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 夫子通訊 大夫子 大夫子 大夫子 華文化之地理優勢 華文化之地理優勢 夫子媽媽 夫子媽媽 夫子媽媽 愛與紀律 愛與紀律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7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7

Citation preview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七期

夫子通訊

古老古老古老

時尚時尚時尚

大夫子大夫子大夫子

華文化之地理優勢華文化之地理優勢

夫子媽媽夫子媽媽夫子媽媽

愛與紀律愛與紀律

2 2 2

目錄 專題

穿越古今中外的時尚 - - - - - - - - - - - -3

小夫子的話:

在各位讀者的支持下,《夫子通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今期將會首度分開分開正副兩刊!

「正刊」除了繼續有廣受歡迎的封面故事外,還有一直受到好評的幾個專欄,主要探討中華文

化的價值觀,以及在現代社會的應用等。全新的「副刊」則會為你介紹日常生活中的中華文

化,例如藝術品、文學賞析,帶你發掘出身邊的中華文化!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題為「永不古老的中國時尚」。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禮」當中的重要部

份,用以分別人的職位、權力、階級等等,甚至代表了不同部族之間的文明程度。今期封面故

事將會為大家介紹中國服裝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我們現在看日本人和韓國人,他們在一些

重要節日及場合也會穿起別具特色的民族服裝,但反而中國人卻鮮有穿上華服出席重要儀式,

前些年甚至有穿華服被誤為穿和服的新聞。其實,無論是圖案還是價值觀,中國文化也有著十

分豐富的資源供現代設計師參考,在講求產品增值的今天,或許是時候來看看老祖宗給我們留

下的藝術寶藏了!

悅目共賞 丹霞地貌- - - - - - - - - - - - - - - - - 10—11 夫子媽媽專欄

15- - - - - - - - - - - - - - - - - - - - -愛與紀律

大夫子專欄 6 - - - - - -從地理看華文化的特點優勢

特約專欄 蓮馨慧果—天圓地方- - - - - - - - - - - 16 分享會

17- - - - - -企業管理中‘仁’學的啟示

3 3 3

專題

穿越古今中外的時尚 編委編委編委 周江月周江月周江月

提 起時尚,你會想

起 什 麽 ?

