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kuliah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 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Upload
    sg0412

  • View
    113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鲁迅的《祝福》部分鉴赏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kuliah

•通过《祝福》的情节发展说明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中的悲剧的形成原因

Page 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鲁迅

Page 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鲁迅一、生平简介 • 鲁迅( 1881 ~ 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 20 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 主要作品: a)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b) 散文诗集《野草》c) 散文集《朝花夕拾》d)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Page 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1903 年,鲁迅 在日本东京留学时

Page 5: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1930 年 9 月 25 日 五十岁生辰全家合影

Page 6: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背景介绍

• 《祝福》写于 7. 2. 1924 •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

篇• 最初发表于 25.3. 1924 出版的上海

《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 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Page 7: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Page 8: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主题

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吃人本质,指出了反封建的必要性。

Page 9: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Page 10: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我”的故事情节

日期 内容12 月 23日

回到鲁镇, 住在鲁四老爷家

12 月 24日

午饭后, 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 3 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 月 25日

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准备“祝福”。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 月 26日

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Page 1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的故事情节年表 故事情节到鲁镇以前 26 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

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是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了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

2 岁。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了。

Page 1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到鲁镇5 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拜是很闲。

到鲁镇6 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栏。

到鲁镇7 年

秋天捐门栏。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8 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9 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Page 1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到底怎么死的 ?1.冻死的 祥朴嫂最后由于冻饿,倒毙在风雪交加的野地里。2.饿死的 “一个破碗空的”表明祥林嫂得不到同情 . 讨不到食物可能饿死。

3.病死的 她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可能身患重病。

4.自杀的 与 “我”相遇时她眼睛放光地问 “我”灵魂的有无,当她无法从 “我”这儿得到答案时终于万念俱灰,一死了之。

Page 1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语言描写尽显人物情态 - 《祝福》语言描写

(一)巧用模糊语言

(二)巧换语序

(三)巧用重复

(四)巧合巧分

Page 15: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一)巧用模糊语言

• “地狱 -论理,就该也有。 - 然而也未必”,“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这是我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和“地狱”问题的话。• 第一句先肯定,后否定,第二局用“说

不清”搪塞。“我”是知识分子,对这样的问题可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却用模糊的语言,来表现出“我”的特点。

Page 16: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给她安慰,解除她的一些痛苦。• “为她起见”,不知回答“有”好,还是答“没有”好,显示“我”无能为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难,就连她临死前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最后,祥林嫂带着巨大的精神创伤,满腹的疑惑离开人世。

Page 17: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例子:“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 反映四婶对祥林嫂前后不同的态度。• 祥林嫂第二次丧夫,继而丧子,被“大伯”赶出家门,生活无着落,只好又到鲁四老爷家当佣工。老爷认为她“伤风败俗” , 于是立下禁规:“祭祀时不准她沾手”。

(二)巧换语序

Page 18: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但是,祥林嫂不知这些禁规,她像往常一样,去分配供桌上的酒杯和筷子。这时,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由于祥林嫂重来不久,“不知者无罪”,语气是客气的。• 第二句,语序调换,给祥林嫂

精神上判死刑。

Page 19: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栏后,以为已“赎罪”,能和一般人一样享有分配供桌上的酒杯、筷子的权利,“便坦然去拿”,但四婶依然认为她伤风败俗,便大声呵斥,强行阻止。

• 捐门栏依旧不能换回一般人的权利。• “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使祥林嫂对人生完全绝望,精神完全崩溃了。

Page 20: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三)巧用重复

• 例子:“我真傻,真的。”• 作用:i. 把祥林嫂在痛苦中想念儿子的悲哀和眷念写的极为深刻感人。

ii. 表现祥林嫂继续与命运抗争iii.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以求心灵上的安慰与精神上的解脱

Page 2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但,人们不同情她,还取笑她,她不但没得到安慰、解脱,反而加深了悲哀、创伤。• 同一语言,不分时间 、地点反复

出现,有如精神病人的话语, 显示祥林嫂的精神开始失常。• 简短句子的重复,能拨人心弦,催

人泪下。

Page 2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四)巧合巧分

• 例子:“可恶!然而……”“可恶!”“然而……”

• 这是祥林嫂被婆家捆出去后,鲁四老爷说的话,第一句合说,第二、三句分说,表现鲁四老爷思想的急剧变化。

• 第一句( 4 个字)刻画出鲁四老爷理想先生的面孔、自私的特点。

Page 2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先斥责祥林嫂婆婆的可恶,认为他们不尊重他,光天化日下,抢走他家里的佣工,有损他的尊严和经济利益。• “然而”表现了他思想上的转折。• 他觉得祥林嫂的婆婆做得对,祥林

嫂是个寡妇,应守妇道,不可擅自行动,离家出走,做婆婆的有权把她抢回去。

Page 2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祥林嫂走后,鲁四老爷得自己做饭,卫老婆子来后,他气愤地说“可恶”,骂祥林嫂的婆婆,又骂卫老婆子这中间人,以维护自己的体面和利益。• 当卫老婆子赔罪时,并答应“推荐一

个好的”后,鲁四老爷的面子收回了,个人利益得到保证,因而思想又转到维护封建礼教来。“然而……”转而斥责祥林嫂了。

Page 25: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

Page 26: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行动描写• 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i.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

鲁四老爷把祥林嫂的工钱全交给婆婆(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Page 27: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曾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才想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Page 28: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语言描写

• “我真傻,真的”反复渲染(表现人物命运中的无限悲哀) ---族权• “一个人死后”“有灵魂”“有地狱”“死了一家人都能见面” --- 神权• “唉唉”、“唔唔”、“阿阿”—尴尬、无可奈何

