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 · 本校獲教育部「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重點學 校計畫」補助105-107年每年100韰元之經費補助,除召開「教學實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決 算 目 次

    中華民國 105年度

    甲、總說明...................................................1~37

    乙、主要表

    (一)收支餘絀決算表....................................40~43

    (二)餘絀撥補決算表....................................44~45

    (三)現金流量決算表....................................46~48

    (四)平衡表............................................50~53

    丙、附屬表

    (一)業務收入明細表....................................55

    (二)業務成本(或費用)明細表............................56~75

    (三)資產折舊明細表....................................76~77

    (四)資產報廢明細表....................................78~79

    (五)國庫撥補款明細表..................................81

    (六)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明細表........................82~87

    (七)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計畫預算與實際進度比較表......88~89

    (八)長期債務增減明細表................................90~91

    (九)主要營運項目執行績效摘要表........................92~93

    (十)基金數額增減明細表................................94

    (十一)員工人數彙計表..................................95

    (十二)用人費用彙計表..................................96~99

    (十三)各項費用彙計表.................................100~103

    (十四)管制性項目及統計所需項目比較表.................104~107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

    一、業務計畫實施績效

    (一)提升教學品質

    1、執行教學增能計畫:透過教育部 104-105年教學增能計畫經費補助,培育

    新世紀藝術工作者及創意人才,深耕臺灣藝術教育,五大面向賡續推動成

    果如下。

    (1) 整體制度與組織運作:設立校務研究辦公室(簡稱 IR),積極建置「校

    務研究」系統,作為統整內、外部檢核制度的制高點,完善整體架構、

    強化品質管理效能、落實自我評鑑與計畫定期管考。

    (2) 課程改革:於北藝大影音網建置「學習成效」頻道,推動本校總整課

    程之記錄,同時進行「實務課程改革」計畫,導入專業學院之實習學

    期課程方案,輔以校外實習演奏及與姊妹校國際交流活動等機會,連

    結相關產學合作計畫,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3) 教師教學:結合教學資源支持體系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並鼓勵教

    師開設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磨課師課程),建立數位特色課

    程強化數位教學平台,六大學院皆有代表課程之願景目標已臻達成。

    (4) 學生學習:透過本校「三廳兩館」完備的藝術職能實習場域資源,搭

    配「展覽實習課程」及「專案實習計畫」,使學生學能轉化為職能,

    並為藝術開拓者培育建置「學用合一」方案,培養學生專業實務能力。

    (5) 國際化:以海外藝耕服務學習,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移動力與溝通

    表達能力,並實質補助學生參與國際藝術盛會等國際交流活動,作為

    學生跨國交流學習之強力後盾,促進國內藝術人才之國際移動力。

    2、除執行教育部專案補助計畫外,在 105 年度校務基金支持下持續積

    極協助教師發展創新教學、深化學生學習成效,戮力提升整體教學

    品質:

    (1) 教師教學發展

    本年度賡續辦理新進教師傳習工作坊並擴大舉辦願景共識營,為新進

    教師建立共同交流教學方法的機會與場域,並透過舉辦教學觀摩、教

    學專業講座及 TA 協同教學,邀請學者分享豐富創意的教學經驗、完

    備教學與學習支援體制。另訪談上年度優良教師、拍攝紀錄影片、出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

    版紙本與數位教材,俾利教學經驗的傳承。另於每月 5 日發行電子

    報,記錄本校師生成長軌跡,並修訂教師教學社群實施要點,鼓勵成

    立教師社群,透過社群互動回饋、反思經驗與知識交流,持續精進教

    學,達到知識分享與課程改善的目的。自 103學年度開辦以來,已通

    過補助 20個教師教學社群,另透過本校「藝術教學創新計畫」,實質

    給予教師執行創新課程實質協助,引導藝術教師勾勒專業教學職涯發

    展藍圖,提供教師多元發表場域,並持續拓展、累積本校藝術教學方

    法之多元創新樣態。

    (2) 推廣數位教學平臺

    擴充本校數位教學與學習資源環境,推廣藝學園學習管理平台,整合

    教材網等影音資源,提供整合且友善的數位教學與學習環境,並已建

    置 1 間遠距教室(國際會議廳視訊會議室),依本校「開辦遠距

    教學作業要點」與三校(本校、政大及陽明)合作開設遠距課程(收播

    端及主播端);104-2學期延續收播政治大學遠距通識課程、105學年

    度由本校主播「藝術鑑賞(舞蹈)」課程。

    (3) 推動教師多元升等

    為達「融合校務發展,邁向國際頂尖藝術大學」、「擘畫獎汰機制,落

    實藝術教學專業成長」及「多元升等途徑,完善教師專業發展體制」

    等三大目標,新增「教學實務」升等途徑,期呈現本校教師除了研究

    展演外之創新教學發展。105年除製作《教學實務升等新制說明手冊

    暨審查說明》並舉辦「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焦點座談會」,邀請相

    關專家學者研議適用本校教師之升等制度,並依據教師專長以及藝術

    人文領域之特殊性建置教學實務型外審人才資料庫,並以藝術教學創

    新計畫、教師教學社群、數位教學平台等機制提供教師於創新課程之

    實質協助,激發教師專業知能實質產出,以完善多元升等審查機制,

    落實制度監督之職責。本校獲教育部「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重點學

    校計畫」補助 105-107年每年 100萬元之經費補助,除召開「教學實

    務新制升等審查辦法修訂說明會」修訂法規;另針對藝術學門領域多

    元升等審查基準邀集專家學者尋求共識;未來將結合學門運作機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

    籌辦藝術教育學術研討會,提供教師發表場域,推動教研一體,精進

    藝術學門領域之對話機制與社群連結,確認藝術學門教師角色之獨特

    價值。

    (二)推動課程多元整合,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1、跨系所、跨學院選課:本校以相當開放之方式提供學生跨系所跨學院修習

    課程之機會,以強化自身之各項能力,每學期各系所之開課資料皆會揭露

    課程是否開放外系學生選課之資訊,只要是開放之課程,學生皆可透過選

    課系統自由選課。

    2、校際選課:本校訂有校際選課實施辦法,學生對其他各公私立大學所開課

    程有興趣者,皆可透過本辦法申請至該校修習課程。

    3、訂定本校「設置跨領域學程實施辦法」、「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跨校雙主修辦法」及「跨校輔系辦法」,提供學生更多元

    之跨領域修課方式。

    4、微型課程:105-1 學期訂定本校「微型課程試辦要點」提供學生彈性且多

    元的學習管道,透過各式課程型態,隨時累積學習歷程,培養學生自主學

    習及跨領域競爭力。

    (三)實施教學評量機制

    為促進教學成效,每學期定期辦理網路教學評量,並加強應屆畢業生評量

    作業,以提供學生意見回饋機會。104-2 學期網路教學評量學生填答率

    達 84%以上,有效提升教學評量信度與效度,並將評量結果提供各授課

    教師作為教學改善之參考,104-1 學期將教學評量問卷「其他意見」之

    字數限制放寬為 100 字讓學生表達真實意見。

    (四)獎勵優良教學措施

    依本校「教學優良暨教學傑出教師遴選與獎勵辦法」,於 105 年 10 月遴

    選出 104 學年度 2 名教學傑出暨 4 名教學優良教師,由校務基金自籌收

    入提供獎金並公開表揚,並舉辦教學觀摩及製作教學歷程紀錄進行分享。

    (五)落實教學輔導

    1、精進小班制及主修分組教學成效

    透過教學、排練、實作、實習與展演、製作、畢業製作,與輔導機制之建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4

    置及運作,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2、適時給予學生學習成效「預警」與輔導

    (1)期初預警:每學期開學後五週內,將各學系前一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

    科目之學分數達二分之一學生名單通報所屬導師、系所主管關注並適

    時輔導。

    (2)期中預警:由各授課教師對於學習狀況低落之學生於期中考前透過網

    路通報,請各系所導師或主管關懷及協助,必要時轉介學務處或各教

    學單位給予專業輔導。104-2學期、105-1學期預警通報分別為 337人

    次及 166人次。

    (3)曠課預警:針對曠課總時數達 25小時之學生,通報其導師、系所主管

    及家長(或監護人)並知會學生本人,透過師長及家長的關心瞭解暨協

    同輔導,期改善學生之學習狀況。

    (4)課業學習輔導:為提高學習成效,由各教學單位依其教學特色訂定「學

    生課業學習輔導實施要點」,除由授課教師暨導師針對學習有狀況之學

    生進行輔導外,並由各教學單位積極落實學生選課及學習輔導。

    (5)其他:另有新生入學輔導、選課前輔導(如選課前上傳課程大綱供參

    考)、授課教師暨 TA於課堂上專業輔導等管道。

    3、落實教學助理(TA)制度

    透過 TA專屬社群平台,記錄、反思 TA自身協同教學歷程,由校長聘任各

    學院代表組成審議小組,落實相關培訓輔導與管考制度。104學年度修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學助理實施作業要點」,將教學助理分為「協同教

    學助理」及「計畫教學助理」二類,由校務基金支持協同教學助理制度穩

    固發展,並將以往邀請講者與 TA簡報的期末分享會,改由 TA帶領策展發

    表、學生展演與教學演示等多元形式呈現教學成果,使 TA 增進教學經驗

    知能,同時建置本校 TA培訓模式,每學期持續培育新人並建立傳習制度,

    以達培育藝術種子教師之標的。

    (六)學術研究獎勵,提升國際競爭力

    1、學術研究出版

    (1)提升《藝術評論》質量:105年 1月出刊 30期;同年 7月出刊 31期,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5

