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TCTU September 2005 1 雖然台灣勞工運動的形式隨著時代在轉變,但推動勞工權益的步伐沒有停過,全國產業總工會 所推動各項勞動法令的修訂、社會福利制度的實現,目的都是為了使台灣勞工與整體社會朝向更安 定健全、公平正義的生活邁進。2005年「和解共生」、「溝通協商」成為台灣社會備受期待的新氣 氛,工運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應捐棄成見、凝聚團結的共識,以勞工的權益為優先,避免受政治 意識型態影響而內耗。組織的強化以及擴大團結基礎,是全產總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面對組織內 外的情勢改變,我們期待全產總能夠帶動工運界內部的整合與對外的自主。承繼了過去傳承下來的 使命,作為自主工運代表的全國產業總工會,站在既有的政治實力與社會基礎上,在未來一年裡, 將持續朝下述目標邁進: (一)建立勞資政三方社會對話機制,推動全國性協商與談判 由歐盟領導提倡之社會對話與社會夥伴的概念,被視為解決勞動問題的重要手段。所謂社會對 話,歐盟將之定義為「促使諮商和談判順遂運作的手段」,是一種使問題朝向正面作突破、達成雙 贏的解決手段。社會對話的基礎是成熟的民主態度與誠信互重的價值觀,希望能透過理性的對談而 在勞資關係的衝突本質下,建立對等協商、意見交流的平台,獲得更符合雙方利益與社會公益的結 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乏互信基礎與國家意識。發展社會對話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彈性空間,或者能夠有因地制宜的台灣模 式出現,以更符合公平正義的因應國際局勢的挑戰。 (二)持續內部整合深化工會民主,促成工會理事長選舉改制 全產總歷經兩屆以來的努力及爭取,終於使勞委會發出通令,明確給予工會理事長直選制度合 法性地位,未來有關工會理事長或常務理事之直接選舉只要依工會章程、或不抵觸章程規定所訂定 之內部規章規定程序產生,且未違反內部民主原則即當然有效。修改工會選舉制度的權利,終於回 到工會最高權力機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策範圍。會員的認同是工會組織力量的基礎,直選作為工 會民主的起步、落實工會民主化的理念,可以強化會員對組織的參與及認同程度,我們期待能促成 理事長選舉改制,讓理事長的產生更符合基層的民意,使工會民主向下紮根。 (三)堅持進步修法方向,投注心力研究各項勞動法令的修訂 在近期內最受工會團體關注的重大勞動法令,以勞動三法的修正為首,未來的一年中全產總將 提出屬於工會的草案版本,推動進步的修法內容,重新建構政府與工會的關係。其次是勞動派遣問 題的相關研究,非典型的僱用型態成為全球勞動者面臨的重大挑戰,派遣的型態是其中最嚴重的, 已被工運界視為未來幾年最關鍵的勞動議題,除了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究外,我們將積極促使這 類弱勢勞工納入現有勞動法令的保護範圍。 (四)研擬工會之社會綱領,參與社會及政治領域之改革運動 在台灣人民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的道路上,全產總的參與從來不落人後,對於 一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社會,全產總應該發展出屬於工會的社會綱領,將我們期待的願景描繪成藍 圖,支持各種具有進步意識的改革運動,擴大與其他弱勢團體的結盟。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自主工會 除了致力於勞工運動外,應該站在更高的視野,為弱勢者發聲、為追求公平正義而努力! 2005 年 6 月 2005 年全國產業總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集人致詞: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TCTU September 2005 1

雖然台灣勞工運動的形式隨著時代在轉變,但推動勞工權益的步伐沒有停過,全國產業總工會

所推動各項勞動法令的修訂、社會福利制度的實現,目的都是為了使台灣勞工與整體社會朝向更安

定健全、公平正義的生活邁進。2005年「和解共生」、「溝通協商」成為台灣社會備受期待的新氣

氛,工運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應捐棄成見、凝聚團結的共識,以勞工的權益為優先,避免受政治

意識型態影響而內耗。組織的強化以及擴大團結基礎,是全產總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面對組織內

外的情勢改變,我們期待全產總能夠帶動工運界內部的整合與對外的自主。承繼了過去傳承下來的

使命,作為自主工運代表的全國產業總工會,站在既有的政治實力與社會基礎上,在未來一年裡,

將持續朝下述目標邁進:

(一)建立勞資政三方社會對話機制,推動全國性協商與談判

由歐盟領導提倡之社會對話與社會夥伴的概念,被視為解決勞動問題的重要手段。所謂社會對

話,歐盟將之定義為「促使諮商和談判順遂運作的手段」,是一種使問題朝向正面作突破、達成雙

贏的解決手段。社會對話的基礎是成熟的民主態度與誠信互重的價值觀,希望能透過理性的對談而

在勞資關係的衝突本質下,建立對等協商、意見交流的平台,獲得更符合雙方利益與社會公益的結

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乏互信基礎與國家意識。發展社會對話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彈性空間,或者能夠有因地制宜的台灣模

式出現,以更符合公平正義的因應國際局勢的挑戰。

(二)持續內部整合深化工會民主,促成工會理事長選舉改制

全產總歷經兩屆以來的努力及爭取,終於使勞委會發出通令,明確給予工會理事長直選制度合

法性地位,未來有關工會理事長或常務理事之直接選舉只要依工會章程、或不抵觸章程規定所訂定

之內部規章規定程序產生,且未違反內部民主原則即當然有效。修改工會選舉制度的權利,終於回

到工會最高權力機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策範圍。會員的認同是工會組織力量的基礎,直選作為工

會民主的起步、落實工會民主化的理念,可以強化會員對組織的參與及認同程度,我們期待能促成

理事長選舉改制,讓理事長的產生更符合基層的民意,使工會民主向下紮根。

(三)堅持進步修法方向,投注心力研究各項勞動法令的修訂

在近期內最受工會團體關注的重大勞動法令,以勞動三法的修正為首,未來的一年中全產總將

提出屬於工會的草案版本,推動進步的修法內容,重新建構政府與工會的關係。其次是勞動派遣問

題的相關研究,非典型的僱用型態成為全球勞動者面臨的重大挑戰,派遣的型態是其中最嚴重的,

已被工運界視為未來幾年最關鍵的勞動議題,除了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究外,我們將積極促使這

類弱勢勞工納入現有勞動法令的保護範圍。

(四)研擬工會之社會綱領,參與社會及政治領域之改革運動

在台灣人民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的道路上,全產總的參與從來不落人後,對於

一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社會,全產總應該發展出屬於工會的社會綱領,將我們期待的願景描繪成藍

圖,支持各種具有進步意識的改革運動,擴大與其他弱勢團體的結盟。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自主工會

除了致力於勞工運動外,應該站在更高的視野,為弱勢者發聲、為追求公平正義而努力!

2005年 6月

2005年全國產業總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集人致詞: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

Page 2: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

業務報告

「夜點費、誤餐費」

從勞基法施行細則第十條中刪除

夜點費是否應計入平均

工資成為勞資間之爭議,由

來已久,近年來許多公民營

企業的退休員工乃集體向企

業求償,要求補發未將夜點

費納入工資所造成的退休金

差額,而法院也紛紛推翻現

行勞基法的規定,勞工一再

透過司法訴訟獲得勝訴,法

院判決歷歷在目。因此勞動

基準法施行細則第十條第九

款將「夜點費」明文列舉,

排除在勞基法第二條第三款

之「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

給與」之外,顯有逾越母法

之虞。

為此盧天麟立法委員於

六月十日召開公聽會,邀請

政府部門、勞工團體與學者

專家共同集思廣益,以解決

夜點費之爭議。與會工會代

表,都一致指出,資方將過

附錄:勞委會解釋令

有關雇主發給之夜點費及誤餐費是否為工資,應依勞基法第 2 條第 3 款規定個案

認定。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4 年 6 月 20 日

發文字號:勞動2字第0940032710 號

附件:

依勞動基準法第2 條第 3 款規定:「工資: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

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事

業單位發給之夜點費如係雇主為體恤夜間輪班工作之勞工,給與購買點心之費用,誤餐費如係因耽誤

勞工用餐所提供之餐費,則非屬該法所稱之工資。

鑒於事業單位迭有將「輪班津貼」或「夜勤津貼」等具有工資性質之給付,以「夜點費」或「誤餐費」

名義發放,以減輕雇主日後平均工資之給付責任,實有欠妥,爰修正刪除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 條

第 9 款之「夜點費」或「誤餐費」規定,嗣後有關夜點費及誤餐費是否為工資,應依該法第2 條第3 款

規定及上開原則,個案認定。

主任委員 陳 菊

發布時間:【2005-6-21 00:00:00】

公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十條修正條文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4 年 6 月 14 日

發文字號:勞動2字第0940031385 號

附件:

修正「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十條條文。

附「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十條條文。

(張貼本會公布欄、刊登公報)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十條修正條文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4 年 6 月 14 日勞動2 字第0940031385 號令修正發布

第十條 本法第二條第三款所稱之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係指左列各款以外之給與。

一、紅利。

二、獎金:指年終獎金、競賽獎金、研究發明獎金、特殊功績獎金、久任獎金、節約燃料物料獎金及

其他非經常性獎金。

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給與之節金。

四、醫療補助費、勞工及其子女教育補助費。

五、勞工直接受自顧客之服務費。

六、婚喪喜慶由雇主致送之賀禮、慰問金或奠儀等。

七、職業災害補償費。

八、勞工保險及雇主以勞工為被保險人加入商業保險支付之保險費。

九、差旅費、差旅津貼及交際費。

十、工作服、作業用品及其代金。

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者。

發布時間:【2005-6-14 00:00:00】

去的輪班津貼改為夜

點費的名目,根本是

為了逃避退休金的計

算。

勞委會勞動條件

處謝青雲科長在公聽

會中表示,勞委會經

過一年半的討論,將

於六月十四日公佈通令,刪

除現行勞基法施行細則中排

除「夜點費、誤餐費」為工

資的規定,並同時針對夜點

費、誤餐費的性質做進一步

的行政函示,以免企業產生

困擾。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鍾孔炤表示,希望勞委會將

夜點費納入工資之後,勞工

可以不必再自行集體訴訟,

這種勞民傷財的情形能夠不

再發生。石油工會與台電工

會代表,都一致指出,資方

將過去的輪班津貼改為夜點

費的名目,根本是為了逃避

退休金的計算,未來應回復

其原始屬於工資一部分的性

質。

公聽會中立委盧天麟總

結表示,首先,樂見勞委會

將於六月十四日公告將夜點

費、誤餐費排除在非經常性

給與的範圍。其次,各國公

營事業主管機關應通盤檢討

釐清現行國營事業夜點費、

誤餐費的性質。最後,各國

營事業在勞委會公告之後,

應與工會協商夜點費、誤餐

費的定位調整,並研擬補償

已退休勞工的方案。

許多關心夜點費爭議的工會

幹部參加此公聽會,並將其

工會遭遇到的問題以及訴訟

的經驗提出來與官員對話。

Page 3: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4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5

本期專題

保護勞工?抑或保護大量解僱?!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研討會會議實錄

整理/林芸姿

時間:2005/05/25

地點:高雄市勞工育樂中心

第一場: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實務與挑戰:以豐達案為例

主持人:張緒中(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與談人:李崑山(豐達勞工代表)

翁樹忠(豐達案勞方調解委員)

劉思龍(勞工律師)

游清賢(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股長)

張緒中:

要檢討大量解僱勞工保

護法(以下文中簡稱為大解

法),豐達這個案子很值得討

論。該案從工會結社權、到

衍生勞資爭議、乃至於大解

法,資方一再明顯規避法

令,到最後是只要六十天的

法定程序完成了,就能把勞

工趕走,到底這個法有何意

義?豐達的事件讓我們有反

省的機會,以提供未來處理

的經驗。

李崑山:

日商豐達電機台灣分公

司早在89年就曾因資遣發生

重大勞資爭議,到92 年 5月

實施大解法後,本以為就此

可以保護勞工,其實不然。

92年10月,公司開始無預警

裁減49名員工,人數未達到

「大量解僱」的標準,明顯

是規避法令,後來是工會申

訴以就服法第五條就業歧

視,讓公司被判罰款五十

萬。

93年,公司開始請派遣

業人力的勞工取代正式勞

工,在8 月就以公司因為業

務緊縮、虧損、業務性質變

更而有減少勞工之必要,依

照大解法規定兩個月前告訴

工會,10月20日就將220個

員工裁減了193 個,非常惡

質!

目前,加工出口區有越

來越多的派遣人力進來,每

個月以1萬6千5百元雇用,

我認為這些勞動法令很奇

怪,像加工區設置管理條例

是很久的法律了,豐達發生

這麼重大的勞資爭議,主管

機關卻不是縣市政府而是加

工出口區。

翁樹忠:

有關大量解僱勞工保護

法的案子,我擔任調解委員

時遇到過兩件:一個是豐達

案,一個是國泰航空高雄分

公司案。依我的看法,隱藏

了很多問題。首先,依法來

看豐達案子的主管機關應該

是高雄市而不是加工出口

區,加工區主管的應是行政

事務與一般勞工事務,而像

一些較嚴苛的勞動法令規定

則應該要由縣市政府主管才

是。

第二個,在談判的策略

上,相較於資方與工聯會總

幹事及其律師們常聚會又口

徑一致,我們的工會幹部來

自不同的基層領域,討論的

時間較少又常落入法理與勞

資爭議處理的機制陷阱中,

一直要資方舉證,卻未察覺

六十天的腳步已近,勞工就

要沒頭路了。而豐達公司在

92年8月20日送出解僱計畫

書後,隨即加工出口區就發

文准予備查,可見得前段的

勞動檢查幾乎是都沒有做

到。

國泰航空的案子則是有

29個人被解僱,其實員工離

開的條件還算優厚,只是當

時談的其中一個條件為航空

公司ㄧ旦有缺,必須要從這

29人中優先僱用,但是後來

並沒有這樣做,也沒有被罰

款處分。從這二個案子來

看,法律還有弱點需要改

進。而除了法條,工會協商

的空間又在哪裡?如何能談

到一個最優厚的條件?

