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2010年秋季 远方的朋友 p. 18 项目十佳p. 28 绑架故事 p. 36 认识我们 p. 1 Creating Global Professionals Volume 7

Meet the Students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eet the Students

2010年秋季

远方的朋友p. 18

项目“十佳”p. 28

绑架故事p. 36

认识我们p. 1

Creating Global Professionals

Volume 7

Page 2: Meet the Students

美国中文领航项目

Fall 2010 Teachers, Students, Tutors, Families, and Friends

Page 3: Meet the Students

美国中文领航项目

Chinese Flagship Program

卷首语

墨綠的雪松,金黃的銀杏,紛紅的楓樹,和煦的秋陽,灑落林間,獨自漫步,呼吸紫金山秋之氣息……

渡過台灣海峽,至鍾山腳下,訪一群越過太平洋的學子……

穿梭於傳統與現代,激盪著東方與西方,這群學子橫渡時代的巨流,為搭建東西橋樑,奮力向前……

去年九月初遇這群學子,齊力,一步一腳印,時而疲憊,時而遲疑,難行能行,終究無畏,攀登一座一座的語言山峰,一點一滴耙梳出對中國的理解……

今年學子們來到鍾山腳下,親炙騰飛的中國,從校園到社會,從書本到娛樂,從學習到公益,從講台到舞台,從市井生活到學術殿堂,方方面面,切切實實,寫下個人的生命樂章,構築東西文化的基石……

人類的歷史,在交流中前進,人類的文化,在交流中燦爛開花……

得以參與這場交流盛會,甚至為這場盛會盡微薄力,以「榮幸」二字形容感受,或許鄉愿,卻是真實,「得天下英才教之」與「教學相長」,恆是為人師長的莫大喜悅……

誠心祈願,誠摯祝福,交流永不間斷……

2009美國楊百翰大學領航項目中文教師 王佩卿

Page 4: Meet the Students

Contents 目录Meet the Students 认识我们:学生自我介绍 白锐德.......................................................................................................................1 楚明谦.......................................................................................................................2 方明非.......................................................................................................................3 冯安...........................................................................................................................4 黄海丽.......................................................................................................................5 姜崇杰.......................................................................................................................6 柯博文.......................................................................................................................7 李默...........................................................................................................................8 孟凯煌.......................................................................................................................9 瑞浩博......................................................................................................................10 舒超维......................................................................................................................11 王鸿涛.....................................................................................................................12 吴铭.........................................................................................................................13 张志超.....................................................................................................................14 赵可睿.....................................................................................................................15 朱冠威.....................................................................................................................16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朋友的感想 金小青.....................................................................................................................17 叶杨曦.....................................................................................................................18 张夏文.....................................................................................................................19 曹祎杰.....................................................................................................................20 曹韧基.....................................................................................................................21 李岳........................................................................................................................22 沈达宇.....................................................................................................................23 王一涵.....................................................................................................................24

Program Events 项目活动 音乐会报道.............................................................................................................25 慈善总会.................................................................................................................25 江苏外国人才艺大赛...............................................................................................26 辩论赛.....................................................................................................................27

Top Ten List 十佳表..................................................................................................29

Page 5: Meet the Students

Contents 目录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 煤眼枣庄 雨后春笋--枣庄石榴产业的崛起-柯博文..........................................................30 枣庄的工业--李默...............................................................................................32 目前建设,未来成功:枣庄的旅游业--张志超...................................................34Challenges in China 新的挑战 我和中国菜--吴铭...............................................................................................36 绑架故事--张志超...............................................................................................37 第一次遇到小偷--王鸿涛....................................................................................38

Life Inspirations 生活灵感 茅山之游--方明非...............................................................................................39 我与中国法律--李默...........................................................................................39 压力与潜力--王鸿涛...........................................................................................40 中秋节团契--柯博文...........................................................................................41 留学生的感想--楚明谦........................................................................................42

Fragments of Thought 思想的碎片 中国孩子的压力--冯安........................................................................................43 中国非主流文化--姜崇杰....................................................................................44 自主创新--姜崇杰...............................................................................................45 美国人看中国--方明非.......................................................................................46 中国的“崛起“--孟凯煌........................................................................................47 托儿金的《魔戒》--白锐德................................................................................48 中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赵可睿.........................................................................49 中国农村教育--黄海丽.......................................................................................50 中国的崛起和中文的发展--黄海丽......................................................................51 论自由--瑞浩博...................................................................................................52Words From the Wives 配偶的意见 Enjoy  It.  --Laura  Miller.......................................................................53 China:  A  Family  Friendly  Experience  --Lisa  Farley................................55

Page 6: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白锐德 - 我在密西西比州出生、长大,也在那里上大学。不

过,尽管我来自于美国的南方,可我并不算一个典型的美国

南方人。由于我的家庭背景(我母亲在法国长大,爸爸来自

于南卡),可以说我是一半欧洲人一半南方人。除此之外,

我家人非常重视旅游及世界历史,因而长大时本人对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我从2006年到2010年在密西西比大学读了本科,拿了双学位,第一学位是

国际研究,第二学位是中文。2008年我获得NSEP所提供的Boren奖学金。该奖学金的

主要目的是培养想要为政府工作的学生的语言能力。2010年我大学毕业了,然后决定

参加南京Capstone项目。

长大时,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下国际象棋。高中时,我屡屡参加象棋比赛,也天天

练习下棋的各种开局。下棋对我自己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通过下棋我锻炼了我的分析

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竞争意识。除了下棋以外,我也对旅游感兴趣。主要的缘故是小时

侯父母带我去美国的各个地方,英国以及加拿大。不过,高中时我发现自己只对西欧国

家比较熟悉,而没有关注亚洲国家,从而决定上大学时必须学习亚洲各个方面的知识。

不过,假如你想要真正了解我,先把这篇文章忘掉,然后花半年来认识我。

Page 7: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楚明谦-

我1985年出生于犹他州,但是我将亚利桑纳州看作

老家,那是我生长的地方。小的时候,因为我有两个弟

弟、三个妹妹,而我们六个孩子都是六年内出生的,所以

我们的家一直很热闹。现在我都不知道我母亲怎么坚持了

下来。

我一直对语言很感兴趣。初中时,我开始学西班牙语。因为很喜欢语言,所以我

决心一定要再学另一种语言。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表,它列下了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

种:第二、三位分别是英语和西班牙语,中文才是第一。看了该表,我就决定要学中

文。

那时候,我们的学校不开设中文课,所以我无法通过传统

的方法去学中文。可是,高十一年,游行乐队公布第二年要去

中国表演和旅游。我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系统地自学中文。大约

那个时候,我也看了一本有关中国文革的书,叙述了一位妇女

很痛苦的文革故事。那本书引发了我对中国社会、历史极大的

兴趣。我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相辅相成,不管我上什么

课,做什么工作,我永不会放弃学中文和与中国相关的事情。

2006年到2008年,我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向中国大陆来的

移民传教。这段经历使我更了解中国文化,并且成为后来去中

国的最佳准备。读完了杨百翰大学国际关系本科,我现在参加

了中国南京大学的美国中文领航项目。我认为我在北京市有很

好的基础,这使我在中国的经历更有意义,而现在,我很高兴

我的中国文化、语言知识持续不断地增加。

Page 8: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方明非- 1985年3月,本人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不过,我不认

为自己是波士顿人,因为我的家庭过了一年就搬到西部的俄

勒冈州,也就是我生长的地方。在长大的过程中,我开始培

养对运动的兴趣,现在还蛮喜欢跑步、摔跤、举重、滑雪和

滑板。在中学和高中时,我花了不少时间学西班牙文,可是

当时都没想到我的未来不在说西班牙语的国家,而是在中

国;而且,也没想到过几年我就要开始学中文。

我的教会召唤我去台湾传教之后,我才发现我要学的语言不是西班牙语,而是汉语。我

在台湾住满两年后就返乡了,然后去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继续学习中文。我还记得一位

非常喜欢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陈雪岭。很难描述在这个大学所学到的东西,但是基本来

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蛮喜欢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

在杨百翰大学的第三个月我就认识了我未来的老婆,不到一年后,我们就在盐湖城

圣殿结了婚。目前我们有两个孩子: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真幸福!我们都很像鱼和

水,就是密不可分。我课余的时间都与他们在一起。 希望有一天能带我的家庭回到俄勒

冈州生活,但是现在还没办法知道我们与什么地点有缘。也许是东方?

Page 9: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冯安 - 我才两岁的时候,父母亲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我年

纪很小,所以我的记忆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我始终记得第一次骑

自行车时的那个感觉。那天以后,我大概每一天都会骑那辆自

行车,我和自行车是分不开的。

因为我很小,所以父母亲购买了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辅

助车轮是帮助初学骑自行车的人保持平衡而连接在后轮中轴上

的一对小轮。美国小孩儿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时大部分都用辅助车轮。有一天,我和家人

去旅行,我们没有把自行车放进车库里,没想到那天下大雨了。下个星期,我们回来的

时候,我发现大雨使辅助车轮完全锈蚀了,我非常难过。妈妈跟我说她会买新的辅助车

轮。不过,两个星期之后,我的自行车还没有新的辅助车轮。等不及了,所以我跟妈妈

说:“我不需要辅助车轮,我可以骑一辆没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妈妈说:“好的。我们

试试看。”大部分的孩子四到六岁才开始学习骑没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而那天我大概才

两岁半。我妈妈当然怀疑那么年幼的小孩儿能骑没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可是,她愿意

让我试一试。我戴上了安全帽,然后我和妈妈去外面。我跨上了自行车,妈妈帮我保持

平衡,然后我们出发。我马上学会了骑没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从没有失去平衡。妈妈

一脸惊讶,她觉得我很了不起。

我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让大家明白我最明显的两个性格。第一,我的耐心是非常有限

的。对我来说,等待是个不存在的词语。在我的生活中,我总是迫不急待地做事情,所

以事情做得很早。我早早结了婚,早早生了孩子,早早找到了工作,等等。所有的事情

我都等不及;第二,我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我就会确定目标,然后花很多工夫来实现

所确定的目标。我总是问自己,“现在有什么目标?”“应该怎么样达到这个目标?”

Page 10: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黄海丽 - 我叫黄海丽,22岁,是个美国人。爸爸是柬埔寨人,妈妈是

中国人,所以我是个亚裔。我妈妈的情况比较特别,她在柬埔寨长

大,小的时候会说普通话和福清话,但是渐渐地忘记怎么讲,现在不

能说中文了。我大学才开始学中文,现在是大五, 已经学习了四年

中文:我在俄勒冈大学学了3年,在北京大学学了4个月,在中国海

洋大学学了2个月。

我为什么想学中文?

我学中文有两个主要原因:家庭历史和事业。第一个原因是家庭历

史。我成长的时候, 我家庭都说柬埔寨话和英文。有一天, 我问妈妈:“妈妈, 为什么我们只会说柬

埔寨话,不会说汉语?” 然后, 我妈妈回答我:“孩子, 你知道吗?我曾经会说福清话,在学校学了普

通话,可是柬埔寨的红色高棉让我们不能再讲汉语。然后,你的外公、外婆去世了以后, 没有人能再

跟我讲汉语。于是, 我渐渐忘记怎么讲汉语了。那么,我怎么可以教你汉语呢?”我听到我妈妈说那些

话以后,发现我对中文这个语言和我母亲的家庭历史很感兴趣。2006年9月,我进入俄勒冈大学读本

科。我报名的时候,决定上中文课,我要讲我外公和外婆的语言,并且要跟我中国的亲戚联系。如果

我学会中文,我能了解我母亲家庭的历史和背景。第二个原因就是事业。现在,我的专业是中文和国

际商业。为了找跟中文和中国有关的工作,我想学中文。

我的爱好

我很喜欢烹调。我会做一些中国菜和一些柬埔寨菜,并且会做西方和东南亚甜点。我从小跟着我

妈妈做饭,所以我很喜欢做菜。我特别爱吃甜点,每天都会吃甜的面包或者甜点。我最喜欢的菜是韩

国菜和意大利菜,尤其是春川式炒鸡排、石锅拌饭和意大利面。我最喜欢的中国菜是海鲜火锅、各种

各样的豆腐和豆皮、老北京炸酱面和香辣炸鸡腿;最喜欢的水果是火龙果和西瓜。我喜欢看台剧和韩

剧。我不喜欢运动,但是喜欢散散步,尤其是在陌生城市的时候,那样能熟悉那个城市。我很喜欢旅

游, 去过韩国、日本、香港和台湾。我春节的时候想去马来西亚和印尼,明年打算跟母亲一起去柬埔

寨。有一天,我很想去欧洲很多不同的国家旅游,比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挪威。我是个周杰伦

控,我今年两次去过他的演唱会,一次在青岛,一次在南京。

我的未来

我是个Boren Scholar,所以明年6月毕业以后,我想在美国找跟国务院有关的工作。我希望我也

能找一个跟中国和中文有关的职位,那样我可以继续使用我的中文。

Page 11: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姜崇杰- 我叫姜崇杰,1989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在高中繁忙的学

习之中,我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地选择来中国学习中文。2005年底,

我天天六点半疲倦地起床,坐校车到高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每天

反复地陷入到美国高中的恶性循环之中。2006年底,我天天六点半兴

奋地起床,骑自行车到北京二附中认真学习中文,每天给自己开辟一个

崭新的小天地。我第一次在中国留学的时候,和一个中国家庭住在一

起,共同生活了一年。虽然我当时对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茫然不知,但是

整整一年的时间,和我的中国家庭住在同一个公寓里,在同一张饭桌上吃饭,让我挖掘出迄今为止最强

烈的欲望:那就是了解中国。

回顾我成熟的过程,我之所以培养出现在的性格不只是因为我爱上了中国的文化,而且也归功于

我童年所受的教育。在我父母的鼓励之下,我早就加入了美国私立教育的体制,开始接受“华德福教

育”。与美国主流教育不同的是,华德福教育将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无限探索视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面

之一。因此,华德福学校经常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而非完成功课任务。从今天来

看,说起我个性的组成部分,我的华德福教育背景与我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应当提及。

上述的“特点”都是我目前个性的主要支柱,但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我的若干爱好。或许,这几

年最垄断我时间的活动是听无伴奏合唱的音乐(A cappella)。正如我美国的许多同学一样,我将听音乐

视为发泄压力的休闲活动。无论我的心情快乐还是悲伤,我都能利用音乐探索到一种心理平衡。身为一

名一直追求劳逸结合的美国大学生,音乐在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听音乐以外,我

也非常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超级飞盘。但凡天气不影响飞盘飘飞,我都将抓住任何玩飞盘的机

会。我生活条件的要求其实不多;一张飞盘、一台MP3,还有一群朋友便能满足我基本的娱乐需求。

由于我并不善于讲述自己的特征,我只能写这几段,并欢迎读者直接与我联系。因为本杂志只是

在中国发表,而且笔者早已“爱上了中国”,所以我估计读者与笔者已经有不少共同点!期待你们的联

系!

Page 12: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柯博文-

我是美国人,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长于韦恩堡的一个

小郊区,大学之前接受我的父母亲自提供给我的教育。我的父

母总是希望我有很大梦想,因此在教育中给了我很多的自由去

探索世界,扩大我的视野。他们也希望我能实现我的梦想,因

此尽他们所能引导我、提醒我,给我挑战。他们对我起了不可

估量的影响,使我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和信心。他们是我的榜

样,通过他们的生活,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哲理,就

是要做一个完整的人。

因此,我很注意培养自己的精神生活,保持心灵健康。我每个星期都去教堂,每天

也都读圣经。虽然我的学习很紧张,我还是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步三英里。我也是一

个爱好十分广泛的人,特别喜欢钢琴和文学。我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时在不经意中太重

视短期目的,而忘记了生活的目标。但尽管如此,在学习和生活,现实和未来之间我一

直想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追求,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外部世界。

由于父母的影响,我也渴望在生活中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因此我热爱学习,渴

求在生活中不断的拓展我的知识和提高我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前,通过我的刻苦和努

力,我顺利完成了中学全部课程,并且取得了SAT的优异成绩。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我

发现自己对外国的文化和政治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进入印第安纳大学以后,为

了能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国外文化,我选择开始努力学习中文,也在课外协助我的教授

从事有关中国方面的研究。我的目标是大学毕业之后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美国

申请法律学院,当国际律师。

Page 13: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李默- 我从小的时候,就爱上了中文,第一次看一部中国电

影之后,就知道必须学汉语。甚至有一次父母看到我

在“画”一些奇怪的字,他们问我干嘛?我回答说,写中文!

