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1 《没有国界的正义》 《最愚蠢的一代》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武人琴音》 《兰波作品全集》 红色:虔诚与狂热、沉默与暴力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王明年 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自由主义的隐秘演化史 @Roma, Italy.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Jifengshuxunno 357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de by 上海季风书园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Ltd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Jifengshuxunno 357

1

《没有国界的正义》

《最愚蠢的一代》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武人琴音》

《兰波作品全集》

红色:虔诚与狂热、沉默与暴力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王明年

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自由主义的隐秘演化史

@Roma, Italy.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Page 2: Jifengshuxunno 357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这本《最愚蠢的一代》是上周选出来的,封面的下方印了一行小字:数字时代如何

麻痹年青一代并危及他们的未来,此外还有:一本书激怒 8500 万 30 岁以下的人。尽管

第二句话由很大的逻辑问题,因为“8500 万”显然是指中国的 30 岁以下青年,但此书

刚上市,知道此书的人不会多,它如何能“激怒”8500 万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呢?我拿这

本书问我们的小同事:这是在说你们这一代人吧?我这位小同事从容地回答说:是啊,

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无被“激怒”的意思,也许,只是危言耸听而已,我们毕竟不

知道互联网一代最终能创造出怎么样的生活样态和政治秩序,与他们相比,我们只是旧

时代的人而已。

这是一本以美国教育现状为对象的著作,但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结果则是,其中描述

的现象几乎可以全盘置换成对中国的描述,毫无意外,它们就是同构的。也许在程度上,

中国的孩子会更渴望“成功”,更“焦虑”,更缺乏“公民的政治知识”,也更“自私”,

更不懂得如何在公共领域中确认自我。但它们共同的最为令人担忧的则是,这一代人很

可能将失去对现时代的批判能力(虽然还是会有很多零碎的批评和抱怨),在现代性胜利

Page 3: Jifengshuxunno 357

编后小记

3

行进了 400 年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之后,我们终于再无法期待面对这个时代的伟大先

知和伟大批判者。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关于我们的悲观前景。说实话,我们必须承

认作者的担忧是有足够理由的,尤其当这个世界的主要政经制度完全失去了对新技术的

反省能力的时候,那个“搅乱天下的人”真的来了吗?

再讲一本与我们关联较大的书,尽管读起来可能比上一本费

力。这是重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套“全球正义研究丛书”中的

一种,叫《没有国界的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近代中国人由于不断地挫败很容易被“爱国主义”吸引,尽管这

些挫败常常是自我挫败,直到最近几年,“民族主义”、“爱国主

义”仍然是最好用的政治

符号,在这面旗子下,与

全世界为敌都会变成政治正确,这里面固然有宣传

的因素,但对这些问题缺乏相应的知识,也是一项

重要的原因。这本书就可以给出一些相关知识。这

是一本论辩性的著作,世界主义的平等主义与民族

主义、爱国主义是存在冲突的,然而这些冲突并非

无法和解,尤其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时代,全球正

义是一个关系到每个国家的问题。因此,作者的主

要意见便是:对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目标的追求,

应在某种满足了世界主义正义要求的全球框架内

展开。这便是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边界。这本书

还是可读的,它既是今天中国的重要议题,也是世

界性的重要议题。

2014.6.11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4: Jifengshuxunno 357

目录

4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民族责任与全球正义》

《没有国界的正义》

第二部分

《最愚蠢的一代》

《互联网冲击 : 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

未来》

《大学之道》

第三部分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武人琴音》

《高术莫用》

第四部分

《兰波作品全集》

《自由的太阳》

《论<恶之花>》

季风本周排行

学术类

非学术类

声音

“90 后”凤凰男:寒门难出贵子

维舟:未被制度化的知识

红色:虔诚与狂热、沉默与暴力

评论

方可成:陌生的老友——《中国人民

的老朋友》序

萧轶:巫术引导革命——读《催眠术

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 ——《王

明年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马维:他们选择了自由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国家与社会的距离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

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5: Jifengshuxunno 357

目录

5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民族责任与全球正义》

《没有国界的正义》

Page 6: Jifengshuxunno 357

目录

6

《民族责任与全球正义》[英] 戴维·米勒 / 杨通进、李广博 / 重庆出版社 / 2014-1 / 40.50 / 正义研究

《全球正义研究丛书:民族责任与全球正

义》围绕三个主题展开:(1)面对全球穷人,

我们是把他们仅仅视为受害者,还是同时也把

他们视为有能力做出各种选择并承担相应责

任的行动主体;(2)我们应当把全球正义理解

为全球制度问题还是理解为个人伦理问题;

(3)我们所期待的全球正义理论应当具有怎

样的基本结构。以上述主题为核心,《全球正

义研究丛书:民族责任与全球正义》详细阐述

了米勒关于全球正义的具体观点。

戴维·米勒(David Miller),英国著名的

政治理论家,多元正义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于

1974 年在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在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东安杰里卡大学(EastAnglia University)

任教,1979 年至今,为牛津大学纳菲德学院

(Nuffield College)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

教授,2002 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主

要著作有《无政府主义》(1984)、《市场、国

家与共同体: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989)、《论民族性》(1997)、《社会正义原

则》(1999)、《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2000)、

《政治哲学与幸福的根基》(2003)等。

目录

第 1章导论

第 2章世界主义

第 3章全球平等主义

第 4章两种责任概念

第 5章民族责任

第 6章继承性责任

第 7章人权:确立全球底限

第 8章移民与领土权

第 9章对世界穷人的责任

第 10章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丛书

全球正义研究丛书

本套“全球正义研究丛书”首批推出四本,

即《没有国界的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

爱国主义》(2004)、《民族责任与全球正义》

(2007)、《全球正义:捍卫世界主义》(1999)

和《全球正义:世界主义的视角》(2009)。

Page 7: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7

《没有国界的正义》[美]科克-肖·谭 / 杨通进 / 重庆出版社 / 2014-1 / 36.00 / 正义研究

《没有国界的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

爱国主义)》是从世界主义角度阐释罗尔斯正

义论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科克-肖·谭认为,

根据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罗尔斯正义论的两

条基本原则(权利原则与差别原则)不仅适用

于一个国家内部,而且适用于全球体系。《没

有国界的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国主

义)》的核心论点是,恰当理解的世界主义正

义能够给民族主义的志向和爱国主义的承诺

提供限制性的条件,并且它在这样做时无须否

认人们之间的特定纽带和特殊义务的道德价

值。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力图说明,世界主义的

理想(一方面)与民族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关

切(另一方面)是能够相互协调起来的(无须放

弃世界主义的理想),因为,它们都是合理的

理想和价值追求;尽管如此,作者科克-肖·谭

在本书的开始部分仍然梳理了捍卫世界主义

立场的某些正面理据,以便推动世界主义的谋

划。

科克-肖·谭(Kok-Chor Tan),于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曾师从加

拿大著名哲学家金里卡研究政治哲学,现为美

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

与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政治哲学与伦理学

史、法律哲学等,研究专长为全球正义与国际

关系、人权、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曾

在哈佛等著名学府做访问和研究教授。主要著

作有《宽容、多元与全球正义》(2002)、《没

有国界的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国主

义》(2004)、《正义、制度与运气》(2012)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前言

鸣谢

第 1章 导论

第一部分 世界主义

第 2章 世界主义正义的必要性

第 3章 世界主义的正义观念:一个梳理

第 4章 自由主义与世界主义正义

第二部分 民族主义

第 5章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第 6章 民族间的平等

第三部分 爱国主义

第 7章 爱国主义的极限

第 8章 公民身份与特殊义务

第 9章 民族身份与正义

第 10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中文版前言(节选)作为某种正义理念,世界主义可以使温和

的:它不必声称自己提供了所有的道德目标,

以致任何一种合理的决策或行动都应实现某

些世界主义的善;它也不必主张,一种行为原

则想要成为在道德上合理的,它最终必须是从

基本的世界主义原则中推导出来的。

Page 8: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8

第二部分

《最愚蠢的一代》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

《大学之道》

Page 9: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9

《最愚蠢的一代》马克·鲍尔莱因 / 杨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1-7 / 39.80 / 美国研究

美国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正在被数码时代

各种娱乐消遣性的工具所淹没。这些工具包括

手机、社交网络和信息传送等等。他们通过这

些工具传达的却是幼稚浮浅的东西,而且这些

东西正在妨碍他们同历史、公民义务、国际事

务和美术等成年人的现实世界进行重要的接

触。

对美国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的种种调查

结果使鲍尔莱恩教授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们

现在进行的所有这些因特网的活动,以及他们

所拥有的数码领悟能力并没有转换成对过去

和现在的世界事务的了解,或是他们的生存所

需要的技能。”

作者指出,年轻一代所暴露出来的这些问

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只不过在美国要更为

普遍,原因是美国的青少年比世界上其他地方

的青少年有更大的支付能力。他们自己可以支

配的零花钱达到每个星期 100 美元左右,超过

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人。他怀疑,在一国公

民拒绝长大的情况下,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在世

界上继续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

马克·鲍尔莱恩(Mark Bauerlein),美国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教授。同时还是全美国艺

术基金会有关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研究项目负

责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知识贫乏

第二章 恐惧读书

第三章 屏幕时间

第四章 在线学习 一无所获

第五章 精神导师 背叛传统

第六章 文化斗士 不复存在

知识贫乏(节选)

“街头问答”答题者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化,有迹象表明,他们在记忆力方面没有前辈

们表现出色。事实上,正是这群二十来岁的年

轻人制造了众多令人捧腹的笑料,使得“街头

问答”环节像常青树一样成长为一个长期播放

的标准化节目版块。以下是“街头问答”的一

些片段:

“你记得自己读过的上一本书是什么

吗?”莱诺问一个年轻小伙子。

“杂志算吗?”小伙子反问。过了一会儿,

一个留着长头发的家伙回答道:“可能是一本

漫画书。”

又如:

“教皇居住在哪儿?”

“英格兰。”

“英格兰的什么地方呢?” 莱诺假装一本

正经地继续问道。

“唔……巴黎。”

再如:

“请问,是谁发明了第一个电灯泡?”

“呃,”一位大学生沉思良久后回答道,

“托马斯•爱迪生。” 莱诺恭喜他答对了,谁

知他又补充了一句:“是的,通过风筝实验。”

莱诺赶紧纠正说:“那是本•富兰克林。”

……

Page 10: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0

《互联网冲击 : 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美]杰伦·拉尼尔 / 李龙泉、祝朝伟 / 中信出版社 / 2014-5 / 65.00 / 信息经济学

在《互联网冲击》一书中,关于网络技术

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卓有远见的预

测。拉尼尔断言,数字网络的崛起会造成我们

经济的衰退,并且摧毁中产阶级。如今,科技

已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从媒体到医

药业,再到制造业。我们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财

富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够让科技掌握我

们的未来。在《互联网冲击》中,作者不仅展

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而且也处处体现着他的人

文关怀。拉尼尔指明了一条新信息经济道路—

—即使你是这个网络世界中的普通一员也能

从中受益。

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不仅是一位

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位音乐家,因其对虚拟

现实的研究而广为人知。杰伦•拉尼尔创造并

普及了“虚拟现实”这个术语,因其对行业所

做出的贡献,他于 2009 年获得了由电气电子

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终身事业奖。

《时代》周刊将杰伦•拉尼尔评选为 2010

年“100 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连线》杂

志评价他是“从科技奇才跨界成为摇滚明星

的第一人”。拉尼尔曾经和他的朋友共同创办

过几家技术公司,如今已经分别出售给了

Oracle、Adobe 和 Google。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谁的世界

第 1章 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一个既明智又

愚蠢的世界

第 2章 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们得到了什么,

又失去了什么

第二部分 如何掌控未来

第 3章 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眼中的金钱观

第 4章 收入与财富有何不同

第 5章 “海妖服务器”:未来财富之源

第 6章 完美投资就是幽灵

第 7章 先锋“海妖服务器”

第三部分 21世纪的前景

……

名家推荐

拉尼尔手上有太多东西了,但是谁也不想

听他的。问题出在他不只领先 我们一点点。

他简直生活在超前我们一个时代的波长上。

——戴卫•邦内尔 网络时代的预言家、

著名 IT和互联网杂志的创办人。

这本书内容新颖,很多观点很犀利。拉尼

尔不仅仅是对当今科技时代的主流观点提出

了质疑,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它。

——吴修铭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互联网

研究专家

Page 11: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1

《大学之道》[美]乔纳森·科尔 /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14-5 / 66.00 / 高等学校研究

本书对美国众多大学为什么会在二十世

纪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百所大学做了一个

历史的梳理,指出美国大学在发展初期,从所

效法的两种模式——英国模式与德国模式—

—中,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上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乔纳森·R.科尔(Jonathan R.Cole)担任

哥伦比亚大学首席学术官(教务长兼学术委员

会主任)长达十四年(1989—2003),在美国广

为人知。他现居纽约,担任哥大约翰·米切尔·

梅森讲席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

国哲学学会会员。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崛起

第一章 大学的理念

第二章 在动荡年代走向成熟

第三章 通向伟大之路

第四章 建造卓越之塔

第五章 寻找黄金时代

第六章 成长的烦恼

第二部分 改变我们生活的发现

第七章 寻找更光滑的卵石:国家的创新体系

第八章 一切始于果蝇:遗传学、基因组学和

医学研究

第九章 巴基球、条形码和全球定位系统:我

们的起源、我们的星球和我们的安全

第十章 认识你自己:文化、社会和价值观

第三部分 直面挑战并展望未来

第十一章 学术自由和自由探究

第十二章 敌人是我们自己

第十三章 “政治”科学

第十四章 天堂里的烦恼?

致谢

附录 A 排名前列的美国研究型大学

附录 B 一个关于大学做出的发现的网站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名家推荐

“乔纳森·科尔通过展示一流的研究型大

学对美国有多么重要,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影响

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我读过的关于这些机构运行的必需条件、制

约它们取得成功的种种因素的作品中,乔纳森

所做的分析是最为详尽和令人信服的。”

——哈佛大学荣休校长、研究教授

德里克·博克

“就美国研究型大学如何走到今天、它们

贡献出的思想、它们面临的挑战、乔纳森·科

尔给我们做了令人鼓舞的、富有启发性的讲

述。并非人人都会同意这本书中的所有论点,

但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收益。”

——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校长、安德鲁·W.