從豐達案所得到的檢討

與反省,我覺得目前大量解

僱勞工保護法是讓資方規避

責任,所以,最後還是工會

的談判實力決定一切,幹部

意念要能堅持,要有會員的

支持,這才是最重要的。

劉思龍:

我認為這個法是在保護

大量解僱,不是在保護勞

工!討論法律很容易受到法

條的限制,應該從法學的基

礎來看,法律就是鬥爭,法

律就是各種權益之間的對

抗。大量解僱是資方財產權

行使的一種,保護勞工就是

工作權行使的一種,從有資

本主義以來,這兩種權常是

既聯合又對抗的。我個人以

為應把握以下原則來解讀法

律。首先,工作權優先,沒

有工作就不能累積財產,生

命就會受到威脅,工會必須

Page 4: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6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7

要用實力來爭取。再來,就

是法律盡量朝勞工朋友延伸

解釋。

豐達是第一個實際案

子,讓資方用拖延的戰術過

去了,兩次的解僱,第一次

用低於50人的方式,第二次

更乾脆一次解雇 193 人讓員

工剩不到30人,工會也因此

被瓦解。不過也有操作成功

的案例,例如加工出口區的

聯亞、環亞案,資方所提的

解僱計畫書連同封面僅僅一

頁,最後才以違反通報義務

為由各罰以三十萬罰鍰。所

以說同一部法典,在不同的

時空、操作下,還是有可能

對勞工產生有利的作用。

行政主管機關應該嚴守

第一關,發揮主動權,盡到

「具體認定、實質審查」的

職責。以累積足夠的案例,

建立一套明確的專業認定標

準與規範,提供給法院做為

參考,以慎防資方鑽漏洞。

在勞動檢查法裡有規定,只

要主管機關有檢查權的,認

為有疑義的就可以進行勞動

檢查,行政機關責無旁貸。

而對於各位工會先進的

建議是,當已經開始面對工

作權的保衛戰,各種管道都

要巧妙運用,建議大家多少

要熟悉相關的勞動法令,千

萬不要像被冷水慢煮的青

蛙,等到有一天游不動煮熟

了,已經來不及。

游清賢:

從前面幾位的談話,突

顯出大量解雇勞工保護法確

有不足之處。而大解法所引

起的效應,例如失業問題、

家庭問題、就業歧視的問

第二場: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法制與政策

主持人:鍾孔炤(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與談人:鄭津津(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王厚偉(勞委會勞資關係處科長)

鍾孔炤:

這場次我們要針對21條

的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法

制與政策就教於兩位。面對

企業資本的流動,大解法對

於雇主惡性倒閉、不當融資

的情形,似乎仍然沒有規範

到。到底大解法只是調和雇

主的經營權還是在保障勞工

的工作權?希望透過接下來

的時間,能有所思考與依

循。

鄭津津:

首先要了解的是,經濟

全球化的結果,讓國與國的

界線越顯模糊,人與資金的

流動越來越頻繁,對企業主

來說,在本國從事生產成本

比較高,產品售價就會比較

高,在國際市場喪失競爭

力,所以只好關廠、移廠,

大量解僱勞工絕不是台灣專

有的問題,越是經濟高度開

發的國家越是要面對這個問

題。

大解法規範的重點在哪

裡?首先,是大量解僱的三

部曲。第一,大解法是有適

用門檻,並不是解僱勞工就

能適用,必須要解僱一定人

數以上的勞工,而這並不包

括定期契約工。但訂出適用

門檻,容易給雇主鑽法律漏

洞的機會,例如豐達案。其

次,是預告期間的規定,否

則雇主會被罰以十萬元以上

五十萬元以下罰鍰。這個立

意很好,讓勞工能早些作打

算,但企業主為免消息事先

曝光,銀行可能抽取銀根的

考量下,很難做得到。

第三個是協商期,規定

雇主不能單方面決定何時要

解僱誰,必須要與工會進行

協商,這對勞工較有保障,

在國外也有這樣規定,避免

雇主可能平常看哪個工會幹

部不順眼,就藉機拿他開

刀。假如協商破裂或一方拒

絕協商,主管機關必須主動

出面協調,於協議成立的七

日內,若雇主有積欠工資或

資遣費發不出來的情況,應

確保勞工的債權。另外,也

要派出就業服務員,提供勞

工就業輔導資訊。

這部法律很重要的在於

「預警通報」的機制,像最

近的佳姿無預警歇業、積欠

工資的情形,應可以從一些

端倪徵兆看出來,但是預警

通報的效力不彰。再來,大

解法欠缺輔佐勞方的機制,

並未強制協商必須要有結

果,如此,不願解決的一

方,勢必以拖拉戰術為之。

王厚偉:

大解法實施執行到現

在,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

有的是法的缺陷,有的是在

執行操作面上遇到的狀況,

勞委會目前也在針對本法要

提出檢討與修法,希望可以

讓這個法令更顯完備、完

善。接下來簡單說明:

首先,是通知義務的問

題。誠如鄭老師所提在實務

上是有困難。60天太長或是

太短?在立法當時是希望可

以超越勞基法太短的預告期

間,以及雇主可以用預告期

間工資取代而導致失去預告

意義的規定,所以要求不能

題,是絕不亞於勞資爭議處

理法。而勞資爭議處理法協

商不成有仲裁機制介入,建

議大量解僱保護可從制度面

來建立快速處理機制與仲裁

機制。

政府機關要做的還很多,包

括大解法在實務上的補強,

而未來包括企業購併法、勞

動派遣法對勞工的衝擊也會

很大,在座今天的意見能給

我們做為參考,也希望未來

盡量不要讓勞工走上訴訟之

途。

Page 5: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8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9

依預告工資來處理,否則就予以處罰。第二,強調很重要的「協商」機能,這部分操作

的並不理想,往往企業經營遇到了問題,資方不願與勞方事先作協商。第三,是政府介入

的問題,大解法要求主管機關要主動介入協助處理,這在地方主管機關執行上的確較為困

難。第四,關於預警通報的機制,其實從勞保局取得未繳勞保費的黑名單中,是可以預先

得知哪些企業可能會有經營的危機,但也有許多是無預警的歇業,未來希望修法讓預警通

報的指標更為正確,避免無預警的解僱再發生。

第五,大解法有再僱用的規定,由於有獎勵的辦法,執行算不錯。第六,關於限制負

責人出境的規定,這是個猛藥,希望因此負責人能出面解決問題。目前勞委會已禁止四家

企業共五個人出境,但是目前有四件都還尚未解決,未來修法要思考如何讓這規定的強度

再拉大一點。

第三場:面對解僱保護制度,工會的因應之道

主持人:蔡連行(高雄市勞資義務輔佐人協會總幹事、台機常務理事)

與談人:陳建文(行政院法規會諮議)

廖文瑞(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蔡連行:

大家辛苦了,我幾十年來都是坐在台下聽演講,感謝現

在有這個機會擔任主持,今天主要是要討論大量解僱勞工保

護法,立法的原意很好,但是似乎容易給人鑽法律漏洞。在

此鼓勵幹部們有機會就要進修,要是本身沒有力量要如何與

政府和資本家對抗。只有增長我們的實力,在戰鬥的過程中

才有機會。

廖文瑞:

我要講的是,在還沒有

這部法之前,大量解僱事件

就已經層出不窮,現在有了

這個法也沒什麼幫助,實際

上他只是個程序規定,沒有

實質上的處罰。再來,即使

是程序法依然處處有漏洞,

例如,沒有事先提出計畫

書,預告期間解雇,都不妨

礙解雇的效力,所以政府對

違法大量解雇並沒有行政罰

的作為。

而工會到底要如何因

應?其實,法律制定的再

好,也絕不會完全照顧勞

工,一定會偏向資方的,只

有工會有實力的時候,政府

與資方才會看重你,工會不

夠強的話,他根本不用理

你,唯有工會自主才是保

障,罰個三萬十五萬,雇主

根本不會怕,大解法只保證

協商,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協

商保證。

再者,我認為在資遣的

限制上應該要有四個要件。

第一,工會要了解公司是不

是經營上有急迫的需要,而

不是經營惡化或是為了企業

可能因為要搬到大陸去投資

而大量解僱本土的勞工,這

是工會可以清楚去了解的。

第二,企業應該盡一切的努

力,避免資遣,包括經營方

針作業方式的合理化等等企

業可以做的都做了,那才來

解雇,而不是為了節省成

本。第三,萬一非解雇不

可,應是要訂定公正、合理

的資遣標準,依此標準選擇

資遣的對象。第四,必須事

先通告工會或工人代表,進

行誠實的協商,以避免資方

無理的片面的決定資遣對

象。

其實我認為大解法是在

幫資方做大量解雇的法,勞

工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真正

受惠到,本來雇主還偷偷摸

摸的解雇,現在正好可以依

法來解雇。再說,第九條是

不是有鼓勵雇主先解雇勞

工,半年後再降低勞動條件

雇用回來,還可以因此得到

獎勵,實是本末倒置。大解

法如果說要有效,不用罰

錢,行政機關要處以行政

罰,課以刑責,例如拘役一

到三個月,這才會有用。

陳建文:

從最近佳姿健身中心歇

業,造成重大勞資爭議事

件,剛好反應出台灣大量解

僱問題的縮影。佳姿這典型

的大量解僱事件可以看到,

即使有了大解法,但是事件

處理卻沒照這制度走,事先

掌握資訊的預警機制完全沒

有發揮效用,而主管機關的

介入也是從爭議點爆發之

後。另外,大解法中勞資協

商的機制,是要有協商文化

與力量的,目前台灣現實狀

況下則欠缺這種文化。

我認為,要建立一個完

整的大量解僱保護制度,各

項制度要環環相扣,包括積

欠工資墊償制度、勞工退休

金提撥的問題,以及如何提

早知道公司可能有危機的機

制。工會未來可努力的方向

有:一,持續維護大解法的

立法意旨,推動修法,讓其

對勞工越有利,保障更完

善。二,促成專責勞工事務

機構的成立。現行大解法的

執行工作,大部分係由地方

勞工主管機關負責,然而目

前除了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勞

工行政資源較為豐富外,其

餘各縣市以既有的人力能否

完成該法所規定的法定職

責,是令人憂心的。因此,

有無另行增設勞動法規檢察

監理機關,以解決事權過於

分散及執法人力不足的問

題,是有討論的必要。第

三,由大解法的運作,進一

步關心經營組織變動勞動保

護法制的整體發展。

Page 6: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10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11

權的概念而產生,勞工團體

當然支持這樣的權利主張,

我們也同意,納稅是國民的

法定義務並不能禁絕納稅權

利意識的覺醒,權利與義務

應該有對等的關係,盡了納

稅的義務,而所以能享有各

種納稅人的權利,也才有資

格監督政府如何花費我們所

繳納的稅。

尤其在貧富差距惡化的

現況下,更必須透過公平的

稅制達到所得重分配的效

果,這更突顯了稅改的迫切

性與重要性。作為一個倡議

各種社會理想的社運團體,

全國產業總工會對福利國家

的想像從未放棄或改變,我

們希望透過更多社會互助式

的福利制度,使台灣社會成

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人人都

能安居樂業,幼有所養、老

有所終。而非目前每一個國

民的老年生活必須靠自己一

輩子努力儲蓄或政府『強迫

儲蓄』這樣完全訴諸個人努

力的制度。因為唯有透過國

民年金等社會福利制度的建

構,才能進一步團結台灣社

會。期待有一天,台灣的社

會福利體制成為國民認同的

重 要 基 礎 。 其

中,稅制的改革

正是建構各項福

利制度的先決條

件!

最低稅負制

為踏出稅改第一

步的關鍵,我們

認為企業的最低

稅負稅率至少要有15%的水

準,海外所得必須納入最低

稅負的課徵範圍,這個制度

才能發揮作用。如果連最低

稅負制這帖藥方都淪為政府

敷衍勞工大眾的安慰劑,那

麼這次的稅改也就不再能令

人民期待,我們擔心的是這

個向財團鉅富嚴重傾斜的社

會不知何時將面臨崩潰的危

機。

稅改: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從勞工團體的角度看稅制改革

文/鍾孔炤(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專 論

財政部委託的稅制改革

公民共識會議已經在七月三

十一日公佈七項共識,對於

由各階層所組成的公民會議

所提出的這七項共識結論,

全國產業總工會以一個關心

稅改議題的勞工團體來看,

基本上予以肯定,但在最低

稅負制的部分我們仍有不同

的意見。

國家從過去就一直教育

我們,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

務、透過這個(賦稅)制

度可以達成所得重分配的效

果使社會更趨向公平。但如

今我們所看到的卻是制度的

偏差使富人透過種種『合

法』避稅管道而加大了貧富

差距及社會不公,更甚者,

長久以來各界對於稅改的要

求與呼聲,在這種政商結構

下,推動極為困難,可說是

不進反退,為財團鉅富減稅

的方案遠比稅制公平化及加

稅的方案容易通過,完全無

視於國債高築的危機。再看

看財政部公佈九十二年度所

得三億元以上的前四十名巨

富,有八個人連一毛錢都不

用繳稅,有十五人只繳 1%

的稅率,這些有錢人繳的稅

和他們的所得相比,遠不及

一般受薪勞工。

最低稅負制的提出,是

為了對長久以來過當的租稅

減免發揮一點平衡的作用,

因為目前的政商結構使得種

種稅改方案沒有推動的空

間,也使我們不得不接受最

低稅負制這最後一個稅改藥

方,並非代表我們放棄了其

他可能的稅改方案,例如勞

工團體長期以

來都提出應徹

底檢討各種不

當租稅優惠及

重複減免稅的

訴求,這些都

是必須持續進

行的改革。然

而勞工要求有

錢人「多少賞

點錢」的化緣,能夠為國家

增加多少收入,其關鍵在於

海外所得是否納入稅基,以

及最低稅負的稅率高低。如

以財政部版本的10%估算,

財政部自己算出來的答案

是,企業部分最低稅負產生

的稅收效果,僅增加 186 億

元左右的稅收,且必須等 3

到 5年後才可能收得到。

勞工朋友不禁要搖頭感

嘆:「財團鉅富一毛不拔,

升斗小民沿街扥缽」,只討

到幾根肉骨頭塞牙縫!

