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說明 項目: 一、 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 二、 自傳(學生自述) 三、 讀書計畫(含申請動機) 四、 小論文(短文) 五、 其他(推薦信及有利審查資料) 1. 有利審查資料:含語言檢定、競賽獲獎、榮譽事蹟、優良表現、服務及證照證 明等 2. 推薦信 2 封(不同推薦人各一封),請見說明。 提醒:在表格內提及學測成績或將學測成績單列為附件。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wlsh.tyc.edu.t · 奠定我堅強的意志力,並在表演時能大放異彩累積成就感,以及與學長姐互 動的過程中,學到了紀律、榮譽與責任,而在烹飪社,學到了許多烹飪技巧、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說明

項目:

一、 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

二、 自傳(學生自述)

三、 讀書計畫(含申請動機)

四、 小論文(短文)

五、 其他(推薦信及有利審查資料)

1. 有利審查資料:含語言檢定、競賽獲獎、榮譽事蹟、優良表現、服務及證照證

明等

2. 推薦信 2 封(不同推薦人各一封),請見說明。

提醒:切勿在表格內提及學測成績或將學測成績單列為附件。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一、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

說明:請將「高中(職)歷年成績單」掃瞄上傳。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二、自傳(學生自述)

、個性、求學經過。 說明:請簡述家庭背景、興趣專長

字數:1000-2000 字

家庭與成長背景--互動‧自主‧品格

從小,我的家庭就十分重視彼此間的互動、自主思考與品格教育,儘管

雙親忙於工作,但都會在吃飯時或是睡前陪我和妹妹聊天,使無形中「分享

一天在學校發生的點滴」已成為我的習慣。在空閒的時候,我們會相偕看電

影、新聞或是政論節目,討論彼此的觀點與看法,藉由不同的電影劇情與事

件培養我獨立思考能力,也使我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在學業與人生規劃方

面,爸媽最重視的不是分數,而是態度-凡事全力以赴並保持謙虛與平常心,

同時鼓勵我多多閱讀課外書籍,讓自已能多元涉獵,不要自我侷限。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個性、興趣與專長--隨和‧果決

「隨和」可以簡單形容我的個性,更具體的說,我並不特別排斥某樣人

或事,我會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當與他人看法不同時,我選擇用協

調與溝通化解歧異,而非一味的堅持、衝撞,並謹記每一次與他人對話、從

中吸取經驗,最後果斷做出決策。兼具「隨和」與「果決」我想這點對於我

在團體事務處理方面十分有幫助,不論是高一下的班際英語歌唱比賽、高二

下的班際英語話劇比賽,抑或是社團與儀隊的每一次活動都是一大利器,也

造就我不論是在扮演決策者、協調者或是執行者方面都能如魚得水。

我喜歡閱讀、打棒球、聽音樂和烹飪。棒球和音樂對我來說不僅是抒壓

的最佳管道,有時也是讓我獲得啟發的意外來源。每一位球員背後的故事,

都令人再三回味與敬佩;每一首歌的詞與曲,都蘊藏著創作者想傳達的事物,

例如:我從前紅雀隊投手 Chris Carpenter 身上看見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又如

作曲家 Jean Sibelius 的《芬蘭頌》,富含愛國情操的動人旋律是如此激勵人心。

烹飪則是在國三暑假時跟著媽媽學會的,當時親手做出第一桌菜的那股

成就感到現在仍難以忘懷,我還記得是紅燒獅子頭、清炒高麗菜、紅燒豆腐

跟香菇雞湯,挑菜、洗菜以及備料都有學問,使我了解到原來烹飪是一件如

此不簡單的事,也造就我高中加入烹飪社的契機。

求學過程--嚮往‧擁抱‧投入‧精進

武陵的自由學風長久以來一直為我所嚮往,很幸運地在國三那年我如願

進入就讀,孟子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其三樂之一,那麼「得天下英

才而友之」 便是我最大的收穫,在武陵我認識了許多各方面的人才,有數理、

文史,也有音樂與藝術方面的。

此外,校方也時常安排團體活動,培養我們自主決策與討論思辯的能力,

除了課堂上許多的小組報告外,還有像英語歌唱比賽、話劇比賽……等全校

動員的大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我也都會積極投入參與,像是擔任組長統整

一切、在英語歌唱比賽中擔任指揮,訓練自己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與經驗。在

武陵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身為學生的本分-課業,我也不敢稍有懈怠,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不管是課後或假日,圖書館內總是有我的身影,使我的成績能維持在中上的

