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Jumbo 44.1 COVER STORY: 拆解 大學排名 走出 數字遊戲

Jumbo 44.1

  • Upload
    hkbu-eb

  • View
    224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First magazine published by BUSUEB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Jumbo 44.1

Jumbo44.1

COVER STORY:

拆解大學排名走出數字遊戲

Page 2: Jumbo 44.1

徵稿Jumbo 44.2

!《Jumbo》44.2 現歡迎你的來稿!

若你的稿件或相片最終能刊登在《Jumbo》,你可就每篇稿件或每張照片獲得學生會福利合作社 40 元現金券!

「文字雜作版」投稿要求:1. 是次來稿主題為「習慣」。2. 來稿字數不可超過一千五百字(連標點)。「投稿區」投稿要求:1. 來稿的內容、題材不限。2. 來稿字數不可超過一千五百字(連標點)。「投稿區」徵相要求:1. 徵相的主題不限。2. 照片大小必須不小於 1600 x 1200,並須儲存為 .jpg 格式。相片必須為親身拍攝,以免涉及版權問題。3. 照片的內容不得渲染任何暴力、淫褻、不雅或引起厭惡情緒。本會對照片擁有最終解釋及決定權。4. 每張相片須以 .doc/ docx 方式附上 50 字內的介紹,也可附上多點拍攝的資訊如相機型號、拍攝心情、拍攝情況等等。

參加方法:將作品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並註明參與《Jumbo 44.2 投稿活動》

截止日期:2011 年 10 月 21 日主辦單位: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四十四屆編輯委員會

投稿條例請參閱學生會電郵或登上網頁: http://itextchannel.blogspot.com/如有查詢,請聯絡總編輯文皓心(9472 1663)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Page 3: Jumbo 44.1

page1

編者的話  你關心甚麼?

  Facebook 好友的最新動態?

  這個 Sem. 要修甚麼「好 Grade」的科?

  今天的莊務完成了沒?

  在籌備這本《Jumbo》時,我們一直在想甚麼議題會比較吸引同學,怎樣的表達手法會讓大家對議題更有興趣,每個版面每篇議題我們都深思過,互相 “Con”過。然而這樣的過程中我發覺我們很容易走火入魔,也很容易迷失。

  觀眾對於「傳媒」有著甚麼意義?又或是說,「傳媒」應在觀眾前扮演怎樣的角色?作為傳媒的我們,應該以讀者的興趣為上,還是以讀者應該知道的事為上?當然,我們希望讀者的興趣與讀者應該知道的事畫上等號,所以我又再想,同學關心甚麼?

  你關心甚麼?

  想起我們早前出版的《號外》,講及新校食肆又由大家樂經營,你有介意嗎?我們舊校旁邊正在興建豪宅,你經過的時候有留意嗎?你知道我們的 DGC 及 Physics 將會被「殺系」嗎?

  我們總是在思考有多少同學會留意這些校政。但若你覺得大學只是悄然走過三年的地方,那麼你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呢?現時警權過大,言論自由逐步收縮,百年學府被和諧,對真理、自由及公義的捍衛儼然消失,這些你又有出過聲嗎?

  突然想起早前在 Youtube 大熱的短片《你還可愛麼?》裏的一段:

  「當『天星』、『皇后』要拆卸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說任何東西,因為有沒有『天星』、『皇后』我也是乘巴士上學;當大家要興建高鐵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說任何東西,因為有沒有高鐵,我也很少回內地;當有些人為了最低工資議論紛紛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說任何東西,因為我不覺得我畢業後會到快餐店工作;當菜園村被收地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說任何東西,因為有沒有菜園村,我都不會沒菜吃……現在我們住的那區要興建商場,我們的家要被收回,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們說任何東西,所以我們一家人再多過兩個月便要從爺爺留給我們的唐樓搬出,我們還不知道會搬去哪裡……」

  我們辦這本《Jumbo》,其實就是為了喚起你對身邊事物的關注。而我們叫「痕」,就是希望我們大家都有一份由心想發聲的衝動。

學生會第四十四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文皓心

二零一一年九月

Page 4: Jumbo 44.1

page2

目錄page2

page1

編者的話

社會版

版權法揮軍互聯網 或趕絕二次創作

婚禮導演:一場「無 TAKE 2」

的婚禮

page4

page10

COVERSTORY拆解大學排名走出數字遊戲

page24

文字雜作版 電話

page38

思忽痕投稿區

page22page19文   相

生活藝術版

光影世界中的顏色情意結

page32

Page 5: Jumbo 44.1

page3

鳴謝

湯家驊議員

陳新滋校長

鍵盤戰線:虎王夏天、利陀羅花及 Samson

小狼

香港專業婚禮統籌協會:Monica

Bridal Academy:Jacco 及 Mike

楊益強

吳迺匡

劉善茗

許統捷

朱維理

劉啟榮

吳穎欣

教授

AKB48 香港區專賣店

Jumbo 44.1

版權法揮軍互聯網 或趕絕二次創作

校園版學生的會 / 學校的會

學會轉制再探

page14

性別版

「他」的 AKB48,AKB48 的「她」

page42

電話

資料索引

Cover Story:

QS 世界大學排名

生活藝術版:

《柏林蒼穹下》

《舒特拉的名單》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高粱》

性別版:

Wikipedia

圖片來源

生活藝術版:

http://cdimg.focus.cn/upload/

photos/110929/aON9yRhB.jpg

工作人員名單

總編輯:文皓心

內務副總編輯:渠贇

外務副總編輯:李宗泰

執行編輯:蘇汝卿、周詠雯、

陳舜宜、薛婧、張逸麟

美術編輯:蔡曙航、蔣嘉欣

攝影編輯:鄭凱靈、王梓

印刷商 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四十四屆編輯委員會「痕」

地址:九龍窩打老道 224 號

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楊瑞生紀念館 601A 室

電話/傳真:34117882

電郵:[email protected]

Page 6: Jumbo 44.1

page4

「二次創作」為何物?

  「二次創作」最簡單的定義是創作者基於已有的媒體作品作出改動,從而產生新的意義。香港暫時沒有就「二次創作」作出定義(因為現時這種創作是「不合法」的)。若根據美國版權法的定義,二次創作最重要是顯示出作品是作者的原創物(Represent an Original Work of Authorship),即使是整理一堆資料而成的列表并有版權。

  「二次創作」在媒體文化興盛的今天非常流行,其創作方法包括仿作、改編、引用、評論、戲仿及惡搞等等,而所用媒介亦層出不窮,漫畫、舞台劇、歌曲、甚至 Cosplay,都是「二次創作」這個詞所涵蓋的範圍。

為何香港「二次創作」會這麼盛行?

  香港的二次創作盛行原因有很多,但大體上離不開以下幾個要素:

  1. 流行文化盛行  香港近代的粵語流行曲和電影作品覆蓋面之廣, 題材之多,有助於二次創作者選材及再創作。香港電台時事評論節目《頭條新聞》正正是當中的領頭人。

版权法挥军互联网或赶绝二次创作

  立法會正就《版權條例》修訂案進行二讀 1。然而在法案修訂之初,很多網上創作團體都公開表明反對修訂案內容,並在七一遊行時,號召了百多名網友上街向政府表達訴求。

  在探討《版權條例》之前,我們必先探討香港流行的創作文化——二次創作。

  2. 年輕網民人數多  香港的網上論壇是年輕人熱門的聚腳點,如香港討論區、Uwants、高登討論區等大型綜合論壇。尤其高登討論區更加生產了不少香港流行的年輕人次文化, 如為人熟悉的「高登神獸卡」等。而且現行版權法不限制網絡傳播,這使網絡創作風氣更為昌盛。

  3. 公民意識抬頭  自從一連串本土運動(如天星、皇后碼頭保衛運動)後,年輕人的社會意識有所提高,尤其經過反高鐵運動,青少年或有感自己的意見在社會中不被重視,社會亦缺乏發聲渠道,故此借政治諷刺來宣洩不滿。

  4. 日本次文化影響  根據維基百科,「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們和同好。「同人」是動漫文化的用詞,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以及「想創作甚麼,便創作甚麼」的態度。「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製出版物。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

  而受日本同人文化影響,香港的同人界亦頗為興盛,而且這文化產生的「不計利益創作」亦影響到其他方面的創作文化。

採訪 / 李宗泰、周詠雯文字 / 李宗泰攝影 / 周詠雯

page4 社會版

1. 立法會的法例通過需要經過首讀、二讀、三讀通過,而二讀的程序中,法例經由法案委員會詳加研究後,恢復二讀辯論,議員會就其條文逐條斟酌。

!

Page 7: Jumbo 44.1

page5

  那麼這條法例說的是甚麼呢?我們請到大律師,同時也是《版權條例》修訂法案委員會成員的湯家驊議員為我們解說一下。

侵權是甚麼?

  湯議員解釋,一般侵犯版權行為的定義為「大部分的抄襲(Substantial Copying or Infringement)」。但他認為「大部分」這個詞語存有頗大的灰色地帶,例如應該把「大部分」定為百分之七十還是八十?尤其在藝術作品上,其實沒有人能準確指出「百分之七十的抄襲」和「百分之八十的抄襲」的分別,而且沒有公認的準則能夠量度。他指出一般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只會以主觀感覺判斷是否「大部分」,這也是此類案件的爭拗點所在。

  湯議員補充,構成「侵犯版權」的罪行必須在侵權行為令版權擁有人有所損失方可成立。如果某個人進行二次創作,而令到原創作品滯銷,這才能算是一個侵權行為。由於將來的條例修訂將會涵蓋並針對網上侵權活動,所以他特別指出網上創作的情況與上述情況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看了網上版《雪姑七友》的人不會因此而不看迪士尼的《雪姑七友》,反之亦然。因為大部分人一眼就能看出分別,迪士尼的《雪姑七友》是個童話,而網上版的則分明是一個政治諷刺,兩個觀眾市場之間基本上沒有重疊部分,因此侵權行為的判決是具有很大爭議性的。

侵權罪將刑事化

  針對這個具有很大爭議性的罪行,湯議員認為「民事處理已經非常足夠」,把版權罪提升到刑事控告則會扼殺創作空間。他認為,侵權刑事化的阻嚇性太大,有可能令二次創作人留有案底,

page5

甚至監禁。雖然政府指出一般版權持有人會認為訴訟費用太高而希望由政府代為刑事檢控,同時百般辯解說法庭處理刑事案會更為謹慎,更難入罪,但將侵權罪提升至刑事檢控勢必會令創作人噤聲,打擊創作自由。

  而且若日後侵權罪刑事化,如《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一類諷刺特定商業機構的二次創作者就會面臨被檢控。事實上有很多網友認為,如果創作會令自己惹上官非的話,就會決定不再繼續創作。

  當問及湯議員有關政府會否透過版權條例提出刑事檢控,從而對二次創作進行政治審查,湯議員指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他續道,因為在刑事案上,訴訟權屬於政府,政府絕對可以起訴任何可能犯法的人。

版權法的前景

  湯議員認為現今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傾斜於工商界利益,他們並不關心市民的表達權利,故政府此法案「得到合理修訂的機會不高」。

  湯議員指出,在法案委員會之中,他曾經提出幾種可能的修訂方法。他明言,現有法例運用版權物分發數量來計算「公眾傳播」(版權法例裏面「公眾傳播」才算犯法,私人分享不計算在內),不太能夠合理地對待二次創作作品。他認為應該以二次創作作品本質來看,即若二次創作作品是非牟利的話,就不應該負刑事責任,而一些政治諷刺作品更應免責。這樣才能夠保護創作自由。

湯家驊議員

Page 8: Jumbo 44.1

page6page6

  究竟這種修訂對於前線創作團體,包括政治諷刺以及二次創作文化有甚麼影響呢?本刊邀請了「鍵盤戰線」的三位召集人:虎王夏天、利陀羅花及 Samson,為大家現身說法。

  「鍵盤戰線」是一個由高登討論區網民自發成立的網上社會運動組織,對香港日漸縮窄的言論空間頗有微言。他們認為雖然官方口徑刻意把影響淡化,但法例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太多不公義的地方。

白色恐怖蔓延

  虎王夏天一開始就強調「政府可以跳過原創者提出控告」(而不管版權持有人是否支持二次創作),這種做法可能會引致政治審查。而縱觀現時的政治生態,他認為香港政府是很有可能保護版權為名,打壓示威者為實。利陀羅花補充司法跟執法最大分別是,執法是立竿見影,立刻起阻嚇作用的,所以對於一般市民而言,這樣沒有根據的逮捕(即指沒有原創者的舉報)就足以形成白色恐怖。

  虎王夏天續指,這種憂慮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他解釋,現行版權條例是由海關提供線報,而由警方代為執法。他明言「從來執法機構執法都不需要向公眾解釋線報何來」,而這個線報是否存在,甚至內容如何,外人根本無從得知。其次,對於刑事犯罪而言,在判案前他是嫌疑犯,有機會會被還押,或者需要保釋候查。即使最後被判無罪,嫌疑犯身份對於二次創作者的生活影響已經非常大,因此一般人都不會冒如此大的險去諷刺政府。

未審先判,法理何在?

  他們對現時建議的版權條例修訂案中的執法更加不滿,因為根據修訂案中針對網上侵權的執法指引,當知識產權署收到投訴後,他們會要求互聯網供應商提供個人資料給那些版權擁有人,而且會要求網絡空間供應商先把那些疑似侵權物品刪除,才可免於刑責。其實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做法,第一,原則上只有警方才有特權擁有市民個人資料作搜證用途,但現在市民根本無法監管私人機構如何使用;第二,空間供應商先把這些資料刪除,是一種未審先判的做法,因為這些資料只是疑似侵權,而非確實侵權,這樣的做法等於剝奪了他的表達自由;第三,這種移除方法是會令到市民依法抗辯時出現問題,因為最重要的證物已被刪除,而唯一抗辯的根據亦會失去。

刑事界線模糊

  他們三人都質疑「所謂刑事檢控,是讓檢控官和律政司在甚麼時候介入訴諸刑事呢?」這是一條說不清的界線。虎王夏天指出,甚麼應該是民事訴訟,甚麼應該以刑事法控告,這些問題全部都沒有答案而且難以有答案。他表示這樣的刑事法是不合理的,「你告訴我要坐牢,但你不能告訴我怎樣才算『侵權』,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情況。」他認為侵犯版權有別於傷人、盜竊等等刑事案,這些案件的界線是非常明顯的。

上圖為部份「高登神獸卡」,

是二次創作其中一個例子。

Page 9: Jumbo 44.1

page7page7

刑事化不是方法!

