 半夜开始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覆 盖了整座城市,青城变作雪城。这 些年,这座城里很少见到如此浩荡 的大雪了,雪还在下……老天像是 要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抖出,彻底交 代。我爱这座城市,几十个春夏, 它把我揽在臂弯里不放,几十个秋 冬,我依偎在它的怀抱里不离,大 概我的人生命途与它有着机缘,所 谓的定份吧。 约好,今天聚一起坐坐。这样的 事儿,别说是大雪,就是换成大雨,也 不能退缩。踩着新雪,我和郝来旺两 人朝着晚报社的旧址,一会儿上车, 一会儿下车,一会儿徒步。快到地点 时,我对他说,就在附近找一家酒店 吧,来旺说:听蒋宝仙在电话里说,她 在家里准备好了。 终于敲对了门。门的里边露出 蒋宝仙和王西萍两张笑脸。 从结识到相交,几十年的友情是 一块砖一片水泥垒起来,用钢筋加固 的大厦。相互打个电话,寒暄几句, 说明你我心里都有对方的位置。蒋 宝仙这个人,说起话来像朗读抒情散 文,不带卡壳的,直爽的性格决定她 口无遮拦。王西萍说事儿叙述性强, 对于细节,从眼神上看得出来,态度 认真。郝来旺厚道,听那一两声笑, 给人一种真诚的感觉。 闲聊,没有主题。 我走到窗前,外面大雪还在飘 舞,没有一点减弱的意思。屋内坐在 沙发上的这几位,心境如同白雪,找 不出一点阴影。从落座开始,谁对谁 说什么,不设防,无顾忌,放心。与合 得来的人在一起,轻松,如一缕清风 一片淡云。 聚会场合里有一句话叫“见一 面,少一面”,而我总觉得“见一面,多 一面”。你想想呵,假使老不相聚,别 说是“少一面”,根本就见不到面了, 如果常聚一聚,会一会,不就相互“多 一面”吗! 酒酣耳热之后,脑袋里的兴奋灶 越加兴奋,忆忆过去,讲一讲那时的 故事,该忘记的忘记,该铭记的铭 记。看看现在,道一道外面的世界, 去吸纳新观念的清新空气。想想未 来,做一做自己一直感兴趣的那些事 儿。这聚会,是雪白的心灵上的交 流,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亮点。 终于,雪霁了。天下没有不散的 筵席,通常的筵席散就散了,可有可 无。如此与深交知己相聚,是至重 的。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捡拾一 些散落于青城任意角落的记忆碎片, 串起一叠浅色的往事还原成情窦初开 时的回眸一遇在昔日重现的每一处旧 街老巷。无需伫立许久,只要将心扉 静静地敞开,德胜街小院里那株陈年 老榆的满身褶皱和斑驳树影,扎达盖 河边陋室学堂上的书声琅琅和欢笑嬉 闹,乌素图山谷中杏树连片的青涩幽 香与杏坞番红……便会一如既往地于 脑海浮现之际将青春的模样摆渡成生 命之旅的沧桑过往。 曾记得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过要等 再次杏树花开就会踏上回乡的路,然 而就是这样一段世间唯一走不厌倦 的归途,让多少人始终不敢奢望生活 的每一次转角,都能追随那辆载满诗 和远方的草原专列朝着家乡—呼 和浩特驶去的方向。当把时光守望 成北国边疆的橄榄卫士矗立在晋蒙 交界羊滚山之巅的影像,练一副铁打 的身板、瞩一对流明的双睛如擎星揽 月的启航时分,甘愿把十多载如影随 形的军旅生涯立成岁月之河的最后 一道港湾,哪怕孤独了雪冷夜的一束 灯塔光芒,哪怕凄凌着一道挂满秋风 霜的桅帆,也要指引着梦中的船儿逆 流而上,因为能够打开所有心窗、守 住所有期望的誓言依然镌刻在上游 那片花色渐浓的故土家园里的三生 石上,不论是归人还是过客,始终坚 信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那么又怎能不为这份旷世的美丽回 归而乘风破浪。 一度习惯站在部队驻地后面的山 岗上仰望,每一颗星辰的光斑都在咫 尺夜空的距离间牵缠着丝丝缕缕的 忧伤一指家乡的牵挂,每一道视线穿 透孤寂的夜晚不停地搜寻着掩藏在 漆黑夜幕中的高楼里的灯盏一念故 土的怀想。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白 天的喧嚣与浮躁,那一扇扇异乡楼窗 的昏黄灯火一晚接着一晚、一年挨着 一年地渐次稀少,而我只能抓取几多 微弱的月容在掌心,把经年的泛黄照 片紧紧地捂向胸膛,将所有的思绪全 部放空,只携一缕心生的情愫挽起漂 泊已久的静默畅想,于是在随心所欲 的游历中沏一壶浓艳的砖茶品茗,将 熟悉也陌生的宽窄巷陌轻轻合拢成 谁人知晓的思忆之墙;在空冥而居的 意境里斟一碗醇烈的奶酒痛饮,将山 重水复的旧日繁花慢慢释放成西天 余辉喷洒而出的绚彩霞光。不论走 的多远,在某段生活的边缘停留驻足 的久了,终可以在不被打扰的历练之 后,于灯火阑珊处尽显向晚的温暖而 在山一方。 回到家乡,时间的扇叶慢慢吹 散了身后浅浅的留言,就连黑水残 风中的渴望、青山断雨里的揣想,都 似乎读懂了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 间静待每一缕越过草原、飞过大漠 的时光安然之爱的乐章。岁月不 老、思念未央,或许生命中最美好的 时刻总是要在领略孤独凄冷之后方 才出现,弹指间不可言宣的流年韶 华也总会等到某位倾心伊人来叙写 佳话。感恩经历着人生最美的水墨 丹青,盛放一朵不败花驻守不老青 城;感恩所有的山水流韵更迭着四 季风景,相携一世不了情开启生命 之门。如若可以,一次不经意的微 笑就会灿烂一生的守候,不需要捡 拾、已烙印心底,一个不经意的回眸 就能萦绕一世的衷肠,不需要回忆、 已挥之不往;如若可以,就这样在光 阴回廊里一同走吧,微笑着走过风 花雪月、相恋蝶舞且飞扬,微笑着走 过沧海桑田、恪守此生更情长。 从岁月深处微笑走过 外文苑 杨鹏杰 杨鹏杰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HUH 呼和浩特革命人物 云秀桐szb.saibeinews.com/rb/data/1/2017-03/06/rb08/20170306rb08_pdf.pdf · 伊敏河。②阿拉即阿拉善盟、