在今年的稅改議題中,

泛紫聯盟等民間團體提出

「納稅者權利」的主張,包

括:全體納稅者有最低生活

費不受課稅的權利、受平等

課稅的權利、預測及規畫稅

負的權利、以及要求財政公

開透明的權利......等等十大主

張。這些訴求是基於納稅人

◎照片圖說:

泛紫聯盟「抗議羊頭稅改,作秀政府下台!」記者會

活動時間:2005/7/25(一)上午10時

活動地點:行政院正門口

最低稅負制草案擬定的過程中,民間團體、學者專家的聲音被阻絕在決策圈外,為抗議行政院對

民間聲音的忽略,阻止其繼續幫助財團避稅,許多關心稅改的泛紫盟員與民眾至行政院大門口抗議,

並以行動劇呈現官方版稅改方案的諸多荒謬處。並要求:1.行政院長應對民間團體與工商大老一視同

仁,秉持與企業懇談溝通的精神聆聽民間團體對稅改的意見。2.拒絕掛羊頭賣狗肉的稅改方案!行政

院應檢討現行草案中諸多妥協矇混之處,根據量能課稅原則規劃稅改,以達到擴大稅基之目標。

Page 7: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12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13

活動報導

全球化下跨國工會組織的行動工作坊

-台灣與法國的經驗交流

講者介紹:

ROBERT PELLETIER:

目前是CGT工會組織部負責人並負責工會國際串連。參

加過數次歐洲社會論壇和世界社會論壇,對於跨國際的工會

組織以及反全球化、反私營化等等議題,都有很深的涉入。

* 1948年 7月 2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郊區

* 1968年還是學生時,先參與當時反對殖民戰爭(阿爾及利

亞、越南),以及同年五月學運。

* 1968九月開始擔任教職,並積極參與全國中學教師工會,

當時涵蓋全法國 90% 的教師。同時他也加入「共產陣線」,且參加反軍隊活動。

* 1974年 9月,為反對服兵役,在DRAGUIGNAN(普羅旺斯省,德拉基南市)籌辦抗議活

動。為此還被軍法審判入監服刑12個月,實際上服刑四個月。

* 1975年四月重獲自由,並重拾教鞭,但在1976年6月6日因前述的牢獄之災,被解除教

師資格。

在接受職訓後,成為瑞士迅達SCHINDLER公司電梯機械員。

* 1980年起加入法國總工會

* 1993年被推舉為法國總工會迅達電梯公司之秘書長

* 1995年成為法國總工會電梯工會(OTIS, KONE, THYSSEN, SCHINDLER)的負責人

* 1996年成為訊達電梯歐洲工會的秘書長,和法國總工會鋼鐵業工會聯盟國際陣線一員

* 1996 起加入ARGENTEUIL(亞嘉杜)市「非法勞工之友」會

* 1999-2004年,被選為法國總工會鋼鐵業工會聯盟主要負責人之一。

* 1999年代表該會到西雅圖反全球化示威、2002年到巴西榆港、2003年到巴黎世界社會

論壇。

* 2005年開始成為勞工及職訓部轄下之職災預防高等顧問

整理/黃吉伶

時間:2005/6/30

地點:台北市

來賓:ROBERT PELLETIER(法國總工會)、

JEAN-LOUIS(法國總工會)、

SYLVIE(教師工會,退休教師,關心法國學制改革、教育政策)、

MATHIEU DUCHATEL (杜懋之)(法籍口譯人員、中央廣播電台法語節目特約記者)

前言

我國憲法第十九條明訂「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故納稅乃與全國人民息息相

關之議題,稅制改革(以下簡稱稅改)更與人民權益直接相關,故此財政部賦稅署特於

稅改之際,委託世新大學召開公民會議,以期瞭解人民之看法與民意之依歸,然公民會

議受限於人數(僅20人)、對稅制方面的瞭解有限…等因素,無法代表全國人民之意見,

但公民會議小組成員(以下簡稱我們)均致力站在各方立場,秉持公平正義原則,期望

對稅改議題之合理性與可行性達成共識,並試圖裨補缺漏、還原事實真相。而公民小組

所做之結論也僅供政府作為施政之參考,並不為政府實際決策負責。由於政府政策應因

時因地制宜,故此次公民小組對稅改議題之討論亦奠基於此時此地之環境情況。

租稅乃政府收入主要來源,但近年來由於稅基被侵蝕的情況日益嚴重,政府赤字逐

年擴大,因此社會各界普遍要求重新檢討現行稅制不合理之處,此次『稅改公民會議』,

在經過兩天預備會議後,公民小組遂提出五大探討方向並合併為四大議題,分別為:稅

制與財政支出效率的監督、所得稅的公平性、促產條例修正方向、軍教免稅是否合宜、

如何使最低稅負制彰顯公平正義。

在聽取並諮詢各方意見後,我們針對上述議題加以討論並達成以下共識:所得稅與

最低稅負方面,我們認為夫妻共同申報扣除額應調高至88000,扣除額、免稅額、薪資扣

除額總額應調高:同意應開徵證所稅,但須嚴格評估;財團法人主管機關應全面稽查財

團法人之財務使用方向是否符合目的,以免成為節稅管道;希望最低稅負制能有效擴大

稅基,並可將個人稅率再調高,企業稅率則維持不變;海外所得應訂定日出條款納入最

低稅負制;促產條例方面,我們認為應設定優惠年限,避免無限期租稅優惠,建議應逐

年檢討且優惠可因評估其績效不佳而隨時終止,亦可使用租稅減免以外之方式幫助企業,

如:加強技術輔導與人才培育,強化教育投資,加強產學合作…等;還要確實落實落日

條款,勿讓促產條例無限期延長;未來若要再訂定類似促產條例之方案,應審慎評估各

項條例,並且政府各部門應達成共識為佳;軍教免稅之軍方部分,我們認為應取消其免

稅,且所得之稅款應統籌統用,不應回到個人薪資調整,至於教職員部分,我們一致同

意取消國中小以下教職員免稅,並呼籲教育部重視老舊校舍及教師行政工作過重之問題;

政府效率與監督部分,應將監察院審計部改隸立法院,推動績效導向的預算及審計;預

算的編列應更透明詳細,並以客觀公正之會計原理原則列出我國赤字,使資訊透明化及

普遍化,以利全民監督;強烈要求立法委員應善盡監督職責,不應提高及規避法定舉債

上限及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回歸正常預算)。

除上述達成共識之議題外,無法達成共識之議題如下:由教職員課得的稅收使用方

式、信賴保護原則與公平正義之定義、鼓勵重點新興產業企業合併以提升競爭力、是否

對財團法人課稅…等議題,此次會議並未達成共識。

稅制改革公民共識會議公民小組謹誌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卅一日

稅制改革公民共識會議 結論報告 (摘錄)

Page 8: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14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15

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有許多

的大罷工發生,那是20世紀

規模最大的鬥爭,那時期工

會與政府的對立嚴重,工會

越來越反對政府,政府則必

須調整其經濟政策。

1968 年從學運開始,形

成學生與工人結合的大罷

工,對當時的政府造成很大

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政府

必須做改革、尋求新的方

法,有二個重要的外在環境

因素,一是70年代開始的石

油危機、第二則是人類科技

的快速發展。科技發展的快

速造成工作方式的改變,也

帶來了很大一波失業潮,機

器取代人力,對整個西歐國

家都造成重大的影響。70年

代之後,東歐國家及前蘇聯

世界發生很大的轉變,對西

歐國家自戰後以來由經濟開

始的各項整合造成影響。對

於歐洲工會的發展也造成很

大的影響,因為整個環境已

經有了革命性的改變,使工

會面臨前所未見的困難。

在工會力量變得較弱的

時候,政府及資本家就利用

這個機會進行國營企業的私

營化,在90年代,政府將交

通、銀行、大型國營公司等

陸續私營化,造成更多的失

業者及對勞工的壓迫,相較

之下,7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

企業是由政府所掌控,但在

90年代卻全部都私有化。

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面臨

了相同的危機,可是只有法

國的工會能夠有效的去面

對,其理由有二,一是法國

總工會與共產黨的關係密

切,因共產黨的支持及悠久

的歷史,使CGT成為歐洲強

大的工會;另外一個特徵

是,有另一個強大的工會 -

工人力量(FO),這個工

會有特殊的歷史,他是美國

政府在戰後支持成立,以反

對當時法國總工會(CGT)

的立場為目的,在1995年時

法國政府犯了一個很大的錯

誤,除了私有化政策之外還

企圖改變各項福利政策,FO

是經營法國社會福利體系的

主要成員。法國政府在國有

企業及福利及退休制度上的

改變,除了少處社會民主派

的工會不會反對之外,已引

起許多大工會群起反對。95

年的大罷工,主要都是國營

企業員工為主,對於在民營

企業工作的員工影響較小,

這次的罷工為時一個月,但

政府對於罷工之後各項政策

並沒有作整體的規劃,而是

處於挖東牆補西牆的狀況。

以上是95年大罷工的背景說

明。

SYLVIE:

1995 年並不是最後一次

的大罷工,2003年政府想要

在教育制度體系上改變退休

制度,引起了教師及學校教

職員為期一個月的罷工,在

這次的罷工中他們發現政府

想要改變的不只是退休制

度,而是想要把教育交由地

方政府來經營,政府長期的

計劃是意圖慢慢地把教育私

營化,在這次的罷工中雖然

政府還是進行了退休制度的

改變,但工會也成功的讓教

育私營化的腳步停下來。

吳玉祥(台灣土地銀行產業

活動緣起:

勞工運動在新國際主義影響之下,層級已超越國家界限,必須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腳

步相應的作調整,特別是在歐盟的架構下,歐洲的跨國際工會組織其重要性日益增加,工

會的團結與行動必須遍及整個歐洲進行串連,而不能自限於單一的民族國家內。本次的國

際交流活動邀請到法國總工會(CGT)組織部的資深幹部ROBERT PELLETIER ,就全球

化下跨國工會組織的國際連結為題,暢談法國工會的經驗。法國總工會LA CONFEDERA-

TION GENERALE DU TRAVAIL(CGT)成立於1895年,為法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全國性

總工會,是法國中央層級工會中人數最多、資源最多、力量最強大的工會,對法國政府的

影響力不容忽視,成員以大型國營企業員工為主,在因應私有化的議題方面CGT有極為積

極的行動與豐富的經驗,可供台灣工會參考。

座談內容:

ROBERT PELLETIER:

大家好,資本主義社會

中,資本比較能夠在世界各

地進行國際交流,但工會比

較起來沒有那麼多錢可以進

行這種活動,也沒有這種習

慣,因此很高興能夠來到這

邊跟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在

資本主義體系之下,特別是

在西歐國家,例如許多中國

工人到西歐國家工作經常是

完全沒有人權保障,這種情

形常常會造成國與國之間的

衝突,因此國際交流顯得特

別重要。

以下我將介紹法國總工

會(CGT)的工作以及法國

其他工會的特色,並且強調

二點:一是1995年大罷工之

後法國總工會如何進行運

動、二是法國總工會對於歐

盟的問題有何立場。這些必

須先從歷史談起,歐洲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

後,都實行了一項與戰前完

全不同的經濟政策,其特徵

是國家的干預變得很重要,

也讓工會參與國家的重建。

這樣的政策原本受到工會的

贊成,工會認為這種情形是

暫時的,並且會逐漸朝向東

歐及蘇聯的體系而發展。政

府與工會達成了共識,當時

的經濟發展十分快速,薪資

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當時

有二種工會出現,一種是所

謂「社會民主」派,他們完

全接受與政府的共識、贊成

政府所有的政策,包括政府

在越南的殖民戰爭。第二種

工會屬於共產主義,他們完

全反對政府,特別是反對美

國的帝國主義,當時共產主

義的影響在西歐各國不盡相

同,在法國、義大利、西班

牙特別有影響力。60年代是

一個關鍵時期,尤其1968年

Page 9: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16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17

面,國營企業原本目的是為

國民提供服務,私有化之後

變成追求利潤,因此勞動的

條件不可能在私營化之後獲

得提昇。

法國總工會的立場與

40、50年代不一樣,並不認

為國營就是最理想的模式,

因為國營企業也會面臨經營

的問題。各個國家都必須面

對並思考相同的問題:如何

提供國民各種服務?國民要

享受何種品質的服務?