  他們認為「刑事化」只會令原本已經向大財團利益傾斜的版權條例更加無法無天。虎王夏天提議,若政府想更加有效地處理侵權和創作自由之間的平衡,就應該設立一個獨立的仲裁調解機構,調解並協助使用者以及版權持有人獲得雙贏的局面,而非「殺一儆百」,務求把現有的言論自由進一步收窄。

  他提出一個例子,某個創作人希望對《阿凡達》作二次創作,可是他要先找占士金馬倫去商討版權特許的問題,這對於二次創作人確有很大的難度。有人可能提出,不以《阿凡達》作題材又如何?然而這樣的做法正好點出了版權法收窄了現有的創作自由。而政府不單不協助二次創作人去獲得授權,而且把侵權刑事化,其實會進一步為創作自由戴上枷鎖。

政府不了解創作!

  他炮轟知識產權署從未考慮過「二次創作版權」這個問題,他曾經詢問過該署「當如果二次創作者已經取得版權擁有人的授權,那麼二次創作品會否有版權?」他憶述署方從未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對方只指出該作品合法,而不肯回答是否有版權。Samson 推斷,當署方回答是「有版權」的時候,就必須要對二次創作往後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作回應。但若回答「沒有版權」的時候,亦與普世公認,在版權中應有「原創」概念相違。他認為,這足見署方其實只是美其名為「保護版權持有人」,但事實上也只是保護「第一版權持有人」,而這些人很多時都是國際大商家。

「鍵盤戰線」三位召集人:左圖為虎王夏天,右上圖為利陀羅花,右下圖為 Samson

Page 10: Jumbo 44.1

page8page8

  二次創作權關注組召集人小狼則是一直以來關注版權法發展的資深動漫二次創作人,從知識產權署前任署長謝肅方(Stephen R. Selby)年代起,直至現在,均對《版權條例》素有研究。

  他提出創作自由本身應該是天賦的,版權法卻把這些人權變特權。原來的《版權條例》都已經帶來了不少的限制,這次修訂案更是把這種藩籬進一步延伸,令言論自由空間亦因而縮窄。

政府不代表我!

  小狼提出,創意共用(Creative Commons2)是一種有別於傳統「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的概念。他提出在 Web 2.0 時代,很多網民對自己的創作會採用一個開放或半開放式版權的形式。但如果刑事化之後,政府或有機會無視版權擁有人或作者的意願提出刑事檢控;但現行法例,以及知識產權署並沒有著墨於對這類開放版權條款的處理。

版權保障創作?

  小狼認為政府一直都在混淆視聽,把保護版權持有人等同於保護創作作品本身。但其實誰都知道,作者才是創作人。他解釋,在現實商業操作裏面,作者必須要把版權賣給出版商,唱片發行商等,否則其作品將無法發行。由此可見,《版權條例》實際上把創作權由天然權利變成了版權持有人的特權。他提出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作者著書立說,若以後複製自己的書,免費分發給身邊好友的時候,這已經構成了侵權。所以說不保護作者、不尊重作者意願的版權概念,如何能夠等同於保護創作?這只是又一個由商家編織的謊言。   而事實上,小狼指出,如果這次版權法修訂案通過的話,那麼只是把現在守衛森嚴的,由國際大企業操縱的建制搬到網上,原本任何人在互聯網上都可以自由創作,現在卻要經過這些大機構的審查。由此可見,現行版權條例不但沒有保護創作,反而是限制了創作自由。

官商窒礙創意文化

  小狼認為政府對版權法的修訂與其推動創意文化這一點是陽奉陰違的。他形容,現在很多香港的大財團其實不了解香港獨有的創作風氣——二次創作比原創更普遍。 他形容

「二次創作好比是創作者之間的交流」,並認為創作者間頻繁的互相影響、啟發和衝擊才能構成一個足夠活躍的創意文化。而通常香港的版權持有人抱著一種比較保守的意識形態——無償分享就是損失。然而無償分享可以是宣傳的一種。如果政府要推廣創意文化,那麼版權修訂把限制的範圍擴闊就絕對是倒行逆施。

  他提出以日本的同人創作為例,日本的同人創作非常盛行,以挪用動漫原有作品加入新故事來建立一個交流平台。同人作品多少意味著本身作品是否受歡迎,而且一直以來日本的漫畫出版社都默認這一種同人文化。小狼指出,任何創作都需要有一個臨摹的過程,而日本的出版社業界很清楚:同人文化是孕育、培訓新晉漫畫家的搖籃,所以他們會保護這個圈子。

  相比之下,香港的版權持有人多不是本地的,所以未必清楚知道本地的情況。小狼提出,以叮噹作為例子,叮噹在香港的版權持有人是國際影業,當時他們向一個叮噹的同人網站發律師警告信,勒令要關站。但這網站是非牟利的,只是希望對其他公眾解說一些叮噹的事蹟,以及發布一些網主自己有關叮噹的考究(而這些已經是「二次創作」)等,而且該名網主還要每個月自資購買網絡空間,免費為叮噹宣傳。最後,這個網站倒閉,但其實國際影業在此事上沒有得到甚麼好處,卻傷害了文化本身。

  小狼明言「創意自由不單是我能夠自由創作,而是需要一種免於恐懼的自由。」他形容,一次執法就足以打草驚蛇,足以影響本土一批致力於創作或二次創作的年輕人。當政府把侵權刑事化之後,究竟有多少創作人還願意以身犯險呢?往後還有沒有可能發展創意文化呢?他認為這是一個令人很擔憂的問題。

2. Creative Commons 是一種開放式的版權授權原則,必須要著名原作者,而其他條款包括:非商業使用,不可二次創作,作品要以同一條款下再分享

等規定。

小狼

Page 11: Jumbo 44.1

page9page9

世上最保守的港法

  對比起政府所說,例如「安全港」,小狼認為此法對於創作自由而言是一種世界上最保守、退步及保護商家利益的版權法例。他指出在美國曾經有一宗案例奠定了免責基礎,所以現今只要判定作品有惡搞成份或目的,即使它是牟利商品,也可以免於法律責任。(編按:此案例名稱為 Campbell v. Acuff-Rose Inc.,是關於 Oh! Pretty Woman 一曲的改編。)

  他補充,即使是我們認為法治精神非常薄弱的內地,也有一套保護惡搞的制度。胡戈的惡搞名作《一個饅頭的血案》改編自陳凱歌的電影《無極》,當時陳凱歌打算控告胡戈侵權,但當時版權法例官員以及學者都支持胡戈,結果此事不了了之。而即使是香港在司法上經常參考其法的英國,都在數個月前修訂條例,把惡搞列入豁免範圍。小狼認為最諷刺的是,一直以來香港不豁免惡搞都是以英國作為擋箭牌,如今卻連英國都已經放寬,而港府卻不打算改變草案,看來港府的政治動機已表露無遺。

不准貶損,如何惡搞?

  小狼解釋「貶損性處理」(Derogative Treatment)意思指某人改變某作品,而令作品歪曲或殘缺不全,或影響作者或導演的聲譽,就必定為侵權。現任知識產權署署長張錦輝曾經演繹過,「貶損性處理」即是「把嚴肅當詼諧」,直接把這個「處理」等同於傷害產權人的感受,這無疑是一種政治解讀。

  他憶述署長舉例,把《史力加》當成原創創作,沒有貶損的代表。小狼形容「史力加的成功正正因為它惡搞了很多童話,對那些嚴肅內容作出顛覆」。他直斥高官提出這個例子是對二次創作概念的無知。如果將來把貶損處理也變成刑事議題,那無疑是衝擊創作,縮窄言論空間的一個表現。

政治諷刺與二次創作

  小狼解釋,政治諷刺較需要二次創作的原因是,一般而言政治諷刺是希望大量傳播,務求越多人知道越好。而舊曲新詞正正是因為市民對旋律已經有一定認識,使他們可以花較多時間處理歌詞裏面所包含的意義。加上二次創作很有機會與其他政治事件出現文本互涉,例如陳奕迅的新歌《六月飛霜》,有人會把這演繹為諷刺地產霸權,或在幾個月後的高鐵追撞事故上,改編成名副其實的六月飛霜,這會使大眾品味這些諷刺作品的時候更有共鳴,從而產生更大社會影響。   小狼重申「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其他自由的基石,沒有這種自由的話,所謂「言論自由」、「表達自由」都只不過是空談。如果對於這些政治諷刺藝術家,有把刀放在自己頸項上,這就不能夠稱為「自由」。

後記:

  其實二十三條、版權條例等等規例都不是本質為惡的法例,也許最重要的爭議點是,民間不能相信現在的政府會不濫用這些法律,所以他們才會有這麼大的迴響。正如湯家驊議員所說,政府其實都從未料及有如此厲害的反彈。

  在訪問他們的時候,筆者明白了他們極理性分析的言辭下所潛藏的憤怒和執著,還記得當天訪問小狼差不多完結的時候,他彷彿有點熱淚盈眶,也許很多反抗不義之法的人的想法是多麼純粹,你也會打算用你的方法追求你相信的正義嗎?

Page 12: Jumbo 44.1

page10

婚禮導演:一場「無 TAKE 2」的婚禮

  相信每個人都曾參加過別人的婚禮,但又有哪一個令你最為難忘?可能大家回想起自己曾參加的婚禮和

婚宴,它們每一個的框架都很相似:早上「過大禮」和註冊後,晚上參加婚宴,一對新人進場,播放兒時及

相識經過的相片幻燈片、司儀說些「搞氣氛」的話、玩遊戲、起菜、敬酒、吃過餸菜後便轉身離開。回到家,

你可能跟家人閒談說:「這次某某結婚又是這樣的安排,很悶呢!」而那時的你可能沒有想過,在你口中這個「很

悶」的婚禮,其實用上了一至兩年時間及很多人的心力去籌辦和完成。你又對當中的過程了解有多深?

  結婚,是大部分人的人生中必經階段。在這個通常是「一生人一次」的日子,新人都希望為自己、伴侶

及親友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婚禮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需要格外小心地計劃和處理。可惜並不是每一

位新人都有這樣的時間和心力去應付有關婚禮的種種,婚禮統籌師(Wedding Planner)這個職業便應運而生

及日漸興起。近年,婚禮統籌師更邁向專業化,有文憑及證書課程供有興趣者修讀。而有關婚禮統籌師的工

作及相關的文憑課程內容,本會訪問了三位業界人士:來自 Bridal Academy 的 Mike 和 Jacco,及香港專業

婚禮統籌協會的 Monica。

採訪/周詠雯、李宗泰  文字/周詠雯  攝影/周詠雯

(以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Page 13: Jumbo 44.1

page11

如何籌備婚禮?  Jacco 和 Monica 表示,當一對新人決定結婚,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婚禮統籌師的工作便正式開始。決定起用婚禮統籌師的新人,亦有兩種服務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婚前及婚禮當日的統籌,第二種是當日統籌。而大部分的新人都會選擇婚前及當日統籌,即是婚禮統籌師會跟進整個婚禮,並於婚禮當日則會有一位資深婚禮統籌師任總指揮,及數名婚禮統籌師協助婚禮進行。整個婚禮統籌師隊伍的人數為四至三十人不等,視乎婚禮規模大小而定。而他們都有細緻的分工:設計、計劃流程、跟進男家和女家的一切大小事務、聯絡親友、於婚禮當日貼身照顧新娘,甚至紅酒與婚宴飲食的配合及安排亦在其工作之列。整個籌備過程為期一年至三年不等,以下便是主要的十多個籌備項目:

  1. 擇日結婚  2. 預約證婚場地  3. 訂酒席(酒樓、酒店或雞尾酒會)  4. 佈置證婚及飲宴場地  5. 安排拍攝婚紗相  6. 安排婚禮攝影  7. 安排當日婚紗、禮服及花球  8. 聘請大妗姐  9. 邀請賓客  10. 計劃賓客安排(如編排座位)  11. 計劃婚禮當日流程(包括中西儀式及婚宴司儀稿等)  12. 訂定當日工作清單  13. 工作人員於婚禮當日的分工  14. 工作人員於婚禮當日協助婚禮進行

假如我想當一個婚禮統籌師……  身為一個婚禮統籌師,有一些性格特質是不可或缺的。首先,當一個婚禮統籌師必須要細心、有耐性,情緒商數(EQ)也要很高,因為面對著繁複的婚禮細節,新人往往較易在快要結婚的時候吵架,身為婚禮統籌師,他們須同時接觸準新郎和準新娘,擔當著調停人及輔導員的角色,排解雙方誤會。除此之外,婚禮統籌師必須做事有系統,因為舉辦一次婚禮往往牽涉到不同的公司及界別的人,所以如何好好安排婚禮中的每一個項目都是一種學問。婚禮統籌師另一種必備的特質就是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需要與新人、攝影師、化妝師和大妗姐等人溝通,而良好的溝通技巧

可以令整個婚禮過程的進行更為順暢。當有突發事件發生,婚禮統籌師也要懂得靈活處理。Monica 憶述曾有一個婚禮,當新人準備註冊的時候,家翁突然中風暈倒,於是如何安撫在場嘉賓及重新計劃流程也是她們的責任。

可修讀婚禮統籌文憑?  你有想像過自己修讀婚禮統籌文憑嗎?市面上有不少婚禮統籌的證書及文憑課程可供選擇,它們的收費大約一萬至二萬港元。這些課程並不只限於婚禮統籌,還有宴會管理、宴會場地佈置、新娘化妝、花藝設計、婚禮攝影師和中式嫁娶禮儀及專業大妗姐證書課程。

  Mike 表示婚禮統籌課程分為四大範疇:

  1. 新人的財政管理(Budget Planning)  大部分新人都有自己的 Budget(預算),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按著預算去計劃婚禮中的各個項目,不可胡亂替新人用錢;但與此同時,我們亦不可以為新人過於「慳錢」,大前提是所有婚禮程序也要做足。

  2. 時間表(Schedule)  很多新人是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之前已經開始找我們幫助統籌,因為場地都要預先下訂金,特別是婚宴,一般只能預訂年半或兩年後的日子,而每次也要支付不少於十萬元的訂金,所以不論任何原因也盡量不可以改期,因此婚禮統籌師的時間管理很重要,不可因為某些細節而要令整個婚禮延期或不能順利進行。

  3. 創意  婚禮的主題直接影響婚禮的佈置。以往在酒樓的婚宴可能只有場地正中間的「囍」字,又或是掛上新人的英文名字。現在已經轉為佈置整個場地以配合主題,有些更會配備馬車、城堡等裝飾。另外,司儀的說話技巧亦是帶動氣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的課程會包括佈置、婚禮音樂效果及演說技巧。

  4. 不同的元素(Wedding Items)  婚禮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除了很重要的場地佈置之外,還有婚禮當日的拍攝和婚紗攝影的安排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另外食物與紅酒的配合也不能看輕,美食配搭美酒,可以把現場氣氛提升至更高層次。

