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view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洛阳理工学院教务处. 目 录. 1. 关于修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洛阳理工学院教务处

目 录

1. 关于修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

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2

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4

5. 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4

6.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3

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64

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6

9.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6

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7

11.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7

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117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130

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41

15.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1

16.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62

17.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172

18. 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184

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95

20.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5

2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14

22.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23

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应用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33

24.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2

25.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58

2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68

27.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78

28.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89

29.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98

30.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308

31.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23

32.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34

33.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43

34.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54

3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64

36.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73

37.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82

38.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91

39.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99

40. 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07

41.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15

4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25

43.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434

44. 美术学专业(油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443

45. 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51

46.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460

47.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68

48.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77

49.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486

50.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96

51.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05

5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5

5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24

54.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器乐方向)人才培养方案............................................................................533

55.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方向)人才培养方案.................................................................................543

56.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52

关于修订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法规,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落实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总体部署,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国家和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科学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原则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不断优化“突出应用、强调能力、开放办学、推进创新、注重个性、重视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科学制定各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科学规划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和教学环节,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坚持“成果导向、整体优化”的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与核心。要从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习成果达成为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要统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建立毕业要求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培养规格、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在联系上,审视原有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按行业、产业需求设计应用型课程体系及面向行业、产业的开放的专业教学体系。重点解决好各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整体优化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力求课程数量“精”内容“实”;专业方向模块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

(三)坚持“加强实践、突出应用”的原则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统筹规划、符合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面向工程、产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工程型的课程设计改革,加强系统化工程训练;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并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逐步建设以独立设置实验课程为主的模式,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选题面向工程、行业实际,指导教师要引入业界专家。

(四)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创新”的原则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进行开放式的专业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找准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要按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来规划,建设过程要引入业界专家指导协助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五)坚持“学生中心、因材施教”的原则

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关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是否可以有效支撑其毕业要求的达成,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生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选修课比重,设置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需求。

(六)坚持“方法创新、评价多元”的原则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课题式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方式,建立多维学习与成长环境,将课堂讲授延伸至课外。以慕课教学为载体,加强翻转课堂实践,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使考核成为引导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导向。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框架

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要求、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学制与学位、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教学进程表、学时学分统计表等。教学计划进程表的课程名称及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中英文对照。

(二)课程类别

1.通识教育平台:(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专业课程平台:(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2)专业核心课程模块;(3)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3.实践教学平台:(1)通识教育集中实践;(2)通识教育课程实验;(3)专业课程平台实验;(4)集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4.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1)创新创业教育模块;(2)素质拓展模块。

四、学年学期安排、学分计算方法和最低学分要求

本科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3-6年弹性修业年限,若休学创业2年,可实行8年弹性修业年限。各专业培养方案按四年标准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每一学年设两个学期,每学期按19周安排,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核1周。

原则上规定理论课(含课内实验)每16学时计1学分,各类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每周计1学分。

最低毕业总学分:经济、法学、教育、文学、管理、艺术类专业165学分,理工类专业175学分。

所有实验课程与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总学时)不应少于总学分的30%。各专业需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鼓励实践性强、既有理论学时也有实验学时的课程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五、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科学制定各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基本要求,要根据培养目标反向进行教学设计,构架课程体系、培养环节、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确保培养目标达成,培养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内容。

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在自然科学方面,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工程)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丰富的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方法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的基本知识。

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生学习意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初步科技开发与科学研究能力、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保持好奇心与想象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恪守并践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标准实现的措施方面,要秉承“致知,致善,致能,致新”的校训,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见

表1:

表1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实现方式

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示例)

计算机、文献查阅等(分项列出具体的工具性知识)

信息处理技术、文献检索(填写对应的课程、环节或课程模块)

自然科学知识

人文社科知识、法律法规

学科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

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

获取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信息获取、评估与分析能力

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理论素质

实践(工程)素质

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处理好素质与能力、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及社会实践、学习与健康、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包含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实践教学四个类别平台。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体育、军事训练等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外语等工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基本技能,体育锻炼技能等;同时为专业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识教育学分占总学分的27%左右。

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表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

学时

学分

开出

学期

备 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2

16

3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8

32

16

3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32

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48

16

4

4/5

(文科类第四学期、理工类第五学期)