是 巴 黎 舞

臺 上 走 秀

的靚模,是

加 納 電 影

節 上 爭 奇

鬥 豔 的 明

星 ? 是 時

裝 網 雜 誌

上 介 紹 的

今 季 流 行

色,還是 Lady Gaga 詭異的妝容?我曾

以為“時尚”二字只屬於當代,直到有

一位多才多藝的時尚女性顛覆了我的

想法。

她叫楊宜瑄,來自台灣,現在香港

中文大學文化與哲學系教授媒體和視

覺藝術。畢業於紐約大學的楊宜瑄,因

其多才多藝,在美國、台灣和香港都參

與了很多文化及傳媒活動,可以說是

活躍在時尚的浪尖。研究如此具时代

感的學科的楊宜瑄,對中華文化也有

很多獨到的見解,而其根基源自于她

的成長經歷。楊宜瑄從小和父親學中

國畫,接觸到中華文化中豐富的審美

素材。在她現在的研究中,她經常思考

來自中國古代的服裝飾品,如何能為

今人所利用。

宋朝的長袍,元朝的靴

在楊宜瑄看來,古今中外,衣服和

飾品不僅裝扮人的外表,更反映出一

個區域的審美習慣。而這種習慣,與他

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比如說南宋

的男裝是上下連身一體的長袍,穿上

去顯得端莊文雅;與此同時,北方的

金國卻流行穿靴子,體現其馬背上的

民族的習慣。另外,南宋的服裝顏色樸

素淡雅,多以白灰藍粉為主,盡顯文人

氣質;而元朝的服裝往往色彩鮮豔濃

烈,色塊對比強烈。這其實是因為南宋

的城市化發展,使得人佔用的空間減

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淡雅的顏

色使人在近距離接觸時感到舒服;而

元朝源自北方辽阔的戈壁草原,人口

密度很低,再加上風沙瀰漫,只有鮮豔

的服裝才便於遠距離互相識別。

除此之外,服飾在古今中外的社

會中都被賦予了更深的文化價值。從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服飾就

是區別人的身份地位的標誌。不同職

業的人有不同的服飾,功能相當於今

《絕代豔后》(2006)劇照

4 4 4

專題

天的制服。而一些特定装饰,也體現一

個人的社會地位。譬如在古埃及,鬍子

是男性以及權力的象徵,所以古埃及

法老王會戴誇張的假鬍子以象徵王

權。甚至連法老的皇后 HATSHEPSUT,

因为很想做法老,竟命人在其死后的

雕像中也刻上了假鬍子。与之相对,中

國的女性自古以來處於從屬地位,所

以服裝通常都是保守嚴謹的。但是到

了唐朝,受胡人文化影響,女性地位空

前提高,所以唐代女性的服裝演變出

令現代人都大呼前衛的薄紗裝,線條

優美流暢,肌膚若隱若現。無獨有偶,

法國的洛可可王朝,女性的地位也很

提高,時人非常強調女性美,於是該時

期的女性服裝也是低胸薄紗,緊身收

腰,配有繁複的蓬蓬裙,以夸张女性的

曲线。可見中外文化都對服裝飾品都

賦予深厚的文化價值。

時尚界刮起復古風

近兩年,“復古 (Vintage)”一次不

斷被人提及,傳統的服飾又重新被人

發現,加以利用。有趣的是,這股復古

的潮流,流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其中一派強調復古不是歷史的重

複,主張拋棄服飾的文化包袱,单纯著

重其審美价值,將有美感的圖案融入

現代設計中。比如古代,服裝的顏色和

樣式擔任著區分性別的功能,而現代

的服裝则逐渐弱化此功能,甚至男人

也可以穿粉紅色。很多符號在古代都

有特定的含義,比如“鳳凰含珠”代表

吉祥,流蘇裝飾代表長壽,而在今天的

設計中,设计师运用这些符号,而不去

考虑背后的吉祥含义,單純运用它們

優美的線條。

另一派的看法剛好相反,他們主

张用復古的服飾復興古代的文化和價

值觀。我們時常提到的嬉皮文化中,色

彩豐富形制隨意的服裝,表達人們反

對陈旧压抑的习俗,嚮往古希臘式的

自由的願望。女孩子喜欢的波西米亚

风格的长裙和配饰,其實象徵著吉普

賽流浪者一樣的浪漫、神秘和自由。甚

至連牛仔褲、T 恤的簡單裁剪,都象徵

著工業革命時期的簡潔和機械化。

國外的復古運動如此轟轟烈烈之

時,中國时装界的復古還處於比較初

級的階段。中國设计师如若有意运用

傳統服飾的特點,基本上是加入一點

傳統的裝飾元素、顏色或圖案,對傳統

服飾還缺乏更深層次、更廣泛的革新

和利用。中國的復古風更准確地說應

該叫做“民族風”,因為設計師偏向採

用邊疆民族的裝飾特點,例如對比強

波希米亞風格項鍊

5 5 5

專題

烈的色彩,和手工制做的繩編和皮帶

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杨宜瑄看来,中國設計界應該

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有著充分的信心。

從古代起,中華文化就對周邊地區產

生巨大的影響,至今仍然反應在他們

的服裝中。在韓國的传统婚礼上,男方

着藍色,

女 方 着

紅色,衣

服 和 帽

子 的 形

制 都 酷

似 明 朝

的中國。

而 在 日

本,穿起

和 服 的

女性,一定要將頭髮盤起來,這體現出

儒家文化認為“披髮左衽”乃失禮的

觀點,同時她們一定要將臉涂得白白

的,只在

嘴 上 點

上 一 撮

鮮 豔 的

口紅。這

種 臉 白

嘴 小 的

審美觀,

也 繼 承

與 古 代

的中國。

如此说來,中華文化中的服飾資

源十分豐富,值得我們去發掘。但關鍵

還是要重拾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服

與韓服,都源於中國服飾,至今,日本

人和韓國人在參加一些重大場合的時

候,仍能驕傲的穿起本國服裝。可是我

們穿華服的場合就少了很多。改良自

滿清服飾的旗袍,最初也不被現代中

國人接受,認為是陳舊落伍,反而喜歡

穿西方的裙式禮服。可是西方的設計

師卻往往對旗袍大加讚賞,認為旗袍

是女性優雅與性感的完美體現。好在,

終於開始有一些華人設計師發覺到了

傳統服飾的優美之處,將之中融入自

己的設計。Dorian Ho 結合旗袍等傳統

圖樣的特點,設計出的“東方系列”,

在國際上大受關注,得到很多明星青

睞。

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而

全球化為各地區的傳統文化都帶來了

空前的生命力。這也是一個多元化的

時代,而多元化就要真正打破觀念上

的束縛,張開雙臂擁抱他人。正如楊宜

瑄所說,“中國設計界的創新要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古老的東西可以有更

大膽更多元的融合”。如果有一天,当

你看到巴黎 T 臺的模特身穿唐代高腰

襦裙,裙上装饰着波西米亚碎花,而頸

上帶著閃閃發光的印度項鏈,脚蹬皮

制的蒙古长靴的时候,可不要太惊讶

哦!