当然不是那样,而且跟汉字迥然不同,不过由此可见我对中

文的兴趣很早就产生了。此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如

何,我学习中文的大门已经敞开。

笔者的名字为李默,出生、长大于美国的南方,今年二十二岁了,从密西西比大学

毕业。如前所述,因对中国感兴趣而选择中文专业,并且来过中国三次,为的是留学,

旨在掌握中文。就本人而言,中国最有趣的方面是社会与法治。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法治与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但速度不够快,只是渐进而已。

说到我的性格,我既开朗又幽默,喜欢跟朋友出去玩和聊天,随时随地都可满意。

有一些特点与矛盾,说自己很懒惰不是谦虚,但同时我的求知欲很强,始终争先恐后。

这导致的情况是,尽管我总是临时抱佛脚,不过平常也总是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的爱好有许多——读书、踢足球及拉小提琴。倘若世界是理想的,就每天一直读

书,有时侯拉小提琴,然后周末踢足球。然而,世界不是个世外桃源,很少可以沉迷于

爱好,因为我不甘落后,所以必须努力学习。这不是说我后悔以前的生活,反之,我对

生活还是很满意的,真没有虚度此生。

一言以蔽之,来之不易的中文学习令我回味无穷,我愉快地留学,要欣赏中国的风

景并且品味中国的生活。

Page 14: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孟凯煌-

本人中文名为孟凯煌,今年刚满二十四岁,属虎,所以今

年是我的本命年。家里有六口人,父母和四个兄弟,本人排行

第三。我和两个哥哥已经大学毕业,弟弟正在读技术学院。父

亲在《洛杉矶时报》担任技术主任,母亲则是家庭主妇。本人

结婚两年多了,与太太已经组织了一个可爱、美满和幸福的小

家庭。

在青少年时代,我参加了许多社区服务活动,如红十字会、国

际同济会、童子军等。从中,学到了如何牺牲自身利益以为群

众谋利以及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还学到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学业方面上,由

于当过两年班长,所以我与老师、同学都有良好的互动。在成绩上也表现地十分突出:

在全校500人中,本人排名第九。高中毕业后,我去台湾传教,从中体会了为别人服务

的真谛,也提升了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此后,在美国杨百翰大学读了四年中

文,也被全美国最好的中文学习项目——美国中文领航项目录

取。

在学中文的过程当中,我曾有多次机会了解中国面临的各

种挑战,尤其是在环保方面。我的研究专注于中国水污染现状

和治理措施,经过研究,我发现中国还有一条充满挑战性的长

路要走,要把水污染问题处理好还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本人对

未来生活的期望是:希望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环境知识协助多数

中国人提高生活水平,保证身体健康。并希望能借由对中国文

化、语言和自然生态的知识,为中国水污染的治理给力。

Page 15: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瑞浩博-

我叫瑞浩博,是杨百翰大学大四的学生。我的专业

是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和中文。我的副修是数学。我今年

二十四岁。我明年就会大学毕业,然后会开始读博。我

已经学了五年的中文,这开始于我在台湾传教的那个时

候。

我的梦想就是变成一位非凡优秀的计算机研究员,

甚至成为全世界前十名研究员中的一位。做到这个梦想

包含做到三件事:一,解决NP=P的问题;二,成为微软研究部最高的领导;三,当

大学的一名教授,助下一代的计算机研究员学习。

NP是否等于P在计算机领域以前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要是人能够证明NP=

P很多现在的计算机问题就解决好了。虽然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怀疑人能够证明这个理

论,但我还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到。

成为微软研究部最高的领导类似于上述NP是否等于P问题一样难。不仅要求人的

科技知识和研究能力特别高,也要能够跟其他人好好地合作,这些不是所有的人能够做

到的。我以前在微软实习时我的老板跟我说这两个方面我都有,所以我想在这件事我还

是有潜能。

当大学的教授是最简单的条件,但是对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代胜过一代,我们这一

代应该作为下一代的基础,因此我相信我最大的成功可以是来自于我所教的学生。能做

好这一部分,即使完成不了前两个条件,我还是认为我的梦想实现了。

Page 16: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舒超维-

舒超维一九八四年的七月三十一日出生于犹他州。八个月

过后,他父母和他搬到威斯康星州,就在那儿长大。十九岁

时,他为教会服务,去台湾传教过两年。在这个时候,舒超维

首次接触到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令他感受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

兴趣。他回美国以后,在BYU继续研究中文。一直到现在,他

还在继续学习中文,甚至来到中国上南京大学。

超维现在身高大约190公分,体重大概84公斤。他的爱好

包括打篮球,玩电子游戏,弹吉他和唱歌。事实上,他打算与其他中文领航项目的同学

组织一个乐队。这三位同学曾经在BYU的一个春节活动中演出过几首中文歌,广受观

众者的好评。因为三位同学的英文名字开头的字母分别为L、C、D,所以此乐队名叫

LCD,想在中国一步登天。

虽然出名是一件大事,但舒超维还是觉得,在

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他妻子。他们结婚已经三年

了。因此,超维觉得自己是三生有幸。结婚之后,

面对生活的挑战没有之前那么难以克服。婚姻也有

自己的挑战,但是丈夫和妻子能够一起努力共同克

服。舒超维快乐的最大原因就是是他与他妻子的关

系。

Page 17: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王鸿涛-

王鸿涛1984年6月1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出生,在爱达荷州长大。全家有七口人,包括父母双亲、两个哥哥、双胞胎

弟弟和一个弟弟:他是双胞胎哥哥。虽然爱达华州冬天经常

下大雪,但他最不喜欢寒冷的天气。在他年少的时候,结识

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王晶晶(Crystal)。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于2007年12月底结婚。王鸿涛在爱达荷州波

卡特洛市的世纪高中上学。在高中的时候,他曾担任过三年

的学生会干事,而且在高二担任过学生会主席。他的爱好包括游泳、语言和跑步。他也曾参加

波卡特洛市政府组织的日本交流项目。他从数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和其他十一名年轻的学

生代表波卡特洛市民去访问日本岩见泽市政府。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学习日语,也对国外的生

活非常向往。

他十二岁时,自学美国手语,以后开始和不少聋哑人交流。十八岁的时候,他为波卡特

洛市第二十五学区担任手语翻译者。他的目标是熟练运用五门语言——英语、美国手语、中文、日语和西班牙语,这样就能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

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爱达荷州大学,主修美国手语专业。因为经济的原因,他只读了一

年半的大学,然后开始打工。他2005年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中担任传教士,并赴台湾传

教。2007年3月回到美国就读于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在杨百翰大学的主修专业是中文,副修是商业和国际贸易。他于2008年加入了杨百翰大学美国中文领航项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做

过专业研究。研究方向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人才外流的问题”。

王鸿涛觉得学习是一项人生义务。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学习。

他希望更多没有钱的人能有机会上大学。他希望将来自己能够设立国际奖学金,让对全球化感

兴趣的学生来美国学习,同时也能把更多的美国学生送到国外学习。他希望更多人能受到感

化,更好地理解社会,欣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乐于帮助他人。

Page 18: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吴铭-

刚开始上中文课时,我没有中文名字。一位看过《英雄》

的同学开玩笑地叫我“无名”。学生和老师都觉得好笑,于是他

们也叫我无名。我当时没有名字,所以我认为大家这样叫我很

合适。两年后,另外一个老师帮我把名字改成“吴铭”,我的昵

称从此变成了我真正的名字。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也

很喜欢学习中文。但是,中文不是我的第二个语言而是我的第

三个语言,我的第二个语言是西班牙语。我在智利生活过两

年,那时成天跟智利人打交道,这段经历给我提供许多练习西班牙语的机会。我从智利

回来后就开始学习中文。能够享受中国和智利的文化让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除了学习外语以外,我也喜欢音乐。我的妈妈是

个钢琴老师,但我不太会弹钢琴。我比较喜欢弹吉他,

贝斯,也喜欢打鼓。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音乐。不

过,音乐还不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生命中最让我

快乐的就是我太太。我们去年12月22号结婚,那天之

前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她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很幸

福。我很高兴她愿意跟我来到南京。这是我的“自我介

绍”。希望读者看完后可以多了解我一些。

Page 19: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张志超- 本人来自田纳西州,出生于1986年。前年,我从康奈

尔大学毕业,专业是中国与亚太研究,重点是中美关系。

毕业以后,为了提高汉语水平,我进入了杨百翰大学的中

文领航项目。从本科到现在为止,我的研究都针对中国的

能源安全现状,因为我个人认为能源安全问题为中美关系

提供很多合作的机会,但是也可能会带来不少挑战。

因为我是个南方人,所以我具备一种“南方思想”。什么意思呢?即重视依靠自己,

不依靠他人或者政府的帮助;负担自己的责任,不随便归咎于别人。在美国社会中,越

来越多人不承认错误,却要别人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南方这个现象比较罕见。因

此,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先考虑能不能自己解决。除了思想以外,我也很喜欢南方

的音乐(乡村音乐)、威士忌酒和迷彩服。

我非常期待这个学期能有很多收获。 还有,十一月我的女朋友会来看我,这让我十

分高兴,因为她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也把中国说成我们的“第三者”。在事业的方面,我

希望在某个大学当助理研究员。

谢谢你们,希望我们能永远成为朋友。

Page 20: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赵可睿-

我生长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是一名华裔美国人,今年

二十一周岁。作为一名美籍华裔,我既不是地道的美国人,

也不是中国人,我有着双重文化背景。在美国,我觉得自己

生活和思维习惯很像中国人,但是来到了中国,却突然觉得

自己的很多方面更像美国人。

中国的我喜欢吃炒菜和刀削面、饺子这类食物最能让我联

想到家。顾全大局、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儒家思想始终印

在我脑海中,成为我生活行为的准则。美国人常常会把上年龄

的父母送到养老院,此事我绝对做不出来。生活中的我很节俭,花钱时爱找廉价货,不愿

意用赊欠的方式买东西,因此我很少用信用卡透支消费。中国的我把教育和学习看得较

重,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女也会对学习认真。

美国的我喜欢民主和个人主义,人身自由最能让我觉得安心。男女平等和人权在我的脑

海里是举世公认的真理。我认为美国宪法和《人权法案》是最有利于人民的政治文件。中

国人把面子放在第一,我却喜欢讨论个人意见,直接面对问题。生活中的我希望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简单,社会地位对我来说不重要。美国的我把体育和社交生活看得较重,所以每

天我都会留下一点时间去锻炼身体,比如跑步、跳舞之类,同时也希望将来自己孩子会参

加各种体育活动、拥有社交技能。

我对自己拥有两种文化的背景、拥有两个“祖国”感到自豪,奥运会时期,我为两个国家

喊加油,支持两个国家的队员。因为我知道,我的行为和思想深深植根于中美两种文化的

背景之上,我希望将来能为两种文化的沟通多作贡献。

Page 21: Meet the Students

Meet the Students

朱冠威

我於1989年生於加州的一個小城市叫奇科。聽説我出生時,

是我姐姐幫我剪臍帶,醫生就擰著我的臉蛋,爸爸一叫我的名字我就

盯著他,媽咪鬆了一大口氣。我就這樣把自己的小小一條生命刻入他

們的生活裏。生完我之後,爸爸媽媽就急急忙忙地把所有東西收好,

離開了加州去俄勒岡州。

每天聽到我媽咪叫我的名字與我父母説話,我就自然而然學了粵語,

第一句從我的小嘴巴裏出的是媽咪。當時的我以那些食物為主食,不

喜歡吃我媽咪煮的粥或嬰兒食品,氣死我媽咪好幾次。十四月大的我

已經被媽咪罵了很多,每半天都會在屋裏某一個地方,忍不住而發生

小孩常發生的意外。當時,我在客廳裏發生了小孩事情,媽媽就罵我

在地毯上這樣做,她怎麽能洗乾淨呢?我就回答“好吧,下一次絕對

不會在再有這些事發生,我要去廁所就告訴你。”我就這樣自己學會

了怎麽控制自己。

五嵗的時候開始上幼兒園並學會英文。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有多種語

言的存在,只知道白人與其他身邊的小孩都不會說廣東話。因此,我無法跟他們用語言溝通,但是小小

的我都不管那麽多,還是跟他們跑來跑去玩得開心就好了。

六嵗就搬到另外一個小城市。從六嵗到八嵗都沒有什麽特別難忘的事情發生。只記得我們住的一

個小小地方非常陳舊,地毯不乾淨。但當時的我不管這些事,只要有一個地方睡覺、朋友陪我玩、爸爸

又粗又溫暖的手與媽媽的大熊抱就好了。

長期生活在一個小城市令我父母覺得生活很無聊。除了工作以外,根本沒有什麽其它地方值得去

走一趟。那一年我們就決定了要拉著我剛大學畢業的姐姐搬去波特蘭市,去過更好的日子。我在波特蘭

從三年級一直讀到高中畢業,交了很多新的朋友,睡了很多覺。

高中時,我本來決定了要離開俄勒岡州去另外一個地方去讀大學。經過長期的考慮與一位非常儸

嗦的媽咪牽著我,我最後就沒有離開俄勒岡州了。現在就在俄勒岡大學讀書,快要畢業了。但是,我得

先把這一年讀好才可以回國畢業。

Page 22: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领航项目的办公室

金小青

�作为领航项目的美国助理,我每天在办公

室里能看到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慢

慢认识我们的学生是这份工作一个很好的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天天来我们

办公室,在办公室吃早饭 (煎饼或者Skyways的

面包),在办公室跟我们聊天,在办公室学习;

有的学生只是为了打印作业而来办公室。其实,

无论怎样都行。只要学生知道办公室的门是开

的,他们可以随时来问问题,进行辅导,倒开

水,聊天,或者坐下来休息,都行。

我们的办公室很大。其实,我觉得它不仅

是一个工作的地方,而且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

办公室工作的中国学生助理是很关键的。美国学

生经常会问中国学生的意见:关于作业、社会、

吃饭,等等。我也会问学生助理很多问题。中国

辅导老师也会经常来办公室,跟美国学生进行辅

导或者聊天。所以,领航项目的办公室经常是一

个文化交流的地方!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办公室里讨论过各

种各样的话题:流行文化、政治、周围的餐厅、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还有很多。有的时候,他们

也会谈敏感一点的问题,但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已

经很熟,能理解对方,学生一般会说出来他们的

心里话,不会害怕对方介意。有这样的交流平台

是很宝贵的,因为我觉得很少有这么一个地方可

以那么友善、直率地谈两个国家国民的看法。

我觉得我们的办公室是很有特色的,因为

虽然它不是教室,但也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

不只是真正的辅导的时候才算是学习,很放松地

聊天和交朋友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当然课堂很

重要,但是我觉得我们经常忘了日常生活对学习

一个语言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学生在中国

的时候必须得交中国的朋友,跟普通的中国人交

流,要不没有办法真正地学习中国文化。这个办

公室是一个能用来进行这种学习的空间。

Page 23: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远方的朋友

叶杨曦

这是我第二次担任领航

项目的中文辅导了。当

我去年的辅导生田宇军

现在已返回美国继续深

造时,今年我又迎来了

新的朋友——来自BYU

的舒超维,一个又高又

帅、歌声动听、爱好篮

球、充满活力与能量的威斯康辛大男孩。

超维原先的中文基础不错,也很有语言天

赋,再加上认真的学习态度,这学期从开始

辅导以来,他的中文水平提高得很快,而且

对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兴趣与日俱增。他

甚至还能在平时辅导他的夫人舒春玲的中

文!