梅隆基金会前总裁

威廉·G.鲍文

Page 12: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2

第三部分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武人琴音》

《高术莫用》

Page 13: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3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曹雪芹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1 / 560.00 / 红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共 6册)》由俄罗斯科学院东

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832 年由曾到过中国的俄国传教

士带回国。本书有批语九十余条。一九八六年由中华书局首次

出版。增补了首次出版时遗漏的单页以及若干批语,为曹雪芹、

红学研究提供了一全新范本。极具版本研究价值和收藏增值价

值。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

芹,又号芹溪、芹圃。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常

以阮籍自比。贡生。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

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

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

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

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 80 回稿子。

丛书

紅樓夢古抄本叢刊

这套丛书还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脂硯齋

重評石頭記: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戚

蓼生序本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頭記》 等。

节选

目录

Page 14: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4

《武人琴音》徐皓峰、徐骏峰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4 / 29.00 / 武术家传记

《武人琴音》讲述形意拳一门三代——尚

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

百年武人命运。首次披露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

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徐皓峰,1973 年生。导演,作家。

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编剧、导演)

《箭士柳白猿》(编剧、导演)《一代宗师》(编

剧)。最新著作:长篇小说《武士会》武侠短

篇集《刀背藏身》。

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出版纪实文学作

品《高术莫用》。

韩瑜,形意拳火师尚云祥再传弟子,为现

在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其祖父韩伯言为上世

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

尚云祥晚年弟子中的“大师史”,亦为《逝去

的武林》讲述者李仲轩的师兄。

丛书

逝去的武林

这套丛书共有三册,还有《逝去的武林》,

《高术莫用》。

序言(节选)

武人的特征是“练拳的规矩大,见面就磕

头”,在日渐西化的社会,武人之问保持着清

朝礼节。

中华无跪礼,跪模仿的是唐宋的席地而

坐。本是膝盖向前地跪坐,不是下跪。

坐着,上身伏一下为行礼,来客身份高,

就伏得深,头部碰到席面。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晚春》开篇,大拍特拍日本人家庭聚会的坐

礼,一番唐宋风情。

明朝流行了桌椅,不再席地而坐,日常生

活里没有下跪的事。祭孔子的时候下跪,也不

是发明了跪礼,是模仿唐宋祭孔时席地而坐的

旧貌。明朝人站成了习惯,站一会儿,席地坐

一会儿,出现了“下跪”这个怪相。

下跪是祭孔时才有的事,明朝百姓向官员

下跪,当官的不敢受,一定要跳开——下跪的

用意是,我拿你当孔夫子尊重,你不能不主持

公道。

下跪者不卑贱,受跪者忐忑,这是百姓的

反抗方式。一旦出现了百姓下跪的事件,监察

机构要核查这官员,当官的不敢让百姓跪。

清朝皇帝要享受孔子待遇,才出现官员跪

成一片的事。不能光官跪,官员要求百姓跪,

朝廷的怪象转到了民间。下跪毕竟不合礼法,

于是从朝廷到民间开了许多不跪的活口。

秀才见官不跪,上岁数的人见官不跪。官

员都是读书人选上来的,清朝皇帝聘皇子的教

书先生时,要向孔子像、教书先生下跪,等于

还了读书人的跪。跪是不明不白的事,拦跪成

了礼节,拦着不让跪,是尊重的表示。

Page 15: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5

《高术莫用》李帼忠、徐骏峰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4 / 39.00 / 回忆录

《高术莫用》是《逝去的武林》续篇。由

“家世”和“武学”两部组成。

前部由武学大学李仲轩(1915-2004)的

后辈讲述自鸦片战争至今,李仲轩的父系和母

系成员在历史大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他们眼中

李仲轩的性格爱好和生活细节。凸显一支世系

的百年传承。

后部是象形术控佚,李仲轩的最后岁月便

是讲解象形术,《高术莫用》根据薛颠亲著《象

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

整解析。

李帼忠,职业为医生,形意拳名宿李仲轩

的侄女,曾协助父亲整理天津李氏王氏家族史

料。其父母为李仲轩的兄长李辕(字捷轩),

天津宁河县文史所荣誉研究员。

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为报刊记者的杂

志撰稿人。李帼忠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

兄长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先生一个时期。

后记(节选)

上世纪,武打片在三十年代被国民党禁

了,武侠小说在五十年代是毒草。大陆八十年

代的武术热,晚于香港二十年,来于电影《少

林寺》的催化,基础是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街

头械斗。

六十年代末“每条胡同都死人”的暴烈

不长,八十年代街头少见死人,多是头破血流。

那时自行车是奢侈品,遇上过几次一脑门血的

人排队上公共汽车,他们不加塞,也没人给他

们让座。那时的人如野生动物般可以自愈,不

去医院,坐车回家。

六七十年代的经典械斗兵器是铁锨,铲煤

铲土磨得锐如刀刃,利于群殴。八十年代经典

是单锋剑,单锋剑就是剑形匕首,三五人冲突

用,社会风气好了许多。

单锋剑只开一边刃,另一边留着不开,等

于刀背,剑成刀用。清朝腰刀也会在刀背顶端

开刃,称为反刃,刀头成了剑尖,刀成剑用。

一道刃上取舍,就混了刀剑的身。

目录

前言 贞观二年停祭周公徐皓峰

上编:李仲轩家世

一、王鹰忆旧

我的爷爷

我的父亲

我和李仲轩

二、李帼忠忆旧

王门女子

掌门人

李家与李仲轩

下编:象形术探佚

一、拳理

师承渊源武艺道艺

九要八论活子活午

桩法入道抻筋拔骨

三步调息点睛修心

六书能战八性伤敌

寸践弓八三角纵跳

五法用中八象合卦

二、五法

Page 16: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6

第四部分

《兰波作品全集》

《自由的太阳》

《论<恶之花>》

Page 17: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7

《兰波作品全集》[法]阿尔蒂尔•兰波 / 王以培 / 作家出版社 / 2012-1 / 48.00 / 文学作品集

这是法兰西通灵诗人兰波的作品全集,其

中包括他的全部诗歌、散文诗和部分书信、日

记,是目前为止,国内翻译出版的最完整的一

部兰波作品全集。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

1854-1891),一位通灵者,被称为“屡风之人”,

“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转瞬寂灭”。他一生

的诗歌创作,全部在青少年时期完成,此后便

放弃了文学,投身于苦涩的流浪漂泊,死亡降

临时,他年仅 37 岁。但是,凭着通灵慧眼,

他“看见了幻觉本身”,发明了“新的花、新

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成为法国象征主

义诗歌的先驱者;凭着通灵之心,他洞穿了世

纪的苍茫与黑暗。他在诗歌中,揭示了残酷的

真相,发现并创造了惊艳神奇的美;在生命里,

以孤独的流浪与血肉之躯,撞开了世纪的黑暗

大门;在人生的苦海中,犁出了一道深深的血

痕。当后世的人们重新回望,才惊愕地发现,

当年那个伤心的孩子,在欧洲这片阴冷的水潭

里,放出了怎样“一只脆弱又如五月蝴蝶的轻

舟……”本书正如这一叶轻舟、醉舟,满载着

世纪之交,法兰西光怪陆离的诗歌幻梦,重新

出发,向我们缓缓驶来。

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法国

天才诗人。1854 年生于夏尔维勒,1891 年卒

于马赛。只活了 37 岁。重要作品《地狱一季》。

译者王以培,1963 年出生于南京。中国人

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曾在中国西部及欧美地区

漂泊游学十年。自 2001 年起,在三峡淹没区

旅行、写作。主要作品:诗集《这一夜发生了

什么》、《寺庙里的语言》;旅行记《转场》、《灰

狗》、《游吟》;长篇小说《大钟亭》;三峡系列

作品:《三峡记忆》、《白帝城》、《水位 139 米》、

《新田白水溪》; 学术作品《基督与解脱》;

译著《兰波作品全集》

目录

兰波归来

再版序言

阿尔蒂尔·兰波

第一部/诗歌

孤儿的新年礼物

感觉

太阳与肉身

奥菲利娅

吊死鬼舞会

惩罚达尔杜夫

铁匠

乐曲声中

九二与九三年的死者

另一种形式的维纳斯

初夜

妮娜的妙答

惊呆的孩子

传奇故事

……

Page 18: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8

《自由的太阳》密茨凯维奇 / 杨德友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2014-1 / 28.00 / 诗集

《自由的太阳》是波兰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

歌精选集,收录诗人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作 60余篇,它们表达了

诗人祖国——波兰的爱和痛苦、希望和愤怒、欢乐和热情以及

狂暴、不自量力蠢举中的渴念。

为了使读者对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及其时代有更深刻的理

解和感受,本书以“小传”、“前言”、“有关密茨凯维奇的

散论”等形式为读者梳理、解读,相信读者会随着诗人的美丽

诗篇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独特的时代、那个不寻常的波兰社会,

同时也会被诗人那英雄气质深深感染。

与别家译本不同的是,本书直接译自波兰原诗,部分诗歌

为国内首发;译者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文学解读为读者带来

一个不同寻常的诗歌之旅。

此外,该书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密氏诗歌研究者的相关论

述,其中部分论述也是国内首发。

密茨凯维奇,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也是波兰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1955年,在他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密茨凯维奇除创作

了大量充满爱国热情、如钻石般美丽的诗篇外,还将自己的一

生奉献给了波兰人民的解放事业。

译者杨德友,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2002年 9月,波兰政

府授予其“传播波兰文化波兰外交部长奖”。

序言(节选)

密茨凯维奇出生在十八世纪末,当时的波兰国家正处于被

第三次瓜分灭亡之后不久。十

八世纪虽是波兰国家逐渐走

向衰落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也

见证了波兰人为复兴、重建文

化—— 包括政治文化而做出

的巨大努力。值得注意的是,

斯塔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

时期,优秀的文学及当时的作

家群体令波兰社会振奋。那个

时代不再是单一色调,也不像

有些人认为得那样—— 因为

激烈的讽刺而变得贫瘠,很大

的程度上讲,恰恰是因为有了

讽刺,那个时代才具有多样的

和令人兴奋的思想,才培育了

十九世纪的浪漫派作家们。

1822年,青年密茨凯维奇发

表了文学评论《论斯塔尼斯瓦

夫·特兰贝茨基的〈索菲乌芙

卡〉》(斯塔尼斯瓦夫·特兰贝

茨基是波兰启蒙运动时期著

名的诗人,属于波兰最后一位

君主时期的作家)。在这篇文

章中,密茨凯维奇对华沙伪古

典主义毫无创新的精神进行

了批判,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

义思想。

目录

序言

青春颂

青春颂

歌谣与传奇

浪漫情怀

父亲归来

特瓦尔多夫斯卡太太

致涅曼河

格拉席娜

格拉席娜

康拉德·华伦罗德

康拉德·华伦罗德

行吟诗人之歌

……

Page 19: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推荐

19

《论<恶之花>》郭宏安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4-5 / 38.00 / 诗歌研究

本文通过阐述出《恶之花》在震动了法国

诗坛之后又陆续的遭受到各种质疑来揭开了

全书的篇章,并表明了《恶之花》以及它的作

者波德莱尔对于时代的意义。

全书之中大量的摘录了波德莱尔的作品,

并一一的附上了作者的解析,对于研究和赏析

波德莱尔的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郭宏安,1943 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

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现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

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译有波德莱尔、加缪等作家

系列作品。

结语(节选)

《恶之花》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以一把锋

利的解剖刀,打开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重

压下,在丑恶事物的包围中,渴盼和追求者美、

健康、光明和理想但终未能摆脱痛苦和沉沦的

人的内心世界,那里面既有着与资本主义社会

相对立的东西,又有着这个社会所烙下的肮脏

丑恶的印痕,既有着积极的愿望,又有着悲观

的结论,从而暴露出这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

不合理,反映出正直善良的人们在这个社会的

价值观念的范围内寻求出路是不可能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逃出樊笼的一只“天鹅”

第二章 在恶之花园中游历

第三章 在“恶的意识”中凝神观照

第四章 一个世纪病的新患者

第五章 时代的一面“魔镜”

第六章 应和论及其他

第七章 在浪漫主义的夕照中

第八章 穿越象征的森林

第九章 按本来面目描绘罪恶

第十章 “我将独自把奇异的剑术锻炼”

结语

《恶之花 : 波德莱尔作品系列》[法]夏尔·波德莱尔

郭宏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528.00元

Page 20: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排行

20

季风本周排行

1 2 3

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曹寅与康熙:

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景迁 46

2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北京三联 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37

3 独裁者手册 江苏文艺 [美]布鲁斯·梅斯奎塔 42

4 气候创造历史 北京三联 [瑞]许靖华 36

5 O2O 进化论:

数据商业时代的全景图 中信 板砖大余 / 姜亚东 49

6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九州出版社 王伟 38

7 国家与社会 中央编译 [加]卜正民 [加]傅尧乐 49

8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北京 [美]谢利·卡根 48

Page 21: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排行

21

9 东方历史评论 04 广西师大 许知远 32

10 躁动的帝国: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册) 重庆出版社 [美] 奥利弗·斯通 46

11 情报术:间谍大师杜勒斯论情报的搜集处理

~国家安全译丛 002 金城出版社 艾伦.杜勒斯 58

12 中国政治二千年 当代中国出版社 张纯明 20

13 互联网冲击:

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 中信 杰伦.拉尼尔 65

14 历史皱褶里的真相 河南人民 裴毅然 22

15 赢在自贸区:

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 北京大学 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 39

Page 22: Jifengshuxunno 357

季风本周排行

22

1 2 3

非学术类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TED 演讲的秘密:18 分钟改变世界 人民大学 [美] 杰瑞米·多诺万 36.9

2 上海制造 同济大学 李翔宁 52

3 给伊夫的信 南京大学 法.皮埃尔.贝尔热 22

4 致 D情史 南京大学 安德烈.高兹 20

5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湖南文艺 西尔维.西蒙斯 68

6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南海 日/小译征尔 村上春树 39.5

7 陆犯焉识 作家 严歌苓 38

8 1984 动物农场 华东师大 乔治.奥威尔 25

9 解忧杂货店 南海 日/东野圭吾 39.5

10 读者参考 117:琐事的美感 学林出版社 16

11 知日·料理之魂 中信 苏静 35

12 儿子,你要活下去 花城 法.品雅特海 36

13 营销革命 3.0 机械工业 菲利普.科特勒 等 36

14 一字之徒——汉字的家常味道 新星出版社 宋文京 39

15 亲爱的生活 十月文艺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39.5

Page 23: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3

声音“90 后”凤凰男:寒门难出贵子

维舟:未被制度化的知识

红色:虔诚与狂热、沉默与暴力

“90后”凤凰男:寒门难出贵子今夏无风 上海观察(2014-06-06)

从西南地区的农村考上上海的名校,一个原本年少轻狂的少年发现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表象背

后,还隐藏着许多并不由他掌控的现实和未来。和那些出身中上阶层的同学相比,他缺少对人生

的规划意识和执行力。他们之间的命运,也正在不断分野。

曾经的年少轻狂

我今年 24岁。在我已有的人生版图中,发生过两次大的地理迁徙:一次是到上海读大学,一次是到北京工作。再之前的时光,就局限于并不算贫穷的西南乡村:农村的家、镇上的初中、

区里的高中。

12岁那年,上初中,父母送我去学校。估计是我父亲乡村医生的身份,以及母亲为人细致豁达,镇上的学生家长都客气地夸赞我。母亲客套地说: “农村长大的小孩,和镇上的孩子还是

有差距的”。那时的我,对这番话完全不以为然。

随后的三年初中生涯中,不论是学习成绩、文体活动、礼仪素质,我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粉

碎”了母亲这番“谬论”。即便是进入区里的高中,我也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证明了自己。反而是

那些小镇上的同学,给我印象并不佳。

Page 24: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4

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中下甚至底层的乡村中,每个成绩好的小孩都会被告知“学校和社会不

一样”,成绩不好的小孩很多家长也不再强求,而是积极利用亲戚、朋友、熟人等资源为孩子谋

划其他的出路——俗话说的“拼爹”。

比如高考。我高考那年,北大在我们那边的录取分数高到什么地步?仅比当年状元的裸分分

数低一分!你要上北大,除非能加分。加分有多种类型,有鼓励性的特长加分、有照顾性的少数

民族加分等,这本是一项在丰富选拔标准、促进公平录取等方面都很好的政策,但在实践中,由

于考核标准、监管制度等不到位,多个加分项成为谁“活动到位”谁拥有的战利品。即便是纯粹

看特长,我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去培养类似于小提琴、古筝之类的特长?