    透過網路論文審查系統,管控審查進度,並提升學術審查水準,優化

    學術論文品質。

    (2)擴大出版品深度與廣度:辦理學術專書審查出版《黑袍下的音樂宣言

    ──李斯特神劇研究(再版)》及《莫理哀〈守財奴〉新譯》;補助藝

    術生活、美學及藝術家專區出版品《世界遺產之旅套書—馬來西亞、

    希臘、埃及》、《琵琶演奏詮釋新譯-經典文曲〈塞上曲〉〈思春〉》及《蘇

    顯達的魔法情緣-真情台灣》影音出版。

    (3)提升出版品能見度:本年度持續參加「臺北國際書展」、「香港書展」、

    「北京圖書博覽會」、「上海書展」、「新加坡書展」及「馬來西亞海外

    華文書市」等國際型書展,透過積極參與國際學術與高教社群,增加

    市場能見度,建立合作網絡。

    (七) 學生輔導工作之加強

    1、建構幸福安全學習環境

    (1)以「藝大開門~Ignite藝心・閃耀」為主軸,於 105年 9月 7日至 9月

    10日假音樂廳舉辦為期 4天的新生入學輔導課程,協助新生迅速掌握

    本校概況、熟悉環境、加強學生在校內外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介紹

    校內藝術創業實驗機會,並透過「藝術逗陣•創意踩街」系列活動,

    為藝陣活動做傳承。期藉由「藝大開門」提供學習刺激與支持,使新

    生適當規劃北藝大生活、培養專業,發展為新生代閃耀的藝術家。

    (2)以「律法紅線•自由有限」為議題辦理校園法治教育宣導講座,加強

    學生法治教育觀念;以「潮~我不抄襲」為議題辦理保護智慧財產權宣

    導,強化同學對於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及尊重認知。

    (3)以「安全知識+」教育宣導講座,培養學生自我安全檢視能力,提升學

    生交通安全智能。

    (4)辦理「菸毒閃一邊、安全站中間」、「快閃三步曲」、「藝舉手、藝投足,

    舞出健康與安全」、「校園猴(好)吉祥 安全不打烊~踩破危險因子守護

    校園安全」等活動,統合法治教育、保護智慧財產權、交通安全、防

    詐騙、反網路霸凌、紫錐花運動、反毒、菸害防制等議題實施教育宣

    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6

    (5)製作年度「交通安全」、「你知道了嗎?」影片,利用各集會場合播放

    影片予全校教職員工生,並以電視牆方式,每日於生輔組前播放,吸

    引經過之教職員工生暨來訪貴賓駐足,強化宣導效能。

    (6)編製「藝大開門」電子書以提供學生全方位的校園生活資訊指引、製

    作校園安全地圖扇,落實各項生活教育之推廣。

    (7)配合 105 年「校園菸害防制暨推動百大無菸校園」計畫,達成吸菸區

    減量為 7 個之目標,並張貼明顯禁菸標示,提醒校園內吸菸應至吸菸

    區。

    2、促進全校教職員生健康:本校以健康促進學校之六大範疇為基石,配合學

    校特殊地理環境及有別於一般大學院校之藝術專業屬性,規劃多項符合本

    校師生需求的健康服務及健康促進活動,如本年度愛滋防治活動,辦理以

    藝術出發,關懷愛滋之藝術治療課程,並帶領學生至關愛之家參訪及服

    務,增強參加者人道關懷精神及尊重愛滋人權。

    在事故傷害防制議題方面,全面辦理新生 CPR及 AED使用訓練課程,提升

    學生求救及救人技能;此外,評估師生專業表演者肢體傷害預防及特殊作

    業場所安全訓練需求,安排不同的特殊專業傷害防護課程或活動。

    在菸害防制方面,透過各種管道進行無菸校園政策溝通、開設戒菸諮詢門

    診、戒菸轉介、強化無菸校園環境建置、校園巡查加強勸導等策略,逐步

    打破藝術工作者對菸品的刻板印象,循序朝無菸校園目標邁進。

    另為維護師生安全健康的飲食環境,除定期稽查及輔導校內各餐飲業者之

    食品衛生及餐具衛生安全外,亦積極配合政府食安政策,辦理校園餐廳食

    材登錄、輔導及稽查餐廳業者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

    品等業務。本校除了戮力於藝術專業高等教育外,亦深知「健康」是人生

    成就的重要指標之一,透過校園政策支持及校內外健康夥伴共同合作,辦

    理多元的健康促進活動,創建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型塑學生健康生活

    習慣的健康場域。

    3、在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工作上:輔導畢聯會代表辦理畢業典禮等相關事宜、

    配合關渡藝術節、校慶慶賀活動、辦理大型的學生活動、積極宣導學生申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7

    請校內外獎助學金、輔導學生社團、積極進行校內外及國內、外服務學習;

    同時為關懷學生並培養其獨立性,在學生公費方面:落實校內工讀機制,

    透過展演、實作、關渡藝術節、研討會、校慶、畢業典禮等活動,訓練培

    養本國生及外籍生獨立思考策劃活動的機會;105年共有 1,930名學生受

    惠,提供金額 682萬 7,320元。弱勢學生補助方案:為促進學生安心就學,

    每學期透過獎助學金、急難助學金及工讀助學金給予實質補助,105年共

    補助 1,005萬元。

    4、心理諮商與生職涯輔導活動:

    (1)提供本校「教職員工生」具多元型式選擇之心理諮商服務(如:沙盤

    治療、藝術治療、生理回饋放鬆訓練等),並申請校外計畫案補助辦理

    輔導專業研習工作坊、個案研討會、主題式成長團體及性別平等教育

    相關衛教推廣活動。

    (2)彙整本校畢業校友流向及回饋建議,連結各系所年級學生之文化與特

    質,結合多種心理衡鑑之測驗工具(LDI、Ucan、CVHS、CPAS 等)與

    活動型態(校外企業參訪、校友及藝術人生職涯校內講座、成長團體、

    畢業班級生涯探索活動等),規劃符合北藝人需求之階梯式生涯輔導系

    列活動,亦融合校園心理衛生、藝術關懷與助人服務等,期能促進學

    生連接現在與未來,接觸校園和工作之間的真實面貌,深化生活經驗,

    進而豐厚個人生活、職場與創作領域之內涵,將所學不僅落實在生活

    中,更能在離校後有所發揮。

    5、提升住宿品質與強化學習組織:

    (1)為提升住宿品質、給學生舒適的居住環境,已於 105 年暑期完成「女

    二舍」之修繕(涵蓋全棟屋頂防水、汰換寢室傢俱、燈具、門更換、

    網路工程等)。

    (2)為提供學生安全就學環境,本校除強化先期消防整備外,並定期實施

    消防、防災演練,以模擬方式讓學生實地操作各項器材,培養學生自

    救自助的消防安全技能,另 105 年 9 月 9 日並會同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關渡、寶僑及中崙三分隊一起實施消防實作演練。

    (3)加強對賃居校外學生之生活輔導,關懷學生校外住宿安全及保障其權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8

    益;適時提供協助,確保學生居住安全,以降低學生賃居意外事件發

    生,達成家長放心、學生安心之目標,105 年計電訪 255 位,實地訪

    視 102位。

    (4)輔導學生宿舍自治會定期召開幹部會議,以協助瞭解宿舍軟硬體現況

    及住宿生需求,進而提供即時改善及服務;另協助自治會辦理各類自

    學活動,透過活動的參與,使同學瞭解活動策劃執行之運作方式,從

    行政支援工作中領悟獨立處理問題之技巧,培養學生學習力與團隊合

    作,105年共輔導 24位幹部,舉辦各類宿舍會議及自學活動共 15場。

    (5)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同學藉由跨藝分享與創意實踐探

    索,配合 104-105 年「教學增能」計畫,透過「夢想實驗室」及「文

    化會客室」二項課程,提供協助學生將創意變商機的實習機會,與跨

    文化、跨域的自主學習藝術導覽方式,實踐學用合一。

    (八) 強化校園網路安全,改善校園資訊系統整合開發

    1、校務系統漸進發展與深化,本年度發展重點在加強新校務系統功能及作業

    流程分析,研究開發建置「微學分課程選課」、「兼任教師勞健加保」、「兼

    任助理工讀生勞健保系統 e化作業系統」等使用環境,並以「教學」、「研

    究展演」、「服務」等多元面向評鑑指標提升校務行政之績效。

    2、軟體雲虛擬平台建立:運用虛擬化技術建立本校私有雲端資料平台,並提

    供校內虛擬主機管理及網路儲存服務等共享資源。

    3、遠距教學設備提升:因應各校遠距教學主收播課程實況轉播及網路課程教

    材製作所需,擬更新遠距教室現有影音設備,提升遠距教學上課 Q&A影音

    收錄與錄影品質,以提供師生更專業即時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4、校園網路資訊安全與頻寬之設備提升與汰換:為活絡學習與教學,達到隨

    處教學隨時學習,與新媒、動畫、電影相關系所相關教學、繼續簽訂 30T

    容量的 Cache 設備將瀏覽過的網頁庫存,同時節省重複網路對外頻寬。

    在網路資訊安全部分,重新將 ISO27001:2013 Review,並且強化數位、

    資訊安全運用,調整網路入侵偵測防護系統(IDP),定期舉辦社交工程演

    練,同時增加資安健診及網站滲透測試,透過整合各項資訊安全項目的檢

    視包含網路架構檢視、有線網惡意活動檢視、使用者端電腦檢視、伺服器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9