日本舞伎

韓國傳統婚禮服裝

6 6 6

大夫子專欄

從地理看華文化的特點優勢

— 華文明的強韌與偉大 大夫子大夫子大夫子

探索、建構、推廣、踐行【復興中華文化價值智慧之道】

相對就不是絕對

之 前多篇文章闡述了華文明的強

韌,偉大和客觀的絕對優勢。本

文再從地理這個角度看華文化的特

點,大家就更明白華文化的形成和特

點所引發的相對優勢了。相對,就不是

絕對,即有些時候、有些情況,這些優

勢不明顯或很小很微弱,而且如前文

所說,從特點所引發的相對優勢,往往

是同時夾雜著不少「缺點」,優勢和「缺

點」其實就是特點的一體兩面,同時影

響著一個文化文明。

鐵血烈火中昇華出來

不過,這些從特點所引發的相對

優勢很重要,它們是先祖輩、聖賢們,

為克服我們生活的自然限制及地理困

難而形成的「文化」、也可稱為「價值

結晶」和「思想武器」,裡面包含了精

彩萬分的哲理玄理、知識智慧、神話故

事、歷史經驗,更重要的是那種承傳的

機制,和具有如生物般的基本遺傳基

因之染色體 --- 即【道統】和人群族群

之間的「普及價值」,能指導一致行為

行動!

這些特點所引發的相對優勢確不

簡單,是因為它們都經千錘百煉,反覆

提升,是從鐵血烈火中昇華出來的,是

與客觀局限、地理環境能相互適應,互

動互補的。如何回應適應外來新的因

素新的挑戰,就是要看這個文化中『苟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力量有多大,

多强,多持續。 看看世界,比較諸文

明,華文明回應適應外來新的因素、新

的挑戰的能力應不容置疑。

中國其實是一個大盤

中國大地,如果以華北大平原為

中心點,其實是一個大盤,或像一個大

碗,三面環山,東面也有泰山並向海,

而三面山中的北面,是連接苦寒的大

沙漠及高地,西面更是人類很難逾越

的西藏青海山脈及高原,南邊山則是

丘陵,峻嶺起伏其間,且連綿不斷,在

唐宋前,人類能力和生產能力有限時,

7 7 7

大夫子專欄

還是叫作「瘴癘之

地」,無法簡單逾

越。那裏的植物、

昆蟲、生命環境還

不是容易克服的。

這個地理環境 確

造就了我們中 華

民族與眾不同 的

文化和歷史。

文明的比較

-- 首說埃及

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文明的比較,

看到中華文明為什麼這樣利害,這都

是我們的大地和先祖通過辛勤與犧牲

而給予我們的。這三個文明分別是:

埃及、歐洲、印度(中間提及的日本等

作副例)。

首先說埃及。埃及其實是三個文

明中,地理構成最與中國相近的。

一、 埃及亦是

三面環繞着 不可

逾越的天然屏障,

東西兩面為 超大

而無法居住 的沙

漠,南邊是高原,

北面是地中海;

二、 是農業立

國;

三、 埃及也是

皇朝一個接 一個

人口膨脹到了臨界點,就爆發暴亂。

無法修復的極致之

『神權政體』

但是,埃及文明雖然悠久,也更

「濃縮」、更「集中」,其『神權』政

埃及地圖 出處 http://johnsonwu.wordpress.com/2008/03/04/

中國地圖 出處 http://www.guoxuecc.com/huangdi/2008/2173.html

8 8 8

大夫子專欄

體,君主(法魯/老)自稱是現世的

『神』,且能活在世上而死亡後會得永

生的,真的絕無僅有,是在眾多文明中

的極致;這與中華文明的「人文人本」

政體剛好相反,特別這個中華文明曾

有聖賢將君主稱為「一夫紂」,而且所

有當官的人都要先認識這一段;可以

說,埃及文明在某個別方面,遠遠及不

上中華文明,主要:

一. 埃及太小,農耕地只有華北

的十分之一不到;

二. 相對而言,東西兩面的超大

而無法居住的沙漠太保護了,也太隔

絕了,大

概只從海

路和北面

來的入侵

和文化交

流是最有

力的,但

比起中華

大地可由

四方八面

而來的外

來 文 化

比,實在

太少了。

三 .