结果就是,我们彻底被特长加分政策抛弃在外。

他们的先见之明

凭借努力和运气,我当年高考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考上了复旦,大家都很高兴。庆功酒那

天,每个亲戚都恭喜我父母,大家都认为我们这个家庭的命运已经被知识改变。

但进入大学,特别是步入社会的现实后,母亲当年的那些话,却一遍又一遍地从我的记忆中

被唤起。只不过,“农村小孩”和“镇上小孩”的区别,变成了屌丝和高富帅/白富美之间的距离。而且,差距一词的内涵也由纯粹的个人努力,拓展到了能动用多少背后的社会资源的层面。

四年的大学生活,足够我熟悉和了解这里的环境,让我从太多的惊艳中将曾经的自负磨为谦

卑。尽管也在很努力地去提高自己,却不知我最大的落后不在于英语口语发音、入门级计算机水

平、贫乏的歌舞才艺等,真正差距在于,和那些出身中上阶层的同学相比,我缺少对人生的规划

意识和执行力。

2010年世博会,学校要组织大批志愿者,我们学院大部分同学都在这个行列里。但当时的我并不愿意参加,因为正值家里农忙收割,缺失我这个主要劳动力,意味着父母需要付出成倍的劳

动。和家里几经商量,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强烈坚持我去世博会,他们的理由是难得有机会见识这

么大的场面。而与此同时,我那些早就规划好读研和出国的同学们,正为此次难得的义工经历做

着周密的日程安排,他们知道,这是通过下一道关卡的重要筹码。

对他们来说,清晰的人生规划是全方面的。我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一条短信,是大学期间

唯一一次对女孩表白收到的回复:很难得,我们这么有默契,你也很优秀;但我是本地人,家中

独女,我不可能去你家乡发展,更不愿意折腾自己去磨合我们两个家庭间的差距,我清楚我想要

的生活,祝福你!

当时的我,难以理解这般的不近人情。直到工作之后,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理性和得体,不

得不感叹:有些人的人生迈出的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的攻城掠地积攒力量;而有些人,真的是

车到山前再找路,简单走走,随便看看。对于 20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规划意识的启蒙和支撑,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远见。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在这里变得芜杂。

最终的分野

Page 25: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5

大学毕业后,每个人的选择迅速地分野。

我所在的寝室比较典型,当时宿舍一共四人,两个上海本地同学,家庭背景一官一商,毕业

后分别到美国和英国深造;另外一名同学来自普通工薪家庭,毕业后父母托关系在准一线城市的

老家为他谋了一份大型国企员工的职位。而我因为在老家找工作几经挫折,毕业前夕不得不选择

北漂。

现在工作两年,因为在事业单位上班,领导们的背景大家明里暗里都知道一些,对于阶层、

圈子、关系、资源的代际传承已经司空见惯。最近,办公室一位领导正张罗着将他在北京四中读

高三的小孩送到美国念大学,这不禁让我想到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三个不同时期同学的现状:

很明显,知识确实能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像我这样来自农村上大学的孩子绝大部分不会再

务农,同样远远优于打工的同龄人。但对我们这部分人来说,在城市生活也绝对不会容易,特别

是在房子、职业发展等大的人生机会方面需要自力更生,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为后代积累优渥社

会资源的过程,尤其漫长而艰难。

今年春节回家,大年三十上午还在大巴上往家赶的我,在车上偶遇小学同学。拖家带口在温

州打工的他告诉我,火车票太难买了,他中转了好几个站想尽办法才赶回来。尽管疲惫,但他的

脸上还是洋溢着即将团聚的喜庆。

Page 26: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6

我们已无什么共同话题,他恭维我读书才有出路,我则夸奖他小孩很可爱。终于我先下车,

思来想去,我给了他孩子一百元作为压岁钱,他反复推脱,最后还是收下,然后翻箱开包要给我

他从温州带回来的特产。我看着他手脚并用的忙碌样,兜里的手机开始不停地振动,那是我的大

学同学微信群,此时,他们正在发微信红包、晒马尔代夫的度假照、热烈讨论年终奖……

耳里传来连绵的爆竹声,午饭吃得早一些的人家已经开始上坟。手里拎着一袋温州特产的我,

快步向家里走去。尽管那里有满怀期待的家人,有热腾腾的丰盛饭菜,可我知道,这已是我回不

去的故乡;而千里之外的北京,尽管我常年生活在那里,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我都将在心灵上是

那座城市的过客。■

Page 27: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7

维舟:未被制度化的知识维舟 豆瓣网 (2014-06-03)

维舟,77年生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好读书不求甚解。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2004年起撰写博客至今。

中国人特别喜欢历史,不少人退休后的爱好便是转而“研究历史”;不仅如此,各地自己研

发热气球、机器人乃至永动机的“民间发明家”也为数不少,至于对军事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大

概就更多了。这在中国几乎构成了一个社会现象:正规的研究体制未能吸纳或接纳许多对学问有

兴趣的人,于是出现大把通过自学来宣泄自己研究热忱的“民科”、“民哲”。在这种氛围中,人

们似乎并不觉得那些研究领域有多高的门槛——这种心态最典型地反映在“久病成医”这一说法

之中,很多国人都相信靠自己多看多了解,也能变成良医。中国人的观念中,对“自学成才”通

常似乎也多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不是倾向于认为那是未受正规教育的缺憾。

当然,即便如此,“民科”通常也总是被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但与此同时,你又不难看到对

专家学者的嘲讽乃至谩骂。所谓“砖家”(专家)、“叫兽”(教授)这些年来均受到各种低级的辱

骂和人身攻击,认为其观点偏离社会常识、违背人们的直觉,无论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地

震学家,还是经济学家,他们的预见和判断常被讥笑为错误。这又造成了非专业人士的某种优越

Page 28: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8

感,他们深信自己凭借“常识”或自学,得出的看法更为可靠,而体制内的研究者或被收买、或

蔽于某些偏颇的理论,还不如自己,那么“且让老僧也伸伸脚”。mujun说,在中国,这个群体如此庞大,以至足以支撑起一个准专业化学术知识的市场,甚至很多专业化的学者都需要到这个

场所来贩卖兜售知识才能获得更多的合法性。

这种现象的根源,固然是因为中国社会的中间层历来不发达,专业人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但显然更直接的原因是教育和研究体制的问题。概言之,绝大多数的现代研究体系在中国的引入

与建立,都是一个很新的现象,相应的知识尚未制度化,人们所以也感觉不到专业门槛或学术壁

垒的存在,任何人似乎都觉得自己可以说上两句。“制度化”的意思,并非是说纳入某个政治体

制之中,而只是说这一知识领域逐渐趋于专业化、树立学术准则和规范,进而成为一个自我维系

的体系,形成合乎规范的知识生产,而不是仅靠分散个体自发的业余兴趣或“灵感”。

在美国完全不是这样,美国的学术研究是高度制度化的,“普通非专业民众与专家学者之间

存在很大不同”乃是社会共识,人们也不大敢对非本专业领域的问题大发议论;在那种完善的研

究体制下,一个人甚至很难有机会当上“民科”。在自然科学领域尤为明显,那种“便宜而又简

单的发明”早已被做完,如今要出成果都得依靠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团队协作,所以数十年前

JamesConant就曾讲过:“单个发明家和科学爱好者几乎像北美野牛一样罕见了。”

当然,即便在欧美,知识和专业在不同场域的制度化程度也是参差各别的,布迪厄就说过,

艺术在所有场域中的制度化程度最低。但即便如此,大概也没在中国那么低:那种“这幅画似乎

不好看,但可能只是我看不懂”的意识,在国内大抵是一种比较新的想法。不难发现,就中国的

情况来看,不同的研究领域,制度化程度差别更大,如物理学、化学之类近代才从西方输入的科

学科目,一般人的意识中已承认,那有门槛,不是想谈就能谈的(“我不懂量子物理,还是不要

随便说,看专家的样子都很高深”);但另一些,尤其是历史学、国际政治、文学之类,这类知识

的制度化还远未完成,甚至根本是个新事物。2011年,陈平原在中国科学院演讲时曾说:“我的专业(文学批评),好处是大家都知道,不好呢,那就是谁都懂——起码是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

也有胆量跟你‘侃’。”这也就是说,人们与掌握专门知识的群体之间并无很深的鸿沟,对他们的

权威性也未必深怀敬意。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

社会学导引》(1992)。

Page 29: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29

这种差别,说到底还是与不同的历史进程有关。虽然在西方,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也是近代

以来的新现象,但在宗教方面或许早已可见端倪:西欧基督教是高度制度化的,而中国的佛道二

教却较缺乏这种独立于政治权威的自我组织性,民间宗教更呈现为一种非制度化和非组织性的

“弥散”。王铭铭在讨论法律文化差异时,甚至将之追溯到更早的社会形态之中去:“律师代表的

法治社会形态,与礼仪代表的礼治社会形态之间有一个差异,那就是,法治的知识是由小部分人

把持的,礼治的知识必须是在常人中广泛传播于共享。这不简单是一个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的差异,

它实质是社会形态特质上的差异。”这意味着,律师、神父这一类专职人员,可能是最早将知识

制度化的人员,而中国那种礼治社会,却强调人人应遵守共同的规范,大概也因此,中国传统的

民间宗教几乎都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中国古代也讲究“尊师重道”,但“师”不像教士那样是

一个有自觉身份意识、且垄断某些知识的群体,中国传统上垄断某些知识的,倒更多的是掌握特

殊技能的工匠;而在一般意义上,则更接近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所说的,在中国古代,

“仅仅作为文学专门家的人是不存在的,这是社会的体制。即使存在少数几个,也不受尊敬。换

言之,文学创作不是特殊的职业,而是普遍必须的教养。”

左图为吉川幸次郎,字善之,号宛亭,日本神户人。1923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师从著名汉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狩野直喜教授。

右图为《中国诗史》,吉川幸次郎 / 章培恒 骆玉明 等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2-1 / 28.00

这些知识之所以被视为普遍的教养,除了中国社会的特质之外,或许还有文字语言的因素:

汉字非常适宜于这种普遍化的知识教养。知识专门化、形成学术壁垒、与普通人之间存在鸿沟,

首要的一点就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其术语。这在西方语言中似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胃炎”一词,

英文是 gastritis,和 stomach(胃)乍看没什么联系。很多疾病的名称,中国人只要受过基础教育的,都一眼就能明白,但医学英语则是另一套术语体系——更不用说植物学和动物学了。欧洲也

有这样的传统:精英和民众说的常常是不同的语言。

对现代学术制度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中世纪晚期西欧大学的出现和现代学术社团的兴起,这

为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了资格认证和相应的社会条件。LewisCoser在其名著《理念人》中认为,直到 17世纪的西欧,社会才提供了制度化的条件,使知识分子与自己的受众交流、与同行的交往等等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共同体到此刻

才得以产生。这样,在沙龙、科学协会、出版业等的共同作用下,原本各自孤立的科学爱好者开

始由自发走向自我组织,不同学术领域的规范渐渐形成,而没有这一点,近代科学的繁荣是不可

Page 30: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0

想象的,“今天,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没有谁会把近代科学史看作在孤独中做出发现的一系列天

才所构成的故事。现在人们普遍承认,科学事业是在科学团体之内、在制度化的背景下发展的。”

的确,研究团体、论坛演讲、研究专刊、学术研讨,如此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学科门类生存的基

本条件。

左图为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社会学家。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于 1933年流亡于法国,后于 1941年移民美国。1975年,科塞曾担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并任该会执委十年,

后任学会理事。他还曾担任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

右图为《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 / 郭方 等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4-1 / 24.80

中国传统上,这种专门知识领域的分化,更多的倒是见于手工行会之中,但那多是作为师徒

秘传,而缺乏某种“彼此陌生的专业个体之间的广泛交流”的意识。礼法与文学更多是作为全社

会的教养与规范,而不是某一专门领域;当然类似律学、算学之类确系专门之学,但缺乏大学和

社团那样的社会条件维系其持续发展。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虽然源远流长,但直到清末一直

没有制度化的医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这样的名医,是三十多岁后才自学成才的),也

没有全国性的卫生法规或任何推动医学技术发展的正规渠道,医学研究内嵌在一个家族社会之

中,而没有一个分化和自觉的专业人员共同体,因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制度化空间。

这样,到晚清民国时期,包括西医在内的近代科学引入中国时,就面临着与西欧完全不同的

社会环境。其中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确立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和权威性,概言之,要让人们相信那

是一个需要进行专门研究的领域,且其研究结果具有指导性意义。毫无疑问,这一过程不会一帆

风顺,研究者的素养才干、学术规范的树立、非专业民众对之的信心,这些都存在非常复杂的互

动,因为制度化的过程本身就有赖于具体的行动和行动者——换句话说,谁做了些什么、怎么做。

知识的制度化是知识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前提。就此而言,当下中国民众对“专家”、“精英”的讥

讽与厌恶,既折射出相关学科的制度化过程缓慢,表明专家尚未确立权威,但同时也是学术制度

和研究者本身有问题。

在广告这类全新的领域中,这种现象更表露无遗。由于革命造成的中断,现代广告业在中国

的生发是个全新的现象,外资广告公司(所谓“4A”,即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Agencies)基本上是在 1993年之后的十年内大举进入中国的。在广告圈里,“在 4A混过”几乎类似于“名牌大学毕业”,连招聘信息上也常会有一句“有 4A经历者优先”;而之所以“优先”,

Page 31: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1

是因为人们默认在 4A经历过的人,接受了严格的规范训练。4A出来的人,其看待本土广告公司培养的人才时很类似于一个受了学术训练的人看待民科的态度:他们会觉得,那些人尽管也不无

想法,但他们没受过那套方法训练,做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不一样,当说到“local”的时候,语气中常不免带有某种鄙夷。但与此同时,很多广告主尽管认可 4A的规范操作,但却也往往不伴随着必要的尊敬,甚至觉得广告人不过是“点子大王”乃至“骗子”(这恰是受了规范训练的广

告人极其鄙视的),而广告人的内心深处则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艺术家或物理学家一样的待遇,

即:既然你不懂,就不要对我的专业指手画脚。这就像社会上,人人都觉得能冲上去给专家拍砖,

且觉得自己搞搞学问说不定更懂行一样,都是因为中国那些掌握着专门知识的人,尚未形成一个

个与普通人有所区分的圈子、以及自己的一套术语和规范。

如果说在中国,问题是“不足”,那么在欧美则可能是“过度”。英语中“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一词起源于 1905年,且已多带嘲讽之意,半个世纪后又出现了“非体制化”(disinstitutionalization,1955年)和“去体制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1967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随着智力活动的制度化和学院化,曾是西方世界知识阶级核心的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其结果是

学院派的知识精英与民众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有些知识(例如亚洲知识)在被专业化为专业学

科后,在教育和智力活动中反而被边缘化了,知识生产变成了“学者写给学者们看”的小圈子活

动。同时,学院化又使得人们必须对相关机构进行大规模行政管理和协调,这既消耗了不少有前

途的学者的精力,也使得非功利的和成熟期缓慢的长期计划难以冒尖,像康德直到 57岁还未出版任何有影响力的著作,在现代大学里很可能无法取得教授头衔。最终,研究越来越多,但获得

的知识越来越少,而大多数学者只是在专业化体制下从事狭窄的专门问题研究,不仅与民众脱节,

而且可能缺少新的活力。因此英国思想家 F.C.S.Schmer才说,一门科学,因为过于钻研,过于玩弄术语,终将断送在这门科学的教授手里,所以一门科学的最大的敌人便是这门科学的教授。民

众智慧中也有嘲讽这类偏好用术语而不能明白晓畅地说明一件事的风格,一如Murphy's law中所言:“If you couldn't convince them,confuse them.”(如果你不能说服他们,就把他们弄晕)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当下中国社会的这种现象未必没有积极意义,至少知识体制的固化及其

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没有那么严重。《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曾强调:“科学只与科学家有关的想法本身是反科学的,正如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反诗歌。”只是在中国,常

常有一种“未充分经历现代就直奔后现代”的感觉,很多本应是不同时空的事物共存,一切仿佛

总是尚未成形,既不免让人感到混乱和头疼,又蕴藏着无限可能。■

Page 32: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2

红色:虔诚与狂热、沉默与暴力翁乃强 今晚我们读历史(2014-06-04)

下面这些照片都是因外宣工作的需要,由《人民中国》摄影记者翁乃强用专业彩色反转片拍

摄。

虔诚与狂热,压抑与冲动,沉默与暴力,构成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翁乃强 1964年开始在日文外宣刊物《人民中国》担任摄影记者,1990年被调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2013年,他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 143张照片,包括“大海航行”等一系列“文革”照片,5月 31日到 6月 19日,照片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Page 33: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3

Page 34: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4

Page 35: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5

Page 36: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6

Page 37: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7

Page 38: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8

Page 39: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39

Page 40: Jifengshuxunno 357

声音

40

题图说明:翁乃强在拍摄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他至今不愿公开自己拍摄的一部分“负面

照片”,因为“不要丑化国家”。■

Page 41: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1

评论方可成:陌生的老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序

萧轶:巫术引导革命——读《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王明年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马维:他们选择了自由

方可成:陌生的老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序方可成 罗昌平微信公众号(2014-06-0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方可成/著

Page 42: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2

一.