    主機檢視、安全設定檢視,以實施技術面與管理面相關控制措施,提升網

    路與資訊系統安全防護能力。

    5、校園無線網路設備更新:增設及更新無線網路基台以增加無線網涵蓋率,

    補強部分空間有線網路連線不易限制,提升可攜式裝置存取校園網路服

    務,降低網路通訊不便以利教學連繫溝通增加教學學習品質。

    6、教學支援與研究

    (1)提供師生更便利的行動學習藝術教育資源平台,並配合課程及活動,

    於每學年新進教師傳習工作坊及新生始業研習,積極推廣與輔導使用

    「藝學園」,104-2 學期共計 254 門課程、105-1 學期共計 264 門課程

    上線使用,持續配合使用者意見改善平台功能。

    (2)持續推廣「北藝大影音網」;為各教學單位規劃專屬入口與系統管理權

    限,並支援電腦及行動裝置觀看,提供師生友善的影音管理與傳播環

    境。自 105 年起建置專業學院總整課程頻道,累積各學系畢業製作及

    展演成果,建立與整合院際成果公開交流平台,目前北藝大影音網共

    計有 1,078部影片與相關照片。另協助錄製「開放式課程」,提供影片

    拍攝諮詢並規劃課堂紀錄製作,整合影音實況、授課大綱等教學資源,

    作為全國藝術領域之課程資料庫;累計已完成 15門課、195部影片,

    105-1學期拍攝製作 1門課程,配合學期開課持續累績數位學習資源。

    (3)與時代脈動接軌,推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

    模開放式線上課程)及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課程教學實驗,

    讓師生雙向掌握學習狀況,促進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104 學年度製

    作 3 門課程,105 學年度製作 2 門課程,預計至 106 學年度將累計開

    發 10門特色課程。

    (九)提升藝術教育及學術研究水準

    1、在藝術教育方面,以學術的、社區的美術館為概念模型運作,積極的作為

    大學與社區聯繫的臍帶,除發展藝術行政、藝術理論等相關專業之實習生

    計畫外,也針對美術館觀眾,配合展覽定期舉行講座、工作坊、藝術家座

    談等活動。在展覽方面,以策展專業為運作核心,經營藝文社群對藝術環

    境議題之關注;舉辦各項以臺灣、亞洲為議題的當代藝術策劃展、國際交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0

    流展、科技藝術展。在學術研究方面,積極推動國際藝術學術交流與研究

    計畫,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藝評家、策展人來校舉辦論壇,以探討國際社

    群與在地藝術文化間之互動與交流為主題,將學術性議題落實相關展演,

    於關渡美術館的現場作最深入適切的詮釋與呈現。

    2、105年度由關渡美術館主辦策劃之展覽共10檔,其中包括:「打怪–2016

    關渡雙年展」、Power Show 申請展、Master Piece Room 系列展…等;國

    際交流暨邀請策劃展4檔、駐館成果展12檔、卓越獎得獎作品發表1檔,退

    休教師個展1檔,總共28檔展覽。

    3、策劃國際藝術展覽,推廣臺灣藝術家的國際能見度。實例說明:由關渡美

    術館策劃執行的年度大展:「打怪–2016 關渡雙年展」,邀請來自亞洲各

    國不同地區的 10位藝術家及 10位策展人,以及亞洲各國當代藝術研究學

    者、知名評論人等,除了舉辦盛大展覽外,並於「2016 亞洲當代藝術論

    壇」進行 5場專題講座,同時出版展覽畫冊及論文集。由本校黃建宏副教

    授策劃執行的大型國際交流展覽「失調的和諧」,聚集臺灣、韓國、日本、

    中國四地知名策展人,網羅亞洲各國重要當代藝術家齊聚關渡美術館展

    出,本展覽由韓國啟程巡迴日本、臺灣並預計明年至上海展出。

    4、推動館際合作,建立國際藝術網絡。實例說明:「2016關渡美術館駐館創

    作/研究計畫」接受文化部經費補助,除邀請國際藝術家、策展人來台之

    外,也成功推薦本校教師、傑出校友前往英國、日本及韓國等地進行駐村

    創作、研究。本年度並與韓國首爾藝術空間_衿川、OCI 美術館、全北道

    立美術館、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AL)、澳洲皇家

    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馬來西亞 Wei-Ling 畫廊以及成都藍頂美術館等

    8所國際機構進行對等交流活動。本館繼去年獲各方好評之錄像藝術大展

    「啟視錄」之後,與韓國知名獨立空間 LOOP 合作策劃「類比開端•數位

    回溯」一展,選介 21 位國內外錄像藝術家,共計 31 件自 60 年代以來具

    有重要性或代表性的錄像作品展出。此外,今年與大陸知名策展人馮博一

    以及上海香格納畫廊合作推出兩檔中國藝術家經典作品展「陳文驥作品•

    臺北展」以及「萬物之間–趙洋個展」,以迥異於臺灣之繪畫風格,提供

    校內外師生及藝術同好不同的觀賞經驗。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1

    5、由關渡美術館策劃執行的 Master Piece Room系列展,105年度展出國內

    外藝術大師之經典創作:廖修平、金龍植(韓國)、張光賓以及范姜明道,

    創作形式橫跨水墨、書法、版畫、雕塑、繪畫到複合媒材裝置,展出內容

    包括歷久彌新的經典巨作以及持續自我突破的近年新作,以豐沛的創作能

    量詮釋真正的大師風範。

    6、展覽著重校內連結,展現師生展演實力。實例說明:105年度提供美術系

    及新媒體藝術學系卓越獎展覽:「指物–2016 創作卓越獎」,由美術學院

    藝跨所研究生擔任策展,9位優秀的在學生,展示充滿創造力與獨特新生

    代觀點的創作。此外,為美術系教授舉辦大型個展/回顧展的計畫也持續

    進行,本年度舉辦美術學院退休教授董振平老師個展「懸念•鄰薄獄」,

    以退休後旅居美國近兩年的「顏面系列」創作,展現其人生進階之「創作

    日誌」。

    7、產學激盪,推動跨界創新先行。實例說明:105年度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

    會合作「視覺藝術國際策展平台」專案,前往東南亞各國藝術機構、藝術

    大學實地訪查、洽談合作交流計畫,並邀請亞洲重要藝術機構負責人、策

    展人前來臺灣舉辦國際策展工作坊,提供國內外藝術家及策展人一個密切

    交流的合作平台。另,今年度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作實習專案,甄選優秀

    的年輕策展人於本校關渡美術館籌備 2016 關渡雙年展期間進行 6 個月的

    策展實習工作,以實戰經驗培訓未來具潛力的機構策展人。

    8、延攬本校關渡美術館之「駐館藝術家及策展人」,增進國際藝術創作之交

    流。實例說明:分別邀請日、韓、中、美、法、英、馬來西亞、越南、印

    尼、澳洲及奈及利亞等共 12位藝術家、10位策展人來館駐地創作、研究,

    並依個人創作及研究方向總共舉辦了 12場展覽、超過 60場講座、創作工

    坊及開放工作室參觀活動等,透過「駐館創作/研究計畫」之活動實施,

    除帶進不同國家、文化之創作視野,更促進專業藝術家、校內師生甚至社

    區民眾之文化交流,發揮本校關渡美術館對於藝術創作之教學觀摩效益。

    9、落實作品之捐贈典藏,豐富本校展覽及研究資源。本校關渡美術館向來鼓

    勵國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美術品,不僅可充實本館典藏,亦可豐厚教育文化

    資產。實例說明:由本校關渡美術館策劃之「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2

    紀」展覽結束後獲得參展者捐贈 43 件作品;同時,本校美術系蔡根教授

    與校友楊炯杕於個展後捐贈 3件作品。另經由本校關渡美術館「駐館創作

    /研究計畫」獲得韓國藝術家朴振鯨、法國藝術家碧翠絲•貝斯康、馬來

    西亞藝術家黃殖鳴與邱美玲、英國藝術家傑佛瑞•丹尼斯、日本藝術家椿

    昇以及東島毅等國外駐館藝術家捐贈 18 件作品。除此之外,亦獲捐贈石

    晉華、周瑛、潘仁松、涂維政、曲德益以及書畫名家張光賓等人作品共

    44件,並蒐購 2015關渡藝術節主視覺作品 1件,總計 105年度受贈與蒐

    購作品共 109件。而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引薦優秀典藏,本校關渡美術

    館亦於紐約臺灣書院辦理「版面•對話-臺美版畫交流展」,展出作品包

    含 9件館藏版畫作品。

    10、結合館務實作與教學活動,推廣多元化藝術教育形式。實例說明:本校關

    渡美術館執行實習生計畫,每學期徵募國內各大專院校有興趣於藝術行政

    管理事務的學生來館實習,105 年度共有校內外實習生共 15 名參與實習

    計畫,本校相關系所學生 9名占總比例 60%。此計畫提供各項實作課程,

    讓學生們充分體驗美術館行政業務流程,培養未來藝術行政人才。

    11、致力本校關渡美術館志工之招募與培訓,強化關渡美術館之作品導覽。實

    例說明:每週開設藝術及展覽相關課程免費提供館內志工以及社區民眾參

    與,並積極邀請志工參與展覽各項活動(含開幕活動、簡易行政業務、推

    廣課程等等),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等,邀請藝術家、策展人等現身說

    法,此外,亦開放團體導覽預約登記,服務社區民眾與校際貴賓,有效搭

    建起觀眾與作品之間的對話橋樑。

    (十) 強化圖書資源與服務,建立校史推廣平台

    1、建構特色化館藏、成立新期刊閱讀空間

    (1)105年度以「亞洲傳統戲曲藝術」為特色主軸,發展專題館藏。同時

    配合各學門教學需求購置圖書及影音資源。總計採購 1,112冊圖書、

    81件影音資料、294種期刊(另有 45種贈送交換期刊)以及 16種年

    訂式電子資料庫(另同時提供 56種買斷式、開放取用或試用資料庫),

    以各式資源支援教學與研究,發展具有質與量的卓越藝術圖書館。

    (2)除自行採購外,並著力於本校師生學術論著、藝術作品紀錄成果典藏,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3