程度。

而在歷史學習的領域,我很感謝在武陵的兩位歷史老師-陳榮聲老師與

王進傑老師,陳老師在高一時曾出給我們三樣作業:「我家的歷史」、「書目資

料蒐集」與「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之比較」,使我能夠初探史學能力與方法-資

料蒐集與分析、文獻解讀與口述採訪;而在高二,進傑老師獨特的課堂問答

方式,也令我耳目一新,每堂課同時也是一場思辨訓練課,加上每學期的小

組報告與專題研究,更加強我在團體溝通與學術討論上的能力。

社團參與--糾儀‧烹飪

在社團方面,我加入了糾察儀隊和烹飪社,並於烹飪社擔任幹部「教學」,

共參加過 4 場表演、辦過 10 場活動。糾察儀隊,除了要負責維護學校基本秩

序外,也負責重要儀式或活動前的開場表演,例如校慶、運動會,甚至桃園

市的市民運動會……等,表演前長達一整天的操槍訓練、留下的汗水和淚水,

奠定我堅強的意志力,並在表演時能大放異彩累積成就感,以及與學長姐互

動的過程中,學到了紀律、榮譽與責任,而在烹飪社,學到了許多烹飪技巧、

知識與料理,以及籌備和組織活動的運作方式,更和 12 個同伴們留下了許多

豐富、難忘的歡樂回憶。

在 101 年 11 月 15 日

桃園市民運動會擔任「右槍」

聖誕節活動由我擔任總召

圖中正在製作馬鈴薯泥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三、讀書計畫(含申請動機)

說明:請簡述你期待在「臺大」與「臺大歷史系」所希望受到的訓練及想要學習到的技

能、以及如何造就你。

字數:1000 字以內

想像台大

臺大既為臺灣第一學府,想必不論師資還是學生都是頂尖,我期許自己在臺大

能夠與各方人才一同激盪、切磋以及從與師長們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元、更

寬廣的觀點與思考方法,在充分吸收知識之餘,也能繼續保有自己的初衷與想法,

並且持續精進自己的外語能力,讓自己在接觸不同文化與歷史時,能夠更深入研究,

甚至是有幸可以出國交換學生時,展現自己、把握機會拓展國際視野。此外,在課

餘時間,我也會積極參與系上或校內活動,與同儕、師長有良好互動,留下不平凡、

精彩的大學四年!

溫故知新‧更上層樓

選擇讀歷史,並非只是因為故事中蘊藏著樂趣,是為了「學以致用」,很多人

認為歷史就只是背背事蹟,僅此而已,更覺得去琢磨、考據史料中的隻字片語是無

謂的,但在我看來其實不然,史料是歷史的基礎,脫離了史料,一切的思考與批判

都成空談,高一的歷史作業讓我體悟了這點,因此我想更上一層樓,進入臺大歷史

學系,學習更深的史學研究方法。

學思並進

在學習史學研究方法的同時,我也想更精進自己的思辨能力,史料既然是由時

間所累積出來的,其中必定含有前因後果,凡事發生皆有其原因,能夠審時度事、

去發掘史料背後的意義與力量,不論於古於今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歷史學家

E.H.Carr 曾說:「歷史是史家與史料的互動,是過去與現代的對話。」對話,便是為

了問出某件事的答案,透過對話,我們不必處於當時就能汲取其中經驗,並在面對

事情時能夠抽絲剝繭、遇見困難時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歷史看似只是研究文字,

實際上無所不包,更是一個能活用於現代的實用學問。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選擇緣由‧未來期許