超维喜欢唱摇滚风格的歌曲,他是LCD乐

队的主唱,对于音乐有独到的理解,能够融

入音乐的海洋,并在里面纵横驰骋。给我印

象最深刻的,要数他翻唱的那首《对面的女

孩看过来》,不仅在领航项目的演唱会之夜

上惊艳全场,而且在江苏电视台组织的歌唱

比赛中迷倒万千少女。

同样能让他释放激情的是篮球。我看过

他在BYU篮球场灌篮的视频,动作舒展而潇

洒。在南京,他也时常去五台山体育场打

球。早和中国球友切磋的过程中,少不了他

的灌篮,而这也羡煞旁人,让他们佩服得五

体投地。

因为名字里有Lars,朋友经常管超维叫

老虎,他也乐于接受这个绰号。我眼里的老

虎动静结合:表演时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不

过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他表现了自己的另

一面——谦逊友善而不失幽默,同时还是一

个模范丈夫。辅导过程中,他都非常耐心、

谦虚地听我解释;每次辅导结束时,他都会

真诚地向我表示感谢,让我都有些过意不

去;时不时地,他也会开开玩笑,露出了他

大男孩般稚气未脱的天真;妻子舒春玲则时

刻在他心中,得到了精心的照顾——老婆是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美国公民对于家庭责任

的坚守与重视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千五百年前,圣人孔子道出了“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生至理;孔子之后一千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子安写下

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我很荣幸能够在这学期担任舒超维的中文辅

导,也很高兴拥有这样一位来自远方的朋

友。

!

Page 24: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曾 楼 欢 乐 可 再 得 ? ——为领航项目短暂的相遇记

*张夏文

对于领航项目的经历我总是觉得自己是

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没想到当不得不动笔时

却欲言又止。人要开始长篇大论之前总会有

突然的沉默,这真是奇怪得很。老实说,我

还能十分自然的记得第一次跟我的室友楚明

谦约见的场景,是他的“面试”使我有幸加入到

这个集体。我印象中,那个时候,知道他是

亚利桑那人,高鼻梁,黄头发,吐字很清

晰,总是爱微笑。最让我新奇的是我和他有

着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学历背景一致,职

业取向相同;恬静淡然,不喜多言。中国有

古话说“知音难觅”,斯时真让我觉得是“他乡

遇故知”,人生中一桩美事。事实也说明,我

和明谦君子之交,一直相处愉快,彼此都很

谦恭,也从来没生过矛盾。这让我有一种相

见恨晚的感觉。当然,我知道这个集体让我

难以忘怀的远不止这些,感谢楚让我有机会

认识这么多好朋友——摇滚明星LCD(舒超

维、吴铭、孟凯煌)、活泼开朗的赵可睿、

沉稳幽默的李默、强壮犀利的瑞浩博、侃侃

而谈的柯博文、大方文静的黄海丽……,你

们真是一群最可爱的人。还有我们亲爱的老

师和中方的朋友们,与你们相识无疑是一件

幸事。毋庸讳言,所有这些都使我对项目的

生活倍感珍惜,我一定不会忘记与每个人所

经历的美好时光。不会忘记与明谦的兴趣探

讨,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不会忘记我们多

次造访“五台山”——那些朋友温馨的家;不

会忘记我们一起去唱歌,楚美妙的声音总是

能打动每一个人;更不会忘记视频里那祖父

家里热闹的万圣节之夜,那传说中恐怖的大

猩猩吓哭了不少孩童。所有的情景都无由分

说,每一个故事都一言难尽——那点点滴滴

都让人心动沉醉——但愿这快乐时光永不消

逝。

也许多年以后,每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都会在闲暇之余回忆往事,当我们坐在院子

里,希望还能记起曾经的日日夜夜。遥远的

地方那沧桑的老伙计在为你轻声低吟,而许

多青涩的晚辈正在步你们后尘。

Page 25: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与拉小提琴的邻家男孩

李默的学习生活 曹祎杰

我的舍友李默是个可爱的美国男孩。见面那

天是个巨大的巧合,我正巧带着自己的小提琴,

没想到李默也会拉小提琴,于是一下子拉近了彼

此的距离,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就通过音乐这个

特别的语言得以交流。我带李默参加了我们学校

的交响乐团,他经常来参加我们每周日的排练,

不过他很谦虚总说自己拉琴不如中国学生好,事

实证明他过分谦虚了。在乐团的第一场演出是演

给所有仙林的大一新生看的,李默坐在台上引起

了台下的一阵尖叫,可能由于他是乐团里少见的

外国人。李默还把他在中美中心的朋友michael

带了了乐团排练。Michael也是一个小提琴。于

是有一次演出在仙林的恩林剧场出现了很多外国

留学生观众,哈,那些都是李默和michael的“托

儿”。李默也找我参加领航项目组织的晚会,表演

了巴赫的小提琴二重奏。

和李默分享学琴的经历是一件有趣的事,这

让我发现了其实各个国家的家长培养孩子坚持学

习一件乐器的方法大致都是相同的,美国的家长

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放任孩子的成长,他们也

会督促自己的孩子练琴。可以想想美国妈妈在督

促小李默学琴时的样子。

李默是我见过的中文说的最好的外国人,我

和李默在一起学习中文的主要内容是一起读古文

和诗,虽然古文和诗词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最有用

的汉语,但是它对于汉语语言的运用和驾驭以及

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抱着读懂了古文还有

什么现代文不懂的信念我让李默试着读中国古

文,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出乎意料的事他

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超级强,我们一起读的论语大

部分他都可以理解。由于音乐上的共鸣,所以我

们学习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关于音乐的汉语学习,

帮助他读懂各种音乐术语,让他在我们的排练中

没有交流障碍。

除了平时的学习,李默还是个足球爱好者,

经常去操场踢足球,不过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否

则可以和他一起。而在各种聚会上的李默可是完

全不是一个乖乖美国邻家大男孩,绝对是一个超

级popular的party king。有一件让我很高兴的

事,李默和我共享了一个比较好的习惯,上午没

课的时候会睡懒觉,据李同学自己说他曾经是一

个early bird,在哈尔滨时经常五点多就爬起来

学习,不知是南京比较让人容易睡懒觉呢还是我

这个容易睡懒觉的舍友把他给带坏了。

总之,和李默一起学习生活是件非常有趣,

也会是非常难忘的,能碰到这样一个容易相处的

室友和朋友,让我觉得参加领航项目很有价值。

Page 26: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柯博文

曹韧基 第一次与一个外国人如此有缘地共居于一个“屋檐下”,不是用英语,而是用中文。为什么?因为我的英文远没有这个所谓老外的中文讲得利索。的确,这几乎是

所有与柯博文初次见面的人对于眼前这个黄发白肤的男

孩的第一个感叹,我的父母、亲朋、同学,无不如此。

学习汉语才三年的他能有如此流利的口语,让学习英语

近十年的我大为汗颜。然后,他们会众口一词地称赞柯

博文的“handsome”,有一次,柯博文参加完一个婚礼回来,开门就是“嘿————~~”,他特有的拖长又加高的腔调⊙﹏⊙b,接着他便向我请教“白面小生”这个词,我估摸着定是有人用这个词夸他了,果不其然。

然而,相处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恍惚觉得,从某些

方面来看,柯博文与我理想中的自我有一部分重合了,

他身上有一些我理想中所期望自己能够具备而未能具备

的事物。比如,坚持。除了我的父母以外,我从来没有

见过其他任何人(我的交际范围内),能够每天早上六

点钟左右起床,无论寒暑。当然,很多中国学生会反

对,想当年,高考的时候,谁不是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但是,自从进了大学之后,能把早起当成自己心甘的习惯而自觉地坚持下来的,不多矣。一些东西,成

为习惯后,便无所谓“坚持”了。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曾经是有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坚持、恪守、不要逾越的东西,当它成为心之所向的东西时,也便能

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这时候,便没有了挣扎的痛苦、没有了坚持的折磨,一切都成为无意识的了。这

确乎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克服起初的巨大无比的惰性。

或许很多人对早起不很感冒,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坚持”以及“习惯”。这两个词,最能触动我神伤神经的是使我的眼前迅速闪过我曾经记录了一半的单词本、贴在墙

上发黄的作息表和放在角落里蒙上蛛网落满灰尘墨已蒸

干的砚台。我看到一个踌躇满志的我和渐渐吊儿郎当的

我。很多时候,我放弃是由于这样的理由:对牛顿而

言,人的“坚持”好比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而这非得在一个绝对真空的无任何外力作用的环境下才能实现,

但是,谁都知道,现实世界是无法提供这样的环境的,

所以,很自然,这个运动在没有推动力的作用下,必然

在阻力的作用下,使这个物体最终达到静止的状态。但

是,现在看来,这个理由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想的环境下

才能成立的理由。

人们常说,中国人太刻板。我一向是不喜欢将某一

个特征贯到某一类人头上的,不管对这一类人来说,

具有这一特征的人占多数还是少数。每一个存在都是

不可忽视的,即使他们不是大多数,但我们也不能因

为是少数就使他陷入“沉默”的语境。所以,大家一定知道我想说什么,是的,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是我不

刻板。中国人从老庄开始就有了一种“逍遥游”的境界,一种遗形取神、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境界。重

要的是我目标所在的“神”“鱼”“言”,而不是取得这些东西的媒介、手段、过程。在儒家秩序压抑之下,这种

不羁、笑傲、睥睨的性格,为很多中国人在潜意识里

埋藏。所以,仅就柯博文和我而言,柯博文是刻板的

一个,我是不羁的一个。柯博文喜欢将中国文言文套

进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结构、我则不屑这样机

械的对应;柯博文对语言很重视,我则对言外之意中

重视;柯博文注重细节对整体的作用(甚至一秒钟之

于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于一天,一天之于一个

月),我则注重整体的调节而非局限于细节的执

着。。。很多人喜欢把这样的不同叫做文化差异或

者“碰撞”,但我不想做这么大的发挥,这不过是两个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异罢了,两个美国人之间或者两个

中国人之间也会有这样的差异,这并不仅仅出现在一

个美国人和一种中国人的情况下。所以,我要在这里

对柯博文同学作出必要的道歉,或许我在辅导的时候

性子急了一点,或许我上课的很多行为是你认为不应

该做的行为(比如老是坐不住、老是发出莫名其妙的

声音、老是在椅子上摆出各种坐姿,不一而足),但

是很抱歉O(∩_∩)O~“刻板”与“不羁”各有其可爱之处,大家不会谢耳朵的“强迫症”而不恐惧他,同样也不会因为令狐冲的桀骜不驯放浪形骸而贬低他,相反这些

恰恰是上述两位人物的迷人之处。这一切不过是我们

观众的视角不同而已,一切都不是真是,只是一个观

念,所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确实是一条永恒的箴

言。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对自我的发现是从别人的身

上看到的。所以,我可以从柯博文身上看到我们的共

同点——“认真”,看到我理想中的自我(现实中自我的缺陷)——“坚持”,看到我们之间“和而不同”的异——“刻板”与“不羁”。在无数个他人身上,我们终于能够不断发现隐藏对方身上自我,我有什么、我差什

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相逢是首歌。。。。

Page 27: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与可睿“同居”的日子

李岳

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

共枕眠”,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并在同一

屋檐下生活,到底需要多么大的缘分啊,

更何况还是跨国的缘分。虽然我和可睿没

有“共枕眠”,可是很明显我们就是拥有这

样一种缘分。

还记得第一次与可睿见面是在面试的时

候。那天,她把头发高高盘起,穿一件紧

身T-shirt,一条白色短裤,笑容温暖,谈

吐得体,很有气质。当时我就在想,这个

女孩子,不是从小手持画笔,就一定是在

旋律中长大。果不其然,从交流中我得

知,可睿从少女时代时就开始修习舞蹈,

是名副其实的舞蹈精灵。能和这样美好的

女孩子一起生活,哪怕只有短短的半年时

间,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于是,我

也尽可能真实的介绍自己,希望能够与可

睿理想中的室友的类型相符。后来的事大

家都知道啦,我幸运的成为了她的室友。

能成为可睿的室友真的是幸运的,因

为她开朗活泼,不拘小节,更重要的是,

她很懂得体贴别人的感受。相比美国,中

国在某些方面确实还存在待完善之处,当

我们在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她很注意保

护我作为中国人的感情,不会一味的对中

国嗤之以鼻 ,唯美国是瞻。细节处最能

彰显人心,这些温暖的小细节,一直贯穿

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此外,在交流的过程

中,可睿也很愿意与我分享她在美国的一

些经历,并且十分热情的将我介绍给她的

其他朋友,让我参与到他们的世界中去,

这让我感觉到她是把我当做朋友来对待,

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房而居的室友,这真的

很令我感动。

能成为可睿的室友真的是一件很幸运

的事,我很珍惜这跨国的缘分,很珍惜与

可睿在一起生活的每分每秒,点点滴滴。

这段美好的时光必将成为我记忆盒子中最

美丽的珠宝,珍藏到老。

Page 28: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一个像春天一个像秋天

沈达宇

Scott(瑞浩博)是一个非常非常胖的美国

人,好吧,我坦白,这是相比较我而言才是

非常非常的。不得不承认,我和他是从外表

就对比极其鲜明的一对同住生:一个胖一个

瘦;一个勤劳,一个懒惰;一个干净,一个

邋遢。并不是我有意将贬义词都用在自己身

上,只是“美丑自现”。

你无法想象两位同属黄道金牛宫土性风相

星座的男生在小小五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卷起

的轩然大波,燃起的精神火花。在过往的两

个月中,我们进行了无数次深入浅出的交

谈,上至人生至理,下到吃饭心得,相互切

磋,相互琢磨。共同的观点让我们愉悦,相

反的言论让我们思辨。一切都很简单,原来

和老外交朋友并不困难。

只有当设身处地你才会发现我们来自两个

不同的文化,我们的交流就是两种文化的交

流,我们的举止谈吐间自然而然就体现着我

们各自的文化。我喜欢在睡前洗澡,Scott

会在早晨冲凉;我不止一次地表露出晒被子

的热情,Scott也三番五次的提及对烘干机

的喜爱。这些点点滴滴的不同给了我们一个

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周围原来的一些约

定俗成的观念。

就像我的题目一样,“一个像春天一个像

秋天”,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

都是令人舒服的季节。

一个学期的陪住生时间是相当短暂的。

再过一个月,Scott就要离开,但是相信友

谊长存。再见是为了再见,以后的路我们会

越走越好!