    校外優質藝術類出版品搜羅,本年度共計受贈 3,813冊/件圖書及影音

    資源,其中包括旅美舞蹈家王仁璐第 2次捐贈畢生藏書 450冊,豐厚

    本校圖書館收藏。

    (3)新成立「新到期刊區」,陳列近一年期刊 288種,配合舒適沙發座椅,

    可俯瞰關渡平原的觀景台,提供師生可正式研究亦可休閒的期刊閱讀

    空間。

    2、深化圖書資源服務

    (1)持續推動多元的館際合作服務機制,提供跨校際圖書資訊服務。105

    年受理虛擬借書證、圖書代借代還、館際合作借書證、全國文獻傳遞

    服務等館際合作服務件數計 1,460件。

    (2)針對教師與學生不同的需求辦理圖書資源利用教育課程。105 年辦理

    圖書館之旅、圖書資源利用講習、新生入學教育宣導等課程共計 19場

    次。

    (3)因應時代趨勢,滿足讀者使用行動載具獲取圖書資源服務的習慣,配

    合推廣北一區圖書資源服務平台研發之「北一區行動圖書館」APP,提

    供 Android 及 iOS 系統之應用程式供使用者下載。105 年 APP 新增掃

    描 ISBN查詢平台館藏、利用行動定位導引讀者至鄰近夥伴圖書館、接

    收個人化推播訊息等功能及提供中英文雙語介面,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模式。

    (4)本校圖書館空間因應校史室建置配合調整,調整空間包括本校學位論

    文、本校教師著作暨出版品、姚一葦藏書、曹永坤藏書、王仁璐藏書

    及新到期刊等區域,另將部分空間老舊地毯汰換及改鋪地磚。

    3、建立本校校史紀錄與交流的推廣平台

    (1)規劃建置本校校史室,並透過相關蒐藏、展示與推廣活動計畫,豐富

    校史的內容與認識。校史室於 10 月 21 日開館,以「藝術之道」為重

    軸,關心北藝大這個藝術專業教育機構,如何推動、建構新的藝術思

    維、藝術教育的方法以及展演的形式,又如何產生影響。展示自籌備

    處成立以來 30 餘年的校史大事記、30 場校史訪談,以及諸多指標性

    展演之精華片段剪輯而成的 16部影片,與近 600件物件展品,包括照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4

    片、文書、手稿、報導、海報與節目單等印刷品,以及制服外套、徽

    章等實體物件。

    (2)藉由校史資料的整理與詮釋,促進跨領域教學的發展。實例說明:透

    過校史室、開館主題展「初試啼聲」的規劃與相關教育訓練,以及藏

    品清單建置與數位典藏登錄作業,連結學生的工讀與實習,帶領其系

    統化了解本校發展歷史,參與展示策劃與執行,以及藏品數位化與整

    理保存的工作,培育學生相關實務經驗與專業能力,並完成 2,500 件

    藏品於清單詮釋登錄。

    (3)校史室與開館主題展規劃過程中與各學院進行合作策展,藉此推動與

    校內教學單位合作之機制及主題型蒐藏,發展大學博物館的實驗性與

    開創性。

    (4)運用校發組臉書專頁作為宣傳與推廣之媒介。校史室建置期間,以「校

    史室籌備誌」為系列主題,介紹與紀錄校史室建置的籌備工作與進行

    狀態,包括訪談節錄、空間設計、會議討論實況、主視覺、形象影片

    等,共完成 42篇發文。校史室開幕後,規劃啟動新的系列主題,從校

    史訪談內容切入,並彙整相關展出資料與藏品,進行報導。

    (十一)發展「關渡藝術節」為最具特色之藝術活動及校內外跨域學習場域

    1、本校於每年 10月辦理「關渡藝術節」,活動期間長達 1個月。「Voyage游

    於藝-2016關渡藝術節」自 9月 28日至 10月 30日連續五週熱烈展開,

    邀請國內外共 26個優秀團隊,帶來包含戲劇、舞蹈、音樂及傳統戲曲共

    計 40場售票演出、4場免費推廣展演活動、4場戶外節目,總參與人次逾

    15000餘人,此外,更特別規劃 9場國際藝術家工作坊,與戲劇、舞蹈、

    音樂學院超過 600位學生進行深度交流、相互學習與啟發。

    (1)跨域合作,超越廳館界線

    2016關渡藝術節的開幕系列節目於 10月 1日演出,此系列節目由舞

    蹈學院舞蹈系、音樂學院傳統音樂系及影新學院新媒體藝術學系共同

    合作,演出地點為校園中的自由空間人文廣場。

    打破廳館的演出界線,以開放空間造就藝術的自由性,讓校園風景、

    自由參與的遊客都能成為演出的一環,當天估計有超過 800名觀眾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5

    與此場戶外演出活動,傳統與創新輪番上陣,交織出獨一無二的開幕

    盛宴。舞蹈系學生與傳音系學生及集思小劇坊帶來《關渡龍騰,藝術

    啟程》,以創新南北管陣、四塊陣搭配象徵各學院的風箏龍,展現各學

    院的風範與特色,熱鬧非凡。新媒體藝術學系則推出由 XXXXX帶來的

    《光林》,讓新媒體藝術開創新型態夜景。傳統音樂碰上新媒體科技藝

    術,關渡藝術節開幕節目以突破、創新的合作帶給觀眾全新五感刺激

    體驗。

    另外,今年關渡藝術節演出期間更搭配第一屆舉辦的關渡光藝術節,

    在校園內各處設置新媒體藝術裝置,各作品展現藝術的公共性、互動

    性。使以表演藝術為主力的關渡藝術節除了能與同期的關渡電影節、

    關渡國際動畫節、關渡雙年展交流互動外,關渡光藝術節的加入更使

    校園中的各個廳館打破界線,在廳館內欣賞演出、展覽、電影與動畫,

    走出廳館更能探索校園各處的新媒體藝術作品!

    (2)國際藝術節海內外連結,降低成本延伸效益

    今年關渡藝術節首度與同時期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大稻埕國際藝術

    節成為姊妹節,同樣是以區域性作為策展概念的國際性藝術節,對內

    三節之間透過行銷宣傳的交流借力使力,對外則是邀請前來巡演的團

    隊安排參與雙節。如來自法國的 FHOM在關渡藝術節的音樂廳演出《生

    活》,展現法國香頌的迷人嗓音,並且也在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安排了演

    出與多場工作坊,而來自美國的 CT探戈四重奏更是在關渡藝術節與大

    稻埕國際藝術節都安排了售票演出以及工作坊,使遠道而來的優質團

    隊能更深度的與臺灣觀眾接觸與交流,降低了旅運費用與成本。

    關渡藝術節與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合作展開了國際性藝術節慶的良性

    交流,不僅在行銷宣傳上能有擴散的效益,也使演出成本有效的降低,

    並使國際團隊在臺灣有更多曝光合作的機會。

    (3)姐妹校深度交流,共製精彩節目

    關渡藝術節秉持國際視野、深度交流的理念,今年邀請兩所日本的姊

    妹校參與藝術節,分別是神戶大學以及沖繩大學,在節目演出之外,

    透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觀摩與工作坊的交流激起更多學習機會。沖繩大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6

    學帶來作品《琉球舞踊的世界-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舞蹈》,充分展現沖

    繩大學在保有當地傳統文化的專業與熱忱,並於舞蹈系舉辦工作坊,

    帶領學生親身體驗琉球道地舞蹈的專業訓練。神戶大學更進一步與舞

    蹈學院合作跨國共製節目《舞踊絢爛 x Esprit de corps》,雙校合作

    推出一檔演出,四支舞作展現兩校實力,良性競爭共同成長,並且獲

    得觀眾熱烈迴響,此檔節目為完售演出。「舞者、編舞用心奉獻在創作,

    用身體、心,讓人佩服,期許團隊可以繼續加油,也期許自己可以是

    個好的創作者。」─觀眾陳小姐於問卷中給予的回饋,可以知道此演

    出不僅展現藝術實力,更使觀者有所啟發。

    (4)國際團隊深度工作坊與教學研究

    關渡藝術節匯聚國際藝術能量,將國際級專業演出帶入校園,除了讓

    學生能以低門檻的方式接近藝術演出,更希望能讓藝術家將國際視

    野、專業經驗帶給學生,與學生展開討論與對話,讓學生們除了觀賞

    國際級的演出之外,更能理解藝術作品中所欲傳達的藝術價值,給予

    整體藝術經驗更為完整的機會。今年關渡藝術節的工作坊計畫包含新

    加坡舞人舞團、香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香港浪人劇場、日本沖繩大

    學、美國 CT探戈四重奏、美國保羅泰勒舞團、日本 SAMPLE劇團等,

    分別在舞蹈學院、戲劇學院、影新學院帶來多場深度的教學與工作坊,

    其中如美國知名舞團保羅泰勒舞團替舞蹈學院帶來一場舞蹈工作坊,

    現場近 50名學生以報名方式參與工作坊,透過 3個小時的舞蹈工作

    坊,學生們紛紛表示更清楚保羅泰勒的肢體風格與技巧,不僅對於觀

    看舞蹈演出有更多幫助,也激發了對於自我肢體的開發。另外保羅泰

    勒的舞團經理更在戲劇學院開了兩堂燈光、舞台設計的課程,如此寶

    貴的機會,讓學習舞台設計的學生們都飽有收穫。

    (5)國際藝術平台網絡合作

    多年來關渡藝術節以累積海內外各地的網絡平台合作經驗,將表演藝

    術產業作為文化能量與各國際平台交流,並且也將關渡藝術節本身視

    為一國際平台經營,企圖匯聚表演藝術產業的媒合與連結機會,增加

    合作機會深度與廣度,並且更具有多樣性、更加完善與健全。今年關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7

    渡藝術節與法國在台協會再次合作,延續多年合作的默契,邀請在法

    國十分活躍的 Adrien M & Clair B帶來結合舞蹈與新媒體藝術的作品

    《Hakanaï》,此作品結合現場音效技術、視覺技術,以即時動態的燈

    光音效結合舞者獨特的肢體演出,廣受好評,觀眾紛紛表示此種風格

    的作品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極致呈現,更是台灣團隊所可以借鏡的演出

    型態。

    透過與法國在台協會的合作,此作品除了在關渡藝術節演出,更參與

    了台北市政府所舉辦的第一屆白晝之夜,廣為人知的白晝之夜是一跨

    國際表演藝術盛事,透過白晝之夜的舉辦,將各國大城市的藝術能量

    連結,今年台北市也參與此一由巴黎市主辦的國際盛會。關渡藝術節

    與白晝之夜的合作,成功將 Adrien M & Clair B的作品《Hakanaï》

    從室內演出搬到戶外,當天在 228公園展開兩場次的演出,預計聚眾

    超過 3000人次,不僅讓作品能觸及更多觀眾,更將藝術作品的彈性展

    開,表現表演藝術與群眾互動的可塑性。此一節目的呈現,展現關渡

    藝術節與法國在台協會的合作默契,也成功替白晝之夜帶來精彩節目。

    另外,每年都與香港表演藝術產業多有連繫,以培養出一定知名與影

    響力的關渡藝術節,今年更與香港發展局合作演出兩部節目,分別是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以及浪人劇場《心林》。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多有海外巡演經驗,是近期香港十分有名的劇團,