為能再更認識歷史,我要求自己努力向學,因為唯有不斷的追求知識,才能以

更寬廣的角度來觀察它;唯有踏上更高的學習殿堂,才能更接近它的深不見底。因

此臺大歷史系更是我不能錯過的目標,貴系不論是世界史、中國史、台灣史皆有多

位專家,專業領域方面也有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藝術史……等,相

較於其他學校更為全面,如果我有幸能夠進入,我期許自己能在這四年中,實際親

身體會考據歷史的艱辛、不只是如同以往的學習僅僅知道更多歷史事蹟,更要再深

入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相信我全力以赴、負責任的特質、以及一顆抱有熱情且樂

於學習的心,能在機會降臨時,毫不保留展現出來!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四、小論文(短文)

說明:

1. 請依題目順序作答,字數規定如各題所訂,繳交時請將題目文字刪去。

2. 本短文不會單獨被評分,而是備審資料的一部分。

3. 本短文測驗不同於筆試測驗作答,其重點不在正確答案,而是如何構思與組織一篇

文章,並能清楚表達。

4. 考生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以蒐集短文內容,如上圖書館、請教師長與上網查詢等,但

務必由考生自己撰寫,且引用他人作品必須註明。若直接抄錄他人作品而不說明,

屬抄襲行為,會嚴重影響審查成績。

一、

「納粹大屠殺」是猶太人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德國人不願揭起的傷疤,不論是在教

科書上或是二戰史的相關書籍中,這段歷史都是不可或缺、必須引以為戒的一頁。然而,

在我第一次讀到這段歷史時,我雖理解到此事件的大略過程與重要性,但卻未在內心留

下一絲震撼。

直到高一看了兩部電影後,我才第一次觸碰到這段歷史的有血有肉,電影分別是「戰

地琴人(The Pianist)」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隨著時序從 1939 年開戰推

演至 1945 年德國無條件投降、鋼琴家對抗命運的求生過程到資本家至善的救人行動,

猶太人的絕望不安與德國納粹種族迫害的殘忍暴行在我眼前表露無遺,片尾蕭邦的 G 小

調敘事曲與希伯來牧師的祈禱詞猶迴盪在耳邊,每句對話、每個動作和表情中都震懾了

我,在我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一條生命在當時是如此無足輕重,卻又價值千金般

得來不易,使我終於能真切體會到這場時代悲劇對於德國人和猶太人的影響與意義,也

使我對歷史的學習有了新的體悟。

曾經我以為,歷史應極力追求客觀與寫實,經過這次經驗,並未顛覆我先前所想,

而是增添新的元素,歷史是由人所寫下,也是由人所解釋,更是為人所閱讀,因此我們

雖然在書寫歷史時要保持理性與客觀、避免使用情緒性字眼,但在思考、論證之際,應

要能考慮到人的情感面,去感受歷史事件對當代人內心的深層影響,透過不同的方式去

建構多元的觀點與角度、將所有面向包含進去,如此,歷史才具有意義、才真正能為人

們所運用。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二、

西元 1924 年 3 月,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正式廢除長達 13 世紀、代表伊

斯蘭世界領導者的「哈里發」稱號,不僅在伊斯蘭世界投下震撼彈,同時也為他的世俗

主義改革揭開序幕。倘若是我,是否也會選擇帶領這個高達 99.8%人民皆為穆斯林的國

家,走上「政教分離」這條路呢?

