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誰拆散了 57 2010 冬季號 內附 贈券 有機優惠 綠田園基 綠田園基金 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二手傢具樂園 今個冬季食乜好 蛇龜的瀕危真相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

v56 cover mas 2

  • Upload
    vuhanh

  • View
    215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v56 cover mas 2

?與民 土地農誰拆散了

572010冬季號

內附

贈券有機優惠

綠田園基金綠田園基金PRODUCE GREEN FOUNDATION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二手傢具樂園 今個冬季食乜好蛇龜的瀕危真相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

Page 2: v56 cover mas 2
Page 3: v56 cover mas 2

綠田園基金簡介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1988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

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

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

自農場開放以來,舉辦不同活動,讓參加者在大自然之中共享田園之樂。

基金亦出版了多種介紹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的書籍。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

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歡迎轉載,惟必須經本會事先同意。

詳情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本刊採用:

FSC 森林認證紙來自能滿足當代和後代的社會、經濟和生態需求的森林,以

支持負責任的森林經營。

大豆油墨取自天然,可無限再生,又能生物分解,是無毒性油墨,不單有利

環保,同時保障工人及讀者健康。

編者的話:

2-7 今期專題

誰拆散了農民與土地?─新界農地錯配問題8-11 綠色企業

生命有Take Two二手傢具樂園

綠田園基金 2010 年理事會主席:周兆祥博士

副主席:趙崇烈博士

成員: 余麗玲、車慧蘭、馬淑瑩、張熾標博士、梁德君、

畢金楫、畢浩明、陳財喜、黃煥忠博士、黎翠兒

出版:綠田園基金

編輯:楊秀慧

設計 / 承印:gutsage.com

發行:陳兆言

電話:2674 1190

傳真:2674 8077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地址:香港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發行及廣告查詢熱線:2674 1325

2010 年,是令人又愛又恨的一年。各行各業終於擺脫金

融海嘯的陰霾,但與此同時,樓價卻狂飈至 97 年的瘋癲水

平,炒味濃郁,政府的 x 招 y 式成效如何,尚未可知,未

置業者只能望樓興嘆。

樓價急升,「無殼蝸牛」直接受罪;但原來新界默默耕耘

的農夫們,也是瘋狂樓市的間接受害者。新界農民多為佃

農,租用原居民或地產商的土地耕種。以前土地資源不那

麼緊張,佃農和地主尚算相安無事;但現時經濟暢旺、土

地價格急升,加上政府銳意發展新界東北及邊境,不少農

民都面對地主逼遷、無地可租的困境。沒有農地,那算

農民?「今期專題」訪問了數位農友談談無地苦況,並深入分

析新界農地錯配問題,值得細讀。

一年將盡,又是大掃除日子,不少傢具會被丟棄,實在浪費,

倒不如讓它們「重生」。本期「綠色企業」介紹屯門一間二手

傢具店的經營之道,從中可窺見港人對二手傢具的接受程度。

佳節加上嚴寒,教人特別想打打邊爐,吃吃補品。「小狗農

事」列出冬季有機靚菜清單,任君選擇;而「綠色情報」則提

醒你,冬季進補時,請顧及對瀕危動物的影響。身體力行愛地

球的你,不容錯過。

最後,《稻草人》編採團隊祝願讀者佳節快樂,綠綠無窮!

19 綠色醫療

發燒,怎麼辦?

20 農姐姐手記

洛神葵豐收假期

21 小狗農事

今個冬季食乜好?

22 有機小廚房

地瓜饅頭

23 學生園地

綠色生活

COLUMNSREPORTS

57 期2010 冬季號 目錄

12-13 生態影集

蒼鷺

14 綠色情報

玄武之殤─蛇龜的瀕危真相

16 綠色話題

為甚麼心就是一切

17 綠色媽媽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

18 田園閱讀

花紋樣的生命

封面照片:粉嶺馬屎埔村的農田緊貼屏風樓,形象化地展現新界農地供應的緊張狀態。(默泉攝)

Page 4: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32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有機農業冒起,然而樓價狂飈和政府銳意發展新界,卻減低地主出租農地

意欲,出現「有人無地耕,有地無人耕」的農地錯配現象。長久以來,本

地農民已面對土地業權分散、地主移民、阿公地難以租用等麻煩事,但今

天最傷腦筋的莫過於覓地艱難。經常協助農民搵地的菜聯社經理鍾燄興慨

嘆:「最近連沙頭角禁區也因快將開放,而被財團睇中收地,南涌更有漁

塘被人倒泥!」

鍾表示,有新入行者眼見錦田、粉嶺的農地難尋,索性走入梅窩搞有機。

「大嶼山外國人多,會親身到農場買菜,單做內銷也可維持。」新晉農友

可兵行險着到偏遠地區冒險,但早已在新界落地生根的老農友卻必須面對

政府、地產商連番收地,農場縮水兼無法擴充的苦況。在錦上路西鐵站附

近開有機農場的堅叔,是典型例子。

分為兩截的農場堅叔務農 30 多年,7 年前由常規轉型有機,現時租用 22 斗農地(「斗」

或「斗種」是香港耕地的傳統量度單位,一斗等於 7,260 平方呎。22 斗即

約 16 萬平方呎),15 斗在沙田坑,其餘在大江埔,兩地相距 5 分鐘單車

車程。為何農場要分成「兩截」?原來是政府和地產商多番收地的結果。

「以前我喺沙田坑有三、四十萬呎地,政府起西鐵和三號幹線時收咗十幾

斗地,後來新鴻基又由我前地主手上收購了 3 萬呎我一直耕開嘅地,仲即

時同我終止租約。」堅叔唯有到處搵地,卻到處碰壁:流浮山有 40 斗相連

地,地主不肯租;河上鄉地主「獅子開大口」,要計月租才肯租(農地向

來按年計租),明顯要堅叔知難而退,待政府或財團收地時可省卻與耕仔

(佃農)周旋的麻煩。

先來研究一條簡單算術題。據政府數字,全港被規劃

為農地用途的土地,共有 5,100 公頃。現時已用作耕

種的農地,為 758 公頃。那麼,香港尚餘多少空置農

地,可供有意投身農業人士耕作、使用?

單看數字,只有約 15% 農地正被「使用中」,餘下還

有 85%、即超過 4,000 公頃農地「空置」;似乎,要

應付香港傳統及有機農友的需求,應該綽綽有餘吧?

可惜,現實世界不像數字世界那麼單純、易懂。其實

餘下的八成半農地,部分已被大地產商或財團羅致,

待政府下一聲「發展令」,便會變身高樓、商廈;另

一部分,則因經濟利益等原因,已被地主改變土地用

途,農民再難「染指」── 譬如你我司空見慣、將農

地變成貨櫃場、廢車場、野戰場等的「暗改」;或在

農地上傾倒泥頭破壞耕作環境,再向城規會申請改變

土地用途建丁屋等的「明改」。地主按新界發展「潛

規則」改變農地用途,真正「空置」的農地,可謂鳳

毛麟角!

沒有農地,有乜所謂?你或會問:沒有農地可用,有乜所謂?香港仲有幾

多人想耕田?城市發展,農業式微,是自然不過的現

象呀。

的確,香港農業曾經奄奄一息。八、九十年代樓市股

市齊飛,我們眼裏只有回報飛快的金融、地產,哪有

人想耕田?當時無論官民都認為,本地農業已完成歷

史使命:有祖國源源不絕輸入農產品,香港何必有農

業?回歸後,港府放寬大陸菜輸港,農業更加萎縮。

不過,近年的有機熱和大陸假毒食品氾濫,卻令有機

農業變得可為。不少常規農場(使用化肥耕種者)開

始轉型為有機,也陸續有新力軍加入有機行列。據漁

護署資料,已取得有機資源中心認證的有機農場共 76

個,連同其他不取認證者,全港共有 339 個有機農

場,佔在耕土地面積近八分一,每日為港人提供 3 至 5

公噸有機蔬菜;至於假日農場、有機農墟,更是不少

家庭的周末好去處。可以預見,有機農業會愈開愈

多;農業不單沒式微,反而為港人提供新的創意點子。

「臉朝黃土背朝天」,土地,是農民的親密戰友,也是他們安身立命、扎根繁衍之所。沒有農地便沒有家,

更沒有謀生本錢,等於宣判農夫「死刑」。偏偏,這正是香港農民的現況:政府急劇發展鄉郊及邊境禁區、

地產商大量屯積農地、原居民擅改農地用途等,令農民面對收地逼遷,甚至無田可耕的苦況。

名義上,香港有很多閒置農地;事實上,適合耕種、地主又願租出的農地根本少得可憐。農夫眼巴巴看着田

地被丟荒等發展,耕種權利被剝奪,政府卻不願伸出援手,只能徒呼奈何!

且來聽聽,新舊農友的moody(無地)怨曲。

堅叔租用的錦田農地被政府和地產商多番收地,令滿腹大計的他難以擴展農場業務。

文 / 圖:默泉

?新界農地錯配問題

誰拆散了 與民 土地農

Page 5: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32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有機農業冒起,然而樓價狂飈和政府銳意發展新界,卻減低地主出租農地

意欲,出現「有人無地耕,有地無人耕」的農地錯配現象。長久以來,本

地農民已面對土地業權分散、地主移民、阿公地難以租用等麻煩事,但今

天最傷腦筋的莫過於覓地艱難。經常協助農民搵地的菜聯社經理鍾燄興慨

嘆:「最近連沙頭角禁區也因快將開放,而被財團睇中收地,南涌更有漁

塘被人倒泥!」

鍾表示,有新入行者眼見錦田、粉嶺的農地難尋,索性走入梅窩搞有機。

「大嶼山外國人多,會親身到農場買菜,單做內銷也可維持。」新晉農友

可兵行險着到偏遠地區冒險,但早已在新界落地生根的老農友卻必須面對

政府、地產商連番收地,農場縮水兼無法擴充的苦況。在錦上路西鐵站附

近開有機農場的堅叔,是典型例子。

分為兩截的農場堅叔務農 30 多年,7 年前由常規轉型有機,現時租用 22 斗農地(「斗」

或「斗種」是香港耕地的傳統量度單位,一斗等於 7,260 平方呎。22 斗即

約 16 萬平方呎),15 斗在沙田坑,其餘在大江埔,兩地相距 5 分鐘單車

車程。為何農場要分成「兩截」?原來是政府和地產商多番收地的結果。

「以前我喺沙田坑有三、四十萬呎地,政府起西鐵和三號幹線時收咗十幾

斗地,後來新鴻基又由我前地主手上收購了 3 萬呎我一直耕開嘅地,仲即

時同我終止租約。」堅叔唯有到處搵地,卻到處碰壁:流浮山有 40 斗相連

地,地主不肯租;河上鄉地主「獅子開大口」,要計月租才肯租(農地向

來按年計租),明顯要堅叔知難而退,待政府或財團收地時可省卻與耕仔

(佃農)周旋的麻煩。

先來研究一條簡單算術題。據政府數字,全港被規劃

為農地用途的土地,共有 5,100 公頃。現時已用作耕

種的農地,為 758 公頃。那麼,香港尚餘多少空置農

地,可供有意投身農業人士耕作、使用?

單看數字,只有約 15% 農地正被「使用中」,餘下還

有 85%、即超過 4,000 公頃農地「空置」;似乎,要

應付香港傳統及有機農友的需求,應該綽綽有餘吧?

可惜,現實世界不像數字世界那麼單純、易懂。其實

餘下的八成半農地,部分已被大地產商或財團羅致,

待政府下一聲「發展令」,便會變身高樓、商廈;另

一部分,則因經濟利益等原因,已被地主改變土地用

途,農民再難「染指」── 譬如你我司空見慣、將農

地變成貨櫃場、廢車場、野戰場等的「暗改」;或在

農地上傾倒泥頭破壞耕作環境,再向城規會申請改變

土地用途建丁屋等的「明改」。地主按新界發展「潛

規則」改變農地用途,真正「空置」的農地,可謂鳳

毛麟角!

沒有農地,有乜所謂?你或會問:沒有農地可用,有乜所謂?香港仲有幾

多人想耕田?城市發展,農業式微,是自然不過的現

象呀。

的確,香港農業曾經奄奄一息。八、九十年代樓市股

市齊飛,我們眼裏只有回報飛快的金融、地產,哪有

人想耕田?當時無論官民都認為,本地農業已完成歷

史使命:有祖國源源不絕輸入農產品,香港何必有農

業?回歸後,港府放寬大陸菜輸港,農業更加萎縮。

不過,近年的有機熱和大陸假毒食品氾濫,卻令有機

農業變得可為。不少常規農場(使用化肥耕種者)開

始轉型為有機,也陸續有新力軍加入有機行列。據漁

護署資料,已取得有機資源中心認證的有機農場共 76

個,連同其他不取認證者,全港共有 339 個有機農

場,佔在耕土地面積近八分一,每日為港人提供 3 至 5

公噸有機蔬菜;至於假日農場、有機農墟,更是不少

家庭的周末好去處。可以預見,有機農業會愈開愈

多;農業不單沒式微,反而為港人提供新的創意點子。

「臉朝黃土背朝天」,土地,是農民的親密戰友,也是他們安身立命、扎根繁衍之所。沒有農地便沒有家,

更沒有謀生本錢,等於宣判農夫「死刑」。偏偏,這正是香港農民的現況:政府急劇發展鄉郊及邊境禁區、

地產商大量屯積農地、原居民擅改農地用途等,令農民面對收地逼遷,甚至無田可耕的苦況。

名義上,香港有很多閒置農地;事實上,適合耕種、地主又願租出的農地根本少得可憐。農夫眼巴巴看着田

地被丟荒等發展,耕種權利被剝奪,政府卻不願伸出援手,只能徒呼奈何!

且來聽聽,新舊農友的moody(無地)怨曲。

堅叔租用的錦田農地被政府和地產商多番收地,令滿腹大計的他難以擴展農場業務。

文 / 圖:默泉

?新界農地錯配問題

誰拆散了 與民 土地農

Page 6: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54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起樓是唯一的發展可能?地產商與農爭地,常常是大贏家,但也有全力抵抗的農夫,如粉

嶺馬屎埔村 Becky 一家。Becky(區晞旻)是「農三代」,60 年

前,祖父母由南番順一帶走難到馬屎埔,租用原居民棄耕的農地

耕田維生。每天凌晨 2 時,將蔬菜割下運到附近天光墟出售,是

爺父兩輩生活寫照。一晃眼,廿多歲的 Becky 已大學畢業,到中

環上班。從小在田邊嬉戲的她,受不了刻板枯燥的 OL 生活,捱

了兩年,毅然辭職,在香港永續農業協會支持下,於馬屎埔開辦

「馬寶寶社區農場」。從此,區家農史寫上了新頁:區爸爸過去

用作常規耕作的部分農地(約 3 斗),搖身變成展示永續發展、

自主生活概念的實驗農場,區爸爸自己也轉為有機農夫。

Becky 專責馬寶寶對外事務,定期舉辦生態導賞、工作坊等,

另有兩位廿多歲的全職農夫負責馬寶寶農務。到訪當日,農夫俊

彥採收了有機紅豆角,準備送到大埔職工盟的「共同購買日」銷

售;Becky 父母則在俊彥指導下,堆積豆渣(問街市豆腐舖拿

的)和野草(從荒田割下的),做人生第一趟有機堆肥。

一家大小以農田為生活軸心,馬寶寶像一幅田園牧歌吧?但看

真點,她其實是 80 後對抗中環價值、反思城市發展模式的另類社

運,更是對香港過度傾斜房地產的聲討。事緣政府於 07 年提出以

公私合作形式,打造新界東北「三合一」發展區計劃,馬屎埔村

被劃入發展範圍。一早聞風而至、在馬屎埔村大肆屯地的恒基地

產(現擁九成馬屎埔地權),同年向 200 多戶村民和農戶發出終

止租約律師信,逼令他們無條件遷出。部分村民經不起恒地軟硬

兼施的逼遷手段(包括發出法庭傳票、打爛空置房屋製造荒村景

象等)而搬走,剩下少數如 Becky 一家,死守土地。

Becky 說,希望藉馬寶寶讓更多人關心馬屎埔,並反思起樓是否

「發展」的唯一可能。在農場樹蔭下,聲調仍帶孩子氣的她說:

「政府終日講『發展』,但有否想過為何發展?為誰發展?『發

展』的原意,是讓原本住在那個地區的人,可以改善生活。但我

鐵絲網的內與外幾經辛苦,堅叔才在大江埔找到幾斗地。農場不相連,60 多歲人要「兩頭

騰」,工人、交通等成本增加,但這些堅叔都已慢慢適應,最令他百思不解的

反而是新鴻基趕走他後,用鐵絲網圍着土地,4 年來任由野草叢生,未有任何

發展。眼看着農地荒廢,煞是浪費,堅叔總希望對方可以讓他繼續租地。「我

甚至可以同佢去律師行打合同,到佢要發展,俾 3 個月通知我就得。好過現在

丟空塊地吖。」可惜,他一直無法跟新鴻基代表聯繫。

堅叔經營的農場屬中型規模,每天要動員十幾人種田、分菜、出車等,好收成

的月份可賺 3 、4 萬元。農場設有街舖,但主要收入來自長期訂菜客,港九新

界都有客人,平均每天送十幾廿戶人家。堅叔說,訂戶客源一直只靠口碑。為

何不做其他宣傳增加訂戶?「農地有限,怕客人太多,供不應求!」完全違背

正常的經營之道,只因呎土難求。魄力十足的堅叔其實有很多新諗頭:「如果

找到 30 萬呎相連農地,我會搞個有機度假村。有得做架!」以堅叔的經驗和才

智,我確信他不是信口雌黃 ── 然而沒有農地,再多創意,又怎發揮?