古 埃 及

文明神權

統治思想

無法被打

破。

埃及不算是小國,但作為一個能

發展及傳承的文明,也實在太小太少,

神權統治也使這個文明有極高比例的

奴隸或下等農民;相反,神職人及行

政官、學者比例極低,更沒有中國的所

謂「士人」,及其仕紳階層,『神權』

政體的動員相對很差,相對愚昧為主

的社會無法形成有效的能力,去面對

外來的挑戰,因此,埃及自己的文明被

一次又一次征服,直至無法修復和重

整。

無法征服的碗底朝天

第二

個要比較

是歐洲,

實在太有

趣了。如

果中國地

理上是一

個大碗、

大盤,歐

洲也是一

個大碗或

大盤,不

過是反轉

的。碗底

朝天,即

高山在歐

洲 的 中

央,直到

十五十六

世紀前,人類都無法有效征服,這是歐

歐洲地圖 出處 http://info.datang.netoo0033.htm

9 9 9

大夫子專欄

洲分成多個國家的客觀條件、也是其

現象的根本原因。

「蠻族」吸收了文化

古羅馬

人從現在的

意大利越過

中央山脈到

現在的德國

法國等地,

雖然最初期

征服了當地

的「蠻族」,

卻無法長期

統治,當當

地的德意志

等「蠻族」吸

收了羅馬的文化和宗教、文明和技術

後,反抗了他們的統治者,不單據地立

國,更四面擴張。不過,中央的山脈仍

阻止任何人實際有效而長期統一歐

洲,實際上歐洲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

形式上的統一是通過所為「封建」及神

授的世襲制度所達成,沒有公開公平

的科舉制,沒有「人文精神」,只有貴

族、教士、武士和農奴。

一百萬人的大會戰

回顧中國,因為黃河流域的華北

是大平原,雖在西周時,像歐洲一樣,

有一千數百個封建諸侯國,絕大部份

也是有悠久祖先及神授的世襲貴族,

但是華北大平原無法提供長期有效的

天然屏障,因為兼併而引發的競爭,產

生了為生存而戰的極大的發展原動

力,在西元前三至五百年前就可以發

動了雙方加起來達一百萬人以上的大

會戰,這

就比當時

歐洲戰爭

的規模大

十倍,也

超過之前

任何人類

有記載的

歷史;中

國很早很

早,就在

兩千多年

前已經通

過大規模戰爭和兼併,完成了「大一

統」的局面。就是如果那個政權能統一

華北平原,它就向四邊發展,完成一個

「天下大一統」的局面。

「非常殘酷」

「痛苦不堪」

從古至今,歐洲經常有國與國的

戰爭、城與城的戰爭、地與地的戰爭,

戰爭不單不斷不時發生,由陸上打到

海上, 有時候更非常殘酷,個別更有

『種族滅絕』、殺戮不斷,導致民族大

遷移的情況,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世

古羅馬地圖 出處 http://bbs.tiexue.net/post_4180579_1.html

飛越

丹霞

青海扎尖縣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李家峽水庫 照片由施鈞安先生提供

12 12 12

大夫子專欄

紀的宗教大一統,從意識形態上、心靈

上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猶如西藏的

喇嘛教,一度緩和了漢藏人之間、藏人

與藏人之間的殺戮不斷。但是,隨著人

口的緩慢增加,人口的壓力仍然導致

人命價值的下降、殘酷的出現。人的能

力一提升,生產水平一提高,皇權發展

與兼併戰爭就觸發了,已變得「黑暗腐

敗」的宗教載體也再不能制止了!一

直至死亡枕籍的第二次大戰後,才似

是發掘出以「歐盟」為載體的新的和平

統一之道。

歐洲遲了兩千多年

這些戰爭,像在中華大地一樣,可

以延續數百年,改變人的思維、改變人

的價值、更重要是改變人的「族裔」,

今天只有德國人,再沒有普魯士人,數

百年前數十多個當時在法國的「國

家」,今天都歸結成只有法國!這些不

斷的殘酷戰爭,促進了各方面的發展、