Page 29: Meet the Students

Thoughts From Our Friends

中文领航,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王一涵

提到在校期间的国际交流,很多同学首先就会想

到出国交换。上一学年,我就曾作为南大的交换生,

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游历了14个欧洲国家的40座城市。在欧洲学习期间,我曾用英语和不算太流利的法语和德语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

流,并非常自豪地向他们介绍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国际化”。

今年暑假,我刚从德国飞回南京的当天,就在小

百合论坛上看到了美国中文领航项目招募辅导员的通

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递交了报名表和个人简

历。这也就结下了我和中文领航项目不解的缘分。

作为辅导员,我的任务就是辅导美国同学的中

文。一开始我以为这项任务并不会太复杂,在法国学

习期间我就辅导过一些初学中文的法国人,也算有一

定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了。我带他们朗读课文,帮他

们把法语翻译成中文,给他们解释一些词语的含义,

并教他们写汉字。在他们看来,中文是一门音调非常

奇怪,书写非常困难,理解非常艰涩,如同谜一般的

语言。即使是对在法国出生的华人,在提到中文学习

时,他们也是望而生畏。我也据此以为,外国人学好

中文基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领航项目的办公室里,当我第一次和我辅导

的王鸿涛(Aaron King)交谈时,我只能用“佩服”二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我在欧洲生活过半年,还没有

见过哪个非华裔的外国人的中文说得这么好。和其他

几名领航项目的其他几名美国同学接触后,我不得不

认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道理。在领航项

目里我要做的已经不是像在法国时那么简单的工作

了,我需要像一名专职的中文老师一样,帮助一名已

经能非常流利使用中文的外国人更好地学习汉语。

对于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一开始我真的心里没

底。好在,王鸿涛是一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一点

也不拘束,和他谈话也相当愉快。他曾在台湾生活

过很长时间,所以他的中文带着一些的台湾口音。

他的年龄比我要大好多,但从来没在我面前摆大哥

的架子,而是常常像一名小学生一样,虚心向我探

讨各种问题。我自然也不敢懈怠,总是尽自己最大

的努力给出最令他满意的答复。

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要逾越的早已

不是之乎者也一类的语言障碍,而是隔着太平洋的

文化差异。有时我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非常尖锐的问

题,比如我需要耐心解释在中国讨价还价中的“潜规则”,虽然我自己也并不是太擅长讨价还价;我需要

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自行车停在看似很安全的车棚

里,虽然我自己并不常骑自行车;我需要解释为什

么一些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会信心满满地说自己的孩

子未来一定会到美国名校读书,虽然我知道那些不

过是吹牛;我需要解释有些话为什么在大陆会这么

说,在台湾会那么说,虽然我还没有去过台湾。我

觉得“求同存异”非常有道理,我们不需要强迫美国同学去接受我们的一些观点,但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去

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面对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向来自美国的朋友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令我感触更深的是美国同学的热情友好。前段时

间,我就受邀参加了他们自发组织的万圣聚会。去

年我曾在巴黎参加过万圣节派对,但相比于欧洲狂

欢式的万圣节,这次的美式万圣派对让我感受到了

家的温馨。我品尝到了美国同学亲手烹制的万圣节

食品,也通过谈话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在中国的

生活。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和家乡相隔万里,

思乡之情难免会涌上心头,但美国的同学们总会乐

观地去面对各种暂时的困难,并自得其乐。

我非常享受在中文领航项目中进行文化交流过

程。我也非常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美利坚的土

地上与这些在中国结识的美国朋友们再度相逢。

Page 30: Meet the Students

Program Events今夜共HIGH

KTV几乎是所有领航项目学生在中国的最爱,如果说K歌是私下轻松惬意的小聚会,那么10月28日晚上的音乐会则是一个高潮迭起的集体派对,也

给大家一个更完美的展现自我的舞

台。

晚会由赵可睿主持,在李默和室

友的一曲小提琴二重奏中拉开序幕,

乐曲悠扬时而活泼——这是音乐会的优雅开场。接着,楚明谦同学演唱了

中国著名歌手张学友的歌曲《如果这

都不算爱》。台上的表演深情款款,

仿佛情歌王子,歌声动人,博得了台

下的欢呼和掌声。第三个节目则带来了全场的小高潮,由

柯博文钢琴演奏《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国

学生张文博领唱——这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中文经典流行歌曲,台上台下一齐合唱,共同沉醉在优美乐声中。如果说

南京市慈善总会总结表彰大会撰稿人 张文博 张勤

11月6日,在这红叶飞舞落满山,丹桂飘香迎深秋的季节里,南京市慈善总会总结表彰大会在解放军理工大学顺利举行。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徐克勤,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翟为民,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

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金,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鲍意华,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郑玲玲等领导,各慈

善义工团队负责人和代表,优秀慈善义工代表,先进慈善义工代表,先进慈善义工服务基地负责人以及南京高校

的大学生出席了本次大会。

南京市慈善义工的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慈善总会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参

与下,本着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宗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帮孤,助残,助学,助

医和慈善募捐等各项慈善公益活动,为南京地区的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贡献。本次会议的宣传标语是“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的奉献的传播者,携手共创博爱南京”。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金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总结了近年来南京市慈善总会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南京艺术表演团也进行了表演,生动地描述了南

京市社会各界所作的贡献,彰显了南京的博爱精神。

南京大学美国国家中文领航项目自2006年来一直鼓励所有美国留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学生每周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做义工。有的在南京玄武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做义工工作,主要教小学生英语;有

的一对一辅导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有的去博爱安养庇护中心看望残障儿童,欣赏

他们的手工艺品;还有的学生做其他的公益活动。这次大会中,张志超(Jonathan Ray)和舒春玲(Spring Shurilla)作为民工子弟学校的代表得到“优秀慈善义工”的奖励。张志超觉得可以得到这个奖励他非常高兴,他在帮助这些孩子的同时也感受到纯朴的爱,有时孩子们表达对他们感谢的方式令他们非常感动。同时,他也很珍

惜参加慈善义工的机会。舒春玲是美国中文领航项目学生舒超维(Lars Shurilla)的妻子,她不是领航项目的学生,是陪伴舒超维一起来到南京的。虽然她的汉语不是很好,但是她还是非常愿意加入到南京大学领航项目义

工的行列。做义工的过程中,她和孩子之间交流没有很多障碍,她也觉得孩子们非常可爱,并认为这个工作是很

有意义,希望有机会可以做更多义工的工作。美国国家中文领航项目南京中心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的义工活动给南京市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表扬。南京大学美国国家中文领航项目会继

续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奉献自己的爱心。

这次会议颁发了优秀慈善义工,先进慈善义工服务基地以及新加入的慈善义工团队等奖项,看到更多新的慈

善义工团体及慈善义工服务基地的加入,相信未来南京博爱之都会发展得更好!

晚会的前半部分是缓慢、抒情的,那么后半部分则热烈

奔放,如同歌星演唱会,因为下半场属于LCD——领航项目学生的乐队组合,由舒超维

担任贝斯手,孟凯煌担任吉他

手,吴铭负责打击乐,三位帅哥

一登台亮相就引来大家的阵阵尖

叫。他们演唱了中国花儿乐队的

《 加 油 歌 》 , 温 馨 浪 漫 的

《Jingle Bells》,热情的西班牙舞曲和英文歌,还有非常受欢迎

的台湾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

来》……台下的所有观众也都受到感染,不仅热情地打起拍子,还合着音乐跳起舞来。晚

会热烈的气氛甚至吸引了曾宪梓楼的其他同学,纷纷聚

拢过来参加这个大派对。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异

常难忘的夜晚。

Page 31: Meet the Students

Program Events领 航 风 采 闪 耀 江 苏 舞 台

——“同乐江苏-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纪实

2010年10月至12月期间,领航项目多名学生参加了江苏电视台2010“同乐江苏——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次大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由来自不同

国家的1000多位选手报名参加,旨在为外国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领航项目共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此次大赛,他们分为两组选手,分别是楚明谦和LCD乐团(成员为舒超

维、孟凯煌、吴铭和方明非)。五位

同学从10月报名开始,经过激烈的选拔,从预赛到复赛,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都顺利地挺进总决赛。

总决赛于12月4日晚在南京电影厂综艺演播厅正式打响。共有来自五大

洲20多个国家80多名选手参加了决赛,竞争异常激烈。在剑拔弩张的气

氛中,楚明谦和LCD乐队先后亮相。他们的登场迎来了潮水般的掌声和呐

喊,显示了超高的人气。在比赛中,

楚明谦以头缠一条白羊肚毛巾的中国

农民形象亮相,立刻吸引了全场观众

的目光。在大家强烈的期待中,他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地地道道的北方民歌《人说山西

好风光》。他的演唱字正腔圆,歌声婉转而悠扬,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现场每个人都被

这个来自美国的“山西农民”所深深吸引和感动。之后出场的LCD乐团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以另一种形象展示了项目学生的风采。在决赛中,乐团演唱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

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气氛十分活跃。表演开始前,现场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简短的

视频,对乐队的成员一一进行了介绍,并讲述了他们来到中国后成立乐队的经历。表演

中,他们的太太们也登上了舞台,组成“太太团”为歌曲伴舞,真是“夫唱妇随”。歌曲脍炙人口,舞蹈赏心悦目——歌曲与舞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他们轻松而幽默的演出令无数观众回味难忘。

楚明谦和LCD乐队精妙的演出赢得了满堂喝彩,并最终靠着他们的努力取得了优异

的成绩。出席此次活动的江苏省领导和艺术家们都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对他们的付出

表示感动。

在决赛现场,领航项目的其他一些同学、老师和陪宿生也都积极地参加了节目录制,

为项目选手们加油助威。大家都认为楚明谦和LCD乐队的表现都很精彩,充分展示了项

目学生的才华,使更多的人了解了领航项目。参与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够加深对中国的了

解,丰富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扩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和素材。以后应当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这样的活动。

Page 32: Meet the Students

Program Events中美领航项目辩论赛

2010年11月11日,在曾宪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中文领航项目,中美学生辩论赛。倪

老师、周老师、张老师、金老师、张文博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出席了此次辩论。张志超、舒

超维、瑞浩博、吴铭、李岳、李颖等同学观看了此次辩论赛。

辩题的确定:“严肃or轻松”

11月8日,李默、张夏文召集辩论会成员商谈辩题与分组事宜。原定题目为“中国是否会超越美国?”略显敏感。于是众人围绕辩题应当严肃还是轻松,各抒己见,最后确定主题“网

络是拉近还是疏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鉴于辩论赛当天(11月11日)是现今民间流行的光棍节,张夏文表示最佳辩手可以获赠2张电影票作为光棍节特别礼物,于是乎单身的同学们欢欣

鼓舞,跃跃欲试。随后,辩论成员根据各自观点倾向进行分组。最终,姜崇杰、赵可睿、沈

达宇、孙涛一组,为正方;柯博文,白锐德,李沛亮,郭子杰一组,为反方。

双方辩手的准备工作:

正方:

正方选手在赛后进行了不为人知的准备工作。因为不为人知,所以笔者无具体情况可以披

露。

反方:

反方选手周一在606召开第一次机密会议,商讨对阵阵容,以及约定第二次会议时间。经

过长达十五分钟的探讨,只确定了四辩柯博文。二辩三辩的身份,由会后李沛亮与郭子杰在

食堂门口的偶遇中,通过石头剪子布确认。最终列定名单:白锐德为一辩,郭子杰为二辩,

李沛亮为三辩,柯博文为四辩。

周三下午6点多钟,反方选手秘密召开第二次会议,商讨我方论点与攻防的战略战术,并

对对方阵容进行猜测,临时变阵,改由李沛亮担任一辩,白锐德担任三辩,希冀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辩论激战

Page 33: Meet the Students

11月11日期待已久的辩论会终于隆重召开。李默担任主持,正方姜崇杰因生病改由楚明谦担任。

正方阵容:一辩赵可睿 二辩楚明谦 三辩沈达宇 四辩孙涛

反方阵容:一辩李沛亮 二辩郭子杰 三辩白锐德 四辩柯博文

主持人李默介绍了出席本次辩论赛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以及比赛选手,随后宣布辩论赛开始。正方首先发难,继而二、三、四辩群起攻之,反方依次抵挡。自由辩论环节中,正方集中

火力,强势攻击,反方一辩采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战术,从网络的工具性谈起,引诱对方

谈到介质问题,进而用晚饭吃馄饨、锅贴时想到“勺子论点”予以反驳。二辩郭子杰开始从自己

亲身经历,宿舍卧谈会谈起,忆苦思甜,声泪俱下地批判网络疏远人们之间的情感;三辩白锐

德,使出武林绝学,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四辩柯博文的辩论套路颇有武当门

风,防守中规中矩,密不透风,并引用社科院实证调查研究数据,不时予以还击,招招充满杀

伤力。

然而正方联四人为一整体,大集团作战,以阵法取胜,攻势如潮;反方门派驳杂,散如沙

粒,渐渐不支,逐渐败下阵来,正方稍稍占据优势。此时,辩论赛进入观众提问环节。突然,

观众之中杀出隐藏人物“荣誉第五辩手瑞浩博”。犀利的自身经历的叙述,给反方重重一击,反方的勉强抵抗顿时化为全面溃败。观众吴铭的提问想要帮助反方重振声势,可惜已被击倒在

地,进行读秒的反方已然失去了清醒的意识。最后双方第四辩手总结呈词。正方孙涛,反方柯

博文。柯博文最后精彩的发言也无力挽回已经颓败的局势。

颁奖典礼

随后评审委员会五位成员:倪老师、周老师、张老师、金老师、张文博,在《我爱你,塞北

的雪》高亢的旋律中进行了讨论。继而,倪老师给予了精彩点评,点明正方由一辩申明论点开

始,其他辩手围绕一辩论点,展开论述,整体作战;反方观点有些驳杂,正方略胜一筹。最后

主持人李默宣布,正方赢得优胜,倪老师为正方队员颁发证书与奖品。反方的柯博文因其雄辩

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周老师为其颁发证书与奖品。

“网络”,究竟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此次“辩论会”,确确实实地拉近了中美双方学生的距离。最后,主持人与全体辩手合影留恋,辩论会取得圆满成功!

Page 34: Meet the Students

Top Ten我最怀念美国的方面是:

1.坐式公共厕所

2.我的爱车

3.烘干机

4.直饮水

5.美式巧克力和糖果

6.交通规则

7.麦片粥

8.干净的草坪

9.大冰箱

10.稳定的网络

在中国最糟糕的经历:

1.我在地铁上,作在我旁边的人的呕吐物溅到了我的身上。

2.打开出租车门时,撞倒摩托车驾驶员,后来赔钱

3.路上的老人随地吐痰,风把痰吹到我身上

4.理发时付了700块钱

5.我在中国的时候,我的家人去阿拉斯加旅游,我没有办法陪他们去

6.以为自己在吃牛肉,后来发现是肝

7.很多口误,比如把“做事”说成了“作屎”

8.随地吐痰

9.在中国朋友家做客时,我拒绝了主人提供的食物,让主人很没有面子

10.我的自行车被偷了

中国人的习惯:

1.小朋友穿开裆裤上街

2.走在路上突然有人邀请我和他们照相

3.咖啡馆早上十点后才开门

4.在二十多度天气时,穿很多衣服

5.穿高跟鞋爬山

6.旅游时,喜欢到处拍照

7.喜欢讨价还价

8.贪小便宜

9.找关系

10.男人留长指甲

离开中国时,我会想念中国的:

1.朋友们

2.便宜方便的公共交通

3.天天都可以看到新鲜事

4.馒头

5.天天能用中文

6.情侣装

7.成为摇滚明星

8.出租车司机为了把我尽快送到目的地,在堵车时,愿意把车开到人行道上

9.清真食品

10.老师和辅导老师

Page 35: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雨后春笋:枣庄石榴产业的崛起

柯博文 铺路的时候,看到大多石榴树要被砍掉的悦

心园老板萧元下决心拯救树桩,把它们移植到花盆里,于是就开始修枝栽培石榴盆景。从此以后,

他的石榴盆景出乎很

多人的意料,变成

珍贵的商品。悦心

园很多石榴盆景的

市场价超过一两万

人民币,在今年的

第七届花卉博览会

上,盆景“凤还巢”还得到了金奖。已经从政治工作退休的萧元老板

发现他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纯粹的石榴种

植。

悦心园的成功反映出石榴产业的崛起给枣庄

带来的空前经济效益。从1984年分田到户以来,枣庄石榴所占的农业地区已经发展成15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除了产区面积更大以

外,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石榴产业也变得更加兴盛。 例如,李永水向记者解释,农业站给种石榴的农民提供很多更加优质的石榴种子,使利润增加了20%至30%。他还表示,最近受政府的扶持配备了冷库 ,因此能够长期贮存石榴,等到春节价格上涨时才出售。上面所阐述

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扶持,再加上几年前中央政府免农业税的决定,使枣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枣庄成功的石榴产业也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005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的豪利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使用枣庄丰富的石榴资