Page 14: Jumbo 44.1

page12

大妗姐第一條件──好命婆  上文亦提及過,除了婚禮統籌之外,亦有大妗姐的課程可供選擇,而大妗姐證書課程涵蓋的內容亦與婚禮統籌課程有所差別。大妗姐課程的內容包括學習時辰八字、天干地支、三書六禮及不同的風俗習慣(編按:Monica 表示,客家人與潮州人婚禮的形式已有不同),對於成為大妗姐的人,普遍都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大妗姐必須是「好命婆」。「好命婆」的意思是上有高堂、夫妻和睦及膝下有兒女。其實以前大家對「好命婆」的要求是「五代同堂」,隨著現今人們遲婚的趨勢,「好命婆」的要求已經由「五代同堂」縮窄至「三代同堂」了。

婚禮統籌出頭了  當問到婚禮統籌業為何會如此興旺,Mike 和 Monica 均表示,婚禮統籌業開始受到關注是源於 2006 年的一套電視劇《肥田囍事》,當中女主角胡杏兒於婚禮公司任職,開始掀起婚禮統籌的熱潮。加上 2010 年《抱抱俏佳人》中楊千嬅飾演一名婚禮統籌公司東主兼婚禮統籌師,以致漸漸多了新人尋找婚禮統籌師協助籌備他們的婚禮。而且在同一套電影中,男主角林峯飾演的證婚律師亦帶出了政府於 2006 年 4 月推出的婚姻監禮制度,只要婚姻監禮人為律師,新人便可以在任何時間及地點註冊結婚。當註冊的地點變得更為多元化,新人便會選擇以不同的形式去舉辦他們的婚禮。隨著婚禮形式漸變多元,對婚禮統籌師的需求亦因此增加,因為婚禮統籌師可憑著他們的專業知識協助新人舉辦一個完美和與別不同的婚禮。除了西式婚禮之外,中式婚禮中的大妗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本年上旬播出的一套電視劇《Only You只有你》中女主角李司棋飾演的「金牌大妗姐」甜姐亦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去報讀大妗姐證書課程。

新生代注入新元素  除了傳播媒介的影響外,年輕的新人也是婚禮統籌日漸興旺的因素之一。現今的新人大多都是「八十後」,他們對婚禮的要求比較高,也尋求一些較為特別的婚禮形式。但亦因為他們大多忙於工作而無暇兼顧籌備自己的婚禮,一名專業的婚禮統籌師正正能夠提供協助,解決他們的煩惱。同時亦因為不少新人雙方皆有工作,所以用在婚禮的金錢亦相對較多。新人都非常重視這個「一生人一次」的儀式,新娘由裙掛以至晚裝,全日要更換五至六套衣服。單是晚上的婚宴,新娘已經要更換二至三套晚裝,務求以不同的形象示人,向賓客展示自己最明艷照人的一面。不止是服裝,新人對婚紗照拍攝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近年新人已不惜遠赴日本、馬來西亞、杜拜及歐洲等地拍攝婚紗照,務求可以趁這個特別的時刻留下倩影。Mike 補充:「婚禮統籌師就像一齣電影的導演般,排一齣真人版、『無take two』的電影。」

「酒樓擺酒好老土,咁點算好?」  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婚禮,最大的轉變應該是註冊地點變得多元化。就如前文所述,當註冊地點有很大變化的時候,婚禮的主題亦會隨之而變動,而現今已經不只是在酒樓或酒店擺設婚宴這麼簡單,為了迎合新人對婚禮主題的不同要求,婚禮主題酒家也因此應運而生。酒樓在以前給予大家的感覺只是「紅色底色上有一個金色的囍字」又或是「在那塊背景的布上掛上一對新人的名字」。現今的酒樓為滿足新人的需求而設有「婚宴專門店」,內設水晶 catwalk 天橋、360 度旋轉舞台、水晶城堡及童話馬車等等,務求打破「酒樓擺酒好老土」的框框。

Monica

Page 15: Jumbo 44.1

page13

「八十後」的選擇  除此之外,因為現今的新人較為年輕,亦有不少「八十後」,他們會喜歡一些比較簡約的形式,不會「擺酒」,而轉為舉辦雞尾酒會或西式的自助餐。即使新人決定保留「擺酒」這個部分,當中的內容亦會有所轉變。雖然當中的轉變可能不大,但也已經可以看出新人的心思。除了很受新人歡迎的相片幻燈片(Photo Slideshow)回顧新人的戀愛之路之外,近幾年很多新人也喜歡用 MV 或動畫等類型,務求令整條短片更為有趣和有創意。有些新人亦會聘請樂隊在婚宴現場作即場伴奏,甚至會特意為伴侶學習學器或唱歌,令整個婚宴更為熱鬧。

  其實,婚禮所用的金額也是豐儉由人。Monica 稱,她遇過最低的婚禮所用金額只是十萬元,當中已經包括註冊的儀式及一個雞尾酒會。當然,如果新人希望很大「排場」的話,消費便要增加多倍,因為近年的婚宴酒席已經升至差不多近一萬元一圍,故很多新人因為婚禮的預算比較低,同時希望貼近西方婚禮形式,便會捨棄酒席而轉為選擇一個體面的西式自助餐或雞尾酒會。

感動,從來都不是和金錢掛鈎  「我見過最感動的一個婚禮並不是很大『排場』,反而是簡簡單單的。」據 Monica 敘述,那次婚禮就像電影《生命中最後一個月的花嫁》般,雖然新娘患了絕症,但新郎堅持要舉辦婚禮,因為他知道新娘將離世,希望可以在新娘的生命中舉辦一次婚禮。那次婚禮很簡單,新人和數名親友於病房在婚姻監禮人的見證下結成夫婦,沒有花巧的擺設和繁多的儀式,卻是感動人心的一次婚禮。

  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婚禮是最美好、盛大及特別的。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大規模的婚宴就等於誠意十足及刻骨銘心,但是金錢從來都不是愛的最好證明,就算婚禮有多盛大,愛的人最終跟你如同陌路,那麼愈盛大的婚禮就愈是個修補不了的傷口。其實甚麼形式的婚禮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跟你交換戒指的那個人與你真心相愛,真的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到底,婚禮只是一個紀念的儀式,在你往後的人生裏,難道真的像廣告般,當所有人生片段都褪色,記憶只會剩下婚紗中朦朧的臉,及手上那閃閃發光的數卡鑽石戒指嗎?那時你印象最深刻的,必定會是婚後種種生活瑣事:與伴侶一起下廚、吃飯;與伴侶吵架之後重修舊好……所以別忘記婚禮的初衷——結婚,是跟自己最愛的人許下承諾,一同走未來的路;婚禮,是邀請最親的人當個見證人,為你許下的這個承諾作證;婚宴,是感謝一直在身邊支持自己的人,希望他們在餘下的日子繼續支持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因為婚禮中的細節而跟伴侶吵架,原因只為了究竟坐水晶馬車還是行「Catwalk 天橋」出場,又或者究竟註冊地點在海洋公園還是迪士尼樂園,而丟下一句:「我不結婚了!」的時候,請你想清楚:究竟你是要迪士尼樂園,還是希望跟自己最愛的人共渡餘生?

Jacco(左)及 Mike(右)

Page 16: Jumbo 44.1

page14

?page14校園版

學 會生的校的

  早前在同學間吵得鬧哄哄的「學生組織架構改組」一事現又回復平靜(詳見學生會第四十三屆編輯委員會「躍」出版的《Jumbo》4 期校園版內容),說到底,過往兩次首長會多由去屆幹事出席,各現屆學生組織幹事當時大多尚在組莊階段,對於會章,甚至學生組織日常運作也不算熟稔,又怎能去處理這個額外的問題呢。

學會轉制再探

採訪/蘇汝卿、文皓心  文字/蘇汝卿、文皓心  攝影/周詠雯

Page 17: Jumbo 44.1

page15

?Yes! No!1. 對浸大學生整體富象徵意義  真正由學生管治,建立團結的形象和體驗獨立自主的精神。

1. 現行制度運作穩定  現時向學生事務處註冊的學生組織運作暢順及穩定,而且轉向學生會註冊後,學生組織日常運作無重大分別,又無特別優待。而學生會只是學生組織,學生事務處卻是學校組織,後者能給予學生組織信心,因此他們沒有動力計劃架構改組。

2. 提升學生會形象及號召力  學生會的形象及地位會有所提升,因為愈來愈多學生組織附屬於學生會,學生會的架構便會變得龐大,這樣學生會會更有代表性而且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向校方爭取更多學生應有的權益。

2. 學生會處理各學生組織事務的能力成疑  學生會架構複雜(共分為仲議會、評議會、幹事會及編委會),每年由不同的人接手,每屆幹事的質素亦無法有絕對的保證,而學生會一直以來的形象亦無法給予同學信心。加上更多學生組織加入學生會,令架構更龐大,但學生會現只有兩名固定職員,而他們亦要適應行政手續,其行政效率難免降低,處理各學生組織事務的能力成疑。

3. 學生組織、學生會與學校之間有更多交流  學生組織與學生會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機會,學生組織可以不只限於「莊內」解決問題,令學生會更能發揮其溝通橋樑的角色,了解學生組織的需要並跟學校反映,學生組織之間亦有更多的接觸及溝通。

3. 學生組織未必有時間兼顧改組事宜  各學生組織忙於舉辦活動和顧及 334 學制改制帶來的變動,本已耗掉了他們不少時間。如要轉向學生會註冊,他們要考慮改組架構可能帶來的問題,以及處理註冊手續(詳見附錄),所以各學生組織未必有足夠時間去進行改組架構手續。

4. 學生組織對學生會進行監察,令學生會更成熟  學生組織要派代表成為評議員,參與評議會會議。他們會審議及通過學生會內部文件,給予學生會改善建議,以及因應學生會事務進行投票。而更多學生組織幹事關注及監察學生會內部事務,對學生會的運作是一種鞭策。這種正面的壓力,可以使學生會更趨成熟。

4. 學生組織代表工作量增多  一名學生組織幹事成為評議員後,必須定期出席評議會會議。他們除了處理其學生組織的內部事務外,還得關注學生會行政,工作量比以往多。

5. 學生組織可獲得資助  學科學會可以在每年於學生會得到一筆「人頭費」,只要向學生會報告會員人數,學生會便會按資助每位同學十元正的比例,將資助交予各學科學會。  而興趣學會及宿生會可以就各活動申請資助,每個活動申請資助上限為一千元。

5. 學生會宣傳及準備不足   不少受訪的學生組織幹事皆表示不清楚具體註冊的安排及日後行政運作。另外,有些幹事指出當時學生會代表準備不足,不能就他們種種實務方面的疑問給予滿意的答案,表示學生會對各學生組織註冊的各項細節未有深思熟慮。

?

轉向學生會註冊的好與壞  現時浸大 4 個宿生會、37 個學科學會及 54 個興趣學會中,只有 1 個宿生會、8 個學科學會和 20 個興趣學會向學生會註冊,其他學生組織則向學生事務處註冊。即是說,大部分學生組織都暫沿用其原本的組織架構,未有轉跟學生會註冊的意向。

  本會曾就此議題訪問了學生會會長楊益強、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兼去屆學生會內務副會長吳迺匡、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學會主席劉善茗、化學學會主席許統捷、歷史學會主席朱維理、學生會蔡元培堂宿生會主席梁啟榮及傳理學會外務副主席吳穎欣,他們對於學生組織架構改組皆有自己的想法,本會集合了各方之說,向大家簡介一下「轉會」、「不轉會」的原因。

Page 18: Jumbo 44.1

page16

?學生組織的疑惑  據上期《Jumbo》的訪問所示,不少學生組織幹事對架構改組感到擔憂,本會於是特意訪問了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兼去屆學生會內務副會長吳迺匡,嘗試解答同學們的疑問。

1.  問:上期《Jumbo》中,麥子文同學說國事學會曾被評議會阻止發出聲明,這事的緣由是怎樣呢?

  答:此事好像是在 1993 年發生的。當年國事學會隸屬於學生會,是幹事會的屬會,與現在轉向學生會註冊的學生組織並不一樣。正因為當時國事學會非獨立機構,所以他們發出的聲明是代表了學生會幹事會的立場,因此便須得到學生會幹事會內部的審議及通過。不過現向學生會註冊的學生組織自由度高了很多,一切都以他們內部的決定為最高決定,於是現在可說是由學生組織「管」學生會。

2.  問:當學生組織的法定語言為英文,與學生會以中文為法定語言有衝突會怎麼辦?

  答:其實會章的法定語言只是為了詮釋會章時以哪個版本為準,法定語言不同並非大的衝突。現時學生會旗下其實也有以英文作法定語言的學生組織,其運作至今並無出現甚麼問題,相信此問題影響不大。

3.  問:若有一個學生組織說要轉向學生會註冊,但其莊員非學生會會員,那學生會會不接受其申請嗎?那麼如果是學生組織的會員向學生會申請退會,學生組織又會有何影響?

  答:基於學生組織申請轉向學生會註冊,我們會要求該莊員先登記做學生會會員才通過其申請。而當有學生組織會員不再成為學生會會員,我們每年資助學生組織的款額便會因而減少。

4.  問:學生會做了甚麼準備去歡迎學生組織轉向學生會註冊?

  答:首先,學生會已經看過各學生組織的會章,並為各學生組織幹事指出要修改的地方;而且學生會亦已舉辦了兩次首長會以解釋當中細節。新學年開始後,學生會亦會多與其他學生組織溝通;加上,學生會亦一直考慮聘請更多的職員,讓學生會事務運作能保持暢順;還有的是,在 9 月開始,學生事務處會開始轉讓物資予學生會,10 月亦會有另一批物資,務求令學生會有更多資源支持同學的活動。

?

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吳迺匡

Page 19: Jumbo 44.1

page17

?你會轉向學生會註冊嗎?  「為甚麼要轉?」當我們跟學生組織幹事談起這個議題的時候,他們都經常這樣反問。誠然學生組織現時運作順暢,代表著校方的學生事務處也沒有干涉各學生組織的內政,而學生事務處是學校組織,在物資借用、人力資源和管理經驗等多方面都比學生會這個學生組織來得可靠,加上亦未見學生會積極鼓勵學生組織轉向其註冊,眾多問題令各學生組織幹事三思而「後行」,決定不在現階段處理此問題。

  聽後我會問:「你認為現行運作方式好嗎?」我有此一問,這源自對校方這種「家長式管理」的不認同。雖然學生組織現在行政上沒有受到校方的影響,但說到底浸大學生好像脫離不了校方,而當學校因為發展而改革政策,學生組織便會因而受制肘。吳迺匡同學曾提到,如果校方有條例限制學生 GPA 不過 2 便不能「上莊」,學生組織的事務便會受到干預。而學生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學生以獨立於校方的形式運作。但現時學生普遍認為這個學生會只是謀求福利的組織,而非一個能代表全體浸大學生去表達立場及爭取訴求的「學生」會。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生會沒有信心,其認受性及代表性這樣低,還可以說「這個學生會代表我」嗎?