JEAN-LOUIS:

二次戰後法國政府需在

短時間內重建國家,因此國

營事業在當時迅速發展起

來,有助於國家建設。為何

後來面臨的私有化壓力,必

須從整個歐洲來看,歐洲在

經濟上的整合是源自於經濟

自由主義的想法,因為單一

貨幣的推行,歐盟各國都必

須符合幾個共同條款,各國

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失去自

主,而因為市場的開放,單

一政府無法以國營企業壟斷

市場,歐盟國家都面臨了私

有化的壓力。

ROBERT PELLETIER: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法國

總工會與法國共產黨的關

係。法國總工會比法國共產

黨還早成立,但二者的關係

十分密切,法國總工會成立

之後共產主義的勢力在法國

並沒有很強,1917年俄國革

命之後馬列主義的思潮往西

歐國家發展,法國總工會則

整合了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

義者的力量,統合左派的意

識型態。後來在60-70年代,

法國總工會完全的贊成蘇聯

的經濟體制,在70年代法國

總工會是完全反政府、反體

制,想要把蘇聯的體制移植

到法國。從二個較為偏激的

例子上可以看到法國總工會

反對政府的程度,例如:

1940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

和平條約,法國總工會雖然

反對納粹主義卻未發表反對

的立場,因其不願意與政府

合作之故。另一個例子是:

1952年美國威廉將軍到法國

處理北約的事情,當時法國

總工會曾經暴力示威遊行,

以反對威廉將軍來訪。即使

是左派執政時法國總工會也

不會與政府合作。

在70年代,共產黨的國

會議員會有不穿西裝而穿工

人服進國會的舉動,甚至有

不穿鞋子的,他們是為了表

示對國會的嘲諷,將整個體

制視為是可笑的並全面的反

對。法國總工會與共產黨在

殖民戰爭的議題上立場是一

致的。從70年代之後,其地

位逐漸的下降,造成總工會

與共產黨二者逐漸分開,開

始有不同立場,而總工會也

開始接受一些與政府協商的

管道,例如最近的例子中,

共產黨對於歐盟憲法是採取

完全反對的立場,且為了反

對而安排一些示威遊行,但

法國總工會雖然投票通過大

多數持反對態度,但工會內

部高層則意見不一。以前總

工會毫不保留的贊成共產黨

的意見,但現在則必須經過

辯論,也比較願意與政府協

商。

法國總工會本來有二個

任務,短期目標是保障勞工

權益且不分國籍、性別;另

一個目標則是要改變社會,

因此必須要有長期的計劃去

追求一個新的社會。在這個

前提之下來談什麼是『有效

率』的工會,不只是在短期

內做很多事情而已,而是必

須向著社會的改變邁進,所

以雖然大罷工有時候未能達

到目標,例如前面提到未能

成功對抗退休制度的改變,

但是不能只看表面,因為工

會的力量也藉由這次罷工的

工會):

講者的經歷中提到1980

年起加入法國總工會,是以

個人身分還是以迅達電梯工

會加入,因為台灣的全國性

工會中並沒有讓個人會員加

入。

ROBERT PELLETIER:

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

工會,身為一個員工加入公

司的工會後,可以以個人的

身分選擇要加入哪一個總工

會,不一定是法國總工會

(CGT)。我是加入電梯公

司的工會,這個工會是屬於

法國總工會。假設迅達公司

有2000名員工,可能只有150

個人加入法國總工會,他們

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哪一個工

會。法國目前全國性工會包

括:

1.法國總工會(CGT):目

前會員有80萬左右,成員以

交通運輸、醫院、鋼鐵、電

力等員工為主。

2 . 法 國 工 人 民 主 聯 盟

(CFDT):會員有 70 萬左

右,屬社會民主派,與天主

教關係密切,天主教的工會

系統原先成立的目的為反共

產主義,而天主教一向也很

關心勞工的權益,此工會與

政府關係較好,容易與政府

妥協合作,所以1995年的罷

工並沒有參加。

3.工人力量(FO):成員以

國營事業員工為主,1947年

時由美國CIA 支持成立,當

時美國為了避免法國總工會

力量太過強大而支持 FO 成

立,目標為摧毀法國總工會

的力量。

4.天主教工聯會(CFTC):

從CFDT 分裂出來,規模較

小,傾向保守勢力,成員包

括各行各業,較容易與商業

公會妥協,在各公司行號中

也較受其支持,以便於與工

人協商。

5.高級職員工會(CGC):

會員約有十萬人,以白領高

級職員為主,與商業公會關

係也比較好,但1995年有參

加罷工。

6 . 團 結 工 會 聯 合 會

(FSU):以教育人員及部

分公務員為主,教育體系中

約50﹪的教職員工有加入此

工會。

另外,也有一些規模較

小但立場很偏激的組織出

現,因為他們覺得傳統的工

會不夠積極,與政府的談判

不能堅持立場,例如團結民

主工聯(SUD)等。

戴國榮(台灣石油工會):

二 個 問 題 就 教 於

ROBERT,剛剛提到1990年

代有三分之一的國營事業被

私營化,是否能夠舉一些私

營化後成功的案例,是否有

公司營運的狀況因為私有化

之後獲利增加?或者是員工

的權益受到保障?甚至是私

有化之後員工的生活獲得改

善?

第二個問題,剛剛有提

到法國總工會跟政府對抗的

過程當中,能夠發揮效果的

原因是跟共產黨的關係良

好,工會跟政黨之間的關

係,就 ROBERT 的經驗來

說,究竟工會要與執政黨的

關係密切一點還是與在野黨

關係密切比較好?就台灣的

經驗而言,自從盧委員擔任

立法委員之後,我們工會有

許多東西不需要經過抗爭,

只要透過協商就可以得到,

在抗爭與協商之間究竟應該

如何拿捏?

ROBERT PELLETIER: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

從二個層面來回答,首先,

法國總工會本來的立場即反

對一切只為了追求利潤而工

作的概念,強調的是『團

結』,90年代被私有化的許

多企業本身就有營運的問

題,員工原本的待遇也不一

定好,私有化後員工面對與

國營時最大的不同是失業的

威脅,法國的失業率因此而

上升,員工在私有化的企業

中沒有勞動安全保障,勞動

的地位大幅下降;其次則是

升遷及薪資調整受影響,勞

工原有權益受損;第三方

Page 10: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18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19

的運動,而很少提到工人在

1968年運動中的角色,學生

在1968年的運動中主要反對

的是美國的帝國主義以及越

戰等國際事務。一方面60年

代以後勞工運動也開始發

展,相較於50年代因經濟快

速成長而很少發生罷工,60

年代勞工運動重新開始發

展,大罷工在各國風起雲

湧,因此應該說60年代是這

二個運動同時發生。

1968 年的學生運動原本

是為了一些很小的事情,起

因於男女同學為了要求開放

宿舍進出,竟然引發罷課,

並逐漸擴大,5月 13 日勞工

發起示威遊行支持學生運

動,隔天所有的工會也罷工

爭取自己想要的利益。

1968 年的運動是法國歷

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運動,

這個運動的背後突顯了一個

問題:誰在領導這個國家?

工會及學生能否參與國家的

領導?為了因應這次的運

動,法國總統宣布重新舉行

國會選舉,但這次選舉中代

表勞工及學生的左派政黨卻

輸給了右派政黨,一直到

1981年密特朗才代表左派選

上總統,但他的表現也令許

多人失望。戴高樂是個將

軍,本來就不是個民主主義

者,他與拿破崙有一些相同

的地方,他的支持來自人民

但也來自掌握資本的資本

家。從憲法的角度來看,

1958年的第五共和是因為第

四共和的不穩定而產生的,

其特色是總統的權力特別

大,雖不至於獨裁但在憲法

中賦予其較強的權力。

JEAN-LOUIS:

68 年學運是法國歷史的

一個轉捩點,在這之前知識

分子與勞工是沒有交集的,

透過這個運動第一次肩併肩

站在一起、共同合作,也是

因為有這個運動而有巴黎第

八大學的產生,第八大學是

為左派思想的人而建立的,

專門給勞工家庭出身的人就

讀。

法國總工會的教育訓練

涵蓋了一個人整個生命的涵

養,而不只是物質上或是消

費性的勞教方式,工會的教

育訓練包含了一個人生命的

所有層次,而不是單純的抗

議或是保障權益這方面。

鍾 孔 炤 ( 全 國 產 業 總 工

會 ) :

對於全球化及新自由主

義,法國總工會有何策略及

看法?

ROBERT PELLETIER:

全球化是開發國家對發

展中國家的資料加以消費、

甚至搶奪。以前資本主義是

所謂的北方國家剝奪南方國

家的資料,現在透過了全球

化之後,每個國家之中都有

遭受剝奪的人。新的經濟制

度在發展中國家引起了新的

資產階級的出現,也帶動了

南美及東方一些國家的民主

化,民主化促使工會出現及

鬥爭凝聚起來,因此在改變

社會這個目標上仍然有所進

展。

林明賢(全國產業總工會):

第一個問題,想請ROB-

ERT 介紹一下,以法國總工

會而言,每個會員的會費要

繳多少錢?上繳到總工會的

時候還剩下多少錢?

ROBERT PELLETIER:

法國工會的系統有別於

英美,在法國,工會是完全

自由加入,法國的受雇者中

約有10%加入工會,其中國

營事業員工超過一半。工會

會費以勞工稅後薪資的 1%

收取,在工會的整體預算

中,約有1/3來自會費收入、

1/3則是來自1971年起辦理職

訓教育或勞工教育系統的收

費、1/3來自企業或政府的補

助,即使是被私有化的企業

也仍然會有此筆款項的收

入。另外有一個保險體系的

收入,是由工會提供給會員

服務,類似互助會,提供給

會員的保障內容包括退休、

醫療、健康、安全、福利

等,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工會

在賺錢,因此有爭議性。

又如工人力量(FO)之

例,至1995年FO經營法國各

級的社會福利體系,社會福

利的預算比國家的預算還

高,1995年法國政府想要改

變社會福利體系,打算提高

費率,工人力量是完全反對

的。但因為社會福利體系雖

由工人力量所經營,因此整

個體系必須受到監督委員會

的監督,當時監督委員會把

社會福利交給另外一個工會

經營。因此一個工會的經費

是無法完全獨立的,必須與

政府協商。

在每一個公司都有企業

內的勞資委員會,這個委員

會也收取員工薪資的 1% ,

主要是處理員工的福利事

項,舉凡文化、旅行、休閒

等 等 ( 類 似 台 灣 的 福 委

會 ) 。

來自政府或企業的補助

是源自於1936-1945年,國家

將企業國有化時期,當時就

達成協議必須補助工會,即

使是私有化之後這項規定仍

在。

數字不重要,要看工會

所表現出來的活動力,工會

的活動力才是他們最大的資

產。

林明賢:

第二個問題,ROBERT

的經歷中曾參與1968年的學

生運動,68年的學運也將工

運捲進去,ROBERT選擇到

工會來的原因,以及對工學

聯合的看法為何。

ROBERT PELLETIER:

這個問題需要很多時間

回答。工學聯合是一個重要

的問題,大部分的人會將

1968年的運動視為是年輕人

Page 11: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0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21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安大

家好:

本人是全國產業總工會

理事長鍾孔炤,今天事實上

抱著相當嚴肅的心情,前來

參與行政院所舉辦的民營化

公共論壇。回顧數十年,國

外民營化的政策及意識型態

發展,多年來台灣國內政府

民營化的推展經驗,乃至上

個星期本會會員中華電信工

會針對民營化釋股問題的罷

工,今天是一相當微妙的時

點,可以讓我們從歷史回

顧、經驗分享、記取教訓、

觀察現狀,以及展望未來的

幾個觀點,好好的共聚一

堂,一同檢視民營化。作為

全國性的工會團體領導人,

在此我想發表一些工會團體

的看法。

從凱因斯到海耶克,從

愛德禮首相到柴契爾夫人,

從羅斯福總統到雷根,西方

先進國家從國家引導與掌控

的資本主義,走向八十年代

之後的民營化發展,理論與

政策的變遷,已經有數十年

光景。觀察歷史發展,今天

幾乎都可以發現,以「經濟

效率」來等同於民營化,以

「無效率、浪費、妨礙競

爭」來污名化公營事業,不

但常常經不起考驗,而且多

民營化公共論壇開幕典禮致詞講稿

拋棄舊思維 開創新視野半以偏概全,混淆

問題的全貌。今天

無疑是一複雜的時

代,面對全球化,

面對社會的高度發

達,我們必須承

認,不能再用昔日

的簡單模式「效

率」、「競爭」,

試圖來理解與解答

問題。企圖兼顧所

有面與經營面的民

營化,或許有某些好處,但

我們也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

負面經驗,真實得令人無法

忽視與反駁;或許接下來,

我們應該試圖去進入下一個

階段:仔細的區分競爭政

策、社會需求、國家掌控、

民間營利等不同目標,然後

針對交通、經濟、財政、中

央與地方等各種領域與空

間,詳細的分析,務必找出

對社會成員最有利的公營或

公共事業發展走向。將民營

化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不可

抵擋的世界潮流,只是將公

營事業所有權從「公有」變

「私有」,我必須說:如此

化約的時代早已過去,甚至

它從來不是西方國家民營化

的真正面貌。如果台灣推動

民營化的主事者,繼續執迷

不悟,妄想用口號與簡單的

意識型態,加上推動政策的

「不變決心」,我個人及工

會團體不禁擔憂:沒有西方

國家民營化的某些收穫,我

們先接收了她們糟糕的苦

果。

站在工會領導者的立

場,我必須承認,民營化之

後的員工權益保障,一向是

工會團體非常重視的問題。

台灣社會似乎經常存在一種

態度:自己爭取權益是天經

地義,別人爭取權益就是吸

血貪得無饜。個人不想流於

這種偏頗態度之爭,而是請

大家從宏觀的角度共同思索

這個問題。在全球化的變動

時代,相信各位都很清楚,

「勞動關係的不穩定」幾乎

是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命

運,面對企業主只顧競爭,

無視社會後果的行動,工會

是唯一、而且責無旁貸的社

力量強化,各個國家的工會

在全球化之下面對的是國際

分工的問題,例如:法國的

工廠可能移動到東歐,此時

法國的工會應該如何因應?