  • Upload
    vubao

  • View
    23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二十四节气中,我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惊蛰,至于惊蛰是怎么回事,一点也不懂,就知道这天能吃上梨,能好好的解馋。在那大家都很穷且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的时候也未必能吃上梨。反正从记事起就知道这天肯定要吃梨,不止是我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几个梨吃。姥姥、母亲都会说,惊垫吃梨打潮气,尤其是小孩子。

惊蛰,在土默川是要当节过的,农村要给牛羊灌麻油,估计也是给牛羊清肠清胃火,家家也要改善生活,包顿饺子,蒸锅白面馒头,祝贺春雷惊蛰万物复苏。习俗还要吃梨,本地话叫吃“玲儿”,还叫“打潮气”,意为清理胃火,不得胃病。梨就有这

个功效,那时我要是咳嗽了,母亲肯定会给来碗冰糖煮梨,因此我也就有了“习惯性咳嗽”的毛病。

那时候买上三五个梨,一般是我两个,姐姐一个,父母合吃一个,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啃吃我们剩下的梨核儿,还是那样津津有味,那时的人们啊!现在想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

惊蛰,我现在也是当节过的,也会给老父亲买上几个梨吃,包上顿饺子,可总也情不自禁的还会想起去世的母亲,想着母亲给我煮梨和啃梨核儿的样子,泪眼婆娑。

今年的惊蛰,我还是要吃梨儿的,因为它还有我的牵挂和思念。

惊蛰吃梨儿

短短笛横吹笛横吹

■■ 杨东升杨东升七十巨变喜心田七十巨变喜心田■■ 王爱勤

风风雨雨七十年,坎坎坷坷发展路。犹如弹指一挥间,发展变化在眼前。东林西煤堪自豪,草原茫茫牛羊现。沃野千里物产丰,莜麦土豆享盛名。浩荡三河①黑土地,稻菽千里掀金波。超高电网通全国,华夏建设立大功。神舟飞船往返地,阿拉②红格③响世界。

