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北埔老街位於新竹縣的北埔鄉,為清代道光年間客家移民開墾的基地,完整呈現當年台 灣先民墾拓事業中少數閩客合作的特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是一個有著歷史文化且充滿濃 厚客家風味的地方。 北埔鄉的總人口雖然只有約一萬人 1 ,當地人卻樂意上下齊心為自己所生長的地方努力付 出,讓小城鎮呈現文化新風貌,希能結合歷史文化與觀光和在地特色美食如客家擂茶、膨風 茶、柿餅、粄條、草仔粿、菜包…,展現在地獨有的文創魅力、客家美食與生活美學,吸引 熱鬧人潮,帶動當地的商機,將傳統北埔老街小鎮轉型為文化觀光小鎮。 前言 鄭成功於 1662 年將荷蘭人趕出台灣,之後以此作為反清復民的基地,才開始大規模招 募閩粵兩省居民遷移來台,客家人也隨之進入台灣開墾。不過最早跟隨鄭成功入台的客家人 數並不多。康熙 22 年 (1683) 施琅率清軍平定台灣,明鄭克塽降清,移民又大多被遣送回去。 北埔老街緣起 1 9,531 人 (2016 年 12 月 ) https://zh.wikipedia.org/zh/%E5%8C%97%E5%9F%94%E9%84%89 邢金俊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13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 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 · 到了咸豐、同治年間開始興學重視文教,增闢宗教廟宇,建立族人信仰中心慈天宮。 2 渡台禁令三條:欲渡船台灣者,先給原籍地方照單,經分巡台廈兵備道稽查,依台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潛渡者嚴處。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北埔老街位於新竹縣的北埔鄉,為清代道光年間客家移民開墾的基地,完整呈現當年台

    灣先民墾拓事業中少數閩客合作的特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是一個有著歷史文化且充滿濃

    厚客家風味的地方。

    北埔鄉的總人口雖然只有約一萬人 1,當地人卻樂意上下齊心為自己所生長的地方努力付

    出,讓小城鎮呈現文化新風貌,希能結合歷史文化與觀光和在地特色美食如客家擂茶、膨風

    茶、柿餅、粄條、草仔粿、菜包…,展現在地獨有的文創魅力、客家美食與生活美學,吸引

    熱鬧人潮,帶動當地的商機,將傳統北埔老街小鎮轉型為文化觀光小鎮。

    前言

    鄭成功於 1662 年將荷蘭人趕出台灣,之後以此作為反清復民的基地,才開始大規模招

    募閩粵兩省居民遷移來台,客家人也隨之進入台灣開墾。不過最早跟隨鄭成功入台的客家人

    數並不多。康熙 22 年 (1683) 施琅率清軍平定台灣,明鄭克塽降清,移民又大多被遣送回去。

    北埔老街緣起

    1 9,531 人 (2016 年 12 月 ) https://zh.wikipedia.org/zh/%E5%8C%97%E5%9F%94%E9%84%89

    邢金俊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13

  • 當時多數大臣都認為台灣沒有一點益處,孤懸海外,

    「有山則蔓草頑翳,有水則洪濤鹵浸」,「得其地不

    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有「去之可也」的說法。

    施琅向清廷恭陳「台灣棄留疏」極力陳述台灣戰略

    地位,「如僅守澎湖,而棄台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

    中,土地單薄,界於台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于彼

    而能一朝居哉?是守台灣則所以固澎湖。」康熙 23 年

    (1684 年 ) 清朝將台灣正式納入版圖。

    而施琅又上書清廷,康熙 23 年 (1684) 頒布渡台

    禁令,嚴格限制粵地的人渡台 2。然而為了討生活,仍

    有許多硬頸 3 的客家人甘願冒險來台。直到渡海禁令

    解除以後,客家人才開始比較大規模的渡台移民,並

    投入台灣開荒墾殖的行列。如今分布全台的客家人,

    一般而言略分為兩個大區塊,北部主要聚居地為桃園、

    新竹、苗栗;南部主要集中在高雄、屏東地區。

    道光 14 年 (1834) 粵人姜秀鑾在塹南橫崗頂建置隘樓 15 座,招募隘丁 160 人,防務沿

    山一帶。清道光 15 年 (1835),當時的淡水廳同知是李嗣鄴,下諭粵籍的姜秀鑾先與竹塹城

    商人林德修同立合約 4,後由周邦正接替墾戶首,分別各找閩粵的商人仕紳募資,建立墾拓組

    織,進駐北埔開墾,姜負責第一線開墾。「金廣福」墾號即是為當時之隘墾總部及指揮中心,

    這應該是北埔的正式開墾。墾拓初期,常常受到原住民強烈騷擾,為了驅離來犯的原住民,

    他們也設置防禦工事、建置隘寮。直到原住民侵擾漸告安定,墾民才能陸續將婦孺族人遷入。

    到了咸豐、同治年間開始興學重視文教,增闢宗教廟宇,建立族人信仰中心慈天宮。

    2 渡台禁令三條:欲渡船台灣者,先給原籍地方照單,經分巡台廈兵備道稽查,依台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潛渡者嚴處。渡台者不准攜帶家眷,業經渡台者,亦不得招致。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脫,禁其民渡台。http://distance.shu.edu.tw/taiwan/ch09/CH09_SEC02.HTM