    以深度劇本、風格演出著名,帶給觀眾十分獨特的感官體驗,「未曾看

    過此種風格的戲劇,諷刺卻幽默,很有深度卻也很娛樂,非常喜歡!」

    問卷回饋江小姐寫道。而浪人劇場則帶來改編文學作品《安卓珍妮》

    的戲劇《心林》,結合舞蹈與獨立音樂,讓戲劇、歌者、舞蹈沒有界限,

    令觀眾耳目一新。

    (6)國際聲譽擴散,打造巡演平台

    關渡藝術節在多年的耕耘後已在國際之間享有名譽,在十月之間,已

    替前來亞洲巡演的團隊打造了一站演出平台,也替台灣觀眾開啟了一

    扇觀賞國際演出的窗。如今年前來亞洲巡演的美國知名舞團保羅泰勒

    舞團即來到關渡藝術節,帶來《保羅泰勒舞團選粹》兩場節目中呈現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8

    兩組完全不同的舞碼,毫不保留的帶來最高規格的演出,讓台灣觀眾

    在台北就能看見國際專業舞團的完整系列演出。另外積極參與國際巡

    演的新加坡舞人舞團也帶著作品《整理好的非理性》前來參與關渡藝

    術節,甫才結束在韓國的演出,不出一周旋即來到台灣,展現專業舞

    團的巡演經驗,給與觀眾難忘的觀舞經驗,「《整理好的非理性》超好

    看,舞者肢體、聲音、燈光,全身的感官都被吸引,謝幕後仍雞皮疙

    瘩、非常感動。」

    (7)校友回饋演出,激發學生學習目標

    北藝大創立多年,眾多校友在各藝術領域展現能量與影響力,除了持

    續鑽研各藝術領域的突破與創造,也不望提攜後輩活絡藝術領域,分

    享資源、建立網絡。關渡藝術節今年邀請許多校友團隊回校,以非售

    票節目方式,秉持藝術價值的分享與傳遞的教育理念,開放學生與一

    般大眾前來觀看演出。如黃翊工作室在曼菲劇場中展開為期兩星期的

    實驗性工作坊,並在期間舉辦兩場免費入場的流動論壇,與觀眾深度

    討論創作理念與方法,分享多年來從學生走到國際專業團隊的過程,

    「謝謝黃翊願意將排練的工作狀態與創作歷程與觀眾分享,希望關渡

    藝術節能有更多讓觀眾/學生直接與藝術家對話的機會,謝謝!」參與

    《黃翊工作室整合與分享計畫》觀眾吳先生如此回饋。三十舞蹈劇場、

    體相舞蹈劇場更合作推出作品《看見-關係》,一樣是以免費入場的方

    式回饋大眾,希望觀眾入場並非只是看到一場舞蹈演出,而是與觀眾

    有更多的討論與互動,分析此一正在發展中的創作。安娜琪舞蹈劇場

    帶來作品《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在戲舞大樓的中庭作為環境劇場,

    發展獨特的舞碼,給與觀眾無限的想像,更開創環境劇場與觀眾參與

    式的觀賞體驗。

    2016關渡藝術節邁入 23歲,秉持教育推廣之初衷,致力於整合校內

    軟、硬體資源,將廳館硬體、各系院人才聚集。希望能透過藝術節的

    辦理讓各資源相互流通,創造更多可能性與機會,創建國際水準的藝

    術平台,有效交換資源與開創深度交流,掌握國際表演藝術領域動脈,

    跨國合作提高國際視野,持續精進藝術節品牌影響力。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19

    2、2016關渡電影節:共計單元場次 19 場;播映 52 部作品

    播映:開閉幕3部

    特別放映2部

    日本交流作品2部

    姊妹校合作作品4部

    北藝大電影系作品24部

    全國大專院校交流作品17部

    日本講座 3 場

    映後座談 15 場

    露天放映 1 場

    主題國家與交流學校為日本映画大學。每場播映皆滿座,總計此次影展共

    有 3,179人次參與。

    3、2016關渡國際動畫節總徵件數:3,507件;來自國家數:84 國。

    關渡國際動畫節國際來賓:

    (1)Roger Gonin: 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策展人

    (2)Carolina Lopez:西班牙百年動畫影展策展人

    (3)Gabriel Osorio:智利動畫導演

    (4)薛燕平: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動畫編導教研室主任

    (5)張振益:迪士尼美術總監

    (6)Chang Hyung Yun:Indie-Anifest代表導演

    (7)Elodie Moog:TVPaint Développement業務經理

    2016關渡國際動畫節參與人次較往年成長近二成。

    4、2016關渡美術館辦理活動主題定為:“↑ ← 打 怪 ↓ → 2016關渡

    雙年展”

    在電玩的世界中,「打怪」一詞意為攻擊、殲滅遊戲中的反派怪物,透過

    「打怪」,玩家才得以累積分數,並順利「昇級」及闖關。雖然說「破關」

    及「昇級」是電玩遊戲中的成就感來源,但是電玩遊戲的核心是以「打怪」

    這個動作所構成,而玩家的快感和遊戲性,亦是建立在「打怪」的經驗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0

    上。而在現實世界之中,我們是否也有可能不自覺的移植「打怪」的模式

    和身體感,在社會結構及思想層次上進行「打怪」的動作?

    藝術作為一種極富遊戲性的敘述方法,藝術家是否是以「打怪」的模式及

    感知,來介入社會、政治、歷史及文化的脈絡之中。如果藝術家需要執行

    「打怪」的實踐,則這隻「怪獸」又是何物呢?是迂腐不變的藝術教條嗎?

    是層層剝削的資本主義結構嗎?是盲目狂熱的國族想像嗎?是麻木不仁

    的戰爭與殖民史嗎?是冷漠無情的當代生活嗎?還是這些「怪獸」其實僅

    是藝術家自身的建構,藉此來強化藝術家作為英雄的想像呢?不論「打怪」

    是當代文化的鏡像,還是當代藝術的必然結果,本屆關渡雙年展,以 10+10

    (十位藝術家與十位策展人聯手演繹) 的合作模式,建立起屬於關渡美術

    館自身特有的主體性以及藝術話語權。

    除了關渡雙年展,關渡美術館也同時策劃「亞洲當代藝術論壇」,提供亞

    洲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各地藝術社群等,一個良好的對話交流平台。

    總參觀人數共有 1萬 4,077人。

    5、2016關渡光藝術節

    2016第一屆關渡光藝術節於 10月 1日至 30日於臺北藝術大學校園順利

    展出 ,為期一個月的光藝術盛會,有別傳統燈會作法,本展覽強調科技

    媒體的藝術性,作品分佈於北藝大校園成為夜間地景藝術,推廣新媒體藝

    術欣賞族群,透過社群媒體宣傳造勢活動,達成點亮關渡山頭的奇景。

    除了許多以光藝術為主題的精彩展覽外,開幕表演將由 XXXXX團體演出,

    系列活動包括新媒系與中央大學資工系合作團隊表演音像互動節目

    FLASH,並邀請藝術家舉辦講座、工作坊,分享其創作理念與提供半成品

    讓民眾實際體驗,達成藝術與科學教育目的。

    參展藝術家(學校師生及校友):

    (1)光林 Light Forest / 「XXXXX」

    (2)Playkid / 戴嘉明

    (3)時光-戶外 2 Current Light - outdoor, 2 / 藝術家:姚仲涵

    (4)裝置微光計劃:草原 The Glowing Light Project:Grassland / 莊

    志維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1

    (5)竄流 Channeling / 呂孟蓉、蔡孟汝、盧玫瑛、起慕德塔娜

    (6)影皮隨我身 II A shadow puppet follows me only / 魏德樂、林

    書瑜、詹媛安

    (7)漫漫走 Keep Walking / 謝宛庭、薛如婷、卓綺柔、孫士韋

    (8)光,相見,因手機 Light and Meet by Phone / 王秋雯、許素朱

    (9)SkyLight : Cloud / 何理互動

    (10)光引 Intro / 蔡岱臻、蘇粲淵、許宜蓁、王子昀

    (11)Blue Dream / 高德亮、黃懷陞、許巽翔

    藝術家講座與工作坊

    10月份共舉辦 16場「光藝術」主題講座與工作坊活動

    講座與工作坊主題:

    • 風光花

    • 我與我的小綠人

    • 小綠人:「LEDCUBE工作坊」

    • 捉光遊戲

    • 流竄路徑

    • 電-光-噪音

    • 城市邊緣的媒體進攻

    • 科技藝術與物聯網

    • 跳進《無底洞》進入《健身房之夢》

    • 生成無底洞

    • 親愛的,我把特效成真了

    • DIY投影機

    (十二)持續推動國際交流

    1、辦理教育部 105學年度「獎助大專院校選送學生出國研修或國外專業實習

    -學海系列獎學金」案及交換學生計畫業務 15人次。

    2、協助國際暨大陸交換學生入學辦理註冊、住宿及認識校園環境相關事宜,

    105年度國際暨大陸交換學生 42人次。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2

    3、協助 105學年度 57名境外學生(外國新生、僑生、陸生)填報教務處學籍

    資料系統並辦理註冊、健康檢查以及居留證與逐次入台證換發等相關事

    宜,並舉辦境外學生暨交換學生之新生說明會暨餐會。

    4、赴國外大學院校參訪及締約交流,105年度計有荷蘭(阿姆斯特丹)、法國

    (里昂)、德國(柏林)、瑞士(蘇黎士)等,並至蒙古參加 ALIA理監事會。

    另於本校辦理 2016年開南展翼:藝術高教領袖高峰會議。105年度 1月

    至 12月已完成之締約校院,包括大陸北京舞蹈學院、蒙古國立藝術與文

    化大學、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英國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芬蘭美術學院,