首先,我會從伊斯蘭歷史著手,自 7 世紀創立以來,在他們的經典-可蘭經與聖訓

中,即富含了以教領政、政教合一的信念,因此,阿拉伯帝國的歷史與伊斯蘭教之間的

關係可謂密不可分,正是因為有先知穆罕默德與四大哈里發的帶領,阿拉伯人才得以團

結、開疆拓土、發展文明,而在之後的塞爾柱土耳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哈里發

雖已失去實權,對穆斯林來說卻仍有其象徵意義。

再看到凱末爾那時的時代背景,19、20 世紀,歐洲在歷經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實

力大增,伊斯蘭世界遭逢巨變,大片領地相繼淪為歐洲殖民地,失去原有的政治獨立與

民族尊嚴,改革呼聲漸起,賈邁勒丁‧阿富汗尼提出「泛伊斯蘭主義」,呼籲三大伊斯

蘭帝國穆斯林團結與和解,並鼓勵以理性、現代的思想,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教法為依據

的大伊斯蘭國家。

然而,在經過多次俄土戰爭與一戰後,改革的失敗表露無遺,鄂圖曼帝國每況愈下,

1919 年時只剩下伊斯坦堡與周圍領土,終於在 1920 年與協約國簽訂喪盡國格的色佛爾

條約,鄂圖曼帝國幾近滅亡,便是在此時,凱末爾在安卡拉成立臨時政府,毅然決然拒

絕承認色弗爾條約,並於 1921 年,以其傑出的軍事能力,統帥土耳其國民軍重挫希臘,

最後,1923 年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綜觀以上,我認為,要採取政教分離、解除哈里發稱號是令人極為掙扎的,捨棄千

年的傳統與制度實非易事,更何況是與全國人民的宗教觀相違背,然而,正是因為歷經

過種種喪權辱國,才能痛定思痛、看見舊帝國的弊病,因此,我會做與凱末爾一樣的選

擇,堅決採取世俗主義,不再為傳統觀念與文化牽制,將國家憲法全然去伊斯蘭化。如

此正確與否,我想,日後土耳其快速的國富兵強便是最好的答案了。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三、

兩位學者在文章中表明對史學看法的新趨勢與改變,是源自於對歷史與公共事務之

間關聯的思考,此外,他們也點出現今史學的弊病,在古代,經史不僅是君王的必修,

更是為天下士人所重視,何以到了現代,學習「歷史」卻反而為大眾所質疑?我想是因

為歷史已被認定為「出世」之學,因此,我們必須回到根本,將我們所學運用於社會、

能夠對處理公共事務有所幫助,然而,在公共領域交換訊息,同時也代表必須公開的討

論、書寫過去與未來,使資訊更為流通、更易於傳播。

那何以要像作者在第一與第二點所說的,即所謂走向「通俗化」呢?在這個資訊爆

炸的時代,按理說,取得文獻資料相較於以往是更為方便,然而諷刺的是,卻也因為資

訊充斥,要使大眾看見便需要讓資訊更具有吸引力,不能讓文獻資料只存在於史家這個

圈子,而要將它翻譯、解讀為更通俗的文字,再活用現代科技、運用數位與視覺工具使

其以更為多元的方式讓其在公眾間流動,如此才能回應公眾的呼籲,同時也使史學能夠

重新「入世」。

然而,走向「通俗化」,我想也意味著史家必須更戰戰兢兢,即是作者在第三點所

說的,因為我們掌握了設定議題的方向,除了要選擇能與時事結合的資料,也要選擇對

社會有助益的,再者,史家還擔任大眾與史料間的重要角色,群眾的力量是可怕的,倘

若我們傳遞錯誤的訊息,或是因為為了通俗、簡單,草率地將資料分類、下標籤,如此

反而本末倒置,不僅沒有達到告知的目的,還誤導了閱聽人,我們應盡的責任應為傳遞

史料與證據、還原真相,提供大眾多元觀點、引領他們一步步的思辨,使其能自主判斷

做出行動,而非只是一味急於提供答案。

面對兩位學者所說的狀況,我感到十分認同,也確實是目前社會的趨勢,近年來,

網路上有像:「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歷史學柑仔店」……等由專家、學者以通

俗文字,結合歷史與時事來論述的網站,也有「台灣吧 Taiwan Bar」、「CrashCourse」……

等國內外 Youtube 頻道,用詼諧口吻,並搭配動畫與圖說讓大眾能夠認識歷史,從這些

我們可以發現,用較親近閱聽人的方式,著實提高歷史在公眾裡的關注度。

在未來四年的學習中,我想此目標是包含在我的理想之中的,但也如我在第三段所

說的,必須極為謹慎,既入之社會,便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我期許自己能夠持續深

入研究,在反覆辯證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也能夠以優美、引人入勝的方式敘述歷史,