環保城.十大基建.河畔市鎮還記得,1999 年董建華宣布於新界東北搞「環保城」嗎?

恒基地產等多家財團,當時隨即低價收購粉嶺北一帶農

地,等待發展拍板大賺一筆;區爸爸耕種的 7 斗地,當時

便被恒地購入。不過環保城後來化為烏有,直至 07 年,曾

蔭權才將之改頭換面,變成「十大基建」之一的新界東北

新發展區計劃:粉嶺北、古洞及坪輋 / 打鼓嶺,將被打造

成三合一新市鎮,提供 46,000 個住宅單位,容納 13 萬人

口。馬屎埔所在的粉嶺北發展區,因處梧桐河兩岸,將變

身「河畔市鎮」,提供萬多個住宅單位,包括公屋。但諷

刺的是,馬屎埔農民因財團落釘,一早被逼失去家園。

恒地收購區爸爸租用的農地後,2008 年以「祺星」、「財宏」名義,向他發出「終止租權通知書」。

1. 堅叔以自製秤錘連着勝瓜,令它生長時不會卷曲,聰明!

2. 眼看昔日租用的農地現在被鐵絲網圍起,堅叔大感無奈。隔着鐵絲網,仍然可清楚見到堅叔以前使用的電表。

3. 堅叔經營的「健康有機農場」一景。

4. 堅叔的農場主要收入來自長期訂戶,平均每天要送菜給十幾廿戶人家。

20 多歲的俊彥本來是普通的城市男孩,在菜園村生活館幫手後卻愛上農活,並來到馬寶寶當全職農夫。

Becky 父母在馬屎埔務農幾十年,這一天在村裏的荒田收集野草,作堆肥材料。

馬寶寶社區農場經常舉辦生態導賞、有機耕作工作坊等,圖為 Becky(戴帽者)向參觀者講解馬屎埔村民的日常生活。(圖片由馬寶寶提供)

1

2

3

4

們這些居於馬屎埔的農民,卻因發展而被逼遷,生計被剝奪,這

不是很荒謬嗎?」

沒有田地,那算農民?其實,馬屎埔收地問題是菜園村「翻版」,但馬屎埔村民更慘,

因菜園村由政府出面收地,但「三合一」採官商合作模式,地產

商提早「落釘」,大肆圈地趕走租戶,政府都不敢亦不願插手。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便曾在立法會上表示,「私人發展商收地

與政府收回私人土地截然不同」、「業權人與租戶之間的私人協

議,政府不宜干涉」,居於馬屎埔的非原居民,被逼任由地產商

魚肉,難以爭取合理的土地或金錢賠償。

Page 7: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54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起樓是唯一的發展可能?地產商與農爭地,常常是大贏家,但也有全力抵抗的農夫,如粉

嶺馬屎埔村 Becky 一家。Becky(區晞旻)是「農三代」,60 年

前,祖父母由南番順一帶走難到馬屎埔,租用原居民棄耕的農地

耕田維生。每天凌晨 2 時,將蔬菜割下運到附近天光墟出售,是

爺父兩輩生活寫照。一晃眼,廿多歲的 Becky 已大學畢業,到中

環上班。從小在田邊嬉戲的她,受不了刻板枯燥的 OL 生活,捱

了兩年,毅然辭職,在香港永續農業協會支持下,於馬屎埔開辦

「馬寶寶社區農場」。從此,區家農史寫上了新頁:區爸爸過去

用作常規耕作的部分農地(約 3 斗),搖身變成展示永續發展、

自主生活概念的實驗農場,區爸爸自己也轉為有機農夫。

Becky 專責馬寶寶對外事務,定期舉辦生態導賞、工作坊等,

另有兩位廿多歲的全職農夫負責馬寶寶農務。到訪當日,農夫俊

彥採收了有機紅豆角,準備送到大埔職工盟的「共同購買日」銷

售;Becky 父母則在俊彥指導下,堆積豆渣(問街市豆腐舖拿

的)和野草(從荒田割下的),做人生第一趟有機堆肥。

一家大小以農田為生活軸心,馬寶寶像一幅田園牧歌吧?但看

真點,她其實是 80 後對抗中環價值、反思城市發展模式的另類社

運,更是對香港過度傾斜房地產的聲討。事緣政府於 07 年提出以

公私合作形式,打造新界東北「三合一」發展區計劃,馬屎埔村

被劃入發展範圍。一早聞風而至、在馬屎埔村大肆屯地的恒基地

產(現擁九成馬屎埔地權),同年向 200 多戶村民和農戶發出終

止租約律師信,逼令他們無條件遷出。部分村民經不起恒地軟硬

兼施的逼遷手段(包括發出法庭傳票、打爛空置房屋製造荒村景

象等)而搬走,剩下少數如 Becky 一家,死守土地。

Becky 說,希望藉馬寶寶讓更多人關心馬屎埔,並反思起樓是否

「發展」的唯一可能。在農場樹蔭下,聲調仍帶孩子氣的她說:

「政府終日講『發展』,但有否想過為何發展?為誰發展?『發

展』的原意,是讓原本住在那個地區的人,可以改善生活。但我

鐵絲網的內與外幾經辛苦,堅叔才在大江埔找到幾斗地。農場不相連,60 多歲人要「兩頭

騰」,工人、交通等成本增加,但這些堅叔都已慢慢適應,最令他百思不解的

反而是新鴻基趕走他後,用鐵絲網圍着土地,4 年來任由野草叢生,未有任何

發展。眼看着農地荒廢,煞是浪費,堅叔總希望對方可以讓他繼續租地。「我

甚至可以同佢去律師行打合同,到佢要發展,俾 3 個月通知我就得。好過現在

丟空塊地吖。」可惜,他一直無法跟新鴻基代表聯繫。

堅叔經營的農場屬中型規模,每天要動員十幾人種田、分菜、出車等,好收成

的月份可賺 3 、4 萬元。農場設有街舖,但主要收入來自長期訂菜客,港九新

界都有客人,平均每天送十幾廿戶人家。堅叔說,訂戶客源一直只靠口碑。為

何不做其他宣傳增加訂戶?「農地有限,怕客人太多,供不應求!」完全違背

正常的經營之道,只因呎土難求。魄力十足的堅叔其實有很多新諗頭:「如果

找到 30 萬呎相連農地,我會搞個有機度假村。有得做架!」以堅叔的經驗和才

智,我確信他不是信口雌黃 ── 然而沒有農地,再多創意,又怎發揮?

環保城.十大基建.河畔市鎮還記得,1999 年董建華宣布於新界東北搞「環保城」嗎?

恒基地產等多家財團,當時隨即低價收購粉嶺北一帶農

地,等待發展拍板大賺一筆;區爸爸耕種的 7 斗地,當時

便被恒地購入。不過環保城後來化為烏有,直至 07 年,曾

蔭權才將之改頭換面,變成「十大基建」之一的新界東北

新發展區計劃:粉嶺北、古洞及坪輋 / 打鼓嶺,將被打造

成三合一新市鎮,提供 46,000 個住宅單位,容納 13 萬人

口。馬屎埔所在的粉嶺北發展區,因處梧桐河兩岸,將變

身「河畔市鎮」,提供萬多個住宅單位,包括公屋。但諷

刺的是,馬屎埔農民因財團落釘,一早被逼失去家園。

恒地收購區爸爸租用的農地後,2008 年以「祺星」、「財宏」名義,向他發出「終止租權通知書」。

1. 堅叔以自製秤錘連着勝瓜,令它生長時不會卷曲,聰明!

2. 眼看昔日租用的農地現在被鐵絲網圍起,堅叔大感無奈。隔着鐵絲網,仍然可清楚見到堅叔以前使用的電表。

3. 堅叔經營的「健康有機農場」一景。

4. 堅叔的農場主要收入來自長期訂戶,平均每天要送菜給十幾廿戶人家。

20 多歲的俊彥本來是普通的城市男孩,在菜園村生活館幫手後卻愛上農活,並來到馬寶寶當全職農夫。

Becky 父母在馬屎埔務農幾十年,這一天在村裏的荒田收集野草,作堆肥材料。

馬寶寶社區農場經常舉辦生態導賞、有機耕作工作坊等,圖為 Becky(戴帽者)向參觀者講解馬屎埔村民的日常生活。(圖片由馬寶寶提供)

1

2

3

4

們這些居於馬屎埔的農民,卻因發展而被逼遷,生計被剝奪,這

不是很荒謬嗎?」

沒有田地,那算農民?其實,馬屎埔收地問題是菜園村「翻版」,但馬屎埔村民更慘,

因菜園村由政府出面收地,但「三合一」採官商合作模式,地產

商提早「落釘」,大肆圈地趕走租戶,政府都不敢亦不願插手。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便曾在立法會上表示,「私人發展商收地

與政府收回私人土地截然不同」、「業權人與租戶之間的私人協

議,政府不宜干涉」,居於馬屎埔的非原居民,被逼任由地產商

魚肉,難以爭取合理的土地或金錢賠償。

Page 8: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76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好像 Becky 爸爸區流根,07 年收到恒地發出終止租約通知後,一

直拒絕遷離,對方停止收租後,也繼續落田。「我唔係要甚麼金錢

賠償。恒基提出 10 萬元一間屋、3 蚊一呎地作『恩恤金』,我都拒

絕咗。我只係想要塊地,等我可以繼續耕田。黃浩明(恒地執董)

曾口頭答應我嘅要求,不過至今都無兌現承諾!」恒地更暗示,很

快會向他發出法庭傳票;區爸爸無奈表示,現在是「耕得一日得一

日」。唯一慶幸,是自住房子建於自購土地上,暫不用擔心無家

可歸。

農民成了「走鬼小販」,一邊揮動鋤頭,一邊擔心地主隨時殺到;

馬寶寶和區爸爸的有機菜,就是在如此「風雨飄搖」情況下產生。

在商言商,趁平價時收購農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商業行為,但作

為壟斷香港多個行業的地產巨頭,理應明白企業責任之所在,對被

遷迫村民作人性化處理,區爸爸的要求並不過份。地產商擁大量農

地,以農地補償給「耕仔」,絕對是力所能及的應有之義。

僧多粥少 覓地排長龍從短淺商業角度看,土地用作耕種,所產生的利潤微不足道;但若

換長遠人文角度看,農地提供瓜豆蔬菜給同一社區享用,是多多錢

都買不到的綠色低碳生活;教育我們下一代愛惜食物、愛護自然,

更是整頓病態社會價值觀的良方。可惜,港府一直視農業為純粹

「經濟活動」,對有機農業無長遠扶助政策。

對於農地錯配問題,政府唯一的對策,是漁護署行之有年的「農地

復耕計劃」。計劃目的是協助有志農業人士找地,政府角色如地主

和耕仔之間的中間人,免費提供覓地、配對、查冊、訂租約等服

務。漁護署農業主任陳益民表示,現時手上有十多塊約共 40 斗的

私人農地。去年當局成功「配對」土地 60.3 斗,受惠農友 23 位;

今年截至 10月亦成功替 18 位農友「配對」40 斗地。不過僧多粥

少,仍在輪候冊上等候人士有147 位之多。

塱原「生態農業」的啟示農地是否只有產糧功用?否。在瑞士和奧地利,政府每年皆向耕種者提供大量

補貼,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維持當地像明信片般美麗的田園風景。其實農地

絕非一塊產糧之地咁簡單,它還可以保育生態,甚至改變都市人固有的發展萬

歲價值觀。

不要以為香港農地擔不起以上「大任」。長春社和觀鳥會幾年前已開始了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資助原本種常規菜的塱原農民改種水稻、慈菇,重

塑濕地生態;將部分荒田清理、注水,變成吸引雀鳥和兩棲類的濕地;又舉辦

生態旅遊、工作坊、收成節等,讓市民參與其中。明年更會加設會員制,讓普

羅大眾透過「助養」農地,支持本土農業及保育活動。

計劃涉及耕地 100 萬平方呎,參與農民約 25 人,全部在塱原耕田幾十年。

長春社保育經理戚曉麗強調,管理妥當的農地,比荒廢農地有更佳生態保育效

果。她指出,雖然計劃主要目標是保育濕地生境,令瀕危物種如禾花雀增加,

但它亦彰顯了農業和生態的互扣關係,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生態農業」模式。

塱原計劃成功將農地、保育及社區參與糅合為一體,或多或少讓政府醒覺

農業對生態的重要性。計劃最近再獲政府環保基金撥款 460 萬作兩年經費,當

然是好事,然而全港能夠得政府如此厚愛的農地和農友,實屬少數。其實,就

算生態價值不及塱原的空置農地,若政府願意出一點力 ── 如切實處理非法

傾倒泥頭、擅改土地用途等 ── 它們都可變身成另一個馬寶寶,為社區增值;

但若任由它丟荒,或擅改成廢車場、回收場,只會滋生蚊蟲,甚至造成水土污

染,再難回復農貌。一來一回,此中的「機會成本」之大,當局豈能不察?丟空農地 談何關愛?據恒基地產 2009 年年報,集團持有 4 千萬平方呎(即 371 公頃)農

地,為「全港擁有最龐大農地儲備之發展商」。粗略估算,香港四大地

產商(長實、新鴻基、新世界及恒地)合共屯積農地約 1 千公頃;換言

之,四大已「儲起」全港五分一農地,比在耕農地面積更多!

大財團及原居民丟空農地,政府向來以「土地屬私人擁有」為由,

而不會干涉其中,但面對過千公頃農地白白浪費多年,政府是否真的

無計可施?其實,政府或非牟利組織可扮演「中間人」,協助將財團

屯積未用的農地,以短期方式租給農民。這方法,亦令地產商不需額外

成本,便可緩和市民大眾的「仇富」情緒,可謂一箭雙鵰。另一可行

方法,是政府或團體先向土地擁有人租下農地,再轉租給農戶;更進一

步,政府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增加耕地來源,如向丟荒農地徵稅、

撥出部分官地供農民優先使用、容許未有發展計劃的官地暫作社區園圃

等。其實只要政府願意走出一小步,農民的天空,一定會更明亮。

馬屎埔村後面的綠悠軒(圖後景)和帝庭軒,曾幾何時也屬馬屎埔村範圍。至於眼前的農地,將很快變成「河畔市鎮」。

捨難取易 耕仔被開刀歷史因素使然,新界農民多是五、六十年代走難來港的大

陸人。他們當年或非法開墾官地,或租借原居民棄耕農

田,刻苦維持生計。由於不享有原居民福利(如一生一

次丁屋權、丁屋拆卸後政府須代為安排土地遷村等),

政府在進行新區規劃時,常會刻意避開原居民村,集中

向耕仔聚居的散村「開刀」── 菜園村、馬屎埔村,都

是這種「避重就輕」的隱型規劃政策的犧牲品。

陳主任坦言,計劃有其局限性,皆因適合耕種的閒置農地不易

找;就算找到,地主也可能因嫌煩、租金濕碎、害怕租霸等原因

而拒租出。此外,署方覓得的農地多數面積細小,只適合小型農

場使用。但漁護署提醒所有想找地的農友,最好先在輪候冊上登

記,讓政府得知農地的需求有多大。

私人土地無法指望,那麼政府土地又如何?但陳主任指出,批出

官地須由地政總署按招標程序進行拍賣,價高者得。「試過有農

友睇中一塊官地,向地政提出。地政按程序招標,但最後中標的

卻不是他!」政府批出農業用途的官地時,因循地將農友和其他

1. 塱原本屬保育地區,但政府規劃新界東北發展時,卻將部分塱原濕地劃為「綜合發展區」,令一些地主對發展有所「憧憬」。曾有不知名地主掛出「私人土地,嚴禁進入及拍攝」橫幅,令人擔心塱原保育前景。(圖片由香港觀鳥會提供)

2. 塱原耕仔在長春社資助下,改種水稻,重塑濕地生態。(圖片由長春社提供)

3.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成效理想,雀鳥監察結果顯示,受管理農地雀鳥密度,比非管理農地多 2 至 3 倍。圖為在塱原出沒的禾花雀。(圖片由葉善行提供)

使用者等量齊觀,無奈!