  學生會一直有積弱的問題,這個「唯一代表全體香港浸會大學全日制學生之組織」現在並無實質上的認受性。縱使所有學生入讀浸大時就已一併繳交學生會會費(除非特意到學生會表明退會,否則我們都是學生會會員),但是,學生會其下屬會還沒有佔所有學生組織的一半,跟同學關係最密切的就是學科學會,卻正正有很多學科學會並不屬於學生會。現時學生會沒甚麼權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能吸引到具鴻圖大志的新生們去加入學生會成為幹事呢?同時,學生組織覺得學生會沒有多大的能力,對學生會沒有充足之信心,所以拒絕轉向學生會註冊,積弱的循環就此形成。

  在此作利益申報,本會並不會因此而得好處。更多學生組織幹事成為評議員,可以監察編委會運作,其實對編委會事務有更大的壓力。但我們還是希望各學生組織轉跟學生會註冊,因為我們看到學生會有很多不足,所以更希望有各同學的幫忙。正如上文所述,學生會積弱是個先天的問題,但是有方法作後天補救。轉向學生會註冊,學生組織可以督促學生會,令學生會更有進步的動力;同時學生會的代表性大大提高,相信能夠停止積弱的循環,也能鼓勵更多胸懷大志的學生成為幹事會成員;從另一角度看,有更多的學生組織加入可以壯大學生會的號召力。這些可能聽起來是很抽象很長遠的影響,但我們作為與會者(編委會需要出席評議會報告工作情況),的確觀察到學生組織對學生會帶來鞭策作用。

  不過,在此事的處理上,學生會的確未有清楚地解說架構改組所需事宜,而令學生組織難以主動踏出第一步。雖然大家都明白改組並非一年就能完成,過程中需要彼此不斷的了解及磨合,但學生會在進行兩次首長會後就沒再跟進,他們顯示出的誠意不足,其態度實需要反省及盡快改善。學生會要明白學生組織幹事須為其會員及其長遠發展著想,考慮註冊的因素亦主要在這兩個方面,其小心、審慎態度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學生會必須更主動了解學生組織的疑惑及擔憂之處,並多舉辦諮詢會令各學生組織幹事明白轉向學生會註冊之流程,主動及積極的態度是吸納學生組織的不二法門。

?

從左至右分別為:歷史學會主席朱維理、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學會主席劉善茗及學生會蔡元培堂宿生會主席梁啟榮

Page 20: Jumbo 44.1

page18

?  在訪問各學生組織幹事中,本會得知不少學生組織皆對具體註冊手續不太清楚,故本會搜集了改組的資料,讓同學對改組架構的手續有多點了解。

  1. 填妥申請表  根據學生會會章附則,第十一章表明現存之學生組織須向學生會幹事會提交「學科學會註冊申請表」、「附屬組織註冊申請表」或「宿生會註冊申請表」。

  2. 修改會章  會章為各學生組織的奉行章則,一切決定皆不可違反會章。於是學生組織改組,少不免需要修改會章以令各附屬學會的會章可以按照學生會會章內的職權範圍運作。而會章在學生組織的會員大會上通過後,便會交由學生會評議會審議及通過。

?  a. 更改名稱   各學生組織須在其全名加上「學生會」以示其向學生會註冊。以一學術學會為例,若中國語言文學學會轉跟學生會註冊,其全名「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會」將改為「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中國語言文學學會」。

  b. 設定法定語言  有些學生組織的會章原文沒有列明該會的法定語言,若學生組織設定了該會的法定語言,就能知道每當執拗會章時應以哪個版本為準。現時學生會以中文為法定語言,但其他學生組織可以彈性處理其法定語言。

  c. 更改會員資格  因為學生組織向學生會註冊,所以轄下會員都必須是學生會基本會員。

  d. 完善會章條文  學生會會章附則第十四章註明學科學會之架構最少必須包括學科學會監察委員會(或稱評議會或代表會),所以各學生組織必需改變現行架構,新增監察機構作平衡架構。但興趣學會及宿生會則沒有此規定。

  另外,學生組織的會章原文是指學會外務副主席要出席「學生會代表會每次會議」,現應改為「學生會評議會每次會議」。

  現在部分學生組織會章或有未完善之處,如條文中的時限、人數限制等等未有清楚註明其數目。學生會建議學生組織的就職典禮在大選後一個月內進行;出缺方面,註明不足多少人即懸空監委會,這方面人數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否則會章就會有漏洞而產生爭拗。

  e. 檢討幹事的任期  視乎各學生組織在「334 新學制」的需要而更改學生組織幹事任期。

  f. 加入解散條文  有些學生組織會章並沒有提及解散安排,而學生會提出的會章修改建議中,監察會負責處理報告,將解散安排公告各會員,並妥善處理資產,剩餘資產則須交予學生會處理。

  3. 準備相關文件  除了最新修訂的會章外,會員名單、學生組織幹事會名單、顧問名單、去年度財政報告、來年度財政預算及會員大會會議紀錄都必須交至學生會作備份。

  4. 提交全年財政預算及工作計劃  學生組織以往須將全年財政預算及工作計劃交至學生事務處,現將資料改為交至學生會,並由評議會審議通過。基於學生組織的會員大會為其學生組織最高權力架構,評議會表明只會在文件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時才會要求學生組織作出修改或交代。

  若學生組織的內部事務獲學生組織的最高權力架構通過(即其會員大會或全民投票),但遭評議會反對,然則該議案仍獲通過,在其學生組織有認受性;評議會則可以表明不贊成該議案,但不具約束力。

  5. 辦理銀行、VFBS 及大學網頁 / 電郵戶口  學生組織幹事只要辦好上述手續,銀行、VFBS(即Venues and Facilities Booking System,等同以往的CARS ,是讓學生組織預約場地、橫額及攤位位置和其他設施的網上系統)及大學網頁 / 電郵戶口會由學生會代為與學生事務處聯絡辦理手續。

  而當上述手續完成後,評議會便會發出證書,以證明該學科學會、附屬組織或宿生會正式附屬於學生會了。

附錄:組織架構改組究竟需要甚麼手續?

Page 21: Jumbo 44.1

page19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

我想回到那一天

與你坐在櫻花樹下

片片粉紅的心飄落

落在我掌心的那一片

上面交疊著你和我的掌紋

幸福 只因為有你在旁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

我想回到那一天

與你在漆黑中看見星海

剎那的出現 卻從此印在我的腦海

這個邏輯 像你和我的相遇

其實 點點星光不是最美

最美是映照出來的臉 多動人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

請讓我帶路

只想 再一次無怨無悔的為你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文/蝦餅

思忽痕

投 稿 區

Page 22: Jumbo 44.1

page20

  「一起去 __ __ 吧!」

  「是不是 CCL ?」

  「是啊,不是的話也沒空去。」

  「那就去了!」

   化 腐 朽 為 神 奇, 這 就 是 聯 通 課 程 ﹝ Co-

Curricular Learning,下稱 CCL ﹞的魔力了。

  聽到 CCL 這三個字母時,大多數的浸大同學也

會雙眼發光。何解?全因畢業要求同學於第四個學

期完結前,出席最少八項 CCL 的項目。未能滿足此

要求,就不能於第五個學期報讀任何科目。再者,

不早日解決八項 CCL,U LIFE 一節將長留星期二下

午,阻礙大家報讀學科。

CCL 的迷思

  學生事務處將大學生活分為三部分:師友聚

﹝ Mentoring Sessions ﹞、 學 習 技 巧 工 作 坊 ﹝

Academic Skills Workshop ﹞和聯通課程。前兩

者有助裝備學生職場智慧,但後者呢?細看聯通課

程的類型:講座、校園活動﹝水、陸運會等﹞、工

作坊和體驗式學習。跟大學生活有何關係?

  我、你、他之所以嚮往大學生活,是因為我們

大學生擁有「選擇權」。不會濫用自由,我們只會

做值得做的事。忙得不可開交的大學生如何騰空那

麼多時間?有空的話,做兼職幫補家計不好?做莊

務不夠充實?就算睡眠充足沒事幹,我們也不願坐

著發白日夢。青春不是 GPA,不可燃燒。

  再說,為何要八個?難道出席八個講座便能體

驗大學生活?若規定體驗式學習要有四個以上,不

是更有意義嗎?新生不懂,老鬼更不明白,但人人

都會遵從。據筆者所知,還未有烈士寧死不屈,罷

上 CCL,看來同學已習以為常。

CCL 的狂想三部曲文/阿華

CCL 的迷湯 TALK

  某程度上,CCL 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報」。先不說為

何要在頭兩年完成,既然校方已在我們的時間表上刻上 U

LIFE,怎麼不索性安排好我們聽講座的時間?好像商院就

一年級上學期 CCL,文院就下學期,理院就第二年。如中

大崇基般,我們的 LT3 和 SCM 每學期共辦二十六次講座,

學生選八場分批出席,喜歡上便上,不喜歡便自己額外找

CCL。想更全面的話,可以 WEEK1 講座,WEEK2 工作坊,

如此類推。

  星期二的例行講座為一年級生爭奪之 CCL,其激烈程

度可媲美 add/drop。每逢十二時,安坐電腦前,鬥快按

「enroll」。其實,只有三份之一的名額是先到先得,其

餘三份之二也是抽籤的 ......

  講座一開始是唱校歌,「南天海角,獅子山前 ......」

全體就座,同學別以為可以開始「閉目養神」。不知何時

開始,時薪四十的聯通課程學生幫工會叫大家張開眼睛,

實在盡責非常。講座結束,是問答時間。因為講者演繹生

動活潑,同學領悟力極強,沒有含糊便沒有問題。然而,

某處某高層總會不恥下問:「你對浸大和浸大同學有什麼

看法」,滿足大家好奇心。

CCL 的迷戀

  某次 CCL,主持者云:「大家絕對可以報多於八個

CCL !我認識一個同學參加了二十多個,仍樂此不疲!還

問我可否多報幾個!」

  莫名其妙的入學,無可奈何的考試,不知所然的畢

業。生活就像強 __,若不能反抗,就惟有享受。通過參

與 CCL,我們學會接受,並開始從接受中尋找享受。容我

強辭奪理,為 CCL 添上意義。

  難怪學生事務處的 CCL 官網道:The more CCL you

involve, the more enjoyment you will find!

  看來我們參加得太少!

Page 23: Jumbo 44.1

  音樂悠悠地奏起,家中每個人都微笑著,懷著歡欣

的心情,置身於同一屋簷下……

  一家四口,擠進在這只有二百尺的房子,一個廚房

接連浴室的空間,小小的,只要一人擠身後,就再也水

洩不通。這家猶如麻雀,五臟六腑都迫在一起,容不了

別的。

  可是,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中的歡欣喜、哀傷、愁苦、

憤怒、無奈,我們都一一渡過,渡過了數十寒暑。慶幸,

慶幸我生於斯,長於斯。

  妹妹出生了!家中添一新成員,媽媽亦不得不放下

工作,待家中照料她……可是,全家都聚焦於她生上,

萬千寵愛在一身,猶如小皇帝,稱王稱霸於這屋簷之下,

「嗚嗚……嗚嗚……」的命令一下,爸媽無不俯首聽命!

  我失寵了……被遺棄於後宮之中,瑟縮在床角,「嗚

嗚……」的滲出淚兒,淚已千行,沾濕了衣襟,反遭責罵!

「別鬧!否則出動衣架」,一鞭一打,留下深深的傷痕,

童年就這樣的渡過……窗外,仍打著雷。

  妹妹漸長,她的皇冠亦有所動搖,我成為家中的「頭

頭」,對妹妹的監管權,財政權,亦落入我身上。「嘻,

由我當家作主了!」父母外出工作,我是她的唯一監管

人,是權力的核心,「妳只是臣,必須聽命於我。」

  窗外,雷聲漸弱,天空由黑轉陰……不知為何,我

對她的狠狠的怒視,嚴厲指斥,高聲的呼喝!無所不用

其極,這淘氣小鬼也誓要捉著我、黏緊我、抱著我……「嘻,

真沒妳辦法,愛死妳了!」

  屋簷之下,有兩兄妹相親相愛,是我心中欣喜的原

因,這家充滿著愛意,我也不得不融入她、愛護她、珍

惜她……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我已入讀小學。家

的氣氛亦隨之緊張起來,奏著一段段急速的調子,空氣

也仿佛讓人窒息一樣,一樣的逼人,一樣的催速。

一家人文/日月

  六年級那年,媽媽對我異常緊張,緊張得如在繁忙時

間的中環一樣,不斷斥嚷我用功讀書,勿荒廢學業,要入

讀好中學!結果,我每天放學無復「私人空間」,只獨能

待於這百尺的囚室內。是厭惡,是無奈,是深深的無奈!

在牢房窗外看出,太陽、月亮已不知交替了多少遍。屋簷

之下,這獄卒仍永無間斷的監視著,不分晝夜的看管著我。

  也就基於吾母的緊張、關心,遂使我上了所好中學。

屋簷下,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要人好好的回饋……

  大學畢業那年,家中的一切,也變得殘舊、破落……木

牆上,是一道道腿色已久的彩虹;爐頭裏,已積滿厚厚的

灰塵;倚子腳,早已脫了一角,站也難穩。父母……

  父母年事已高,花白的銀絲已爬進母親的頭上,坑坑

的魚尾紋清清楚楚地刻劃在臉上。父親,臉是蒼蒼暗瓦的,

眉毛不時跑進灰塵,雙腳已無力站穩……

  畢業禮結束當晚,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在屋簷下,吃過

一頓最美味的飯菜,看電視節目時,吾父依舊滔滔不絕,

非常高興地猜測電視劇的橋段。從他的瞳孔裏,自豪的神

采滿滿傾溢,欣慰的笑容……

  在屋簷內仰首外望,月兒高高地掛在天空,星兒相相

為伴,是我家的倒影嗎?我的心,是舒暢,舒暢得如倘佯

於廣闊的草原上,草原上,又有花兒、草兒作伴。這真是

個溫暖舒服的家!這兒,是我生命的泉源,不足二百尺的

空間裏,我們歡喜與共、患難與共……所歷之情,情真而意切;

所過之境,真實且動容。生於斯,長於斯,「爸爸、媽媽、

妹妹,我愛您們!」

  屋簷下,倚子、桌子,牆壁,電視機,空調……再一次

滲出舒服寫意的樂章,快樂的氣氛充斥著這家,這家仿如

世外桃源,各人在睡夢中,無不歡欣的酣笑著……

page21

Page 24: Jumbo 44.1

天馬行空闇星

拍攝地點:Nancy, France

相機型號:Olympus XZ-1

拍攝心情:相如其名,不解釋。

Page 25: Jumbo 44.1

Day

brea

k闇

拍攝

地點

:N

orm

and

y, F

ranc

e

相機

型號

:O

lym

pus

XZ-

1

拍攝

心情

:於

黃昏

時分

在一

個小

碼頭

拍攝

。穿

透雲

層的

曙光

  

  

 還

有一

群水

上的

過客

,帶

來點

點隱

約的

憂傷

美。

Page 26: Jumbo 44.1

拆解大學排名走出數字遊戲

採訪/蘇汝卿、文皓心文字/渠贇、蘇汝卿攝影/王梓、文皓心

page24Cover Story

  一年一度的全球大學排名剛在本月初新鮮出爐,你還記得早前亞洲大學排名所引起的熱烈爭議嗎?在今年 5 月下旬時,QS 公司公布其「亞洲大學排名」,當中成立僅僅 20 年的香港科技大學打敗多所大專院校,成為亞洲第一學府(但在本年 QS「世界大學排名」,港大仍保持一哥地位)。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中大校長網誌上發表一篇名為《大學排名與優質教育:孰輕孰重?》的文章,並表示「一些大學甘願施展『策略定位』手段,招聘知名度高的研究人員,以刺激研究產量,或甚至付酬予外地教授為訪問學人,以便將其名字列作附屬教學人員,從而將其研究成果計算在內」。究竟是不是真有此事?

