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62 卷第 9 2007 9 Vol.62,No.9 Sept.,2007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戴向前 1,3 ,刘昌明 1,2 ,李丽娟 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根据 《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 及 《全国农村饮 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中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 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 部少,中部为 1.4 亿人,东部为 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 部少,西部为 40% ,东部为 27% 。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 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 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 70% ;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 区域。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饮水安全问题 ( 高氟、高砷、污染水、水量缺乏等) 的成因及影 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严格防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 强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制定应急机制和预案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的 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超标;中国 饮水安全影响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世界各 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对饮水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全球 80% 疾病与直接饮用不清洁的饮用水有关;截止 2004 年底全球范围内仍有 11 亿人口得不到 安全的饮水,26 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1] ;欧盟组织对各成员国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取样 分析,从 2000 年开始已经发布了两期 (1993-1995 年;1996-1998 ) 饮水水质的综合报 (1999-2001 年、2002-2004 年度的饮水水质报告将于 2007 年发布) ,报告综述了欧洲饮 水水质改善的水平 [2] 。美国国会 1974 年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并于 1986 年和 1996 年, 先后两次修改安全饮用水法,该法授权美国环保署建立基于保证人体健康的国家饮用水 标准,以防止饮用水中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同时要求美国环保署、各州和供水系统互相 协作、共同努力,以确保饮用水符合上述标准 [3] 。我国对饮水安全问题也高度重视,“十 五”期间制定并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应急规划”等计划,解决了 5600 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及 1100 多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4] 1 农村饮水安全总体状况 1.1 饮水安全定义与类型 饮水安全是指饮用水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符合一定的标准及规定。 水质符合国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 《农村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准则》 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 收稿日期:2007-07-02;修订日期:2007-08-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 2005 年咨询项目 [Foundation:AcademicDivisions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in 2005] 作者简介:戴向前 (1977-), , 博士生,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与生态方面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907-916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地 理 学 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 62 卷 第 9 期

2007 年 9 月

Vol.62, No.9

Sept., 2007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戴向前 1, 3, 刘昌明 1, 2, 李丽娟 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根据 《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 及 《全国农村饮

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中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

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

部少,中部为 1.4 亿人,东部为 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

部少,西部为 40%,东部为 27%。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

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

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 70%;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

区域。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饮水安全问题 (高氟、高砷、污染水、水量缺乏等) 的成因及影

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严格防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

强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制定应急机制和预案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的

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超标;中国

饮水安全影响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世界各

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对饮水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全球 80%的

疾病与直接饮用不清洁的饮用水有关;截止 2004 年底全球范围内仍有 11 亿人口得不到

安全的饮水,26 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1];欧盟组织对各成员国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取样

分析,从 2000 年开始已经发布了两期 (1993-1995 年;1996-1998 年) 饮水水质的综合报

告 (1999-2001 年、2002-2004 年度的饮水水质报告将于 2007 年发布),报告综述了欧洲饮

水水质改善的水平[2]。美国国会 1974 年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并于 1986 年和 1996 年,

先后两次修改安全饮用水法,该法授权美国环保署建立基于保证人体健康的国家饮用水

标准,以防止饮用水中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同时要求美国环保署、各州和供水系统互相

协作、共同努力,以确保饮用水符合上述标准[3]。我国对饮水安全问题也高度重视,“十

五”期间制定并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应急规划”等计划,解决了

5600 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及 1100 多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大的成效[4]。

1 农村饮水安全总体状况

1.1 饮水安全定义与类型

饮水安全是指饮用水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符合一定的标准及规定。

水质符合国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 《农村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准则》 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

收稿日期:2007-07-02; 修订日期:2007-08-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 2005 年咨询项目 [Foundation: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2005]

作者简介:戴向前 (1977-), 男, 博士生,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与生态方面研究。E-mail: [email protected]

907-916 页

Page 2: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62 卷地 理 学 报

① 水利部.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 2005

② 刘昌明, 李丽娟等. 《我国城乡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 , 2006

量不低于 40~60 升为安全;不低于 20~40 升为基本安全。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