源生产石榴汁、石榴酒、化妆品、中药和健康

食品,已经得到六个生产专利。产酒量超过

1600吨,果汁也超过了4000吨,出售到祖国的各个地区。这个成绩,使该公司在近几个月

财政部、农业部和科技部所举办的比赛中得到

一定成绩,已经从五百一十多家公司中脱颖而

出,进入到二十五家公司的决赛。

枣庄生机盎然的石榴产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

的发展。石榴产业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很

多来枣庄的游客会看石榴,吃石榴,品石榴茶

和喝石榴酒。在冠世榴园这样的重要旅游点,

石榴树和鲜榨石榴汁比比皆是。根据豪利公司

所提供的资料,枣庄当地的石榴汁和石榴酒销

售额已达到一百万人民币。此外,很多游客会

去枣庄农家乐式的餐馆,在漫山石榴树的风景

里吃饭。这些餐馆的顾客纷至沓来,给当地的

经济带来很大利益。中田餐馆的老板切身感受

到石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他向记者表示,他

2004年前使用十万元建立的餐馆现在每年利润已经达到十万至二十万。他的顾客应接不暇,

必须雇佣近三十名服务员,现在餐馆已经扩展

到三十余间,可以同时容纳三百至四百位顾客

就餐。

《枣庄——石榴组》楚明谦

据说,“乾隆下江南,来到石榴园,食过树王子,饮过恩赐泉”,枣庄石榴历史悠久。身为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我以前对这个历史并不熟

悉。可是,由于最近有机会采访枣庄的一些农

业和旅游业企业,我相信将来越来越多的美国

人和其他外国人会有机会知道,甚至亲自体验

到枣庄美好的石榴文化。

Page 36: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一位美国人对于枣庄的印象》

方明非

听到枣庄的名

字,你可能会认为它

的特产是枣子,但是

全世界没有其他比枣

庄的石榴园还多的地

方了。枣庄一共有 15万亩石榴果园,比世界任何地方还

多!用这么多石榴做

什么呢?豪利生物工

程科技有限公司就发

现了石榴的各种功效

和对身体的各种好

处。除了可供食用以外,还可以用石榴做石榴

汁和石榴酒,也可以用石榴叶子做茶和用石榴

皮来清洁肌肤。石榴的功能和功效真不小,它

含有三大营养素:维他命、蛋白质及氨基酸。

上述的营养物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而且可

以调节精神中枢、舒筋活血、预防心血管疾

病、防动脉硬化和老年痴呆等疾病。有可能石

榴饮料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长生不老药。新鲜

石榴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所以大家都去石榴果

园。

《枣庄:石榴之城》

王鸿涛

第二天早上我到农村去采访农民。首先

我去了李永水经营的

石榴专卖公司。李先

生非常喜欢他在农村

的生活。让他最快乐

的是,他的门面就在

国道旁,每天有不少

外地人停下来买石

榴。曾经是集体经营

的石榴园,在1984年之后,被承包到各个农户。现在枣庄农民不必缴纳农业税。李先生通

过精心地照料5亩石榴园,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企业。

《枣庄》

冯安

我们那天最后采访的一个人叫做孙中田,他有

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他原来是附近地区的一位农

民,由于觉得收入太低,决定自己去经营一个小生

意。在2004年,他贷款十万元,开了一家小饭店。他把自己的饭店建在山腰上,风景非常漂亮。他每

年能赚十万到二十万元。他说成功的秘密“一是地段,二是食物质量。”饭店经营很好,孙先生打算明年扩大规模。餐馆雇佣二十五个员工,老板能提供

给他们不错的薪水。他显然对自己为社区所做的贡

献很满意。

《探索枣庄的宝藏》

孟凯煌

总而言之,枣庄不像您去过的城市——当地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路上的老百姓都非常

温和客气,风景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枣庄还

能让人回忆过去,回到快乐的童年,享受自然

和纯粹的欢乐。如果您想要体验纯朴的田园生

活,感激历史上的战斗英雄,品尝全球最甜美

的果子,那么,枣庄是个不错的选择,随时欢

迎您来探索它无价的宝藏。

Page 37: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枣庄的工业》

李默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各个地方都日新月异,但是每次我去一座新的中国

城市时都会再次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在我去枣庄之前,听人说枣庄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

地区,不会像南京或上海那么繁华。不过,固然枣庄还没有南京或上海那么发达,但枣庄决不能算是落后。正如我接下来所要说到的很多

方面,枣庄完全可以被当作是一座领航的现代城市。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中兴公

司在危机中的创造力和革新性。 据我所知,以前枣庄的经济无疑一直是依赖于中兴公司的煤矿。因此,当枣庄的煤炭资源

开始短缺的时候,枣庄整个地方的经济就遭遇到一个拐点,必须找到解决煤炭资源危机的方

法才能继续生存。在这次枣庄之行中,我发现中兴公司与枣庄政府的确能够克服并且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如此,中兴公司也趁这个机会进

行了一次巨大的职能转变。我们去了一家中兴公司下属的服装工厂,它给很多以前在中兴公

司工作的妇女提供新的工作机会。之后,我们还去了一家制造采矿用品的工厂,它同样属于中兴公司,公司利用了以前的生产经验来给其

他地方的煤矿企业提供矿下用品。据了解,中兴公司已经开办了十九家类似的新型企业,且

打算再开办几家企业。 当然,一个如此巨大的企业转型不可能一夜完成,它需要逐步进行调整。枣庄的经济和社

会仍然处在转型时期。因此,枣庄应该会有我在一次走马观花的旅行中所无法认识到的潜在

问题。然而,各个地方产生问题并不令人担心,重要的是领导者与社会能够认识到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及勇于弃旧图新。中兴公司为

了保住过去来之不易的成就而建立了这十九家新兴企业。

概括来讲,中兴公司在枣庄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曾经是一家煤矿公司,然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赖以生存的基

础。这件事对枣庄毫无疑问是有好处的。很多公司遇到如中兴公司那样的困境的时候,也许

就破产了,而中兴公司不但没有破产,而且正在不断扩大它的生产范围,创造新的辉煌。

就我而言,枣庄非常有特色,枣庄菜也非常好吃,更难能可贵的是枣庄人民的热情好客。

这些体验让我觉得不虚此行,并且令我流连忘返。我建议大家都去枣庄品尝一下它独特的生

活方式并体验它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保证你一定会觉得回味无穷。

《一个特别的城市》

舒超维

山东省最南端的一个城市是一个很特别的地

方。这个城市是墨子的故乡,一个煤矿城市和一个石榴之乡。这就是枣庄。

煤矿本来是枣庄整个城市的工业,但是最近煤矿只是百分之三十枣庄人的职业。那些矿工失掉职位后怎么办?他们很快找别的工作,比

如说,豪士墁纺织品公司。原来的一个公共浴室澡堂,现在竟变成了一个制衣工厂!里面的

女裁缝都很友善,很友好。跟她们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开心地说明自己的高兴和枣庄的繁荣,也都保持了满足感。好像枣庄领导美好的

憧憬一滴滴地流了下来。枣庄的领导通过宣传的渠道鼓励枣庄400万的人口,他们的宣传技巧非常熟练。“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红布上的金色字傲然地迎风飘动了一路。枣庄随处都能看见类似鼓舞人

的口号,尤其是在枣庄的许多工厂。人民一看到这些横幅就想起来枣庄的潜力,然后更加努

力地发挥这种潜力。

!

Page 38: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外国学者眼中的枣庄工业新崛起》

姜崇杰

在我的印象中,枣庄也具备一个与众不同的

特色,那便是它的历史背景——台儿庄战役。虽然工业是枣庄现在的主要发展点,但是它只不

过是枣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我相信枣庄能

够利用其独特的历史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进

一步开拓其旅游业,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展

望未来,枣庄的新工业与历史背景都将扮演关

键的角色。如果枣庄能把工业适应性和创新

与“枣庄旅游品牌”结合起来,我相信其未来将非常光明!

《枣庄精神》赵可睿

枣庄即将从一条依靠煤炭发展的道路转向一

条多元化的道路。枣庄人民的精神推动社会加

快现代化,提高枣庄的整体形象。近年来,枣

庄一直自强自立地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

创造新的就业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使政府更好得为人民服务。枣庄在现

在和将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科学规划、环境保

护、财政支出和民生问题,等等。我相信枣庄

可以迈过这个门槛,脱离过去采矿带来的社

会、经济与环境负担。

《枣庄》吴铭

中兴煤矿公司的老煤井旧址附近有一家工

厂。从煤井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两栋楼之间

挂着一条标语。横幅上写着“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和谐新中兴”。工厂大门敞开着,里面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工作。一位员工热情地

笑着跟我打招呼,他眼角带着鱼尾纹,头发已

经开始变得花白了,显然已经在工厂工作了很

多年,但是依然像小伙子一样很有精神。我问

他:“请问,你们这里生产的是什么?”他转身,指着身后的机械部件回答说:“我们这里生产的是矿井机械的部件。”我们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这家工厂。

《枣庄报道》

瑞浩博

第二天的上午,我们参观枣庄的中兴公司。

中兴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并且仍在不断努

力、开拓进取的公司。早期的中兴公司主要是

经营煤炭生意,在十九世纪末期就从德国引进

先进的设备,它也是中国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公

司。从沧海桑田到现代枣庄地区周围的煤炭资

源已经枯竭,面对这样的形势,古老的中兴公

司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万众一心、努力进

取,拓展新的业务。

!

Page 39: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枣庄的旅游业:

目前建设,未来成功

张志超 10月22日在枣庄火车站上了面包车以后,我一直在看我们经过的一片片大楼工地,好像

我被工地包围起来了!虽然这些大楼没有人,

但是这个城市很明显不是鬼城,而是在建设中

的城市。我们经过的建设中的政府机关大楼、

商店、公车站等等都有新的标牌,让我很想知

道,在未来,枣庄会变成什么样的城市?回答

这个问题是我们这群学生的目标;我们都是中

文领航项目的学生,在南京大学学习汉语与自

己选择的课程。我们媒介课的任务是采访枣庄

人,以便加深我们对这个城市发展的印象,也

帮助我们了解全国的发展。因为我自己的任务

是了解枣庄的旅游业,所以一位枣庄记者带我

跟几个同学去了很多旅游景点。调查以后,我

觉得如果枣庄能够完善其旅游企业的发展,这

个城市肯定不仅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游客,而且

也会继续使枣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无论是博物馆还是饭馆,旅游的地方都需要

很好的服务,要不然谁会过去,或者推荐朋友

去那里?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枣庄景点的优点

是它们导游的知识很丰富。在台儿庄大战纪念

馆、铁道游击队电视城与运河古城,我们的导

游对那些地方的历史、特点与建筑风格的讲解

都特别深刻。跟一位导游交谈的时候,我问

她:“你们的知识怎么这么深刻?需要很长的培训吗?”她说她只需要六个月的培训,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我原以为她的培训至少需要一年

多。不可否认,在这个方面,枣庄肯定有其优

点,但是在几个景点,我觉得导游的表情可能

有待改善。我不是说他们不客气,只不过几位

导游的表情比较僵硬。比方说,我让导游再重

复一遍某个信息时,他凑到我面前小声地回

答,让我觉得我的问题似乎很麻烦。在古城,

导游的表情却比较友好,很容易与其交流。如

果其他的景点都有这样的服务,枣庄肯定会吸

引更多游客。

枣庄旅游业为市民带来了什么好处?为了回

答这个问题,在旅游景点我尝试采访服务员,

以便更了解他们的背景与枣庄城市的变化。在

张庄石榴山庄,我们先看到了山上特别漂亮的

风景,然后下山去了山的另一边,在那里采访

了饭馆的厨师徐广富。八十年代时,他一无所

有,现在却不一样,他的生活日益富有。我看

到了四头牛、很多鸡与各种各样的蔬菜。他侃

侃而谈,讲了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生活的变

化。但很遗憾的是,他的口音很重,语速又

快,我很难跟上!除了这位厨师以外,我很想

知道我们的导游与其他市民的生活怎么样。我

们去城南新区,采访了地区的管理者。因为城

市化的需要,很多人离开他们的家,地方政府

开始建设这些社区,也为房客提供便宜或者免

费的服务。根据管理者所说,这些地区体现出

枣庄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我觉得这些

地区也体现出一种全国趋势,那就是随着城镇

化改造的进行,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矛盾与冲突。如

果地方政府能够很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应该

更稳定。

总的来说,枣庄明显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城

市,因此它当然会面临很多发展问题,比如如

何培训旅游景点的服务,如何管理城镇化相关

问题,等等。但是,所有的被采访者都很乐

观,都觉得枣庄肯定会成功。因为人们的生活

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景点也已经有了很大的

发展,所以我也觉得枣庄在未来会成功。成功

了以后,枣庄也可能会为其他的中国城市提供

可模仿的发展模式。

Page 40: Meet the Students

Zaozhuang from a Media Perspective《枣庄:服务业调查》

朱冠威

深厚的文化底蕴、清雅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这些都是山东枣庄的特点,它深深地吸引

着各地的游客。来自美国的我也听过抗日战争

时的台儿庄大战,这一次有机会到枣庄去旅

游,令我亲身体验枣庄的独特。在短短两天

内,我们去了枣庄各区的旅游景点,深深地体

会到枣庄的文化。在所有的旅游景点中,给我

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算是枣庄的运河古城了。

《枣庄台儿庄古城》

黄海丽

我在枣庄呆了3天,3天里很多枣庄人都欢迎我和我的同学。跟枣庄的领导人一起吃晚饭的

时候,我记得一个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很热情的欢迎和丰盛的晚餐都很好,不过台儿庄古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

那么美丽、浪漫。那周五晚上,河边红色的灯

和树边绿色的灯给台儿庄古城营造了一个很优

雅、浪漫的氛围。我在那里散步的时候,能听

到动听的音乐和其他客人愉悦的声音。古城模

仿古代建筑,有巨大的魅力。这么漂亮的地

方、这么浪漫的气氛给我的感觉是,如果你在

恋爱中,跟你的恋人牵手去古城逛逛是个很好

的选择,环境很不错。我觉得冬天的时候在古

城散散步会很浪漫。你可以跟你的恋人,也可

以跟朋友一起,裹着厚厚的、温暖的大衣,吃

着美味的糖葫芦,共同享受优美的风景。

《一座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白锐德

不过,如果一座城市想要吸引更多旅客,不应该靠已存在的优势,而必须发展新的行业。

现在枣庄服务业的成功取决于她如何吸引新的

游客。其实,枣庄已经有一个新的吸引点——传统特色。尽管诸多城市非常发达,可那些城市

失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建筑。枣庄依然能够

保持这种文化,亦应用这个优势来吸引中国人

乃至关心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这样枣庄会找到

一个特殊的市场领域,并继续发展旅游业。如

果枣庄能够把她的现代优势、环境优势与传统

优势融合起来,那么枣庄不仅会有发展余地,

而且也必然会有繁荣的服务业。

Page 41: Meet the Students

Challenges in China我和中国菜

吴铭

大家好,我叫吴铭,是美国人。来中国已

经一个月了,很喜欢吃中国菜。但是作为一个

老外,第一天吃中国菜时还是闹了不少笑话。

我在中国吃的第一顿饭是在一个叫西子饭

店的地方,服务员递给我一张菜单,但是10分

钟以后,我发觉以我的中文水平,是看不懂菜

单的。于是便开始看照片,很快就找到了一道

看起来还不错的菜。我很高兴,就说:“我要这

道菜,再来一碗米饭。”等菜的时候我还心中窃

喜,“幸亏西子饭店的菜单有照片,看不懂菜

单,我也照样可以点菜”。

不久菜好了,闻起来很香,看起来也很不

错,我夹起就吃,可刚咽到嗓子眼儿就觉得嗓

子像火烧一样的难受,不知是我对这道菜过敏

还是它确实很辣,当时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还不停地咳嗽。我连忙向服务员要水,可是忘

记了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中国饭店总是提供热水

的,杯子一递过来,我就往下灌。吃完辣椒喝

热水,当时那个难受啊,让我只想叫妈妈。

我很快吃完了米饭,把钱一付便匆匆离开

了。感觉好丢脸啊,看来下次去吃中国菜还是

带上字典比较安全,只看照片行不通啊。

那天晚上又到了吃饭时间,我不敢再做任

何新的尝试,于是打算吃自己在美国吃过的饺

子。

我问服务员:“你们这里有饺子吗?”