不單要增加本族裔的人口,洗掉別族

的語言文字,還要提高自己的科學及

產業技術、特別軍事技術的發展、武器

的發展,這些和我們戰國時代一樣,不

過歐洲是遲了我們兩千多年罷了。

中國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相反,中華大地的中心 ---華北大

平原,沒有中央山脈,相對歐洲實是相

對容易「征服」的,故也不容易像歐洲

一樣長期分為不同的分裂國邦。每一

朝代前期人口不多時,一般都可享一

百二十年至近二百年的「太平盛世」或

「和平繁華」的社會,人們幾乎可以忘

記「戰爭」,或者是全國動員的大型「戰

爭」,這些時候與歐洲比、與日本比、

與印度比,中國簡直就是人間的「天

堂」,在這些訪客、留學生、商人、及

至僧侶、傳教士眼中,中華大地的「天

朝」先進得「無與倫比」!文化發達得

令人咋舌!物質更豐盛,商業藝術繁

榮!其規模之大,從未見過(今天的天

安門廣場還殘存這種「無與倫比」的

「大」)。

對人文思想羨慕不已

這些訪客、留學生、商人、及至僧

侶、傳教士以為:中國人的超卓文明

是因為拜祭祖先、重視聖賢、實行公平

而「先進」的科舉制度而達成的,對中

國由士人知識份子組成的文官制度、

「內閣」管治制度、人文思想等,更羨

慕不已!很早期的傳教士他們翻譯的

經典時,或許也不敢用「上帝」這名辭,

因為中華典籍已載明並使用數千年

了,擔心會否被兼容並包的中華文明

所同化,並與祖先【德配上帝】的相關

的祖先崇拜混淆了,因而改用中華典

籍未有「天父」等名辭。

更有不少學者指出,漢唐來華的

僧侶翻譯漢文時,亦有類似的考慮和

安排。 一直至到近現代,歐洲人實際

上,心理上都優勝於中國人、中華文明

時,才以「上帝」翻譯,方便取而代之。

13 13 13

大夫子專欄

最後一百年的殘酷

不過,在每一個皇朝的「最後一百

年」左右,人口過剩帶來的「殘酷」,

甚至是毀滅性的「民變」、「流寇」、

「內戰」、「災荒」都是很怕人的,爆

發後幾無法控制,特別華北大地,嚴重

到會席卷全國,導致皇朝覆滅。 最嚴

重的其中一次,也算是歷史上記載非

常細緻的第一次,這是在一千七至八

百年前左右的東漢末、三國至西晉,人

口減損最極端時,全中國人口只有七

百萬人,比東漢末桓靈二帝時人口六

千萬人,少了八份之七!!!!!

首次提出要消滅華文化

大作家大學者魯迅的時代,中國

的人口從清初的一千七百萬人,暴增

至清末民初的四萬萬五千萬人,中國

從來沒有過這麼多人,佔世界人口的

三份之一到四成。 國家雖仍在大一統

的名義下,但是,人均資源極度不足、

災荒頻仍,太平天國吸引了大批在現

制度處很不利位置的中基層人民,首

次提出要消滅中華文化的價值核心,

焚燒宗廟祠堂,禁拜祖先,殘酷而持續

十多二十年的內戰,加上各地的叛亂,

大量減損了十份一到五份一的人口,

換來了只是短暫的「同治中興」。

之後的幾次內戰內亂仍將「中央

系統」癱瘓、科舉摧毀,加上,地方割

據「自然」形成,軍閥與軍閥間爭地盤、

村與村、宗族與宗族間械鬥爭水源、爭

山地、爭河面江面。這些都是人口膨脹

及過剩下,無法避免,無法控制的「自

然現象」,實際是嚴重困境和極端匱乏

的「病徵」。

「堡壘」和「硬殼」

在此,有悠久歷史的一個「家族」

一個「宗族」一個「村」一個「鄉里」

的作用,更再不斷地加強和固化,成為

了近現代中國人保護自己個人、保護

自己家人最最最堅實的「堡壘」和「硬

殼」,由實際利益,發展到安全安心的

個人感受,到群體認同的意識形成,不

斷受社會資源不足,生活競爭加劇的

壓力,進一步結合到祖先崇敬,昇華至

一種能為此而犧牲個人的「傳統信念」

和信仰,一切以「家」、「家族」、「宗

族」利益為首、鄉里祠堂為個人盡終歸

宿的思想,發展得淋漓盡致,這是與慈

孝的理念一脈相承的,發揮出中華文

化中無可比擬的優點。 西元二十世紀

中以前,中國人客死他鄉,包括美國

等, 無論有多費事,都有要歸葬家鄉

的强烈「宗族思想」和「傳統信仰」!