形势与政策(1-4)

32

16

16

2

5-6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

2w

2

4

随“概论课”开设,假期2周。

外语

大学英语(1-4)

224

160

64

14

1-4

除英语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必修

计算机

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

32

16

16

2

1

程序设计基础理论

48

32

16

3

2

体育

大学体育(1-4)

128

128

4

1-4

军事教育

军事理论

32

32

1

1

所有专业,其中军事理论学时结合军训完成教学

军事训练

2W

2W

1

1

(1)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专题讲座改革传统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科研究,扩展教学资源建设,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2)英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逐步开展“3+1”模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置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 建立以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类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各教学院部可根据专业实际在大学英语课程上进行改革尝试。

(3)信息处理技术: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信息处理技术课程要开展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要加大内容改革,结合各专业实际需要,开设符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编程语言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4)体育:加强体育锻炼方法教育,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运动习惯;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开展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活动。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经济管理类、公共艺术类、教育健康类等五大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6个学分。其中:经、法、教育、文、管、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至少选读2个学分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课程;理、工科类专业的本科生至少选读2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课程;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的课程学分可计入通识教育选修课范围。

3.通识教育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2周,1学分。安排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2周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学分。

(二)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各专业应按本专业所在学科来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各学科门类所规定的主要课程,并设置一定比例跨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学科基础课应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考核。相关院部可根据专业实际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等课程进行改革尝试。数学、物理类课程开设参考见表三。

表3 专业基础数学、物理类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

学时

学分

开出

学期

备 注

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A

48

48

3

4

理工类专业

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B

48

48

3

4

经济、管理类专业

线性代数A B

40

40

2.5

3

A 理工类专业

B 经济、管理类

高等数学A(1,2)

160

160

10

1-2

理工类

高等数学B(1,2)

112

112

7

1-2

经济、管理类专业

物理

大学物理A

80

80

5

2-3

理工各类专业

大学物理B

64

64

4

2-3

理工各类专业

大学物理实验(1,2)

48

48

3

2-3

理工类专业

2.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以及具体要求,需要各学院和系(教研室)认真研究,精心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应有选择地开设部分专业前沿、理论动态等课程。应结合地方和产业发展规划,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合理构建课程模块体系,大力开展应用型课程建设,彰显人才培养方案的新特色。

3.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科学地处理好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加大课程模块的整合力度,依据产业需求、岗位需求,打造专业课程选修模块,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新特色。

(1)各专业原则上开设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每个学生从中选修一组。

(2)除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外,根据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需求,整合专业选修课程内容,按照“专业提高性课程模块+专业口径拓展性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性课程模块”构建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具体是:

专业提高性课程模块:是指以学科专业知识纵向深化、提高为内容的课程,以满足有志于考研或学术研究的学生需要。

专业口径拓展性课程模块:是指以横向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为内容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需要。

专业技能性课程模块:是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需要。

各专业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开设自学型、讨论型、网络式教学的课程。将产教融合的方式融入课程内容、融入教学方法、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要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大纲与教学大纲也要体现转型发展的特色。学院须聘请政府、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并制订实施计划。

(三)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通识教育集中实践环节、通识教育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平台实验、集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各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具体内容与要求,要成体系,尽量细化并体现专业特色。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各专业在专业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方面,原则上安排开设10学分左右的校企合作课程环节。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时间为13周,个别专业可根据实际适当延长,不超过2周,但应放在第七学期。学生必须完成或即将完成修读专业毕业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才能申请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四)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所有专业必修。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由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两部分组成。创新创业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创新创业类基础课程,共16学时,1学分。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专业要结合学院实际、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训练、企业管理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1周,1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选修素质拓展课程或环节,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中自主参与,获得学分后归入素质拓展学分。具体见《洛阳理工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

(五)课程平台学分比例

表4 课程平台学分及比例

课程

平台

课程模块

名称

非理工类专业学分

理工类专业学分

比例

165学分

175学分

模块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1

≤41

约27%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6

≥6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

≥60

≥65

约40%

专业核心

课程模块

专业选修

课程模块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

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2

2

约3%

素质拓展选修模块

≥4

≥4

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实验

约30%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

13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2

2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1

实践教学平台:通识教育实践+通识教育课程实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核心课程实验+集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30%)