“当然有。”

我一听很高兴,就说:“那我要一份饺

子。”

紧接着服务员又问:“您要煮的还是煎

的?”

我 一 听 , 心 想 , “ 猪 的 还 是 煎

的? ”。 “猪 ”是一种动物,这个我知道,可

是“煎”是什么呢?因为没有带字典,我就请服

务员把“煎”字写了下来,打算从部首猜猜看,

但是没有办法,猜不出。

虽说我不喜欢吃猪肉,但是由于不知

道“煎”是什么,就决定还是要“猪”的。

于是我说:“您好,我要猪的。”

服务员看着我说:“要煮的对吧?请稍

等。”

听着这话我还心里纳闷儿:“猪”字不是读

一声吗?怎么这个人一直读“煮”啊?

吃完饺子回去,我很想知道“煎”到底是个

什么动物,就赶忙查字典,结果不查不知

道,“煎”原来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种做菜方

法。当时我就大笑起来。

看来,今后吃中国菜,不带字典是不行的

啊!

Page 42: Meet the Students

虚拟的绑架,真实的害怕

张志超

我非常向往去外国旅游与留学。2008年有半年的时间,我在中国留学,回国以后我一直期盼着能够再次前往中国留学。2010年九月,我终于又有再一次机会前往中国留学,留学了两个半月以后,我一直没有遇见过有关安

全的问题。但是大家知道,身在异国他乡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新的挑战。以下是本人、家人与朋友的真实经历。

2010年11月10日上午4:45分,在我家,我的父母都在睡觉,我妈的手机突然响起了,来电显示是“无名”。我妈接起电话,她听到我的哭泣声,告诉她,“妈妈,他们绑架了我……他们殴打了我”。然后,她听了一个陌生的人粗鲁地说,“别告诉别人,他现在就在我们手里”。我妈把手机递给我爸,但是那个绑匪没有跟他说什么话。我爸把手机还给我妈,绑匪告诉我妈,“脱掉你的衣服”。电话突然挂掉了。

我妈先给我打了个电话,但是我没有接。接着,父母开始给警察、朋友等打电话,尝试营救他们的儿子。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朋

友收到紧急的电邮,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我。半个小时以后,他们都是还没找到我。

正当大家都在十分着急地寻找我的时候,我不在什么犯人的房间,只不过在我的房

间里跟我的室友聊天。因为我的中国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美国手机没电,所以我根本不知

道上述发生的事情。6点钟,我才接到了朋友的电话。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开玩笑,他解释情况也转发了家人的电邮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

玩笑,我父母真的接到了绑架的威胁电话。他和朋友们以及老师都来到我的房间。

与此同时,我开始给很多在美国的亲戚朋友打去电话,说明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我很

安全。并且,我还给相关部门打去电话,以便取消警报,也询问如何应对与处理。事情暂时

告一段落,我才与我妈交流事发时的心情,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那么紧张害怕。到目前为

止,我妈与我女朋友都还是心有余悸。最终,大家知道我很安全,有关部门开始调查绑架电

话的来源。

这个事情结束后,我第一个反应是“哎呀,这么多人关心我”,让我觉得特别幸福。第二个呢? 我很想了解这种新的挑战——“虚拟绑架”,即不法分子多通过短信或直接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的子女或孙子、孙女被其绑架,利用受害人急于解救人质的心理索要“赎金”,诱骗受害人上当。 通过研究以后,我了解到这个手段发源于拉丁美洲,在那里,犯罪团伙通过

这种方式谋取利益。现在,这种方式正在不断地向美国传播,越来越普遍。

为了帮助其他学生及其家人避免同时应对“虚拟绑架”,我想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1。不要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轻易泄漏。有关部门认为,我的紧急联系方式信息被黑客盗取了,所以他们不仅知道我出国,也找到了我

父母的联系方式。还有,人们应该仔细管理在社交网站(比如,Facebook,人人网等等)上的信息 2.遇到此类骗局,一定不要独自处理,否则很容易乱了阵脚,失去判断的能力。电话

一挂掉,我妈就给警察、有关部门与亲戚朋友打去电话。

3.告诉家人,接到陌生来电时,不要透露家里的情况。 4.一定要冷静,和绑匪好好周旋,在不激怒他们的情况下,尽量找他话里的破绽,并

要求核实家人是否安全。 5.不要轻易转钱,尽量拖时间,可以告诉他们离银行远,需要时间,等等。为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在这个方面,我父母的运气很

好,因为电话已经挂掉了。

很明显,虽然这种新的威胁是虚拟的,

但是它还是非常可怕的。不过,我们都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都

提高我们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就能成功地应对这种新的挑战。

Challenges in China

Page 43: Meet the Students

Challenges in China第一次遭遇小偷

王鸿涛

出国留学是我的一大愿望。我觉得国外

的生活应该很精彩,能够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风土人情。在我的想像中,国外的生活也

应该会很顺利,没有什么挑战。最近两年,我

一直准备去中国学习,到现在,我已经在中国

生活了三个月,在体验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民众的同时,也曾遭遇

过一些意外—— 在中国,我第一次遇到了小偷。

9月23至26日,我和妻子去参观上海世

博会。等我们回来之后,发现在我们去上海前

停在楼下的的两部自行车不翼而飞了。因为我

以前从来没有被偷过东西,第一次遭遇偷窃让

我觉得非常气愤。我心想怎么会有人偷我的自

行车呢?我以为只要把自行车锁好放在楼下就

会很安全,但是我错了。后来我报了警,也到

处向邻居打听有没有看到我的自行车。但很遗

憾,我最终还是没有找回我的自行车。

祸不单行,仅仅过了两个星期,我和我

太太去三亚旅游。因为有上次自行车被偷的经

验,在三亚第一市场购物的时候,我就提醒我

太太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很容易被偷。但她说她

不想把手机给我,因为如果我们走散的话,她

还可以打电话找我。倒霉的是,十五分钟后,

她的手机就被偷了。

在中国遇到小偷让我很失望,但我也得

做自我检讨。如果早一点有防范意识,以后更

小心一些,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了。

防窃是一种挑战,国外不是天堂。虽然中国的

传统文化讲究孔孟之道,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

都有。一个人不论在哪里,一定要小心,否则

就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Page 44: Meet the Students

Life Inspirations去茅山的经历方明非

本周的课特别有意思。因为我的手机电池有问

题,所以我就换了手机,用我美国的手机,但

是这个手机我看不到汉字,所以班长发短信给

我来通知我课程被取消了,我就看不到她给我

的信息。上课之前,我跟辅导老师一起吃饭,

然后周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去一个地

方。我记得上一次上课时,周老师对我们宣布

在十一月份会一起去看一个很贫穷的地方,所

以我马上以为他在跟我讲这件事情。因此,我

就同意说我可以去,然后问他应该在哪里集

合。他回答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地铁站集合。

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之后,我和周老师

一起上了一辆大车,车上有许多教授和专家,

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如广东和台湾等地

区,但是我一个同学都没有看到。后来我发现

了,周老师是把今天的课取消了,只邀请我跟

他一起观光茅山风景区。我们坐了一个半小时

的车,到达了茅山名胜,看了一些道观,然后

下了山去听讲座。讲座的题目是道教的医疗方

式对身体和心灵的好处。我记得他提到我十分

认同的想法,就是无论人是富是穷、身体强壮

还是瘦弱,心理一定要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是

我们最需要注意到的。

讲座完了以后,我们回到南京中医药大

学附近的宾馆吃饭。我跟一些台湾人坐在一

桌,有的是道教的,有的是基督教的,我们都

讨论对今天讲座的看法。终于我晚上九点回家

了,一共花了九个小时和老师在一起。虽然时

间很长,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段经历很有价值,

因为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道教的医

疗概念。

我与中国法律李默

在南京大学我学习的专业是法学。为什

么会学中国法律呢?因为从小我一直有很强的

正义感,而在中国这个概念还不完善,让我想

要施加援手。在大学的中国文化课上,我们学

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叫“立木取信”。说的

是法家著名代表商鞅在秦国变法改革,为了取

信于民,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长木,并公告

说若有人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可得黄金十

两。因此事并不难做,故无人相信;商鞅随之

将赏金加到了50两黄金。此时终有一人将木头

扛到了北门,得到了那笔巨额赏金。

这个故事被当作法家立法执法的经典而

广为流传。可是我从中看到的并无法规可言,

而只有长官意志,即:规则的制订和改变不是

集体讨论而是某个权威的临时决定。由此故事

的推崇度我猜想当今的中国社会还是以“立木取

信”的行事风格指导立法和执法,没有法律,还

是人治社会。这个想法在我留学中国后后发生

了改变。

去年春天我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学,其

中有一门 “一对一”的课吸引了我, 因为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题目。我原本的计

划是上法学院当律师,所以自然就选了中国法

律。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我的

老师是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官学校的老师。更让

我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堂课这位警官老师就给

Page 45: Meet the Students

Life Inspirations

我讲解了中国立法和执法的过程。随后他又用

详尽的资料和具体的案例让我了解到中国的法

律体系非常完备,不但有刑事法、民事法及行

政法,还有特别专门的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

侵权法等等法规。在这位警察老师的耐心指导

下,结合在中国的实地考察,我逐渐发现中国

的法律制度正在日趋完善;“立木取信” 式长官

意志的立法、执法事例,在当今的中国难见其

踪。

通过这段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误

区的形成根本不在于历史知识的多寡,而在于

相互沟通的深浅和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愿望的

强弱。短短一个学期在中国的学习,使我对中

国的法律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回国之

后我一直研究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

政治上的作用。根据我的研究结果,中国最高

人民法院的影响和

作用几乎都是积极

的,因此,我认为

日益完善的中国法

规在十几年内即可

以跟欧美媲美。

压力与潜力

王鸿涛

压力与潜力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压力是人所承受的负担与约束人的力量。潜力是人潜

在,但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的个人能力。虽然一

般人觉得压力是一种负面的感受,但如果他具

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把压力转化为一种

潜力乃至一种动力的。

上周我去天津出差,参加中国国际矿业

大会。我所在的公司正在和一家加拿大的矿业

公司进行谈判,需要一名熟悉中国和北美市

场,并能够与双方进行沟通的实习生,而我正

好承担了这项工作。当接受这项工作的时候,

我其实有很大的压力,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出

差,而且我进入该公司不久,并不太了解矿业

市场的情况。我希望自己能表现得很好,所以

就跟老板说,您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会尽力

完成。

我连续三天在天津和北京帮助老板处理

各种商务。我帮他打电话邀请客户到我们公司

来洽谈。老板在跟客户进行谈判的时候,我在

一旁做笔录,同时也对老板给我的一些资料进

行认真地阅读和整理。我第一夜只睡了五个小

时,第二夜睡了六个小时。从天津回来之后,

我把许多整理好的资料带到公司。老板对我的

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从这项工作中获得

了极大的自信。我认为虽然压力是存在的,但

通过我个人的努力,是能胜任这样复杂的工作

的,我是有潜力的。

我的个人经历说明,压力与潜力并没有

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沉着应对,认真完

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是可以把压力转化为潜力

的。

Page 46: Meet the Students

Life Inspirations中秋节团契

柯博文

我本来是要和我的室友去他家过中秋节

的,但由于最后买不到票,因此只好呆在南

京。恰好,我前一天受到邀请参加一个学生团

契中秋节的活动,所以我能马上调整我的打算

决定去参加。聚会点是一套离我家很近的房

子,我马上感到气氛很温馨。那套公寓地上铺

着很多塑料席,但此外装修得很像个家。一进

去,就有人过来问候我,请我坐下和他们谈

谈。不过一会儿,房间充满了人,都叽叽喳喳

地在聊天。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唱歌、玩游

戏,并且吃一大堆零食。这个活动很中国,晚

上的高潮是轮流念有关月亮的诗歌和唱有关月

亮的歌曲。虽然我是这些学生当中唯一的“美国

朋友”,我却觉得很自在,很像在参加一个在美

国的团契活动一样。活动结束以后,这感觉令

我深思。在中国,由于语言掌握和文化理解的

缺欠,我和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

很多情况下必须扮演一个“小老外”的角色。因

此和中国人在一起我经常会感觉很不自在,不

是害羞,就是紧张,交往后可能有一点泄气。

回顾中秋节的情景,这些学生和其他中国人没

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但尽管如此,我和以前不

同,我感觉很自在。这个感觉的原因之一是那

天晚上我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上

的进步。我积极地参加了那边的交流,并讲述

了我第一个成功的笑话。大家在唱关于月亮的

的歌曲,我也能参与,想起了两个关于月亮的

民歌。但其实我还是碰到不少问题,需要人给

我“翻译”。我认为我感觉很自在更重要的原因

是我在我的脑海中我把这些学生当作真实

的“人”。换句说,我在我的心里没有把他们当

作“中国”的人,然后分析和判断他们的行为,

而把他们当作“人”,多意识到他们和我共有的

本质。我认为我开始产生这种“安全感”很重

要,是我到南京一直试图与中国学生在一起的

很宝贵的收获。

Page 47: Meet the Students

Life Inspirations我作为留学生的感想

楚明谦

在我的母校,来自两岸三地的留学生不少。因

为我自己学中文,并且对他们的文化很感兴

趣,所以我希望跟他们多多交流。不过,我一

直感觉找到和他们交流的机会有点难;虽然我

自己经常想不到怎么和他们谈起话来,但是我

也会怪他们不怎么愿意融入当地的社会圈。他

们在食堂只和别的留学生坐在一起,而有时候

我试着和他们说话,他们会表现一点反感。要

交华人朋友的话,怎么办?

我作为领航项目学生来到南京大学留学时,我

才开始了解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才发现他们应

该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冷漠。

我到达南京的时候,只有我一个领航项目学

生。虽然我来过中国,也在加拿大的华人社会

中住过两年,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单独一个人身

处国外环境,而使我很紧张。感到这种紧张令

我很奇怪:我大概已经熟悉了中国的生活方

式,交流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为什么这么勉强

才能和周围的人进行最表面上的交流?

