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www.denniswu.com)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新聲音的音樂家。但是,我仍相信用別人的和 弦,還能寫到新的音樂吧。那豈不是就如莫扎 特和舒伯特一樣嗎?」 他說,假以時日,他音樂中的個性,會顯然而 獨特。 ***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1899 年生於巴黎的 富有家庭,是家中獨子。爸爸是藥廠的老闆, 也是一位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媽媽則是來 自一個很有藝術氣息的家庭。五歲時,媽媽教 浦朗克彈鋼琴,並很快發現他的音樂才華。可 是,他的爸爸卻希望他有正常的教育,所以他 一直也沒有入讀音樂學院,而只是跟從老師學 習。拉威爾的好友維也斯 (Richardo Viñes) 單是他的鋼琴老師,更是啟蒙他走音樂路的 啟蒙者。後來,他還會跟從高捷連 (Charles Koechlin) 學習作曲。 1917 年,浦朗克寫成了《黑人狂想曲》 (Rapsodie nègre),輕鬆而幽默的風格,令他受 到一定注目。他還把作品獻給巴黎聞名的音樂 怪傑薩替 (Erik Satie),浦朗克甚至認為薩替是 他「真正靈性的哥哥」。嬉笑怒罵、玩世不恭 的態度,洋溢於音樂之中。 在這一年,浦朗克與 拉威爾碰面。兩人的 會面,不甚愉快。拉 威爾給浦朗克彈當時 還未出版的《庫普蘭 之墓》 (Le tombeau de Couperin) ,但似乎作 曲家對這位年輕人的演 奏不甚賞心。而浦朗克 對着拉威爾批評舒曼與 德布西的音樂,更令拉 威爾覺得他只是一位輕 佻浮燥的年輕人。 浦朗克與拉威爾不快 的會面,影響到他身邊的音樂好友,冷淡地對 待拉威爾。他身邊有幾位音樂人,經常聚首談 天論地,甚至合作創作樂曲。樂評人將這六位 好友,稱為「法國六人組」:歐力 (Georges Auric) 、杜萊 (Louis Durey) 、賀力格 (Artur Honegger)、米堯 (Darius Milhaud)、浦朗克和 泰利法萊 (Germaine Tailleferre) 可是,這六人除了互為好友之外,他們的音樂 風格與理念,都不盡一樣。就連浦朗克自己, 也有着風格上的分野。 *** 1923 年,浦朗克認識了古鍵琴演奏家蘭杜夫斯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法國站 2017/3/1 浦朗克沒有讀過音樂學 院,更自稱是個「壞男 孩」。 1899–1963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 Upload
    ngonhan

  • View
    25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www.denniswu.com)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新聲音的音樂家。但是,我仍相信用別人的和弦,還能寫到新的音樂吧。那豈不是就如莫扎特和舒伯特一樣嗎?」

他說,假以時日,他音樂中的個性,會顯然而獨特。

***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1899 年生於巴黎的富有家庭,是家中獨子。爸爸是藥廠的老闆,也是一位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媽媽則是來自一個很有藝術氣息的家庭。五歲時,媽媽教浦朗克彈鋼琴,並很快發現他的音樂才華。可是,他的爸爸卻希望他有正常的教育,所以他一直也沒有入讀音樂學院,而只是跟從老師學習。拉威爾的好友維也斯 (Richardo Viñes) 不單 是 他 的 鋼 琴 老 師 , 更 是 啟 蒙 他 走 音 樂 路 的啟 蒙 者 。 後 來 , 他 還 會 跟 從 高 捷 連 (Charles Koechlin) 學習作曲。

1 9 1 7 年 , 浦 朗 克 寫 成 了 《 黑 人 狂 想 曲 》(Rapsodie nègre),輕鬆而幽默的風格,令他受到一定注目。他還把作品獻給巴黎聞名的音樂怪傑薩替 (Erik Satie),浦朗克甚至認為薩替是他「真正靈性的哥哥」。嬉笑怒罵、玩世不恭的態度,洋溢於音樂之中。