Page 29: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是“雪花”“爆竹”。

• 它们反复出现,烘托气氛,表现人物。一句“雪花……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极为简练,却铺设了故事沉闷的氛围基调。

• “爆竹声联绵不断,……拥抱了全市镇。”对人物的悲剧命运有暗示作用。

Page 30: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封建礼教的束缚(出嫁 /改嫁)封闭的农村社会(强卖寡妇)封建迷信的毒害(捐门栏 / 主福)群众的淡薄冷漠(嘲笑)

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暗示

Page 3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细节描写

• “祥林嫂,你放着罢 !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还有四叔的“皱眉”“皱一皱眉” “可恶!然而……”“可恶!”这里的描写岂止只是表现四婶、四叔,它分明已是祥林嫂走向死亡的前奏。

Page 3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祥林嫂额上的“伤疤”的成因描写。(先侧面描写,再正面描叙),反复表现卫老婆子、四叔、四婶、柳妈及其他鲁镇人对祥林嫂的态度。• 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冷漠又残酷的

社会环境中。这些人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影响和毒害,同时又用这枷锁去压迫祥林嫂。

Page 3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肖像描写• 对人物“眼睛、眼色、眼神”的描写也贯穿于全文之中。它与“脸色”的描写同在,表现着人物的性格、心情、命运。

• 还有两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的服饰描写。

• 对手脚的描写:手脚都壮大……整日的做(初到鲁镇)—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再到鲁镇)—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临终)

Page 3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第一次描写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第二次描写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三次描写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Page 35: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祥林嫂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后被婆家的人绑走卖嫁给贺老六,她拼死反抗,后来生了孩子贺阿毛。两年以后,丈夫患伤寒去世,阿毛又被狼吃了。他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女工。鲁家祭祀的活不让祥林嫂插手。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她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但仍然没有资格做祭祀活。他后来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死于祝福前夕。

Page 36: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肖像描写

脸色 两颊 眼睛 服饰 精神状态 

作用分析

第一次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虽贫穷,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三次鲜明对照的肖像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第二次

消失了血色(死尸似的脸)

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

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第三次

青中带黑

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眼珠间或一轮

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对生活已经绝望。

Page 37: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情节 特点 反映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

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 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栏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不让祝福 失神 再受打击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Page 38: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脸色第一次到鲁家

脸色青黄,两颊红,脸上也白胖

第二次到鲁家

脸色青黄,两颊失去血色,死尸似的脸

捐了门栏仍不能祭祀

脸色灰黑

沦为乞丐 脸上削不堪,黄中带黑, 木刻似的

Page 39: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衣着•两次到鲁家:-乌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

Page 40: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语言• 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的血?突

出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的负担• 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希望破裂

Page 4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空碗•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拴着一只比他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聚焦镜头 , 有大及小,由远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

Page 4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描写的作用

眼睛 展示残酷的社会遭遇衣着 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脸色 描绘惨痛的人生经历语言 揭示沉重的心理压力空碗 暗示悲惨的命运结局

Page 4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祥林嫂是被摧残致死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社会所吞噬。

Page 4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我”以及鲁镇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

• “我”A)“我”与祥林嫂的对话B)“我”与短工的对话    “我”:赶紧、几乎跳起来   短工:简洁的说、始终没有抬头、   淡然的回答

对比

Page 45: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鲁四老爷第一次见面:皱眉寡妇(标志:白头绳)第二次见面:“败坏风俗……祖宗时不吃的……死后:谬种可取之处:照付工钱、并不凶残

Page 46: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卫老婆子、柳妈卫老婆子:能说会道(几次对话)柳妈:迷信加速祥林嫂的毁灭

祥林嫂的婆婆聪明能干绑卖 欺压、虐待祥林嫂

Page 47: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其他人•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

• 和柳妈谈话之后, 可惜,白撞一下(嘲笑,挖苦)

讲阿毛的故事

敛起笑容,陪出眼泪(同情、可怜)特意寻来,满足的去了再不见一点累的痕迹

逗小孩 催她走似笑非笑的问

厌烦和唾弃

Page 48: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形象塑造:旁人的语言

•四嫂—由同情到厌恶•四叔—对其不洁身份的顾忌•柳嫂—同情、迷信•卫婆子—现实市侩圆滑

Page 49: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形象分析• 勤劳、质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女形象• 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

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 封建礼教对他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的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

Page 50: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共性—勤劳、善良、安份•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的门栏能减去罪孽

个性:顽强、倔强(逃、撞、捐、问)

Page 51: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谁害死祥林嫂?

谁害死祥林嫂?

夫权

政权 族权

神权

Page 52: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 丈夫死了,被迫改嫁- 农村生活苦,夫家必须依靠卖掉寡媳妇才有机会娶媳妇• 再嫁后,还是以丧夫结束幸福- 丈夫因为伤寒去世- 孩子被狼咬死 政权

Page 53: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夫权

•从一而终的观念“一女不事二夫”•改嫁的女人是不贞洁的女人•祥林嫂坚持逃家,拜堂是撞破额头也要避免改嫁—避免面对整个社会的舆论

族权

•丈夫死后妻子还是属于夫家的“产业”•祥林嫂不愿改嫁,被绑,抢回家也是合理的行为•夫死子亡后,大伯名正言顺的来收屋

神权

•死了丈夫的祥林嫂视为不祥•祭祀时不让“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她沾手,免得祖宗不吃•我针对死后灵魂的事给她一个模糊的答案

Page 54: kuliah M7鲁迅_祝福_

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社会生活环境- 封建礼教仍大行其道的农村• 人物周边的人- “我”、“柳妈”、鲁四爷、四婶、前夫婆婆、后夫大伯

• 祥林嫂其人-麻木的自觉和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礼节教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