我必须坦白: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产生兴趣,源于一个有些刻薄的段子——“当今世

界三大濒危物种:大熊猫、金丝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011 年春天,这个段子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当时,一场政治风暴正席卷阿拉伯地区。在这

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巨变中,不少曾经的独裁者被迫结束了他们的政治生命。最著名的两个,是埃

及的穆巴拉克和利比亚的卡扎菲,前者统治埃及 30 年,结果抗议的民众只用了 18 天的时间就将

他赶下了台;后者的执政时间更是长达 42 年,而他中弹伤重身亡的下场也更为惨烈。

2008年 7月 3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于开罗会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右)在开罗的总统府会见来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左)

上校的死在独裁者群体中引发了“兔死狐悲”的效果--据埃及媒体报道,看到卡扎菲身亡的

消息后,被拘押的穆巴拉克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并昏厥过去。“如果不是大夫采取措施及

时,并给他吃了镇静药,穆巴拉克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不仅在该地区内部相互“传染”和影响,也在不断挑动着

中国人敏感的神经。很快,形形色色的评论和段子被创造出来,“老朋友”的段子是其中传播较

广的一则,它在直击时事的同时,巧妙而隐晦地传达了国人的某种情绪。

“阿拉伯之春”是指自 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

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运动。

这项运动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

叙利亚等国,多名领导人先后下台,其影响之深、

范围之广、爆发之突然、来势之迅猛吸引了全世

界的高度关注。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

“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索。

Page 43: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3

不过,身为记者的我总是不满足于情绪的表达和宣泄。这个段子激起了我对一些事情的好奇

心:究竟有哪些人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为什么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视为老友?

他们真的都如穆巴拉克们一样,下场可悲吗?这个群体真的如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濒危了吗?

二.

为了研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自然要打捞史料。

各种资料千头万绪,我需要找到一个确定的标准,拉出一张老友名录。我的朋友金怀鱼建议

说:为何不像你当年写“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那样,以《人民日报》为资料库进行研究?

《不要再来伤害我——那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是我在 2008 年写的一篇博客文

章。当时,一位喇嘛正“窜访”欧洲并得到了时任法国总统的接见,新华社发表评论说:“此举

极不明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读罢此言,我突然对这个常见的中国外交用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么多年来,中国人民的

感情究竟被哪些国家伤害了多少回?于是,我依靠 1946 年~2006 年的《人民日报》电子版数据

库进行了一次检索,得到结果一百余篇。整理发现:60 年间伤害我们的国家和组织有 19 个之多,

位居“伤害榜”前三位的分别是:日本(47 次)、美国(23次)和北约(10 次)。

这项并不复杂的研究,获得了相当高的传播率。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对我说:第一次知道我,

就是因为这篇“伤害感情”的博客文章。

金怀鱼的建议提醒了我:为何不如法炮制,再来一次基于《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的统计梳

理?毕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有着很高的相似度:都是中国特色

的外交语汇,都指涉一些确定的人物或国家,都具备可以延展思考的空间。而《人民日报》作为

中央党报,其权威性自然不在话下,正如现任社长张研农所言:“可以说在中国,从没有一张报

纸像《人民日报》这样与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主流意识形态如此密切相关,从没有一张报纸像

《人民日报》这样与党和国家的荣辱沉浮如此紧密相连。”

于是,我又一次在《人民日报》数据库这一信息的富矿上进行采掘一一找出那些出现在“中

国人民的老朋友”几个字之后的名字,找出他们的身份、背景,找出他们为何被冠以老友的称谓,

他们与中国及中国人的友谊如何体现,以及他们如今的下落。

这一次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统计,最终的名单上有 601 人,他们来

自五大洲 123 个国家。

感谢时任《南方周末》天下版编辑的郭力先生,允许我在自己供职的这张严肃大报上尝试这

一选题,并慷慨给予了一个整版的空间呈现我的研究所得。

三.

这项“老朋友研究”的最大发现之一是:卡扎菲并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Page 44: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4

具体的原因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以从本书的第四部分找到答案。

与卡扎菲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被赶下台的穆巴拉克,的确出现在老友名单上,而且出现的次数

还挺多--这当然与他漫长的执政生涯有关。在 1983 年至 2006 年间,穆巴拉克一共被《人民日报》

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相称 10次。

不过,千万别以为被叫了 10 次“老朋友”就足以说明穆巴拉克是老友中的代表人物了。如

果按照在《人民日报》上被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身份提及的次数为依据,拉一个榜单,穆巴

拉克只不过能在其中获得并列第 17 名的位次。

排在他前面的,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记者、作家、政客、商人、科学家、电影导演……看过

这张榜单你就会知道,穆巴拉克这样的专制国家领导人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中为数

很少的“非主流”。那个关于“世界三大濒危物种”的段子,尽管机智幽默,但毕竟是建立在“以

偏概全”的基础之上。

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由最初单纯的好奇者,变成了寻求更全面事实的查证者,最后则变

成了历史故事津津有味的阅读者,以及不揣浅陋的总结者。

按“名”索骥之后,我发现,展现在我面前的史实,其实正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国史

的一个不起眼但意蕴丰富的剖面,它比“阿拉伯之春”更加壮阔和波澜起伏。在这个剖面之上,

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不是值得我们冷嘲热讽的对象--相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值得

尊敬。

所以,当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林薇女士提出,希望我写一本关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书

时,我带着有些兴奋的心情接受了这个建议。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次非虚构写作的尝试,但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借此机会好好打量这些老友,读他们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写下来,让更多

的人知晓。

四.

毋庸讳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一个官方赐予的称号,它代表着执政党和政府的认可。

但这种认可并不意味着老友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和

经历。更何况,当最初的一批老友来到中国时,共产党还只是一支相当弱小的力量,国民党才是

执政党,日本人正在侵略中国。可以说,在那时,并不是共产党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共

产党。

这种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简单的“站队”、“押宝”,也不是怀有单纯的人道主

义便可做到--要知道,当时抵达共产党根据地的记者、医生及其他外国人,都是历经艰险,突破

了国民党政府的重重封锁。他们所做的,是去报道官方禁止报道的话题,去救助一度被视为异己、

敌人的力量。

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站在“鸡蛋”一边的人。后来,鸡蛋变成了墙,这群人的命运

也发生了令人唏嘘的变化。

Page 45: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5

在我的心目中,在 1949 年之前来到中国的他们,是最“纯正”的老朋友。

以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为界,我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分成了四个群体,除了这理想主义

的第一批之外,1949 年新中国建国之后登场的是第二批,他们主要来自第三世界国家;1972 年

中日建交和基辛格访华,则标志着另一批为国家友谊破冰的老友出现;改革开放之后,第四批老

友帮助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主流秩序,登上国际舞台。

这本书的四个部分,也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连接而成。我没有选择以一个个人物小传的方式

呈现,而是以时间为轴,将老友们的故事“埋”在历史叙述当中,正如他们的命运被裹挟在时代

的洪流之中。

五.

回到开头提及的那个段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它说的是事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

个群体真的“濒危”了。

“濒危”的原因,自然是谁都无法抗拒的时间力量。之前与中国结下友谊的老友们陆续离开

人世,而新的“老朋友”则很难再出现,因为时代已经变化,世界已经变化,外交策略已经变化。

在我们行将与一个时代挥手作别的时候,你是否忽然发现:身为中国人,对我们的这些“老

朋友”却依然很陌生?也许你从中小学课本上知道了埃德加·斯诺,但那个和斯诺一起冲破封锁

抵达陕北的医生马海德,你或许知道得不多,更没怎么听说过阳春、寒早的名字;也许你知道与

中国签订了建交声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但你或许对更多发挥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铺路石作用的

民间外交开拓者知之甚少。

埃德加·斯诺(1905.7.19 - 1972.2.15),著名美国记者,于 1928年来华。1933年 4月到 1935年 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 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

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左图为斯诺采访毛泽东。

马海德(1910年 9月-1988年 10月),阿拉伯裔美国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早年即投身于中国革命,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五届政协委

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右图为马海德与毛泽东见面。

Page 46: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6

不少老友因为拥有了官方的认可,享受到了中国政府和国民给予的礼遇,但也有人遭到了来

自多方面的冷遇,乃至迫害,尝尽世态炎凉。

每当想起这些人的故事,我就对那则有些轻佻的段子心生一丝抵触。其实,“中国人民的老

朋友”并不能被视为一种语带贬义的称呼(当然,也不必然带有褒义);被列入老友名单的人,

并不等于现存秩序的“死忠”、“脑残粉”,更不等于被利益收买的人,也多半不是什么投机主义

者。事实上,相当多的老友(大多是第一代老友)都曾公开批评过党和政府,有的直接在毛泽东

面前表示反感个人崇拜,有的在改革开放年代里怀念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始终关心着中国人的公

民权利……就拿最著名的老友斯诺来说,他的传记作者伯纳德 o托马斯评价说:“尽管中国和 30

年代世界的可悲状况使斯诺变得激进,但是,这一过程并没有取代,而是进一步加强了他那固有

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内在冲动。”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斯诺一直注意捍卫自己

的独立思想和完整人格。

当然,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并非为老友们辩护。我想做、能做的,只是讲述那段正逐渐远去的

历史,还原那些本应被记住但却依然陌生的人物,给这个群体一个形象丰满的素描像。

套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民的老朋

友”们也是丈量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尺度。在老友们已经成为“濒危物种”的今天,重新阅读

他们的故事,是一次对几十年前理想主义者的凭吊,一次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凝视,以及一

次对中国现代史某个剖面的检阅和反思。

方可成

2012 年 5 月 20 日于北京

Page 47: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7

萧轶:巫术引导革命

——读《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萧轶 经济观察报(2014-04-16)

法国大革命前期的法国,虽然崇尚科学,然而在科学刚刚启蒙之时,社会充斥着大量毁三观

的迷信巫术,诸如妇女坐在窗前会怀孕,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胚胎的有机分子;法国人相信自己

与鬼魂和遥远的星球能够毫无障碍地沟通;大自然为人民服务,为了方便大家吃瓜,大自然把西

瓜长成一瓣一瓣的;外貌协会特别有市场,因为看一个人的长相就知道对方内心到底是奸诈恶丑

还是真善美爱。这些在如今看来极度愚昧的观点,却是当时法国社会极度盛行的议题。

无论是课本还是公知,在谈论法国大革命时,总是基于启蒙运动的单线叙事:大革命前期,

法国人民在争相阅读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反动派的反动思想,似乎社会中的大部

分人都是进步青年。然而,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在摆脱传统史学的精英

主义的同时,在宏观大背景之下开始注重大众当时的生活方式及其态度来挖掘历史的现场,从微

观社会开挖出了另一条有别于传统叙事的新文化史道路。随着新文化史的建立,法国大革命前后

的微观社会越来越被注重。这些新文化史一再表明,一场社会革命的产生与成功,必定是社会集

体的复杂过程,而非单线的精英叙事。罗伯特·达恩顿在《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劈

头盖脸的开篇语就是:“在卢梭大革命前的作品中,《社会契约论》最不受欢迎。”什么样的激进

观点才真正合乎法国人的口味呢?罗伯特·达恩顿发现了革命的激进思潮是裹挟在风行一时的催

眠术之下,让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左图为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欧洲文化史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为他赢得 1979年美国历史学会的 Leo Gershoy奖。

右图为《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1772 年,奥利地维也纳医学博士梅斯梅尔踏上了崇尚自然的巴黎土地。他在巴黎宣布自己

发现了一种极为细微的液体,它在一切动物躯体上穿行环绕。这位江湖郎中大肆宣传,人之所以

得病,是因为这种液体在人体内的流动受到了阻碍,而通过梅斯梅尔术即催眠术对这种液体的控

Page 48: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8

制、强化、按摩和疏通,便可包治百病,万事大吉。他在催眠术的描述中,既携带科学又附属神

学,融合了法国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和法国公知的宇宙观,使得法国社会对催眠术的接受程度大大

增加。出人意料的是,这种骗术竟还真治好了几百人的病,催眠术也随之大行其道,连皇家贵妃

都信奉了起来。如此愚昧的社会,是怎么引发大革命的呢?

在当时的巴黎,对科学的激情压倒了文艺的兴趣,连业余科学家们都充斥着各大报刊杂志,

读者也纷纷在报纸杂志上参与讨论当时的“科学”。正是因为这种对科学的普遍狂热有着广泛的

社会基础,使得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限被抹杀了。对催眠术的狂热甚至压倒了人们对气球飞行

的热情,新闻报道充斥着催眠术,法国诗人也加入了赞美的行伍,从学院到沙龙到咖啡厅,人们

都在探讨催眠术:“像一场流行性疾病一样,征服了整个法兰西。”达恩顿还发现,召开三级会议

之前的十年中,各种宣传手册很少见到复杂的政治思想,也没有对土地税等重要事件的分析,关

于第一次显贵会议长达六个月的政治危机的内容,在撰稿人的版面上远远不及催眠术相关内容的

一半。

为什么报纸杂志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得归功于法国政府的审查制度。政治审查阻止了人们在

报纸上严肃讨论政治,新闻工作者又需要热门话题,在当时极具新闻价值的话题就是催眠术、气

球飞行等伪科学或通俗科学的人间奇迹。连法国时尚女王玛丽·安托瓦内特都对催眠术产生了兴

趣,因为她被信奉催眠术的群臣影响了。在这种耀眼般的明星光环之下,“医学专家”梅斯梅尔

被邀请到科学院讲座,但院士们对他嗤之以鼻。于是,他邀请院士们到村里现场看他如何治病,

院士们继续冷眼以对。梅斯梅尔的粉丝夏尔·德隆,他是巴黎大学医学部主管医师,也是阿图瓦

伯爵的首席医师,他的论文《动物磁力论》也被学院同事所鄙视,而且还被学校以宣扬异端邪说

为由开除了。以德隆为代表的梅斯梅尔粉丝团在巴黎成立了普遍和谐社,开始以社团来集聚力量

反击梅斯梅尔主义的反对者们。普遍和谐社逐渐地因催眠术的推广而遍地开花。

在一系列质疑与信奉的争夺中,严肃的思想家们深感必须严肃对待催眠术,因为催眠术倡导

者的说服力度和催眠术的流行程度让他们不得不去检查梅斯梅尔催眠术的科学与宗教原则。梅斯

梅尔主义者的治病理念在流行之后,对学院体制及宗教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是梅斯梅尔主

义者对学院不接纳催眠术感到十分愤慨,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的信奉者变成了科学时尚的粉

丝。巴黎的警察在调查梅斯梅尔主义者的反击言论时发现,催眠师们在他们的伪科学话语体系中

掺入了激进的政治思想。梅斯梅尔的弟子贝尔加斯对社团内部的不和谐感到不安,因为社团内部

也有法国贵族在内。在贝尔加斯试图进行改革时,便开始了他的革命激进主义:“法国需要的这

场革命,现在是时候了。但是,如果想要公开引发革命,那只会让革命失败。要成功,就必须把

自己包裹在神秘之中,就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借口团结人们,而实际上是为了颠覆专制。”贝尔加