公路铁路航空港,中国世界联成网。地铁动车利出行,地下地上群众乐。科学种田好经营,喷灌滴灌加大棚。多种收入连年涨,农民心里乐开颜。农村实行全覆盖,各地面貌大改观。草原沙漠胡杨林,亮丽旅游风景线。中外宾客齐夸赞,大美内蒙誉中外。

开发新区高科技,盛乐云谷排第一。伊利蒙牛闯世界,层出不穷创新牌。古稀之年迎大庆,沧桑巨变喜心田。小诗一首抒胸臆,祝愿家乡前程锦。

注:①三河即黄河、辽河、伊敏河。②阿拉即阿拉善盟、神舟发射场。③红格即红格尔草原,神舟返回场地。

念乡怀母念乡怀母■■ 戴武光

诗林漫步林漫步

灯灯下漫笔下漫笔

■■ 乌吉斯古冷乌吉斯古冷

相聚在雪白的心境之中相聚在雪白的心境之中

HUHEHAOTERIBAO88 ■值班编委:黄涵琦 ■责任编辑:荣 英 王凯丽

■美 编:闫 雯 ■责任校对:凯 丽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丰州滩

FENGZHOUTAN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电 话:6564070 6564020

云秀桐呼和浩特革命人物呼和浩特革命人物 3737

云秀桐,女,蒙古族,1907年5月出生于土默特旗塔布子村(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

1907年,云秀桐出生在一户家境殷实的蒙古族家庭。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绥远地区也有人开办新式学堂,云秀桐的姑姑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办起了一所县立女子小学堂。1919年,13岁的云秀桐寄宿在姑姑家,进入旧城三仙庙女子小学堂读书。少年时期的云秀桐不爱说笑,寡言少语,但是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她的各门作业和手工作品经常作为范例供全校同学学习。云秀桐小学毕业后,考进归绥中学(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前身)。中学时代的云秀桐思想活跃,追求进步,1923年,她

以学生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1926年,共产党员吉雅泰以绥远地区国民党党部的名义,开展中共绥远工委工作时,因云秀桐在织毛巾厂半工半读,经常帮助云秀桐,给她看

《新青年》《向导》等许多宣传介绍共产主义的进步书刊,对云秀桐产生了很大影响。1928年,云秀桐中学毕业后来到绥远省第四小学教书。1929年,云秀桐进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预科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

云秀桐早在青年时期就认识了土默特旗的蒙古族青年军人云继先。云继先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第二次北伐,是一位年轻有为、富有民族气节的军人。云秀桐考入大学之前,就在家乡和云继先订了婚。1931年,两人结婚后,云秀桐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继续完成学业。1934年,云秀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被聘为绥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她在学校积极倡导和推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法,并经常与省立第四小学任教的同学谈论抗日救亡,憧憬妇女解放的美好未来。

云继先由于军务缠身,工作繁忙,所以两人结婚后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十分短暂。1932年8月,锡林郭勒盟副盟长苏尼特右旗王爷(德王)专程去往南京招揽蒙古族军事人才,为建立蒙古族武装做准备。此时,云继先正在国民党南京军政二校蒙藏高级教育班学习,因为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是学员中的佼佼者。于是,德王邀请云继先回到家乡,帮助他组建军队,训练新兵。校方同意了德王的请求,批准云继先提前毕业。随后,云继先跟随德王来到北平,动员蒙古族学生和知识青年入伍参军,他们先后招收了李秀山、云飞扬、章文

锦等 20多名蒙古族青年,云继先带队来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德王府,成立了蒙古干部学生队,云继先担任教官。1934年4月,德王在百灵庙成立了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云继先又来到百灵庙,在蒙政会保安处担任二科科长。从结婚到大学毕业,云秀桐和云继先一直聚少离多。