返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为基本安全。在保证率方面,

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 95%为安全;不低于 90%为基本安全[5]。上述的四项指标作为饮水

安全评价的标准,只要其中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即为饮用水不安全。

为方便分析饮水不安全的空间分布特点,将饮水不安全的类型分为天然水质超标型、

人为污染水质超标型以及水量缺乏型 (包括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

1.2 我国饮水安全总体状况

根据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统计,截至到 2004 年底,除港澳台及上海等地区

外,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 3.2 亿,占农村人口总数的 34%。在饮水不安全人口中,

由于水质不达标人口约为 2.2 亿,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 70%;由于水量、方便程度及保

证率不达标的人口约为 1 亿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 30%①。饮水水质超标包括天然水

质超标和人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不达标,天然水质超标包括高氟、高砷、苦咸水以及铁

锰等物质超标,人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超标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超标。

根据我国西部 (12 省、市、自治区)、中部 (11 省)和东部 (7 省、市) 三大区域进行统

计,我国中部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 1.4 亿,西部达到 1.1 亿,东部有 0.7 亿。而从相对比

例上分析,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西部地区的比例达到 40%,其

中西藏为 72%,内蒙古为 60%,位于前两位;中部地区的比例达 35%,其中吉林为 46%、

黑龙江为 44%;东部地区的比例为 27%,其中天津为 37%②。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饮水

不安全的人口分布特征为(图 1):在绝对数量上,中部地区数量最多,西部次之,东部最

少;在相对数量上,西部地区最大,中部、东部依次减低。呈现出这种特点与我国从东

南到西北水资源递减的时空分布、东部经济发达西部落后的经济发展格局、地形地貌以

及人口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2 不同类型饮水安全问题分布、特点及分析

2.1 饮水安全问题分布特点

按照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对不同类型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所占不安全总人口的比

例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分析,以辨析不同区域的饮水安全问题。

2.1.1 天然水质超标的分布

(1) 饮用高氟水人口的空间分布 水中氟化物含量 1.0 mg/L 为饮用水标准上限值[6],

超过该值即为高氟水。长期饮用高氟水,会产生地方性氟中毒,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等,

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 《农村实施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准则》 中规

定在缺乏其它可选择水源时,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放宽限值为 1.5 mg/L。饮用氟化物

含量大于此标准的农村人口达 5000 余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 16%,占饮用水质超标不

安全人口的 22%。饮用高氟水的不安全人口分布范围较广(图 2),主要分布在华北、华

东、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 (自治区)。饮用高氟水人口数量较多的几个省 (区) 为河

南、河北、安徽和内蒙古,饮用高氟水的人口分别为 1127 万、749 万、436 万、365 万。

华北地区的饮用高氟水人口绝对数量、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相对比例都居于全国首位,

属于高氟水重灾区,其中内蒙古、河南所占比例都达到 45%,天津甚至达到 70%;华东

地区饮用高氟水问题较严重,其中安徽的比例为 8.4%。

(2) 饮用高砷水空间分布 饮用水中砷含量上限值为 0.05 mg/L[6],超过此标准即为

908

Page 3: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9 期 戴向前 等: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图 1 中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及其占农村总人口比例分布图

Fig. 1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with unsafe drinking water and its ratio to total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图 2 中国农村饮高氟水人口及其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分布图

Fig. 2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rinking high-fluorin water and its ratio to total unsaf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

口比例 (%)

农村饮高氟水人口比例 (%)

0.0

0.1 ~ 26.3

26.4 ~ 31.5

31.6 ~ 35.4

35.5 ~ 39.4

39.5 ~ 45.8

45.9 ~ 60.1

60.2 ~ 72.3

不安全人口(万人)

1,300

0

0.0 ~ 0.6

0.7 ~ 2.7

2.8 ~ 4.4

4.5 ~ 10.4

10.5 ~ 15.9

16.0 ~ 26.8

26.9 ~ 45.0

45.1 ~ 69.7

饮用高氟水人口 (万人)