急需農地者找不到地,擁有農地者一心待價而沽。一邊廂大排

長龍,另邊廂荒地長滿野草,或高建屏風樓大商場。政府近年投

放大量資源推廣本地有機菜(如搞有機認證、資助農墟活動),

然而若無相關政策配合,農民因缺乏穩定土地資源而減少資金投

放,或因失地而離開農業,那麼當局對有機菜的推廣,豈非白廢

心機?堅叔、區爸爸、Becky 的農民失地故事,將繼續發展。無

地怨曲要唱多久,遂看政府有多大決心,幫助這群最無議價能力

的土地使用者。

面對恒基逼遷,區爸爸 只希望對方可以為他另覓耕地。幸好一家人的自住房建於自購土地上,暫保不失。

1

2

3

馬寶寶社區農場是 80 後對抗中環價值的另類社運。

(圖片由馬寶寶提供)

Page 9: v56 cover mas 2

今期專題今期專題

76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好像 Becky 爸爸區流根,07 年收到恒地發出終止租約通知後,一

直拒絕遷離,對方停止收租後,也繼續落田。「我唔係要甚麼金錢

賠償。恒基提出 10 萬元一間屋、3 蚊一呎地作『恩恤金』,我都拒

絕咗。我只係想要塊地,等我可以繼續耕田。黃浩明(恒地執董)

曾口頭答應我嘅要求,不過至今都無兌現承諾!」恒地更暗示,很

快會向他發出法庭傳票;區爸爸無奈表示,現在是「耕得一日得一

日」。唯一慶幸,是自住房子建於自購土地上,暫不用擔心無家

可歸。

農民成了「走鬼小販」,一邊揮動鋤頭,一邊擔心地主隨時殺到;

馬寶寶和區爸爸的有機菜,就是在如此「風雨飄搖」情況下產生。

在商言商,趁平價時收購農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商業行為,但作

為壟斷香港多個行業的地產巨頭,理應明白企業責任之所在,對被

遷迫村民作人性化處理,區爸爸的要求並不過份。地產商擁大量農

地,以農地補償給「耕仔」,絕對是力所能及的應有之義。

僧多粥少 覓地排長龍從短淺商業角度看,土地用作耕種,所產生的利潤微不足道;但若

換長遠人文角度看,農地提供瓜豆蔬菜給同一社區享用,是多多錢

都買不到的綠色低碳生活;教育我們下一代愛惜食物、愛護自然,

更是整頓病態社會價值觀的良方。可惜,港府一直視農業為純粹

「經濟活動」,對有機農業無長遠扶助政策。

對於農地錯配問題,政府唯一的對策,是漁護署行之有年的「農地

復耕計劃」。計劃目的是協助有志農業人士找地,政府角色如地主

和耕仔之間的中間人,免費提供覓地、配對、查冊、訂租約等服

務。漁護署農業主任陳益民表示,現時手上有十多塊約共 40 斗的

私人農地。去年當局成功「配對」土地 60.3 斗,受惠農友 23 位;

今年截至 10月亦成功替 18 位農友「配對」40 斗地。不過僧多粥

少,仍在輪候冊上等候人士有147 位之多。

塱原「生態農業」的啟示農地是否只有產糧功用?否。在瑞士和奧地利,政府每年皆向耕種者提供大量

補貼,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維持當地像明信片般美麗的田園風景。其實農地

絕非一塊產糧之地咁簡單,它還可以保育生態,甚至改變都市人固有的發展萬

歲價值觀。

不要以為香港農地擔不起以上「大任」。長春社和觀鳥會幾年前已開始了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資助原本種常規菜的塱原農民改種水稻、慈菇,重

塑濕地生態;將部分荒田清理、注水,變成吸引雀鳥和兩棲類的濕地;又舉辦

生態旅遊、工作坊、收成節等,讓市民參與其中。明年更會加設會員制,讓普

羅大眾透過「助養」農地,支持本土農業及保育活動。

計劃涉及耕地 100 萬平方呎,參與農民約 25 人,全部在塱原耕田幾十年。

長春社保育經理戚曉麗強調,管理妥當的農地,比荒廢農地有更佳生態保育效

果。她指出,雖然計劃主要目標是保育濕地生境,令瀕危物種如禾花雀增加,

但它亦彰顯了農業和生態的互扣關係,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生態農業」模式。

塱原計劃成功將農地、保育及社區參與糅合為一體,或多或少讓政府醒覺

農業對生態的重要性。計劃最近再獲政府環保基金撥款 460 萬作兩年經費,當

然是好事,然而全港能夠得政府如此厚愛的農地和農友,實屬少數。其實,就

算生態價值不及塱原的空置農地,若政府願意出一點力 ── 如切實處理非法

傾倒泥頭、擅改土地用途等 ── 它們都可變身成另一個馬寶寶,為社區增值;

但若任由它丟荒,或擅改成廢車場、回收場,只會滋生蚊蟲,甚至造成水土污

染,再難回復農貌。一來一回,此中的「機會成本」之大,當局豈能不察?丟空農地 談何關愛?據恒基地產 2009 年年報,集團持有 4 千萬平方呎(即 371 公頃)農

地,為「全港擁有最龐大農地儲備之發展商」。粗略估算,香港四大地

產商(長實、新鴻基、新世界及恒地)合共屯積農地約 1 千公頃;換言

之,四大已「儲起」全港五分一農地,比在耕農地面積更多!

大財團及原居民丟空農地,政府向來以「土地屬私人擁有」為由,

而不會干涉其中,但面對過千公頃農地白白浪費多年,政府是否真的

無計可施?其實,政府或非牟利組織可扮演「中間人」,協助將財團

屯積未用的農地,以短期方式租給農民。這方法,亦令地產商不需額外

成本,便可緩和市民大眾的「仇富」情緒,可謂一箭雙鵰。另一可行

方法,是政府或團體先向土地擁有人租下農地,再轉租給農戶;更進一

步,政府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增加耕地來源,如向丟荒農地徵稅、

撥出部分官地供農民優先使用、容許未有發展計劃的官地暫作社區園圃

等。其實只要政府願意走出一小步,農民的天空,一定會更明亮。

馬屎埔村後面的綠悠軒(圖後景)和帝庭軒,曾幾何時也屬馬屎埔村範圍。至於眼前的農地,將很快變成「河畔市鎮」。

捨難取易 耕仔被開刀歷史因素使然,新界農民多是五、六十年代走難來港的大

陸人。他們當年或非法開墾官地,或租借原居民棄耕農

田,刻苦維持生計。由於不享有原居民福利(如一生一

次丁屋權、丁屋拆卸後政府須代為安排土地遷村等),

政府在進行新區規劃時,常會刻意避開原居民村,集中

向耕仔聚居的散村「開刀」── 菜園村、馬屎埔村,都

是這種「避重就輕」的隱型規劃政策的犧牲品。

陳主任坦言,計劃有其局限性,皆因適合耕種的閒置農地不易

找;就算找到,地主也可能因嫌煩、租金濕碎、害怕租霸等原因

而拒租出。此外,署方覓得的農地多數面積細小,只適合小型農

場使用。但漁護署提醒所有想找地的農友,最好先在輪候冊上登

記,讓政府得知農地的需求有多大。

私人土地無法指望,那麼政府土地又如何?但陳主任指出,批出

官地須由地政總署按招標程序進行拍賣,價高者得。「試過有農

友睇中一塊官地,向地政提出。地政按程序招標,但最後中標的

卻不是他!」政府批出農業用途的官地時,因循地將農友和其他

1. 塱原本屬保育地區,但政府規劃新界東北發展時,卻將部分塱原濕地劃為「綜合發展區」,令一些地主對發展有所「憧憬」。曾有不知名地主掛出「私人土地,嚴禁進入及拍攝」橫幅,令人擔心塱原保育前景。(圖片由香港觀鳥會提供)

2. 塱原耕仔在長春社資助下,改種水稻,重塑濕地生態。(圖片由長春社提供)

3.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成效理想,雀鳥監察結果顯示,受管理農地雀鳥密度,比非管理農地多 2 至 3 倍。圖為在塱原出沒的禾花雀。(圖片由葉善行提供)

使用者等量齊觀,無奈!

急需農地者找不到地,擁有農地者一心待價而沽。一邊廂大排

長龍,另邊廂荒地長滿野草,或高建屏風樓大商場。政府近年投

放大量資源推廣本地有機菜(如搞有機認證、資助農墟活動),

然而若無相關政策配合,農民因缺乏穩定土地資源而減少資金投

放,或因失地而離開農業,那麼當局對有機菜的推廣,豈非白廢

心機?堅叔、區爸爸、Becky 的農民失地故事,將繼續發展。無

地怨曲要唱多久,遂看政府有多大決心,幫助這群最無議價能力

的土地使用者。

面對恒基逼遷,區爸爸 只希望對方可以為他另覓耕地。幸好一家人的自住房建於自購土地上,暫保不失。

1

2

3

馬寶寶社區農場是 80 後對抗中環價值的另類社運。

(圖片由馬寶寶提供)

Page 10: v56 cover mas 2

文:梁穎勤 圖: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

綠色企業

9

2010 冬季號

生命從來只有一次,今年邁向 5 歲的二手傢具店 2nd Chance

(二手掂),卻令不少落難傢具得以「脫胎換骨」、「延年益

壽」。店主 Richard Bowsie 來自愛爾蘭,與太太 Mavis(呂潔

茵)原職土木工程顧問公司,無意間踏足這行業,邊學邊做,

不少大件(如桌椅、櫃子甚至睡床)、小件(如花瓶、肥皂碟)

在他們手底下獲得第二春,生機盎然。

2nd Chance 坐落的大本營,傢具有價有市有品味,絕非爛攤

子。兩人日常坐的棕紅色寶貝古典梳化,更是《金錢帝國》、

《滅門》、《絕代雙嬌》等多套港產片的「特約演員」。但不

說不知,這件連電影人也愛不釋手的寶貝,埋單只不過 1,000

大元而已。

創業 5 年 見證大市起跌2006 年,店主夫婦開設 2nd Chance,正因試過網購二手傢

具,一肚氣!賣方取價雖廉,卻要買家自取貨品。小倆口要周

圍找貨車及朋友幫手提貨,折騰一輪,滿腹牢騷之餘,也隱約

窺見這個「隱藏成本」,正是窒礙本地二手傢具買賣發展的元

兇。適值任職的顧問公司傳出裁員消息,專長市務推廣的

Richard 跟做繙譯的 Mavis 便興起夫妻檔創業的念頭,邊學邊

做,直到今天。

「有想過到台灣取經嗎?聽說那邊的二手傢具產業營運得不錯

啊。」Richard大搖其頭:「很久沒嘗過旅行的滋味了。」不

過,問到是否以此為終身事業,兩人又笑得甜蜜蜜:「當然想

啦。」由深井村屋搬到屯門,由一個陳列室發展到今天 3 個

陳列室、3 個貨倉、4 個工人,一切得來不易。兩人都很享受

今天的成就,眼見海怡半島的同業中途結業,更珍惜自己在

行頭累積的經驗與名氣。金融海嘯期間,生意不跌反升,「可能

不少外籍僱員離港,多了人放售傢具。倒是今年年初,買家表

現較呆滯。」

二手傢具 夥拍影帝當「臨記」窮則變,變則通,在這樣一個新興行業的夾縫中求生,小夫妻

想了不少應變方法。2008 年中,2nd Chance 推出了舊樓「裝

身服務」,出租傢具替二手樓業主打造「示範單位」,讓二手

傢具在等待重生的檔期中盡展所長。然後是電影人聞風而至,

上門找道具,上述古典沙發因而大受青睞,估計往後租賃生意

亦陸續有來。

早前聽聞他們會組織外籍太太團來購物,但最新消息是:大家

各忙各的,團購尚未成事。倒是有些外籍人士或單身漢來配傢

具,會使用配套服務:請 Mavis 代為選配傢具、家品如花瓶甚

至杯碟餐具等。

現場所見, 2nd Chance 的傢具漂亮得叫人吃驚,Shambala 、

Tequila Kola 、 Artura Ficus 及港產 G.O.D. 品牌最受歡迎。

Mavis 說:「我們收傢具,平均要求 6、7 成新,沙發更要 8、9

成新,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翻新傢具,只能有限度地將櫃子重

新 touch up,將古董桌椅磨亮再細執。」他倆坦承:「過往憑

相睇貨很多甩漏,現在無需現場睇貨也有把握。」

1. 現代化風格陳列室,靚到你唔信。

2. 棕紅色氣派古典沙發,曾出現於數齣港產片中。

3. 2nd Chance 位於建發街工廈二樓的大本營。

農曆年將至,不用看廿四節氣圖,不用計天干地支,也知道又是舊傢具被拋棄的旺季。因為很多物業管理

人都會「賣大包」,讓住戶在這段時間免費丟棄舊物,變相鼓勵都市眾生去舊迎新。如果傢具有感知,它

們也許會悄聲傳頌:屯門建發街某工廈有個好去處。在那裏,有對華洋配的夫婦,會替它們「扮靚靚」,

然後送到「收養家庭」,再過開心日子,遠離孤身流落垃圾站的超恐怖時空。

生命有

二手傢具樂園TwoTake 這間二手傢具店是否漂亮到難以置信?