這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相同

問題。工會的預算及資源與

商業公會比較起來是很少

的,他們比較沒有辦法把運

動國際化,但是他們所面對

的問題已經國際化了,雖然

現在已經有一些交流但還是

不夠,各國工會還是在國內

的舞台上活動,因此工會的

全球化非常重要,例如「石

油」這樣的產品是屬於全球

人類的共同財產,必須以全

球的結構來面對,非單一國

家所能解決。各國工會應該

向統合的路線邁進,組成類

似全球工會聯盟的組織。

JEAN-LOUIS:

關於全球化的辯論不是

單一工會的問題,這是整個

社會都需要面對的。台灣也

要面對發展中國家的競爭,

可能會面對失業率提高等問

題,也許全球化目前可能對

台灣是有利的,但是到一定

的發展程度時,工會如何面

對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汪英達(全國總工會):

台灣在全球經濟的分工

上是屬於代工的角色,台灣

的工會及資方對於這個議題

的了解都不是很足夠。其實

台灣是屬於很邊陲的地位。

戴國榮(台灣石油工會):

台灣工會目前已經在

做,工會也會關心國際勞工

共同的問題是什麼,歐美先

進國家的工會這幾年都在做

哪些工作、關心哪些議題等

等,包括今天的研討會,台

灣的工會是不斷在學習中

的。我同意剛剛ROBERT提

到全球化、私有化不是單一

國家或單一工會的問題,我

也同意工會應該走向國際統

合的路線,但是去年參加日

本的東亞論壇時,發現一個

很大的問題,日本與韓國正

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其中

也牽涉到日本及韓國的勞工

之間的利益衝突。國內與國

際的勞工問題如何取得平衡

點?是否應該先讓國與國的

工會就全球化的議題及勞工

的議題先做溝通?如何參與

跨國企業的談判?目前工會

尚無法做到,因此我想請教

ROBERT ,工會除了參加國

際組織之外如何有效的跨國

結盟?如何抑制資本家所主

導的經濟市場?

ROBERT PELLETIER:

勞工團體必須掌握正確

的資訊,要將各國的工會結

合在一起,首先必須把全球

化的各種資訊透明化,在雙

邊的貿易協定上也是如此,

如果兩個國家簽訂貿易協

定,工會必須詳細知道協定

的內容是什麼以及對於勞工

生活的影響是什麼,但是工

會經常無法正確掌握到這些

資訊。如果有一個全球的工

會,應該在各個國家進行更

公平的財產分享,應將財產

的分享列為優先順序。(前

面曾舉例說明像「石油」這

樣的產品是屬於全球人類的

共同財產,必須以全球的結

構來面對)

ROBERT PELLETIER:

1968 年參與學生及工人

運動的人有一千三百多萬,

大部分的人在運動過後就回

到原來的工作,並沒有太大

改變,不要認為很多人參加

完那個運動之後就變成工會

領袖或是政治人物,那只有

很少數的人,68年的運動並

沒有改變很多人的生命選

擇,那一次運動是很多人第

一次參與這樣的運動以及實

際參與政治的改革,從這個

角度去看的話,68年學運改

變很多人對國內事務的看

法。

Page 12: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2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23

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監督與諮詢委

員會籌辦之「公營事業民營化公共論壇」

於本(94)年 8月16日中午閉幕,論壇中針對

四大主題進行為期二天的討論,我們肯定

行政院接受勞工團體的意見慎重辦理此次

的公共論壇,但仍必須在此提出我們對於

公共論壇的整體看法。

由於過去推動民營化的過程和案例中,普遍存在批評聲浪,並引起廣大公營事業員工

的不滿而展開一連串抗爭。全產總認為有必要就過往案例和政府之民營化政策內容進行全

面檢討。雖然此次的論壇並非是決策會議的性質,但我們也不希望公共論壇淪為政府的政

策宣導大會。因此全國產業總工會聯合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監督與諮詢委員會中五位勞

方委員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全產總對於民營化政策的基本訴求:

1. 政府應考量台灣社會的需求與特性,對具有強烈公共性的民生公用事業,依憲法第144

條「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佔性之企業,以公營為原則,其經法?許可者,得由國民經營

之。」之規定,維持公營、開放市場,讓公營事業與民營企業自由競爭。

2. 自來水、電力、鐵路、郵政、石油、電信、電視、國防、糖業等事業均至少維持一家公

營事業。

3. 在金融重建上,透過整合,成立公營之國家金控,作為制衡財團金控怪獸與風險管控之

籌碼與政策工具。

4. 重新定義「民營化」、修改「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建立決定事業是否民營化

的明確指標,以改正現行「審度時勢」之模糊、不明確的授權;修正員工權益補償的

相關規定,將約聘僱及臨時人員等納入員工權益補償的適用範圍。

5. 民營化及或合併之前,各部會應督促事業單位積極與工會溝通協商簽訂團體協約,即將

團體協約作為事業所有權移轉或合併的交易條件之一。

6. 菸酒雖非民生必需品,仍應以照顧全民利益及使用安全的產品為要,為建立公平的競爭

環境,請政府落實查稅、維護法治。台糖除考慮對食品等民生必需品之衝擊外,其擁有

龐大的土地資產必須配合整體國土政策進行規劃。

為期二天公共論壇的討論,各界所提出的意見,除了作為行政部門的決策建議之外,

我們認為還應回到個別企業做更深入的討論,針對個別國營事業的不同性質及屬性逐一討

論是否有民營化的必要,以釐清其利弊得失,作為往後執行之依據,同時仍應在逐案討論

中擴大工會代表之參與。

鍾孔炤理事長表示,「公營事業」所涉及的社會公共財分配、社會公共需求滿足,正

是國家任務與功能所不可或缺,以國家完全退卻為主軸的民營化政策,是違背當代人民對

於國家之正當需求的。唯有作為社會強大組織力量的工會,才是民營化政策的最佳監督

者,才能承擔催促國家往社會公平正義之價值邁進的角色!

發稿單位:全國產業總工會、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監督與諮詢委員會勞方委員

20050816新聞稿:勞工團體看「民營化公共論壇」

社會公平正義比經濟效率更重要會最後防線。如果工會的行

動沒有獲得社會普遍的支

持,「社會正義與需求」沒

有被繼續承認與肯定作為一

個核心的價值,經濟赤裸裸

的效率與獲利,繼續主宰這

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那

麼,請容我告訴各位,霍布

斯「利維坦」中的「人吃

人的世界」,可能就要提早

降臨。沒有工會陣營的起而

捍衛社會公平正義價值,這

個社會中,將不再有其他組

織性的力量,足以承擔如此

的艱鉅任務。如果閣下不想

滿足於零星的嗡嗡抱怨,別

無痛癢的批評指控,那麼,

支持工會的煞車與矯正力

量,讓工會成為民營化政策

的監督者,讓工會為「企業

組織雖然變動、但勞動關係

仍然維持穩定」作出示範,

讓工會作為「遏止不顧社會

多數人之金錢遊戲」的強大

力量,讓工會引導各位思索

民營化的多樣複雜,共同努

力建構符合這個時代需求的

公用事業政策。

有時候,談到民營化,

不禁令人有時空錯亂的感

覺。觀察台灣、特別是政府

部門的民營化政策內涵及說

理,總讓人覺得似乎回到八

十年代的「柴契爾主義」、

「雷根經濟」的時空。請諸

位不要忘記,現在是全球化

的時代,今天的主流術語

是:「公司治理」、「全

球治理」、「政治的多層級

發展」、「全球化中的國家

新角色」,我們與先進國家

同樣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毋

庸擔憂企業的競爭力問題,

她們自有自己的邏輯與道

路,少數人的富足康樂是不

需要替她們杞人憂天的;然

而,以跨國企業為核心的經

濟力量,卻經常留下整個社

會難以承擔與解決的負面影

響與後果,雖然它也創造了

少數人的財富。假如真要模

仿先進國家的話,那麼今天

最重要

的 工

作,無

疑是思

索如何

讓「國

家」、

如何讓

「 政

治」,

重新找

到自己的任務與定位,建立

自己的正當性,更有效的回

應與解決社會產生的問題,

而傳統我們所說的「公營事

業」,它所涉及的社會公共

財分配、社會公共需求滿

足,正是此一國家任務與功

能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

化約得不能再化約的民營化

政策,如果繼續照著現在

「賣股票」的邏輯,那還不

僅是時空錯亂而已,恐怕還

是真正開歷史的倒車。屆

時,員工權益的不保或許還

只是小事情,社會的共同淪

陷,才是茲事體大。

德 國 政 治 家 克 羅 斯

(KLOSE)說:如果我們把

街道也一起民營化,那整個

社會就真的跟中古世紀沒有

兩樣了。如果我們真的要學

習所謂的西方先進國家經

驗、世界潮流,那麼請容我

最後提出兩個觀點:以國家

完全退卻為主軸的民營化政

策,是違背當代人民對於國

家之正當需求的。此外,唯

有作為社會惟一強大組織力

量的工會,才能承擔催促國

家往此方向邁進的角色!願

以此跟各位共勉之。謝謝。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2005.08.15

Page 13: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4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25

天未亮的芝加哥,高速

公路上的車潮依舊熱絡,往

機場的途上兩旁一路蔓延著

不高過兩層樓的平房。寬敞

的人行道上,是低頭急行或

沈默慢跑的白人,以及醉倒

路邊兩眼無神的黑人;攝氏

15度的風捲過,因長途航程

多次轉機、國內飛機貿然全

面停飛、行李脫班遺失等等

意外狀況而感些許疲倦的我

們,在緊密的行程催趕下,

隨即打起精神,展開長達半

個月的美國參訪之旅。

大會開會地點「海軍碼

頭」是這座美國第二大城的

商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校

外教學勝地,一旁的兒童博

物館與自然博物館,使此地

成為家庭觀光勝地。美國總

工會包下三分之二的會議中

心,包括大會會場、研討會

國際工運

美國總工會年度大會會議報告

工會民主觀察暨參訪交流

文/蘇怡之

【 基 本 資 料 】

會議名稱:美國總工會(AFL-CIO)第二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美國勞聯產聯合併五十週年紀

念大會(the 25th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AFL-CIO and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erge

of the AFL and CIO )

會議時間: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五)至三十一日(日),共十日。

會議地點: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Chicago, Illinois)海軍碼頭國際會議中心(Navy Pier Conven-

tion Center)

與會人員:共約兩千五百名

全產總與會代表:鍾孔炤理事長

大會與會成員:

1. 美國總工會中央委員會(Central Labor Council)及州級(State Federations)工會幹部,為選

任自58 家會員工會的菁英決策幹部(註一),在大會具有投票及發言建議權。

2. 美國總工會友會(unaffiliated American Unions)工會幹部,在大會不具有投票,但有發言建議

權。

3. 國際友會,包括國際勞工組織,例如國際自由勞聯 ICFTU 、WCL(World Confederation of

Labor)、WFTU(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ETUC(the 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CTUC(Commonwealth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等,與全球性產業工會聯合

會,例如ITF(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 IFBWW(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uilding and Wood Workers)、EI(Education International)、 ICE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ergy, Mine and General Workers' Unions)、 IMF(International Metal Workers'

Federation)、UNI(Un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等,以及各國的產業總工會,例如澳洲總工

會(ACTU)、法國總工會(CGT-FO)、德國總工會(DGB)、英國總工會(TUC)、韓

國總工會(FKTU)、以及台灣的全國產業總工會(TCTU)等。此外,亦邀請國際性勞動人

權組織及學生團體,例如Campaign for Labor Rights、Jobs with Justice、Labor Heritage Foundation、

Wal-Mart Watch、United Students Against Sweatshops 、Worker Rights Consortium,以及國際勞工媒

體,包括著名的Labor Start、 Labor Net、 Solidarity Network、 Frontline等。

4.媒體:現場除了高層執委會外,均開放給國際媒體採訪。媒體需於專屬的報到處登記,數十家來

自美國與他國的記者穿梭會場,會場後方架設高台提供媒體進行全程攝錄,場內外亦隨處可見現

場直播的專訪。

5.政府官員:美國總工會邀請多位民主黨重量級的參、眾議員與會,或發表演說、或在台下密集與

工會幹部商討。而美國政府亦派出勞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勞工關係委員

會(National Labor Relation Board)、以及民主勞動人權局(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Affairs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Labor)多位官員與會。

會場、及工作中心,提供二

千位與會者有充分的空間進

行各式的交流活動,上百位

的工作人員與媒體記者也有

專屬樓層及各種軟硬體設

備,供其及時完成任務。從

會議中心三層樓高的落地窗

往回看,市區連綿高聳的新

舊摩天大樓沿著密西根湖岸

展開,標示美國資本家競天

跨境的意志。窗外就是港邊

碼頭,軍艦與遊艇競相出

入,熱鬧繁榮。

大會正式會議的前一

天,是一整天的國際論壇,

由團結中心策劃,邀請與團

結中心合作過的國際工會分

享成功的案例與其推動的過

程。本會受邀演講是其中一

場,也是唯一一場使用大螢

幕同步播放影片、講者言簡

意賅卻獲得最多起立掌聲的

演講。鍾理事長精彩的演

說,搭配豐富的肢體語言及

富魄力的聲調,使聽眾能清

楚瞭解美國大陸碳煙在台灣

抗爭的經過,以及本會對國

際工運的貢獻,獲得在場各

界代表的肯定,並在接下來

幾天,陸續受到多位工會幹

部的讚揚。

大會宣言:致力改善勞

工家庭的生活

本次大會的主軸,經過

美國總工會執委會多次討論

與基層會員的激辯,定調為

「致力改善勞工家庭的生活」

(dedicate ourselves to improving

the lives of working families),

為大會揭開序幕,同時成為

大會宣言的開場。宣言中揭

櫫了美國工運的精神,包括

自由、正義、民主與團結;

工運的目標在於達成勞工有

尊嚴的工作、有保障的生

活、有健全的家庭與社區。

美國總工會亦藉此推動勞工

積極參與政治,支持民主黨

以及對勞工友善的參眾議

員。

本次大會的重點議案,

包括加強組織本國勞工、建

立跨國團結、以及推選工會

新領導,以迎戰全球化經濟

帶給工會的全新挑戰。

( 一 ) 團 結 計 畫

Help Workers Win: Uniting Our

Power to Build a Stronger, Grow-

ing Labor Movement

相較於宣稱脫離 AFL-

CIO 的會員工會於六月組成

的 「 改 變 致 勝 」 聯 盟

(" C h a n g t o W i n "