在 這 一 年 , 浦 朗 克 與拉 威 爾 碰 面 。 兩 人 的會 面 , 不 甚 愉 快 。 拉威 爾 給 浦 朗 克 彈 當 時還 未 出 版 的 《 庫 普 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但似乎作曲家對這位年輕人的演奏不甚賞心。而浦朗克對着拉威爾批評舒曼與德布西的音樂,更令拉威爾覺得他只是一位輕佻浮燥的年輕人。

浦 朗 克 與 拉 威 爾 不 快的會面,影響到他身邊的音樂好友,冷淡地對待拉威爾。他身邊有幾位音樂人,經常聚首談天論地,甚至合作創作樂曲。樂評人將這六位好 友 , 稱 為 「 法 國 六 人 組 」 : 歐 力 (Georges Auric)、 杜 萊 (Louis Durey)、 賀 力 格 (Artur Honegger)、米堯 (Darius Milhaud)、浦朗克和泰利法萊 (Germaine Tailleferre) 。

可是,這六人除了互為好友之外,他們的音樂風格與理念,都不盡一樣。就連浦朗克自己,也有着風格上的分野。

***

1923 年,浦朗克認識了古鍵琴演奏家蘭杜夫斯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法國站

2017/3/1

浦 朗 克 沒 有 讀 過 音 樂 學院 , 更 自 稱 是 個 「 壞 男孩」。

1899–1963

Page 2: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2

卡 (Wanda Landowska),成為了他另一位重要的啟蒙者。蘭杜夫斯卡走遍歐洲的博物館,找尋掉棄在館中無人演奏的古鍵琴和古鋼琴,並嘗試以它們來演奏巴赫和巴羅克大師的音樂。她對古樂器的着迷,成為二十世紀的復古運動中重要的動力。

古 鍵 琴 「 新 奇 」 的 聲 音 , 吸 引 了 浦 朗 克 為它 寫 成 了 一 部 題 為 《 田 園 協 奏 曲 》 (Concert champêtre) 的古鍵琴與樂隊作品。這是他當時最成功之作,甚至令他得到首份報章訪問。「我們(浦朗克與蘭杜夫斯卡)最終達至簡單得令人驚訝的音樂,但同時效果卻是多姿多采的豐富。」

蘭杜夫斯卡也輔導着浦朗克的感情生活。浦朗克暗暗地愛上一位男生,但卻想找另一個童年要好的女孩結婚,以掩飾他同性戀的傾向。蘭杜夫斯卡鼓勵浦朗克勇敢面對,就在創作《田園協奏曲》時,他向他所傾慕的男生寫道:「你改變了我一生,你是我這三十年間的陽光,是我工作與生活的原因。」他甚至向友人公開承認這段戀情。

雖然面對着社會與朋友的壓力,生活也大為改變,《田園協奏曲》卻由始至終是首愉快的樂曲。只是沒有人想到,浦朗克會一直徘徊在興奮與憂鬱之間。

***

父 母 雙 亡 以 後 , 浦 朗 克 拿 着 他 們 留 下 來 的 遺產,在距巴黎二百多公里的諾澤 (Noizay) 置了一間大宅。雖然他曾經是輕佻的年輕人,但性格上他慢慢變得敦厚。早前他批評過拉威爾,漸漸變為欣賞他。特別是他的歌劇《孩童與魔法》(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 面世後,浦朗克對當中豐富雜陳的風格與奇趣怪異的音色,特別着迷。

1 9 3 6 年 , 他 的 一 位 好 友 兼 作 曲 家 費 萊 特 (Pierre-Octave Ferroud) 在匈牙利因着交通意外身亡,而且死狀恐怖。浦朗克忽然驚覺,生命是何等脆弱。同年,他去了法國中世紀時的朝聖地羅卡馬杜爾 (Rocamadour)。這座聖城,建在石灰岩的裂縫中間,教堂建在山壁欴間。十二世紀時,歐洲的朝聖者,包括王帝、貴族與僧侶,以此小城為終點站。而其中黑聖母教堂