斯朋友、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在成为催眠术信徒之前就见过了日内瓦共和革命,也阅读过卢梭的

作品。虽然催眠术没能给他新的激进观点,但贝尔加斯在催眠术理论中的激进理念却让他看到了

卢梭的影子。布里索认为,若是将卢梭的观点裹挟在催眠术的庸俗化理念之下,那么没有心思阅

读《社会契约论》的读者们就可以在对催眠术的探讨中吸收卢梭的观点:“表面上批评的是官方

学术机构,实际上矛头对准的是专制独裁政府。”

正是催眠术信奉者与革命领袖的这种互相利用的媾和合作,让催眠术推进了法国大革命的进

程。布里索等人重新撰写宣传手册,并将梅斯梅尔塑造成结束人间苦难的伟大奉献者,但他却处

处遭遇科学院、皇家医药学会、大学医学部以及皇家委员会的羞辱与迫害。布里索的激进主义表

现有:他竭尽所能地去批判学院里的那些“卑贱的寄生虫”和“祖国的压迫者”,批判沙龙里那

些讨好官员、夫人和贵族的“卑鄙的谄媚者”,批判那些“似懂非懂的家伙,他们自己抛头露面,

Page 49: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49

逼得真正有才能的人无处藏身”……贝尔加斯则嘲讽一切与贵族阶层相关的事情,抨击血统论出

身论,反对学院特权,并煽动性地发出号召:“让所有公民变得高贵,让所有权贵变成公民。”一

旦发现贵族有通奸行为,他们就将话题引向法国政府道德败坏的话题之上,并将自己的催眠术理

论建立在道德与物理互为因果之上,这就让催眠术的信奉者们将矛头对准了法国政府,很多早期

的催眠师们后来都成了大革命的领导人物。观战的法国人民也随之受到了思潮的影响,对社会及

政府不满的下层人既找到了发泄的渠道又找到了抗议的伙伴:“贝尔加斯的‘论文’,也许为革命

前的激进宣传提供了最有效的弹药。在巴黎皇宫各咖啡馆里,人们租来他的手册,一页一页地相

互传阅。贝尔加斯将最后也是最具爆炸性的一枚弹药直接瞄准了大臣们。”

就这样,粗俗版的卢梭主义,在江湖医术政治化过程——从医学现象到社会现象再到政治现

象——逐渐地影响了法国人,借助催眠术的激进暗流,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

动。催眠术信徒们“为加速革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因为通过对催眠术的社会争论,“1787 年

到 1788 年间几乎所有反对政府的作品才得以发布”。法国大革命之后,布里索转身抨击催眠术,

因为他已经是个政治家了。而当年政府派出的“提线木偶”(马拉对法兰西皇家科学院派出调查

催眠术的科学家们的称呼),在大革命时期也遭到了惊人的报复:拉瓦锡等多位法兰西院士们被

送上了断头台,抨击催眠术的孔多塞被毒死在狱中。

达恩顿在叙述催眠术推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向我们展示了启蒙思想与科学革命对普通民众

的接受方式、大众文化与精英理论在法国社会的接受程度,还展示了民众是如何对待政治及时尚

的,而催眠术从江湖巫术到政治革命的过程则向我们展示了革命时期的政客是如何科学且有效地

操纵民众的。虽然说催眠术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事件本身带有反启蒙色彩,但催眠术裹挟的激进

暗流却又带有启蒙色彩。达恩顿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社会进程中,既不能忽视精英理论,也不能

蔑视大众心态,无论你是政客还是公知。■

雅克 -皮埃尔·布里索 Jacques-PierreBrissot(1754~1793) 法国政治家,记

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早

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

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国

旅行。在英国曾为《欧洲通讯》编辑部

撰稿。

Page 50: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0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

——《王明年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李响 《国家人文历史》(2014 年第 08期)

“王明是一个漂亮的中共人物,讲话煽动有力,人极机警灵敏,他说话的时候,全场自始至

终,掌声不绝。康生当时领导我们高呼:‘我们党的天才的领袖王明同志万岁。’”

这是曾经的延安知识青年司马璐的回忆,被党史学者郭德宏收录在他最新出版的《王明年谱》

中。那是 1938 年春天,王明 34 岁,刚刚结束在共产国际六年的工作回到中共大本营。毛泽东在

机场迎接他时,把他比作“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他熟读马列经典,帅气聪明,口才卓越,

浑身散发着苏联的金光,在“土八路”领导人中鹤立鸡群。郭德宏说:“在当时的延安,毛泽东

是政治权威,王明是理论权威,周恩来是美男子,这三个人在青年中是很受敬仰、很有魅力的人

物。”

这也许和现在人们心中的王明形象有很大不同。王明,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数人知道这

个名字,知道他犯过左倾和右倾错误,但他的面孔,如同《王明年谱》的封面,只是黑暗迷雾中

一个隐隐约约的轮廓。1949 年之后,甚至 1942 年延安整风之后,他就从历史舞台消失了,曾红

极一时,如流星般耀眼而迅速寂灭于时空深处。

失误和贡献都是党史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学术研究盛年的郭德宏对王明产生兴趣。“中共党史上这么多犯过

错误的人物,材料大部分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王明不同,他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怎么犯的,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太多的谜团。”郭德宏对《国家人文历史》记者说。

幸运的是,当时中央档案馆和中央组织部档案馆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开放时光,学者几乎可以

看到想看的一切档案。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奇生很羡慕郭德宏等前辈学人,“只有极少数学者抓住

了档案开放的黄金时间。”

左图为王明(1904甲辰年生~1974年 3月 27日逝世),安徽六安人,原名陈绍禹。

右图为《王明年谱》

郭德宏 编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298.00

Page 51: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1

档案馆把与王明有关的几乎全部材料都拿出来,交给郭德宏和他的合作者、《红旗》杂志编

委周国全。“材料很多,非常不成系统,有的一大篇材料中只有关于王明的一句话。一个 1942 年

就被打倒的人,谁会给他保存系统档案。”郭德宏说。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王海光说:“党史不仅是毛刘周朱这些开国者的历史,也是失意者的历

史。梳理失意者的历史,才能看出党史的立体感和丰富性。失意者也同样为历史做出了贡献。无

论他们的失误还是贡献,都是党史的一部分。”

郭德宏在错综复杂、零零散散的材料中,一点点抽绎王明的人生脉络。1995 年,他到俄罗斯

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和远东研究所汉学图书馆,查阅有关王明的档案和书刊,远东研究所还

送给他一套俄文版的《王明全集》(前三卷,第四卷因经费紧张未能出版)。不知不觉,郭德宏在

王明身上投入了二十多年时间。他的扎实态度使他获得王明家属的信任,王明儿子王丹之送给郭

德宏一套《陈绍禹――王明传记与回忆》书稿,是由王明妻子孟庆树根据王明谈话编著的,以及

王明的一些单篇回忆录。

72 岁的郭德宏身体状况欠佳,长时间住院疗养,他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这么多档案资料,

大部分只有我一个人看过,我垮了以后,别人可能就看不到了。我得抓紧在有生之年,把这些材

料印出来,提供给需要的人去阅读和研究。”于是便有了这本 88 万字的《王明年谱》。

27岁的领导人

王明受到批判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布满负面评价,只有他的少年时代是“干净”的。他 1904

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原名陈绍禹,老家人都说他早慧。在中学同学的印象中,王明很

有语言天赋,白话文写作出色,勤于练习英语口语。

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时,王明在武昌读书,他被推举为学生领袖。假期回老家时组织游

行示威,被当局注意,扬言要抓他。王明的姨夫得到消息,连夜送来盘缠让他逃到武昌。到武昌

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追捕,他随姨夫改姓王。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他屡次改名,

王明是他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渐渐为人熟知,代替了他的本名。

王明 1925 年 10 月入党,几天后就被批准到莫斯科中山大学

学习,11 月下旬和张闻天、王稼祥一道赴苏。一加入组织就被“公

派留学”,政治生涯开端一帆风顺。在苏联,王明再次展现了他的

语言天赋,半年就能用俄语流利对话,对列宁主义理论如数家珍,

中大校长米夫将王明视为天才,在众多留学生中对他格外器重。

王稼祥在批判王明时说,王明一到苏联“就和米夫勾搭上了,二

人互相吹拍,彼此利用。”

巴威尔·米夫(1901年 8月 3日-1939年 9月 10日)。1925年后,历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校长、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

长。1927年曾率联共(布)宣传家代表团来华。1928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中共六大。1930年至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次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行将王明等人安排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致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全党。

Page 52: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2

米夫不仅是中山大学校长,还是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他对王明的火箭式上升的确起了重

大作用。王明 1929 年回国,带头批判李立三错误,“立三路线”是左的,而王明的批判比之更左。

他的理论基础和思维逻辑都是在苏联形成的,共产国际当时的政策激进,他也亦步亦趋,比如提

倡平分富农土地,加紧组织赤色工会,不承认自由贸易等。

1930 年 9 月中共召开第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第二年,米夫以共产国际代表的

身份主导了第六届四中全会。当时中共中央青黄不接,瞿秋白李立三都犯了错误,曾执行他们路

线的人也被排斥,领导层需要换血,而王明等人作为新鲜出炉的理论精英,自然成为米夫和共产

国际的首选,当初苏联吸纳他们去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中共培养骨干。那一年王明 27 岁。郭德宏

说:“看待历史人物时可以多一些理解,一个刚刚 27岁的年轻人就当上了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他

就是犯了错误也是难免的。现在的年轻人 27岁时在干什么?”

王明较早提出纠左

“提到王明,我脑海第一个蹦出的概念就是‘两条路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韩钢说,

“一是王明在六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发言《两条路线》,批判立三路线,开始掌握中共领导权;二

是自王明时代开始,中共建构了一套叙述党史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两条路线’:即党史是一

条正确路线和诸多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正确路线的代表只有一位,毛泽东;错误路线的代表有

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左倾)、张国焘,然后又是王明(右倾)。这种叙事模

式一直延续到 1949 年之后,甚至延续到现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审徐思彦说,关于王明,她印象最深的说法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在党内统治达四年之久,使党的白区组织几乎丧失了百分之百,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

九十,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开始了战略性的大转移(即长征)。”

郭德宏认为传统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谓王明路线“统治党内四年之久”,是从 1931

年王明通过六届四中全会上台算起,至 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由《王明年谱》列举的多方面史

料,可以清晰看到,1931 年 2 月的第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只当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员,4月增补

为常委,10月在共产国际安排下赴苏联。“他在中央决策层只有半年,其中还有很长时间由于被

悬赏抓捕东躲西藏,无法正常工作。”

从 1931 年 11 月 7 日到达莫斯科,到 1937 年 11 月 14 日离苏回国,王明在苏联整整六年。

王明出国后,临时中央由博古负总责。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

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有王明的一份,但不

能全归于他。王明在苏联期间,以当时的通信条件来说,他鞭长莫及,权限也不足以指挥国内事

务。把 1932 年以后红军反围剿时期的左倾错误冠名为“王明路线”,非常牵强。

由《王明年谱》整理的文献可以看出,王明本人从 1933 年思想就开始转变了,他频繁写信、

写文章,批评博古及临时中央的左的政策,提出在东北建立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在苏区暂时

不能消灭资本主义等。郭德宏说:“事实上,他是中央领导层中最早提出纠左的,当时国内的领

导人都在执行博古政策。但临时中央对王明的来信不予理睬。”这恰恰证明王明对国内事务的影

响非常有限。

郭德宏强调,王明的转变是由于共产国际政策转变。王明一生,成也共产国际败也共产国际,

Page 53: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3

他运用他的才智,忠诚地服从和宣传共产国际的政策。王海光说:“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不

能脱离当时的语境,王明那一代革命青年,信奉的是‘工人阶级无祖国’,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

全球化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在物质上、理论上都给

予中共极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中共的成功是不可想像的。”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王明的“右倾错误”

1935 年 7 至 8 月间,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提出了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

张。王明参加会议后,思想进一步发生转变。1935 年 6 至 7 月间,王明起草了中国苏维埃中央

政府、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后来在巴黎《救国报》上公开发表,这就是著名

的“八一宣言”。宣言客观地分析了“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后国内的政治形势,指出

中华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明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并号召组织全中

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国防联军。

宣言原文

这也许是王明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八一宣言”受到国内外广泛瞩目,推动了国共两党间的

直接接触,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开辟了道路。

1937 年 11 月,王明离开苏联,来到延安,衣锦还乡,意气风发。很多人认为,王明回延安

是共产国际专门派来向毛泽东夺权的,当时毛泽东刚在延安巩固了领导权,他的独立自主态度也

令共产国际不爽。从《王明年谱》可以看到,在苏联的六年中,王明多次提出回国参加抗战,因

为国共关系紧张无法实现,直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才得以安全入境。王明并不是“赶在”

这时回国,而是条件刚好在这时成熟。至于回国后他要起的作用,共产国际的说法主要是帮助建

立抗日统一战线,还有一种说法是让王明在理论上“帮助”毛泽东,在共产国际包括王明本人看

来,毛泽东在军事和政治上很有能力,但是理论薄弱。

到延安不足一个月,王明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批评洛川会议没有突出“抗

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原则,批评“有同志对统一战线不了解,是要破坏统一战线的”。

郭德宏在《王明年谱》中引述了张国焘的回忆:“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

科‘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

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实际主张的能力与方法。他最初几天的表演

就造成了首脑部一些不安的情绪,我当时就料定王明斗不过毛泽东。”

Page 54: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4

王明有没有想过要“斗过”毛泽东,是值得商榷的,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发言为他的“右倾

错误”埋下伏笔。他提出的“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后来

被指为右倾投降主义。王海光说,王明提出的三个“一切”,“对国民党和蒋介石也有约束,建立

一个民族利益至上的统一战线的最高原则,中共作为弱小的一方,强调我们是合作不是投降。”

跳出中共党史范畴,王明关于统一战线的观点对抗日大局颇有功劳。

1937 年底,为了便于推进与国民党的抗日合作,王明、周恩来等人赴武汉成立长江局,直至

1938 年 10 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王明一直在武汉主持统一战线工作。

王海光说,在抗战初期,王明领导的长江局为维护抗战大局做出相当大贡献,但是后来批判他时

也就墙倒众人推了。

王明的这段经历,曾经被指为“把持长江局与中央分庭抗礼”。有几大标志性事件证明王明

“对抗”延安。1938 年 3 月 29 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王明擅自将自己起草

的《中共中央对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提议》送达国民党中央党部,同时也报送延安一份。

延安在收到这份文件后,感到其中阐述的内容有些不妥,立即重新起草一份,王明在国民党会议

结束后才把新电文送达。郭德宏说:“王明在共产国际‘太上皇’当惯了,以前他想发什么文章

发什么。在长江局时,90%以上的文章都请示过延安,只有一小部分没有请示,但延安无法接受。”

还有一件事是 1938 年 7 月上旬,中共中央致电长江局,让其在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上

尽快刊登毛泽东的文章《论持久战》,王明借口文章太长不予登载。中共中央又致电长江局,让

其分期刊登,王明仍不予理睬。

郭德宏在《王明年谱》中呈现了学者郭国祥、丁俊萍的解析:1938 年

7 月,正是武汉会战关键时刻,社会上需要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

牲精神,《论持久战》指出的抗战前期失败不可避免的理性分析不合时宜。

8月下旬,当武汉失守已成定局,王明马上就为《论持久战》出了单行本,

并在 8月的《新华日报》上刊登了 37 次广告,将它誉为“划时代的重要文

献”,“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南”。

毛泽东直到 1958 年成都会议时还对此事耿耿于怀。在陈伯达发言时,

他几次插话批判王明:“他从国际回来……长江局成为中央,中央成为留守处,我是留守处主任,

我是管城内,连城墙上都不能管……办了一个报纸,叫‘党报’,叫‘新华日报’,我说,叫‘派

报’比较妥当。因为我的一篇文章他不登,说太长……出个小册子解决……我是要出卖我这一套

的,我是想在武汉推销我这个货物的,但是那个地方他不卖,你有什么法子?”