  而我們熟知的是── 201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上,浸大的排名比 2009 年急升了 196位,排名為 111 位。這樣的排名是招生宣傳的有力武器,但同時間,我們發現在 2010 年的 QS 排名中,浸大卻是排在 342 位,這兩個排名可謂相差甚遠。這樣令我們思索,究竟大學排名有多可靠?還有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究竟這些學校不斷追求的大學排名是如何調查出來的?究竟大學排名的標準是否會影響學校在研究和教學的資源分配?作為一名大學生,會有多關注大學排名?而它對我們又有多大影響?

Page 27: Jumbo 44.1

page25

排名一探大學排名製作

──究竟有甚麽機構出產排名榜? QS 與泰晤士高等教育

  在 2009 年前,一直比較受眾人認知和認可的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和 QS 共同出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QS 世界大學排名」。該排名始於 2004 年,但在 201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正式與 QS 拆夥,另起爐灶,改和湯森路透社合作,並採取全新的排名標準,而 QS 則繼續與USNEWS 等報刊單位合作推出排名榜。究竟這兩個機構是何方神聖?

  QS 全名為 Quacquarelli Symonds,是一家擁有約百名員工的英國調查公司。而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在 1971 年前是屬於英國泰晤士報的一部份,但在 2005 年 10 月遭出售予私人私募基金公司。

  而除了一般我們所關心的綜合排名以外,其實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排名,分地區的例如:QS 全球大學排名及 QS 亞洲大學排名;分專業的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排名就細分為數學、經濟或商業、電腦科學等;還有分聲望等等不同方面,各有各的排法。

本土排名機構

  除了這兩家公司之外,你知道香港也有本土出產的「香港最佳大學排名」嗎?此排名榜是由專業教育網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聯合製作的,至今已公布了十三屆香港最佳大學排名。多年來,排名榜一直沒甚麼驚喜,前三大的排名連續十年都沒有絲毫變化。

千奇百趣──大學造富排名榜

  除了我們熟悉的這些排名榜外,內地甚至出現了有趣但極富爭議性的「大學造富排名榜」。

在今年年初,中國校友會網就發布了「2011 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其中,北京大學以造就

了 79 個億萬富豪而高居榜首,這也是連續 3 年問鼎中國「造富搖籃」。清華大學則有 70 人,

名列第二。而其報告中分析發現,大學的「辦學類型」與其「造富能力」有較大關係。綜合

性大學「造富能力」最強,其次是理工類、財經類等院校,文科類院校培養富豪狀況相對較差。

但亦有人質疑這樣富「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排行榜會誤導學生。

Page 28: Jumbo 44.1

page26二探大學排名的評分準則──排名採用哪些評分準則?  各大學排名機構的評分準則極為複雜,我們在此特別分析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及香港專業教育網的 2010-2011 評分準則。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評分準則:

  因參與的大學眾多,在此只列出較為簡略的準則:

按專業教育網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排名 :

項目 % 港大 中大 科大 理大 城大 浸大 嶺大 教院

大學整體表現評估 20.0 20.0 17.5 15.0 12.5 7.5 10.0 2.5 5.0

入學收生成績結果(只計算兩科高考成績)

20.0 20.0 17.5 15.0 12.5 7.5 12.5 5.0 2.5

研究成功申請率與撥款額(總數) 20.0 20.0 20.0 20.0 10.0 12.5 5.0 10.0 2.5

畢業生表現 10.0 10.0 8.8 6.3 7.5 5.0 2.5 3.8 2.5

研究作品成果表現 10.0 10.0 8.8 3.8 7.5 6.3 5.0 1.3 2.5

院校教師學生人數比率 10.0 7.5 7.5 7.5 10.0 10.0 2.5 1.3 7.5

圖書和電子資源收藏量 10.0 10.0 7.5 1.3 2.5 8.8 5.0 6.3 3.8

總分 100.0 97.5 87.6 68.9 62.5 57.6 42.5 30.2 26.3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Page 29: Jumbo 44.1

page27

三探排名權威性  究竟大學排名有多準確和嚴謹?一個機構是否有能力把全球 600 多所大學的質素都調查清楚?我們沒有能力一一揭開這些排名的內幕,但經過觀察這樣的評分準則和訪問陳新滋校長及幾名教授,發現排名榜中有不少具爭議性的地方。

一、地區性問題

  泰晤士報來自英國,2010 至 2011 全球大學排名中,不難發現英語系國家的大學排名偏高。 在前 100 名中, 英語系國家(包括前英殖民地)約佔七成。台灣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在本年發表的《全球大學排名 騙倒一堆校長》一文中指出:在前40 名中,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各有一校上榜,而德國和意大利竟然沒有任何大學進入前 40 名,那真的表示英語系國家學術水準較高嗎?一些非英語系的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較高的學術水準(如法國和德國),但因為其研究報告及論文的語言,以致其水準難以考量,或甚至被低估。

  而且不是每間大學都會參與排名,例如:由於 2010 年為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一次獨立發布大學排名,其認受性並不高,我們會發現香港中文大學和城市大學都沒有參加排名,所以排名的準確性及代表性的確存有很大的疑問。

二、主觀因素佔較大比重

   從 排 名 的 評 分 內 容 得 知, 主 觀 因 素 佔 較 大 比 重, 例 如泰晤士報就有 15% 及 19.5% 分別為教學及研究的聲望調查(Reputational Survey-Research)。陳校長亦特別指出:「大學排名約 4 成是觀感(Perception),同一件事,不同人會有不同的主觀感受,所以變化很大,難以做到絕對準確。」

  不同機構亦有主觀認為重要的評分準則,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就用發表論文總數。若在我們身上套用這準則,然則理工大學的人數比浸會大學多 3 倍,他們發表的論文無論如何都應該比浸大多。而相反泰晤士報就按平均數,這樣比較合理些。部分規模較小的大學排名機構主要目的是為留學生提供資訊,背後會考慮經濟利益因素。

三、 邏輯謬誤

  從泰晤士評分準則所見,「論文的引用」及「研究經費」都是研究質素的評估考量因素。雖然表面上看似有理,但引用的次數真的與論文的質素成正比嗎?一位本校教授直言,假設該篇論文有不少謬誤,而多篇文章都引用其論點作批評或反駁,不看內容而只重引用指數(Citation Index)實在不合理;另外,研究經費只為 Input(投入),經費大或初步構思得到認可卻不一定等於 Output(指最後研究成果)有保證。

  另外,我們熟悉的所謂「國際化程度」,其實就是指學生及教員的國籍是否多元,而教學語言是否為英文。這樣會否間接鼓勵大學聘請教員時側重考慮國籍的多元性,而非教員的能力呢?另外,高舉英文而摒棄自己的母語,對實際教學可真會有幫助,還是又是另一種英語霸權?大學這樣的「偽國際化」,早就已受到社會廣泛爭議。

  在嶺南大學前副校長饒美蛟《妖言惑眾的大學排名可以休矣》一文中,他批評:「教育網採用的『等距』計分法,其背後的邏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種計分法不能反映實際的得分差別,因為排序之間的實際得分,差距可能不大或很細小。」就今年的「成績表」所見,20% 為滿分,亦以 20%、17.5%、 15%……有序的遞減下去,這種做法誠然會便於計算,但就如饒教授所言「等距」計分法會造成各院校最後總分有嚴重偏差,我們就以 60 分為合格標準,原來香港有一半大專院校「肥佬」:城大、浸大、嶺大和教院,這種粗疏的計算方法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四、 資料來源、計算範疇不全面   排名機構只參考大學提供的公開資料,亦偏重於可量化的範疇,這樣的評分方法並不全面,例如:香港專業教育網只計算兩科高考成績,棄中英不顧。

  而且不同範疇的科目也使用量化的評分準則計算排名,對於某些專科大學極為不公平。商科與理科比較容易用一些客觀的標準量化,例如發表論文數量和研究成果等,但人文與社會科學等學科,因為其評分需要以其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背景和社會等複雜的綜合因素作為參考標準,比較難以統一標準及量化,以致一些偏重人文學科的大學排名較低。

  全世界有數十萬所大學,相信目前沒有任何一間機構會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及能力一一了解每所大學,我們亦相信無法找到一把適合的尺子去量度每所大學。儘管我們知道大學排名當中種種的瑕疵和不足,但每年各大排名榜一出,媒體不免渲染一番,即炒作成為城內熱門話題。而作為一個排名機構,他們都喜歡標榜自己是「最具權威」、「最準確」和「最全面」的,因此各大排名榜會對社會、部份家長和學生影響甚深。

  但作為一所具教學使命及理想的大學,一名理智的大學生,縱使面對名目繁多的「大學排行榜」,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定位及價值,不要隨波逐流而迷失自己。

Page 30: Jumbo 44.1

page28

浸大人如何看大學排名?

陳新滋校長及教授:  陳校長一入學就曾宣言:「帶領浸大打入全球 200 強」,現在浸大真的實現了這個目標。作為一名校長,對於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教學重點及管理方式的影響相當大,他又是如何看大學排名的呢?他會否按大學排名的「訂單」打造浸大?坊間亦傳言有部分教授為達到學校要求,要經常趕「Paper」,以致無暇兼顧教學。到底浸大會否有此情況出現?大學排名會否為浸大教員帶來壓力?

  相信同學都很關心以上問題,我們特此訪問了陳新滋校長及幾位教授(在此不公開姓名),了解他們對大學排名的看法。

大學排名的意義,浸大對其又愛又恨?

  陳校長表達了他對大學排名的看法,「我認為排名不是絕對,排名高不保證教學一定好。大學排名不是浸大辦學的目的,但它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因為評審有一定準則,讓我們知道外界如何看浸大,像一個人的名譽和地位。而評審提出的不足和可取之處,可令我們反思。」

  另一位教授卻持相反的意見,「我認為每一所大學有其獨特角色、使命及發展方向,將各大學 Benchmark(作比較、排等次)是難以做到的。在教學立場而言,大學排名根本就毫無意義,只是一場數學遊戲。校方雖說不看重,但我就覺得它其實很想提升排名。我認為最重要跟自己比較,看看有沒有比以前進步,長遠而言能否提升學生的質素,而不應執著於門面。」

  「對於歷史尚淺(指成為大學)、規模較小的浸大而言,對大學排名可謂又愛又恨。」一位教授點出學校的苦衷。「大學不能不參加,因為公眾會以為你不敢參加,但學校又不能故意為提升排名而做甚麼措施,而大學排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因為打分最多的是名譽(Reputation)。」

浸大「成績表」?

2009 年,浸大於「泰晤士高等教育—QS 世界大學排名」排名 307 位。

2010 年,浸大在 QS 的世界大學排名 342 位,而亞洲大學排名 73 位。

201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浸大為 111 位,比 2009 年

急升了 196 位,首次進入世界 200 強,並同時位列亞洲第 13 位。

2011 年,浸大於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升至 243 位。

Page 31: Jumbo 44.1

page29

為提升大學排名作出的行動?

  陳校長明言:「大學排名不是我們辦學的目的,亦不會為此實行甚麼計劃。」

  但是除了大學排名外,大學還得面對 UGC(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壓力及社會大趨勢,重評估、採取量化標準、側重於研究及向教授加強施壓等行為,似乎是大學無可避免的行動。浸大當真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嗎?

  陳校長坦言:「相對教學,研究較容易評估,同行亦很容易看出研究的質素。我們在數量上並沒有設下標準,但看重質素。」他指學校會以合理的標準來評估教員的表現。

  而在實際層面,學校亦的確難以完全控制教員的研究,一位教授指出校方的難處:「一難以控制教員個人的時間安排,大學畢竟與商業機構不同,要尊重學術自由;二難以控制申請經費,研究需要聘請研究生及研究助理,涉及較大額的經費須向 UGC 申請,與其他大專院校的教員競爭;三難是研究方面,因不同科目的範疇不一,學校在研究數目上難以為教員定下劃一的標準。」

  就學校管理教員研究的情況,一位教授就指出每一年學校都會有表現評估,教員需要遞交周年報告(Annual Activity Report)。校方主要看研究、教學及服務三部分,例如報告該年的研究數目及研究經費等,而評估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升遷機會或薪金調整。有教授認為,這可算為壓力。

  另外,陳校長亦指出:「較為落後的同事,我們就會了解他有何困難,想辦法幫助他們。新來的同事的起跑線一樣(指研究經驗),表現會較易看出。」

  據部分教授表示,校方對不同的教員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對於長工,校方會給予較長時間評估,院長、系主任亦會給予壓力,若沒有改善就不會獲升職及薪金提升,但很少會因此「踢走」教員;對於合約制及新入職的教員,校方給予的壓力相對大,他們沒有研究就無法生存,因為校方不會保証三年後續約。

  同時,學校有聘請專門做研究的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s,以提升研究人數及研究數目來獲得更多的經費。校方亦會邀請有名教授,例如諾貝爾獎的得主到校作短時間客席演講,以提升學校的形象及知名度。

陳新滋校長

Page 32: Jumbo 44.1

page30

研究 VS 教學?

  大學與中小學不一樣,教學與研究是相輔相承。問到大學排名的標準是否會影響教學的資源分配,以致傾重於研究而輕視教學?陳校長表示,教學資源不會減,若有好的研究項目會呼籲叫人捐錢。他認為研究和教學會互相幫助的,研究做得好,自然會對該學科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會對教學更有信心,能夠鼓舞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新元素放進教學。過去亦有太偏重於研究的教授,這是他們不鼓勵的。

  但陳校長亦坦言,「相對教學,研究較容易評估,因為研究最後的目的就是要展示成果,發表文章,告訴全世界。」

  儘管我們知道當中的無奈,但當中受訪教授也反問道,「催谷研究、聘請大量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s,無疑能收立竿見影之效,因為壓力、要應付表現評估、抱著『有總好過無』的心態,研究量無疑是提升了,但當中多少是有真正的價值,對學問、人生及人類社會帶來貢獻呢?」於是我們問:研究最終是為了甚麼?另一方面,他亦指出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極為不健康的。「這些教授只專注於研究,沒有擔當教師的角色。但其實研究也要貼近人群, 教学相长,教书对研究也有好处。」

比較其他本港大學,浸大教員較少壓力?