並善用數位媒體與公共平台,讓歷史這門由時間所堆砌的學科能夠與時俱進,也讓大眾

能漸漸看見過去與現在的關聯性。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五、其他(推薦信及有利審查資料)

有利審查資料

說明:

1. 有利審查資料包含各類檢定證(含語言)、競賽獲獎、榮譽事蹟、優良表現、服

務及證照證明,以及其他足以提供審查委員能夠認識、了解你之作品(含文章、

創作、課堂作業、研究計畫等……)。

2. 請自行製作表格條列(時間均以民國表示。最近事蹟請排最前面,勿附國中以

下(國中可)之證明),請將佐證資料、證明文件以圖檔呈現(掃描或拍照)。

一、 外語能力檢定

二、 歷史相關作品

三、 班級幹部與社團經驗

時間 名稱 說明

103 年 11 月 TOEFL iTP 托福英語紙筆測驗 550 分,銀色認證

103 年 11 月 大考中心英聽測驗成績 A 級

103 年 8 月 TOEIC 多益英語測驗 900 分,金色認證

時間 名稱 說明

103 年 10 月 歷史報告-「數說千秋」 介紹中國古代數學科技成就

103 年 3 月 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槍砲、病菌與鋼鐵

中學生網站

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優等

102 年 5 月 歷史報告-

「比較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差異」

自行節錄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片

段,並論述比較其中差異

102 年 2 月 歷史報告-

「國家圖書館書目收集」

從老師提供的簡略書單,查詢詳細

資料,並於國家圖書館索書拍照

101 年 10 月 歷史報告-「我家的歷史」 從古代地圖的變遷研究家鄉的歷史

時間 名稱 說明

101 年~104 年 擔任歷史小老師 如名稱所示。

103 年 5 月 班際英語話劇比賽 擔任演員,榮獲優勝

103 年 2~7 月 擔任副班長 如名稱所示。

102 年 12 月 烹飪社聖誕節活動 擔任總召,負責統籌規畫活動

102 年 11 月 烹飪社園遊會商品販賣 擔任副召,負責協助總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時間 名稱 說明

102 年 11 月 運動會儀隊表演 擔任左槍,負責護國旗與校旗

102 年 9 月~

103 年 7 月

擔任烹飪社幹部 擔任教學

負責烹飪指導與選擇食譜

102 年 4 月 校慶儀隊表演 如名稱所示。

101 年 12 月 班際英語歌唱比賽 擔任指揮

101 年 11 月 桃園市民運動會儀隊表演 擔任右槍,負責護國旗與縣旗

101 年 11 月 運動會儀隊表演 擔任右槍,負責護國旗與校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外語能力檢定

一、 TOEIC 多益金色認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二、 TOEFL 托福紙筆測驗銀色認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三、 大考中心英聽測驗成績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歷史相關作品:

一、 歷史報告-「我家的歷史」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二、 歷史報告-「國家圖書館書目資料蒐集」

(因編排問題,有調整版面順序,並僅節錄部分書目 3張書圖)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三、 歷史報告-「三國志、三國演義之比較」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四、 歷史報告-研究中國古代技術「數說千秋」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五、 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優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以下為讀書心得內容

學校名稱:國立武陵高中 二年級 十八班

作者:林博濂

心得標題: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書籍 ISBN:978-957-13-2730-3

中文書名: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原文書名:Guns, Germs, And Steel