「法國六人組」中的六人,本身份屬好友:歐力、杜萊、賀力格、米堯、浦朗克和泰利法 萊 。 另 一 位 常 與 六 人 組 扯 上 關 係 的 , 是 Jean Cocteau。

Page 3: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3

(La vierge noire),則是最神聖的教堂之一。

經過這兩件事以後,浦朗克寫了不少深沉的聖樂作品。當中的音樂,既是嚴肅,和聲上也相當新穎。他將不止一次來羅卡馬杜爾。他的好友兼藝術家貝勒特 (Christian Bérard) 逝世後,他也來過羅卡馬杜爾,並為他寫了一首《聖母悼歌》 (Stabat mater),紀念好友逝去,並將他的靈魂「托付至羅卡馬杜爾聖母之手。」

***

直至 1940 年代,浦朗克都被認為是一位輕鬆音樂的作曲家,常帶着少年不經意的風流與自在,有時還有點輕狂與傲慢。但是,自從羅卡馬杜爾朝聖之旅以後,浦朗克重新尋覓信仰,向着靈魂的深處進發。他的合唱作品,都有輕鬆 幽 默 之 作 , 但 是 其 聖 樂 之 歌 , 全 都 嚴 肅 動人。憑着他寫動聽旋律的天份,這些聖樂更是真入心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爆 發 , 法 國 在 早 段 已 被 納 粹德國佔據。浦朗克大部份時候留在諾澤的大宅中 , 寫 過 一 些 支 持 抵 抗 德 國 的 歌 曲 。 戰 爭 過

後,他成為一位專心創作的作曲家。他在美國與英國已享有一定名氣,委約與巡迴演出的邀請接踵而至。而最重要的委約,來自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La Scala)。出版社向浦朗克建議,將 加 爾 默 羅 會 (Carmelites) 的 修 女 在 公 爾 默 (Compiegne) 殉道的事,寫成歌劇。

1790 年,法國陷入大革命後的恐慌,政府以維持公眾秩序,大量搜捕異見人士,並將他們一一送上斷頭台。連皇帝也可砍的,還有誰不能殺?當時,法國的修院先後被關閉,公庇愛的加爾默羅女修會也不例外。他們離開了修院,卻照常過着修女的生活。可是,在 1794 年,她們通通被捕,被判死刑以後,她們一眾表演合一而鎮定。逐一步上斷頭台,殉道之時一邊唱着讚美詩。

浦 朗 克 的 歌 劇 《 加 爾 默 羅 會 修 女 的 對 話 》( D i a l o g u e s d e s C a r m e l i t e s ) , 就 是 以 這段 1794 年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其中一位修 女 由 逃 難 成 為 修 女 , 到 真 正 接 受 信 仰 、 捨身殉道的事。他的音樂,極富戲劇性,尤其是當其中修道院院長被疾病折磨,為着上帝工作多年,卻被上帝遺棄的淒楚呼聲,深深撼動人

古 鍵 琴 家 蘭 度 夫 斯 卡 , 既 是 浦 朗 克 音 樂 上 的 支 持 者 , 也 輔 導 着 他 的 感 情 生活。

Page 4: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4

心。

而 歌 劇 的 最 後 一 幕 , 一 位 一 位 修 女 步 上 斷頭 台 , 唱 着 由 浦 朗 克 所 寫 的 《 萬 福 女 皇 》(Salve Regina)。神聖的音樂,激盪的管弦樂,伴隨着下墜的刀聲,將一把又一把修女的歌聲斬斷。最後,女主角的同伴已經相繼死去,剩下她一位獨唱着禱文中「直至永遠永遠」。

最後的一下刀聲,沒有讓她把歌曲唱完。歌劇懸在半空中寂靜地完結。

***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大地帶來徹底的破壞。人類以先進的工業與科技,展開有系統的殺戮。科技的進步,究竟為人類帶來什麼希望?浦朗克的音樂,像是當我們面對如此人禍時,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吶喊。