同学到达的时候,我很高兴。能够和他们在一

起使得我的自信恢复,给我动力去和当地人交

流,参与社会。到现在也是这样。虽然我在南

京呆了较长时间,有些中国朋友,但是同和我

一样文化的人度过闲暇时间,仍然最容易。这

样和美国同学度过大部分空闲时间不意味着我

不想和当地人交流,其实是相反的,但是我觉

得这个结果很自然。

我也是这个学期才发现“语言障碍”对于留学生

是什么意思。虽然我能毫无障碍地交流,但是

上课要求准确、学术化的表达方式,而自己显

然达不到与同学沟通的水平。结果,如果要在

课上提出建议,虽然同学平常能明白我的意

思,但是我说得很简单,感觉完全没有说服

力。因为我很珍惜我用语言证明我思维的能

力,所以有时候我很勉强才能提出我的某个意

见。这对我这个比较喜欢讨论理念的人也算是

个困难。

教室外学习的困难也不少。我刚来中国时,很

开心有这么多机会接触到中文媒体和书籍,但

是我越来越发现我的阅读速度太慢。我读不完

我课程的教材,更何况看报纸、书本,等等。

我想象不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如何读完老师布

置给他们的教材。

现在我觉得我更理解我在美国留学的同学。我

很佩服他们的勤奋与努力,并且羡慕他们所获

得的经验。虽然留学有难度,但是相关的收获

巨大。我读硕士时一定会多支持我来自中国的

同学,多和他们交流,交朋友。我的留学经验

确实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就希望利用这个经验

通过我的行为丰富别人的生活。

Page 48: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中国孩子的压力

冯安

我今天收到一封来自卞老师的邮件。邮

件的附件里是一些中国孩子的照片。一看到这

些照片,我就觉得难过。我自己的童年过得又

快乐又顺利,没有遭遇过很大的挫折。但是照

片中的孩子没有我那

么幸福的童年,他们

日子过得很辛苦。孩

子从小要开始非常努

力地学习,从小已经

开始感受到社会所给

他们的压力。课程很

多:他们要学习数学、科学、历史、语文、英

语、文化、地理、政治,等等。课程的难度也

很大:我上周日作志愿者时,认识了一位三年

级的小学生。他所做的数学,我在四年级时还

没有学习过。我辅导他的功课时,一直在想,

这个小孩为何在周末要做功课?他是不是受到

惩罚了?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周末唯一的想法

是“今天去哪里打篮球?”但是这位小学生并不

是受到惩罚,而是想要拿到非常好的成绩。他

已经知道假如拿到好的成绩,他就可以拿到好

的工作。如果可以拿到好的工作,他的生活就

会比较舒适。在美国,明白这个道理的三年级

小学生很少,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压力的开

始。

这种压力有利有弊。一方面是中国学生

因这么大的压力而变得很有知识。另一方面是

压力太大,学生受不了。我当然很同情这些小

学生。因为我的童年那么美好,所以我希望所

有的孩子可以过像我那样那么无忧无虑的生

活。不过,我对这些学生这么小就能懂这么多

有一些羡慕。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跟我一样羡慕

他们。他自己说过:美国学生要向中国学生学

习,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奥巴马总统认

为美国的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几年前,美

国的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被中国小学生超

越了,而且现在赶不上他们。

中国孩子所感受到的压力真大,有的人

认为孩子不应该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不过,这

样的教育制度也有其优越性。因为由于这些孩

子的努力,中国在将来一定会变成更强大、更

富有的一个国家。在我看来,中国孩子是为中

国牺牲他们的童年。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很痛

苦,可是下一代会感谢他们。

Page 49: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中国时尚的变化

姜崇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国

外的流行时尚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当代社会。现

在在华逛街的时候,游客不仅能买到中国的传

统产品,而且能购买国外各种各样的奢华名

牌。在北京的朝阳区稍微注意一下,你就会发

现到处都有从上到下穿着时髦衣服的年轻人,

自豪地推销国外的名牌。第一次观察到这个现

象的时候,我感到吃惊。在美国,我大部分的

朋友都把名牌视为主流时尚的明显象征,所以

我的朋友都抵制买名牌衣服。换句话说,美国

年轻人认为与其和现代的时尚倾向接轨,还不

如脱离主流时尚的轨道,以便创造自己的生活

模式。因此,我的

不少朋友都不断

地追求所谓的“非

主流时尚”。意识

到国外名牌在华

的 盛 行 , 我 想

到,“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和美国的年轻人一样,

难道中国的年轻不追求非主流时尚吗?”固然我

当时没有了解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我现

在十分清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对中国

的年轻人而言,国外的名牌就是今天的非主流

文化,相形之下,作为发达国家的公民,美国

的年轻人都在想方设法创新以摆脱美国名牌所

带来的限制。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改革开

放以前,中国政府一直排斥包括国外的产品在

内任何在中国社会当中与资本主义有关系的概

念。因此,中国的老百姓无可奈何地抵制国外

的名牌。不过,当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的时

候,中国的年轻人终于得到了购买外国产品的

机会。在我看来,中国当代的社会仍然遗存着

当时的影响。换言之,虽然在可见的未来,新

的时尚倾向肯定会出现,但在当代中国,国外

的各种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被中国年长的

公民视为一种资本忌讳。在这个情况下,中国

的年轻人利用国外产品与中国现行的共产主义

思想相脱节。实际上,中国的年轻人也在试图

强调他们与众不同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国

情,他们采取完全不同的措施来追求“非主流的

时尚”。

Page 50: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中国政府的主导地位

姜崇杰

无论你是打算开辟一个新市场的华尔街风险资

本家,还是考虑创办小型企业的普通商人,在

融资和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你都决不可忽视中

国共产党的关键影响力。虽然邓小平推行的改

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中国仍然处于一个

经济转型期,而且凡是想要了解中国市场发展

的企业家,都必须致力于对中国中央政府所颁

布的宏观政策进行研究,否则势必会削弱自己

的竞争力。此外,由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金融

危机的阴影下居然表现出史无前例的恢复力和

弹性,目前的政治局明显在宣传上以共产党对

经济的成功干预自诩。简言之,中国政府的言

谈表明,中国政客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趋于

好转,显然归功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救市措

施。因此,鉴于中国政府目前的十足信心,企

业家的决策必须视中国政府对目标行业的政策

而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央政策对私营企业的

影响力,我们可以把中国政府“自主创新”的政

策作为有代表性的例子。为了发展中国的高科

技行业,中国政府近几年把精力集中在扶持国

内企业的发展上。不过,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

中国市场的竞争舞台并不平等。改革开放以

来,为了吸引外国企业家的投资,甚至输入西

方以混出头为动力的文化,中国政府落实了很

多优惠政策(例如,经济特区和免税机会)。

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往往受限

于一些跨国企业巨大的势力范围。在这个情况

下,中国的决策者达成决议,开始逐渐地废除

政府给外国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

在很多高科技行业领域里,中国政府也开始纷

纷终止政府和外国企业的采购合同,并开始大

量采购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从目前的位置来

看,外国高科技企业在中国目前所处的严峻局

面显然发端于“自主创新”政策的颁布。

虽然大部分的所谓“受害者”谴责中国政

府设置无稽的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但因为中国政府在利用政权来改变经济局势,

所以外国高科技企业只能任凭中国政府使外国

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同时展望未来,把重

点放在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上。实际上,中国

政府没有责任迎合外国企业的需求。或许“自主

创新”是中国政府对外国企业迄今为止最苛刻的

政策之一,但是企业家难以进行反抗。真实的

结果是,企业家非得了解中国政府不可。总而

言之,如果一个企业家真的想冲破中国错综复

杂的市场所带来的束缚,他最好从理解中国中

央政府的基本原则开始着手。

Page 51: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美国人看中国

方明非

美国人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

国,最主要的是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角度。

一般美国人想到中国的时候,很自然地

会想到中国的某些象征,比如长城、故宫以及

中国可爱的熊猫。其实中国真的是一个特殊的

国家,它四千多年的历史使得它拥有既丰富又

独特的文化。

中国不只在文化上跟西方国家不同,而

且跟附近的国家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一个最

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政治系统。中国特有的共产

主义在政治上是共产制度,在经济上是资本主

义,把两个不同的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原则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

两个不同的极端,但是,透过把两个主义中国

化,中国政府能依据共产主义严格地监管国家

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按照资本主义的原则发

展经济,对政府而言,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其实原来并不是如此。从19 4 9年到

1978年,中国政府还没开放,还没市场化, 在

美国人的眼里,中国就像一般的共产主义国家

一样,注定要瓦解。比方说,拿历史上所有的

共产主义国家来说,不是已经瓦解,就是举步

维艰。但是瓦解不是中国的命运,因为中国人

能按照国情而改

变,采取适当的

措施来发展。

1978年,邓小

平颁布了《开门政策》,让国外的公司进入中

国的市场,提升中国的经济水平。随着经济发

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美国人

看到这个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都感到很吃惊。一

直到现在,中国是美国在全世界最大的竞争对

手。

归根结底,美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中

国:在政治方面,中国政府是独一无二的;在

经济方面,中国是大有潜力可发展的。一般的

美国人都可以欣赏中国深远文化和悠久的历

史。我们美国人可以借鉴中国的历史和经验,

但是我们也需要记住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

有特殊的国情,所以中国所采取的措施不一定

适合美国。

Page 52: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什么叫“崛起”?孟凯煌

不管你目前处于什么地理位置,美国、

瑞典,甚至是在全球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大家都听过一个看似平常的话语——“中国的崛起”。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也没有任何国家不想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但

是我们连篇累牍地

说“中国的崛起”不是有点儿单调吗? 你不觉得已经有点听腻

了吗?在西方,大多

数的老百姓承认“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我

不敢那么盲目地跟风

于这个看似“主流”的意识。没有错,中国

确实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除非中

国在其他领域进行改革,那么她永远只能处于

这种“崛起”的位置。

首先,我们不能单靠媒体的报道来了解

中国是不是处于“崛起”之中。为什么呢?从以下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一个世界性的调

查组织,于今年4月4日至7月9日间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了2万零249人。调查显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比美国高,分别是

49%和43%。显而易见,在两万多世界人民的眼中,中国和美国的“好评”差不了多少,只有49%比43%。具体来说,在这个统计中只有几百个人的差距。而且,我们哪里可能知道23个不同地区的世界人民对这两个国家的评价是怎

么进行的呢?采访者是不是有偏见?比这些更

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把中国和美国作比较,哪

能得出“中国的崛起”的结论?中国好还是美国好的比例与“中国的崛起”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好吧,统计数据显示,还不到一半的世人

觉得中国“好”,这代表中国正在兴起吗?

其次,好莱坞电影毫无代表性。为什么

这样说呢?许多中国人以为《2012》那部讲世界末日的电影,十分赞扬中国的高效益的工业

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意

思。其实,有的北方学者批评“这反应了当前中国崛起后,中国人只听赞美、顺耳的声音,有

自我膨胀的心态。”实话实说,《2012》只在讽刺中国不知不觉被骗消耗自己的自然资源,

成为西方国家的劳动奴隶。中国不是老买美国

几千亿美元的国债吗?美国真的有可能还得了

那堆钱吗?中国要想竞争得上“美国大哥”,其实只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次,大公司的老板不一定总是说实

话。今年春季的时候,谷歌的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未来五年,互联网的未来将会是中文的天下。”关键是,这句话是在谷歌刚刚重新恢复中国市场时所说的。虽然

西方人不常讲到“面子”,但在我们与东亚国家交往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懂如何拍马屁。中国人

听到“互联网要成为中文的天下”这句话不会高兴死吗?终于不需要读英文,可以使用母语跟

外界交流。谷歌是西方互联网的喉舌,中国哪

要怀疑总裁的所作所为呢?实际上,中文不好

学,互联网永远不能成为中文的天下;这位总

裁这样说是为了修复公司与中国闹僵的关系,

其实它真是口是心非。

最后,强势的经济势力并不意味着国家

的兴起。比方说,加拿大的GDP与世界经济大国比起来算是不错,而且它的GDP全球排名第

Page 53: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10 ,但是加拿大是个一流国家吗?多数的西方人认为加拿大只是美国的“弟弟”,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澳洲呢?它的GDP也排在世界前列,但BBC要多少时间才提到一次澳洲的新闻呢?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不过

我不敢肯定说中国的崛起是个非常吸引人注目

的话题。如果“崛起”的定义是从一种悽惨暗淡的黑夜之中渐渐地走向遥远的电灯照明时代,

那么中国还没有走上 “崛起”之路,但如果“崛起”只是指提高GDP的话,那么伊拉克也在“崛起”当中。

总而言之,中国还没有经历真正纯粹

的“崛起”。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贫富差距的趋势越来越悬殊,环境污染不断增加,传

统宗教和儒家思想完全消失,文明意识还没有

生根。如果中国要脱离“崛起”的阶段而上升,它应该在经济之外下多一点功夫。

托尔金的《魔戒》白锐德

由于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 所拍的三部《魔戒》 (Lord of the Rings)电影,《魔戒》 的故事普及全世界,变成了一部人人皆知的史诗片。

不过,尽管电影《魔戒》获得了人们的瞩目,可这

三部电影依然只是商业片而已。托尔金 (Tolkien) 原本的《魔戒》则不仅对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也展

示了观众无法想到的创造性。

《魔戒》的基本故事是这样的:在中土世界的第三

时代末,原来被打败的被称为索伦的邪恶人势力渐

渐恢复,不过他的戒指在一个称为佛罗多·巴金斯 (Frodo Baggins)的穴居矮人(Hobbit)手里。索伦为追还他的戒指而派他的九个司令叫戒灵(Nazgul)杀死佛罗多·巴金斯并取得该戒指。实际上,索伦只具有足够的势力利用该戒指,如果另一人利用索伦

的戒指,那么他就会逐渐被控制。为了抵制索伦的

崛起,精灵的领导与甘道夫组织了几个英雄陪佛罗

多·巴金斯去销毁索伦 的戒指。

很显然《魔戒》是一部典型史诗魔幻的作

品,可是托尔金的写法与其它魔幻作家的截然不

同。在写《魔戒》故事的过程中,托尔金不但创造

了一种语言,而且描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就

好像凡是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性。不过托尔金

的最佳特征是他所运用的语言。写《魔戒》时,托

尔金把《圣经》语言、较古老的英文以及现代英文

融合起来,而且他的精灵语言与真正的语言完全协

调。从而,《魔戒》的文字非常漂亮,并且读者能

清楚地想象中土世界的风景与任务的表现,并感到

各个人物的痛苦及幸福。

对于我而言,《魔戒》具有三个吸引点。第

一托尔金的写法与语言;第二《魔戒》的史诗故

事;第三每个人物的个性及背景。首先在我所有读

过的书中,《魔戒》的文字是最漂亮的,且是最具

有描写性的。此外《魔戒》的故事是惊人的,换言

之读者也会感觉他仿佛也经历了书里面的主人公的

冒险。说到《魔戒》的各个人物,尤其是主人公与

他周围的英雄,他们不仅拥有不同的非常棒的能

力,也对《魔戒》的故事有巨大的影响,也就是

说,《魔戒》的故事取决于人物的个性及他们面临

困难时坚持不懈的努力。

总而言之,托尔金的《魔戒》是二十世纪最

优秀的作品之一。如果,人们只看最近的《魔戒》

的商业片,他们无法彻底理解托尔金的艺术,也不

会了解中土世界与每个人物的背景。因此,为了很

好地欣赏魔幻文学中最佳的作品,他们必须去读

Page 54: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3000万男人将成为“光棍”

赵可睿

中国现代社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经济、环境、政治等顽疾都阻碍中国成为世界

强国。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最严重的,

都可以通过改革而加以解决,而目前中国男女

比例失衡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政府很难

解决这种由于传统思想和文化造成的问题。这

种问题是儒家学说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遗

症。

男女比例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盛行几千年的儒家学说。孔子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意思是只有妇女和小人是很难养活和对付的。中国推行儒家道德为主的文化,重

男轻女、男尊女卑。在今天中国的很多地方,

很多人,尤其是农民,依然还认为女孩子嫁出

去后就是泼出去的水,而男孩子可以传宗接

代。中国的传统是父母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

起,老的时候靠儿子赡养,没有儿子就没有退

休后的生活保障。城市里的夫妻一般有稳定收

入和退休金,生男生女对他们年老后的生活没

有影响,所以城市里的男女比例失衡没有那么

严重。失衡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

策。中国每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为了生男

孩,很多夫妻在检查中发现胎儿是女性时,就

进行人工流产。虽然医院不允许告知父母胎儿

的性别,但是医生有各种方法透露B超结果,“男女都一样”意味着胎儿是女性,“好好保养胎儿”意味着胎儿是男性。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116.9:100,最严重的地方已经达到135:100。不少媒体称,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人将比女人多出3000万,这意味着将来数千万的男子会无妻可取。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结婚难”的现象,城市人口里面的高层次女性很难找到心仪的婚姻对

象,而农村里的低层次男也讨不到老婆。为了

保存面子,中国男人不愿意娶一位社会地位比

自己高的妻子;而另一方面,现代城市里的女

人眼光非常高,不愿意嫁给一位比自己社会地

位低的男人。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年轻力壮的男子性方面得不到满足,并且

不能建立家庭,这种状况会带来不健康的压

力。建立家庭不仅仅是他

们私人的事,也是他们父

母和家人关心的大事。婚

姻失衡将会带来许多社会

方面的问题,譬如性犯

罪、拐卖妇女等问题,对

于社会治安会有巨大的影

响。除此以外,一些我们

现在预料不了的问题也会

出现。这些问题对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

其实中国文化的性别偏好并不是个案。印度、日本等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也是有偏高