主人 Richard 與 Mavis 已默默耕耘五載。

舊物重生密碼

環保風盛,國際公認的環保 4R 原則(Reduce、

Reuse、Recycle、Replace)普世敬重,很多舊

物得以用各種形態重生。不過,想收留舊傢具,

必須有心有力,因為無論是巨型沙發還是 King

Size Bed,買方都需 call 車自行到取。

2nd Chance(二手掂):1 折入貨, 5 折出售,

可免費收傢具及存倉。存倉期一般個半月,小件

傢具數月甚至半年也有商量。

(網址:www.2ndchance.com.hk)

Freecycle Hong Kong:網上交換平台,不用付

費,但接收者需自行到取。

(網址:http://groups.yahoo.com/group/

FreecycleHongKong/)

聖雅各福群會:曾租倉做二手傢具生意,可惜礙

於運輸費貴,已停辦多時。

1 2 3

Page 11: v56 cover mas 2

文:梁穎勤 圖: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

綠色企業

9

2010 冬季號

生命從來只有一次,今年邁向 5 歲的二手傢具店 2nd Chance

(二手掂),卻令不少落難傢具得以「脫胎換骨」、「延年益

壽」。店主 Richard Bowsie 來自愛爾蘭,與太太 Mavis(呂潔

茵)原職土木工程顧問公司,無意間踏足這行業,邊學邊做,

不少大件(如桌椅、櫃子甚至睡床)、小件(如花瓶、肥皂碟)

在他們手底下獲得第二春,生機盎然。

2nd Chance 坐落的大本營,傢具有價有市有品味,絕非爛攤

子。兩人日常坐的棕紅色寶貝古典梳化,更是《金錢帝國》、

《滅門》、《絕代雙嬌》等多套港產片的「特約演員」。但不

說不知,這件連電影人也愛不釋手的寶貝,埋單只不過 1,000

大元而已。

創業 5 年 見證大市起跌2006 年,店主夫婦開設 2nd Chance,正因試過網購二手傢

具,一肚氣!賣方取價雖廉,卻要買家自取貨品。小倆口要周

圍找貨車及朋友幫手提貨,折騰一輪,滿腹牢騷之餘,也隱約

窺見這個「隱藏成本」,正是窒礙本地二手傢具買賣發展的元

兇。適值任職的顧問公司傳出裁員消息,專長市務推廣的

Richard 跟做繙譯的 Mavis 便興起夫妻檔創業的念頭,邊學邊

做,直到今天。

「有想過到台灣取經嗎?聽說那邊的二手傢具產業營運得不錯

啊。」Richard大搖其頭:「很久沒嘗過旅行的滋味了。」不

過,問到是否以此為終身事業,兩人又笑得甜蜜蜜:「當然想

啦。」由深井村屋搬到屯門,由一個陳列室發展到今天 3 個

陳列室、3 個貨倉、4 個工人,一切得來不易。兩人都很享受

今天的成就,眼見海怡半島的同業中途結業,更珍惜自己在

行頭累積的經驗與名氣。金融海嘯期間,生意不跌反升,「可能

不少外籍僱員離港,多了人放售傢具。倒是今年年初,買家表

現較呆滯。」

二手傢具 夥拍影帝當「臨記」窮則變,變則通,在這樣一個新興行業的夾縫中求生,小夫妻

想了不少應變方法。2008 年中,2nd Chance 推出了舊樓「裝

身服務」,出租傢具替二手樓業主打造「示範單位」,讓二手

傢具在等待重生的檔期中盡展所長。然後是電影人聞風而至,

上門找道具,上述古典沙發因而大受青睞,估計往後租賃生意

亦陸續有來。

早前聽聞他們會組織外籍太太團來購物,但最新消息是:大家

各忙各的,團購尚未成事。倒是有些外籍人士或單身漢來配傢

具,會使用配套服務:請 Mavis 代為選配傢具、家品如花瓶甚

至杯碟餐具等。

現場所見, 2nd Chance 的傢具漂亮得叫人吃驚,Shambala 、

Tequila Kola 、 Artura Ficus 及港產 G.O.D. 品牌最受歡迎。

Mavis 說:「我們收傢具,平均要求 6、7 成新,沙發更要 8、9

成新,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翻新傢具,只能有限度地將櫃子重

新 touch up,將古董桌椅磨亮再細執。」他倆坦承:「過往憑

相睇貨很多甩漏,現在無需現場睇貨也有把握。」

1. 現代化風格陳列室,靚到你唔信。

2. 棕紅色氣派古典沙發,曾出現於數齣港產片中。

3. 2nd Chance 位於建發街工廈二樓的大本營。

農曆年將至,不用看廿四節氣圖,不用計天干地支,也知道又是舊傢具被拋棄的旺季。因為很多物業管理

人都會「賣大包」,讓住戶在這段時間免費丟棄舊物,變相鼓勵都市眾生去舊迎新。如果傢具有感知,它

們也許會悄聲傳頌:屯門建發街某工廈有個好去處。在那裏,有對華洋配的夫婦,會替它們「扮靚靚」,

然後送到「收養家庭」,再過開心日子,遠離孤身流落垃圾站的超恐怖時空。

生命有

二手傢具樂園TwoTake 這間二手傢具店是否漂亮到難以置信?

主人 Richard 與 Mavis 已默默耕耘五載。

舊物重生密碼

環保風盛,國際公認的環保 4R 原則(Reduce、

Reuse、Recycle、Replace)普世敬重,很多舊

物得以用各種形態重生。不過,想收留舊傢具,

必須有心有力,因為無論是巨型沙發還是 King

Size Bed,買方都需 call 車自行到取。

2nd Chance(二手掂):1 折入貨, 5 折出售,

可免費收傢具及存倉。存倉期一般個半月,小件

傢具數月甚至半年也有商量。

(網址:www.2ndchance.com.hk)

Freecycle Hong Kong:網上交換平台,不用付

費,但接收者需自行到取。

(網址:http://groups.yahoo.com/group/

FreecycleHongKong/)

聖雅各福群會:曾租倉做二手傢具生意,可惜礙

於運輸費貴,已停辦多時。

1 2 3

Page 12: v56 cover mas 2

2010 秋季號

古代「雪櫃」:Richard 說這個「雪櫃」專放待煮食材。

2010 冬季號

一件傢具 一個溫馨小故事

私密博物館除陳列室外,店內還有個

私人珍藏區。此處只招呼

熟客,收納不少有價值的

舊物如字、畫、花瓶、家

品裝飾等。

Richard 手上的日本浮世繪

是 18 世紀作品。後面的韓

式木櫃也有逾百年歷史。

已人間蒸發的上世紀廣

式嬰兒高櫈。

古董衣櫃(上):物主因新屋放不下,才割愛讓給 Mavis ,店主也表示絕不放售。估算放售價約由 7、8 千元起。

臥佛(下):物主要移民,將陪伴多年的佛像相贈。Mavis 說會讓佛像長居此處。

柚木老桌子:Mavis的老師聽說她從事二手傢具買賣,特意翻出逾 70 年歷史的柚木桌子。小倆口說,待有空新造桌面、重漆特色枱腳,便會物歸原主。

古董唱機:有位伯伯要移居境外,聽說有家二手傢具店,又不懂上網查找 , 大 老 遠 從 旺 角 摸 來 屯 門 , 向Mavis 夫婦展示親手拍下的照片。後來見店內放置了一台舊唱機,便特意送上一隻私伙黑膠碟作道具陪襯。

名人燈飾:自陳友家中收回來的燈具。

玻璃纖維佛像:同一個買家買了兩個,會放在後花園。

執筍貨 中外心態有別來買二手傢具的,過往 7 成為老外,現拜環保風

所賜,變成 4:4:2,港人與老外相若,更多了

兩成識貨的印度人。Mavis 說:「他們會在離港

時特意來買花梨紅木舊手工傢具,運返本家。一

來二手價(約 5 折)實在抵買,二來造工難求。

有澳洲客指,香港的二手傢具與當地一手價相差

約 6 倍,二手傢具的保養程度更是差天共地。」

但華人對舊床的接受程度非常有限,買賣多限於

桌椅櫃子,二手床架新淨的還可以,如果是床墊

就免問了,難得鬼佬多不介意。「倒是有僑居泰

國的第二代,打本讓老父經營二手傢具生意,特

來此揀貨。」

增設特價場後,多了學生及師奶客來幫襯。而在

原來的古典及現代風尚兩個場,則有買家慳慳哋

將一屋傢具分數次入貨,也有人大玩全屋傢具轉

款,Mavis 記得,有史以來成交最高的一位客人

為 6、7 萬(以 5 折售價計,亦省回 6 至 7 萬),

最貴的一件傢具逾 2 萬。這就是二手傢具市場

生態。

兩夫婦的堅持,「帶挈」不少大小傢具大翻身,

還惠及油畫、雕塑、小擺設、舊書等零星舊物,

四處遷徙,探視人間風景。

Page 13: v56 cover mas 2

2010 秋季號

古代「雪櫃」:Richard 說這個「雪櫃」專放待煮食材。

2010 冬季號

一件傢具

一個溫馨小故事

私密博物館除陳列室外,店內還有個

私人珍藏區。此處只招呼

熟客,收納不少有價值的

舊物如字、畫、花瓶、家

品裝飾等。

Richard 手上的日本浮世繪

是 18 世紀作品。後面的韓

式木櫃也有逾百年歷史。

已人間蒸發的上世紀廣

式嬰兒高櫈。

古董衣櫃(上):物主因新屋放不下,才割愛讓給 Mavis ,店主也表示絕不放售。估算放售價約由 7、8 千元起。

臥佛(下):物主要移民,將陪伴多年的佛像相贈。Mavis 說會讓佛像長居此處。

柚木老桌子:Mavis的老師聽說她從事二手傢具買賣,特意翻出逾 70 年歷史的柚木桌子。小倆口說,待有空新造桌面、重漆特色枱腳,便會物歸原主。

古董唱機:有位伯伯要移居境外,聽說有家二手傢具店,又不懂上網查找 , 大 老 遠 從 旺 角 摸 來 屯 門 , 向Mavis 夫婦展示親手拍下的照片。後來見店內放置了一台舊唱機,便特意送上一隻私伙黑膠碟作道具陪襯。

名人燈飾:自陳友家中收回來的燈具。

玻璃纖維佛像:同一個買家買了兩個,會放在後花園。

執筍貨 中外心態有別來買二手傢具的,過往 7 成為老外,現拜環保風

所賜,變成 4:4:2,港人與老外相若,更多了

兩成識貨的印度人。Mavis 說:「他們會在離港

時特意來買花梨紅木舊手工傢具,運返本家。一

來二手價(約 5 折)實在抵買,二來造工難求。

有澳洲客指,香港的二手傢具與當地一手價相差

約 6 倍,二手傢具的保養程度更是差天共地。」

但華人對舊床的接受程度非常有限,買賣多限於

桌椅櫃子,二手床架新淨的還可以,如果是床墊

就免問了,難得鬼佬多不介意。「倒是有僑居泰

國的第二代,打本讓老父經營二手傢具生意,特

來此揀貨。」

增設特價場後,多了學生及師奶客來幫襯。而在

原來的古典及現代風尚兩個場,則有買家慳慳哋

將一屋傢具分數次入貨,也有人大玩全屋傢具轉

款,Mavis 記得,有史以來成交最高的一位客人

為 6、7 萬(以 5 折售價計,亦省回 6 至 7 萬),

最貴的一件傢具逾 2 萬。這就是二手傢具市場

生態。

兩夫婦的堅持,「帶挈」不少大小傢具大翻身,

還惠及油畫、雕塑、小擺設、舊書等零星舊物,

四處遷徙,探視人間風景。

Page 14: v56 cover mas 2

生態影集生態影集

1312

蘇毅雄 Samson So生態協會總監,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科學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新聞碩士。自 90 年代起,一直從事香港及中國大陸自然保護區的人員培訓及生態考察工作,並進行各類自然教育推廣工作,包括環境教育課程、導賞活動、公開演講、工作坊及自然攝影課程等。

蒼鷺 Grey Heron (Ardea cinerea)

蒼鷺是體型最大的香港常見鷺鳥之一,體長可達 1 米,

特徵是一身灰色羽毛、白色頭頸和胸部,以及成鳥那黑

色的眼紋、枕部及羽冠。

蒼鷺生活於濕地環境,特別是紅樹林、潮間帶泥灘、魚

塘、基圍等,獵物主要是魚蝦、兩棲類及爬行類生物。

覓食時,會以靜制動,等待獵物游近時才作出攻擊。由

於蒼鷺捕食時經常一動不動的站立於濕地之中,聚精會

神的守候獵物,往往予人老是在等待甚麼的印象,所以

牠們亦有一個別號:「老等」。

蒼鷺是香港冬候鳥,雖然夏季時香港偶有牠們的影踪

(譬如新界東北沙頭角海的鴉洲曾在 1990 及 1993 年有

過蒼鷺的繁殖記錄),但每年的 11 月至翌年 2 月才是

牠們在港數量最多之時。在香港渡冬的蒼鷺不僅包括成

鳥,亦有同年出生的未成年鳥,所以在一群蒼鷺之中,

常會出現外表顏色和成鳥稍有不同者。圖中這頭成年蒼

鷺,剛在紅樹林邊緣捕獲一條黑斑水蛇。影像凸顯了食

物鏈中不同生物的關係。

(圖 / 文:蘇毅雄)

Page 15: v56 cover mas 2

生態影集生態影集

1312

蘇毅雄 Samson So生態協會總監,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科學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新聞碩士。自 90 年代起,一直從事香港及中國大陸自然保護區的人員培訓及生態考察工作,並進行各類自然教育推廣工作,包括環境教育課程、導賞活動、公開演講、工作坊及自然攝影課程等。

蒼鷺 Grey Heron (Ardea cinerea)

蒼鷺是體型最大的香港常見鷺鳥之一,體長可達 1 米,

特徵是一身灰色羽毛、白色頭頸和胸部,以及成鳥那黑

色的眼紋、枕部及羽冠。

蒼鷺生活於濕地環境,特別是紅樹林、潮間帶泥灘、魚

塘、基圍等,獵物主要是魚蝦、兩棲類及爬行類生物。

覓食時,會以靜制動,等待獵物游近時才作出攻擊。由

於蒼鷺捕食時經常一動不動的站立於濕地之中,聚精會

神的守候獵物,往往予人老是在等待甚麼的印象,所以

牠們亦有一個別號:「老等」。

蒼鷺是香港冬候鳥,雖然夏季時香港偶有牠們的影踪

(譬如新界東北沙頭角海的鴉洲曾在 1990 及 1993 年有

過蒼鷺的繁殖記錄),但每年的 11 月至翌年 2 月才是

牠們在港數量最多之時。在香港渡冬的蒼鷺不僅包括成

鳥,亦有同年出生的未成年鳥,所以在一群蒼鷺之中,

常會出現外表顏色和成鳥稍有不同者。圖中這頭成年蒼

鷺,剛在紅樹林邊緣捕獲一條黑斑水蛇。影像凸顯了食

物鏈中不同生物的關係。

(圖 / 文:蘇毅雄)

Page 16: v56 cover mas 2

文 / 圖:蘇毅雄、宋亦希

綠色情報

14

2010 冬季號

蛇龜在古代標示着長壽、繁衍、智慧、力

量。人類對蛇龜的敬畏,在現代卻出現一

百八十度轉變。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與獵奇

心態,大量蛇龜被捕殺、囚禁、販賣、活

剝、虐待。學者統計,內地每年食用超過

750 萬公斤蛇。至於龜,單於 2000 年就

有數以十噸計活龜由東南亞國家運送到中

國,以供應龐大的市場需求。

野生龜前景嚴峻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野生動物

貿易轉口港,亦是全球消耗野生動物及

製品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想一想各類珊

瑚魚、藍鰭吞拿、魚翅、燕窩、野生龜、

蛇類)。近年龜類製品被廣告炒作為「健

康食品」,令本來已受生境破壞、寵物市

場增長、人為捕獵等威脅的龜類,前景更

嚴峻。

中醫相信龜有抗癌作用,因其身體含有抗

癌物質硒(selenium),但最近有科學研

究發現,龜 ── 包括被指對抗癌十分有

效的金錢龜 ── 含有的硒比蠔還要低。

當野生龜瀕臨絕種,市面亦有不少有效的

現代藥物可供選擇時,我們是否應該繼續

食用野生龜,直至它們完全滅絕呢?

龜類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手掌大小的體

型,也往往要超過 15 年至 20 年才長成,

但現時的消耗量,根本不能讓牠們有繁殖

機會,而人工飼養亦不可能滿足市場的龐

大需求。試想像:若市場上所販賣的龜真

的全部來自人工飼養,那麼這些龜應早於

上世紀已開始飼養。若說有甚麼神奇飼料

藥物讓龜類可以在 3 至 5 年間快高長大,

這些藥物是否會對人類自身也有影響呢?

百萬毒蛇成桌上餚除了龜,蛇是最常被人類食用的爬行物

種,包括較大型的水律三索線以及有毒的

眼鏡蛇、眼鏡王蛇,銀腳帶等。很多愛吃

蛇的人偏愛毒蛇,皆因相信毒蛇療效更

佳,正因如此,某些品種如尖吻蝮蛇(又

稱百花蛇)數量大幅下降。有統計顯示,

單在上海,每年便有 100 萬條尖吻蝮蛇被

捕捉食用。

每年秋冬,食蛇進補的風氣令本來已受

盡人類「白眼」的蛇類,生存情況更雪上

加霜。蛇類作為捕獵者,在食物鏈上處

於高的位置,天敵不多,數量必然相對較

少;這樣龐大的消耗、採集,在自然環境

中是不可能可持續的。

「及時進補」的潛在風險中國人強調「及時進補」,食用野生動物

的功效往往被誇大,卻鮮有提及當中的

潛在危險。其實野生動物體內有不少寄生

蟲,進食後對人類的影響尚未可知。我們

是否甘於受廣告誤導,盲目購買或進食這

些具潛在食用風險的野生動物呢?