医疗事故引发的中毒悬案

王明大概是党史上唯一一个两次为错误路线“冠名”的人物,一次是红军反围剿时期的左倾

冒险主义,一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期的右倾投降主义。清算批判两次“王明路线”,构成了

延安整风的重要导火索。需要整肃的不仅是王明路线,还有延安崇尚苏联、洋理论、“言必称希

腊”的风气。

1941 年 5 月,毛主席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邓力群回忆:“会场上安放了几十条

长凳。我坐在靠近中间一点的凳子上。回头一看,王明坐在我后面。我当时一方面感到我们党内

论持久战

Page 55: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5

不分高低、不分前后,同志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点纳闷,这个会议王明怎么不

坐在前面?”邓力群和绝大部分听众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触及的是中央领导层的分歧……我

当时认为毛主席所批评的对象,就是我们这些十几二十岁,没有做过多少实际工作的毛头小伙子,

最多也只是把马列学院和其他学校的一些教员批评在内。”

整风的矛头很快明确指向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作为“左倾路线”继承者和发展者的博古、

张闻天都在延安做了彻底检讨,而“创始者”王明始终不肯“老老实实认错”,无论毛泽东私下

找他谈多少次,大会上多少人向他“开炮”,他仍然“推卸责任”。至于右倾错误,韩钢认为,很

可能是为了批判王明建构起来的。“中共历史政争与权争交织不清。”

1944 年,整风运动已经接近收尾。周恩来受中央委托与王明谈话,再次系统指出他应该反省

些什么问题,希望他认真检查自己的错误。王明不能理解这些错误,他写信给周恩来说:“既假

定为路线错误,为什么这是所谓王明路线?因为我总不是此时期重要决议的起草人(指三十年代

初苏维埃时期)……关于 12 月会议及武汉时期问题——中央虽暂不作结论,但我认为和中央谈清

楚,弄清是非,使我了解真实而具体的错误何在,对党的政策的了解,对我的教育只有好处。”

不管王明认错与否,党内已经对他两次路线错误做出结论。1944

年 7月 16 日,共产国际驻中共区联络员弗拉基米洛夫在日记中写道:

“再也没有人提王明了。对毛泽东来说,反对‘莫斯科派’的斗争已

是过去的事了——这个阶段虽然不很顺利,但总是过去了。”

在延安整风期间,王明遭遇汞中毒,1948 年 6 月因护士拿错药再次中毒。两次中毒使王明健

康受到极大损害,长期卧床。他至去世仍然坚信,是毛泽东指使人下毒害他。之前许多学者认为,

中毒是王明捏造出来诬蔑毛泽东的。郭德宏综合 1943 年延安医生写的医疗总结,和最新的研究

考证成果,证实王明确实中过两次毒,但都是医疗事故造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师徐进说:

“王明当时已经是一个政治僵尸了,毛泽东怎么可能用这种手段害他?”

至死不认错

1948 年底,王明出任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与谢觉哉等开始为新中国立法工作做筹备。从这

时至 1950 年参与起草《婚姻法》,王明充当了“立法大臣”的角色。有人说婚姻法是他一人口述

秘书记录的,还有人说婚姻法根本不是他起草的。韩钢说:“关于王明参与立法的材料,披露太

彼得·弗拉基米洛

夫(1905年-1953年 9月 10日),苏联人,共产国际驻

中共区联络员和

苏军情报部情报

员,《延安日记》的作者。中文名字叫

孙平。

《延安日记》

(苏)彼得.弗拉基米吕文镜

东方出版社

2004-340.00

Page 56: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6

少,史料少,也就无法对王明的作用做出评判。王明研究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出版、发掘和整理

史料。”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胜利。王明在

会上做了长篇发言,肯定毛泽东的报告,但这个发言与会者都不满意,因为他没有检讨自己的历

史错误。王明又做了一次检讨发言,据杨尚昆回忆:“会议本来准备在 12 日结束,但因为王明第

二次发言中,对同志们的批评反唇相讥,并且挑拨离间,态度非常对立,很多同志纷纷起来质问,

会议延长到晚上 9点仍难收场,只好延长一天。”

二中全会最后决定让王明写书面检查,他不肯写。1950 年 6 月,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再

次提出要王明写检查,王明称病不写。1955 年,毛泽东又一次提醒王明写检查。王明说自己得

了严重胆结石,希望手术后再补课。这期间他的肝胆炎确实恶化,几次住院。

王明深知书面检查一旦写了就是铁板罪证永不翻身。早年的同学同事常说,王明是靠“残酷

斗争、无情打击”起家的。他斗争过瞿秋白李立三,两次迫使瞿秋白

写书面检查,现在他体验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尽管他的“错

误”已经过去十余年,检讨之路远未终止。

1956 年初,王明似乎决定结束这一切。他去苏联治病,从此一去

不返。晚年他写了大量攻击毛泽东的诗词、文章和回忆录,临终时写

完《中共半世纪与叛徒毛泽东》,在苏联出版。1981 年作为内部读物引

进大陆,改名《中共五十年》。这本书有大量不实之处,但郭德宏还是

在《王明年谱》中屡屡引用,也许是为了给王明一个“自辩”的机会。

郭德宏说,很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愿意出版一部这么厚的著作。他

自称年谱不同于传记,没有什么可读性。其实稍微翻阅一下《王明年

谱》,就能体会到这本书与一般的年谱有很大不同,用韩钢的话说,这

是一本“带有学术回顾性质的年谱”。郭德宏不仅详细梳理了王明的生

平活动、思想理论,也把 20 多年来国内外出版、发表的有关论著、回

忆录都融合其中,引用书籍 250 多本、报刊 70 多种。众多学者及当事人的说法和评论,往往有

很大不同,甚至完全对立,郭德宏一一呈现这些观点,但不做出评判分析,把空间留给读者,这

赋予这本看似枯燥的年谱以极大的“可读性”,使一些有“定论”的问题又有了探讨空间。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黄道炫说:“王明身上有很多油彩,《王明年谱》可以帮助我们剥去油

彩了解更真实的王明。”这也是郭德宏编著此书的初衷。然而,读者恐怕不会很容易有拨云见日

的感觉。王稼祥、师哲、杨尚昆、沈泽民等中共元老对王明的回忆中,不时可见“阴险,傲慢,

顽固,独断专横,野心,丑恶灵魂,居心不良”等带有强烈倾向性的断语。黄道炫说,王明是一

个符号化的人物。“中共党史叙述有这样一个倾向,当一个人倒霉之后,所有错误都会指向他,

所有责任都归结于他。后来人在研究和阅读时会发现,一切材料、论述都指向既定的结论,越看

越板上钉钉。”如果不去除成王败寇的思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反而会加深误解。黄道炫承认,

“这对非专业的读者来说要求比较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开玩笑地说:“可惜的是王明没有留下日记,他的心路历程我们

无从知晓。”

王明

徐小英 等

东方出版社

2004-330.00

Page 57: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7

1974 年 3 月,王明病逝于莫斯科,他是客死异乡,也可以说是魂归精神故里。他在苏联学习

和成长,确立一生信仰,他在这里得到的赏识和认同,比在自己的祖国还要多。

王明埋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公墓中长眠着俄罗斯和苏联的著名人士,包括果戈理、奥斯

特洛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乌兰诺娃、米高扬、赫鲁晓夫……王明和他的妻子、女儿,是这里

仅有的中国人。■

郭德宏,1942年 3月出生,山东昌邑人。1967年 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红旗杂志社《内部文稿》编辑部副主

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

杂志副主编、第一研究部主任等,现任中

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国

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

学“九五”规划组党史党建学科小组(学

科评审组)成员。业绩被载入《中国当代

历史学学者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

家人才库》等。

出版《中共党史论集》、《王明传》、《新

中国史略》等专著、合著 10余部。

Page 58: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8

马维:他们选择了自由马维 共识网(2014-06-06)

这些年来,陆陆续续读过不少叙述六十多年来痛史的书,

自认为对这段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会再

“少见多怪”了。然而当我随手翻开《大逃港》,最先读到的居

然是 1960 年代发生在深圳边防哨所附近,“逃港者”与边防军之

间的一场搏斗,那一刻,我不得不再一次摒住呼吸,全神贯注地

读完整个故事。而那不过是书中一桩桩或悲惨、或传奇的故事中

的一个。

“逃港”,对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既有所耳闻又无法述

其详的名词。直到今天,当人们提起它的时候,都几乎无不是带

着一丝神秘感,甚至仍然伴有些许小心翼翼。之所以“小心”,

是因为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一个令人提起便心有余悸的“敏感

词”。事实上,从“逃港”这种现象出现以来,它就始终是一个

不能被公开讨论的禁忌。和许多别的禁忌一样,人们在言谈中都

会不约而同地刻意避开它,即使是在家庭成员或密友间谈论这样

的话题,也总是语焉不详,还带着某种心照不宣的谨慎。之所以

语焉不详,显然更多地是因为对那段历史的公开文字记录几乎是一片空白,公众无法通过公开渠

道了解有关真相。而那为数众多的、或成功或失败、或还活着或已死去的“逃港者”们,作为这

段重要史实的亲历者,也就因此而成了无名者,他们和芸芸众生一样,面貌模糊,让人无法从人

群中辨认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对这样一段真真切切存在于并不遥远的过去的历史,总算有一名叫陈秉安的

记者,自愿花费三十年余的时间,从实地探访、寻找亲历者,到钩沉史料、挖掘官方档案,最终

完成了这部真正饱含着血泪的纪实作品。

的确,就本书主题和所揭示的真相而论,《大逃港》为我们所呈现的,已经超越了我们的预

期,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比如,对当年发生于边境地带却鲜为外界知晓的“闸门山事件”,书中就有较为详尽的披露:

1956 年秋天,几个因政治运动在原籍无法存身而流浪在外、衣食无着落的旧政权人员,以帮助

修建国防工事的民工身份来到边境,他们用棒子打晕了巡逻兵,包括妇女孩子在内的 32 名越境

者,在一位名叫潘子良的原中国远征军连长的带领下,一齐冲向深圳河。此时冲锋枪声响起,有

些孩子突然往回跑,潘子良于是又回过头去抱孩子……

从书中的叙述,我们也看到,当年的主政者确有数次“大放河口”的举动,期间不光广东本

省,甚至全国其它地区的民众都一股脑儿涌向边境,等待获得签证。而像这样的“放”,每次维

持时间实际上都非常短暂,多则十多天,少则数日。过后,当局就会因为种种内外压力的凸显,

而采取比先前更为严厉的收缩措施。今天,当我们回望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虽然也不免会受

到国际大环境的一些影响,但当时国内阶级斗争的“温度”,无疑是决定 “收”或“放”的最关

键因素。每当阶级斗争局势趋缓,非法越境者即使被抓获,也不过遣返而已;反之,一旦阶级斗

陈秉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738.00

Page 59: Jifengshuxunno 357

评论

59

争寒风起,逃港者就将面临极为严厉的处罚,更遑论“文革”这样的荒唐岁月。 “收”与“放”,

于主政者而言,最多不过是一个为难的决定,而于无数渴望出走的民众而言,在一收一放之间,

多少人的命运就这样无情地被决定了,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除了数不胜数的悲惨往事,在书里偶尔也能读到一些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比如,一名港警的

夫人为了搭救素不相识的“逃港者”而被港府被告上法庭,最终却以智慧成功化解了与当局的法

律纠纷,逃港者也得以合法居留香港,并与家人团聚。是的,生活有时虽然无奈,但还是会时不

时显露出它温情的一面,让人在绝望中瞥见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对于身处绝境中的人们而言,

这一丝微弱的光,也许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在为数众多的“逃港者”中,农民占了绝大部分。这些世世代代耕作于土地之上的人,几乎

是凭借本能,而非任何理论,选择了逃向自由。尽管思想教育时时展开,却自始至终都无法抵挡

人们“逃港”的决心。在边境地带的某些村落,连党支书在内的所有青壮年男女统统越境到了香

港生活--只是因为对岸有免于匮乏的自由。

冷战初年,曾有一本题为《我选择了自由》的畅销书,作者是苏联情报机构的一名特工。他

由于不堪忍受苏联国内高压政治,选择了叛逃到西方,西方媒体因此大作宣传,使得此人暴得大

名。不过因其谍报人员的身份,我相信他在到达西方之后,也未必就能真正拥有自由。与此人相

比,我们的那些拼了一条性命选择越境的同胞,在“逃港”成功后倒是真的拥有了比过去袁为宽

广的自由,同时也就有可能拥有作为自由伴生物的财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对于如我这样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而言,对这段历史一定程

度的隔膜也许是难免的。而今天的我们,固然只能通过诸如《北逃》这样的电影,或者是有关柏

林墙的纪录片,来想象当年的情形,但是再转念一想,我们距离那个年代也就不到半个世纪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我们如此轻率地就将这段几乎是触手可及的历史

抛在了脑后?那些在逃港途中,或死于枪口之下,或藏身大海之中的灵魂,就这样轻易地被他们

的同胞遗忘了吗?谁能保证,那导致他们走上不归路的,不会在若干年之后卷土重来,将也许是

更多的人裹挟其中?这样一想,你会猛然觉得,书里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其实,是近在咫尺的。

陈秉安,男,1948年生于湖南桂阳。1968年赴乡村插队务农。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人翁》杂志编辑,《深圳风采》杂志副主编、主任编

辑,《深圳周末》主编。现任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Page 60: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0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中国电影市场研究 电影 顾峥 群言出版社 22

2一个微电影的诞生:微电影制

作规范教程-电影公开课电影 日/下牧建春 上海人美 98

3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

突电影 美.威廉.尹迪克京华出版社 38

4 电影叙事学研究 电影 刘云舟 京华出版社 39.8

5 四川方言词典 工具 四川人民 38

6 清代文学狱(修订版)古代文学研

究周宗奇 人民文学 69

7徽商与明清文学-国家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文库

古代文学研

究朱万曙 人民文学 92

8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国

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古代文学研

究王齐洲 人民文学 99

9教化与惩戒:中国古代戏曲小

说禁毁问题研究

古代文学研

究赵维国 上海古籍 68

10 考古发现与唐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

究胡可先 等 浙江大学 78

11善本书所见录——中国历代书

目题跋丛书(第四辑)古籍 罗振常 上海古籍 36

12二叶书录-中国历代书目题跋

丛书(第四辑)古籍 叶启勳 上海古籍 38

13(全4册)史记人物全传(纪传版

二十六史)国学网精校本国学 西汉/司马迁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148

14 正本清源说孔子 国学 杨朝阳 山东人民 32

15 国学茶座(总第二期) 国学 杜泽逊 山东人民 18

16(全6册)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

头记-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红学、历史

小说人民文学 560

17 君道-三国用人术红学、历史

小说成云雷 山东人民 25

18 澜本嫁衣 流行、畅销 七堇年 人民文学 26

19 大地之灯 流行、畅销 七堇年 人民文学 30

20 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 流行、畅销 梁小斌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6

21 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 流行、畅销 迷糊娃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5

