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五十年前 ( 1959 1960 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胡长康 根据杨钟健先生在回忆录中记载:“ 1950 年苏联赠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原始 爬行类化石标本。为了回报,于是在 1956 年有访苏之行,我为代表团团长, 团员有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斯行健、赵金科和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周明 镇。这次去苏,苏方的招待相当热情,参观了许多地方,除因天气太冷,未到 产化石的地方去以外,其他想去的地方大多都去了。但这次访苏,与苏方达成 了一个最重要的协议,就是中苏双方在中亚地区考察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合作计 划。双方协议共同考察五年:在中国三年,在苏联两年。头两年 ( 1959 1960 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地区。” 中苏古生物考察队主要成员有: 中方人员:队长:周明镇 副队长:张立彬 业务秘书:胡长康、胡寿永 队员:徐余、张玉萍、郑家坚、刘玉海、计宏祥 邱占祥、赵喜进、孙艾玲 翻译:丁慧、盖培、史庆礼、陶永禹 发掘技师:王存义 技工:苏有伶及 60 余位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战士担任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五十年前 (1959—1960年)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胡长康

根据杨钟健先生在回忆录中记载:“1950年苏联赠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原始

爬行类化石标本。为了回报,于是在1956年有访苏之行,我为代表团团长,

团员有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斯行健、赵金科和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周明

镇。这次去苏,苏方的招待相当热情,参观了许多地方,除因天气太冷,未到

产化石的地方去以外,其他想去的地方大多都去了。但这次访苏,与苏方达成

了一个最重要的协议,就是中苏双方在中亚地区考察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合作计

划。双方协议共同考察五年:在中国三年,在苏联两年。头两年 (1959—1960

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地区。”

中苏古生物考察队主要成员有:

中方人员:队长:周明镇

副队长:张立彬

业务秘书:胡长康、胡寿永

队员:徐余蠧、张玉萍、郑家坚、刘玉海、计宏祥

邱占祥、赵喜进、孙艾玲

翻译:丁慧、盖培、史庆礼、陶永禹

发掘技师:王存义

技工:苏有伶及60余位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战士担任 59

Page 2: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司机:赵萍、陈士航、吴荣贵等二十余位

厨师:傅延枢师傅

苏方人员:队长:A罗日杰斯特汶斯基副博士

副队长:邱琴蔏夫副博士

队员:НN布尔洽克博士

ЬА特拉非莫夫博士

И.А.杜布洛伏副博士

摄影师:普洛若夫斯基

医生:一位

机械师:两位

1959年4月所领导派我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向当地

政府领导商讨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工作。最后决定队部基地设在二连浩特市。

5月苏方陆续运来大批考察物资,为大小汽车14辆,推土机两台,发电设备,

大量汽油,柴油,电影队全套设备,百余顶帐篷,大批发掘工具,队员考察队

服装,如皮衣、棉衣、工作服等。当时我国面临困难时期,汽油奇缺。但中苏

关系还很友好,因此主要装备都由苏方供给。中方主要负责食物供应、城市住

宿,铁路运输等。

中方人员刚到二连考察时,和当地居民同吃窝窝头和咸菜。为了照顾苏方

人员,供应他们的伙食是高营养的食品,如牛奶、面包、奶油、牛羊肉、鸡蛋

等。中苏双方队员一起工作时,中方人员工作到中午就饿了,干不动了,但苏

方人员到下午两点时还不想休息吃午饭呢!体力差距,反应中苏双方队员的伙

食标准相差悬殊。这情况后来被苏方医师发现了,医师提出中方的伙食营养太

差,必须改进。后来当地政府也供应中方一些大米、白面,我们自己再狩猎黄

羊改善伙食。69

Page 3: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考察队在考察时分成发掘队和路线调查队。路线队任务是调查地质露头、

