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20 7 24 星期五 6133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 4 零售价: 1.20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张娜 电话:( 010 81785188-3013 电子邮箱: zhangna_free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全文见中国经济新闻网 www.cet.com.cn 本报记者 王晶晶 7 22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 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会 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 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 重要途径,并具体提出了鼓励个体 经营,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网络 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 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 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 灵活就业岗位等就业措施。 想找工作?不难! 两年前的姚璐(化名)还是一 名电视台的音视频编辑,由于结婚 生孩子,她无奈辞掉工作,成为全 职妈妈。“在北京花销太大,再不工 作连娃都养不起了。”面对每个月 的各种开销,她皱起了眉头。久经 思考,她决定尝试微商。这样既不 耽误看孩子,又不耽误业余时间工 作。她创建的“Lovely baby”社交 平台群在短短的一周内就有了近 100 个客户。 由于社交平台电商的成本相 对较低,且更重视口碑,她选择的 宝宝用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实 惠,经营了一个月,她已经有了 2000 多元的收入。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了解到,像姚璐这样选择自主 就业的人不在少数。随着新就业 形态层出不穷,就业的渠道也越来 越灵活多样化。 “政府鼓励互联网平台创造就 业机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 举措和手段,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有利于促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 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向‘新常态’ 的转变,并实现充分就业。”国家职 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 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 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呈现出 规模品质加速提升、结构效益不断 优化和业态模式持续创新的新特 点和新特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 平台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助力 农产品上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当前,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显 示出强劲的动力和韧性。国家统 计局的数据显示, 2020 年上半年全 国网络零售额达 5.2 万亿元,其中, 实物商品实现零售额 4.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4.3%,占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的比重上升到 25.2%。中国互 联网协会的报告显示,去年社交电 商从业人员规模约为 4800 万人,年 增速高达 50%以上。在社交电商平 台上,活跃着大量的自由职业者、 全职妈妈,其中有不少来自偏远农 村地区。“网络零售起到中国消费 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也让闲置劳 动力重回工作岗位,灵活就业保民 生效果明显。”李建华说。 在李建华看来,政府更好支持 多渠道就业还应从两方面予以重 点支持,一是不断完善电商扶持政 策,特别是关于“电商补税”等敏感 问题的处理,如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的《关于优化税务执法方式严禁征 收“过头补税”的通知》,给互联网 平台和企业送上“及时雨”,吃下 “定心丸”,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健康 持续发展。二是补农村地区基础 设施特别是“快递物流”的短板,在 完善农村流通设施、提升农产品供 应链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上下功 夫,利用好涉农互联网平台就地安 置劳动者就业,支持农民和新农人 利用电商创业。 先就业再择业 2020 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 874 万人,同比增加 40 万人,再一 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人 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表示,高 校毕业生就业预期高,部分毕业生 存在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现 象,毕业季到来后大量毕业生集中 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将更加 凸显。 □□□□□□□ (下转 2 版) 多渠道灵活就业 让找工作不再犯难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成刚 习近平总书记 7 21 日在企业 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遭受新 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受增长低迷、单 边主义和贸易壁垒等环境因素影响 的中国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鼓舞 了信心士气。尤其是对民营经济而 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要加大政 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 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 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的表述,铿 锵有力、掷地有声,为民营经济长期 稳定发展夯实成长基础,释放内生 活力,给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业界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 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 献,即税收贡献率超过 50%,对 GDP 贡献率超过 60%,高新技术企业占 比超过 70%,城镇就业超过 80%,对 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 90%,民营经 济无疑已经成为实现“稳增长、促就 业”目标的重要力量源泉。但长期 以来,困扰民营企业成长的“市场冰 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问题仍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除自身原因外,更 大因素则在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公 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为支持 民营经济发展,就民营企业重大关 切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 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 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 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的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 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 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等诸多重大改革举措,一以贯之的 宗旨,是通过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 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以市场化 改革为导向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以 保证不同的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 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 优化。 