圖片說明:1. 我們對龜類的食用需求愈來愈大,皆

因近年龜類製品被視為抗癌食品。

2. 龜類繁殖緩慢,走私野生龜情況亦日趨嚴重。你是否願意看到野生龜完全滅絕的一天呢?

3. 有統計顯示,內地每年食用超過 750萬公斤蛇類。

4. 蛇體內的寄生蟲。

爬行類動物在地球生存了 2 億 8 千萬年,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並沒令爬行類滅亡,反而令牠們發展出多

種適應生活環境的特徵,演化出令人讚嘆的生物多樣性。爬行動物在嚴酷的環境中世代繁衍。牠們奇特的外貌

與頑強的生命力,讓人類產生敬畏之心;在中國文化之中,亦衍生了以蛇龜形象作為參照的神祇「玄武」。

蛇龜的瀕危真相玄武之殤

爬行動物皆無法發聲,但只要我們不被廣

告宣傳蒙蔽,或許可感受到牠們的憤慨。

保育工作不單是專家學者、政府環團的

責任。作為消費者,你和我的選擇有很重

要的影響力:不購買、不進食、不飼養,

已經是很大的貢獻。人類既自稱「萬物

之靈」,如果連說「不」的勇氣也沒有,

那麼無論進食多少「健康食品」、「補身

妙藥」,購買多少「怡情養性」的野生動

物,也是徒然。

Page 17: v56 cover mas 2

文 / 圖:蘇毅雄、宋亦希

綠色情報

14

2010 冬季號

蛇龜在古代標示着長壽、繁衍、智慧、力

量。人類對蛇龜的敬畏,在現代卻出現一

百八十度轉變。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與獵奇

心態,大量蛇龜被捕殺、囚禁、販賣、活

剝、虐待。學者統計,內地每年食用超過

750 萬公斤蛇。至於龜,單於 2000 年就

有數以十噸計活龜由東南亞國家運送到中

國,以供應龐大的市場需求。

野生龜前景嚴峻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野生動物

貿易轉口港,亦是全球消耗野生動物及

製品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想一想各類珊

瑚魚、藍鰭吞拿、魚翅、燕窩、野生龜、

蛇類)。近年龜類製品被廣告炒作為「健

康食品」,令本來已受生境破壞、寵物市

場增長、人為捕獵等威脅的龜類,前景更

嚴峻。

中醫相信龜有抗癌作用,因其身體含有抗

癌物質硒(selenium),但最近有科學研

究發現,龜 ── 包括被指對抗癌十分有

效的金錢龜 ── 含有的硒比蠔還要低。

當野生龜瀕臨絕種,市面亦有不少有效的

現代藥物可供選擇時,我們是否應該繼續

食用野生龜,直至它們完全滅絕呢?

龜類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手掌大小的體

型,也往往要超過 15 年至 20 年才長成,

但現時的消耗量,根本不能讓牠們有繁殖

機會,而人工飼養亦不可能滿足市場的龐

大需求。試想像:若市場上所販賣的龜真

的全部來自人工飼養,那麼這些龜應早於

上世紀已開始飼養。若說有甚麼神奇飼料

藥物讓龜類可以在 3 至 5 年間快高長大,

這些藥物是否會對人類自身也有影響呢?

百萬毒蛇成桌上餚除了龜,蛇是最常被人類食用的爬行物

種,包括較大型的水律三索線以及有毒的

眼鏡蛇、眼鏡王蛇,銀腳帶等。很多愛吃

蛇的人偏愛毒蛇,皆因相信毒蛇療效更

佳,正因如此,某些品種如尖吻蝮蛇(又

稱百花蛇)數量大幅下降。有統計顯示,

單在上海,每年便有 100 萬條尖吻蝮蛇被

捕捉食用。

每年秋冬,食蛇進補的風氣令本來已受

盡人類「白眼」的蛇類,生存情況更雪上

加霜。蛇類作為捕獵者,在食物鏈上處

於高的位置,天敵不多,數量必然相對較

少;這樣龐大的消耗、採集,在自然環境

中是不可能可持續的。

「及時進補」的潛在風險中國人強調「及時進補」,食用野生動物

的功效往往被誇大,卻鮮有提及當中的

潛在危險。其實野生動物體內有不少寄生

蟲,進食後對人類的影響尚未可知。我們

是否甘於受廣告誤導,盲目購買或進食這

些具潛在食用風險的野生動物呢?

圖片說明:1. 我們對龜類的食用需求愈來愈大,皆

因近年龜類製品被視為抗癌食品。

2. 龜類繁殖緩慢,走私野生龜情況亦日趨嚴重。你是否願意看到野生龜完全滅絕的一天呢?

3. 有統計顯示,內地每年食用超過 750萬公斤蛇類。

4. 蛇體內的寄生蟲。

爬行類動物在地球生存了 2 億 8 千萬年,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並沒令爬行類滅亡,反而令牠們發展出多

種適應生活環境的特徵,演化出令人讚嘆的生物多樣性。爬行動物在嚴酷的環境中世代繁衍。牠們奇特的外貌

與頑強的生命力,讓人類產生敬畏之心;在中國文化之中,亦衍生了以蛇龜形象作為參照的神祇「玄武」。

蛇龜的瀕危真相玄武之殤

爬行動物皆無法發聲,但只要我們不被廣

告宣傳蒙蔽,或許可感受到牠們的憤慨。

保育工作不單是專家學者、政府環團的

責任。作為消費者,你和我的選擇有很重

要的影響力:不購買、不進食、不飼養,

已經是很大的貢獻。人類既自稱「萬物

之靈」,如果連說「不」的勇氣也沒有,

那麼無論進食多少「健康食品」、「補身

妙藥」,購買多少「怡情養性」的野生動

物,也是徒然。

Page 18: v56 cover mas 2

文:車惠蘭 圖:本刊圖片庫

綠色媽媽

17

政府於 9 月份公布的「氣候變化顧問研究報告」,重點居然是引入核能。

此舉令香港成為亞洲區使用最多核能的已發展城市,與此同時亦不完全淘汰用煤發電。

其實要扭轉氣候變化,大家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一齊參與減排。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

2010 冬季號

車慧蘭(Yolanda),管理有機食品店、工餘積極投入LOHAS

的有機達人。育有一女,為樂活下一代,分身做有機產品培訓

導師和減碳綠色管理顧問(FB 群組:Wellness Club Ltd 悠學

坊),致力推動綠色碳中和認證方案。

文 / 圖:周兆祥博士

綠色話題

16

2010 冬季號

提升能源效益、增加使用天然

氣、落實能源效益措施及用電需

求管理等,確實是可行的減排方

法。我認為,政府亦可考慮立法

規定所有本土生產及入口消費品

要有「碳排」標籤,從而鼓勵低

碳消費態度。

綠色建築為環境降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包括衣食住

行各樣消費),又可以怎樣減少

碳排放呢?我常為企業客戶舉辦

的「低碳生活與工作」講座裏,

便列舉了不少日常的減碳良方:

綠色天台、社區園圃等綠色建築元素,對建築物及環境有降溫作用,可減低能源的虛耗。

我亦十分支持綠色建築:包括

綠色窗台、綠色天台、垂直種

植、行道種植、社區園圃等綠

色建築元素,可以為建築物及

環境降溫,減低能源的虛耗。

在這些空間種植糧食,更可增

加糧食供應。例如在行道上

種植果樹,由社區內的學校認

養,由學生管理及採收。

發展綠色旅遊香港四面環海,佔全港土地面

積達四成的郊野公園,有條

件發展成綠色旅遊:包括自摘

園、本地農產品墟市、本地低

碳農產品宴席等,都可以發展

成綠色旅遊的元素,吸引本地

及外地遊客,亦讓農民增加

收入。

另外,為健康、為減碳,大家

可以盡量「多菜少肉」。有機

種植的食物,對減碳尤為重

要,希望政府及早資助本地有

機產業的發展。

我們能做的事可不少,各位讀

者,齊齊為「零碳排香港」的

終極目標努力吧。

日常生活 節能 減碳資料

少肉多菜 減少生產肉類時所耗用的大量 有機素食者:每年碳排放 142 公斤(首選有機食品) 水電和穀物糧食 完全素食者:每年碳排放 190 公斤 無肉不歡者:每年碳排放 6700 公斤

手洗衣服 每月一次,以手洗代替機洗 每台洗衣機每年減碳 3.6 公斤

淋浴代替盆浴 每人每次慳水 170 公升 每人每次減碳 8.1 公斤

選用有機化妝品 減少石油消耗 減少提煉石油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

手帕代替紙巾 減少木材消耗 每人每年減碳 0.57 公斤

以公共交通代替 每月一次無車日,每年省油 每年減碳 98 公斤私家車 44 公升

工作間 節能 減碳資料

辦公室冷氣於 25.5 度 減少耗電量 每台冷氣機每年減碳 21 公斤的基礎上調高 1 度

離開時關上或 減少不必要的耗電 每年減碳 3 公斤拔掉電器插頭

當我們想一些開心、舒服、提昇靈性的思想,整個身心靈綜合體會自動變得開心、滿足、提昇。

當我們想一些悲慘、可怖、痛苦的思想時,馬上悽慘、恐懼、痛苦起來。

我們此刻的思想,決定自己下一刻存在的狀態。

為甚麼心就是一切

實在太美妙了,可不是?我們隨時可以選

擇想甚麼不想甚麼。(於是等於選擇自己

的未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命運。)

你的一切,都隨時可能被奪走。只有一樣

東西(更是最重要的一樣),無人可以控

制你:你的思想。

我們完全無須容許別人替自己作選擇。

世上沒有人可以強逼我們去想甚麼。說

到底,我們容許自己想甚麼,只有自己負

責,與人無尤。(註1)

心想事成的開悟我們的身體長期反映自己的思想。每次你

想 ×,你的身體便會馬上竭盡所能,令 ×

成真。

年前有個電器技師爬上高壓輸電塔上做維

修工作,不幸碰到電纜,馬上觸電喪生,

身上顯示了觸電的所有徵狀。事實上,當

天全區停電,他只是誤以為自己觸電,竟

因而枉死。

有個末期癌病人,千方百計哀求醫院給他

試用某種剛面世的特效藥。醫生為他注射

了一劑,幾小時後他體內一切腫瘤全消,從

此過着正常健康的生活。不料幾個月後,他

閱報得知該種新藥被證實治癌無效,於是馬

上生了癌腫瘤,奄奄一息。

醫生哄騙他說,那種特效藥「新版本」剛研

製成功,給他一試,其實是注射鹽水。病人

很快「藥」到回春,又過正常「生活」。後來

有人不慎洩露秘密,當他知道自己接受的只

不過是鹽水之後,當晚死亡。(註2)

對意念唯命是從古今中外都有臨床紀錄證實切願生育的婦女

忽然全身出現懷孕徵狀,腹部逐漸隆起,連

醫生也信以為真,查不出異狀。九個月後產

期屆滿,發現一直並無胎兒。可見人體如何

精明又對內心的意念唯命是從。

在渡火儀式中,參與者只要真心相信不會燒

傷,都可赤足走過熱炭,安然無恙。若他們

中途一起懷疑心,馬上會腳板灼傷。(註3)

我們相信自己是怎麼樣,即變成怎麼樣。

心,創造自己的現實。(註4)

註釋:

1. 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大師布蘭德勒解

釋說:「大多數人都受自己腦袋囚禁,

好像被鎖着在巴士尾的座位上, 由他人

駕駛巴士。如果你不指示腦袋運作,它

只會為所欲為,或者被其他人主宰它的

運作 ── 這些人未必都想你好的呀。即

使他們想你好,也可能搞錯!」

(見Richard Bandler 《Using Your Brain

for a Change 》(Moab, Utah: Real

People Press, 1985), 第 8 頁。

2. 此事發生於 1950 年代,詳見 Bernie S.

Siegel 《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0),

第 2 章。他在另一本暢銷書《Peace,

Love and Healing》(London: Rider,

1990)裏舉了更多此類匪夷所思的病例。

3. 心理學叫這種現象做「皮格馬利翁效

應」(Pygmalian effect); 關於這類事件

的記載,詳見周兆祥著《無非是有心》

(香港:水連天,1998)及《心靈遊戲》

(香港:水連天,2000)。

4. 參見 Deepak Chopra《How to Know

God》(London: Rider, 2000),第 221

至 222 頁。

周兆祥博士,著名綠色運動先鋒,先後參與創

立「綠色力量」、「綠田園基金」、「綠色生

活教育基金」等本地綠色團體。2005 年離開大

學工作崗位,全情投入綠化人類文明的工作。

網址:www.simonchau.hk/Chinese_B5/

日常生活的減碳方法

Page 19: v56 cover mas 2

文:車惠蘭 圖:本刊圖片庫

綠色媽媽

17

政府於 9 月份公布的「氣候變化顧問研究報告」,重點居然是引入核能。

此舉令香港成為亞洲區使用最多核能的已發展城市,與此同時亦不完全淘汰用煤發電。

其實要扭轉氣候變化,大家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一齊參與減排。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

2010 冬季號

車慧蘭(Yolanda),管理有機食品店、工餘積極投入LOHAS

的有機達人。育有一女,為樂活下一代,分身做有機產品培訓

導師和減碳綠色管理顧問(FB 群組:Wellness Club Ltd 悠學

坊),致力推動綠色碳中和認證方案。

文 / 圖:周兆祥博士

綠色話題

16

2010 冬季號

提升能源效益、增加使用天然

氣、落實能源效益措施及用電需

求管理等,確實是可行的減排方

法。我認為,政府亦可考慮立法

規定所有本土生產及入口消費品

要有「碳排」標籤,從而鼓勵低

碳消費態度。

綠色建築為環境降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包括衣食住

行各樣消費),又可以怎樣減少

碳排放呢?我常為企業客戶舉辦

的「低碳生活與工作」講座裏,

便列舉了不少日常的減碳良方:

綠色天台、社區園圃等綠色建築元素,對建築物及環境有降溫作用,可減低能源的虛耗。

我亦十分支持綠色建築:包括

綠色窗台、綠色天台、垂直種

植、行道種植、社區園圃等綠

色建築元素,可以為建築物及

環境降溫,減低能源的虛耗。

在這些空間種植糧食,更可增

加糧食供應。例如在行道上

種植果樹,由社區內的學校認

養,由學生管理及採收。

發展綠色旅遊香港四面環海,佔全港土地面

積達四成的郊野公園,有條

件發展成綠色旅遊:包括自摘

園、本地農產品墟市、本地低

碳農產品宴席等,都可以發展

成綠色旅遊的元素,吸引本地

及外地遊客,亦讓農民增加

收入。

另外,為健康、為減碳,大家

可以盡量「多菜少肉」。有機

種植的食物,對減碳尤為重

要,希望政府及早資助本地有

機產業的發展。

我們能做的事可不少,各位讀

者,齊齊為「零碳排香港」的

終極目標努力吧。

日常生活 節能 減碳資料

少肉多菜 減少生產肉類時所耗用的大量 有機素食者:每年碳排放 142 公斤(首選有機食品) 水電和穀物糧食 完全素食者:每年碳排放 190 公斤 無肉不歡者:每年碳排放 6700 公斤

手洗衣服 每月一次,以手洗代替機洗 每台洗衣機每年減碳 3.6 公斤

淋浴代替盆浴 每人每次慳水 170 公升 每人每次減碳 8.1 公斤

選用有機化妝品 減少石油消耗 減少提煉石油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

手帕代替紙巾 減少木材消耗 每人每年減碳 0.57 公斤

以公共交通代替 每月一次無車日,每年省油 每年減碳 98 公斤私家車 44 公升

工作間 節能 減碳資料

辦公室冷氣於 25.5 度 減少耗電量 每台冷氣機每年減碳 21 公斤的基礎上調高 1 度

離開時關上或 減少不必要的耗電 每年減碳 3 公斤拔掉電器插頭

當我們想一些開心、舒服、提昇靈性的思想,整個身心靈綜合體會自動變得開心、滿足、提昇。

當我們想一些悲慘、可怖、痛苦的思想時,馬上悽慘、恐懼、痛苦起來。

我們此刻的思想,決定自己下一刻存在的狀態。

為甚麼心就是一切

實在太美妙了,可不是?我們隨時可以選

擇想甚麼不想甚麼。(於是等於選擇自己

的未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命運。)