    3 傳統客家人勤儉,而硬頸精神可比喻為不服輸的精神,讓人佩服。

    4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上)》,p48-49。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3

    www.tourguide.org.tw14

  • 北埔最具歷史演進與建築特色建築有北埔宗教信仰中心 ( 慈天宮 );一級古蹟 ( 金廣福公

    館、天水堂 );縣定古蹟姜阿新宅;此外還有忠恕堂與水井巷等。

    北埔老街建築美學

    慈天宮創建於清道光 26 年,不僅是北埔地區最重要的宗教廟宇,也是北埔在地人的信仰

    中心,紀載了北埔鄉的宗教文化傳承與發展,當地遇有大型活動也都聚集於此。北埔開墾之

    初,物資短缺,廟宇較小,到同治年間由金廣福墾首姜榮華 ( 姜秀鑾之長孫 ) 倡議擴建慈天宮,

    才有今日廟宇之規模 5。

    慈天宮的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也配祀多元諸神,如天上聖母、三官大帝、三山國王,

    文昌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此外也供奉著昔日淡水同知李嗣鄴、墾首姜秀鑾、姜榮

    華等人的祿位。台灣的廟宇一般而言佛道不分 ( 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 ),有些人的刻板印象

    中,認為祭祀天上聖母以閩南人居多,供奉三山國王以客家人居多。慈天宮同時供奉閩客眾

    神多元文化神明,可作為早期北埔閩粵墾民合作拓墾,閩客消弭族群對立的重要見證。慈天

    宮建築風格特色有精緻的砂岩雕刻、檐廊,古樸的中門石獅、左右蟠龍、精緻的木雕工藝飛

    天仙人豎材以及兩組二十四孝石柱。

    一 慈天宮—閩客多元文化群體寺廟

    5 大隘區北埔慈天宮管理委員,《北埔慈天宮 - 歷史沿革及今日概況》

    「金廣福」是台灣墾拓事業中少數以閩客合作的特例。「金」是最受商人喜歡的字,

    有指吉利之意,「廣」泛指當時廣東來北埔開墾的客家民族,「福」代表當時福建為開墾奉

    獻許多資金的閩南族群。在清代,向官府承領墾照的土地開發者,叫做「墾號」,而金廣福

    公館就是金廣福墾號,是招收墾佃、佃農繳佃租、隘丁發餉,甚至於也是佃農休息與聚會的

    行政中心。因為開墾隨時要防止泰雅族及賽夏族等生番原住民的出草,所以沿內山設立多處

    隘寮,派駐壯丁駐守巡防,因此它也是與原住民作戰與後勤支援的司令部。

    二 金廣福—閩客合作拓墾行政中心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15

  • 姜阿新是日據時代的地方大亨,他跨足當時最夯的種茶製茶產業,產業國際化,銷售至

    怡和洋行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還銷售到歐亞,當時事業可是如日中天。戰後,姜阿新出任

    台灣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新竹客運董事長。姜阿新發達之後花了 3 年時間,於 1949

    年特別建了老街上最美輪美奐且氣派的一棟洋樓。全棟豪宅,使用檜木、烏心石木、杉木等

    珍貴建材,院牆則是採用北投的唭哩石,這是日治時期巴洛克貴族風格。不過好景不常,

    1965 年姜阿新家破產,這座被稱為「北埔最氣派的洋樓」,只能被抵押給合作金庫,長期遭

    荒廢閒置。2013 年在兩位外孫女的奔走下,才終於回到姜家懷抱 8。

    四 姜阿新宅—地方茶葉大亨洋樓

    天水堂是當年粵籍墾戶姜秀鑾的故居,因姜氏

    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 ( 今甘肅省天水市 ),故名天

    水堂 6。姜秀鑾身為金廣福首任墾戶首 7,姜氏一族

    也陸續接任墾戶首,由於「開墾」經營有成,得到

    北埔許多的地業,故比照家族在九芎林老家建築方

    格,興建大型宅院。天水堂為單進的三合院大宅,

    格局左右對稱,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宅特色,目前仍

    有姜家子孫居住,並沒有對外開放。

    三 天水堂—首任墾戶首三合院大宅

    6 维 基 百 科 h t t p s : / / z h . w i k i p e d i a . o r g / z h / % E 5 % A 4 % A 9 % E 6 % B 0 % B 4 % E 5 % A 0 % 8 2 _(%E6%96%B0%E7%AB%B9%E7%B8%A3)