560

0

909

Page 4: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62 卷

饮苦咸水人口比例 (%)

饮高砷水人口比例 (%)

饮用苦咸水

人口 (万人)

0.0 ~ 0.3

0.4 ~ 1.8

1.9 ~ 5.3

5.4 ~ 7.5

7.6 ~ 9.9

10.0 ~ 14.0

14.1 ~ 28.2

28.3 ~ 38.1

410

0

饮用高砷水

人口 (万人)

0.00

0.01 ~ 0.13

0.14 ~ 0.18

0.19 ~ 0.76

0.77 ~ 1.25

1.26 ~ 1.83

1.84 ~ 2.63

2.64 ~ 7.27

38

0

910

Page 5: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9 期 戴向前 等: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高砷水。饮用高砷水不仅表现为近期对健康的损害,尤为严重的是引起人体长期恶性化

改变,如癌变、突变和畸变。全国农村饮用高砷水人口为 289 万人,占水质不安全人口

的 1.3%。饮用高砷水的人口绝对数量与所占不安全人口的相对比例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

明显的一致性,这表明饮用高砷水的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江西、

吉林等省 (自治区),其饮用高砷水人口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7.2%、5.3%、

2.6%、2.6%;湖南、内蒙古饮用高砷水的人口最多,分别为 76.2 万、58.7 万(图 3)。

(3) 饮用苦咸水空间分布 饮用水中 TDS > 1.5 g/L,Cl- > 450 mg/L,SO4

2-> 400

mg/L 或总硬度 > 700 mg/L 的水为苦咸水。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

的疾病。全国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 3855 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 12%,占水质不

安全人口的 17%。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图 4),并

且呈现出饮用苦咸水人口数量分布与所占不安全人口比例分布趋势一致。其中山东、河

南的饮用苦咸水的人口占不安全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 38%、33%,人口数量分别达到

763 万、824 万。此外,宁夏、新疆、甘肃等省 (自治区) 的问题也较严重。

2.1.2 人为污染导致的水质超标 饮用水中因人为污染导致的水质超标即为污染水。饮

用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除了会导致常见疾病外,饮用重金属、亚硝酸盐、有

机物污染的水会导致癌症。全国农村饮用污染水人口为 9084 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

28%、占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的 40%。其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为 4403 万,占

13.6%;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为 4681 万,占 14.5%。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区域,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趋势一致(图 5)。在各省 (市、

自治区) 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居于前几位的为云南、湖

北、浙江、四川,其比例分别为 35%、34%、25%、23%。四川、湖北、云南、湖南等省

的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分别为 568 万、539 万、477 万、322 万。

饮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数量及其所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比例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华北部分地区和中南地区(图 6),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北京、

广东、河北、山东等省 (市) 的比例很高,依次分别为 38%、30%、25%、23%。河北、

广东、河南、山东等省的不安全人口较多,分别为 490 万、490 万、483 万、467 万。饮

用污染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及中部地区(图 5、图 6)。2.1.3 水量缺乏 饮用水水量缺乏,给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限制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全国农村在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方面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有 9558 万,占饮

水不安全总人口的 30%。由于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等方面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主

要分布在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省 (区),其中,西藏、青海、贵州等省

(自治区) 的不安全人口占不安全总人口比例达到 60%以上,辽宁、广西等省 (自治区) 所

占比例也超过了 50%(图 7)。而人口绝对数量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省

(自治区),人口分别达到 848 万、795 万、716 万、513 万。

2.2 饮水安全主要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2.2.1 区域饮水安全问题差异显著、成因复杂 从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空间分布可

知,区域饮水安全问题差异显著,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气候、水资源状况、经

济发展状况、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

我国出现众多高氟水地区,其原因与氟的特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氟是

一种活泼元素,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中,易溶于水,以浅层埋藏为主。在水循环系统中,