你的一切,都隨時可能被奪走。只有一樣

東西(更是最重要的一樣),無人可以控

制你:你的思想。

我們完全無須容許別人替自己作選擇。

世上沒有人可以強逼我們去想甚麼。說

到底,我們容許自己想甚麼,只有自己負

責,與人無尤。(註1)

心想事成的開悟我們的身體長期反映自己的思想。每次你

想 ×,你的身體便會馬上竭盡所能,令 ×

成真。

年前有個電器技師爬上高壓輸電塔上做維

修工作,不幸碰到電纜,馬上觸電喪生,

身上顯示了觸電的所有徵狀。事實上,當

天全區停電,他只是誤以為自己觸電,竟

因而枉死。

有個末期癌病人,千方百計哀求醫院給他

試用某種剛面世的特效藥。醫生為他注射

了一劑,幾小時後他體內一切腫瘤全消,從

此過着正常健康的生活。不料幾個月後,他

閱報得知該種新藥被證實治癌無效,於是馬

上生了癌腫瘤,奄奄一息。

醫生哄騙他說,那種特效藥「新版本」剛研

製成功,給他一試,其實是注射鹽水。病人

很快「藥」到回春,又過正常「生活」。後來

有人不慎洩露秘密,當他知道自己接受的只

不過是鹽水之後,當晚死亡。(註2)

對意念唯命是從古今中外都有臨床紀錄證實切願生育的婦女

忽然全身出現懷孕徵狀,腹部逐漸隆起,連

醫生也信以為真,查不出異狀。九個月後產

期屆滿,發現一直並無胎兒。可見人體如何

精明又對內心的意念唯命是從。

在渡火儀式中,參與者只要真心相信不會燒

傷,都可赤足走過熱炭,安然無恙。若他們

中途一起懷疑心,馬上會腳板灼傷。(註3)

我們相信自己是怎麼樣,即變成怎麼樣。

心,創造自己的現實。(註4)

註釋:

1. 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大師布蘭德勒解

釋說:「大多數人都受自己腦袋囚禁,

好像被鎖着在巴士尾的座位上, 由他人

駕駛巴士。如果你不指示腦袋運作,它

只會為所欲為,或者被其他人主宰它的

運作 ── 這些人未必都想你好的呀。即

使他們想你好,也可能搞錯!」

(見Richard Bandler 《Using Your Brain

for a Change 》(Moab, Utah: Real

People Press, 1985), 第 8 頁。

2. 此事發生於 1950 年代,詳見 Bernie S.

Siegel 《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0),

第 2 章。他在另一本暢銷書《Peace,

Love and Healing》(London: Rider,

1990)裏舉了更多此類匪夷所思的病例。

3. 心理學叫這種現象做「皮格馬利翁效

應」(Pygmalian effect); 關於這類事件

的記載,詳見周兆祥著《無非是有心》

(香港:水連天,1998)及《心靈遊戲》

(香港:水連天,2000)。

4. 參見 Deepak Chopra《How to Know

God》(London: Rider, 2000),第 221

至 222 頁。

周兆祥博士,著名綠色運動先鋒,先後參與創

立「綠色力量」、「綠田園基金」、「綠色生

活教育基金」等本地綠色團體。2005 年離開大

學工作崗位,全情投入綠化人類文明的工作。

網址:www.simonchau.hk/Chinese_B5/

日常生活的減碳方法

Page 20: v56 cover mas 2

有關大自然的書刊,多屬資訊性質,要不就是描寫山

光水色的優美文字;生態知識與文學,似乎總是風馬

牛不相及的兩個範疇。幸好,酷愛大自然的台灣作家

劉克襄主編的自然文學選集︽花紋樣的生命︾,成功

地將兩者融合。

陳慧聰,自由文字工作者,在郊野穿梭自如,於

城市易於迷路。深愛大自然,一直努力從山川大

地和一花一木中學習,思考如何能活得謙卑寬容。

《花紋樣的生命──自然生態散文集》

劉克襄

陳冠學、徐仁修、吳明益、凌拂等

幼獅文化(台灣,2008 年10 月)

書名:

主編:

合著:

出版:

大自然洗滌生命,文學陶冶心靈,《花

紋樣的生命》結合生態知識和優美散文

兩個元素,以文學方式展現自然界的種

種,包括高山、野地、海島、西北雨、

昆蟲、雀鳥、猴子、鯨豚、蝴蝶等。

人文角度看自然《花紋樣的生命》的編者劉克襄,是台

灣著名作家,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

與舊路探勘十餘年。今年暑假來香港

演講時,他稱讚八仙嶺是「亞洲第一山

徑」;可以想像,由他主編的散文集絕

不會是馬虎之作。

書中 14 篇與自然環境有關的文章,皆出

自台灣作家手筆,流露人文心思,文采

斐然,經輯錄後讀來更覺輕盈,適合

年輕人閱讀。讀者一方面可欣賞文字風

采,同時可透過人文角度觀察和了解大

自然,由此更加愛惜和關心地球的現況

和命運。

其中一篇散文是陳冠學的〈西北雨〉,

作者提到:「閩南人驟雨叫西北雨,

雨卻未必自西北來,這是很奇怪的名

稱,一向困惑了不少語言專家。」這

個問題的答案,可從文中找到。至於凌

拂的〈斯文豪氏蛙〉,記述一群小朋友

在教室裏發現一隻「體型略大,全身

褐色而具有綠色斑紋」的斯文豪氏

蛙時像「面對一則傳奇」。文章道出他

們在花圃中翻着翠葉、灑着細水的尋蛙

樂趣。

人類的永恆課業用心愛地球,關懷生命,是人類永恆的

課業;不論是研究生態的科學家,抑或

舞文弄墨的文人,以至你和我(特別是

年輕一代),這都是責無旁貸的事。

如今科技發達,坐在電腦前按數個鍵,

便可為無數刁鑽問題尋找到來自四方八

面、隨時更新卻又可有可無的答案;又

或者按幾個鍵,隨便交數個來歷不明的

朋友,在紛擾熱鬧的虛擬世界中建立似

是而非的關係。

感應大地豐姿然而,老是抱怨寂寞煩惱沒人關心、

不懂自然之美的少年人又比比皆是;畢

竟,「世界更大了,心緒開始紛雜,

他們要找很多新東西」。如果能讓他

們手捧一本小書,安安靜靜地從優美文

字中發現廣大的自然世界,踏實地感應

大地的豐富姿采,會否帶來另一種安穩

心靈的效果?

正如劉克襄在序中提到:「在孩子最後

的童年,最初的青春,有一本自然小

書為伴,寂寞也許會少一點,心緒也

許能沉靜片刻吧。」這是編者的希望,

或許也是你我的共同心願。

文:黃偉德醫生 文:陳慧聰

綠色醫療田園閱讀

1918

2010 冬季號

生命花紋樣的

發燒,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小朋友發燒,然後就會長高,頭腦跟着開竅。

然而,為人父母的,碰到孩子發燒,總是擔心、驚慌。

這是現代西方醫學的錯誤,使我們怕發燒,怕抽筋,怕腦膜炎,怕燒壞腦⋯⋯

發燒,怎麼辦?

黃偉德,執業自然療法醫師,擅長採用順勢療

法、花藥治療、整全營養學。相信身病心醫。

網址:www.Gentlemedicine.info

究竟發燒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瞭解身體的

智慧。

發燒是好事發燒是好事,是身體對付感染的方法 ──加速新陳代謝、增加

心跳、增加供應血液;製造更多白血球,殲滅入侵的病原體,

和製造更多抗體。

有外敵,發燒就是身體在調兵遣將。生病時,身體懂得發燒,

我們可以放心。

所以,胡亂逼身體退燒,是跟大自然對抗,阻止身體的自我療

癒。亂用退燒藥,如必理痛、阿士匹靈,更是愚蠢又危險。總

的來說,強行退燒就是遏抑免疫功能,萬不可作,因為這等於

叫戰場上的士兵放鬆,不要打仗,舉手投降。

近年研究發現,退燒藥會增加感冒變成腦膜炎、肺炎的機會,

可以使普通感染變得致命。

高燒,反映了身體內部出現較嚴重問題,需要較高溫度去自我

療癒,這可能是腦膜炎、肺炎造成。注意,是發炎造成發燒,

而非發燒燒壞腦。

甚麼時候必需找專業醫療人員?當 3 個月以下嬰兒發燒,不論

任何溫度;一般人發燒至 40.5℃兼極度疲累、缺乏反應、神昏

亂語;持續嘔吐、劇烈頭痛、頸項強直;或是呼吸困難、咳嗽

嚴重。

發燒自救法那麼,發燒怎樣自救?

第一,是多休息。這是常識,不用多談。

第二,多喝水。發燒時,溫度提高,水份蒸發較快,亦需要更

多水份排走代謝廢物。見口唇、皮膚乾燥之時,有口乾感覺,

就是缺水徵兆,要多飲清水。也有口乾不欲飲情況,可加一點點海

鹽、檸檬汁、鮮蔬果汁,或吃一點粥水、清湯,都會幫助吸水。

第三,只吃簡單、易消化食物。例如吃稀粥、蔬菜,減輕腸胃負

擔。忌砂糖,忌煎炸油膩。沒有胃口時,請千萬不要硬吃,尊重身

體的旨意。吃下去,只會消化不良,阻礙自我療癒。

第四,可以來個暖水浴,然後上床蓋被,焗汗。也可以喝一點薑

茶,誘發出汗。或用薑或蒜,磨擦腳板底,刺激血液、淋巴循環。

最後,就是避免吃退燒藥。一般的發燒,一、兩天就會自然退下

來,退燒藥只會造成拉鋸,更麻煩。相信自己的身體,輕鬆休息,

拋開工作,就是最好的療方!

Page 21: v56 cover mas 2

有關大自然的書刊,多屬資訊性質,要不就是描寫山

光水色的優美文字;生態知識與文學,似乎總是風馬

牛不相及的兩個範疇。幸好,酷愛大自然的台灣作家

劉克襄主編的自然文學選集︽花紋樣的生命︾,成功

地將兩者融合。

陳慧聰,自由文字工作者,在郊野穿梭自如,於

城市易於迷路。深愛大自然,一直努力從山川大

地和一花一木中學習,思考如何能活得謙卑寬容。

《花紋樣的生命──自然生態散文集》

劉克襄

陳冠學、徐仁修、吳明益、凌拂等

幼獅文化(台灣,2008 年10 月)

書名:

主編:

合著:

出版:

大自然洗滌生命,文學陶冶心靈,《花

紋樣的生命》結合生態知識和優美散文

兩個元素,以文學方式展現自然界的種

種,包括高山、野地、海島、西北雨、

昆蟲、雀鳥、猴子、鯨豚、蝴蝶等。

人文角度看自然《花紋樣的生命》的編者劉克襄,是台

灣著名作家,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

與舊路探勘十餘年。今年暑假來香港

演講時,他稱讚八仙嶺是「亞洲第一山

徑」;可以想像,由他主編的散文集絕

不會是馬虎之作。

書中 14 篇與自然環境有關的文章,皆出

自台灣作家手筆,流露人文心思,文采

斐然,經輯錄後讀來更覺輕盈,適合

年輕人閱讀。讀者一方面可欣賞文字風

采,同時可透過人文角度觀察和了解大

自然,由此更加愛惜和關心地球的現況

和命運。

其中一篇散文是陳冠學的〈西北雨〉,

作者提到:「閩南人驟雨叫西北雨,

雨卻未必自西北來,這是很奇怪的名

稱,一向困惑了不少語言專家。」這

個問題的答案,可從文中找到。至於凌

拂的〈斯文豪氏蛙〉,記述一群小朋友

在教室裏發現一隻「體型略大,全身

褐色而具有綠色斑紋」的斯文豪氏

蛙時像「面對一則傳奇」。文章道出他

們在花圃中翻着翠葉、灑着細水的尋蛙

樂趣。

人類的永恆課業用心愛地球,關懷生命,是人類永恆的

課業;不論是研究生態的科學家,抑或

舞文弄墨的文人,以至你和我(特別是

年輕一代),這都是責無旁貸的事。

如今科技發達,坐在電腦前按數個鍵,

便可為無數刁鑽問題尋找到來自四方八

面、隨時更新卻又可有可無的答案;又

或者按幾個鍵,隨便交數個來歷不明的

朋友,在紛擾熱鬧的虛擬世界中建立似

是而非的關係。

感應大地豐姿然而,老是抱怨寂寞煩惱沒人關心、

不懂自然之美的少年人又比比皆是;畢

竟,「世界更大了,心緒開始紛雜,

他們要找很多新東西」。如果能讓他

們手捧一本小書,安安靜靜地從優美文

字中發現廣大的自然世界,踏實地感應

大地的豐富姿采,會否帶來另一種安穩

心靈的效果?

正如劉克襄在序中提到:「在孩子最後

的童年,最初的青春,有一本自然小

書為伴,寂寞也許會少一點,心緒也

許能沉靜片刻吧。」這是編者的希望,

或許也是你我的共同心願。

文:黃偉德醫生 文:陳慧聰

綠色醫療田園閱讀

1918

2010 冬季號

生命花紋樣的

發燒,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小朋友發燒,然後就會長高,頭腦跟着開竅。

然而,為人父母的,碰到孩子發燒,總是擔心、驚慌。

這是現代西方醫學的錯誤,使我們怕發燒,怕抽筋,怕腦膜炎,怕燒壞腦⋯⋯

發燒,怎麼辦?

黃偉德,執業自然療法醫師,擅長採用順勢療

法、花藥治療、整全營養學。相信身病心醫。

網址:www.Gentlemedicine.info

究竟發燒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瞭解身體的

智慧。

發燒是好事發燒是好事,是身體對付感染的方法 ──加速新陳代謝、增加

心跳、增加供應血液;製造更多白血球,殲滅入侵的病原體,

和製造更多抗體。

有外敵,發燒就是身體在調兵遣將。生病時,身體懂得發燒,

我們可以放心。

所以,胡亂逼身體退燒,是跟大自然對抗,阻止身體的自我療

癒。亂用退燒藥,如必理痛、阿士匹靈,更是愚蠢又危險。總

的來說,強行退燒就是遏抑免疫功能,萬不可作,因為這等於

叫戰場上的士兵放鬆,不要打仗,舉手投降。

近年研究發現,退燒藥會增加感冒變成腦膜炎、肺炎的機會,

可以使普通感染變得致命。

高燒,反映了身體內部出現較嚴重問題,需要較高溫度去自我

療癒,這可能是腦膜炎、肺炎造成。注意,是發炎造成發燒,

而非發燒燒壞腦。

甚麼時候必需找專業醫療人員?當 3 個月以下嬰兒發燒,不論

任何溫度;一般人發燒至 40.5℃兼極度疲累、缺乏反應、神昏

亂語;持續嘔吐、劇烈頭痛、頸項強直;或是呼吸困難、咳嗽

嚴重。

發燒自救法那麼,發燒怎樣自救?

第一,是多休息。這是常識,不用多談。

第二,多喝水。發燒時,溫度提高,水份蒸發較快,亦需要更

多水份排走代謝廢物。見口唇、皮膚乾燥之時,有口乾感覺,

就是缺水徵兆,要多飲清水。也有口乾不欲飲情況,可加一點點海

鹽、檸檬汁、鮮蔬果汁,或吃一點粥水、清湯,都會幫助吸水。

第三,只吃簡單、易消化食物。例如吃稀粥、蔬菜,減輕腸胃負

擔。忌砂糖,忌煎炸油膩。沒有胃口時,請千萬不要硬吃,尊重身

體的旨意。吃下去,只會消化不良,阻礙自我療癒。

第四,可以來個暖水浴,然後上床蓋被,焗汗。也可以喝一點薑

茶,誘發出汗。或用薑或蒜,磨擦腳板底,刺激血液、淋巴循環。

最後,就是避免吃退燒藥。一般的發燒,一、兩天就會自然退下

來,退燒藥只會造成拉鋸,更麻煩。相信自己的身體,輕鬆休息,

拋開工作,就是最好的療方!