浦 朗 克 的 音 樂 , 不 再 只 是 輕 鬆 寫 意 , 而 是 直接 地 描 寫 現 代 人 的 矛 盾 。 《 加 爾 默 羅 會 修 女的 對 話 》 的 首 頁 , 寫 上 了 浦 朗 克 題 獻 者 的 名字:為他帶來音樂的媽媽、賦予他音樂品味的德布西、教他創作歌劇的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和穆索斯基 (Modest Mussorgsky),還有他的另一位愛人。

其實,即使到了晚年,浦朗克的音樂,還有着輕鬆寫意的點子。長笛奏鳴曲的終樂章,青春活潑;雙簧管奏鳴曲的第二樂章,同樣是活力充沛。

但 是 , 他 在 不 同 的 作 品 中 , 都 帶 點 憂 愁 與 悲悽。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是歌劇《人的聲音》(La voix humaine)。歌劇只有一個角色,就是一位面臨着男友離去的女孩。女生焦急地等待

修女步上斷頭台,唱着由浦朗克所寫的《萬福女皇》。神聖的音樂,激盪的管弦樂,伴隨着下墜的刀聲,將一把又一把修女的歌聲斬斷。

Page 5: Francis Poulenc - denniswu.com · 1 浦朗克 Francis Poulenc 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文:胡銘堯 () 浦朗克在給友人的書信寫道:「我自知自己不 如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或德布西一樣會有創

5

着他的電話,燥罵接線生駁錯來電,跟友人訴說呆呆等着對方的電話。到男生終於找到來,她在舞台上像是自說自話,掛念與痴纏,哀求與哭訴,在一個小時間的情緒大起大落。

觀眾沒有辦法聽到男生在電話的另一端說些什麼。正如我們現在一樣,看着人隔着機器之間的交往,只能看到一面的反應。而拿着電話聽筒的她,聽到男生的聲音,又似親密,又是疏離。究竟科技為人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災難?是更近更快的連繫,還是愈來愈遠的關係?

歌 劇 在 一 片 懸 疑 之 中 完 結 。 究 竟 女 主 角 是 自殺 , 還 是 睡 去 ? 她 是 為 情 所 困 , 還 是 精 神 分裂?浦朗克的音樂,為現代人類的生活留下一個扣人心弦的註腳。

***

浦朗克由高傲走到自省,由輕鬆走到嚴肅,既是個人的經歷,也是世界的寫照。自從工業革命 以 來 , 人 類 的 知 識 , 開 始 可 以 自 己 改 寫 命運,創造財富與豐盛。但是,原來這些知識,帶來的卻可以是世界毀滅的災難。

浦 朗 克 的 音 樂 , 雖 然 簡 單 而 沒 有 帶 來 重 大 改革,卻讓我我們發現人性的特點。我們既是追求快樂,也要尋求意義。我們的生活,既可以是簡單自在,也可以是刻苦自省。我們既可以為別人犧牲,也可以毫無顧慮地把他人殺害。我們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

正如浦朗克的音樂,既是自在而傲慢,也是深刻而謙卑。他大量的作品,顯現出他不同的面向與人性。他留下過片刻的快樂,也留下了歌頌永恆的詩歌。■

胡銘堯是活躍於香港的音樂作家、作曲家,亦是電台節目監製,曾在香港電台第四台製作及主持多個節目。他的文章廣泛在香港的報章及雜誌出版。他現於香港藝術節出任副市場總監。他活躍於網絡上的寫作及評論,主頁為 denniswu.com。

浦朗克重要作品

歌劇 Opera《加爾默羅會修女的對話》Dialogue des Carmelites《人的聲音》 La voix humaine

合唱音樂 Choral《黑聖母的連禱文》Litanies à la vierge noire 《懺悔日的四首經文歌》 Quatre motets pour un temps de pénitence 《聖母掉歌》 Stabat mater《榮耀頌》 Gloria

管弦樂 Orchestral Music《田園協奏曲》 Concert champêtreG 小調管風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Organ in G minorD 小調雙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D minor

Copyright © 2017 Dennis W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