当前制度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 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准入 机制所形成的门槛未能完全破除, 阻碍了民营经济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步伐。于计划经济夹缝中崛起的民 营经济, 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 发展过程,虽然门槛不断降低,“玻 璃门”渐次破碎,但由于对民营经 济高风险性和产权性质差异性的 偏颇认知仍遗留了一定程度的歧 视。二是不完善的法制环境在保 障民营经济合法利益方面相比发 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不同经济制 度主体直接或间接享有的权利不 尽相同。三是融资制度对民营经 济缺少足够的调整和转变,或制度 政策执行不到位。 如何营造民营经济长期稳定发 展的制度环境,短期举措在于继续 推进和落实好减税降费、简政降负 的惠企政策。长期来看,如习近平 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要“打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包括了与企业经营管 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一切制度政策、办 事程序等,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 府治理能力、市场公平与准入、私有 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保障、财 政税收制度、跨境贸易服务水平、行 政办事效率等所有内容。作为最重 要的制度因素,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 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上限和下限。 稳定民营企业制度环境,需要 保持国家政策的接续与连贯,减少 不确定性;需要“刀刃向内”的自我 革新,通过负面清单逐渐削减和破 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营商环境测评, 倒逼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依法 履职效能;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保 护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真正认 识和承认民营企业家对整体经济增 长不可磨灭的贡献;需要进一步树 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建立亲清政商 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下,促 进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以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改革导向,广 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能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 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稳定制度环境 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时报时评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 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强调 本报记者 范思立 全球化倒退趋势大有加速之 势,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强化了反 全球化力量。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下,中国将何去何从?在此关 键时刻,中国最高层的回应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本周在企业家座 谈会上表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 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 共赢是长期趋势。 全球化的发动机变为去 全球化的主力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超级 全球化,无论是深度、广度,甚至是 主权让渡程度,都超过历史上任何 一个时期。 事实上,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 是冷战后全球化的发动机,且超级 全球化的超额红利事实上都被美国 拿走了,但现在美国为何成为反全 球化的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 究员张燕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 示,全球化的超额红利巨大,贪婪吹 起了科技和金融泡沫,制造了全球 非理性和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越来 越脱实向虚。一旦泡沫破灭,全球 化红利最大受益者成了全球化利益 的“受损者”。从这个角度看,反全 球化在西方获得了不少支持。 超级全球化的整体效率越高, 全球化红利越多,发达国家内部的 不公平程度就越高。当各种矛盾积 累到一定程度,利益受损者就会起 来反对超级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 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对本报记者 说,可逆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 征之一,冷战结束以后的经济全球 化进程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 后开始出现逆转; 2016 年之后,全 球化倒退迹象更加明显,最突出的 是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 一系列反全球化贸易政策。 历史经验说明,全球化在增进 各国经济黏合度的同时,如果不能 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解决好经 济黏合度内在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 矛盾,最终会导致破坏性机制出现, 使世界陷入冲突对抗。 疫情产生新的反全球化力量 姚枝仲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 反全球化力量并没有因疫情受到削 弱,反而因疫情得到强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发达 经济体出现短期经济衰退和长期经 济低迷,发达经济体要求制造业回 流的意愿更加迫切,其失业群体和 低收入群体希望得到保护的要求更 加强烈和急迫,因收入不平等和制 造业衰落等因素所产生的反全球化 力量也会因疫情而得到强化。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可 能趋于向好发展,而美国等发达经 济体将趋向于恶化,美国对中国的 战略竞争可能加剧,由此而产生的 反全球化力量同样不仅不会削弱, 反而会加强。 而且,疫情暴露了供应链全球配 置所产生的脆弱性。追求长期稳定 发展的国家,可能会因防止供应链全 球配置的脆弱性而将供应链更加收 缩于一个国家或者更少的国家之内。 疫情加深了经济物资的国家安 全属性,诸如口罩、医疗防护用具和 救治设备等过去可以依靠市场获取 并进行储备的物资,在疫情引起的 国家安全风险面前,具有了更加明 显的国家安全属性。 姚枝仲表示,为降低供应链全 球配置脆弱性和降低战略物资全球 获取的国家安全风险,各国竞相采 取保护主义措施,为疫情后的反全 球化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疫情强化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化 方面的作用,并逐步成为推动全球 化总体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具有更 大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抗击疫 情和迅速恢复经济的实际绩效远好 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因而中国疫情 防控政策和经济政策在国际上具有 更大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相对稳 定的经济增长和持续扩大的经济实 力,特别是持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 对外投资能力,持续增强中国推动 全球化的能力。(下转 2 版) □□□ 疫情进一步强化中国推动全球化的作用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jjsb.cet.com.cn/zgjjsb/20200724/A01.pdf2020/07/24  ·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jjsb.cet.com.cn/zgjjsb/20200724/A01.pdf2020/07/24  ·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第6133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版零售价:1.20元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张娜 电话:(010)81785188-3013 电子邮箱:zhangna_free@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新闻网