Page 22: v56 cover mas 2

文 / 圖:馮明康文 / 圖:嘉露.馮

小狗農事農姐姐手記

2120

香港冬季來得快走得快,最凍是每年 1 至 2 月,到 3 月又回復溫暖。冬季主要吹東北風,

乾燥寒風由內陸吹至,農夫最怕就是睛朗藍天後,到凌晨出現霜降,損害農作物生長。

冬季有時也會下微絲細雨,凍到手腳冰冷,入心入肺!不過待陽光普照後,大地又會回復生機。

香港人真幸福,可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天氣。香港的冬季

不下雪,沒有大雪冰封的土地,蛇蟲鼠蟻特別多;但反過來,這

亦給予我們一整年耕種的機會。

冬季,其實是秋季作物的收成期,是秋種「派成績表」的日子,

因不少蔬果的種植期都需要兩個多月,收成時已接近冬天。冬季

氣溫較低,沒有飛蟲繁殖滋長,所以田間的蔬果較完美無缺;野

草在低溫下也買少見少,田間清爽不少。

香港冬季大部分天氣都乾燥而暖和,比秋季稍涼,可種植的蔬果

品種十分多。今個冬季食乜好呢?當然要食多啲蔬菜!冷天下,

菜心、白菜、芥蘭、菠菜、紹菜、茼蒿及各類生菜都好靚;想食

生果,有草莓及多款車厘茄;想煲湯暖吓胃,有蕃茄、紅蘿蔔、

薯仔、椰菜、洋蔥及紅菜頭;想腸胃好啲,有各類型蕃薯;想身

今個冬季食乜好?

馮明康,「小狗阿康有機農場」場主,踏進有機

農耕第 8 年,很開心可以加入這個行業,亦大開

眼界,加上現時世界糧食緊張,覺得這行業蠻有

意義。有機耕種是良心事業,種出美味、漂亮及

健康的蔬果是農場的終極目標。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體暖和啲,有老薑。冬天圍埋打吓邊爐鍋,真是一樂也;食真正

有機菜仲唔駛怕農藥,生食熟食都安全好味。

配合上天意志的蔬果今年 9 月特別炎熱多雨,推遲秋冬季收成日子一個多月,增加農

友的種植壓力。在夏季農產品即將售罄之際,又未有適當的條件

種植秋季蔬果,要到了秋分(農曆八月十六),中秋之後,乾燥

和較涼快的東北風才徐徐送上,紓緩了不安的情緒。今年大手出

產美味秋冬農產品的日子,被推遲至 11 月中左右。無計啦,我

們要配合上天的意志才種得好味的蔬果呢!

香港冬季可愛的地方就是不太凍,肚子經常餓餓的,加上有兩

大佳節 ── 聖誕及農曆新年,給人溫暖又平靜的感覺。冬季到

來,象徵一年將盡,在此要多謝各位支持我們這群有機農夫的

顧客,使我們能繼續以種菜為生。亦感謝顧客對我們的包容及

體諒:一些時候,買到外表美麗內裏被蟲蛀食的瓜果,亦沒有怨

言,反過來為我們辯護,說我們已盡了力云云,真是萬分感動!

一些顧客更堅決不肯接受我們補回的蔬果,只肯重新購買,令我

要不時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大意。在此再說一聲,衷心感激!

四季豆已經結出肥美豆莢,摘下來清炒最合宜。

十字花科的菜心是冬季時令菜蔬,看來又脆又香甜,令人垂涎!

紅得發亮的草莓,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

西蘭花有抗癌功能,早已成了蔬菜界的超級巨星!

秋天的確是豐收好季節。相信大

家的農田︵除了我這個懶惰的農

夫︶還都長有很多有機蔬菜。我

們的農場亦剛剛舉辦了﹁品味洛

神﹂有機食物DIY工作坊,讓

大家在洛神葵田裏,親自採收紅

彤彤的洛神葵花萼。

螞蟻和我們都愛吃

在採摘過程裏,參加者發現洛神

葵花萼的香味,原來非常吸引螞

蟻。其實,大自然是你、我和昆

蟲的食物寶庫,所以當我們發覺

某樣東西很好吃時,小昆蟲也會

很喜愛的呢。採摘後,參加者要

親自清洗花萼和去掉果實。完成

後,便可製作花果茶、蜜餞和果

醬,享受親自製作食物的樂趣。

作物生長是很無情的,只在適合

的季節生長︵還要祈求風調雨

順,才會有好收成︶。預計洛神

葵活動在十月底便會完結,想趕

尾班車的朋友仔,報名要快唷!

秋天是農場最舒服的日子,但卻是很短暫的日子,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珍

惜。趁着秋季天朗氣清,來農場走一走,跟大自然裏的生物(包括城市

朋友害怕的小昆蟲)say 個 hi,並親手採下紅彤彤的洛神葵花萼,製作蜜

餞和果醬,是難得的田野體驗!

洛神葵豐收假期

嘉露.馮,百分百的

城市姑娘,對於農場

和 郊 野 環 境 甚 感 興

趣,閒時愛與動物和

昆蟲打交道。

忘記食物的重要意義

不少收到小妹送贈洛神葵蜜餞的

朋友,都會驚訝地問:為何你懂

得製作食物?其實我們都懂得製

作美食、烹調美食;可惜的是,

自從農業工業化,食物變得商品

化後,坊間購得的食物,往往是

大規模生產的劃一商品。很多城

市人只認得蔬菜食用的部分,根

本不了解蔬菜是怎樣生長的;只

知道食物是從超市得來,而不知

道食物是怎樣從田裏生長出來;

只知道蔬果要長得又大又靚,要

個個同一大小,但忘記食物最重

要的意義||令進食者健康。

小妹曾經也是個只出廳堂、不入

廚房的城市姑娘,但自從多認識

自種自食的樂趣後,現在也經常

進廚房打轉。用新鮮且健康的菜

蔬製作佳餚,是令人愉快的事。

過程中,你會發現所有食物都得

來不易,你不會再介意菜心的葉

上多了一個被蟲蟲咬破的小洞,

亦不會再介懷紅蘿蔔長得大小不

一,因為你知道,用有機方法種

出來的蔬菜都是獨一無二的。希

望你和家人也能多多參與自種自

食的活動吧!

綠田園的農場會定期舉辦不同的

製食活動及耕種課程,令參加者

認識食物的來源、作物生產的過

程,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多點

參加。

「品味洛神」工作坊讓參加者親自採收洛神葵花萼。

自種自食,重新建立人和食物的親密關係,是令人愉快的事!

參加者清洗過花萼和去掉果實後,便可親手製作花果茶、蜜餞和果醬。

美哉,洛神葵!

12

Page 23: v56 cover mas 2

文 / 圖:馮明康文 / 圖:嘉露.馮

小狗農事農姐姐手記

2120

香港冬季來得快走得快,最凍是每年 1 至 2 月,到 3 月又回復溫暖。冬季主要吹東北風,

乾燥寒風由內陸吹至,農夫最怕就是睛朗藍天後,到凌晨出現霜降,損害農作物生長。

冬季有時也會下微絲細雨,凍到手腳冰冷,入心入肺!不過待陽光普照後,大地又會回復生機。

香港人真幸福,可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天氣。香港的冬季

不下雪,沒有大雪冰封的土地,蛇蟲鼠蟻特別多;但反過來,這

亦給予我們一整年耕種的機會。

冬季,其實是秋季作物的收成期,是秋種「派成績表」的日子,

因不少蔬果的種植期都需要兩個多月,收成時已接近冬天。冬季

氣溫較低,沒有飛蟲繁殖滋長,所以田間的蔬果較完美無缺;野

草在低溫下也買少見少,田間清爽不少。

香港冬季大部分天氣都乾燥而暖和,比秋季稍涼,可種植的蔬果

品種十分多。今個冬季食乜好呢?當然要食多啲蔬菜!冷天下,

菜心、白菜、芥蘭、菠菜、紹菜、茼蒿及各類生菜都好靚;想食

生果,有草莓及多款車厘茄;想煲湯暖吓胃,有蕃茄、紅蘿蔔、

薯仔、椰菜、洋蔥及紅菜頭;想腸胃好啲,有各類型蕃薯;想身

今個冬季食乜好?

馮明康,「小狗阿康有機農場」場主,踏進有機

農耕第 8 年,很開心可以加入這個行業,亦大開

眼界,加上現時世界糧食緊張,覺得這行業蠻有

意義。有機耕種是良心事業,種出美味、漂亮及

健康的蔬果是農場的終極目標。

2010 冬季號 2010 冬季號

體暖和啲,有老薑。冬天圍埋打吓邊爐鍋,真是一樂也;食真正

有機菜仲唔駛怕農藥,生食熟食都安全好味。

配合上天意志的蔬果今年 9 月特別炎熱多雨,推遲秋冬季收成日子一個多月,增加農

友的種植壓力。在夏季農產品即將售罄之際,又未有適當的條件

種植秋季蔬果,要到了秋分(農曆八月十六),中秋之後,乾燥

和較涼快的東北風才徐徐送上,紓緩了不安的情緒。今年大手出

產美味秋冬農產品的日子,被推遲至 11 月中左右。無計啦,我

們要配合上天的意志才種得好味的蔬果呢!

香港冬季可愛的地方就是不太凍,肚子經常餓餓的,加上有兩

大佳節 ── 聖誕及農曆新年,給人溫暖又平靜的感覺。冬季到

來,象徵一年將盡,在此要多謝各位支持我們這群有機農夫的

顧客,使我們能繼續以種菜為生。亦感謝顧客對我們的包容及

體諒:一些時候,買到外表美麗內裏被蟲蛀食的瓜果,亦沒有怨

言,反過來為我們辯護,說我們已盡了力云云,真是萬分感動!

一些顧客更堅決不肯接受我們補回的蔬果,只肯重新購買,令我

要不時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大意。在此再說一聲,衷心感激!

四季豆已經結出肥美豆莢,摘下來清炒最合宜。

十字花科的菜心是冬季時令菜蔬,看來又脆又香甜,令人垂涎!

紅得發亮的草莓,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

西蘭花有抗癌功能,早已成了蔬菜界的超級巨星!

秋天的確是豐收好季節。相信大

家的農田︵除了我這個懶惰的農

夫︶還都長有很多有機蔬菜。我

們的農場亦剛剛舉辦了﹁品味洛

神﹂有機食物DIY工作坊,讓

大家在洛神葵田裏,親自採收紅

彤彤的洛神葵花萼。

螞蟻和我們都愛吃

在採摘過程裏,參加者發現洛神

葵花萼的香味,原來非常吸引螞

蟻。其實,大自然是你、我和昆

蟲的食物寶庫,所以當我們發覺

某樣東西很好吃時,小昆蟲也會

很喜愛的呢。採摘後,參加者要

親自清洗花萼和去掉果實。完成

後,便可製作花果茶、蜜餞和果

醬,享受親自製作食物的樂趣。

作物生長是很無情的,只在適合

的季節生長︵還要祈求風調雨

順,才會有好收成︶。預計洛神

葵活動在十月底便會完結,想趕

尾班車的朋友仔,報名要快唷!

秋天是農場最舒服的日子,但卻是很短暫的日子,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珍

惜。趁着秋季天朗氣清,來農場走一走,跟大自然裏的生物(包括城市

朋友害怕的小昆蟲)say 個 hi,並親手採下紅彤彤的洛神葵花萼,製作蜜

餞和果醬,是難得的田野體驗!

洛神葵豐收假期

嘉露.馮,百分百的

城市姑娘,對於農場

和 郊 野 環 境 甚 感 興

趣,閒時愛與動物和

昆蟲打交道。

忘記食物的重要意義

不少收到小妹送贈洛神葵蜜餞的

朋友,都會驚訝地問:為何你懂

得製作食物?其實我們都懂得製

作美食、烹調美食;可惜的是,

自從農業工業化,食物變得商品

化後,坊間購得的食物,往往是

大規模生產的劃一商品。很多城

市人只認得蔬菜食用的部分,根

本不了解蔬菜是怎樣生長的;只

知道食物是從超市得來,而不知

道食物是怎樣從田裏生長出來;

只知道蔬果要長得又大又靚,要

個個同一大小,但忘記食物最重

要的意義||令進食者健康。

小妹曾經也是個只出廳堂、不入

廚房的城市姑娘,但自從多認識

自種自食的樂趣後,現在也經常

進廚房打轉。用新鮮且健康的菜

蔬製作佳餚,是令人愉快的事。

過程中,你會發現所有食物都得

來不易,你不會再介意菜心的葉

上多了一個被蟲蟲咬破的小洞,

亦不會再介懷紅蘿蔔長得大小不

一,因為你知道,用有機方法種

出來的蔬菜都是獨一無二的。希

望你和家人也能多多參與自種自

食的活動吧!

綠田園的農場會定期舉辦不同的

製食活動及耕種課程,令參加者

認識食物的來源、作物生產的過

程,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多點

參加。

「品味洛神」工作坊讓參加者親自採收洛神葵花萼。

自種自食,重新建立人和食物的親密關係,是令人愉快的事!

參加者清洗過花萼和去掉果實後,便可親手製作花果茶、蜜餞和果醬。

美哉,洛神葵!

12

Page 24: v56 cover mas 2

我是張芷瑄,今年 15 歲,就讀於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我來自台灣,幾年前到港唸書。我喜歡閱讀不同類型書籍,除了可以增加知識外,還可以透過文字了解作家風格。《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愛的書籍,當中的故事精采又刺激,令我愛不釋手。

文/圖:艾雲姑姑Text/Photo: Auntie Ivory

學生園地有機小廚房

2322

有機地瓜饅頭

2010 冬季號

Organic Steamed

Ingredients:Organic sweet potato 100gOrganic plain flour 150gOrganic raw sugar 10gYeast 2gSalt 1gOrganic soya milk 80mlOrganic olive oil 10ml

Preparation:1. Wash the sweet potatoes,

steam to well done, peel skins, then mash until become puree.

2. Mix the mashed sweet potatoes with all other ingredi-ents thoroughly and knead well until a smooth dough is formed. Leave aside to rise for 30 minutes.

3. Roll out air pockets from the dough with a rolling pin and till the dough becomes a thin rectangular sheet of even thickness.

4. Roll the sheet slowly and tightly to form an even cylinder. Cut the cylindrical dough into pieces of desirable equal size. Similar size ensures similar cooking time.

5. Place a steam rack into a large wok, add water to just cover the rack. Place a flat dish on the steam rack with a bamboo steam plate on it. Spread out the dough on the steam plate. Let to rise for another 30 minutes.

6. Steam the buns with medium heat. Wedge the lid with a chopstick to allow ventilation. Steam for 15 minutes after boiled. Keep the buns inside the wok for 3 more minutes with heat removed.

Remarks:■ The ingredients are sufficient

for 10 small steamed buns of 40 gram each.

■ The dough should be kneaded until it is elastic and not sticky.

■ When the buns turn dry and not sticky, they are ready.