1935 年,德王与日本特务频频勾结,策划组织“伪蒙古军政府”。云继先对德王投靠日本人的行为极为不满,他和蒙政会保安处第三科科长、黄埔军校的同学朱实夫等人,在乌兰夫等共产党员的配合协助下,于 1936年2月 21日夜间,率领 1000多名蒙政会保安队官兵在百灵庙举行武装暴动。这次暴动彻底破坏了德王投敌卖国的阴谋,打乱了日本军队侵略绥远的部署,鼓舞了绥远各族人民抗日的斗志。消息传到归绥,全城各界欢欣鼓舞,云秀桐既为丈夫勇敢正义的行为而骄傲,也为丈夫的生死安危而担心。百灵庙暴动后,云继先、朱实夫等人率领部队驻扎在大青山南麓的毕克齐和察素齐,接受了国民党傅作义部队的改编。1936 年 9 月,德王的亲信章文锦在毕克齐鼓动一部分士兵发动哗变,将年仅 29岁的云继先杀害。云秀桐在归绥城里听到噩耗以后,痛不欲生,看着身边只有两岁的女儿和刚满一岁的儿子,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云继先被杀害后第二年,日本侵略者和德王的蒙古伪军占领了归绥。云秀桐发誓不与日本人共事,毅然辞去了日伪学校的行政职务,成为一个无业人员。因为生活没有着落,云秀桐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靠出租房屋勉强生活。远在山西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闫锡

山、巴维松等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一些抚恤,但是,云秀桐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只能靠母亲的资助艰难度日。国破家亡,世道黑暗,云秀桐内心非常苦闷,多次想到与死去的丈夫团聚,终因放心不下一双子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当年,云秀桐曾经是归绥城人人羡慕的一位新女性,由于身心遭受重创,一度精神恍惚,萎靡不振,令人唏嘘不已。

1945年抗战胜利后,傅作义重新回到绥远,邀请云秀桐继续工作。云秀桐也逐渐焕发出新的希望,重新走上了教育战线。她先在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教书,后来调到母校绥远一中担任女生管理员并兼任教员,直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期间,云秀桐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1947年,她担任了国民党土默特旗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48年,担任了国民党土默特旗党部委员。

1949 年 9 月 19 日 ,绥 远 和 平 解放。陈介平跟随中共党政机关回到归绥,她是抗战初期前往延安参加革命的知识女性,当时是绥远省民主妇联筹委会副主席兼归绥市民主妇联筹委会主席,征得党组织同意后,动员云秀桐参加革命工作。云秀桐曾经是陈介平的小学老师,师生相见,共话沧桑,谈及以往,潸然泪下。云秀桐特别感动共产党还能信任她,于是欣然同意,参加了归绥市妇联的筹备工作。由于归绥市刚刚解放,局势动荡,人心不稳。为了落实中共中央

“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的指示,云秀桐深入街道,联络妇女,走访学校,向妇女和师生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还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终日奔波,非常辛苦,为

建设新归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

2月,云秀桐由于工作出色,当选为归绥市妇联筹委会副主席。11 月 1 日,在归绥市召开的首届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云秀桐正式当选为归绥市妇联副主席,后来又被选为绥远省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并当选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

云秀桐担任内蒙古妇联副主席期间,兼任内蒙古自治区妇婴福利部部长。她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解放前就抚养了三个孤儿,并且培养他们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著名蒙古族教育家巴静山的妻子刘俊彩创办了“新蒙托儿所”。云秀桐积极支持新蒙托儿所,不仅号召为托儿所捐款捐物,还把自己家的家具、闹钟等物品送给了托儿所。1954年,云秀桐又把自己的一处房屋和院落捐赠给玉泉区石头巷托儿所,创办了呼和浩特第一个街道托儿所。这处院子是云继先被杀害以后,云秀桐用当时绥远省政府发给她的三千元抚恤金购买的,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舍得卖掉,一些同志劝她把房子留下,说她半生坎坷,总要有个安身之处,云秀桐执意不肯,明确表示:“让我给孩子们做点好事吧,云继先的在天之灵也会同意我这么做的。”云秀桐在担任自治区妇联领导期间,经常奔波在农村牧区做调查研究,了解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福利情况,宣传新式接生和育儿知识,她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大家的欢迎。新中国不但让云秀桐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也让她

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1953年,云秀桐以中国人民第三次

赴朝慰问团副团长的身份赶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将士。她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不顾敌机轰炸,深入前沿阵地慰问子弟兵,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受到了极大鼓舞。当志愿军指战员得知云秀桐的丈夫是为了抗日救亡和反对投降而惨遭杀害时,都尊敬地称呼她“妈妈”;朝鲜人民军的官兵亲切地称呼她“阿妈妮”,并送给她用美军炮弹做的筷子做纪念。