    7 下表為金廣福歷任的開墾戶首就任與卸任時間,姜氏一族佔有重要的身分地位。

    8 林秀姿,天下雜誌 515 期,2013-01-22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798

    任別 墾戶首 就任時間 卸任時間 任期第一任 姜秀鑾 道光 15 年 (1835) 道光 26 年 (1846) 12 年第二任 姜殿邦 道光 27 年 (1847) 同治 9 年 (1870) 24 年第三任 姜榮華 同治 9 年 (1870) 光緒 3 年 (1877) 8 年第四任 姜紹基 光緒 3 年 (1877) 光緒 12 年 (1886) 10 年

    金廣福公館珍貴的文物、建築,見證閩粵合作拓墾等的重要歷史、人文發展。建築風格

    為兩進一院之四合院格局,建築外觀以土磚、石材為主,兩側各有護龍,樸實無華,深具傳

    統客家建築特色;為了保護文化資產,現在進去裡面參觀需經過申請許可。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3

    www.tourguide.org.tw16

  • 忠恕堂是晚清北埔秀才曾學熙宅第,曾學熙家境並不寬裕,卻能努力苦讀,終於在北埔

    首獲科舉秀才功名。然而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他的妻子范氏與一對年幼的子女。他的兒子曾

    成統在孤兒寡母的家庭中努力打拼成長,後來特別建立忠恕堂紀念父親。忠恕堂為「一堂二

    橫屋」格局的傳統樸素三合院民宅。《論語》學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

    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傳述孔子忠恕之道,曾學熙以曾子後裔為榮,

    故取名為「忠恕堂」

    水井巷是「老巷新生」9 的一種概念,文建會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

    透過改善巷道公共空間保存地方聚落,喚起居民對地方歷史的認同感。金廣福公館旁的水井

    巷原本是一條長長的溪水溝渠,而且平常只有在地人會到此走走,現在經過翻修,鋪設鵝卵

    石地面、加強綠化,民眾可以到此地區享受悠閒,體驗人文之美。巷內開設一間水井茶行也

    因而吸引了不少遊客過來體驗客家的擂茶,享受鄉野林邊悠遊之旅。

    北埔老街客家美食

    忠恕堂—北埔秀才第

    水井巷—「老巷新生」公共空間改善

    客家特色茶

    北埔由於受自然環境及客家風俗的影響,發展出異於閩南的特色

    客家飲食

    1. 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湯」,原來是客家人用來接待貴賓的手作茶點,在台灣的客家村落相當

    常見,早期客家移民的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也可見到。「擂」是指研磨的

    意思。北埔有許多特色擂茶店,就是需要貴賓自己動手研磨製作,增加樂趣。傳統擂茶的基

    本工具為陶缽和擂捧,製作方式則是以陶製擂缽將乾果 ( 花生、芝麻、杏仁、南瓜子等 ) 先磨

    碎,加入茶葉 ( 生茶葉風味較佳,熟茶葉亦可 ) 再磨碎,再倒入綠茶粉磨均勻,接著分裝於小

    碗,沖入沸水調勻,加入米香後飲用。擂茶具有保健、充饑、解渴的實際功效。

    客家飲茶有有擂茶特色茶與膨風茶,兩種都具有獨有的風味

    9 鄭永金說,北埔不只是有金廣福、天水堂等古蹟,透過「老巷新生」,走一趟水井巷,可以一窺客家聚落的人文建築之美。北埔鄉水井巷「老巷新生」,自由電子報,2009-03-12,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86745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17

  • 早期客家移民由於開墾幹活勞動出汗較多,需補充

    鹽分,為了下飯以補充大量勞力,因此食材及飲食傾向

    多油多鹹的重口味,並且也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

    作為食材入菜,衍生出著名的客家菜,如梅菜扣肉、釀

    豆腐、鹹豬肉、爌肉筍干、豬腳筍干、客家粄條、客家

    湯圓等。

    三 客家菜餚

    二 客家糕點

    客家最擅長以米食做各種特色糕點,如麻糬、涼糕 ( 甜、鹹口味 )、草仔粿、皮 Q 帶點黏

    的菜包 ( 白色、綠色及紅麴,菜包內餡是鹹香的菜脯及酸菜 ) 等和各式糕餅芋仔糕!