Coa l i t i o n),執委會提出

「 團 結 致 勝 」 的 計 畫

("Help Workers Win": Uniting

Our Power to Build a Stronger,

Growing Labor Movement),

分三面向以全面提昇美國工

運的力量:「團結使得組織

與成長」、「團結贏得勞動

鍾孔炤理事長於大會會前之「國際工

運」論壇進行專題演說。生動的肢體

語言,鼓舞人心的案例分享,配合投

影片同步說明,獲得大會與會代表一

致喝采,兩度起立掌聲。

7/24/20005. Chicago, Illinois.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AFL-CIO) Convention

Page 14: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6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27

立法與政治改變」、「團結

以建立更強的基層工運力

量」,並獲得通過。

美國總工會有感於產業

結構轉變引起的工會會員基

盤流失,尤其是美國工運的

根本 - 建築業工人,使工會

組織率大幅下降,以及來自

政府 - 布希政權、勞資關係

委員會NLRB 及勞工部 the

Department of Labor-與資方透

過政治力量聯手打壓,同時

也為了回應工會內部對工運

路線的分歧,因此發起此計

畫,目的在將會員的力量重

新整合,呼籲團結才是勞工

的出路、才能面對全球化的

衝擊與挑戰。

在 第 一 號 決 議 案

(Resolution 1)中,執委會

強調,「我們確實必需要改

變,要重新聚焦、重新投入

在建立更強大的工運與改善

勞工家庭生活的各項策略與

計畫中。我們的力量來自於

會員 - 工會教育、動員與團

結的基層會員。為了贏得更

多符合勞工家庭需求、有利

工會發展的政策,我們必須

致力擴大這份力量,同時必

須主動深入基層,找到我們

的力量 - 想要組織工會、需

要我們協助的勞工。」

(二)勞工運動的價值與

尊嚴

The Values That Unite Us as a

People and aMovement andGood

Jobs for America's Workers

「勞工運動是建構在價值

基礎上、為我們珍視的價值

而戰的運動」執委會在第三

號決議案(Resolution 3)的開

頭如此明言,其所指的「價

值」包括:經濟安全、勞工

與工作的尊嚴、人人擁有平

等的機會、以及社會公義。

勞工的經濟安全需要受保障

的工作權、可獲得及可負擔

的健康照顧、與穩定的經濟

支持系統做為基石,亦即美

國施行多年的公共服務方

案 - - 「社會安全、醫療照

護、以及兒童健康保險計

畫」(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

Medicare,Medicaid and the 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SCHIP),而今營

運面臨財務壓力,總工會決

心對政府施壓,持續實行並

增加此類公共服務方案,以

建立勞工家庭的社會經濟支

持網。

社會安全制度是美國勞

工家庭最重要的經濟安全計

畫,也是施行最全面的所得

保障制度。此保險制度是以

家戶總所得來計算,給付是

為 了 確 保 家 庭 的 所 得 水

準,以法律規範勞工的終生

平均所得基準,使勞工家庭

生活在工作時與退休後能獲

基本保障之外,亦足以因應

因工作發生之殘障或死亡事

件所帶來的生活轉變。社會

安全制度某種程度上補足了

以就業為基準的年金保險、

個別企業的退休計畫、以及

個人帳戶制的退休方案所未

能提供的基礎保障,因為光

靠這些年金給付往往不足以

維持勞工家庭生活的最低標

準。

總工會支持具有長期性

規劃遠見的方案,包括減少

富人減稅措施、要求國會議

員歸還借款、減少女性因家

庭照顧因素離開職場以致欠

繳的罰鍰、以及增加女性喪

偶的給付。

(三)全球經濟民主化與

勞工經濟議程

Democ rat iz ing the G lobal

Economy and An Economic

Agenda for Working Families

在 第 六 號 決 議 案

(Resolution 6)中,總工會

即明確表示「這是一場我們

輸不起的戰爭」。此案經由

全體執委聯合提案,標示出

總工會對全球工運貢獻的決

心以及使命感。報告指出,

在這一場跨國企業主導的戰

爭中,不只美國、而是全球

的經濟均呈現極度不平衡,

苦果卻由所有勞工家庭付出

代價。製造業的工作不斷被

不可交易的服務業工作所取

代,跨國企業將大量工作外

移,各國政府亦未加以設限

甚至鼓勵,使經濟不平衡的

情形惡化。

過去十年,由於中國、

印度以及前蘇聯體系國家的

開放,使得全球勞動市場增

加兩倍,跨國企業便藉機擴

張,建立全球供應鍊,剝削

勞工、削價競爭。面對全球

化經濟所帶來的新挑戰,總

工會提出三項策略:整合國

內產業別工會運動、推動貿

易及投資政策轉型、強化激

進的跨國勞工團結與合作。

另一方面,此過程中需特別

注重移民勞工的問題。根據

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全球

共有一億一千五百萬移住勞

工(移出與移入),總工會

認為政府不應制訂任何反對

移民勞工取得工作證照的法

令,使非法勞工的情況更加

地下化。

美國最高法院最近發佈

一項判決(Hoffman Plastic

Compounds v.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非法移民

勞工若因嘗試籌組工會而被

非法解雇將不適用薪資補償

條款,亦即美國勞工關係法

案中勞工唯一可獲薪資補償

的條款,這使企業更能任意

剝削及解雇移民勞工。紐約

州立法院更發佈一項針對墨

裔建築勞工的不平等宣判:

紐約州內的非法墨裔建築勞

工若因雇主疏失所致工作傷

害,雖然可以請領工傷期間

的薪資補償,卻不能以其在

美國當地的薪資水準計算,

而要以其過去在墨國的薪資

水準計算。諸如此類嚴重歧

視移民勞工,尤其是非法的

移民勞工的法院判決,美國

總工會均強烈反對,不但非

法移民勞工的身家工作權毫

無保障,政府更是便利了貪

婪的企業大量進用非法移民

勞工,以違反美國人權立法

的精神,剝削來自發展中國

家的人民,同時降低美國的

勞動條件,使所有勞工家庭

都受害。根據美國勞工部統

計,全美的產業 - 半數勞工

為非裔美國人、半數為移民

勞工 - 百分之百不符合美國

法定的薪資與工時規定,並

且估計半數以上的成衣產業

亦不符合,且超過百分之七

十五違反健康安全法規。

因此美國總工會主張美

國勞工與移民勞工(合法或

非法)站在一起,共同對抗

剝削國內外勞工的跨國企業

大會在芝加哥教會兒童合唱團的天籟下正式開始,兩千名與會代表凝神聆聽,對照著電視牆上的

「reward work, respect work」的標語以及美國國旗投影,使人充分感受到這個泱泱大國的民族與宗

教融合的情感。 7/25/20005. Chicago, Illinois.

Page 15: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28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29

以及各種不平等的移民勞工

政策。此外,目前所推動的

各項監督跨國企業、政府投

資與租稅政策、世界貿易組

織、各種經貿談判與協定、

以及支持聯合國的千禧年發

展目標與預防愛滋計畫的方

案將持續進行,並透過世界

各 地 的 勞 工 團 結 中 心

(Solidarity Center),進行

全球組織與串聯工作。

( 四 ) 大 會 選 舉 決 策 幹

部Election for the Presidency

美國總工會(A F L -

CIO)最高權力機構為四年

召開一次的會員代表大會,

並由與會代表選舉出理事

長、財務長、執行副理事

長、以及 51 位分區副理事

長。這些被選出的工會領袖

組成執行委員會,掌管聯合

會之日常會務運作。上一次

的大會在2001年召開,會中

除選出理事長 John Sweeney

連任,並通過52項宣示性決

議,包括建立更強大的美國

工會運動、工會應為社區中

的勞工家庭在社會上發聲、

美國是屬於移民的國度、推

動保障經濟與社會正義、在

變化的社會追求安全的工

作、爭取阿肯色州柯林頓總

統紀念圖書館全由工會勞工

承攬興建、支持紐澤西州教

師與校務之抗爭、發表對中

東恐怖主義的宣言、支持美

軍等。

會中亦通過11條章程修

正案,包括澄清非會員組織

與被停權組織

在大會沒有代

表 權 或 認 可

權、授權執委

會對各區制訂

分章使新會員

能依個別情形

加入、提名之

候選人數高於

應選舉人數則

採代表記名投

票選出、若提

名之候選人數

未達應選舉人

數則直接宣布

當選、授權執

委會有權決定

是否讓策略聯盟之退休人員

組織入會或以其他方式合作

等。此外,執委會也提出年

度報告,內容含括四大重

點:贏得工作上的發聲、建

立人民賦權的政治、為全球

化經濟體中的勞工發聲、在

每個州與社區發展堅強的工

會運動。本次大會選舉在提

案與討論的過程中出現的爭

議點包括領導多元化、會費

提高、資源集中於州級與地

方執委會、會員資格等問

題。

今年的選舉受到會員工

會威脅退會的影響,原本期

待該陣營會另推一組候選人

與現任決策幹部競爭,但截

至提名截止時間,均未見提

名的動議,經瞭解可能是各

大工會領袖之間關門協商的

結果,使得這場選舉格外平

順,John Sweeney 也因此獲

連選連任為美國總工會理事

長,原決策團隊財務長Rich-

a rd Trumka 及執行副總裁

Linda Chevaz續任。他在連任

演說中表示,這場選舉標示

的積極意義在於美國勞工與

所有勞工家庭要共同奮鬥努

力,接下來的時間,總工會

決心帶領大家一起行動,建

立更強大的工運。而他的提

名人AFT理事長Ed McElroy

說道,「十年前,我絕對想

不到今天我會站在這裡,為

提名 John Sweeney 發表演

說。1995年Sweeney競選時,

我所屬的 AF T 工會是反對

者,但是當我們落選,工會

領 導 階 層 決 定 全 力 支 持

Sweeney推動美國工運,從未

想過離棄。多年來,我們都

見證了Sweeney 為美國工運

不停歇的努力與奉獻,以及

總工會因之獲得的尊崇」。

由此可見,不論是否為選

舉的造勢手法,由反對派進

行提名演說,並且背負著工

會 使 命 來 掛 保 證 推 薦 ,

Sweeney的影響力還是掌握著

總 工 會 的 大 多 數 派 系

(major i ty)。

除了領導人的選舉,本

次也大幅度改變了執委會的

架構,成為美國總工會成為

有史以來最多元融合的中央

執委會:執委會的席次由54

席縮減到46席,並保留15席

給多元文化的工會領袖,以

保障決策階層對多元文化與

意見的尊重。此外,另增設

一個「會員工會委員會」,

使19位來自各會員工會的領

袖 - 包括10 大會員工會理事

長 - 能參與中央決策體系,

制訂更符合基層需求的政

策。新的執委會成員包括:

全美通訊工會CWA 理事長

Larry Cohen 、交通業總工會

ATU的Warren George、專業

工程技師國際工會聯合會

IFPTE的Greg Junemann、劇場

舞台國際工會聯合會 IATSE

的Tom Short、全美教師聯合

會AFT的Laura Rico、電子業

國際工會聯合會 I B EW 的

Robbie Sparks、辦公室及專業

雇員國際工會OPEIU的Nancy

Wohlforth 、以及全美政府雇

員聯合會 AFGE 的 Andr e a

Brooks。

此外,新的執委會亦提

案修改章程,通過調高會費

四分錢,以因應兩大會員工

會抵制總會的行為。總工會

也強調,會員工會應思索如

何透過工會合併,增加團協

談判時的力量,執委會將於

明年二月前提出報告,鼓勵

會員工會的合併方案。另一

方面,為了協助會員工會整

合產業別的談判實力,總工

會組成了「產業別工會合作

委員會」,研究各產業別的

經濟發展與各工會團協的現

況,以建立一組「產業別工

會團協談判基礎及組織策

略」,實際幫助各基層工會

組織會員、達成談判目標。

美國總工會當前重大議

美國總工會對於本國內

與國際性勞動議題進行即時

的研究與遊說,並發展出完

整的抗爭與教育策略,以整

合各工會與族群的力量,保

障勞工權益。當前的重大議

題包括:勞工退休保障私有

化(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Privatization)、勞工自主組織

工會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中美洲貿易協

定抗爭(I ca l l e d to s t op

CA FTA)、威名百貨抗爭

(W a k e u p W a l - M a r t

Campaign)、行動支持工會

商品(Support Good Jobs:

S h o p a t t h e

SHOPUNIONMADE!)、健

康醫療照顧、工會資源的分

配、世界貿易組織等。其中

最受關注的國內議題是勞工

退休保障私有化(Social Se-

curity Privatization)、勞工自

由入會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因此特以此二

案加以說明。

勞 工 退 休 保 障 私 有 化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美國的國民年金(社會

安全基金)採社會保險年金

制(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ystem),是將一次給付的

老年退休金以定期性年金的

方式給付,以期提供勞工老

年經濟生活之保障。緣起於

1935年社會安全法,此年金

制度特色在於:薪資相關之

基礎年金。美國的社會安全

網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年

金、企業年金以及個人帳戶

(個人退休金計畫)。基礎

大會現場兩面電視牆直播主席台上的發言情

形,此為AFL-CIO 的理事長 John Sweeney ,今

年獲連任。他的開幕致詞提到,來自愛爾蘭移

民家庭的他,母親是家庭幫傭,父親是紐約市

公車司機、運輸工會會員,因為有家庭、教會

與工會才有今天,所以他說「感謝上帝有你

們,因你們是工會」,而他也從未忘記「工運

就是為勞工贏得應得的報酬與尊嚴」。

7/26/20005. Chicago, Illinois.