  對於科大的管理手法及排名,陳校長認為它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雖然全港的大學都正在實行這樣的制度,但陳校長表示:「現在全港每間大學都奉行美國的管理機制,例如工作 6年後就會淘汰一些表現不好的教員,沒有做研究就要走。我知道科大評審較嚴格,所以可保持水準,但我認為不一定樣樣都要學,相對其他大學而言,浸大則比較照顧同事,但若教學及研究都表現不理想就不會獲續約。」

  據一位教授表示,由於歷史原因,浸大校方對教員較為寬容。浸大在七十年代出現財政困難,那時教員的薪水比中學的老師還要低,教員是「挨義氣」協助浸大渡過難關的。浸大由書院升為大學的過程中,教員付出很多,因此管理方式要有「人性」,不能給予他們太多壓力。但現在的新老師多,他們的人工亦與科大的教員差不多,因此要求應該提高。

  他也指出,從謝志偉、吳清輝到陳新滋接任,他們給予教員的壓力一個比一個大。「以前人工是自動升的,到了吳清輝管理,就開設了工資評估系統,陳新滋雖然只上任了一年多,但我觀察到他有很多『動作』,尤其對新同事,給予更多的壓力。但我認為這是件好事,與其他大學比較,我們是較為寬容,全世界都在競爭,因應社會趨勢,這是應該的。」

  當然大學教授在社會上是一份較為有尊嚴的工作,不應與其他商業機構般管理。另一名教授直言:「難道校方不予壓力,我們就甚麼都不做了嗎?校長應該信任院長、院長應信任系主任、系主任應信任教授,給予足夠時間及空間。」

大學排名的高低,對學校有何實際的影響?

  陳校長表示,大學排名有一定的幫助,但不會有大影響。

  在學生、家長方面,一些學生,尤其內地的同學會考慮大學排名去選校,當然,這只是部份學生的標準,其他學生也會重視自己心儀學科在該校的成就。

  在行政上,學校看來亦會參考大學排名的「訂單」要求,陳校長舉例:「Times 指出我們與工業的關係評分比較低,我們反思後,亦的確發現有不足之處,於是便加強知識轉移,而我自己也加入香港工業總會,希望彼此加強溝通;去年排名提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高材料研究高於世界水準的四倍,那麼我們將來就會加強這部分。」

  在找贊助資金方面,名氣大自然就易於找贊助。陳校長表示以往 UGC 有配額制度(Matching Funding)即任何一所大學能籌得四千五百萬以上,政府就給予相應的資助金額,但現在沒有這制度,浸大希望向 UGC 爭取。陳校長表示:「今年我們籌得的資助金額十分理想,比去年進步,但是還需要繼續努力。」不過他沒有表示與這今年排名上升有關。

滿意現在浸大的表現嗎?

  陳校長表示,「浸大排 111 名,我認為算是不錯,因為全世界有數萬所大學,中國的大學條件比我們好的多的是,這名次可謂相當令人欣慰。當然,我們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教學及與工業的關係可做得更好,這對學校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我相信將來名次也會再提升。」

  相反,有教授則認為不能算滿意,相對香港其他大學,浸大是比較差。

  「我認為可以在研究方面再給予壓力,因為相比其他大學,如科大給予教員的壓力都較大,浸大始終較為寬容。我認為在教學及研究上的表現,浸大都不算是理想,可以更進步及改善。」

Page 33: Jumbo 44.1

page31

浸大同學:  一所大學優秀與否,不論外界如何評判,也許學生是最清楚的。學生是否關注排名,在某程度上,也推動了大學排名榜的發展。浸大人,你重視排名嗎?你認為大學排名與大學質量成正比嗎?我們特此隨機找了十多位同學作簡單的訪問,當中亦包括內地生。

  大部分同學表示對個人而言,大學排名重要性不大,他們只會當作參考資訊,選校時主要考慮還是自己有興趣的專業及畢業出路;但他們認為對於大學而言,大學排名影響可謂相當大,有同學更形容,「大學好比一間 Business Company(商業機構)」,學校要特別爭取名氣,吸引優秀學生、國際知名的學者前來交流訪問以及任教。而名氣高,亦會容易找贊助商投資學術及設施方面等。

  雖然不少同學理性地認為大學排名與大學質量不完全成正比,只是一個側面的反映,相差一兩名次不能代表些甚麽,但大部份同學仍認為設大學排名是其有必要性的,一可令大學之間產生競爭意識,二向學生和家長在升學時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資料,因為大學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的教學質量。

後記:

  「大學已經是一項全球化產業了。」英國 QS 調研公司主任馬丁 ‧ 因斯(Martin Ince)曾經解釋大學排名存在的必要性時說道。然而大學排名只是社會日趨市場化、量化、機械化的其中一個表象,其他因素如 UGC 撥款的準則及限制等等都構成了如今大學成為商業管理一份子的現象。在我看來,這就意味著,大學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大公司。而當大學已經可以被量化、統一標準化的時候,也就意味它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生產。可悲的是,我們,正成為這些待投入市場的產品。在訪問的時候,一位同學的回答令我深思:「大學以育人為本,而育人是難以量化的。或者,排名只反映出大學在『技術層面』的水準,可是大學不是技校。」大學的基本使命是「立人」,當我們過分受制於研究論文數量等硬性標準,而忽略那些一些人文素質培養等軟性要求時,「育樹立人」就會變成「快速生產」。

  浸大一直以「全人教育」為教學目標和理想,但願這樣的教學信念能成為這場瘋狂的大學競賽中抗衡的力量,無論如何都不能偏離的航道。如果校園有多一點教授與學生共同探討學術和生活的身影;如果學校裏的圖書館資源能更多一點;如果學校政策的制定和規劃能提供多一點學生參與的空間……我想,即使不能成為排名榜上的第一名,卻能成為每位浸大學生心目中最擁護的母校,這不失為一所學校能獲得的最高的讚譽吧?

  在開始策劃《Jumbo》44.1 校園版的主題時,我們曾聚焦在校慶 55 周年此事上。無疑,這是校園值得慶祝的一件大事。但在我們不斷的討論中,我們意識到,在一所大學的周年慶典中,除了喜悅的讚美和對成就的致敬以外,冷靜的反思和批判或許是一份更有意義的禮物。借大學排名榜的思考,讓大學在日趨市場化的大時代下重新自我定位,也是爲了使學校能更好地發展,邁向下一個紀念,亦值得慶賀的周年。

page31

Page 34: Jumbo 44.1

page32

光影 世界中的顏色情意結

文字 / 薛婧、陳舜宜

  世界被記錄的狀態始於黑白,然後紅綠藍三種顏色衍生出世界裏無數的儀態萬千。但無論眼前風景色彩再繽

紛,黑白兩色永遠都是不可替代,且永不褪色,即使光影只是它唯一的修飾。在一個被彩色佔據著我們所有視線

的年代,人們開始懷念黑白,因而彩色電影時代中並不乏黑白電影的身影。80 年代裏荷里活電影《鬥魚》(Rumble

Fish)中,導演法蘭西斯 ‧ 福特 ‧ 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黑白菲林上繪出彩色鬥魚的手法驚豔一時,

而之後的《柏林蒼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則首創了一個黑白與彩色互相交替的新型電影形式。這種

手法被其後著名的《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和《罪惡之城》(Sin City)借鑒,都達到了突出主題、

加深藝術感染力的效果。

page32生活藝術版

Page 35: Jumbo 44.1

page33

偏愛黑白——《柏林蒼穹下》

  在精緻的黑白色調裏,失意的人們在天使的撫慰下慢慢學會自己走出傷痛,走出陰霾,而天使則永遠停留在自己的單色世界裏。望向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街道,永生的他們已經厭倦了漂浮在空中的虛無。「精神,我們除了精神外一無所有,但有時我對自己精神的存在感到厭倦,我不再喜歡夜以繼日的飛翔,我想感覺身體的重量,無所拘束,能夠一步步感覺到腳邊的風。」能夠拯救眾生的天使丹米爾卻嚮往著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歡笑的「人生」。他抬起頭看著沒有顏色的天空,想起自己剛剛來到人世,那是天地鴻蒙初開、穹廬不分邊際的時候,那是遍野荒原枯樹、周遭永恆寂靜的時候,他和眾天使們守護著這個星球,守護著茫茫無際的史前之河,看風生水起、草枯草榮。他的目光穿越歲月中只有明暗面的河流,卻分不出湖水的碧綠、海水的湛藍和露水的澄澈;他們傾聽人類內心深入最隱秘的聲音:孤獨、恐懼、憂傷、憤怒、猶豫、痛苦、渴望和絕望……但他們卻從未嘗過喜怒哀樂或是嬉笑怒駡的滋味,甚至於冬日裏的一杯咖啡、夏日裏的一口涼茶都是一種奢侈的想像。

  這個黑白故事開始於天使手中的羽毛筆。羽毛筆下傾瀉而出的童年瑣事,在第一片菲林中就已經讓觀眾深深懷戀起往事。這部講述天使傾情於人類並甘願落入凡間的電影, 原 名 為 ”Der Himmel über Berlin”,譯名即《柏林蒼穹下》,它從兩位天使的視角展現了二戰後滿目瘡痍的柏林百態:失去了戀人而哀傷無依的年輕女子、和兒子永遠互不理解的孤獨父母;坐在地鐵裏自怨自艾的絕望中年男人;步履蹣跚地行走在廢都的失聲老說書人……他們心事重重各懷焦慮,絕望地發現「柏林變了,全世界都瘋了」。

  電影在短短十幾分鐘達到氣氛低谷,黑白烘托出的絕望和歇斯底里恰到好處。片中時而出現瞪大雙眼的孩童,他們好奇望向天使,這卻似乎是貫穿全片的亮點——德國導演文德斯(Wim Wenders)借唯一能看見天使的孩童,來寓意德國未來的希望,他把自己對故鄉深沉的愛,全部寄託於天使們對失意人們的撫慰中。

Page 36: Jumbo 44.1

page34

  於是這位留戀人間的天使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時間的起點在哪裏?宇宙的盡頭又在哪裏?陽光下的勃勃生機是否不過為幻景?我看見、聽見、聞見的,是否只是海市蜃樓般的表象?

  直到他在馬戲團遇見瑪里安,這個平凡樂觀的女孩用她最真誠的熱情來應付生活中的孤獨和寂寞,用最執著的熱忱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和滿足,「那天我學會了感動。」面對眼前這個沒有翅膀的「天使」,總在高處俯視人間的他終於明白,自己所見證的這一切在歷史中只是一瞥,在世界之外遊蕩已久了的他,離開這人間已經太久了的他,不想再置身度外,他嚮往那粗糙卻真實的彩色世界,他憧憬著為人的美好,那種細膩具體而微,「讓我進入人類世界中去,即使只是手裏握著一個蘋果,抬頭望見繽紛陽光、澄澈蒼穹,低頭則看見精緻的輪胎印記、塵土煙雲」。

page34

Page 37: Jumbo 44.1

page35

專執於紅——張藝謀

  單色與黑色在影視作品中相得益彰的表現並不只限於黑白,特定的顏色常常被人們賦予特定的意義,在這種特定的意義裏,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鍾愛的顏色,而張藝謀的紅色情結更是廣為人知。

  張曾笑說,因為他是陝西人,所以喜紅。或許,他的偏愛更是因為紅色的表現力。它的鮮艷代表著熱情與喜悅;也代表著性感與力量;然而,它的刺眼卻又象徵著血腥與不安,革新與剛烈。

1987 年《紅高粱》   《紅高粱》是張藝謀的處女作。它不僅鼓舞了國民,更震驚了世界。

  電影改篇自莫言的《紅高粱家族》,是頌讚那種在高粱地裏蓬勃旺盛且狂野原始的生命力。莫言在《紅高粱》加入了個人色彩。那大片褐綠色的東北高粱,在他筆下,卻成了靈性化的紅高粱,一片血海的高粱。

  張藝謀把這樣充滿個性的紅色投放至銀幕上,把絢爛的紅色發揮到了極致,使強烈的情感籠罩著整部電影。

  電影一開始,紅色已成了它的基調。

  「我奶奶」坐在花轎上,被抬送到李大頭家。那畫面一片艷紅,鏡頭只拍著「我奶奶」的特寫,襯托出奶奶的年輕與嬌美。

  接著,整個空間都瀰漫在大紅與淡黃的色調中,大片的艷紅與土黃盡收眼底。十八裡坡的貧瘠荒涼、黃土飛揚,是環境的艱難,卻也突顯了生命的強悍。鏡頭在這紅與黃的色調中不斷穿插,像是強盛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激情互相交織,繼而那高亢嘹亮的嗩吶聲響起,一場驚心動魄的顛轎風俗亦隨即展開。坦胸露背的轎夫們,一面舞動,一面高歌。那原始

生命的衝動和壓抑至深的痛苦彷彿突然噴湧而出。直到「顛轎」結束,夜幕降臨,那深刻的紅色才漸漸淡出,換上深藍的調子。

  「我奶奶」與「我爺爺」野合一幕,紅色不再是唯一的主調。張藝謀不以一般香艷激情的手法拍攝這場景。相反,他沿用小說中對高粱的象徵描寫,以翠綠的高粱代表生命,把這場結合在紅綠的對照下符號化了。

  畫面中,比人還要高的翠綠高粱在熾熱的陽光下不斷搖曳,瑟瑟作響。穿著鮮紅嫁衣的奶奶在青綠的高粱地裏不斷穿插狂奔。鮮紅的躍動打破了青綠的寧靜,大大刺激了視野。鏡頭捕捉著他們的追逐。高粱也在那兒搖晃,像是他們那刻跳躍的內心。

  但當她知道那是爺爺時,她停下了。

  最後,她呈「大」字型的躺在青綠的高粱地上,爺爺跪在她面前。大片高粱在金色的空氣中漫天飛舞,搖曳不止。在陽光閃爍下,高粱彷如披上了神聖的光環,高密而輝煌。此刻,這已不僅是一幕男女的歡愉,更是一場隆重的祭祀典禮,一種神秘的精神圖騰。