全文见中国经济新闻网www.cet.com.cn

■本报记者 王晶晶

7月 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

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会

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

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

重要途径,并具体提出了鼓励个体

经营,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网络

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

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

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

灵活就业岗位等就业措施。

想找工作?不难!

两年前的姚璐(化名)还是一

名电视台的音视频编辑,由于结婚

生孩子,她无奈辞掉工作,成为全

职妈妈。“在北京花销太大,再不工

作连娃都养不起了。”面对每个月

的各种开销,她皱起了眉头。久经

思考,她决定尝试微商。这样既不

耽误看孩子,又不耽误业余时间工

作。她创建的“Lovely baby”社交

平台群在短短的一周内就有了近

100个客户。

由于社交平台电商的成本相

对较低,且更重视口碑,她选择的

宝宝用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实

惠 ,经 营 了 一 个 月 ,她 已 经 有 了

2000 多元的收入。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了解到,像姚璐这样选择自主

就业的人不在少数。随着新就业

形态层出不穷,就业的渠道也越来

越灵活多样化。

“政府鼓励互联网平台创造就

业机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

举措和手段,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有利于促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

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向‘新常态’

的转变,并实现充分就业。”国家职

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

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

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呈现出

规模品质加速提升、结构效益不断

优化和业态模式持续创新的新特

点和新特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

平台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助力

农产品上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当前,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显

示出强劲的动力和韧性。国家统

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

国网络零售额达 5.2万亿元,其中,

实物商品实现零售额 4.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4.3%,占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的比重上升到 25.2%。中国互

联网协会的报告显示,去年社交电

商从业人员规模约为 4800万人,年

增速高达50%以上。在社交电商平

台上,活跃着大量的自由职业者、

全职妈妈,其中有不少来自偏远农

村地区。“网络零售起到中国消费

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也让闲置劳

动力重回工作岗位,灵活就业保民

生效果明显。”李建华说。

在李建华看来,政府更好支持

多渠道就业还应从两方面予以重

点支持,一是不断完善电商扶持政

策,特别是关于“电商补税”等敏感

问题的处理,如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的《关于优化税务执法方式严禁征

收“过头补税”的通知》,给互联网

平台和企业送上“及时雨”,吃下

“定心丸”,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健康

持续发展。二是补农村地区基础

设施特别是“快递物流”的短板,在

完善农村流通设施、提升农产品供

应链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上下功

夫,利用好涉农互联网平台就地安

置劳动者就业,支持农民和新农人

利用电商创业。

先就业再择业

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

破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再一

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人

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表示,高

校毕业生就业预期高,部分毕业生

存在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现

象,毕业季到来后大量毕业生集中

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将更加

凸显。 □□□□□□□(下转2版)

多渠道灵活就业 让找工作不再犯难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成刚

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企业

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遭受新

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受增长低迷、单

边主义和贸易壁垒等环境因素影响

的中国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鼓舞

了信心士气。尤其是对民营经济而

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要加大政

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

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

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的表述,铿

锵有力、掷地有声,为民营经济长期

稳定发展夯实成长基础,释放内生

活力,给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业界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

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

献,即税收贡献率超过 50%,对GDP贡献率超过 60%,高新技术企业占

比超过 70%,城镇就业超过 80%,对

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 90%,民营经

济无疑已经成为实现“稳增长、促就

业”目标的重要力量源泉。但长期

以来,困扰民营企业成长的“市场冰

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问题仍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除自身原因外,更

大因素则在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公

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为支持

民营经济发展,就民营企业重大关

切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

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

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

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的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

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

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等诸多重大改革举措,一以贯之的

宗旨,是通过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

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以市场化

改革为导向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以

保证不同的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

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

优化。

当前制度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

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准入

机制所形成的门槛未能完全破除,

阻碍了民营经济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步伐。于计划经济夹缝中崛起的民

营经济,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

发展过程,虽然门槛不断降低,“玻

璃门”渐次破碎,但由于对民营经

济高风险性和产权性质差异性的

偏颇认知仍遗留了一定程度的歧

视。二是不完善的法制环境在保

障民营经济合法利益方面相比发

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不同经济制

度主体直接或间接享有的权利不

尽相同。三是融资制度对民营经

济缺少足够的调整和转变,或制度

政策执行不到位。

如何营造民营经济长期稳定发

展的制度环境,短期举措在于继续

推进和落实好减税降费、简政降负

的惠企政策。长期来看,如习近平

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要“打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包括了与企业经营管