Page 61: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1

22 喜欢 流行、畅销 王小柔 人民文学 28

23 我在云上爱你 流行、畅销 张小娴 人民文学 32

24怀石逾沙-三卷散文集之第三

卷流行、畅销 郭敬明 长江文艺 28.8

25守岁白驹-三卷散文集之第二

卷流行、畅销 郭敬明 长江文艺 28.8

26古文观止详注-中学生文学阅

读必备书系.初中部分青少年读物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部 编人民文学 39

27呼兰河传(插图本软精装)-译

林名著精选青少年读物 萧红 译林出版社 19.8

284疯了!桂宝:酷玩卷.史上最冷

疯桂宝青少年读物 阿桂 九州出版社 36.8

29 趣味逻辑(修订本) 青少年读物 徐德清 山东人民 29

30 小鸡为什么过马路? 青少年读物 范薇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5

31雪茄盒里的小人-雅诺什经典

童话集青少年读物 德/雅诺什 华东师大 23

32最有趣的圣诞故事-雅诺什经

典童话集青少年读物 德/雅诺什 华东师大 25

33

(全3册)杨红樱校园小说成长

三部曲(新版):漂亮老师和坏

小子,五.三班的坏小子,假小

子戴安

青少年读物 杨红樱 作家 61

34鼹鼠妈妈讲故事-杨红樱童话

系列(升级版)青少年读物 杨红樱 作家 20

35 (全3册)雅诺什经典童话集 青少年读物 德/雅诺什 华东师大 73

36国王的新衣-雅诺什经典童话

集青少年读物 德/雅诺什 华东师大 25

37 趣味考古(修订本) 青少年读物 叶文宪 山东人民 28

38骆驼爸爸讲故事-杨红樱童话

系列(升级版)青少年读物 杨红樱 作家 19

39生日派对-芭芭拉.瑞德橡皮泥

绘本系列青少年读物 加/芭芭拉.瑞德华夏 32

40右脑大开发-中国儿童基础阅

读第一书青少年读物 文心 主编 华夏 19.9

41儿歌童谣大全-中国少儿必读

金典青少年读物 龚勋 主编 华夏 39.8

42儿童安全自救手册-中国儿童

基础阅读第一书青少年读物 文心 主编 华夏 19.9

43 天南海北——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44 趣味语文(修订本) 青少年读物 师为公 山东人民 29

45儿童手工大全-中国少儿必读

金典.畅销版青少年读物 龚勋 主编 华夏 39.8

46 左脑大开发-中国儿童基础阅青少年读物 文心 主编 华夏 19.9

Page 62: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2

读第一书

47一只独行的狐狸-芭芭拉.瑞德

橡皮泥绘本系列青少年读物 加/芭芭拉.瑞德华夏 32

48 挚友真情——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49 纯情私语——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50鹅妈妈的歌谣-芭芭拉.瑞德橡

皮泥绘本系列青少年读物 加/芭芭拉.瑞德华夏 32

51神奇的树-芭芭拉.瑞德橡皮泥

绘本系列青少年读物 加/芭芭拉.瑞德华夏 32

52 趣味美学(修订本) 青少年读物 徐德清 山东人民 28

53 励志修身——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54 亲情无限——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55外婆的礼物-芭芭拉.瑞德橡皮

泥绘本系列青少年读物

美/艾伦.波嘉

文 芭芭拉.瑞

德 图

华夏 32

56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学生文学

阅读必备书系.高中部分青少年读物 迟子建 人民文学 20

57 趣味地理(修订本) 青少年读物 王肇和 山东人民 25

58 趣味文字 青少年读物 叶文宪 山东人民 20

59 卡通形象图典大全 青少年读物 童婴文化 编 四川美术 30

60 哲理美文——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61 游踪漫影——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62 闲情谐趣——百年经典散文 青少年读物 谢冕 山东人民 29.8

63 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 青少年读物 几米 海豚出版社 26

64王昙诗文集-乾嘉名家别集丛

刊诗、词、赋 张寅彭 编 人民文学 65

65王文治诗文集-乾嘉名家别集

丛刊诗、词、赋

张 寅 彭 主 编

刘奕 点校人民文学 98

66 杨芳灿集-乾嘉名家别集丛刊 诗、词、赋

张寅彭 主编 杨

绪容 靳建明 点

人民文学 90

67 兰波作品全集(精装) 诗歌 阿尔蒂尔.兰波 作家 48

68(共6册)2013国际诗人瘦西湖

虹桥修褉典译诗歌

唐晓渡 杨炼 主

知识产权出

版社150

69我踩在新泥上.中国诗歌(第51

卷)2014-3诗歌 阎志 主编 人民文学 10

70在玫瑰停止的地方芬芳前进了

-顾城诗传诗歌 倾蓝紫 北方文艺 29.8

71 寻羊冒险记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46

72我们自由之前-阿尔瓦雷斯作

品外国文学

美国/茱莉娅.阿

尔瓦雷斯译林出版社 25

73加西亚家的女孩不再带口音-

阿尔瓦雷斯作品外国文学

美国/茱莉娅.阿

尔瓦雷斯译林出版社 36

74 蝴蝶飞舞时-阿尔瓦雷斯作品 外国文学 美国/茱莉娅.阿译林出版社 38

Page 63: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3

尔瓦雷斯

75 阿甘后传 外国文学美/温斯顿.葛鲁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6

76 挪威的森林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48

77 约翰尼.派尼克与梦经 外国文学美/西尔维娅.普

拉斯人民文学 32

78福克纳读本-外国文学大师读

本丛书外国文学 威廉.福克纳 人民文学 39

79 奇鸟行状录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69

80 奥兰多-伍尔夫文集 外国文学 伍尔夫 上海译文 30

81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

谈论什么外国文学 (美)英格兰德 上海文艺 25

82 圣诞节的礼物(中英双语) 外文读物 英/怀特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19.8

83 玛丽玛丽(中英双语) 外文读物爱尔兰/斯蒂芬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22

84 麦克白(中英双语) 外文读物 英/莎士比亚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19.8

85 一个理想的家庭(中英双语) 外文读物 英/曼殊斐尔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16

86 2013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文学丛书 本社编辑部 人民文学 31

87 读者参考117:琐事的美感 文学丛书 学林出版社 16

88从《雪庐》到《漂移者》:孙颙

创作评论研究集文学评论 来颖燕 编选 华东师大 48

89 经典作家十五讲-北大课堂001文学评论 曹文轩 中信 39

90 论《恶之花》 文学评论 郭宏安 上海译文 38

91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博雅

文丛戏剧、戏曲 黄春燕 人民文学 29

92魔法师的外甥-纳尼亚传奇(彩

图版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5

93最后一战-纳尼亚传奇(彩图版

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7

94凯斯宾王子-纳尼亚传奇(彩图

版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7

95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纳尼亚传

奇(彩图版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4

96黎明踏浪号-纳尼亚传奇(彩图

版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9

97银椅-纳尼亚传奇(彩图版软精

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9

98能言马与男孩-纳尼亚传奇(彩

图版软精装)悬疑、科幻

英国/C.S.刘易

斯译林出版社 27

99 镇魂歌——不夜城续作 悬疑、科幻 (日)驰星周 新星出版社 38

100 古墓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悬疑、科幻 阿加莎克里斯蒂新星出版社 28

Page 64: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4

作品17

101 魔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16 悬疑、科幻 阿加莎克里斯蒂新星出版社 26

102小美人鱼-夫雅巴卡推理系列

NO.6悬疑、科幻

瑞典/卡米拉.拉

克伯格人民文学 28

103 文言与白话:一个世纪的纠结 语言文字 张宝明 华东师大 28

104 一字之徒——汉字的家常味道语言文字 宋文京 新星出版社 39

105 翻译论(修订本) 阅读赏析 许钧 译林出版社 46

106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修

订版)阅读赏析 周作人 俞平伯 上海译文 88

107(共十册)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

本 第二辑/尚雅国学经典书系帐台01 邓启铜 南京大学 480

108 郑文焯批校汲古阁初刻梦窗词帐台01 人民文学 150

109 (全六册)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帐台01 人民文学 680

110 百鬼夜行【全图鉴】 帐台01 (日)鸟山石燕新星出版社 148

111(共十册)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

本 第一辑/尚雅国学经典书系帐台01 邓启铜 南京大学 338

112 (共12册)雨果文集 帐台01 法.雨果 人民文学 680

113 春天怎么还不来 中国散文 盛可以 译林出版社 38

114 生于午夜(精) 中国散文 张晓舟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36

115 极端植物笔记/独立文丛 中国散文 蒋蓝 海豚出版社 38

116 回声与倒影/独立文丛 中国散文 赵荔红 海豚出版社 36

117 卖糖时节忆吹箫 中国散文 王春瑜 北京三联 38

118 又见梅娘 作家作品集 陈晓帆 编选 人民文学 32

119 (上)缘缘堂集外佚文 作家作品集 丰子恺 海豚出版社 40

120 (下)缘缘堂集外佚文 作家作品集 丰子恺 海豚出版社 36

121 大凉山往事 作家作品集 北来 人民文学 33

122(全5册)随想录、探索集、真话

集、病中集、无题集作家作品集 巴金 人民文学 89

123 再见梅娘 作家作品集 柳青 侯健飞 编人民文学 32

124 吴越后裔 作家作品集 张国擎 人民文学 35

125 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 作家作品集 季羡林中国青年出

版社39

社科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人权研究(第13卷) 法学 齐延平 山东人民 52

2 英国近代法律教育研究 法学 韩慧 山东人民 28

3 中国周边国家与合作组织 国际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所 编人民 58

4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民盟智库

004

海外中国研

究斯当东 群言出版社 66

5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沟口海外中国研沟口雄三 北京三联 45

Page 65: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5

雄三著作集 究

6 大学之道 教育学美/乔纳森.R.科

尔人民文学 66

7 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参考手册教育学(美)达姆图.塔

费拉浙江大学 140

8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二十二辑)历史研究 王兆成 山东人民 18

9放宽历史的视界-黄仁宇作品

系列三联图书 黄仁宇 北京三联 25

10一等疯狂:解密精神疾病和领

导力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 美/纳西尔.加梅黄山书社 36

11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李泽厚

哲学思想研究-博学文库社会科学 钱善刚 安徽大学 38

12 人类学研究(第四卷)社会学、人

类学庄孔韶 浙江大学 52

13 为什么?社会学、人

类学美/查尔斯.蒂利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9.8

14国王的起源:关于社会组织与

政治权利的人类学思考

社会学、人

类学摩罗 中华书局 29

15图绘:女性主义与文化交往地

理学-人文与社会译丛社科丛书

美国/苏珊.斯坦

福.弗里德曼译林出版社 49

16 施蛰存北窗唐誌选萃 社科大台1 潘思源 上海古籍 600

17在人文学的巅峰-大夏讲坛丛

书3

社科随笔、

全球化陈群 主编 华东师大 40

18 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社科随笔、

全球化英.史蒂文.米森京华出版社 42

19 观念的水位(精装)社科随笔、

全球化刘瑜 江苏文艺 45

20 中国的品格社科随笔、

全球化楼宇烈 四川人民 38

21 第21辑.传统文化研究思想文化研

苏州市传统文化

研究会 编群言出版社 45

22 心灵的平静 心理学 安塞尔姆.格林 华东师大 26.8

23 人文史观-民盟智库006 学者文丛 潘光旦 群言出版社 35

24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学者文丛 李昇明 中信 59

25 自由之路-民盟智库005 学者文丛 潘光旦 群言出版社 42

26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指导思

想的历史演变政治学 张世鹏 山东人民 50

27 参政议政用语集 中国政治 刘本旺 编 群言出版社 49

28 国家学原理 中国政治 王海明 北京三联 60

29(上下)现代基督教思想-凤凰

文库宗教研究系列宗教研究

美国/詹姆斯.利

文斯顿译林出版社 180

经管类

Page 66: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6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中国期货大趋势-CCTV 证券资

讯培训中心系列丛书

金融投资理

论王在荣

中国经济出

版社42

2货币的野心:人民币崛起与投

资新机会

金融投资理

论陈文正 中信 58

3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集

聚-中青年学者经济学研究成

果论丛

金融投资理

论张彦博 刘烨

中国经济出

版社42

4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战胜

市场的三个永恒秘诀

金融投资理

美/肯.费雪 拉

拉.霍夫曼斯 等中信 68

5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新金融

书系

金融投资理

论连平 等

中国经济出

版社65

6管道的故事-贝克.哈克斯经典

作品

金融投资理

论贝克.哈克斯 四川人民 24

7危机公关道与术:与危机过招,

在实战中化"危"为"机"企业史 黄太平 中信 34

8隐藏的价值:发掘利润增长的

新途径企业史

美/斯图尔特.杰

克逊中信 42

9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

们的未来企业史 杰伦.拉尼尔 中信 65

10 逆转篇.重返问题现场03 企业史 日/三枝匡 中信 48

11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实务与

案例企业史

陶慧 冯小霞 主

中国经济出

版社49.8

12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

的传奇企业史 泰勒.克拉克 中信 49

13丰田高效工作法-黑天鹅图书

经管馆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日/OJT 解决方

案股份有限公司京华出版社 36.8

14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日/高杉尚孝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5

15感动体验:因抓住顾客的心而

打造畅销产品的秘诀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日.池田和宽等 华中理工 36

16 用博弈的思维看世界 一般经济学 蒋文华 浙江大学 40

17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

原理一般经济学 熊秉元 东方 45

18大洗牌:改革2.0时代中国经济

升级路径中国经济 左小蕾 中信 58

19直面大转型时代:吴敬琏谈全

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 吴敬琏 生活书店 42

20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理论

与实践中国经济

王仲颖 张有生

苏铭

中国经济出

版社68

21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农业的

影响研究中国经济 赵亮 穆月英

中国经济出

版社35

22第三次大转型:新一轮改革如

何改变中国中国经济 李佐军 中信 58

Page 67: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7

人文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坐月子体质调养圣经 保健、养生 徐慧茵 江西科技 68

2 我不是完美妈妈 保健、养生美/吉尔.斯默克

勒中信 35

3 武国忠图说不上火保健康 保健、养生 武国忠 主编江苏科学技

术39.8

4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典藏

版)保健、养生

陈飞松 赵鹏 主

江苏科学技

术48

5图解黄帝内经-中国养生第一

书(经典图解版)保健、养生 图解经典编辑部江西科技 68

6 云贵民族考 地域民俗 张正东 群言出版社 35

7 教育应该不一样 家庭教育 严长寿 华东师大 25

8 哈佛男孩精英课 家庭教育 韩睿卿 华夏 29.8

9你的孩子也能进北大-大夏书

系.成长阶梯家庭教育 闵小玲 华东师大 32

10 哈佛女孩气质课 家庭教育 韩睿卿 华夏 29.8

11妈妈范:培养有出息的孩子很

简单-好爸好妈分享系列家庭教育 陈学生

中国经济出

版社32

12 (附图册)1944:腾冲之围 军事战争 余戈 北京三联 96

13 宇宙的指引 科学探索 美/伯纳德.海西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48

14 中国古代廉吏 历史文化 范秀丽 山东人民 26

15 历史人物治事韬略 历史文化 刘建中国经济出

版社88

16 晚晴大变局 历史文化 袁伟时 线装书局 49.8

17 女人的性爱动机 两性、婚姻辛迪.梅斯顿 戴

维.巴斯中信 32

18 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 流行、时尚克里斯蒂安.布

朗卡特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58

195你猫叔了没?-顶物猫一族.猫

叔一家和新来的咪咪酱流行、时尚 日/白猫 北方妇女 39.8

20 名牌志:香奈儿鉴赏购买指南 流行、时尚《名牌志》编辑

部京华出版社 99

21梅洛-庞蒂(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人文图书

美.丹尼尔.托马

斯.普里莫兹克中华书局 20

22维特根斯坦(精装):最伟大的

思想家人文图书 美.贾可.辛提卡中华书局 20

23胡塞尔(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人文图书

美.维克多.维拉

德.梅欧中华书局 20

24帕斯卡尔(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人文图书

美.道格拉斯.格

鲁秀斯中华书局 20

Page 68: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8

25陀思妥耶夫斯基(精装):最伟

大的思想家人文图书

美.苏珊.李.安

德森中华书局 20

26莱布尼茨(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人文图书

美.加勒特.汤姆

森中华书局 20

27 休谟(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 人文图书美.伊丽莎白.S.