云秀桐也曾带领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去北京,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59年5月,云秀桐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突然患病入院,中央领导和全国妇联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她。但是,云秀桐最终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时年52岁。云秀桐去世后,周恩来总理送了花圈,内蒙古主要领导人、云秀桐的堂兄乌兰夫和奎璧、杨植霖等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0年,云秀桐的儿子从北京调回呼和浩特工作。1987年,乌兰夫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期间,还问起堂妹云秀桐孩子们的情况,表示了亲切关怀。

云继先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虽然英年早逝,然而功勋卓著。他的夫人云秀桐的一生也很短暂,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在平凡之中显现出光辉,她不但和丈夫云继先一样,有着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还有着慈母一般的情怀、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和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高尚美德。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云治)

云秀桐(1907—1959)

一十年一别故乡归,雨霁云开峰岭翠;蛮汉春色漫天涌,流水高山逸兴飞;启蒙窑村沐雨露,重拾童梦乡愁醉;不负青春求学路,报国处处可作为。

二虔敬慈母一杯酹,坟前香拜泪催悲;皱纹老茧风霜苦,音容犹在梦里回;山花一朵馨香伴,岗上遥忆三春晖;尊前孝养亲不待,儿心时时觉有愧。

三中年始觉愁滋味,乡思缕缕暮云垂;一抹斜阳枝头照,蝴蝶翩翩遍野飞;小河流淌野炊迷,草坡茵茵牛羊肥;星河望月思悠远,攀踏关山终不悔!

古城灯会古城灯会■■ 杨笑寒

(一)灯火如昼古云中,烟花妙曼映半空,人海如潮闹红火,大街小巷乐融融。

(二)锣鼓铿锵动地声,跑驴渡船紧随跟,八戒憨笑猴哥俏,金鸡报晓舞春风。

是母亲纺车里纺出的故事把万千思绪拉成长长的银线装饰成缓缓升起的夜色为闪烁的星星伸展稚嫩的诗作……读月亮——才明白什么是圣洁的遐思什么是淡泊的心绪读月亮——才知道什么是美丽的孤寂什么是无涯的怀念读月亮——才清楚什么是恪守的爱什么是思乡的情读月亮——才领悟什么是平平淡淡什么是朦朦胧胧读月亮——忧郁被洗得洁白心中的阴霾逃得无影无踪读月亮——银色的硕大无垠的锦绣遮满人间与苍穹读月亮……

读月亮读月亮■■ 高培萱

白色,怎么形容?都说雪白。那么雪呢,拿什么比喻?看来雪是天上人间最纯洁的象征。

漫天的六角形白色雪花从后半夜开始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覆盖了整座城市,青城变作雪城。这些年,这座城里很少见到如此浩荡的大雪了,雪还在下……老天像是要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抖出,彻底交代。我爱这座城市,几十个春夏,它把我揽在臂弯里不放,几十个秋冬,我依偎在它的怀抱里不离,大

概我的人生命途与它有着机缘,所谓的定份吧。

约好,今天聚一起坐坐。这样的事儿,别说是大雪,就是换成大雨,也不能退缩。踩着新雪,我和郝来旺两人朝着晚报社的旧址,一会儿上车,一会儿下车,一会儿徒步。快到地点时,我对他说,就在附近找一家酒店吧,来旺说:听蒋宝仙在电话里说,她在家里准备好了。

终于敲对了门。门的里边露出蒋宝仙和王西萍两张笑脸。

从结识到相交,几十年的友情是一块砖一片水泥垒起来,用钢筋加固的大厦。相互打个电话,寒暄几句,说明你我心里都有对方的位置。蒋宝仙这个人,说起话来像朗读抒情散文,不带卡壳的,直爽的性格决定她口无遮拦。王西萍说事儿叙述性强,对于细节,从眼神上看得出来,态度认真。郝来旺厚道,听那一两声笑,给人一种真诚的感觉。

闲聊,没有主题。我走到窗前,外面大雪还在飘

舞,没有一点减弱的意思。屋内坐在沙发上的这几位,心境如同白雪,找不出一点阴影。从落座开始,谁对谁说什么,不设防,无顾忌,放心。与合得来的人在一起,轻松,如一缕清风一片淡云。

聚会场合里有一句话叫“见一面,少一面”,而我总觉得“见一面,多一面”。你想想呵,假使老不相聚,别说是“少一面”,根本就见不到面了,如果常聚一聚,会一会,不就相互“多一面”吗!