  完事後,奶奶騎回她的驢子,一切歸於平靜。然而,畫面裏那強烈對比的色彩卻使觀賞者的心情依然激盪,難以平伏。

page35

Page 38: Jumbo 44.1

page36

  鏡頭下,一件鮮紅的嫁衣與大片在風中舞動的青綠高粱形成強烈對照,震撼了視野,也震撼了心靈。它使人依舊興奮,為那張揚狂放的生命力而喜悅。

  大概文字的血腥仍有想像空間讓人喘息,而電影裏血腥的畫面卻會令人窒息。因此,羅漢大叔被剝皮那幕,電影點到即止。小說以殘酷的剝皮場面揭示侵略者的兇暴和歌頌羅漢大叔的英勇無懼;以人群的哭聲與一場大雨的沖洗,把悲劇昇華至美麗的神話。而電影則以剝皮後的場面表現當中的憤恨與謳歌。

  血腥過後,那剝皮者瘋了,血淋淋的坐在一片被日軍摧殘的青綠的高粱地上。那紅綠顏色對比強烈,視覺畫面令人震驚,感覺更是唏噓。鏡頭就在這樣紅綠對照的畫面停了一會,才漸漸擴大,落在一片已毀的高粱地上。

  高粱在小說或電影裏都是生命的象徵,看到倒伏的青黃高粱與血紅的瘋子,日軍的冷血與羅漢的悲劇不言而喻。

  電影的結尾更是震撼人心,讓人動容。日蝕把整個世界染成了單調卻刺眼的紅色。「我爺爺」牽著豆官的手,泥塑般立於血紅的天空下。鮮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無邊際的高粱染成血海。紅高粱在揚揚的歌聲中晃動,齊聲哀鳴。這樣的大紅籠罩著整個畫面,直至劇終。那首爺爺在野合後唱給奶奶聽的情歌,彷彿在遠處飄揚,也在爺爺的心裏迴響。那是他對奶奶的承諾。大概這承諾是永生的。「我奶奶」安詳地倒在血泊中,伴隨著她的那首「妹妹你大膽往前走」是回憶,也是鼓勵。 也許,死亡不代表終結,而是走上更遠的路,如同豆官結尾時的那高亢童稚的歌聲,「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盤纏,娘,娘,上西南……」此刻,紅色是悲痛的哀悼,也是真誠的歡送。

1991 年《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篇自蘇童的《妻妾成群》。它講述一個年輕女子—頌蓮,因繼母貪財被迫嫁給一個大戶人家當四姨太,墜入爭風吃醋的旋渦裏,最後因不諳世道而瘋了的悲劇。

  小說以從容的筆調道出封建制度對舊日女性的壓迫與摧殘。而電影則透過色彩與構圖,以藝術的張力強化封建思想的可怕。它揭示出封建制度不僅扼殺了許多年輕的生命,更摧毀無數美麗的愛情。

  一如《紅高粱》,紅色是整部電影中渲染最多的顏色。然而,這裏的紅卻不再像《紅高粱》那樣,代表著熱烈的生命力。這裏,紅是一種權力象徵,是生命的無奈,也是生活的抑壓。它不只是大片的紅,還帶來了陰深的黑與蒼涼的白。三種強烈的顏色交替結合,為電影染上一種徹底的悲涼。

  頌蓮踏進陳宅那刻,鏡頭落在一塊寬大的碑誌上。深黑的碑誌覆蓋了整個畫面,構成頌蓮進府的背景,使站在碑前的頌蓮變得緲小。一排排金色篆書密密麻麻地刻在碑上,彷如一道道符咒,無聲地詛咒著院裏各人的命運,冷眼看著又一悲劇的開始。

  大紅燈籠,是張藝謀為電影賦予的,並且被不斷強調。每當老爺到那房太太的院子裏過夜,那房的院子便點滿大紅燈籠。這是原著沒有的。

  新婚那天,新房裏外都點亮了無數紅燈籠。頌蓮穿著橘紅裡衣,坐在床邊等待老爺的吩咐。她被動地舉起紅燈籠,讓老爺欣賞自己。

  那夜,整間房子都染成了橘紅。很美,美得讓人眩目。大概,張藝謀就是想營造這樣的效果。陰深的大宅下,這唯一美艷的紅,沖昏了她們的理智,腐化了她們的心靈。

  接著,鏡頭轉向一層薄紗上。大紅燈籠的光火為白色的薄紗染上一抹淡淡的橘紅。橘紅的薄紗輕輕飄揚,為背後的一切添上幾分神秘。朦朧間,是兩個人的剪影。原來,薄紗背後是一片大紅。頌蓮呆呆地躺在那兒,蓋著大紅色的龍鳳被子……

  大紅燈籠本是喜慶的象徵。張藝謀的紅燈籠卻是權力的象徵。紅燈籠點亮時,那橘紅是多麼招搖艷麗。但當紅燈籠被吹熄後,那暗紅卻是何等孤寂沉鬱。它們像是太太們生命的全部。在那大宅裏,各房太太的鬥爭也是為了大紅燈籠的亮起,獲得瞬間的寵幸。

Page 39: Jumbo 44.1

page37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困在黑森森的院落裏,紅色彷彿就是那一隻隻蝨子,漸漸的,爬滿了頌蓮身上。陰森恐怖的空氣令人窒息。面對著封閉的思想,頌蓮本來的純潔被蠶食了。她的理智完全被扭曲。為了得到特權,她假稱懷孕。這讓她再次獲得老爺的寵愛,獲得紅燈籠的亮起,贏得一身華麗的紅袍。

  正當她享受著一片喜慶大紅的擁戴之際,白褲子上的一滴紅血卻把她的謊話揭穿。她點燈的希望頓成泡影,落得封燈下場。這像是個可笑的諷刺。紅色,帶給她權力,更帶給她災難。

  頌蓮被封燈時,鏡頭細膩地捕捉著封燈的每個過程。

  僕人先把紅燈籠一一熄滅,然後逐一為它們套上黑罩子。那封燈罩子不僅是代表著死亡的黑色,上面還繡了一條傳統中至高權力的象徵——龍。最後,鏡頭漸漸擴大,停落在掛滿黑燈籠的陰冷院子。頌蓮一身紅旗袍,在一片狼藉的黑色中冷冷的站著。紅黑的極大反差,使人更能感受到那院子的黑暗。那裏的生死,全都操控在那至高無上的權力者手中。

  眩目的橘紅甚至把丫鬟雁兒也迷暈了。她在房裏偷偷點燈,幻想當姨太太。最後被揭發,紅燈籠在她眼前燒成灰燼。鏡頭俯瞰著這蒼涼的情景。整個畫面都是一片白茫茫。兩旁,是蓋滿皚皚白雪的屋簷。中間,是鋪

滿白雪的天井。雁兒跪在天井,世界像被白色埋沒了。只有她眼前,是一堆黑色的灰燼。喜悅的配樂從畫面外傳來,像是諷刺。黑與白的極大對照,使悲涼的感覺更為強烈。漸漸,鏡頭由蒼白轉為鬱藍。突然,音樂停止,雁兒倒地。這暗示著雁兒的死亡,更表現出宅院的冰冷。

  電影的結尾更把悲涼的氣氛推向極致。在最後一幕,灰黑的屋簷佔據了大幅鏡頭,一排排大紅燈籠卻依舊亮著。頌蓮穿回她昔日的學生服,在那四四方方的院子裏痴痴呆呆地不斷徘徊。

  那大片的灰黑與一排排的大紅形成了極大的對比,使蒼涼孤寂的感覺更是強烈。隨著頌蓮的步伐,鏡頭不斷重疊,也漸漸擴大。那冰冷的灰黑色覆蓋了整個畫面,而那大紅的燈籠則成了點點燈影,朦朦朧朧的,亦幻亦真。彷彿間,觀眾聽見她的呼喊。物是人非,她回不了過去。她本來的文明已被愚昧的封建思想吞噬。她像是代表著舊日社會裏無數被壓抑著的人民,想要放聲嘶叫,想要逃出那嚴酷的框框。

  第二年夏天,陳府又娶進一位年輕貌美的「五太太」。一排排大紅燈籠又再亮起。死寂的空氣裏,一曲紅色悲調再道傳來……像是輪回,一場只有夏、秋、冬的爭鬥輪回。

  因為這裏,從來沒有充滿生機的春。

後記:

  我曾經看過一個下身癱瘓的殘疾藝術家的畫作,大片大片的黑色漆在畫紙上,她說,黑色是她鍾愛的顏色,因為她認為黑色代表剛毅的生命力量。我曾經一直認為黑色代表著絕望和負面,但在她眼裏,卻認為這絕望代表著強大的生命力。也許每一個人心裏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顏色,它代表著生活最美好的一面。

  顏色是如此之豐富,被人類通過攝影、影片和文學而被賦予了生命。它有著歡樂或悲傷的感情,它有著溫暖或冰冷的體溫,它用它的美麗觸動了我們心裏最柔軟的情愫。感謝色彩。

page37

Page 40: Jumbo 44.1

page38page38

電話文字雜作版

Page 41: Jumbo 44.1

page39

窗外 劉善茗

  「您所打的電話暫時未能接通,請您……」還未等電話另一頭的錄音播完,她已放下左手緊握著的手機,身體微微挨向散發著真皮味道的車子椅套。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旁人聽著,只會以為是她那偶而的深呼吸。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那輕呼呼的、似有還無的一口氣,已經是她可以作的最大控訴。

  她望著車子窗外的那一棟村屋,鐵門緊閉著,裡面寂靜無聲,村屋空地前更置了道上了鎖的小鐵欄。車子外熱氣騰騰,屋子因熱氣而躍動,沉默地如蜃樓般躍動。她收回目光,把頭轉向前方的擋風玻璃,車子立即如接到命令般開動了。

  車子沿著汀角路飛馳,左拐右轉。有片刻她看到了深藍色的大海,儘管她突然厭倦了車廂裡的真皮味道,儘管她想嗅嗅海水迎迎海風,但她還是沒把車窗調下。她鬆開了安全帶,調較了椅子,躺了起來,看向那道小天窗。她就是因著這個小天窗才會買這算是舊型號的車子。

  天窗外的白雲藍天分明,雲群卻是靜態的。車子走得很快,可是它們依舊留在她那天窗中相應的位置。彷彿即使多過十數年,即使她已經老得再也沒法如今天這樣行動自如,只要天窗還在這裡,那麼她一抬頭,雲群還是在這裡悄悄地、卻又理所當然地存在著。

  她想起他,那個從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接她電話的他,那個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個佔據了她心頭最大席位的他。

  記得在他還小時,他很愛用雙手劃出個框架,把天空框在裡頭。他愛大聲嚷著,要她像他一樣,閉起右眼,只用左眼,然後一大一小就在路邊蹲著,一起相信這雙手框著的天空會被永遠留住。

  那時,他還願意和她分享他眼中的世界。那時,他什麼也會告訴她。她下班後在隔壁大嬸家接他回家時,他一定會緊緊拖著她的左手,然後把在學校學到的、和同學玩過的、還有那些好友和他分享的小祕密,一古腦兒地毫不隱瞞告訴她。

  記得他小學三年級時,她帶他第一次到海洋公園玩,作為他考上全級第一的獎勵。他玩得滿頭大汗,往這裡跑跑,又到那裡看看。坐纜車前,員工為他倆拍了張合照。本沒餘錢買照片的她,敵不過他的軟泡硬磨,最後還是忍痛把它們買了下來。

  照片有兩張,一張大一張小。小的那張,現在還放在她的錢包裡,如同在天窗中安頓下來的雲片一樣。她屈指一算,才驚覺原來已經過了十數年。她打開了名牌皮袋,真皮錢包的味道再一次刺激著她的鼻子。映進她瞳孔裡的不止有那張有點褪色的合照,還有旁邊的數張黑金信用卡。

  她把合照從錢包裡拿出來,高舉著放在眼前,讓那些白雲成了相框,框住了這張難得的合照。這一刻她才發現,原來只得藍天白雲的世界,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離她很遙遠。

  照片中,他緊緊牽著她的手,一如從前每晚她帶他回家一樣。這些年來,她一直只顧向前衝,竟然,連他在什麼時候鬆開了和她緊握著的手也渾然不覺。這時,坐在她旁邊的人遞來了一張紙巾。她接了過來,右手胡亂地抹了抹自己的面頰,左手在袋子中搜索著那手機,長按了那個一號號碼鍵數秒,一組熟悉的數字出現了。

  而她,正等待著電話接通。

page39

Page 42: Jumbo 44.1

page40

夜 夜深 深夜(一)  車 他坐立不安,「現在應該怎樣做?」他心亂如麻他決定,找個人傾訴,在這深夜裏

他很少會這樣,因為在平時,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解決但這次,真的不能

他拿起手提電話,撥打給第一個人「嘟嘟……嘟嘟……」

他毅然按下「結束通話」的那個按鈕,嘗試安慰自己

「都這麼夜了,人家睡了不聽我的電話是很正常的事。」他口裏是這樣說,但心裏,始終想找人聽他傾訴,想找人給他安慰安慰他那顆空虛茫然的心

他再次拿起電話,第二個,沒有人接,他便試第三個

第三個,沒有人接,他便試第四個他意興闌珊,原來,在這夜,他連一個傾訴的對象都找不到他最後一次拿起電話,已經差不多二時,用著那種碰運氣的心態打出最後一個電話

「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

電話在接通的途中突然斷了線他決定再試,畢竟這是他最後的希望

「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

最後一次,結果相同他死心了,當一個人茫然的時候,竟然找不到任何人聽自己說句話他躺在床上,逼自己去睡,可惜,睡不著

夜 夜深 深夜(二)

她很多時候都會在一時前睡覺,這晚有點例外,不知怎的,這晚她呆到一時半才睡但在她睡的一剎那,睡魔作出前所未有的侵襲

差不多二時

「曾付出,幾多心跳,來換取一堆堆的發票……」電話鈴聲響起。

她覺得很奇怪,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她在這個時候必定入睡的了,還有誰會打給她?她躊躇:是夢,還是真實的世界?