    赫爾辛基藝術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帕契斯藝術學院、香港演藝學院續

    約等。本校今年累積之國際夥伴達 74個。

    (十三)藝術資源及推廣教育

    1、推廣教育

    本校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 105年度共開設推廣教育非學分班 170班,

    隨班附讀學分班 56班,暑期辦理「summer school」活動,辦理一梯次共

    有 3大班及 7小班,242人次參與,105年實際參與本校推廣課程及活動

    人次超過 2,450人次。

    105年持續推出「音樂美學講座」「西洋藝術博物館之旅全主題」、「經典

    電影劇作探討」、「世界 Look out」等多元的主題式講座、課程,讓學員

    可依個人的時間及需求選擇課程。

    有鑑於社會大眾對於藝術學習的興趣,本校回應大眾需求,延續 104年讓

    藝術走進城市生活,落實藝術學習無距離的理想,除了於關渡校區、華山

    學堂、光點電影學堂、大稻埕學堂、市長官邸沙龍學堂及國際藝術村學堂

    辦理藝術推廣教育課程外,105年更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開設史博學

    堂,規劃與史博相關之專業職能及生活審美沙龍等藝術課程,讓有興趣的

    民眾可以就近學習藝術,也可以來本校體驗不一樣的藝術課程。

    除此之外,秉持實現全民藝術之理想,讓藝術教育從小扎根,於暑假期間

    安排夏日遊學營隊「summer school」,以十天九夜藝術學校向國內外中學

    生招生,「十天九夜藝術學校」(7月 9日至 18日,含食宿)依不同藝術

    領域進行招生,分別為:「美術學校」、「動畫學校」、「戲劇學校」、「電影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3

    學校」、「新媒學校」、「舞蹈學校」6個藝術專業學校。各主題學校於本校

    各專門系館裡進行授課,讓中學生在大學校園裡,提前接受獨立思考、創

    意學習的藝術大學教育。

    2、藝大書店

    2016年書店主辦了兩場展演活動分別是在二月的「李德筠新歌分享-特色

    書店巡迴演出」以及五月時的「MINA-在筆尖上舞動的詩畫原作展+創作分

    享會」期間出席活動人數約 50位,達到空間使用更加多元豐富的目的,

    同時也能增加同學們與分享者的交流互動機會。在特殊節假日時書店因應

    校內需求,籌辦一些主題式銷售活動,例如九月份的「我的書桌-開學 85

    折特賣活動」和十二月開始的「Christmas-耶誕快閃活動」,配合活動彈

    性增加文具或禮品進貨品項和數量。在鼓勵大眾養成思考及閱讀習慣的方

    向下我們不定期發想一些特定的議題,像是「攝影的本質」,帶大家認識

    國內外偉大的攝影師以及代表思想,「宗教與信仰」搭配三月迎媽祖的時

    事下,探討宗教的歷史及影響,「In Between」透過作者與讀者的轉化、

    詮釋,引發更多對話。

    2016年特色文創品牌的合作廠商增加了 13家,銷售平均可達到 30~35%,

    提袋數約 6,400筆,網路粉絲頁部分人數增加約 20%。

    (十四) 推動傳統藝術創新

    1、傳統藝術創新與推廣

    (1) 空間改造

    「未來.傳統實驗基地」(The FuturePast Lab) 於 105年 12月份因

    中心及基地入口標示不明確,為改善民眾參與活動、參觀展覽時尋覓

    地點的困難,依 105年 11月 1日 1051004214號簽呈辦理場域改造裝

    修乙案,所需經費由「關渡共生共好行動計畫」之「傳統實驗基地」

    計畫項下支應;另外安益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於同月份,為輔助「未

    來.傳統實驗基地」空間改善,特捐贈 8萬元整,作為 106年度「未

    來.傳統實驗基地空間改善計畫」。

    (2) 特展規劃

    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展出,本年度已規劃展出 4檔展覽及 3場工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4

    作坊及 2場講座,分別為「傳藝木精神—傳統木工藝.現在進行式」、

    「Transition/泰國攝影師的臺灣鏡像攝影」、「藍基因」、「印象」及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在北藝大 」。

    ① 「傳藝木精神—傳統木工藝.現在進行式」

    特展是由四位傳統木工藝習藝者莊博揚、羅又睿、張書瑋、林岱

    儀共同展出,透過學習傳統木工藝之經驗、身體知識的實踐,藉

    由此傳統實驗基地的空間場域,經由現場施作一刀一刻及互動性

    的展示設計,呈現出傳統木工藝正在進行的過程,傳達出內心所

    追尋的傳藝精神,並期盼能讓大家一起感受傳統木工藝之美,了

    解傳統木工藝的精神內涵。另分別辦理:

    a. 開幕活動舉辦半天講座課程,讓展者與觀展者能夠進一步了解

    在傳統木工藝的習藝過程以及製作過程,並傳達出傳統木工藝

    現在進行式的現況及發展。

    b. 傳統木工藝實作課程─手作檜木鑰匙圈

    c. 傳統木工藝實作課程─手作木湯匙

    d. 傳統木工藝文化講座─三腳渡龍舟文化講座(體驗香包製作及

    謝宗榮老師及劉清正師傅帶來精彩的端午民俗及龍舟工藝講

    座)

    e. 傳統木工藝文化講座─施鎮洋「工藝傳承的過去與未來」演講

    f. 傳統木工藝文化講座─三角渡踏查計畫

    g. 傳統木工藝實作課程─手作木刻淺盤

    ② 「Transition/泰國攝影師的臺灣鏡像攝影」

    邀請 Angela Srisomwongwathana來臺參訪交流,期待透過 Angela

    的鏡頭(or觀景窗),發掘你我習以為常,但可能十分珍貴而特殊

    的臺灣文化價值。

    a. 開幕茶會暨導覽。由傳研中心同仁分享泰國攝影師來臺交流情

    形與在地聯結、激發出藝術創作、並由本中心發想及策畫展覽

    的過程。校內外來賓參與人數約 32人,對於展出作品及國際

    藝術家交流活動討論十分熱烈。

    http://cta.tnua.edu.tw/zh/focus_8/index.htmhttp://cta.tnua.edu.tw/zh/focus_8/index.htm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5

    b. 講座:「守護無形文化資產及傳統工藝-以泰國 Naga Long Boat

    為例」(介紹泰國 Naga Long Boat以及保存文化資產經驗過

    程,約 22人參與,反應熱烈)

    ③ 「藍基因」

    以藍染世界地圖為主軸,梳理藍基因在世界各地表現、傳遞及活

    化的狀況,並展出以藍染技法創作之客家歌舞劇「相思、香絲」

    戲服,展現藍基因多元及豐富的當代運用,與未來發展之可能性。

    a. 工作坊:「南印度古法繪染示範教學」(與南投自然色染工坊合

    作共同主辦,邀請印度家傳繪染藝師 Niranjan Jonnalagada

    進行南印度古法繪染教學,校內外來賓人數約 57人參與,民

    眾參與非常踴躍)

    ④ 「印象」

    與美術系合作,由美術系蔡根老師策劃統籌,展出師生及校友赴

    南印度參訪後所發想蘊釀之作。展覽呈現創作者在南印所見、所

    聞、所感、所思,真實凝視創作者,同時也是旅行者的自我,在

    限定的時空框架下,共同經歷卻各自獨立的藝術創作,感受旅程

    與作品並置共存的靈光---「時空的奇異糾纏:遙遠之物的獨一顯

    現,雖遠,猶如近在眼前」。

    a. 開幕茶會於 10/28日晚間舉行,校內外來賓參與人數約 42人,

    交流活動十分熱烈。

    ⑤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在北藝大」

    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及傳音系合作,共同規劃「未褪色的

    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在北藝大」。此展由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博

    物館特展「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

    再現」所衍生。展覽重點在於展示一套 2008年由本校傳統音樂學

    系所購置的緬甸塞恩 (Hsaìng) 全套樂器。本展覽延續前檔特展,

    側重這套樂器在當代的物質、社會及人文等多元面向,將引領觀

    眾一覽金碧輝煌的緬甸樂舞世界。

    a. 開幕活動(邀請兩位來自緬甸的 Kyaw Myo Naing & Parami Shyon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6

    以及「五朵金花音樂舞蹈藝術團」的團員-Dan Dan&Ni Ni帶來

    精彩的音樂演奏與舞蹈表演)

    b. 工作坊:亞洲傳統樂舞工作坊—緬甸古典舞蹈的風華(以緬甸

    古典舞蹈的 24 款基本舞步及逗趣舞為主)

    (3) 校內合作

    ① 與音樂學系合作,於未來.傳統實驗基地進行一系列之「午間音

    樂會」活動,由「弦樂四重奏與木管五重奏聯合午間音樂會」於

    10/12進行傳統與現代的激盪演出。

    ② 研擬「緬甸音樂工作營」、「排灣族藝術與社區營造工作營」及「未

    來•傳統實驗基地場域改造計畫」等具傳統藝術教育意義及關渡

    地區社區經營之課程與空間改造計畫,期以加入「關渡共生共好

    行動計畫」第二年計畫,拓展中心成長與跨域合作能量。

    (4) 計畫申請

    向客家委員會申請「客家文化技藝文化師資培育計畫」,將客家文化

    技藝融入語言教學內容,規畫客家文化-藍染技藝培訓課程,希望能

    達到游於藝、做中學,不僅培訓更多第一線客語教學工作者,從事推

    展客家語言文化的深入主題式教學工作,更能達到提升客家族群的自

    我認同,建立文化自信心的長期策略與目標。

    師資培育由 20名報名學員於校內學習藍染知識及進行實作工作坊。

    工作坊以「南印度古法繪染示範教學」(與南投自然色染工坊合作共

    同主辦,邀請印度家傳繪染藝師 Niranjan Jonnalagada進行南印度

    古法繪染教學,校內外來賓人數約 57人參與,民眾參與非常踴躍)