自稱看到禮教「吃人」?

當然,無可否認,同時,在其他非

本「家族」、非本「宗族」、非本「村」

人的眼裡,這種「堡壘」和「硬殼」,

有時也會是一個「逼迫」、「侵害」的

組織!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源、有效的

平台,國家精神、國家政權、國家機器,

14 14 14

大夫子專欄

在這些「日常」的鬥爭和逼害中,是起

不了作用的。 毋怪一心想救國的魯

迅,看到當時的中國,是一盤散沙,更

有很多饑餓的土匪、宗族在以禮教運

作時,還看到「吃人」的「逼害」,這

不就是「仁義禮教」中的缺點和「偽善」

嗎!?

包著堅硬厚厚的保護

不過,抽遠一點看,再從歷史看,

比較世界不同文明(包括宗教)看,這

個中華文化文明的「宗族」及「鄉里」,

在人口膨脹至社會破敗的臨介點間運

作確是神奇、堅韌無比、有效而令人震

驚和欣喜,其實每個「家」、「家族」、

「宗族」及「鄉里」就像一夥包著堅硬

厚厚保護殼的種子,有道統的基因,有

承傳的再生力。比對其他文明,中華文

化對保護著自己的子孫、對教育、對儲

蓄重視,實已到達瘋狂程度,無怪中國

始終不滅,中華文化始終不滅。

膨脹爆發的臨介點

不少其他文化文明,在處在同樣

的人口膨脹爆發的臨介點的表現和處

理能力就很不同,不少令人悲痛悲哀,

為了生存,自相殘殺,全無道德倫理,

甚至父子相害,老者被遺棄,後代被犧

牲,禽獸無異;一些更可憐可鄙,將侵

略變成常理、大規模的海盜及系統性

的掠奪受鼓勵,並能獲國家勳爵,近鄰

及遠邦均受害;