的趋势,性别偏好于男性是东方文化的特点。

作为亚洲国家的老大,中国必须领头改变性别

歧视的概念,追求真正的男女平等。解决性别

失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国政府不可能从国

外大量移民女性,也不可能除掉那些没有找到

妻子的男人。解决问题主要得采取利益导向的

政策和措施,提高女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

位,真正体现男女平等。中国政府需要立刻制

定更加严格的法律,禁止通过流产来选择婴儿

性别,并且在农村积极宣传,使人们改变重男

轻女的观念。

3000万“光棍” 是社会的潜在威胁。我劝中国男性做好心理准备来面对将来中国不可避免的

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Page 55: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中国农村的教育

黄海丽

“无知是福”。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社会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每个问题。这

些社会问题包括人口贩卖、艾

滋病和农村落后的教育。因

为农村的经济条件滞后,所

以教材和教育很差。跟大城

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程度比

较低。这些农村的孩子特别

穷,有的孩子因为读不起

书,只能辍学去打工。我去

年看了一部张艺谋的电影,

名叫《一个都不能少》。故

事是关于一个农村的老师和

她教的农村孩子,由于几个

学生太穷,所以需要去城市

打工赚钱,连上课的机会都

不能没有。在这部电影中,

为了去找一个去城市赚钱的

学生,将那个学生带回农

村,那位老师跟她的学生一起打工赚钱买车

票。老实说,因为我不喜欢那些郁闷,讲一

个很现实,不完美和不快乐的电影,所以我

不太喜欢那部电影。可能其他的人不会觉得

那部电影是郁闷的,但是对我来说就是。我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缘故就是无知是福。

看了那些照片里面小孩子脏兮兮的脸、破烂的衣服和残破的教室以后,我觉得他们

代表社会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跟人口贩

卖、艾滋病和其他的社会问题一样实在很难

以面对,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假如真相不是最好的,不是很好听的,有点难接受,

由于我是一个不太想面对真相的人,所以

我宁可不知道真相。是因为真相不是最漂亮

的画面,是因为真相能让我觉得难过,所以

我宁愿不知道,宁愿逃避。不知道真相,不

知道社会存在的问题,可以让我维持我对社

会、世界天真的态度。不过,如果大家都跟

我一样,不原意面对真相,不愿意面对许多

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能解决

这些问题。于是,虽然无知是

福, 但是我们还是最好面对社会的问题,一起合作寻找解决

的方法。

关于农村教育的问题,我觉得中国政府需要支持农村的

经济发展。比如,政府拨款的

时候,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可

以给更多的钱。我知道中国政

府也在鼓励老师去农村当老

师,我对这个充满乐观。为了

鼓励更多的老师去农村教课,

中国政府可以告诉有兴趣的大

学生:他们毕业后,如果去农

村当老师,就能拿到一大笔

钱,或者不用担心一两年的生活费。这样,

农村的教育会提高。在美国,美国政府会告

诉大学生,如果他们去收入比较低的地方的

学校当高中老师,美国政府不会要求他们偿

还大学时候的贷款。最重要的是,大家不应

该觉得最幸福的事是逃避讨论社会问题,而

应该一起合作来努力解决我们社会的问题。

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等

到城市和农村的小孩子接受完全不同的教育

时,我们才知道应该解决问题。

Page 56: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中国的崛起和中文的发展

黄海丽

目前我们这个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美

国,中国的崛起会威胁美国的势力和世界霸权

地位。因此,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崛起应该是个

好事。中国的崛起是个期待已久的崛起。改革

开放以后,从中国打开国门的那个瞬间开始,

中国准备发展其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于

是,我觉得中国的崛起是自然的。中国有十三

亿人口,作为一个有这么多人的国家,我觉得

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有更大的影响力才对。

2008年的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个很重要的盛

事。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中

国的巨大发展、丰富的文化和重要性。我相信

在那时,很多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感觉很自

豪,意识到中国的崛起与日俱增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问: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到其

他的国家?对美国这一世界超级强国,因为中

国有机会抢走美国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所以中

国的崛起算不上好事。关于中国的崛起对其他

的国家的影响,我不太清楚,不过我可以猜猜

他们的看法。由于中国和日本历史上长期紧张

的关系,因此日本对中国的崛起有一些怀疑。

中国的崛起会改变世界平衡,大家都需要看中

国会怎么使用新增强的实力。我觉得欧洲的国

家和大部分其他的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有乐观的

看法。这样,美国不能继续垄断世事。对一些

非洲国家来说,因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中国有

更多的资源帮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比如给予

非洲国家援助和在那边投资,所以中国的崛起

是好的。

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人想学中文,甚

至在美国,中文属于全国重要语言,美国政府

在鼓励学生学中文。跟中国和中文有关系的工

作机会愈来愈多,这是我为什么想学中文的原

因之一。在美国有越来越多中文浸没学校,那

样从小学开始,美国小孩能一边学中文,一边

学英文。

中文未来的发展很难预料。我觉得一个

热点话题是繁体字与简体字。有些人说台湾应

该用简体字,而有些人说台湾最好继续用繁体

字。我个人觉得台湾最好继续用繁体字。 繁体

字比简体字好看,并且繁体字更形象,让大家

知道那个汉字的意思。我听说有些人想使简体

字更简单,但是我觉得这是不需要的,简体字

已经很简单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中国的崛起是好事。

大家都对中国的崛起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国家

觉得中国的崛起好,有些国家觉得不好。中文

这个语言的发展很难说,不过由于中国的崛起

和日益增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人想学中文。

我希望有一天中国和美国能站在一样的舞台,

有一样大的势力。

Page 57: Meet the Students

Fragments of Thought论自由瑞浩博

之所以每一个人追求个人自由,是因为

他们认为自由会带给他们幸福。在俄罗斯有

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匹马,它天天牵着犁耕

地。有一天农夫将马身上的犁卸下,马一意

识到自己的束缚没有了就开始奔跑,一直跑

到山崖上,它认为全世界都是它的自由之

地,于是飞崖而下,摔死了。这个故事说

明,所谓的“自由”不一定带来幸福,而且所

谓的“束缚”也许有其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那匹马一样,认

为全世界所有的一切是他们的自由之地,不

会想到他们选择后果到底会怎么样。对他们

来说,规则就是一种束缚,但是他们一点都

不了解自由和束缚的真正意义。自由是选择

行动的权利,并不是选择行为后果的权利。

规则也往往不是一种束缚,而是安全使用选

择权的范围。要是我们乱作选择,不注意到

社会和政府的规律,我们终究会像那匹马那

样乱跑最终摔死。

举例来说,最近金融危机来自很多金融

家所犯类似于上述的错误。政府在近几年放

松了很多贷款的法律限制,所以这些总裁开

始认为在贷款方面他们什么都可以做。他们

开始乱放贷款,在短时间内他们赚好多钱,

但是长期负债的人付不清债务,因此导致很

多金融机构崩溃。这些总裁在他们“自由之

地”奔跑,最终像那匹马一样摔死。

自由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自由使得我

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

好。在使用自由所带来的选择权时,当我们

注意到我们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和社会的规律

时,我们做的选择才能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

幸福。反之,我们的选择会变成比规则更厉

害的束缚。

Page 58: Meet the Students

Words from the WivesEnjoy It.

Laura Mille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kid.   It   always   has  

been   and   it   always  

will   be.   Some   days  

you’re   on   top   of   the  

wo r l d   w i thou t   a  

cloud   in   the   sky,   and  

others   you   feel   like  

you’re   stuck   in   the   pits   with   all   the   mucky  

mucks,   but   it   doesn’t  maDer,  what   maDers  is  

what  you  make  of  it.  China  is  absolutely  no  dif-­‐

ferent.  Ninety-­‐nine   (well,   okay,  maybe  ninety-­‐

five)  percent  of  the  Kme  I’m  in  love  with  China.  

For  the  most  part,  you  will  never  meet  a  more  

genuine   society.   We   have   had   people   walk  

blocks  with   us  to  make   sure  we   got   to  where  

we   needed   to   go.   The   scenery   is   absolutely  

beauKful   and   the   culture   is   so   rich.   In   fact,  

Chris   and   I   love   it   so   much   that   we’ve   been  

known   to   devise   various  plans  that’ll  keep   us  

here   for   awhile.   But   some   days,   well,   some  

days  you’ll  just  have  one  of  those  days.

Some  days  will  come  around  where  any  lesser  

person   would   be   booking   a   one   way   Kcket  

home.  That’s  just  how  it  is.  But  we’re  not  those  

‘lesser  people’  are  we?  We’re  the  adventurous  

souls,  right?  Right?  Here’s  a  few  things  I’ve  im-­‐

plemented  during  my  stay  that  has  helped  turn  

China  in   to   the   rockin’   adventure   I’ve   always  

wanted  it  to  be:

-­‐Decide  now  that  it’s  going  to  be  a  posiKve  ex-­‐

perience.   If  you  come  to  China  thinking  you’re  

going   to   be   depressed   because   your  hubby’s  

always  in   class  and  thinking   that   you’re   going  

to   go   crazy  because   you  don’t   know   the   lan-­‐

guage,  then  guess  what,  you’ll  be   loony  by  the  

Kme  you   leave.  During  our  first   trip  to  Shang-­‐

hai  for  a  District   Conference   I  was  as  sick  as  a  

dog.  My  second  Kme  using  a  squaDy  poDy  was  

probably  the  most  miserable  experience  of  my  

life,   and   I’ve   had  appendiciKs  and   a  gall  blad-­‐

der   aDack   at   the   same   Kme!   It   doesn’t   get  

much  worse   than  having  diarrhea  on  a  squat-­‐

ter  while  realizing  you  have  to  throw  up,  too…  

all  while  puYng  together  that   the  reason  you  

feel   like   someone   filled   your   body   with   con-­‐

crete   is  because   you’re   actually   really  allergic  

to  MSG.  While  in  that  bacteria-­‐infested  stall  all  

I  could  think  of   is  how   great   of  a  story  this  is  

going  to  be   some  day   (someday  when  I  didn’t  

want  to  rip  my  stomach  out).  Talk  about  a  real  

conversaKon  starter!

-­‐The   second  Kp   correlates  to   the   first   Kp,   but  

learn   to   laugh   at   yourself   and   at   others  (but  

Page 59: Meet the Students

Words from the Wivesnot  to  their  face,  that’s  rude).  The  culture  here  

is  different.  The   food  is  different.  Our  first   few  

days   in   Nanjing   we   ordered   chicken   soup.  

That’s  a  fail  proof  meal,   right?  Wrong.   I  could  

have  easily  screamed  and  been  absolutely  dis-­‐

gusted  when  I  ladled  a  chicken  head  and  some  

feet  into  my  bowl  (which  I  kind  of  was),  but   in-­‐

stead,  we  decided  to   laugh  about   it.   And  now  

there   are   pictures  of  

it   on   my   blog   for  

everyone  else  to  find  

hilarious.   China   is  

definitely   more   fun  

when  you  laugh  your  

way  through  it.

-­‐Develop   a   hobby.  

Start  now  if  you  can.  

I’ve   been   very   lucky  

to  develop  some  very  portable  hobbies.  In  fact,  

they   tend   to   take   up   the  majority  of  my   day.  

When  else  will  you  ever  have  so  much  Kme  to  

develop   some   skills  you   have   desired?   Never.  

So  just  do  it!   I  came  to  China  with  a  DSLR  cam-­‐

era  thinking  I  knew  how  to  take  good  pictures.  

Over   the   last   four   months   I’ve   learned   that  

there   is  a  lot  more  for  me   to  learn.   I  am  so  far  

beyond  grateful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

vest   as  much   Kme   in   to   my   photography   as  

possible.  It’s  been  truly  rewarding.

My  final  piece   of   advice   is  to   get   out   of   your  

house.   You’re   in  CHINA!   You  don’t   need   your  

husband   to   go   do   things   (even   though   he’s  

nice   to   bring   along)!   You’ll   be   amazed   with  

how  far  you  can  get  with  some  body  language  

and  a  few  phrases.  Although  I  admit  jumping  in  

a   cab   before   realiz-­‐

ing  that  I  had  no  idea  

how  to  say  the  name  

of  the  place  I  wanted  

to   go   was   less   than  

well   thought   out,   it  

just  makes  the  expe-­‐

rience   all   the   more  

memorable.

So  there  you  have  it.  If  you  want  to  start  a  pity  

party  about   having   to  move   to  China,   I  won’t  

stop  you,  but  just  know  that  you’re  two  shakes  

away  from  ruining  one  of  the  best  experiences  

of  your  life.  I  can’t  even  imagine  myself  in  any  

other  place  right  now.  China  is  awesome.

Page 60: Meet the Students

Words from the Wives

When  my   husband   and   I   first   decided   to  

come  to  China  with  the  Flagship  Program  we  knew  

that  it  was  going  to  be  an  adjustment  for  our  fam-­‐

ily.  Hannah  (2  ½)  and  Benjamin  (1)  would  have  to  

leave   a   lot   behind   and   begin   a  

new   life.   It   was  difficult   to   pack  

up  and  leave,  I  felt   like  I  was  rip-­‐

ping  my   kids  away   from  all  they  

knew.   The   travel   here   was   in-­‐

tense   and   the   first   week   was  

rough   living   in  one   room  at   the  

hotel.   Once  we  got   our   housing  

things   seemed   to   seDle   down  

fast.   It   has   been   almost   four  

months  since  we  arrived  and  we  

all  love  it  here.  We  have  become  

friends   with   another   American  

family  who  have  two  kids  about  Hannah  and  Ben-­‐

jamin’s  ages.   It   has  been  a  blessing  to  have  some  

friends  who  speak  English.

At  first   we  struggled  with  all  the  aDenKon  

that  came  with  having  two  children.  It  seemed  that  

life  stopped  around  us  as  people  stared.  We  seri-­‐

ously   thought  we  were  going  to  cause  a  huge  bike  

or  car  accident  as  we  walked  down  the  street.  I  do  

not  noKce  it  as  much  now  that  we  have  been  here  

awhile.   At   Kmes   Hannah   and   Benjamin   have  

opened  up  to  them,   it   seems  the  more  open  and  

friendly  I  am,  the  more  open  the  kids  are.  We  have  

really  enjoyed  the  area  we  live  in,  there  are  a  lot  of  

children  and  there  is  a  play  area  with  a  few  slides.  

It   is  a  great  place  to  allow  the  Hannah  and  Benja-­‐

min  to  play   with  Chinese  children.  Hannah  opens  

up   a  lot   while   at   the  park,   it   has   helped  her   to  

make  friends  and   to   speak   some  of   the  Chinese  

she  has  learned.

Living   here   in   China   has   also  

given  me  the  perfect  opportunity  

to  step  up  and  learn  a  new   lan-­‐

guage,   there   is   no   beDer   way  

than  to  just   get  out  and  try   it!   I  

have   struggled   and   enjoyed  

learning   how   to   communicate  

and   hope   to   conKnue   my   lan-­‐

guage   studies   at   home.   Overall  

living   in  China  has  been  a  grow-­‐

ing   experience  for   our   family.   It   has  opened  my  

eyes   to   so   many   things   that   I   have   taken   for  

granted   in  my   life.   At   first   I   did   not   think   it   was  

possible  to  get  by  without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I  

had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s  I  have  lived  here  

without  them,  I  recognize  how  blessed  I  am.  I  have  

learned  to  love  and  respect  the  people  here;   they  

work   hard   for   what   they   have  and   are   happy.   I  

have  learned  to  be  happy  here  and  could  conKnue  

to  live  here  if   I  had  to.  The  Flagship  Program  has  

been  a  wonderful  and  unique  way   to   experience  

China!

China: A Family Friendly Experience

Lisa Farley

Page 61: Meet the Students

主编:白杰理 岑民兆

副主编: 张 勤 金小青

顾问: 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