    2、國內、外合作與交流

    (1) 協辦合作

    ① 與本校國際交流中心共同規劃澳洲國立藝術大學移地課程「2016

    年移地教學」。延續澳洲國立大學(後簡稱 ANU)與國立臺北藝術

    大學(後簡稱北藝大)共同合作之「Art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移地教學計畫,2016年將由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後簡稱傳

    研中心)負責課程總策劃、國際交流中心(後簡稱國交中心)綜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7

    理行政統籌等工作。

    將以「Arts Rooted in Tradition and Community」為主題,規

    劃一系列反映臺灣傳統藝術與環境(Traditional Arts and

    Environments)、傳統藝術與社群(Traditional Arts and

    Communities)、傳統藝術與當代生活(Traditional Arts and its

    Contemporary Meanings)、傳統藝術與產業(Traditional Arts as

    Industries)、傳統藝術與教育(Traditional Arts and

    Education)等面向之課程。

    課程自 2016年 11月 23日起至 12月 12日止,實際教學時間共計

    14天。結合講座、工作坊、田野調查與個人小型研究口頭發表之

    各項移地教學課程。

    ② 與傳音系校友所組成之「猴囝仔北管樂團」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呂心純副研究員合作,以「鑼鼓和鳴-臺灣與緬甸樂舞交

    流計畫」申請文化部「翡翠計畫-東南亞人士來臺文化交流合作」

    計畫案,期擬邀請緬甸國寶級的歌唱家兼六音鼓手Ma Hlaing Than

    Tun(Aye Kyu)、以及新生代最具影響力的塞恩樂 Myo Hein Oo來

    臺進行文化交流,舉辦一系列相關活動,以推廣緬甸藝術與文化。

    (十五) 藝術與科技的未來─前瞻創作開發計畫

    1、發展創新技術研究,奠定跨領域展演創作基礎

    本校藝術與科技中心致力於發展前瞻創新技術,105年度技術研發重點分

    述如下:

    (1) 自動化展演控制技術

    為因應科技藝術展演的多元及跨域性,規劃進行半自動與全自動控制

    技術開發與系統測試等多項實驗,包含多元展演模式評估與分析、多

    款硬體設備連結配套與運作實驗、遠距離通訊可行性評估與測試、無

    線控制模組評估、自動控制編程設定與除錯、跨平臺實機實驗開發測

    試等項目,以應用在跨領域展演創作中。

    (2) 多頻道影像拼貼與整合技術

    依新媒體藝術展演中常使用到的視訊類型進行整合,規劃進行多項測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8

    試,包含網路通訊協定溝通實驗、多項視訊訊號整合、即時影像擷取

    方式研究與測試、影音分軌與同步實驗、多圖層影像堆疊研究與測

    試、多點拼貼技術選用與實作、整合系統播放效能評估與實機運作等

    項目,以應用於新媒體藝術創作中進行呈現。

    2、探索新媒體藝術的軌跡脈絡,展現未來藝術發展願景

    本校藝術與科技中心長年致力於跨領域科技藝術展演活動,年度跨域創作

    作品《索多瑪之夜》為一 2年期的創作計畫,以薩德侯爵所著《索多瑪

    120天》為靈感發想來源,由虛構的謀殺事件為敘事框架,重啟對當代性

    的思考;包含視覺裝置作品與新媒體科技動態演出,以高度象徵與隱喻的

    表現,透過數位自動控制,將當代精神上的分裂、騷亂與生存的曖昧情境

    轉化為聲光影像、機械運動、體感偵測和鐳射光互動等元素的調度,讓觀

    眾體驗介於敘事文本、新媒體視覺與劇場情境的嶄新經驗,進而思索科技

    對生命與感知的操控,並構成一個對文明困境與死亡昇華的大型跨域創

    作。展覽地點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室 1B,展覽時間為 104年 10月 3日

    至 105年 1月 10日,共計演出場次 821場,參觀人次 22,339人;同時為

    落實人才培育,整體製作期間共計招募 25位實習生及服務學習志工協助

    規劃並參與製作工作,提供學生實際參與新媒體藝術大型展演學習機會。

    3、國際重量級藝術家參與交流,辦理多樣化的教育推廣活動

    本校藝術與科技中心 105年度辦理科技藝術教育推廣活動共計 4場,邀請

    德國、法國、芬蘭及臺灣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提供本校師生與國際大師

    當面請益與交流的機會,參與師生皆表示收穫良多,共計約 255 人次參

    與。總計活動詳情如下:

    (1) 《未來媒體跨界狂潮》講座展演系列

    ① 5月 20日邀請德國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 Sven Bergelt先生、臺

    灣策展人傅雅雯小姐共同對話,進行《逃離何處?》國際座談會,

    活動於本校研究大樓 R211視訊會議室舉行,共計 40人次參與。

    ② 12月 13日邀請法國龐畢度音樂與聲學研究中心(IRCAM)的藝術

    家 Olivier Pasquet先生與 Gilbert Nouno先生進行《數位構成

    與聲音視覺》專題講座,活動於本校研究大樓 R211視訊會議室舉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29

    行,共計 95人次參與。

    (2) 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坊

    ① 3月 9日辦理為期兩天的《游擊式電影創作》論壇工作坊,邀請

    德國柏林 HELDENFILM製作公司導演兼製作人 Marco Wilms先生進

    行授課,以所創作的電影《藝術戰爭 Art War》為案例解說,分

    享”個人”團隊電影製作方式、要點、及所運用的游擊式拍攝手

    法,活動於本校研究大樓國際書苑 R408空間舉行,共計 60人次。

    ② 10月 13日辦理為期兩天的《流動頻譜 * 柏林》示範演出暨工作

    坊,邀請西班牙暨芬蘭裔的聲音/影像藝術家 Abe Pazos Solatie

    先生與臺灣音樂家/音樂技術專家廖美芳小姐進行授課,以他們

    的作品《Floating Spectrum》進行示範演出與Processing課程教

    學,讓學員學習如何使用數位編程進行影音創作,活動於本校研

    究大樓 R101教室舉行,共計 60人次。

    4、建立跨領域整合與科技藝術交流平臺,設置全臺唯一常設性科技藝術展覽

    本校基於科技藝術研發與創作成果之呈現及擴大對外推廣的重要性,為更

    進一步促進國際相關科技藝術與學術團體間之交流,2009年於藝術與科

    技中心規劃設置全臺第一個科技藝術作品常設性的專業展覽室,並於2010

    年 3月完成啟用。展覽室啟用以來,國內外參觀團體及來賓反應熱烈,透

    過專人導覽介紹與實際操作解說,除有效推廣科技藝術的教育目的,拉近

    展覽館與觀者之間的距離,並達到促進國際科技藝術機構與學術團體的互

    動與交流。105年度重要參訪說明如下:

    (1) 來訪重要人士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先生、國家教育研究院許添明院長、立法委員

    黃國書先生、法國 IRCAM龐畢度音樂與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Olivier

    Pasquet先生與 Gilbert Nouno先生、澳洲 Artlink藝術雜誌創辦編

    輯亞洲項目總監 Stephanie Britton女士、美國女性主義藝術家

    Martha Wilson女士、奧克蘭大學 Associate Professor Ralph Buck

    先生、沃爾夫基金會執行長 Dr.Liat Ben David、韓國國家現當代美

    https://processing.org/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0

    術館策展人李秀貞女士、福岡教育大學阿部守教授、印尼萬隆理工學

    院校長 Kadarsah Suryadi先生、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

    Richard Allen先生、藝術家楊金池先生 …等。

    (2) 來訪重要單位與學校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渭南師範學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辦公室、香港城市大學、法國在臺協會、臺灣戲