書籍作者:賈德‧戴蒙 Jarad Diamond

書籍譯者:廖月娟、王道還

出版單位:時報

出版年月:2013 年 7 月 1 日

版次:初版五十刷。

一●相關書訊:

作者賈德‧戴蒙是一位生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生物學家、人類學家。

1972 年,當作者正於巴布亞新幾內亞作有關鳥類的研究時,他的嚮導、同時也是當

地的政治領袖亞力問了他一個問題:「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

為什麼不是我們黑人做出這些事情?」,為回答亞力,作者撰寫此書,在書中他不只以

歷史學,更以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等各種科學觀點來探討各個問題,為世界史開

創了與以往不同的眼界與史觀。

二●內容摘錄:

歷史絕對不只是一個又一個的事實。人類的歷史的確有普遍的模式,解釋那些模式

的努力,不僅能產生慧見,也是個令人著迷的事業。(p.38)

在糧食生產方面取得先機的族群,在邁向槍砲、病菌與鋼鐵的路途上,領先群雄。

結果就是歷史上一連串富國與窮國的衝突。農業發生的時間和模式有很大的地理差異,

我們如何解釋呢?這是史前史最重要的問題。(p.112)

農業的奇蹟在於創造高人口密度。以肉搏戰而言,十個農夫當然要勝過一個獵人。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農夫和獵人都不是「一絲不掛」:農夫的鼻息會呼出可怕的

病菌,背後還有優勢武器、先進科技和有文字的中央政治體制──這些都是征戰的利器。

(p.208)

三●我的觀點:

縱觀人類歷史兩百多萬年,發生的一切事情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卻又那麼的不可思議,

亞力的問題震懾了作者,也震懾了手握著這本書的我,是阿!為什麼世界是現在這個樣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子呢?什麼原因讓我能像現在衣食無缺,而不是像非洲的人過著困苦的生活,事出必有

因,但卻十分複雜,在作者的帶領下,第一次透過了各種不同、不曾用過的角度,看見

了許多看似無關卻十分重要的原因,一切的答案原來是這麼的簡單而殘酷……

首先,我想先談我看完這本書,從作者探討問題、做研究時觀察到的一些事情。作

者將本書的名稱命名為:「槍砲、病菌與鋼鐵」,直接的指出了導致變成現今世界的「近

因」,但一定有許多人心中有疑問,他寫農業花了至少十個章節,為何農業並沒有出現

在書名之中呢?在我看來是因為,農業是一個「起步」優勢、是一個「遠因」,農業非

常的重要,然而在亞力今天的問題中,卻不是轉變的原因、不是一個「轉捩點」,否則

同樣在九個農業發源地的新幾內亞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誠如作者說的,農業是一個

基礎,但是先天上的優勢可不代表後天的勝利,我想這點很重要,將問題要討論的方向

與答案釐清,是不管做任何研究都不能忽視的一點。

接下來,就是這本書最大的一個特點:作者會運用各種角度來觀察並求出答案,例

如在探討物種傳播的速率與途徑時,他運用了生物地理學的角度來確定歐亞的傳播速率

會大於美洲的。而且,他的「各種角度」並非是代表各種學科,以第十一章和第十四章

為例,在研究疾病時,他不以人的角度來看,而是用「病菌」的角度來看;在研究發明

時,他不被以往「需求為發明之母」這個觀點所桎梏住,在經過思辯後,居然得出了剛

好相反的答案!雖然,他用的方式、得出來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並非人人都能同

意,但是他提醒了我很重要的一點,人們常常被習慣或是已經學會的知識不知不覺得綁

住,但在討論問題時,這個是最不能犯的禁忌,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唯有不斷地尋

找新觀點、得出不一樣的結果、考慮各種不同的原因,才有可能將自己越向答案推進!