材料:

有機地瓜(有機番薯) 100克

有機中筋麵粉 150克

有機原蔗糖 10克

酵母 2克

鹽 1克

有機豆漿 80毫升

有機橄欖油 10毫升

作法:

1. 有機地瓜煮熟後去皮壓成泥。

2. 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麵糰,發酵 30 分鐘。

3. 將麵糰桿成厚度均勻的長方形薄片,盡量將氣泡桿出。

4. 把薄片慢慢捲緊成圓柱體,粗細要均勻。將圓柱麵糰切成相同

大小,這樣蒸煮時間才會一致。

5. 大鍋內放蒸架,上置平底碟。加水至蓋過蒸架面,碟上放竹格

片,饅頭以一定間距放竹格上,再發酵 30 分鐘。

6. 由冷水開始用中火蒸饅頭,鍋蓋邊卡一支筷子讓蒸氣流通,水

沸後蒸 15 分鐘,關火候 3 分鐘即可。

附註:

■ 此份量可製作 10 個約 40 克的小饅頭。

■ 揉好的麵糰應是有彈性的,但不會黏手。

■ 饅頭表面看起來乾燥不黏手,代表已經蒸熟。

從前看阿信每天都含着眼淚吃地瓜

飯,那畫面實在印象深刻。但這個

貧窮與飽肚的代表,現在大翻身

了。當我拿着四十多塊錢只得 5 條

的日本地瓜時,哦,才發現地瓜已

不再是賤價食物。

Sweet Potato Buns

早晨的街道並沒有太多人,徐徐吹來的風雖然清爽,卻

夾雜着些許污濁空氣,令我不自覺地皺起眉頭。但我深

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街道上不會再充斥着廢氣,而

是讓人神清氣爽的清新空氣!再次邁步前進,一路上車

水馬龍,每個人都急急忙忙地趕着上班上學。地鐵站前

的人群絡繹不絕,也有人選擇坐巴士,而更環保的,是

像我一樣走路上學的學生。

自備便當 健康又環保鐘聲響起,我走進教室,一陣瑟瑟的秋風從窗口吹了進

來,我才發覺,原來今天是冷氣機的休息日呢!老師走

進教室後,開始了一整天的學習。

「請你幫我放進廢紙回收箱,謝謝!」同學說道,並遞

了一些廢紙給我。我們班有一個廢紙回收箱,並且會定

時定候拿給校工回收。同學們都很善用資源,亦很樂意

為環保出一分力。

到了午膳時間,同學們慢慢步出校園,而我則走向學校

的餐廳,拿着自己帶的便當和自備的餐具,與朋友共

晉一頓快樂的午餐。曾有人問我:「你每天都帶便當,

不嫌麻煩嗎?」我笑着回答:「不會呀!帶便當的好處其

實很多!既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也很環保,加上

便當沒有味精,營養價值比較高,雖然稍嫌麻煩,但是

健康又環保,何樂而不為呢?」

放學後,我又再次踏上熟悉的街道。走到一半,突然記

起媽媽吩咐我去買一些日常用品,於是我走到附近的超

級市場。選購完畢後,我走向收銀處,那裏聚集了一群

家庭主婦,大家手上的環保袋都裝着許多東西,可見她

一絲曙光射進屋內,將原本死氣沉沉的家照得明

亮。沉睡中的我輕輕甦醒,伸了個懶腰 ── 真是

個不錯的早晨呀!我走進沒有開燈的浴室,早晨柔

和的陽光給我些許照明,我在稍暗的浴室中梳洗。

梳洗完畢,再一次確認屋內所有電源都關閉後,我

便踏着輕快腳步上學去。

本欄歡迎各位同學投稿,以900

至1000字分享你們的綠色生活

點滴和心得,為建構綠色社會

出一分力。來稿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或郵寄至「粉嶺鶴藪村18號綠

田園基金」,註明「《稻草人》

學生園地投稿」。除文章外,

請另紙附上學生和家長姓名,

以及聯絡電話、電郵、學校名

稱、就讀級別等資料,以作聯

絡之用。

文 / 圖:張芷瑄同學

綠色生活

張同學鼓勵大家,在處理垃圾時做小小分類,為環保出一分力。

究再生能源、全城推行「地球

一小時熄燈行動」、宣傳「減

少碳排放」等等的行動,都是

大家為地球出一分力的見證。

城市中充斥着污濁的空氣、生

態受到破壞、氣候暖化等等現

象,在在顯示出環保行動刻不

容緩!大家一起動起來,開啟

我們的綠色生活,創造我們的

綠色香港吧!

們是滿載而歸。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環保袋,讓收銀員

將我買的東西裝進去,臨走之前,我還聽到收銀員說了

一句:「謝謝支持環保!」

日常小事 成環保大事打開大門,跟管理員點頭微笑後,我便跨步走進。電梯

旁邊是藍、啡、黃的三色資源回收箱,分別回收廢紙、

膠樽和鋁罐。我認為,我們應多加利用這些回收箱,只

要在處理垃圾時做小小分類,就可以幫助到地球很多。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可以幫助環保,例如:隨手

關燈、減少洗澡時間、物盡其用等等,只要肯去做,看

似簡單的小事,也可成為保護環境的大事。

「綠色香港人人愛」,近年政府不斷以此作宣傳口號,

人人都高呼着環保。地球受到的污染愈來愈嚴重了,大

家都在想辦法解決,政府立法管制污染、科學家致力研

Page 25: v56 cover mas 2

我是張芷瑄,今年 15 歲,就讀於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我來自台灣,幾年前到港唸書。我喜歡閱讀不同類型書籍,除了可以增加知識外,還可以透過文字了解作家風格。《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愛的書籍,當中的故事精采又刺激,令我愛不釋手。

文/圖:艾雲姑姑Text/Photo: Auntie Ivory

學生園地有機小廚房

2322

有機地瓜饅頭

2010 冬季號

Organic Steamed

Ingredients:Organic sweet potato 100gOrganic plain flour 150gOrganic raw sugar 10gYeast 2gSalt 1gOrganic soya milk 80mlOrganic olive oil 10ml

Preparation:1. Wash the sweet potatoes,

steam to well done, peel skins, then mash until become puree.

2. Mix the mashed sweet potatoes with all other ingredi-ents thoroughly and knead well until a smooth dough is formed. Leave aside to rise for 30 minutes.

3. Roll out air pockets from the dough with a rolling pin and till the dough becomes a thin rectangular sheet of even thickness.

4. Roll the sheet slowly and tightly to form an even cylinder. Cut the cylindrical dough into pieces of desirable equal size. Similar size ensures similar cooking time.

5. Place a steam rack into a large wok, add water to just cover the rack. Place a flat dish on the steam rack with a bamboo steam plate on it. Spread out the dough on the steam plate. Let to rise for another 30 minutes.

6. Steam the buns with medium heat. Wedge the lid with a chopstick to allow ventilation. Steam for 15 minutes after boiled. Keep the buns inside the wok for 3 more minutes with heat removed.

Remarks:■ The ingredients are sufficient

for 10 small steamed buns of 40 gram each.

■ The dough should be kneaded until it is elastic and not sticky.

■ When the buns turn dry and not sticky, they are ready.

材料:

有機地瓜(有機番薯) 100克

有機中筋麵粉 150克

有機原蔗糖 10克

酵母 2克

鹽 1克

有機豆漿 80毫升

有機橄欖油 10毫升

作法:

1. 有機地瓜煮熟後去皮壓成泥。

2. 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麵糰,發酵 30 分鐘。

3. 將麵糰桿成厚度均勻的長方形薄片,盡量將氣泡桿出。

4. 把薄片慢慢捲緊成圓柱體,粗細要均勻。將圓柱麵糰切成相同

大小,這樣蒸煮時間才會一致。

5. 大鍋內放蒸架,上置平底碟。加水至蓋過蒸架面,碟上放竹格

片,饅頭以一定間距放竹格上,再發酵 30 分鐘。

6. 由冷水開始用中火蒸饅頭,鍋蓋邊卡一支筷子讓蒸氣流通,水

沸後蒸 15 分鐘,關火候 3 分鐘即可。

附註:

■ 此份量可製作 10 個約 40 克的小饅頭。

■ 揉好的麵糰應是有彈性的,但不會黏手。

■ 饅頭表面看起來乾燥不黏手,代表已經蒸熟。

從前看阿信每天都含着眼淚吃地瓜

飯,那畫面實在印象深刻。但這個

貧窮與飽肚的代表,現在大翻身

了。當我拿着四十多塊錢只得 5 條

的日本地瓜時,哦,才發現地瓜已

不再是賤價食物。

Sweet Potato Buns

早晨的街道並沒有太多人,徐徐吹來的風雖然清爽,卻

夾雜着些許污濁空氣,令我不自覺地皺起眉頭。但我深

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街道上不會再充斥着廢氣,而

是讓人神清氣爽的清新空氣!再次邁步前進,一路上車

水馬龍,每個人都急急忙忙地趕着上班上學。地鐵站前

的人群絡繹不絕,也有人選擇坐巴士,而更環保的,是

像我一樣走路上學的學生。

自備便當 健康又環保鐘聲響起,我走進教室,一陣瑟瑟的秋風從窗口吹了進

來,我才發覺,原來今天是冷氣機的休息日呢!老師走

進教室後,開始了一整天的學習。

「請你幫我放進廢紙回收箱,謝謝!」同學說道,並遞

了一些廢紙給我。我們班有一個廢紙回收箱,並且會定

時定候拿給校工回收。同學們都很善用資源,亦很樂意

為環保出一分力。

到了午膳時間,同學們慢慢步出校園,而我則走向學校

的餐廳,拿着自己帶的便當和自備的餐具,與朋友共

晉一頓快樂的午餐。曾有人問我:「你每天都帶便當,

不嫌麻煩嗎?」我笑着回答:「不會呀!帶便當的好處其

實很多!既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也很環保,加上

便當沒有味精,營養價值比較高,雖然稍嫌麻煩,但是

健康又環保,何樂而不為呢?」

放學後,我又再次踏上熟悉的街道。走到一半,突然記

起媽媽吩咐我去買一些日常用品,於是我走到附近的超

級市場。選購完畢後,我走向收銀處,那裏聚集了一群

家庭主婦,大家手上的環保袋都裝着許多東西,可見她

一絲曙光射進屋內,將原本死氣沉沉的家照得明

亮。沉睡中的我輕輕甦醒,伸了個懶腰 ── 真是

個不錯的早晨呀!我走進沒有開燈的浴室,早晨柔

和的陽光給我些許照明,我在稍暗的浴室中梳洗。

梳洗完畢,再一次確認屋內所有電源都關閉後,我

便踏着輕快腳步上學去。

本欄歡迎各位同學投稿,以900

至1000字分享你們的綠色生活

點滴和心得,為建構綠色社會

出一分力。來稿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或郵寄至「粉嶺鶴藪村18號綠

田園基金」,註明「《稻草人》

學生園地投稿」。除文章外,

請另紙附上學生和家長姓名,

以及聯絡電話、電郵、學校名

稱、就讀級別等資料,以作聯

絡之用。

文 / 圖:張芷瑄同學

綠色生活

張同學鼓勵大家,在處理垃圾時做小小分類,為環保出一分力。

究再生能源、全城推行「地球

一小時熄燈行動」、宣傳「減

少碳排放」等等的行動,都是

大家為地球出一分力的見證。

城市中充斥着污濁的空氣、生

態受到破壞、氣候暖化等等現

象,在在顯示出環保行動刻不

容緩!大家一起動起來,開啟

我們的綠色生活,創造我們的

綠色香港吧!

們是滿載而歸。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環保袋,讓收銀員

將我買的東西裝進去,臨走之前,我還聽到收銀員說了

一句:「謝謝支持環保!」

日常小事 成環保大事打開大門,跟管理員點頭微笑後,我便跨步走進。電梯

旁邊是藍、啡、黃的三色資源回收箱,分別回收廢紙、

膠樽和鋁罐。我認為,我們應多加利用這些回收箱,只

要在處理垃圾時做小小分類,就可以幫助到地球很多。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可以幫助環保,例如:隨手

關燈、減少洗澡時間、物盡其用等等,只要肯去做,看

似簡單的小事,也可成為保護環境的大事。

「綠色香港人人愛」,近年政府不斷以此作宣傳口號,

人人都高呼着環保。地球受到的污染愈來愈嚴重了,大

家都在想辦法解決,政府立法管制污染、科學家致力研

Page 26: v56 cover mas 2

一天有機耕種體驗活動,讓未接觸

過有機種植的朋友對種植過程有

初步的認識。課程包括認識有機農

場、農務體驗活動、認識野草及如

何在家中實踐有機種植。

日期: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或2011年1月1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 4 時

(共 5 小時)

費用: 每位 240 元(包括教材、出

席證明及由農場至粉嶺火車

站的回程交通)

三天有機種植實習課程,學員可於一個月內學習基礎的農耕操

作技巧,包括開田、翻土、下種等知識。課程亦會包括有機肥

力管理、病蟲害管理及培苗技巧。

日期: 2011 年 1 月 2 日、1 月 16 日、1 月 30 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 8 時 30 分至下午 5 時 30 分

費用: 每位 720 元(包括教材、出席證明及由農場至粉嶺火車

站的回程交通)

參加者可以親手採收洛神葵,自製洛神葵曲奇、蜜餞及

果醬,並品嚐暖笠笠的洛神葵花果茶。

日期: 2010 年 12 月的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時間: 上午 10 時至 12 時 30 分 或 下午 1 時 30 分至 4 時

費用:每位 190 元

參加者可以親身到田間,採收如紅寶石般的洛神葵,自製洛神葵

果醬及蜜餞

日期: 2010 年 12 月的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時間: 上午 10 時至 12 時 30 分 或 下午 2 時至 4 時 30 分

費用: 每位 145 元

備註: 1) 每位參加者需自備一個 300 克容量的闊口玻璃瓶

2) 每位參加者可得一瓶洛神葵蜜餞或果醬

3) 如報名人數為 20 人或以上,可於 12 月洛神葵收成季節

內,自選日期舉行。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品味洛神

綠田園基金冬季專業課程及活動精選

透過農場內的考察、講解、

即場製作有機甘筍包等活

動,以及活動後的家居種植

實踐,令參加者認識食物的

本源,從而了解環境與食物

的關係。

自然食物庫 new

一個可以讓參加者親嘗下田耕作滋味,又可在農場內品嚐親

手所做麵包的活動。參加者可親自使用農具,實習基本田務

及焗製有機麵包。

時間: 上午 10 時至下午 12 時 30 分或下午 2 時至 4 時 30 分

費用: 每位 68 元(一般人士),每位 58 元(學生 / 長者)

備註︰ 只接受團體報名,活動人數最少 20 人或以上,並可

自選舉行日期。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時間: 上午 10 時至下午 12 時 30 分或下午 2 時至 4 時 30 分

費用: 每位 78 元(一般人士),每位 68 元(學生 / 長者)

備註︰ 只接受團體報名,活動人數最少 20 人或以上,並可自

選舉行日期

田園半日閒

有關以上專業課程及活動詳情,請瀏覽綠田園基金網頁:www.producegreen.org.hk 報名及查詢:2674 1190

玩轉冬日紅寶石

4人同行1人免費火熱聖誕洛

玩轉冬日紅寶石—

火熱聖誕洛

火熱聖誕洛廣告內的「自製洛神葵曲奇

及果醬」一句改為「自製洛神葵曲奇、

蜜餞及果醬」

Page 27: v56 cover mas 2

Green i-ber xGreen i-ber 會員免費入會及訂閱《稻草人》表格請填妥下表,傳真至 2674 8077(只適用於 Green i-ber 及以信用卡付費)或郵寄至香港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本刊電子版及索取地點已可在綠田園基金網頁上瀏覽:http://www.producegreen.org.hk/pgq.htm

付款方法(不適用於 Green i-ber 會員)

個人資料

姓名:(中文) (英文)

電話:(日) (手提)

傳真: 性別: 男 女

電郵:

郵寄地址(中文):

直接存入綠田園基金戶口(匯豐銀行:039-5-065568)

轉賬日期: (請連同存款收條正本寄回)

劃線支票(支票抬頭「綠田園基金」或“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銀行: 支票號碼:

信用卡(付款 $100 或以上適用)

Visa Master

信用卡號碼:

信用卡持有人姓名(英文):

CVV 號碼: (卡背簽名欄上右面最後 3 個號碼)

有效期至: 月 年(至少 2 個月內有效)

持有人簽署:

日期:

簽名必須與閣下的信用卡簽名完全相同,以上資料如有任何修改,請在旁簽署。

聲明:本表格內的個人資料只供處理會員事務、通訊及綠田園基金日後推廣綠色生活

資訊之用,絕不外洩。如須查閱或更改個人資料,請以書面通知本會。

綠樂無界限

成為 Green i-ber 會員可以:■ 定期收到綠田園基金半月電子通訊■ 每季收到《稻草人》網上版通知■ 取得最新有機生活資訊及優惠

我想成為綠田園基金的 Green i-ber 會員(費用全免)

只需填寫個人資料,將表格傳真或郵寄至綠田園基金即可。

亦可於網頁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support_04.htm

下載會員表格,填妥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我想訂閱綠田園基金季刊《稻草人》

訂閱免費季刊《稻草人》,每年郵費 20 元正

共訂閱: 年 費用: 元

我想捐款支持《稻草人》的印製工作

200 元 500 元 1,000 元 其他:

捐款 100 元或以上可獲發收據,憑收據可在香港申請免稅。

Page 28: v56 cover mas 2

?與民 土地農誰拆散了

572010冬季號

內附

贈券有機優惠

綠田園基金綠田園基金PRODUCE GREEN FOUNDATIONPRODUCE GREEN FOUNDATION

二手傢具樂園 今個冬季食乜好蛇龜的瀕危真相 低碳生活,由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