拉德克利夫中华书局 20

28贝克莱(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人文图书

美.布鲁斯.乌姆

鲍中华书局 20

29 卢梭(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 人文图书 美.萨莉.肖尔茨中华书局 20

30 萨特(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 人文图书 美.理查德.坎伯中华书局 20

31 悲欣交集:史国良自述 人物传记 史国良 东方 46.8

32我的父亲萨空了-民盟历史文

献人物传记 萨沄 群言出版社 39

33 舒芜口述自传 人物传记舒芜 口述 许

福芦 撰写人民文学 35

34 宋美龄自述 人物传记 宋美龄 台海出版社 39.8

35 武人琴音 人物传记韩瑜 口述 徐

皓峰 徐骏峰 著人民文学 29

36 无上荣耀 人物传记 赖斯 湖南人民 68

37 我的叔父刘国鋕 人物传记 刘以治 群言出版社 38

38 吕后传 人物传记 察应坤 山东人民 25

39 杜斌丞-民盟历史文献 人物传记 张国全 群言出版社 46

40 高术莫用 人物传记 李帼忠 徐骏峰 人民文学 39

41 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传 人物传记 (日)鹿岛茂 浙江大学 98

42 逝去的武林 人物传记李 仲 轩 口 述

徐皓峰 撰文人民文学 38

43记忆的风景:我们为什么想起

又为什么遗忘?心理励志

荷.杜威.德拉埃

斯马京华出版社 42

44美国医生谈:我在中国的高水

平健康生活饮食文化 美/圣西睿智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6

45和星云大师一起吃饭:佛光山

寺典座的60道料理饮食文化 觉具法师 北京三联 39.8

46 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课 游记、印象 褚士莹 上海文艺 28

47西藏:世界围绕着冈仁波齐-华

夏地理国宝系列游记、印象 华夏地理杂志社北京三联 39.8

48四川:田野中的汉灵-华夏地理

国宝系列游记、印象 华夏地理杂志社北京三联 39.8

49山西:上党从来天下脊-华夏地

理国宝系列游记、印象 华夏地理杂志社北京三联 49.8

50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华夏地理国宝系列游记、印象 华夏地理杂志社北京三联 49

51生命的慧灯-艺术与生活名家

通识书系宗教文化 洪丕谟 上海人美 58

52 佛学常识 宗教文化 太虚 江苏人民 32.8

Page 69: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69

艺术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按下快门前的60项修炼 摄影工艺 胡毓豪 江苏美术 78

2 上海鸟瞰 摄影工艺 李新 主编 上海人美 58

3 数码单反摄影圣经 摄影工艺 日/清水哲朗

中国民族摄

影艺术出版

59.8

4齐藤谣子的拼布书:包包,荷

包,小道具作品集摄影工艺 日/齐藤谣子 河北科技 38

5 恋上手编花饰-魔法编织 摄影工艺 日本靓丽出版社河北科技 28

6 西部招妻 摄影工艺 马宏杰 浙江人民 45.8

760设计师演讲录:Icograda 世

界设计大会产业论坛设计

世界设计大会产

业论坛 编上海人美 120

8 欧美图案600 设计 原野 上海人美 78

9畅销2000万个杂货的设计制

作方法设计 日.日经设计 华中理工 46

10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收藏鉴赏 田家青 北京三联 48

11心经.佛学经典-经文抄写系

列书法篆刻 朱涛 书写 上海人美 16

12必看!动画&漫画作品大放送-

日本漫画名家的艺术世界7书法篆刻 日本美术出版社辽宁科技 38

13畅销漫画的绘画技法-日本漫

画名家的艺术世界6书法篆刻 日本美术出版社辽宁科技 38

14佛说阿弥陀经.佛学经典-经

文抄写系列书法篆刻 卢国联 书写 上海人美 18

15手绘密码:全球48位华人设计

师/艺术家的手绘人生书法篆刻 刘庆 上海人美 88

16金刚经.佛学经典-经文抄写

系列书法篆刻 陈宝麟 书写 上海人美 18

17 借亲配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18 梦中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6

19 彩色民间故事1:芭蕉扇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杂志出版社 32

20 彩色民间故事7:王冕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30

21 娟红丽碧双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22 仙人岛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5

23 钦差大臣 艺术(体育. 上海人美 30

Page 70: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70

电影.戏剧)

24 朝夕绘赏连环画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古籍 90

25 辛弃疾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6

26 铁道游击队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朝华美术 320

27 小城春秋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书店 108

28 两晋演义之三国归一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29 六合填江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6

30 隋唐英雄传连环画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学林出版社 180

31

戏曲故事画库 六(三岔口、

拉郎配、黄金婵、葛麻、卷席

筒、昭君出塞、乔老爷上轿)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人民美术 58

32 护士日记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中国电影 70

33 尉迟恭单鞭夺槊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朝华美术 24

34 彭雪枫转战豫皖苏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云南美术出

版社28

35 水浒传(连环画)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人民美术 160

36 香罗带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37 刘三姐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中国电影 62

38 黄河星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黑龙江美术 27

39 五朵金花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中国电影 62

4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江西美术出

版社148

41 珍藏版连环画西游记:女儿国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陕西人美 45

42 智取二龙山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书店 216

43 李达系列之一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银声音像 144

44 陈玉成大战六合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9

Page 71: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71

45 药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5

46 无产者安娜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2

47 黄宗羲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48 串龙珠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7

49 椰子的故事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7

50 一件小事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51 古都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0

52 山妹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9

53 樱桃时节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6

54 梁山伯与祝英台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中国电影 62

55 乡下姑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1

56 飞将军李广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3

57 彩楼记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9

58 灰圈记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59 一笑奇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4

60 童年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7

61 宫门带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2

62 闪闪的红星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朝华美术 32

63 黄鳝将军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64 西沙儿女(正气篇)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65 济公斗蟋蟀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中国文化出

版社22

66 灰姑娘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8

Page 72: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72

67 皮匠挂帅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4

68 猪八戒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朝华美术 36

69 小无知奇游记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5

70 诱女成妖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黑龙江美术 34

71 包公乔装破疑案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0

72 永远向前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29

73 老子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解放军 17

74 文征明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少年儿童出

版社21

75 白雪皇后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1

76 筋斗云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朝华美术 32

77 大人国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人民美术 19

78彩色民间故事9:农民革命领

袖李自成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30

79 牧童兴黄娥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80 县官背扦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6

81 聊斋故事之12:仙谷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28

82 红袍海瑞传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安徽美术 75

83 幼女斩蛇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4

84 乐二爷摆阵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黑龙江美术 23

85 吕祖度情人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24

86 宝葫芦的秘密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其他 35

87 安徒生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6

88 杨宗保之死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8

Page 73: Jifengshuxunno 357

本周最新到货

73

89 贫非罪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上海人美 30

90大卫.史密斯/费顿焦点艺术

艺术人物、

理论琼.帕奇纳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1安迪.沃霍尔/费顿焦点艺术

艺术人物、

理论

约瑟夫.D.凯特

纳二世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2弗朗西斯.培根/费顿焦点艺

术家

艺术人物、

理论英.马丁.哈默尔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3安塞尔姆.基弗/费顿焦点艺

术家

艺术人物、

理论马修.毕罗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4布赖斯.马登/费顿焦点艺术

艺术人物、

理论

美.艾琳.克斯特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5 杜尚与/或/在中国艺术人物、

理论

弗兰西斯.瑙曼

唐冠科上海世图 150

96 杜尚之后的康德艺术人物、

理论蒂埃利.德.迪弗江苏美术 78

97罗伯特.劳申伯格/费顿焦点

艺术家

艺术人物、

理论

凯瑟琳.克拉夫

广西美术出

版社98

98西方现代美术史-艺术设计名

家特色精品课程

艺术人物、

理论张坚 上海人美 38

99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

养艺术史 王新 新星出版社 46

100世界艺术史九讲(第八版)/与

艺术相伴 II艺术史

美.马克.盖特雷

恩上海世图 80

101MOMA 亮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

馆精选作品350件艺术史

纽约现代艺术博

物馆上海世图 150

102认识艺术(第八版)/与艺术相

伴 I艺术史

美.马克.盖特雷

恩上海世图 99.8

103 郭老师的跑步课 音乐、体育 郭丰州 光明日报 49.9

Page 74: Jifengshuxunno 357

三辉链接

74

三辉链接国家与社会的距离

夏一璞

原载《经济观察报·书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

在《君主论》的序言里曾经这样写道:“正如那些描绘

风景的人一样,为了考察山岳的性质和高地的高度,就

置身到平原,而为了考察平原便必须高踞顶峰。同样的

道理,要真正认识人民本质的人,需要站在君主的位置

上,而真正认识君主本质的人则需要站在人民的位置

上。”马基雅维利极尽忠诚地表达他对君主的热望的同

时,也诉说了一个真理,即无论看待具体的物品还是抽

象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否则只能是“身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卜正民、傅尧乐主编的这本《国家与社会》。从完全独立于中国政治经

济社会土壤的西方学者眼中看到的中国国家与社会,或许能为浸润练达于中国社会的人们提供一

种新鲜的视角和启示。他们的观点可能会有所偏颇,可能会有些幼稚,甚至可能会有所冒犯,却

不失为颇有裨益的阅读体验,而这种益处的多寡也取决于外国作者和中国所保持的距离是否合

适。

当然,如何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是艺术的行为,不仅仅指的是这本书所选取的方法论,也包

含它的内容,即国家与社会之间,理应也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而衡量距离的尺度,由于中西方

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尽相同,单纯地求真或求善,不仅不可能,也是不合时宜的;而

“美”的尺度则不同,作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及其感性表现形式,一方面隐含了“真”

与“善”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以感性化的形式模糊了东西方差异在“真”与“善”上面的对

抗。可以说,这本书在对待国家与社会关系上,采取了一种审美的尺度。“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被

认为是西方社会稳定的来源;而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政权则视这种关系为动荡的乱源。”卜正民

的这句话从经验主义的角度进行叙述,带有独断论的痕迹,虽然我们不尽认同,却也从侧面反映

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发达与落后,它都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

基石,而容纳于其中的,按照大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就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起源于 18世

纪的欧洲,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崛起而产生,是为政治诉求胜利的结果。资产阶级在

相对私人的商业和家庭领域和广阔的国家领域之间,构筑了一片相对公共的空间,用以“反对旧

制度为阻止其他政治力量参政而设置的重重障碍。”因此,从起源上讲,公民社会的出现并非为

了对抗国家,而国家对公民社会也未从一开始就怀揣恶意。可以说,公民社会是维持国家与社会

距离感自然而然的产物,是满足二者关系审美尺度的载体。

这种对公民社会起源的说法有一个好处,即回避了西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在学术上的分

野:洛克的“社会先于国家”与黑格尔的“国家高于社会”之争。这种分野就如同英国经验派和

大陆理性派一样,既各自自圆其说,又彼此不可调和。卜正民和傅尧乐从国家与社会已然分离的

阶段入手,以历史比较哲学的视角切入,有效地规避了理论的困境,转而用一种轻松而实用的语

[加]卜正民、[加]傅尧乐张晓涵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449.00

Page 75: Jifengshuxunno 357

三辉链接

75

气开展他们的讨论,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就相对放松而愉悦。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当掌握权力的国家与被赋予了权利的社会产生分离之后,其距离的设

定决定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发展的速度。西方为了解决这个距离问题,在二者之间设置了

“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公民社会空间的扩张与缩小,取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力和不同时期

对这种关系所呈现出的状态的要求。该书的几位作者都没有生搬硬套西方“公民社会”的概念,

将之粗暴地置于中国国情之上,而是将其仅仅看作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作为讨论中国国情的一种

可能。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免在论述中将中国简单化为“一个失败的或幼稚期的西方翻版”。因为

他们笃信,如果不顾现实盲目推进社会,而削弱国家,看起来温和的社会,也“可以像国家一样

残暴”。就像平日里静静流淌的小河,冷不丁会泛滥成灾。

在确定要“放弃当前由公民社会概念衍生的许多西式假设”的基本立场之后,学者们深入中

国的历史与文明血脉之中,发掘出了中国带有“公民社会”性质的,却又不同于“公民社会”所

隐含的西式民主的,特有的填充与维持国家与社会之间审美距离的“自愿、自发、自主自治的社

会生活组织”,它既是社会反抗国家的产物,也是社会与国家相互妥协调和的产物。这种组织兴

盛于晚清,伴随着坚船利炮和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和国家的巨变不同,中国的自发组织的产生于

发展始终是渐进的、温和的,是与亚细亚帝制特有的“温和的威权主义”相一致,相迎合。这一

方面与中国儒家式的知识分子谨言慎行,试图改善国家和劝诫君主而非推翻国家、另起炉灶的传

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控制力所决定的。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就是,中国

的自发组织最初就是建立在地缘身份上的帮会、乡党。即使之后又衍生出基于业缘关系的行会,

基于共同爱好联谊而成的画社、诗社、慈善团体还是基于相近的政治主张的同道中人的团体——

党派,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地缘身份的标示。进一步说,后面三种社团很容易因为行业的兴衰,

志趣的分异和政治上的打击而解散或转入地下,而地缘身份为基础的“同乡会”往往能历经变迁,

屹立不倒。地缘身份就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根基。

这种渐进、温和的自发组织始终保持着缓慢的发展,即使在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都能维持

着中国国家与社会的距离,即使不能完全满足审美的需要,营造一种理想的国家与社会的状态,

但一直持续地发挥着作用,也只是在 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短暂地

停滞。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恰好作为一个反例证明了,一旦国家与社会被认为是密不可分

的,两者之间所有的合法性空间都被取消时,这时的国家与社会,实际上是不健康的。

中国的自发组织,作为西方“市民社会”在中国语境下的类似物,在中国的发展始终离不开

国家力量的牵引,这就是傅尧乐所谓的“国家主导下的公民社会”。他认为,无论是商业性质、

公益性质还是政治性质的自发组织,都始终是国家权力统摄之下的相对的自发、自主与自治。事

实上,这并非一国特色,对于任何一个政权而言,其存在受到不断扩张的社会力量的胁迫时,自

保的本能会促使其出手,将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否则,其覆灭指日可待。只不过中国的革

命斗争与建设经验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形成有效类比,因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对于彼此之

间距离远近和相互张力的敏感性远超过西方。

作者们除了采取宏观视角证明了中国的自发组织对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如何重要之外,

还详尽地用个案研究来补充理论的抽象,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之余,也为这方面的专业研究者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材料。

和很多极力推崇“公民社会”诸多好处的西方学者不同,这本书的几位作者所持的观点都相

对中立与温和,他们尽量将自己放置到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中去,尽量采取客观的视

角来看待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在他们看来,西方所描述的民主进程不值得西方人

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觉得自己高人一头,也不能因为西式的民主在中国推广不下去,就将中国

归为例外、异类。无论是傅尧乐倾向于扩大西方公民社会的概念来使之适应中国社会,还是戴福

士坚持要从扎根于自身历史经验的中国文明和社会中挖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社会概念的努

力,还是丁荷生极力反对照搬西方公民社会概念来研究中国,都反映出这批西方学者对中国文明

Page 76: Jifengshuxunno 357

三辉链接

76

的尊重和谦和的研究态度,而这一点,也反过来值得中国学者学习。

这本书并未就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从方法论上肯定了研究社

会变革,必须始终跟上国家与社会关系剧烈演变的步伐。这种对方法论的重视和推崇在该书的扉

页就借用福尔摩斯之口幽默地表述出来,“华生,……你的这番描述确实很好。你固然忽略了所有

重要的东西,但你的方法却恰好正确。”作者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告诫,始终执着于能否在某个时

刻创造某种条件将西方的“公民社会”套用在中国身上的这种努力是不可取的。或许有一天,西

方奉为圭皋的“公民社会”会最终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中,而我们

要做的,是如何让国家与社会保持一个美丽的距离。■

Page 77: Jifengshuxunno 357

制作者

77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