    2. 膨風茶

    膨風茶 ( 東方美人茶 ),因其有茶芽白毫,又名為白毫烏龍茶。「膨風」一詞是閩南俚語,

    有吹牛與誇張之意。關於膨風茶名號的典故

    至於如何能讓這種茶有熟果和蜂蜜的獨特香氣,還會形成名為「白毫」的白色絨毛。方

    法如下:

    所以,有蟲害的東方美人茶才是最高級之極品。據說英國商人曾將膨風茶獻給英國女王

    品嚐,女王一喝,讚美不已,並將其賜名為「東方美人茶」。

    「據說 1930 年代中期,北埔有一茶農將自家製成的茶葉,拿去參加台北茶葉博覽會評比,

    成績優異。回鄉後,消息散播的快,因此茶農變以高價出售茶葉,鄉親半信半疑的態度,並

    調侃茶農,將高價出售的茶葉取名為膨風茶,自此白毫烏龍又多了一個「北埔膨風茶」的名

    號。」 10

    「東方美人茶的採收必須在炎夏六、七月,農曆芒種至大暑間,即端午節前後 10 天,其

    獨特的熟果香和蜂蜜香氣,據說來自小綠葉蟬的叮咬而產生,茶樹嫩芽經小綠葉蟬(小綠浮

    塵子)吸食後長成之茶芽,稱為「著涎」的茶菁,茶葉品質的好壞決定在「著涎」的程度。

    因而茶園若要吸引小綠葉蟬群聚,那就絕對不能噴灑任何農藥。」 11

    10 古武南,《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2016,台灣商務,p32-33

    11 古武南,《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2016,台灣商務,p57-60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3

    www.tourguide.org.tw18

  •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台灣各地傳統老街,各有其在地的特色,以北埔為例,

    有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天水堂,有北埔宗教信仰中心慈天宮、巴洛克古蹟豪宅姜阿新宅,

    此外還有忠恕堂與水井巷等,很容易吸引遊客至此參觀歷史古蹟文化遨遊。

    拜訪老街,除了懷舊文化之旅之外,一般遊客都會品嘗當地特色小吃或順手買一點在地

    伴手禮回去餽贈親友。可惜,走一趟台灣,從南到北,許多老街的觀光行經營大多行銷手法

    過度雷同,毫無新意,無法呈現在地特色與差異性,不易吸引遊客。有些商家單純看遊客喜

    歡什麼,就大量批發壓低進貨,造成處處可見販賣烤山豬香腸、烤魷魚、炸雞排、臭豆腐、

    大腸麵線…。又或者不思建立自己在地的文化特色品牌,任意販售大同小異外來文化的紀念

    品,而不知其實外來文化行銷是沒有根的,真正具有深沉文化底蘊才能夠支撐創意,才具有

    長遠的競爭力。為此,地方政府或觀光行銷協會應該致力於建立具有「在地」、「道地」及

    獨特差異性的文化創意品牌。

    北埔老街有些販售商品頗具在地客家特色,也透過農產品展示銷售,例假日時辨理一日

    農夫體驗、製茶體驗營、各式節慶表演等活動;此外,也搭配當地特色遊憩地點,例如北埔

    罕見的「碳酸與硫磺共生泉」冷泉 12 ,推廣老街一日、二日深度旅遊等,吸引觀光客, 打

    響北埔名號。

    老街觀光經營

    12 現場的指標說明︰「碳酸與硫磺共生泉」,略帶鹹味,在 10-20 度間,色呈淺黃色。不過前曾有華視新聞媒體報導:「水池骯髒水質混濁,還漂浮不明白色物質,冷泉四周到處是垃圾…水質一下子呈現褐黃色,一下又變成白色,又沒有標示清楚」,建議相關單位應定時派員維護衛生環境。2008/09/03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809/200809030252307.html#.WIzHOvl961s

    北埔老街客家風采

    19

  • • 吳聲淼,《隘墾區伯公研究:以新竹縣北埔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9。

    • 大隘區北埔慈天宮管理委員,《北埔慈天宮 - 歷史沿革及今日概況》

    •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0

    • 古武南,《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台灣商務,2016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臺灣省文獻會。

    • 莊英章、陳運棟,《金廣福史料的發掘與應用》,2004

    • 新竹縣北埔鄉公所官方網站 http://www.beipu.gov.tw/

    參考資料

    參觀北埔老街有一種特別的歷史古蹟氛圍與情感,讓人彷彿回到過去那樣的生活型態,

    叫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沿著大坪溪谷而行,夏季夜晚有閃閃發亮的螢火蟲飛舞,在秋冬

    之際,會有山芙蓉花成片盛開,就連無人居住的一磚一瓦、門牆及土角厝等都很可愛。如果

    能再用心於老街觀光經營、文化創意行銷,必能將北埔客家文化作多元長遠的延續,建立成

    為社區老街再造觀光發展的成功範例。

    結語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3

    www.tourguide.org.tw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