氟盐的溶解是形成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7],同时在有利于氟积累的低洼地形下,不利于

地下水排泄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有利于水体中氟浓缩的干燥气候条件下,易出现地下高

氟水区,如在萤石矿区、古河道区、煤炭矿等地。饮用水砷超标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造

成的,在成岩成矿构造中,有色金属矿体普遍伴生砷元素,在还原条件下,砷多形成较

911

Page 6: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62 卷地 理 学 报

图 5 中国饮用污染地表水人口及其占农村引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分布图

Fig. 5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rinking polluted surface water and its ratio to total unsaf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图 6 中国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及其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分布图

Fig. 6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rinking polluted groundwater and its ratio to total unsaf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饮污染地表水人口比例 (%)

饮污染地下水人口比例 (%)

0.0 ~ 1.2

1.3 ~ 5.6

5.7 ~ 7.0

7.1 ~ 7.9

8.0 ~ 11.3

11.4 ~ 16.4

16.5 ~ 25.0

25.1 ~ 37.5

饮用污染地下水

人口 (万人)250

0

饮用污染地表水

人口 (万人)

0.0 ~ 1.3

1.4 ~ 3.5

3.6 ~ 6.5

6.6 ~ 11.0

11.1 ~ 13.6

13.7 ~ 15.4

15.5 ~ 19.8

19.9 ~ 34.9

280

0

912

Page 7: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9 期 戴向前 等: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稳定的化合物在水中迁移,在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下,砷化合物的溶解性增强,使砷

在地下水中富集,导致水中砷超标[8, 9],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属于这种原因;另外一种原

因就是由于在采矿过程中造成的砷污染,湖南省高砷水主要由于此原因。苦咸水的成因

一是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引起;二是由于古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积盐

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污染水的主要原因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快速增长所致。随

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农业

生产中大量地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固、气体废弃物排放等,导致点源和面源污染严重。

水量缺乏、保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少而不均、水源缺乏,山区农村居民居住

分散、经济落后及供水设施缺乏等。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约为 50 人 /km2,农村人口居住更

为分散,农村住户人均收入为 3055 元 / 人,约为东部地区的 60%[10]。西部地区的经济和

自然条件限制了农村的供水发展。西南地区虽降水量丰富、水系发达,但受区内地质和

地形条件限制,部分地区蓄水条件差,供水保证率低、取水不便等问题严重,如贵州、

广西等喀斯特山区。

2.2.2 污染成为影响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饮用水质超标的农村人口占到不安全总人口

的 70%,可见,水质超标为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饮用污染水的人口占不安全

总人口的 28%。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由发展而带来的水污染压力将呈增长趋

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污染仍是影响饮水安全的主导因素。根据我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结果,按照水功能区划的标准,目前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率达 35.6%,其中河道不达

标率 44%,湖泊不达标率 77%,水库不达标率 23%;在评价的全国 1073 个地表水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中有 25%的水质不达标[11]。据水利部 2004 年水资源公报,松花江、海河、

辽河、黄河、淮河、太湖等主要江河的严重污染,丧失饮用水水源的功能的河长均超过

50%以上,其中辽河、海河和太湖劣Ⅴ类水质河段已超过 50%[12]。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

图 7 中国农村水量缺乏的人口及其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分布图

Fig. 7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lack of water and its ratio to total unsafe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水量缺乏人口比例 (%)

水量缺乏人口

(万人)

0.0 ~ 6.3

6.4 ~ 14.8

14.9 ~ 18.9

19.0 ~ 31.6

31.7 ~ 35.7

35.8 ~ 39.5

39.6 ~ 44.1

44.2 ~ 86.4

420

0

913

Page 8: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62 卷地 理 学 报

水污染已不仅来自点源污染,还来自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不仅有常规的细菌超标、常

见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还增加了持久性有机污染 (POPs)污染,有毒有机物污染已在

一些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有些地区还相当严重,这些污染物均具有生物富集特性和生