Page 16: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30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1

年金為根據社會安全法案所

定之制度,政府對於一般受

雇者及自雇者,需給付定期

之老年給付。平時受雇者按

薪水一定比例提撥社會安全

稅(Social Security Tax),

由雇主與受雇者同分

擔,透過國稅局來徵收,負

責年金之給付與基金的管

理。社會安全稅隨者人口快

速老化、給付項目增加、給

付水準提高、以及領取給付

人數增加等因素,逐年遞

增,從雇主、受雇者各負擔

6.7%調高到12.4%。

企業年金則視個別企業

的規劃,可能為退休金計畫

或職工福利計畫,由雇主與

受雇者各負擔一定比例,政

府並未介入,屬於職業年金

保險制度。例如創立於1981

年 的 個 人 退 休 帳 戶 計 畫

(401K),則指企業員工將

其部分稅前薪資提存至特定

個人帳戶,提存者可掌控存

款金額,並得自由加入雇主

規劃之投資組合,直到退休

提領時始需付稅。此種稅賦

遞延的制度有助於人民儲

蓄、形成資本,所造成的稅

基流失,由每年國稅局根據

通貨膨脹所公佈的薪資上限

來平衡(註二)。

根據美國總工會研究發

佈的統計,社會安全基金

(Social Security)每年提供

四千七百萬勞工家庭生活保

障,包括退休人員、遺屬及

殘障人士。將近2/3的退休人

員仰賴此年金度過晚年生

活,使美國的貧窮率從1960

年的35%降到2004年的10%,

成 為 有 力 的 社 會 安 全 網

(safety net)。然而社會安

全基金卻面臨現實上的財務

平衡問題,亦即到2042-2052

年間,若依目前的安全稅給

付水準發展預估,屆時將只

能負擔七成的保險人獲得應

有的給付。美國總工會認

為,制度應該要改善而非一

昧以財務平衡為藉口將之私

有化,共和黨政府寧可花費

每塊錢12-14%給私人財務管

理公司去經營這筆龐大的基

金,也不願維持現有不到1%

的管理費,使勞工無法接

受,認為政府只是為了圖利

華爾街的高級顧問公司。

總工會設計了一系列的

說帖,進行反對勞工退休保

障私有化的抗爭。他們舉出

有力的數據,例如:私有化

將使得勞工平均的給付損失

152,000 美金,即使不選擇個

人帳戶的勞工也會損失原有

給付的40%。針對政府向大

眾公布的說詞,亦一一加以

回擊,並製成國會遊說說

帖,提供各地勞工向該區的

參眾議員遊說。例如:政府

宣稱社會安全基金不具永續

發展性?工會則將布希政府

持續推動的富人減稅政策所

流失的國庫收入,與年金虧

損加以比較,發現減稅的損

失是年金虧損的 3~5 倍,況

且政府亟欲鬆綁基金的使用

規定,將使基金提前於2018

年發生財務不平衡。政府繼

而宣稱個人帳戶制是解決社

會安全基金財務問題的唯一

方法?工會則指出,若將社

會安全基金分散到個別帳

戶,仍需依其社會保險的義

務,繼續支付保險人應得之

各項給付,屆時將無足夠的

財源支應,結果是社會安全

基金必須舉債支應,以過去

20年的給付為例,需舉債四

兆九千億美金。政府又宣稱

這種短期舉債對於制度的轉

型是必然的?然而需舉債

30~50年方可能平衡其財務,

已屬於長期舉債,這是

不負責任的政治行為。另一

個在台灣也出現過的疑問,

也就是政府認為工會否定勞

工個人有選擇個人退休帳戶

的自由?工會認為改變是必

要的;的確有過半數的在職

勞工沒有參加任何退休計

畫,但是政府應該強化現有

的退休制度,使勞工更易於

加入,以改變勞工的儲蓄習

慣並積極計畫退休後的生

活,而非汲汲於用個人帳戶

取代社會安全制度,亦即個

人的退休儲蓄帳戶應用於補

充社會安全年金,而非取

代。

這些清楚的論點輔以研

究數據,反駁了政客的「玫

瑰謊言」說詞,並且提供基

層會員有利的工具,推動總

工會的政策,值得我們學

習。

勞 工 自 主 組 織 工 會 法 案

(Employee Free Choice Act)

2005年 4月 19日,經過

美國總工會的努力,在第109

次國會開議時由民主黨愛德

華 甘 迺 迪 ( E d w a r d

Kennedy)、共和黨愛倫史

派克(Arlen Specter)、共

和黨喬治米勒(G e o r g e

Miller)以及彼得金(Peter

King)聯合提案,主旨在於

給勞工自由選擇組織工會的

權利。法案中要求雇主必須

承認透過該公司大多數勞工

簽署同意所組織之工會或選

擇之代表工會(u n i o n

representation),並且針對工

會的第一次團體協約所產生

的勞資爭議提供強制性的調

解與仲裁機制,同時加重對

雇主違法打壓勞工組織工會

的罰鍰。例如希爾頓飯店舊

金山灣區分店的勞工透過簽

署書面授權書(sign the writ-

ten authorization forms),若

大多數決定選擇SEIU作為其

團體協約談判之代表工會,

則 國 家 勞 工 關 係 委 員 會

(NLRB)與雇主必須認可

過程有效,勞工選擇SEIU工

會因此成立,並依照SEIU該

地的分區 790 分會加入成為

會員。

美國總工會認為此勞工

自主認定的過程,也就是俗

稱「卡片認定」(c a r d

check),才符合美國的民主

精神、最有效率、最能阻擋

雇主不當干預NLRB 選舉過

程 、 最 能 取 代 已 崩 壞 的

NLRB 選舉制度、最能達到

勞資和諧與社會公義、並完

全合法(National Labor Rela-

tions Act, NLRA)的一種工

會組織方式。由於原有的

NLRB 選舉制度資方有相對

的權利介入,並握有相對的

同意權,因此被視為是內部

權力結構不平等的前提下、

加上耗時過長的審理所產生

的不民主選舉。根據總工會

提供的數據顯示,1998-1999

年間,美國400家NLRB認定

工會選舉結果的案件中,

36%投票反對工會籌組是因

為管理階層施壓,包括騷

擾、侵犯、威脅與恐嚇等。

N L R B 認可工會的時

間,拖延幾個月或數年是家

常便飯,但是雇主通常利用

這冗長的等候時間,進行反

民主、反工會的打壓活動,

使勞工受盡挫折、失去組織

工會的意願。根據一份由哈

佛大學與威斯康辛大學進行

的研究顯示,全美有四千兩

百萬勞工表示有組織工會的

意願,其目前未組織工會的

原因,就是懼於NLRB 冗長

大會的宣言(章程前言),以巨幅放大帆布板架設於入口處。宣言揭櫫了美國工運的精神:民主、自由、正義、團結,為了改善勞工家庭的生活, AFL-CIO 誓言保障勞工的就業尊嚴、健康照護與退休安全,透過組織會員、政治遊說、社區合作,以因應全球化的經濟。 7/25/20005. Chicago, Illinois.

Page 17: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32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3

的工會選舉認可過程,以及

期間雇主可能進行的壓制行

動。另一份統計數據則指

出,NLRB 每延宕一天,勞

工組工會率就下降 0.29% 。

此外,NLRB 選舉最令

人詬病的就是雙方資訊與資

源的不平等,例如管理階層

可以隨時取得勞工正確的姓

名清單,勞工卻通常等到過

程已經很後面才能取得,而

且是有誤的資訊,因此給予

雇主相當大的發揮空間與時

間,來打壓勞工。

當然總工會也向資方喊

話,此種勞工自主組織工會

的方式,反而使勞資關係和

諧,因為勞工並未投票「反

對」雇主,而是表示組織工

會的意願;雇主承諾不干涉

勞工的自主選擇,勞工就不

採取抗爭或罷工,因此可避

免工作場所內發展兩極化緊

張的勞資關係,並且有助於

企業生產力。對於整體社會

而言,工會組織率的提昇有

助於降低社會不平等的現

象,產生諸如提高薪資水

準、工會會員及非會員的權

力增加、更多勞工獲得健康

照護與社會安全基金、貧窮

率降低等等對社會的正面影

響。

關於對於第一次團體協

約談判所產生的勞資爭議,

特別設計的強制性調解與仲

裁機制,則明訂各階段的時

間:若雙方就團體協約無法

達成共識長達90天,則進入

聯邦調解程序(Federal Me-

diation and Conciliation Service,

FMCS);若調解30 天仍不

成,則進入仲裁程序,仲裁

的結果將對雙方有效達兩

年。然而上述的時間限制,

仍以雙方的共識為原則,不

在此限。另一方面,加重對

雇主罰鍰的部分,凡雇主被

發現有違法打壓勞工的事

實,NLRB 將由聯邦法院提

起injunctions,民事罰鍰每違

法一項罰美金兩萬元,而勞

工被不當歧視或解雇的復職

補償(back pay)也提高到

三倍。

新的工會認可制度最大

的特點在於NLRB 若取得大

部分勞工簽署書面授權書,

則無須舉辦選舉,NLRB 與

雇主均需合法認可勞工自主

選擇的代表工會。加拿大施

行多年的成功經驗,亦為總

工會遊說的重點之一。

大會現場速寫

小型聯合國

特別的是國際賓客踴躍

參與,約有來自58個國家、

200多位賓客。本會代表亦不

錯過這難得的機會與各國總

工會代表接觸,透過與中

東、南美,這些平日鮮少有

機會遇上的工會幹部交談,

瞭解不同國情下的勞動條件

與工會發展。此外,國際工

運界的龍頭 ICFTU理事長與

秘書長均出席,其他屬於

Global Union的多家國際工會

聯合會亦慎重派員與會,使

本會代表能藉此良機,與國

際工運前輩認識並展開聯

繫。

缺席的另一腳

其實經過媒體的報導與

渲染,幾乎所有美國當地與

國際與會代表都知道,幾家

重量級(會員人數多)的會員

工會,由於不滿現任理事長

的許多政策,而挾同幾家小

工 會 採 取 消 極 抵 制 大 會

(boycott the convention)的動

作,動員其會員工會代表不

出席,因此現場不見該工會

的亮眼紫色T-shirt ,會員之

間也是議論紛紛。大會有感

於「大腳」的缺席將造成會員

的不安,因此動用警戒措

施,以防「意外」發生,也就

是將未出席者視為潛在的搗

亂者,而實施嚴格控制會場

秩序的情形。除了在會場每

個轉角角落設置工作人員,

嚴格管制入場與會者,未配

戴識別證者不得進入會場所

在樓層;同時也設計了不同

身份的與會者配戴不同的識

別證,請賓客依身份坐在指

定的席區內。

本會代表屬於配戴白色

緞帶的國際賓客,不被允許

進入會員代表席區、主席區

以及媒體區,各區不但以鍊

條圍起分區,更有工作人員

坐鎮監視,一有人越線即立

刻勸止,可以說現場的氣氛

比一般大會的多了一份隱藏

性的緊張:來自大會主辦單

位的緊張、以及會員之間的

緊張,會員宣示性的退會對

於總工會的打擊與影響,由

此可窺見一斑。

雖然大會的謹慎安排多

了一些不便,但是與會代表

均能遵守規範,與工作人員

配合,現場的秩序良好,並

未出現不滿或是不服勸阻的

行為,使會議進行順利。

民主之前 人人平等

大會為了在討論個別議

案與章程修正案時,能使代

表的意見充分表達,因此在

代表席區架設了四處「發言

台」,每位欲發言的代表只

要走到最近的發言台排隊,

即可依序上台針對該案發

言,而在專業場控協助下,

發言的情形(此時正討論決

議案第X案)與該位代表的身

份(姓名、工會),也即時投

影在兩面巨大電視牆上,使

所有代表能清楚看到是誰在

說話、並聽到他說話的內

容。來自各州與會員工會地

方基層工會的代表,紛紛踴

躍至發言台列隊發言,即使

是貴為大工會理事長,亦先

退出主席台的主席身份,再

依序排隊上台發言,足見其

會員的民主素養與風度。

議案的通過與否絕少動

用表決,而以「唉」(英文

中的"I")一聲表示同意,以

「諾」(英文中的"No")一聲

表示反對。主席會將議案內

容宣讀一遍,觀看發言台是

否有尚未發言代表,若無,

則宣布進入議案表決,並要

求同意的代表發聲,依會場

聲音的多寡來判斷該案是否

通過。雖然大會特地印製單

本手冊說明選舉辦法與委託

程序,但是現場並未出現清

點人數的情形,因此委託的

影響性不大。

討論當然有正反、有贊

成與反對,此時就考驗主席

的氣度。正式會議的主席由

主席團推選各中央執委輪流

擔任,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

次,一位會員的發言直指大

會議案的決策過程缺乏民主

性:議案未經表決即以多數

喊聲通過,提議現場清點。

主席幽默地說「我們再問一

次,你可以上台來我這裡親

自看看」,結果那位代表真

的跑到台上,並心服口服地

同意喊贊成的比反對的多。

主席輕鬆處理代表的質疑,

既不失應有的權責與氣度,

亦展現大會對不同聲音的充

分尊重,不使會議落入杯葛

議事程序的泥沼或針對個案

的攻訐挑釁,此種彼此互重

鍾孔炤理事長受邀參加國際勞工團結晚宴,與剛當選連任的理事

長 John Sweeney 及全美鋼鐵勞聯的副執行長相談,致祝賀之意,

並建立兩會的友誼關係。 7/28/20005. Chicago, Illinois.