亦有將侵略掠奪提升到種族、國

家層次,滅絕他人,包括整個北美洲數

千萬原住民被「清洗」淨盡、中美洲原

住民、南美洲原住民亦逢遭彌天禍劫,

認為自己種族絕對優越的文明卻其實

包藏禍心,其表面文明內裡令人震憟

的「野蠻性」更使人無法接受;或更有

些文明,人口膨脹與自然環境走上急

促的惡性循環,迅速毀滅而無法恢復,

更不用談自我更新、自我改進、自我完

善、自我突破,天人合一。

又何其偉大

我們看到中國二百年來:其中有

很多人,包括革命志士、軍人、學生、

學者、販夫走卒,甚至是個別軍閥,即

使讀書有多有少,但家教、身教,品質

高尚、堅持中華文化價值,堅持人本人

文,犧牲自己的,實在無數的多!這些

人,及更有些「宗族」,在日本侵華時,

卻是整個「宗族」及整個「鄉里」成年

男丁動員起來參戰,就像當時流行的

劇目「楊家將」一樣,全村男子犧牲亦

有不少,又何其偉大。

本文編幅所限,往後幾篇再繼續

與大家分享三個文明的比較,不過,我

們大概可以看到,近百年中華文明的

崩壞,與人口膨脹的周期也有不可分

割的關係,我們中華文化價值智慧推

廣的工作者,除感性認同外,始終同時

堅持理性的全面的認識和分析,掌握

中華文化文明的特點,其它要點,下篇

續講。

15 15 15

夫子媽媽專欄

愛與紀律 夫子媽媽夫子媽媽夫子媽媽

慈母的愛

媽 媽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中

國人以為這是天性。一生出來

的嬰兒真是很可愛,很依賴,一直長

大,好像一個新的「自己」,在不斷成

長,很多新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很

多快樂的時光在一起。這裏,愛不期然

生起,慈母嘛,是自然而然。

虎媽媽

但很多時卻因為

期望,對他們要求卻

不斷的多了。美國的

華 裔 媽 媽 叫 「 虎 媽

媽」,成就了兩個很優

秀的孩子,卻因為定

了很嚴格的紀律而引

發爭議!認為要求過

高了。

孩子的紀律

作為現代的夫子媽媽,個人的分

享是:實行「愛」的紀律固然重要,但

同時要教導孩子「立身行道」。小孩子

一出生到十二至十五歲最需要的是父

母的「愛」和「認同」、生活的習慣、

愛好、性格和價值取向未形成,很依賴

父母的指導和引導。這時候,給小孩培

養出好的禮貌、好的習慣、健康的價

值,自制、自律、自主能力,真的很重

要,故有些紀律,如未做完功課,不會

看電視、打電玩等,對孩子是有益的。

立志

但是,十二、十五

歲以後(因人而異,一

般女孩早一點),孩子

能力和體能,漸漸成

長,會有波良式的「反

叛」,「愛」和孩子自

己「立志」,變得重要,

傳統說「立身行道」、

「揚名聲顯父母」,真

實關鍵在「立」字。有

了志向、在有好的學

習習慣和基本價值的

基礎上,有自制、自律

的能力上,就應給他們一步一步更多

的「自主」。

反叛的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的

「愛」,有小時候「紀律」培養出來的

價值、懂「做人」的道理,始終都會成

為媽媽最親愛的人。

出處 新華網

16 16 16

特約專欄

蓮馨慧果-天圓地方 芙蓉散人芙蓉散人芙蓉散人

本 文以西漢《淮南鴻烈》書裡的解

說為依據,找出古與今的答案,

書內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有多處:

(1)《淮南鴻烈˙卷三˙天文》: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

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

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

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

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

為露。」

(2)《卷三˙天文》:「天圓地方,

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

物死,日至而萬物生。」

(3)《卷六˙覽冥》「背方州,抱圓

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

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

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4)《卷七˙精神》:「故頭之圓也

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時、五行、

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

藏、九竅、三百六十六節。」

(5)《卷八˙本經》:「法陰陽者,

德與天地參,明與日月竝,精與鬼神

總,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

外能得人,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6)《卷十一˙齊俗》:「故天之圓

也不得規,地之方也不得矩,往古來今

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其間,

而莫知其所。」

(7)《卷十五˙兵略》「夫圓者,天

也;方者,地也。天圓而無端,故不可

得而觀;地方而無垠,故莫能窺其門。

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

渾沉沉,孰知其藏。」

天圓地方在現代人看來是不科

學,因為地球是圓的,好像古代的理論

沒有根據。細心觀察,會發覺很多證

據,圓形地球的運動,令人感到天是圓

穹的弧形,船隻在海上由遠而近,證明

地平線是弧形,不是直線,是航海地理

知識。理解大地是方的,因為砌磚牆要

測水平,用墨斗(墨子發明)彈線,都

是方正直線做標準,然後才可以建築

高樓大廈,這是人類的生活世界。所以

方是幽暗的狹窄範圍,有規矩量度的

標準,圓是天地的光明顯現,是整體大

範疇,不可測度計算。

人的頭部都是圓的,腳板都是長

方形的,如果有例外,就是畸形。在《卷

七˙精神》講述得很好,人的生命就在

地球上活動,軀體受到環境的限制,是

大自然物類的規律,肉體不能超越這

個範圍,但人類的精神能力最強,可以

產生巨大的創造力,運用地球資源和

精神力量,成就夢想。

17 17 17

分享會

智、仁、勇三達德 -

企業管理中‘仁’學的啟示 夫子會總幹事夫子會總幹事夫子會總幹事 徐鍾冰心徐鍾冰心徐鍾冰心

眾 所周知,中華文化的經典是個

人修身、處世及治國的寶訓,成

就智、仁、勇兼備的君子,為生命提供

一安身立命的歸處。再者,縱觀中西方

的歷史,事業的成功與個人修為息息

相關;修為好的人往往左右逢源,工

作順遂,修為差的人,事業很難獲得高

度成功。這是顯淺的道理,也是行政人

員需具備的基本條件。正所謂:『君子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

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南 1987〕

行政人員首要好學,「學以聚之」,

學問是每天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在

知識經濟年代,終身學習有助提升專

業及管理知識。「問以辯之」是好問,

要不耻下問,才可汲取別人的經驗、見

解,開拓新思維。「寬以居之」,僅有

學問不足夠,還要待人寬厚,胸襟開

朗,包容萬象,然後「仁以行之」,要

仁慈,還要好好掌握〝學〞、〝問〞、

〝寬〞、〝仁〞這四個重點,「見龍在

田,利見大人」就是這四德,是領導人

應該做到的修養。〔南 1987〕

從中華管理思想史角度而言,孔

子是仁政和善治的祖師。事實上,儒學

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家管理

體現出來的,其中的核心觀念就是

〝仁〞。據《論語》記載,孔子與門生

討論的話題,主要涉及仁愛、禮樂、信

義、孝悌、忠恕、恭敬等方面。但出現

得最多的是〝仁〞。整體來說,〝仁〞

與管理的關係,可反映在以下幾方

面:

一、管理的目標:培育君子

在《論語》一書,有大量的君子與

小人之辨,反映孔子崇尚君子。在孔子

眼裡,能夠在品行上達到〝仁〞的人,

是稀有的。甚至孔子自己也認為不敢

當〝聖〞與〝仁〞二字,只能努力不

斷追求罷了。孔子所謂的仁者,本質上

是一種可以不斷趨近卻極難達到的理

想人格。惟只有君子才有可能接近仁

18 18 18

者,所以,管理的其一重要目標就是培

育君子,引導君子提升至仁者而努力。

管理的目標定位是人不是物,這是中

國傳統智慧的特點。從歷史角度看,西

周的禮治強調社會管理,而孔子則強

調人格培育。可見中國式的管理重視

突出育人的觀念,也是禮治和仁政的

人性化延伸。〔劉 2012〕

二、管理的道德基礎

顯然,孔子的仁政,承繼了周禮的

德治傳統,而且把治理國家的重點由

禮樂體系的外在約束轉移到道德教化

的內在覺醒。以德治國的標準是〝五

美〞〝四惡〞。 例如:當子張問政,

孔子便告訴他「尊五美,屏四惡,斯可

以從政矣」。〝五美〞即「惠而不費,

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

不猛」,屬於君子所為;〝四惡〞即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

吝謂之有司」(《堯曰》),屬於敗德

行為。養成尊〝五美〞屏〝四惡〞的

行為,均需要道德教化,使內心的仁德

擴展到社會的仁政,亦可運用禮儀,使

仁政規範化。〔劉 2012〕

三、善治的治理結構

再者,從個人的仁德到社會或機

構的仁政,需要有一種轉化機制。實現

仁政,需要相應的治理結構。對此,孔

子作出了經驗性的歸納。從仁政的整

分享會

19 19 19

分享會

體要求來看,包括:政事、財務、任賢、

分工等方面。孔子治國的目標是「道千

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

以時」(《學而》)。此外,孔子也提

出無為。「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

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

公》)這種〝無為〞相當重要;一方

面,領導人必須具有權威,另一方面,

領導人的權威不靠權勢而是建基於道

德。孔子以〝仁〞為核心的管理思想,

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後世

治理國家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路線,就是由此源起。〔劉 2012〕

總括而言,中華智慧 強調「道

德」,重視「五常:仁、義、禮、智、

信」,揭櫫「人本」思想。〝仁〞的涵

義豐富多彩。其基本內涵,第一是人,

所謂「仁者人也」,有道之人明白人之

所以為人的道理;第二是德,所謂「仁

者愛人」,就是有道者的根本之德在於

愛一切人;第三是根本之道,《中庸》

引孔子之言謂「為政在人,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治理的要義在

於以人為本〔學習時報 2010〕。在現實

機構管理中,若能引導人人都成君子,

機構對人的管理就會簡單多了。在社

會,若能實踐「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便可達至寬裕溫柔、雍容和諧。如果領

導者的素質能夠達到上述的標準,豈

能不服眾呢?

参考文獻:

● 《易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book-of-changes/zh

● 《論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analects/zh

● 南懷瑾講述:《易經雜說 - 易經哲學之研究》,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2010 年 3 月。

● 劉文瑞:〈仁與管理〉,《管理學家》〔中國〕2012 年 2 月刊。 http://www.zcom.com/article/60085/

● 學習時報:〈儒學核心價值觀〝一道五德〞的理論思考〉,《中國文明網》,〔中國〕 2010 年 8 月31 日。http://hxd.wenming.cn/llpd/2010-08/31/content_164056.htm

夫子會刊物 如有查詢和意見請電郵致 fuzi.newsle [email protected]

封面出處:h p://blog.163.com/h_x_y_123456/blog/sta c/339849252010107103152466/?suggested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