「秒速,捉得緊了,而皮膚竟偷偷鬆了,為何用到盡了,至知那樣緊要……」電話的鈴聲繼續響著,她把手伸出被窩,四周無目標的摸,希望可以摸到手提電話來

砰!電話跌在地上,鈴聲停了。「大概是碰到了甚麼東西,撞到了結束通話鍵。」她想。又或是,對方已經收線了

畢竟電話丟在地上也要拾回,她坐起身,再望向床下,在這黑夜裏,沒戴眼鏡,就是胡亂的摸著,希望可以摸到手提電話來

突然,手提電話再次發出光芒「曾付出,幾多心跳,來換取一堆堆的發票……」電話再次響起,她睡眼惺忪的看到電話的位置,她把手伸得長長的,希望拿回電話。電話一邊響,一邊震著,一點一點的移離她的手。

她決定,把心一橫的用盡全身的氣力向前抓下去,希望抓回電話來

然而,她做到了,但可惜,她的手拍在「結束通話」鍵上第二次,她掛斷了他的電話

「忙音已發送」冷冰冰的五個字出現在電話屏幕上,她很想回電給他,畢竟這個的「忙音」並不是在她忙碌的時候發送出去但那時的她,已經累得睜不開眼,經過一番掙扎,她決定放下電話

夜 夜深 深夜(三)

這夜,有兩個人,同樣地對著手提電話懊惱著,但懊惱過後

一個 呆呆的望著天花板另一個 投入被窩的懷抱

電話仍然發著它的光芒只可惜,這夜,沒有人在電話筒裏聽到另一個人的聲音

也許,這就是天意

page40

Page 43: Jumbo 44.1

page41

  電話不是一個好題目。它讓想聯想到一個稱砣似的劣質膠機身,黏著十來顆透明膠號碼,和一條伸展不長的彈簧電話線,每次來電都響得全家震動,而且必有叔伯姐妹圍竪起耳朵聽你跟情人竊竊私語。

  所謂電話,就是以電來通話,那是上世紀的產物,我要談的是智能手機,通話只是她其中一個智能。其他的還有拍攝、聽歌、看視頻、打機、地圖、視頻性愛、偷拍裙底、震動按摩……上網,一旦能上網,通往世界的大門就開啟了。可能跟朋友小組聊天,說些八卦和笑話,彼此保持每天接觸,就不會因疏遠而感到孤獨,總有朋友支持帶來的安全感。一有甚麼奇聞異事立即上載到臉書、微博,讓朋友圍繞着自己的話題討論,有種處於世界中心,我就是主角的榮耀感。其他人也一樣,無時無刻關注身邊發生的一切,掌握住別人的動態,自己就彷彿知道別人這個洞穴的深度,原來無知的恐懼一掃而空。

  不難發覺,智能手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除了部份守舊的人,基本上每人至少有一部。地鐵上、餐廳裏、課室、床上,無論坐着站着的都提著掌,俯下頭,另一隻手指在上面畫來畫去。更甚的是她主宰了我們的生活,外在上你離不開她,一旦她病了,你就渾身不受用,有一個韓國女子刷牙要先將她穿上防水套才一邊玩一邊刷;內在的,不知你有沒有發覺,近年來我們的娛樂甚至社會文上,廣受關注的話題都由她而起,巴士

智能手機  袁子桓

阿叔、買貴的投訴妹、機場混地嬸、愛迪生淫照都因手機拍攝而致,她為我們刺穿了階級、空間、時間的隔閡,讓我們更了解當下社會的生態和文化,是一條接近真理和全知的通道。

  但她不是膚淺的,就如人類本來是膚淺,但歷史和偉人卻給了我們許多昇華的精神和思想。事實是她的膚淺與否也取決於我們,你可以用來寄咸濕短訊,我可以用來看莎士比亞和相對論,看不明白立即上網查閱、問朋友。她不是不懂安排生活的人的救藥,她是使你生活安排得更好的靈藥。一件事物的存在有她必然的好處,而且當全世界都瘋狂地沉迷上她的時候,她存在的好處更是無容置疑了。

  但我不能忍受的是圍桌吃飯時候,許多人寧可對著她也不願跟眼前的朋友面對面的交流。你在分享一件事,旁人卻都低頭畫手機,好像在跟線上朋友說有一個傻 B 吃飯時滔滔不絕。你覺得自己是個白痴。那些人寧可望著機械,也不願跟一個脈動的生命交流,對她們來說,你還不如機器重要。

  想起過去談電話,不想被八卦的毒舌家人偷聽跟情人聊心事兒,就要整個電話提進房間,結果啪一下電線甩掉。接下來你不用愁怎樣再打給她,沒人聽的,準備好明天碰面迎頭一句死剷你你你敢 cut 我線。今天你只需寄一句信息──唔好意思啊,BB ~頭先唔小心 cut 左線 T___T,對唔住 >W<”。

page41

Page 44: Jumbo 44.1

page42

「他」的 AKB48, AKB48 的「她」

文字 / 李宗泰攝影 / 鄭凱靈

  這大概是《Jumbo》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性別版。性別的議題有很多,從性取向到性別形象;從兩性溝通到情色表達,無一不是議題。

  然而性別版很多時候會挑戰現有的道德底線,尤其是性取向、情色表達等等。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道德往往不是唯一的角度,但卻是最為感情用事的角度。道德人言人殊,通常我們在面對一些衝擊道德底線的問題時,會不加思索地把該事件先行否定。然而要令社會變得更加開明,尤其是兩性之間更加平等,往往需要我們先放下感性,從上文下理分析並批判其內容,才能避免如祥林嫂遇到的「道德食人」的結果。

前言

page42

Page 45: Jumbo 44.1

page43

  健力士世界紀錄裏面,有一隊擁有全球最多成員的流行音樂團體,但這區區一隊組合竟可以衝出日本,在香港坐擁兩間專門店,而且其中一間博物館更在全球地租第二貴的地段——羅素街開設。這一切一切都顯得匪夷所思,但全是 AKB48 的威力。

𡃁模專賣店

  以往看歌唱組合只有三數人的時候,大概也能夠記起誰和誰拍檔。在那些時候,有一些痴心歌迷就已經希望偶像「單飛」,只支持自己喜歡的那位。AKB48 有 60 人這麼多(AKB48 不止 48 人),別說要喜歡整個組合,單單是記住全部人的名稱已經是苦差。

  AKB48 好比到文具店買顏色原子筆,消費者可以自選顏色。你可以選渡邊麻友,我可以選前田敦子,你有你欣賞,我有我品嚐,互不相干,跟 AKB48 這個名稱幾乎沒有任何關係。我可以大膽地說,歌手這身份只是幌子。當愛好者覺得某位的歌聲很好聽的時候,我反倒要質疑他的聽力是否可以如此厲害分辨 10 多人裏面(AKB48的所有歌曲都不是全隊人唱)的每把聲音。誠然他們有份獻聲,但無論如何,每個人的聲線都只是共鳴的一部分,說欣賞他們的歌藝,這大概很難說得過去。

  AKB48 就像一間𡃁模專賣店,最年輕的只有 17 歲,最年長的也不過 25 歲(而周秀娜都已經 26 歲了)。而且最厲害是這個專賣店裏面的貨品是會自動落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形象的變壞,甚或乎是任何原因,滯銷的𡃁模就會從貨架之上除名,換上新貨掛上 AKB48 的名牌,再次大賣。

Page 46: Jumbo 44.1

page44

  然而,你知道𡃁模有甚麼賣嗎?青春?這只是美其名而已。千禧年後出道的偶像派歌手(無論香港還是日本)幾乎都有不成文的一條天規——不准拍拖。其中一個成員石黒貴己就因為自己與男朋友拍的貼紙相流出,而被驅逐。為甚麼要這麼強調「沒有男朋友」?重點就在於要塑造「女友潛質」(Girlfriend Potential)。

  對形象的嚴格控制和經營是 AKB48 一個非常強的特徵,目標就是為了塑造出一種從 AKB48成員本身顯露出來的「女友潛質」。

  這要由 AKB48 的招募說起,AKB48 的招募對象是 11 歲到 21 歲,自出道以來都是以「女高中生」的形象示人,在 21 隻單曲 CD(Single)之中,前期的 AKB48 單曲主打歌 MV 裏面,校服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服裝。而到近期的單曲開始才開始有更多嘗試(例如 Beginner)。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女高中生」,尤其是乖巧的「女高中生」在次文化中有獨特的意義。「高中時期」代表的是成年前最後一個仍然會受人保護的時期,而「女高中生」通常給予人的一個印象就是未為俗世所污染。而在她們的歌曲中,敘述或緬懷學校生活的比率也不低。在各種因素構成下,AKB48 是少數能夠以這種「乖學生」形象維持這麼久的團體,而似乎這種「乖學生」形象也有很多人受落。

  而如果將這個「乖學生」形象放諸一個性別議題的角度,這是一種「性別刻板形象」(Gender Stereotype),幾乎每一個女子團體都有一個獨特的性別定型去作為自己的賣點的一部分。然而要描繪一種性別形象非常困難,筆者只能夠對比「少女時代」(年齡為 21 至 22 歲)與「AKB48」(年齡由 17 歲至 25 歲),但明顯地「少女時代」是要描繪一個較成熟的女性形象,而 AKB48 則倒轉來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比自己年齡年幼的、較為弱質的學生形象。

  「乖學生」性格作為「女友潛質」而言非常具吸引力,一來「學生」這形象一向有容易被操控的感覺與特質,在現今這個女權相對提高、而女孩子性格開始轉向自我保護的時代中,停留在較剛強性別定位的男生很容易就會被這一種「女友」所吸引(尤其是失戀之後可能產生的移情現象)。而且戀上「清純女友」會有種緬懷舊 日 美 好 的 感 覺(Reminiscence of Good Old Days),在這個競爭過大的社會會是一種很吃香的屬性。

  雖然很難證明上述形象這個論點,但大概也能找到一些反證。數月前,AKB48 出版了一本渡邊麻友的寫真集,其封面為渡邊麻友全裸照(當然尺度符合未成年人觀看),而支持者對這本寫真集的評價是譭過於譽,大概是因為渡邊麻友的形象比較清純,即所謂正統派偶像(編按:正統派偶像意思為不出席自己表演範圍以外的演出,例如說一個歌星不出席搞笑節目;而且私生活一般被認為很檢點)。而以一觀全,大概所有AKB48 的女優皆有類似形象。

  除了在 AKB48 每位成員的形象下功夫以外,其他宣傳方法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有了形象,第二步就是要跟「男朋友」有互動。所以 AKB48跟現有的歌手最不同的地方是,AKB48 這個團隊很致力維持互動性(Interactivity)這個大原則。例如「AKB48 選拔總選舉」是其中一個 AKB48遊戲裏面爭議最大的環節,這個總選舉是決定下一隻單曲的主唱到底是誰,而由誰唱伴曲(C/W Track)。每一隻單曲裏面有著選票,「男朋友」有權支持「女朋友」扭轉戰局。而正在舉辦的「猜拳大賽」(猜剪刀、石頭、布),香港區也有相關活動,勝出者更可以到日本跟優勝的 AKB48 成員猜拳。在上年度,更加推出了一個追求 AKB48成員的 PSP 遊戲。這一切一切,無非是要透過跟「女朋友」很多的接觸,加上媒體的洗禮,從而營造一個大眾情人,各自消費的怪現象。

  而除了互動性之外,親和力也是強化 AKB48的女友特質其中一個元素。從 AKB48 製作人秋元康將這個團隊定位為「能見面的偶像」,為了跟傳統的「純媒體偶像」分開,AKB48 幾乎每日都在秋葉原表演,名為「AKB48 劇場」。從 2005年 12 月 8 日出道開始至本年 1 月 12 日止,她們已經公演了 2160 場。即使沒有機會看這些劇場,

女友潛質的塑造

Page 47: Jumbo 44.1

page45

而且這些節目很多時不單是對談節目 ,還有一些是情景 節目,例如邀請她們到兇案大廈拍靈異照片的一類節目 ,通�l� � � � �,�~� 「最真實」的一面「逼」出來。此外,還有每星期播一次的 AKBINGO!(自 2008年 10 月1 � � 每個星期播出),每個星期不斷更新的 和「形象」,就好像「真實地 」了解她們的生活和各自的轉變一樣 。對於觀眾來說,這些「真實感」(Sense of Reality),是平

,「男朋友們 」才不會發覺自己正在身處一個更大的電影 院

之中,看著的也只是一場更大的演出,一場全天候聚焦偶像,熾熱的視線不斷地期望著偶像表現更多「自己」(Panoptical Gaze of Expectation),令她們無辦法不保 持「偶像」的形象而無間斷地演出(Continuous Role-playing),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次 AKB48 到其他地方演出的時候,由於大� � � �l�9� � �=�9�Y 而當中幾個成員在清晨就充當「整蠱小隊」,用水槍弄醒其他成員 。幾乎每一個被吵醒的 成�p� � �$�{� �l� �4�S立刻開始「演出」。�l�7�J���k(或�k�J� ��� �k,在極度疲累的清晨被別人以這個方式吵醒,���@�}� � �6� �l�Y�U���Y

  這種形象迷信有著其另外一 面。當這種形象迷信蠶食到對現實的認知的話 ,有些人不單會覺得偶像應該要是這樣的人,而且偏執地認為這一 種「AKB48」的女孩是會真實存在 的,那他們最後也只能夠活在夢中。現實中的女生較媒體裏面的立體 ,這個世界不存在「靚女唔屙屎」。

  不過如果你仍然相信 ,像周耀輝說的那種 「半支煙勝過殘破的天國」,總是透過這些媒體的視點觀 照世間,也許我們就永遠搞不清楚 ,真正的「她」究竟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

AKB48與人造景觀

鋪天蓋地的生活式專訪,或者一些日本常有的嘉賓電視節目(類似台灣《康熙來了》一類)上亦不時看到她們的踪影。而且這些節目很多時不單是對談節目,還有一些是情景節目,例如邀請她們到兇案大廈拍靈異照片的一類節目,通常都能把這些女孩子「最真實」的一面「逼」出來。此外,還有每星期播一次的 AKBINGO!(自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每個星期播出),每個星期不斷更新的「親切感」和「形象」,就好像「真實地」了解她們的生活和各自的轉變一樣。對於觀眾來說,這些「真實感」(Sense of Reality),是平民偶像的市場策劃中必須要有的部分。有了這種「真實感」,「男朋友們」才不會發覺自己正在身處一個更大的電影院

之中,看著的也只是一場更大的演出,一場全天候聚焦偶像,熾熱的視線不斷地期望著偶像表現更多「自己」(Panoptical Gaze of Expectation),令她們無辦法不保持「偶像」的形象而無間斷地演出(Continuous Role-playing),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次 AKB48 到其他地方演出的時候,由於大家都非常疲憊而睡著了。而當中幾個成員在清晨就充當「整蠱小隊」,用水槍弄醒其他成員。幾乎每一個被吵醒的成員都表現得非常之克制,立刻開始「演出」。換轉是筆者(或者是各位讀者),在極度疲累的清晨被別人以這個方式吵醒,想必大家都會非常的憤怒了。

  這正正是法國哲學家居伊 ‧ 德博(Guy Debord)提出「景觀社會」的觀念。聲畫影像總有一種無言的權威和真實感。例如,當我看到鍾欣桐在鏡頭中是當時的清純教主,我們就會下意識不能接受鍾欣桐有別的一面,然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理應都有很多面,而我們卻選擇完全相信向公眾顯示出來的那一面的。然而這幕形象是經過選擇、剪輯的不是事實的全部。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當初中西里菜改名山口理子,下海拍 AV 的時候,大家的反應不先是注意她因為患病以及腰傷會影響她的偶像工作,才在最後逼於無奈下海;而是炮轟她出賣 AKB48。因為她破壞了 AKB48 的平面形象,她容許了 AKB48 這個品牌擁有一個比較黯淡的顏色。

Page 48: Jumbo 44.1

page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