物毒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与健康。

2.2.3 缺乏饮水安全监测、应急预案及措施 对供水过程的有效监测、制定突发事件的

应急机制和预案是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供水过程中,从水源地、水厂、供水线路到

终端用户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饮水安全的潜在因素。然而,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

普遍缺乏必要的监测、检测设备和网络,使饮水水质监管不力,监测指标达不到应有的

标准,对饮水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根据调查,为了取水、排水方便,我国许多化工厂沿江河 (湖泊) 分布,这种状况对

饮水安全极为不利,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水源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居

民的饮水安全。2005 年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造成的松花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就是一起

典型的突发事故,此事件充分暴露了缺乏应急机制的严重性。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状况出现频率增加,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水量缺乏。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西北

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极端干旱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其中,东北增加的幅度最大,

2001-2004 年间极端干旱出现的平均次数达到 6 次 / 年,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的共同作用,

使得这些地区极端干旱频率增大[13]。极端的干旱气候,使得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严

重威胁着居民的饮水安全。

3 对策与措施

3.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供水设施

饮水安全与水源地建设应以国家投入为主,但为了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

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个人、集体投资,促进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于经济落后的西

部地区予以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提高国家对贫困地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均资助强度,

减免地方和群众的配套资金。针对农村缺乏供水设施的现状,加强农村饮用水基础设施

建设,扩大农村地区供水管网的建设,提高集中供水的比例,在有条件地区实施城乡联

网供水,提高农村供水的保证率。

3.2 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保障饮水安全,必须加强城乡水源污染防治,从源头杜绝污染,加大力度推行清洁

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完

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加强面源 (非点源) 污染治理;严禁向

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染物和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发展工矿企业,指

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

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3.3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

决饮水安全。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

山区、喀斯特山区、岛屿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充分利用雨水

资源,建设集雨工程[14]。如利用屋顶或庭院硬化进行集雨,以水窖或水池蓄水,同时采取

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3.4 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

鉴于我国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严重局面,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

应针对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研究新的高效、简易的去除技术和材料。如利用太阳能淡

914

Page 9: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9 期 戴向前 等: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化苦咸水的太阳能蒸发棚技术,利用有机碳、膜技术等除氟、除砷技术等,以及滨海和

岛屿地区的高效海水淡化技术[15, 16]。针对水质卫生指标不佳的情况,采取适合农村地区应

用的简便水处理、消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水质测试设备。

3.5 制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监测网络

将饮水安全的突发事件管理纳入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 的要求制定总体预案,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

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具体措施包括:对水源地有威胁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饮

水水源匮乏事件,应把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和应急水源,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限制对

超采区和深层开采,保证饮用水的后备水源。

建立健全对供水全过程 (水源地、引水系统、管道输送系统、用户终端)的系统监测

网络,进行水源水质动态监测,为水源地保护管理提供实时信息。农村地区应优先建立

巡回水质监测网或在一个地方建监测中心,附近区域实行取水样送检的方式,以提高监

测水平,完善监测网络。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西部最为严重、中部次之、东部稍好,各区域内不安全人

口占其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40%、35%、27%。天然水质和人为污染导致的水质超标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在东、中、西部造成的不安全人口占总不安全人口的比例分别

为 78%、76%、59%,是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天然水质超标 (高氟、高砷、苦咸水等)的形成、分布主要与水文地质条件相关,华北地区的饮用高氟水人口绝对数量、相对比

例都居于全国首位,属于高氟水重灾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快速经济发展是造成人为

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饮用污染水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东、中部。西部地区由于水量缺乏

(包括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 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占西部饮水总不安全人口的 40%,

其主要成因为气候条件、经济状况和地形地貌等。同时,应急机制、预案以及监测措施

的缺乏与不健全,也是影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建议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国家水污染防治的

主要目标,只有严格防治水污染,才能从根本保障饮水安全;针对饮水安全问题的分布

差异,应因地制宜的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先进的技术设施;加强饮水安全保障的科技

研究与推广示范,建立并完善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应急机制及预案。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UNICEF 2006. MDG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Target: The Urban and Rural

Challenge of the Decade, MDG Assessment Report, 2006.