Page 18: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34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5

的開會禮儀與民主的風範,

實在值得國內工會學習。

美式全民大悶鍋

大會在正式會議開始之

前,包下兩座大會堂併成一

個,舉辦全美勞工的「勞工

之聲」大會。這是一個類似

「全民開講」的自由舞台,

讓來自全美各地的基層會員

與工會幹部,每四年有一次

機會上台暢所欲言。一整天

現場氣氛熱絡,台上台下一

片歡呼聲此起彼落,各抒己

見之餘,卻不見互相攻訐的

情形發生。一方面可能是反

對現任理事長的幾個工會的

代表多半未出席或只佔少

數,一方面也看出會員對於

不同意見的包納素養。當台

上的人驕傲地報出自己的工

會、呼喊著勞工要團結時,

全場鼓掌呼應,那種熱情直

接而真實地感染了在座每個

人,以及被擠到外場的國際

賓客們,包括本會代表。

縱使這些基層工會幹部

不分派系地支持現任理事

長,有點像選舉造勢大會,

但是細聽他們發言內容,又

可覺察屬於基層勞工的率直

與認真,不論是說明現場工

作情形、地方工會的問題、

或對中央執委的意見,都值

得大會去接納為改進的良

言。與其說是針對政府勞動

政策、還比較像針對總工會

的「基層勞工的心聲」。

設計這麼自由開放的異言

堂,提供基層會員盡情發

揮,著實令人開了眼界。

結語:

美國總工會(A F L -

CIO)由58個美國國內與國

際工會團體組成,創立於

1955年,會員高達一千三百

萬人,是北美地區最具影響

力的工會聯合會,也是影響

美國民主黨經濟社會與勞動

政策的最大勢力。長期以

來,美國總工會(A F L -

CIO)支持民主黨,去年總

統大選更傾力為凱瑞助選,

成為該黨經濟、勞動等社會

議題的最高幕僚。此外,眾

議院內的民主黨議員,甚至

台灣連線,亦為美國總工會

(AFL-CIO)進行議題遊說

與合作的對象。目前,小布

希正要將勞工退休金私有

化,引起美國總工會(AFL-

CIO)發起全面性反對的抗

爭,連同各國會議員,共同

阻擋該法案。

美國總工會(A F L -

CIO)代表新政勢力的 John

Sweeney上任以來,積極推動

工會組織、勞工家庭、社會

議題等相關政策,並與各國

際性工會進行策略聯盟,發

展跨國抗爭,例如著名的

Wal-mart 官司,使美國總工

會(AFL-CIO)儼然成為跨

國抗爭行動的中心之一,不

僅是因為其豐厚的資源,密

切的政治連結、由下而上的

代議式民主決策過程、以及

機動性的組織策略,都扮演

關鍵角色,值得我們學習與

參考。

後記:

沒有英雄的好萊塢

快速、勤動、樂觀、自

主,就是美國給我的第一印

象。迥異於好萊塢電影或都

會影集中的美好,這裡是一

個 需 要 學 習 「 包 容 、 自

立」- 包容官僚與冷漠、凡

事自立自強,隨時面對「競

爭、挑戰」- 鴨子划水式的

競爭、生存與否的挑戰 - 的

國度。

在台灣,服務人員以客

為尊,消費者仗著有錢是大

爺的心態,翻桌子、咆哮退

貨、告上媒體的情形隨時可

見;在美國,班機一延再

延、行李遺失多日,客服人

員依舊不疾不徐、乘客還是

耐心等候。這裡也是城鄉與

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度;在鄉

村,家庭倫理至上、傳統價

值優先,家庭的重要性不因

家人的組成條件不同而受影

響 , 離 婚

者 、 同 性

者 、 年 長

者,只要組

成家庭就是

一家人;在

都市,路邊

潦 倒 的 黑

人、夜半遊

走的貧民,

與林立的高

級名店成強烈對比,人情的

基礎在於物質價值。

然而,這並不代表美國

是個不友善的國家。

因著美國大陸碳煙抗爭

勝利之緣,我們一路拜訪過

鎖廠勞工、地方分會、個別

產業聯合會、到總工會,美

國勞工與工會幹部向我們展

開友情的雙臂,帶我們見識

美國工會運動的各種面貌。

當我們深夜困在芝加哥

機場時,鋼鐵勞聯的國際部

長Keith Romig與隨行翻譯不

斷與總工會承辦人聯繫,設

法 協 助 我 們 安 頓 ; 抵 達

Nashville ,鋼鐵勞聯的行政

副總裁James Pannell運用短短

的停留時間,請我們到當地

最負歷史的頂級餐廳,在陳

年酒窖中享用南方高級料

理,交換不同國情工會領袖

的心得。接著趕機到 Ponca

City ,鎖廠勞工們攜家帶眷

盛裝出席,一一分享著他們

這三年來的心情與對全產總

的感謝之意。

記得去年曾到台灣邊絕

食靜坐邊讀聖經的鎖廠勞工

Ral ph?他與靦腆樸素的太

太,給了我激動而真實的擁

抱,顫抖的手遞過來的禮物

是一本聖經。從四年前相

識,在我身邊一路陪伴的美

國大陸碳煙專案主任 Joseph

Drexler ,則和我落下同樣感

動的眼淚。曾來台的原住民

代表Dan Jones 如今已是自治

區主席,也遠道而來與我們

共聚一堂。而另一個到台灣

絕食靜坐的鎖廠勞工David

Westerman,特別邀請我們到

他家享用(大家一起動手

做)正統美國南方早餐、見

見他鎖廠後為了生活賣到只

剩最後一隻的愛騎。

來到芝加哥,擎天的高

樓與熙來攘往的大街,標準

的大都會。飯店大廳瀰漫著

總工會大會的緊張氣氛,各

方工會領袖藉著晨間時光交

換意見、積極遊說。總工會

美國總工會內重量級的會員 - 全美鋼鐵勞聯(USW)個別邀請鍾孔炤理事長前往該會高級幹部的諮

商會議,進行專題演說。該會議集結各地菁英與決策幹部,對於鍾理事長的演說,報以熱烈的肯

定。全美鋼鐵勞聯(U S W)理事長、全國執行委員及來自全美各州選任的總工會代表,均到場聆

聽。鍾理事長強調,全球化經濟體資本流動無國界,勞工團結也應不分國界,唯有實質合作,才能

使工會發展,為勞工家庭爭取應得的福利與尊顏。 7/25/20005. Chicago, Illinois.

USW 總部前合影, Nashville

Page 19: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36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7

的國際部與團結中心與本會

結識甚早,過去合作過企業

社會責任CSR等專案,因此

國際副部長Phil Fishman、資

深顧問Jeff Hermanson、專員

Samantha Tate 均給予諸多協

助,使我們能盡快與大會的

工作團隊合作,順利完成演

講。鋼鐵勞聯的行政副總裁

James Pannell更引介我們參加

高級幹部聚會及與 J o h n

Sweeney交談。晚間,團結中

心則邀請我與工會幹部、律

師顧問及新成立的中國部門

一同餐敘,交換對國際工運

的看法。大會期間,除了與

各國代表交流,亦與其他工

會領袖、政府官員、律師、

國會議員等會談,拓展了不

同視野的討論,也從交談中

瞭解大會的權力運作。

飛往西岸舊金山,基層

組織工作者熱情迎接,不論

是華人進步會裡充滿理想、

熱誠與行動力的青年工作

者、Global Exchange內斂穩重

的主任與其提出的繽紛多元

路線、還是SEIU地方分會亞

裔組織工作者積極務實的組

織策略,我們都接收著美國

這個世界文化大熔爐所孕育

出的寶藏 - 對他人友善尊

重、對自己誠實負責的民族

性。

很 早 開 始 的 各 式

meeting,很晚結束的私人聚

會,只要與工作相關,不論

是鄉下或都市,都是積極投

入工作、樂在生活、儉樸踏

實的態度;沒有英雄,因為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這

就是我看到的美國。

註一:本次大會由於反對理

事長John Sweeney的5家

會員工會以拒繳會費抵制

大會,包括強勢的 TEAM-

STER與積極組織新興服務

業的SEIU,所以目前的會

員工會數降至53家,而會

員數也從 1300 萬下降到

900萬。

註二:謝明瑞, 20 0 3 / 5 /

30,國政報告。

參訪團一行至美國大陸碳煙廠廠區外,留影紀念。 Ponca City

臺灣企銀工會於8 月 27

日中午開始,發動近四千名

會員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召開

該工會成立十年以來第一次

會員大會、進行罷工投票,

並於會後帶隊遊行,為「反

合併、要專業」一路出發到

財政部及總統府前抗議。

因為歷次合併案件都會

因企業文化不合、新管理制

度不合理等問題引發大規模

會員動態

合法罷工權到手:

臺灣企銀工會0827行動紀實文/余世芳

的離退潮,臺灣企銀工會為

了能在新舊制度的過渡階

段,即確保員工權益獲得保

障,因此希望能夠將「員工

主動權」或「合併必須與工會

簽訂員工權益保障協議書」

等條款正式納入團體協約

中,惟資方不敢在團協中提

出白紙黑字的具體承諾,拒

不接受工會條件,即使提付

勞工局進行調解最後仍是破

局。

為了不讓臺灣企銀這即

將煮熟的鴨子從財團手中飛

走,財政部甚至揚言即使團

協未簽也不會延宕合併案的

開標。政府漠視員工權益、

卻一心只想圖利財團的鴨霸

兼猴急作法,激起臺灣企銀

員工的強烈反彈。因此,在

會員的要求下,工會以即快

速的時間籌備並緊急召開會

Page 20: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

38 September 2005 工訊17 TCTU September 2005 39

員大會。會員大會的唯一提

案,即是由會員投票表決是

否在未來配合工會理監事會

的決議進行罷工行動。對於

臺灣企銀員工來說,目前惟

有展現團結力量先行取得罷

工權,才有籌碼力挺工會再

與資方進行協商,未來的工

作權及生存權才不會因此而

白白遭受犧牲。

當臺灣企銀員工決定展

現他們對於取得罷工權的決

心,資方卻是使出各種分

化、恐嚇技倆,企圖阻止會

員參加大會,並將罷工投票

的行動污名化為不計後果的

不理性行為。即使如此,臺

灣企銀員工選擇不懼資方的

威脅及抹黑,勇敢地站出來

出席大會、行使憲法賦予的

權利。經過了二個小時的報

到及開票、計票,來自全省

各地的臺灣企銀員工,以

3619人、佔會員人數八成的

出席率以及最後獲得3467位

出席會員的同意,順利取得

合法罷工權,告訴資方、政

府及一旁虎視眈眈的財團,

他們絕不是任人宰割的羔

羊。

大會結束,原出席大會

的會員即協同眷屬、聲援的

中小企業客戶及其他產業工

會整隊出發開始遊行。遊行

訴求為:(一)反對公股以

換股方式規避立法院監督;

(二)反對銀行法第 96 條未

修改前片面提出合併案;

(三)反對團體協約未簽訂

前執行合併計畫。

這三大訴求的重點在於

合併案事關重大,必須要有

立法委員的監督及把關,以

免財團可以不花費一絲一毫

的成本,輕易地將具有90年

悠久歷史及總資產達 1 . 0 5

兆、分行家數達 125 家的臺

灣企銀納為己有,以及避免

員工權益未獲保障前即成為

政府獻祭給財團的牲品。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在

於,臺灣企銀員工無不從內

心中希望反併案得以中止,

讓臺灣企銀得以中小企業的

專業銀行永續經營下去。臺

灣企銀的專業性自民國65年

改制以來,即依據銀行法第

96條背負起供給中小企業中

長期信用協助、改善其生產

設備、健全財務經營的任

務。

秉持這個宗旨,數十年

來如一日,臺灣企銀上上下

下所有行員與客戶間的往來

與互動一直維繫著良好關

係,是中小企業主眼中相當

值得信任與作為事業夥伴的

優質銀行,基於銀行本身所

擔負的宗旨與客戶的期許,

臺灣企銀全體員工均不認同

財政部及資方要為政府「大

就會有競爭力,就能代表一

切作為」的錯誤政策背書,

更不願臺灣企銀自此淪入成

為圖利財團的幫兇,成為只

看獲利、不顧中小企業經營

體質、貸放超高利率造成中

小企業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

循環中。

政府亂搞合併的後果,

不僅是造成臺灣企銀員工的

工作權不保,也將造成中小

企業未來的發展受阻、進而

連帶影響台灣的經濟以及其

受雇員工的生計。臺灣企銀

未來的命運實與台灣總體經

濟及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

因此,遊行隊伍中亦包

含有中小企業客戶。中小企

業的參與是基於認同他們也

希望與農漁民有農業金庫一

樣,亦具有一專業銀行來保

障他們的金融服務權。政府

不能只照顧大企業、大財

團,卻忽略了佔台灣企業家

數九成七以上的中小企業的

需求。

遊行隊伍出發後將相繼

在財政部及總統府前抗議。

列為第一大隊的會員代表將

帶著抗議布條在財政部大門

前懸掛並高呼口號抗議,隨

後財政部並派人接受本會的

陳情書。到達終點 - 凱達格

蘭大道上時,在林理事長等

人前往總統府遞交陳情書的

同時,前來支持的立委及工

會代表會在場上一一發言、

為會員及其眷屬打氣,在場

立委亦一一簽署將「請財政

部督促撤銷台灣中小企業銀

行併購計劃並保有官股以輔

導該行成為協助台灣中小企

業提升競爭力及繁榮台灣經

濟之專業銀行案」送入下一

會期中討論。

臺灣企銀8月 27 日的罷

工投票及遊行行動,在於能

夠用團結的力量、由衷地呼

籲政府及資方,立刻停止此

次「贈與式」的合併案,重新

在合乎法、理、情之下重新

評估,讓臺灣企銀得以邁向

一真正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新

里程。

設在中正紀念堂前的會員大

會報到處,擠滿報到的台企

銀工會會員。 1 0 個票箱同時進行罷工投票的開票計票作業

此次罷工投票共有 3 4 6 7 名會

員投下同意票

儘管艷陽高照,台企銀員工高

舉反合併的訴求走上街頭

Page 21: 強化組織內部整合,支持進步社會改革果。台灣工運的歷史尚屬年輕而未臻穩定,協商個別化、未達產業別集體協商的層次,而且社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