    曲中心、臺灣國際扶輪社、精技電腦、協和陶瓷、葡眾企業、國立清

    華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國立內

    壢高中、新北市立三芝國中…等。

    總計 105年度來訪之國內外單位共 43團,參訪人數共計 619人。藉由展

    覽室的開放,來訪人士大多表示透過直接與展品接觸的參觀方式,顛覆以

    往對藝術的刻板印象,藉由互動方式體驗,除能理解藝術創作者所想表達

    的意涵,同時也使觀者更貼近科技藝術。

    ◎ 業務計畫之實施內容,已完成或未完成之說明及因應改進措施

    業務計畫 實施內容 已完成或未

    完成之說明

    因應改

    進措施

    業務成本與

    費用

    教學成本 提升教學品質,整合教學資

    源,學生輔導工作之加強,

    充足圖書館館藏資源,強化

    全校資訊教育及軟、硬體建

    設,進行推廣教育的推動

    等,以提升藝術教育及學術

    研究水準,培養學生成為藝

    術專門人才。

    已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業

    務計畫全年度預算數 6

    億 159萬 9,000元,決算

    數為 6億 4,548萬 9,364

    元,達預算數 107.30%。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1

    業務計畫 實施內容 已完成或未

    完成之說明

    因應改

    進措施

    其他業務

    成本

    本計畫為設置獎助學金,以

    鼓勵學生增進求學興趣及

    加強專技能力之培育。

    已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業

    務計畫全年度預算數

    1,005萬元,決算數為

    1,074萬 7,963元,達預

    算數 106.94%。

    管理及總

    務費用

    本計畫為處理文件收發,物

    品採購、儲藏、保管、零星

    修繕,校區環境整理及主

    計、人事等業務之處理。

    已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業

    務計畫全年度預算數 1

    億 7,287萬 8,000元,決

    算數為 1億 5,826萬

    6,482元,達預算數

    91.55%。

    其他業務

    費用

    為配合本校各項招生所需

    經費。

    已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業

    務計畫全年度預算數 601

    萬元,決算數為 546萬

    9,934元,達預算數

    91.01%。

    財務費用 為配合本校借款償還利息

    所需經費。

    本業務計畫全年度預算

    數 87萬 1,000元,決算

    數為 0元。主要係以本校

    自有資金先行支應研究

    生宿舍工程款,未執行貸

    款計畫所致。

    其他業務

    外費用

    為配合本校藝大書店經營

    及非屬上列費用等所需經

    費。

    已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業

    務計畫全年度預算數

    2,740萬 7,000元,決算

    數 2,115萬 2,598元,達

    預算數 77.18%。

    固定資產建

    設改良擴充

    土地改良

    本校邊坡地錨補強改善。 土地改良物本年度預算

    數 591萬元,辦理流出數

    為 541萬 2,000元,合計

    為 49萬 8,000元,全數

    執行完畢。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2

    業務計畫 實施內容 已完成或未

    完成之說明

    因應改

    進措施

    房屋及建

    本校研究生宿舍等新建工

    程款項。

    房屋及建築以前年度保

    留數 4,985萬 4,560元,

    本年度預算數 1,200萬

    元,辦理流入數為 20萬

    9,704元,合計為 6,206

    萬 4,264元,依實際工程

    進度已執行 6,099萬 467

    元,餘 107萬 3,797元已

    辦理保留。

    機械及設

    為配合教學及行政需要與

    電算中心資訊設備、各相關

    教學及展演所需設備。

    機械及設備以前年度保

    留數 171萬 3,587元,本

    年度預算數 1,142萬

    2,000元,辦理流入數為

    502萬 3,709元,合計為

    1,815萬 9,296元,已執

    行 1,732萬 6,305元,停

    止執行數 83萬 2,991元。

    交通及運

    輸設備

    為配合教學及行政需要,擴

    充通訊、運輸等設備。

    交通及運輸設備本年度

    預算數 20萬元,辦理流

    入數為 294萬 9,117元,

    合計數為 314萬 9,117

    元,全數執行完畢。

    什項設備 為配合教學及行政需要,購

    置圖書等雜項設備。

    什項設備以前年度保留

    數 98萬 2,381元,本年

    度預算數 1,736萬 3,000

    元,辦理流出數為 277萬

    530元,合計數為 1,557

    萬 4,851元,已執行

    1,511萬 6,042元,停止

    執行數 45萬 8,809元。

    二、收支餘絀情形:

    (一)收入決算數與收入預算數比較情形:

    本年度決算數業務收入 7億 4,427萬 9,438元,業務外收入 6,573萬 5,013元,

    合計 8億 1,001萬 4,451元,較預算數 7億 6,755萬元增加 4,246萬 4,451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3

    達 5.53%,茲將收入各科目決算數與預算數增減情形分析如下:

    1、學雜費收入:決算數 1億 7,654萬 8,890元,較預算數 1億 7,148萬元增

    加 506萬 8,890元達 2.96%,主要係學雜費等收入較預期增加所致。

    2、學雜費減免:決算數 814萬 5,177元,較預算數 868萬元減少 53萬 4,823

    元達 6.16%。

    3、建教合作收入:決算數 7,003萬 8,096元,較預算數 5,100萬元增加 1,903

    萬 8,096元達 37.33%,主要係因本校教師接受校外委託計畫案收入較預

    期增加所致。

    4、推廣教育收入:決算數 1,617萬 2,335元,較預算數 1,580萬元增加 37

    萬 2,335元達 2.36%。

    5、權利金收入:決算數 42萬 1,169元,原未編列預算,主要係本校授權出

    版權利金收入。

    6、學校教學研究補助收入:決算數 4億 2,127萬 6,000元,與預算數相同。

    7、其他補助收入:決算數 6,075萬 5,398元,較預算數 4,142萬元增加 1,933

    萬 5,398元達 46.68%,主要係因教育部及其他機關之補助款較預期增加

    所致。

    8、雜項業務收入:決算數 721萬 2,727元,較預算數 900萬元減少 178萬

    7,273元達 19.86%,主要係因招生業務收入較預期減少所致。

    9、利息收入:決算數 275萬 948元,較預算數 100萬元增加 175萬 948元達

    175.09%,係銀行存款利息收入較預期增加所致。

    10、資產使用及權利金收入:決算數 4,504萬 7,381元,較預算數 4,300萬元

    增加 204萬 7,381元達 4.76%,主要係因學生住宿費、場地出租及停車費

    等收入較預期增加所致。

    11、受贈收入:決算數 895萬 1,430元,較預算數 1,345萬 4,000元減少 450

    萬 2,570元達 33.47%,主要係受贈收入較預期減少所致。

    12、賠(補)償收入:決算數 119萬 4,737元,較預算數 80萬元增加 39萬

    4,737元達 49.34%,主要係本校逾期交貨(完工)罰款及借書逾期罰款收入

    較預期增加所致。

    13、雜項收入:決算數 779萬 517元,較預算數 800萬元減少 20萬 9,483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4

    達 2.62%,主要係因書店收入等其他收入較預期減少所致。

    (二)支出決算數與支出預算數比較情形:

    本年度業務成本與費用決算數 8億 1,997萬 3,743元,業務外費用決算數為

    2,115萬 8,362元,共計 8億 4,113萬 2,105元,較預算數 8億 1,881萬 5,000

    元增加 2,231萬 7,105元達 2.73%,茲將支出各科目決算數與預算數增減情形

    分析如下:

    1、教學研究及訓輔成本:決算數為 5億 6,984萬 9,542元,較預算數 5億

    4,211萬 9,000元增加 2,773萬 542元達 5.12%,主要係因教學相關之講

    座鐘點費用、電子計算機軟體服務費用、其他專業人員服務費用及用品消

    耗費用等較預期增加所致。

    2、建教合作成本:決算數為 6,220萬 7,504元,較預算數 4,718萬元增加

    1,502萬 7,504元達 31.85%,主要係因本校接受校外委託計畫案收入較預

    期增加,成本亦相對增加。

    3、推廣教育成本:決算數為 1,343萬 2,318元,較預算數 1,230萬元增加

    113萬 2,318元達 9.21%,主要係因本年度辦理推廣教育課程收入增加致

    講師鐘點費及場地租借費用較預期增加。

    4、學生公費及獎勵金:決算數為 1,074萬 7,963元,較預算數 1,005萬元增

    加 69萬 7,963元達 6.94%,主要係發放學生獎助學金較預期增加所致。

    5、管理費用及總務費用:決算數為 1億 5,826萬 6,482元,較預算數 1億

    7,287萬 8,000元減少 1,461萬 1,518元達 8.45%,主要係依勞動基準法

    第 56條規定,所應提撥足額之勞工退休準備金較預期減少。

    6、雜項業務費用:決算數為 546萬 9,934元,較預算數 601萬元減少 54萬

    66元達 8.99%,主要係因撙節辦理招生業務,致相關費用較預期減少。

    7、利息費用:決算數為 0元,較預算數 87萬 1,000元減少 87萬 1,000元,

    主要係以本校自有資金先行支應研究生宿舍工程款,未執行貸款計畫所

    致。

    8、兌換短絀:決算數 5,764元,原未編列預算,係年底外幣評價損失。

    9、雜項費用:決算數為 2,115萬 2,598元,較預算數 2,740萬 7,000元減少

    625萬 4,402元達 22.82%,主要係因校務基金聘用人員費用較預期減少及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5

    折舊及攤銷費用較預期減少所致。

    三、餘絀撥補實況:

    本年度短絀 3,111萬 7,654元,較預算短絀數 5,126萬 5,000元減少短絀

    2,014萬 7,346元,主要係因用人費用較預期減少所致,本年度撥用公積 3,111

    萬 7,654元填補後,決算待填補之短絀為 0元。

    四、現金流量結果:

    (一)本年度業務活動之淨現金流入6,578萬4,544元,較預算數淨現金流入4,370

    萬 1,000元增加 2,208萬 3,544元達 50.53%,主要項目如下:

    1、本年度短絀 3,111萬 7,654元,較預算短絀數 5,126萬 5,000元減少短

    絀 2,014萬 7,346元達 39.30%,主要係因用人費用較預期減少所致。

    2、折舊及折耗 7,654萬 3,409元,較預算數 9,153萬元減少 1,498萬 6,591

    元達 16.37%,係資產實際提列折舊數。

    3、攤銷 1,244萬 7,760元,較預算數 911萬元增加 333萬 7,760元達

    36.64%,係電腦軟體及遞延費用實際攤銷數。

    4、兌換短絀 5,764元,原未編列預算,係外幣評價損失。

    5、其他(減少)194萬 9,926元,較預算數 567萬 4,000元減少 372萬 4,074

    元達 65.63%,主要係以前年度以費用入帳,本年轉列什項設備 2,936

    元,指定用途受贈款項之收入及支出,致其他準備金淨增加 194萬 6,990

    元。

    6、流動資產淨減數 1,467萬 6,855元,原未編列預算,係應收款項、預付

    款項等淨減少數。

    7、流動負債淨減數 482萬 1,664元,原未編列預算,係應付款項及預收款

    項等淨減少數。

    (二)本年度投資活動之淨現金流出 1億 2,087萬 3,105元,較預算數淨現金流出

    6,535萬元增加 5,552萬 3,105元達 84.96%,主要項目如下:

    1、減少其他資產 1,755萬 2,660元,原未編列預算,係存出保證金與暫付

    及待結轉帳項減少數。

    2、增加固定資產 9,660萬 3,922元,較預算數 4,689萬 5,000元增加 4,970

    萬 8,922元達 106.00%,主要係本校研究生宿舍新建工程以前年度保留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基金

    總說明

    中華民國 105年度

    36

    及本年度預算實際執行數。

    3、增加無形資產 236萬 8,632元,較預算數 345萬 8,000元減少 108萬

    9,368元達 31.50%,主要係電腦軟體購置較預期減少。

    4、增加遞延借項 2,058萬 2,185元,較預算數 1,499萬 7,000元增加 558

    萬 5,185元達 37.24%,主要係資產大修較預期增加。

    5、增加其他資產 1,887萬 1,026元,原未編列預算,主要係存出保證金及

    暫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