[2] Ir Adriana D Hulsmann. Synthesis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European Union Period 1996-1998

(Directives 80/778/EEC and 91/692/EEC), 2002.

[3] Liu Manming. A brief introductory to the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of America. Haihe Water Resources, 2002, (4): 68-69.

[刘曼明. 美国安全饮用水法简介. 海河水利, 2002, (4): 68-69.]

[4] Yang Long, He Guanghua. The problems of safe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2006, (3): 1-3. [杨龙, 贺光华.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6, (3): 1-3.]

[5]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P.R.C, Ministry of Health of P.R.C. Indicator system of appraisal of safe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2004], No.547. [水利部, 卫生部. 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水农

[2004] 547 号.]

[6]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PRC,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P.R.C.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GB5749-85).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1986. [中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915

Page 10: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 CAS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0906/P020090625747894191284.pdf ·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2卷第9期 2007年9月

62 卷地 理 学 报

准 (GB5749-85). 北京: 中国标准化出版社, 1986.]

[7] Liu Changhan (ed.). The Guid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Endemic Fluorosi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8. [刘昌汉 主编.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指南.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8] Wei Dacheng. The Source of Arsenic in Environment.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f Medgeography), 2003, 24

(4): 173-175. [魏大成. 环境中砷的来源.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03, 24(4): 173-175.]

[9] Zhang Hui. Factors of geological settings for arseniasis in specified zones of the earth and study situation. Geological

Review, 2000, 46(4): 443-448. [张辉. 地带性人群砷中毒的环境背景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 地质论评, 2000, 46(4):

443-448.]

[10]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P.R.C. China Agriculture Yearbook in 2005.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005. 346.

[中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年鉴 2005.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46.]

[11] Zhou Huaidong, Peng Wenqi.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2004,

2(4): 255-264. [周怀东, 彭文启.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 2(4): 255- 264.]

[12]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PRC. Chin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in 2004. Beijing: China WaterPower Press.

[中国水利部.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4). 北京: 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4.]

[13] Ma Zhuguo. The basic fact in the arid area of northern China during 1951 to 200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20): 2429-2439. [马柱国. 1951~2004 年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科学通报, 2006, (20): 2129-2439.]

[14] Liu Changming, Mou Haisheng. The Rainwater Utilization d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n: The Research Corpus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in China.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8. 1-7. [刘昌明, 牟海省.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中的雨水利用. 见: 中国雨水利

用研究文集.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7.]

[15] Wu Zhaoqing. Th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fluoride-containing wastewater. Hunan Nonferrous

Metals, 2003, 19(2): 38-24. [吴兆清. 含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湖南有色金属, 2003, 19(2): 38-42.]

[16] Chen Mingyu.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awater and saline water desalination by membrane distillation. Sea-Lake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06, 35(6): 18-21. [陈明玉. 膜蒸馏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研究进展. 盐业与化工, 2006, 35(6):

18-21.]

Discus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afe Dr inking Water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DAI Xiangqian1,3, LIU Changming1,2, LI Lijuan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rural residents withunsafe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which was resulted from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naturalwater quality with excessiv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polluted water, water shortage and lowinsurance prob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quality with excessiv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including naturally unqualified water quality and man-made pollution, is the biggest problem,and the unsafe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70% of the total unsafe population, however, there is adifference of extent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being 78%, 76% and58% respectively. The remaining unsafe population is due to deficient water quantity, lowinsurance probability and inconvenient water taking. The ratio of total unsafe rural populationto total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China is respectively 40%,35% and 27%. According to these, we inferred the problems' trait of safe drinking water indifferent areas. Furthermore, we analyzed the causes which form high-fluorin water, thehigh-arsenic water and bitter and salty water, and discussed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safe drinking water.Key words: safe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with excessive standard; China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