酒酣耳热之后,脑袋里的兴奋灶越加兴奋,忆忆过去,讲一讲那时的故事,该忘记的忘记,该铭记的铭记。看看现在,道一道外面的世界,去吸纳新观念的清新空气。想想未来,做一做自己一直感兴趣的那些事儿。这聚会,是雪白的心灵上的交流,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亮点。

终于,雪霁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通常的筵席散就散了,可有可无。如此与深交知己相聚,是至重的。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捡拾一些散落于青城任意角落的记忆碎片,串起一叠浅色的往事还原成情窦初开时的回眸一遇在昔日重现的每一处旧街老巷。无需伫立许久,只要将心扉静静地敞开,德胜街小院里那株陈年老榆的满身褶皱和斑驳树影,扎达盖河边陋室学堂上的书声琅琅和欢笑嬉闹,乌素图山谷中杏树连片的青涩幽香与杏坞番红……便会一如既往地于脑海浮现之际将青春的模样摆渡成生命之旅的沧桑过往。

曾记得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过要等再次杏树花开就会踏上回乡的路,然而就是这样一段世间唯一走不厌倦的归途,让多少人始终不敢奢望生活

的每一次转角,都能追随那辆载满诗和远方的草原专列朝着家乡——呼和浩特驶去的方向。当把时光守望成北国边疆的橄榄卫士矗立在晋蒙交界羊滚山之巅的影像,练一副铁打的身板、瞩一对流明的双睛如擎星揽月的启航时分,甘愿把十多载如影随形的军旅生涯立成岁月之河的最后一道港湾,哪怕孤独了雪冷夜的一束灯塔光芒,哪怕凄凌着一道挂满秋风霜的桅帆,也要指引着梦中的船儿逆流而上,因为能够打开所有心窗、守住所有期望的誓言依然镌刻在上游那片花色渐浓的故土家园里的三生石上,不论是归人还是过客,始终坚信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那么又怎能不为这份旷世的美丽回归而乘风破浪。

一度习惯站在部队驻地后面的山岗上仰望,每一颗星辰的光斑都在咫尺夜空的距离间牵缠着丝丝缕缕的忧伤一指家乡的牵挂,每一道视线穿透孤寂的夜晚不停地搜寻着掩藏在漆黑夜幕中的高楼里的灯盏一念故土的怀想。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白天的喧嚣与浮躁,那一扇扇异乡楼窗的昏黄灯火一晚接着一晚、一年挨着一年地渐次稀少,而我只能抓取几多微弱的月容在掌心,把经年的泛黄照片紧紧地捂向胸膛,将所有的思绪全部放空,只携一缕心生的情愫挽起漂泊已久的静默畅想,于是在随心所欲

的游历中沏一壶浓艳的砖茶品茗,将熟悉也陌生的宽窄巷陌轻轻合拢成谁人知晓的思忆之墙;在空冥而居的意境里斟一碗醇烈的奶酒痛饮,将山重水复的旧日繁花慢慢释放成西天余辉喷洒而出的绚彩霞光。不论走的多远,在某段生活的边缘停留驻足的久了,终可以在不被打扰的历练之后,于灯火阑珊处尽显向晚的温暖而在山一方。

回到家乡,时间的扇叶慢慢吹散了身后浅浅的留言,就连黑水残风中的渴望、青山断雨里的揣想,都似乎读懂了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间静待每一缕越过草原、飞过大漠的时光安然之爱的乐章。岁月不

老、思念未央,或许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总是要在领略孤独凄冷之后方才出现,弹指间不可言宣的流年韶华也总会等到某位倾心伊人来叙写佳话。感恩经历着人生最美的水墨丹青,盛放一朵不败花驻守不老青城;感恩所有的山水流韵更迭着四季风景,相携一世不了情开启生命之门。如若可以,一次不经意的微笑就会灿烂一生的守候,不需要捡拾、已烙印心底,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就能萦绕一世的衷肠,不需要回忆、已挥之不往;如若可以,就这样在光阴回廊里一同走吧,微笑着走过风花雪月、相恋蝶舞且飞扬,微笑着走过沧海桑田、恪守此生更情长。

从岁月深处微笑走过塞塞

外文苑■■ 杨鹏杰杨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