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一切制度政策、办

事程序等,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

府治理能力、市场公平与准入、私有

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保障、财

政税收制度、跨境贸易服务水平、行

政办事效率等所有内容。作为最重

要的制度因素,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

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上限和下限。

稳定民营企业制度环境,需要

保持国家政策的接续与连贯,减少

不确定性;需要“刀刃向内”的自我

革新,通过负面清单逐渐削减和破

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营商环境测评,

倒逼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依法

履职效能;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保

护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真正认

识和承认民营企业家对整体经济增

长不可磨灭的贡献;需要进一步树

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建立亲清政商

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下,促

进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以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改革导向,广

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能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

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稳定制度环境 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时报时评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

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强调

■本报记者 范思立

全球化倒退趋势大有加速之

势,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强化了反

全球化力量。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下,中国将何去何从?在此关

键时刻,中国最高层的回应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本周在企业家座

谈会上表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

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

共赢是长期趋势。

全球化的发动机变为去

全球化的主力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超级

全球化,无论是深度、广度,甚至是

主权让渡程度,都超过历史上任何

一个时期。

事实上,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

是冷战后全球化的发动机,且超级

全球化的超额红利事实上都被美国

拿走了,但现在美国为何成为反全

球化的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

究员张燕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

示,全球化的超额红利巨大,贪婪吹

起了科技和金融泡沫,制造了全球

非理性和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越来

越脱实向虚。一旦泡沫破灭,全球

化红利最大受益者成了全球化利益

的“受损者”。从这个角度看,反全

球化在西方获得了不少支持。

超级全球化的整体效率越高,

全球化红利越多,发达国家内部的

不公平程度就越高。当各种矛盾积

累到一定程度,利益受损者就会起

来反对超级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

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对本报记者

说,可逆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

征之一,冷战结束以后的经济全球

化进程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

后开始出现逆转;2016 年之后,全

球化倒退迹象更加明显,最突出的

是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

一系列反全球化贸易政策。

历史经验说明,全球化在增进

各国经济黏合度的同时,如果不能

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解决好经

济黏合度内在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

矛盾,最终会导致破坏性机制出现,

使世界陷入冲突对抗。

疫情产生新的反全球化力量

姚枝仲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

反全球化力量并没有因疫情受到削

弱,反而因疫情得到强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发达

经济体出现短期经济衰退和长期经

济低迷,发达经济体要求制造业回

流的意愿更加迫切,其失业群体和

低收入群体希望得到保护的要求更

加强烈和急迫,因收入不平等和制

造业衰落等因素所产生的反全球化

力量也会因疫情而得到强化。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可

能趋于向好发展,而美国等发达经

济体将趋向于恶化,美国对中国的

战略竞争可能加剧,由此而产生的

反全球化力量同样不仅不会削弱,

反而会加强。

而且,疫情暴露了供应链全球配

置所产生的脆弱性。追求长期稳定

发展的国家,可能会因防止供应链全

球配置的脆弱性而将供应链更加收

缩于一个国家或者更少的国家之内。

疫情加深了经济物资的国家安

全属性,诸如口罩、医疗防护用具和

救治设备等过去可以依靠市场获取

并进行储备的物资,在疫情引起的

国家安全风险面前,具有了更加明

显的国家安全属性。

姚枝仲表示,为降低供应链全

球配置脆弱性和降低战略物资全球

获取的国家安全风险,各国竞相采

取保护主义措施,为疫情后的反全

球化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疫情强化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化

方面的作用,并逐步成为推动全球

化总体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具有更

大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抗击疫

情和迅速恢复经济的实际绩效远好

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因而中国疫情

防控政策和经济政策在国际上具有

更大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相对稳

定的经济增长和持续扩大的经济实

力,特别是持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

对外投资能力,持续增强中国推动

全球化的能力。(下转2版)□□□

疫情进一步强化中国推动全球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