再來,則是要養成一個「總結」的習慣,作者每每在章節的結束時,都會把他先前

所敘述過的事情做一個統整,要解釋一件事情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往往解釋

到了很後面時,我們可能會搞混前面到底說過什麼、想過什麼,導致功虧一簣,因此,

利用「總結」來保持思緒的清晰是很重要的。

最後,我想把我看完此書後,根據書中資料加上自己思考所得到的答案寫出來給我

心中的亞力。人類的起源在現今研究最早是起源於非洲,而在其之後各大洲也陸陸續續

出現了人類,活著是為了生存,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糧食,因此人類開始進

入了狩獵─採集的活動,就在此時,人類為了生存下去的此時,環境的差異導致的不公

平也同時悄悄的開始了,各個地方適應環境所需的時間已經不同了,也就是所謂的「起

步優勢」,哪裡的獵物多、容易獵殺,哪裡的人也就容易生存,在狩獵─採集的過程中,

漸漸的,有人發現了作物的存在,「農業」開始在世界萌芽了,這時環境的差異又出現

影響了一切。

而這次,也比上次顯得更為複雜,除了是否為農業的起源地(糧食作物與家畜的發

現地)、以及是否容易能接觸到其他地區以獲得糧食作物(傳播的途徑、大陸之間的軸線)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04 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兩個主要因素外,能否馴化作物或牲畜更是重要的癥結所在,同是農業發源地的肥沃月

灣與中南美洲,一個的作物或牲畜要征服易如反掌;一個則桀驁不馴,看似站在同個起

跑點,然而這卻是自然中狡詐的陷阱,農業發展有利的地區開始大幅躍進,不過大幅躍

進的地區也並非全然都能持續到最後(如西南亞、北非也因為氣候、地形的因素在未來

落後了);農業不利的地區(如中南美、澳洲、新幾內亞)則跨步失敗,被迫走回狩獵─採

集再繼續花更多時間來走向下一步。

好不容易,就在農業不利的地區開始跟進,才正開始農業時,先前農業有利的地區

已經開始掌握了現代能取得優勢的利器:「槍砲、病菌與鋼鐵」,為什麼呢?農業能夠興

盛的地方,糧食漸漸得不再是他們的問題,也使他們開始有時間能夠發展文明,人口也

會開始聚集、上升,人口的上升意味著社會將不再單純,因此開始有了聚落,漸漸得需

要一個權力的核心以管控全局,國家應運而生,同時,也因為社會開始複雜,需要一些

工具使生活更方便、更容易溝通,所以文字也出現了。

人口的聚集與農業息息相關,且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讓一個新興的超級武器出現了:

病菌,由於開始飼養牲畜,加上人口的聚集使衛生問題漸漸浮出,傳染病開始從自然轉

到了動物,再從動物轉到了人類身上,雖然一開始,病菌傷害了這些農業有利的人類,

但卻也因為他們提早接觸到了,而得以最先掌握到它。再來就是槍砲與鋼鐵,也就是發

明的部分,人口越多的地方,有才能的人就越多再加上相互激盪想法,農業有利的便出

現對人類生活有第二次的大幅躍進的發明出現了,最後,這些擁有優勢的地區便能輕易

征服其他地區。

綜合以上,其實環境才是決定誰是優勢、誰是劣勢最重要的因素,現今的狀況早在

幾萬年前就能看出端倪,但是就如作者在結語所說的,這麼說並不代表否認了人的重要

性,如果人如其他動物沒有自主的想法與創意,至今世界仍然還會是幾萬年前的樣子。

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況且我所學到的、所知道的、所看到的都還不夠多,上述

的答案必定還有許多能夠加強與增進,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也不能停止求取和思

考,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學習,更不能限制自己所學習的領域,賈德‧戴蒙能夠透過許多

觀點來得出今天的結果,是因為他充足了自己在各方面的專業與知識,只有這樣,他才

不會妄下斷言,他就是一個最棒的例子!當我們學得越多,能夠思考到的地方就也越多、

越縝密,看事情的角度就能越寬廣。我想歷史就是如此,就是一個無止境的學習、無止

境的觀察、無止境的問答直到我得到我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