地层,寻找化石,决定能发掘化石的地点。路线队又分两队,一队由中方周明

镇队长领导,另一队由苏方队长罗日斯特汶斯基领导。我主要参加苏方队长领

导的一队,路线队配有一辆小吉普车和一辆 газ63,在 газ63车内装有大约够

用10天左右的汽油和饮用水以及行车床、睡囊、炊事用具,粮食、食品等。

在戈壁滩上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在跑路线时,偶然遇到放牧的老乡,就要问

哪里有井,以便补充些水。路线队因受车位的限制,一般也就7~8个人,包

括队长、业务人员、司机、翻译、保安人员,有时翻译由业务人员兼任。路线

队每天跑200~300千米不等,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宿营,自己做简单的饭,

如干面条、炸油饼等。有时风大,还做不熟饭。到了晚上找一块较平坦的高

地,停好汽车,打开行军床,排成一行,铺好睡囊,大家和衣而睡,保安人员

还带着枪,以防不测。在旷野、寂静的夜晚,能听到狼嚎。

1959年我在野外考察了六个月,跑了有5000多千米。从内蒙二连一直往

西,到内蒙西部阿拉善旗毛儿图、素海图,青海的贵德、德令哈盆地,大柴

旦、冷湖等地。调查的地层包括中生代末的白垩统到整个第三纪,始新统、渐

新统、中新统和上新统。找到的化石有白垩纪地层中的似鸟龙、鸭嘴龙等。第

三纪始新统乌拉乌素地点发现了最古老的反鸟类、几十个完整的古鼷鹿化石的

骨架。在下渐新统的地层中找到有雷兽头骨及下颌骨、两栖犀等。

在路线队的工作中,苏方队长曾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过考察,经验丰

富,在考察中经常给我们讲解、磋商所见到的地层,所找到的化石,以及有没

有发掘的价值等等。中方队长周明镇先生在台湾和美国考察过多年,给我们介

绍美国和台湾的情况,两位队长给我们讲解,使我们大长见识,提高了对考察

的兴趣和积极性。

1960年4月,当时在内蒙还要穿棉衣,我们就整装出发,先去了毛儿图 79

Page 4: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北部地区考察。经过温都尔苏木调查1200千米,吉兰泰西北500千米,后来

经甘肃武都、康县、礼县等地考察。那一带主要是上新统地层,有大批上新世

的哺乳动物化石。在青海、甘肃调查三个月。7月份到兰州,预备去新疆考

察。但很不幸,当时中苏国家关系破裂了,苏方撤回他们的专家,运回他们所

有的装备。中苏考察队的考察被迫停止了。但是中苏双方队员之间的友谊还是

存在,经过一年半的合作,大家朝夕相处建起了亲密的友谊,大家相互之间都

学会了一些对方的语言,已经不需要通过翻译来交谈了。有时交谈的气氛非常

热烈,如司机和苏方机械师之间的交谈,苏方老技师艾格隆和中方的技师王存

义之间的交流非常和谐。

我本人学过一些英语,也参加过俄文学习班。苏方专家懂一些英语,因此

在业务上的交流,一般没有什么困难。

中苏政府之间的关系破裂,主要责任在苏方。最后在和苏方专家告别的联

欢会上,大家尽情联欢,气氛热烈,在联欢会到尾声时,大家依依不舍,热泪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一直也没有间断。

50年前苏方最年轻的科研人员 MAShishkin最近 (2009年 6月 15—17

日)在纪念周明镇先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还做了回忆当时中苏古生物考察队

考察的报告,放演了不少当年考察的镜头,当时我们都称呼他米沙。当然岁月

不饶人,当年风华正茂的学子,现在都学有所成,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了。

89

Page 5: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附件:50年前中苏考察队部分照片

照片1:中苏考察队的营地

照片2:中苏考察队队员 (1959年夏)

左起:胡长康,MAShishkin,周明镇,杜布洛伏,孙艾玲

99

Page 6: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照片3:在内蒙大青山山洞内过1960年的五一劳动节,大家为劳动人

民的节日干杯!

照片4:1960年初夏,在内蒙阿拉善旗乌兰岗:白垩纪露头中试掘化石

001

Page 7: 五十年前(1959 1960年) 我参加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一些经历 · 盈眶,互相祝福,盼望不久的将来重新相聚,共同工作。事实上,后来双方研

照片5:胡长康、赵喜进、陈士航和司机、机械师在调查途中用餐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