七、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3”为三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一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

进入“卓越计划”模式的学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外,原则上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赴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一学年的学习时间。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题真做。

1.企业培养方案的内容

参与“卓越计划”各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在企业完成的教学环节所取得学分要有详细的规定。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可丰富和细化企业合作形式。

企业人才培养合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学生在企业实践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计划课程环节)、工程实践内容、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

学校培养为主“3”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企业培养为主“1”的教学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企业完成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要单列表格,学分应为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左右。

表5 洛阳理工学院 专业企业“1”阶段教学安排一览表

培养环节

培养形式

时间/学时

学分

责任单位

考核形式

入厂培训环节

轮岗环节

(生产工艺、流程、制作、管理等)

顶岗环节

工程(项目)实训环节、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选题与审核

理论讲授/

指导设计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报告

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

设计成果

开题报告

设计工作

中期检查

毕业答辩

总计

2.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

“卓越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落实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要安排专门人员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指导。

(2)配备合格的指导教师。企业为学生实践环节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原则上必须有副高以上职称。

(3)落实教学安排。企业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环节的场地、实践和实习以及岗位,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4)进行学生考核。企业为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学习成绩评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法。

八、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要求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指导学生按照一定进度修读课程的计划,也是审核学生毕业资格授予学生学位的依据。本科毕业生必须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相应教学环节,符合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方可毕业;依据《洛阳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条件,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九、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

各学院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形成适应行业(产业)、地方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营造新形势下学生自由成长的氛围与环境。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必须由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成,并需通过学院的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论证工作邀请校外专家和用人单位参加,各专业提交培养方案时须附论证意见。

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rogram for Special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从事生产、产品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工程应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The aim of this specialty is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level talents who will be well developed at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with a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Students of the specialty will grasp the basic engineering knowledge theories, skill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y will become men with stronger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so that they will be qualified for various jobs such as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desig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perating management, production sale and service, and the other related work in the field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二、培养要求

Ⅱ. Training Requirements

1.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从事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工艺间的关系,具备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备正确地制图、识图基本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

(5)具有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制、开发、管理、营销及服务的初步能力,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6)具有综合运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并能在工程设计中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7)具有创新意识及对无机非金属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8)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9)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和竞争能力。

The graduates of this specialty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1) Having good political qu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well-developed humanistic qualitie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a stro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2)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good knowledge about enterprise operating management, product sale and service. Having the basic and necessary theory,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required for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Mastering the basic theor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nowledge needed in material science; knowing well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quipped with the basic theor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required for the profession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4) Having the basic ability of engineering map reading and draw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specialized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familiar with the policy and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nor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5) Having the initial 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duction design,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production sale and service in the field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familiar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 and specifications related to the special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6) Ha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scientific theory and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capable of considering such issues as social, healthy and safety, leg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engineering design;

(7) Having the preliminary ability to develop and design new products, new processes and new technologies.

(8) Having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especiall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fluent in at least one foreign language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9) Having good consciousness of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with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having a good adaptive 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 good competitiveness.

2.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目标Primary Objective

二级目标

Secondary Objective

三级目标

Tertiary Objective

实现方式

Implementation

知识结构

Know-how

工具性知识

1.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

3. 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与简单开发的能力,以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信息处理技术、程序设计基础;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现代科技类选修课。

自然科学知识

1. 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知识;

2. 熟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选修课。

人文社科知识、法律法规

1. 掌握哲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2. 熟悉与专业有关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并严格遵守执行;

3. 了解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素质的提升;

4.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校通识教育选修模块的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

全校通识教育选修模块的公共文学、艺术类选修课程等。

经济管理知识

了解企业与经济管理、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经济、管理、成本等因素的意识。

企业管理概论、技术经济概论、市场营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

学科基础知识

1.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 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

3. 具有研究、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能力;

4. 了解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了解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信息处理技术、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岩相学、粉体工程、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热工检测与自动控制、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环保概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

专业知识

1. 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质量控制等专业知识;

2. 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性能测试理论、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等知识;

3. 能承担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设计、生产及技术管理、产品开发与应用、质量控制等岗位的应用型技术工作。

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产品性能检测及专业选修课程;

无机材料工厂设计概论、工程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各项专业实验、实践环节等。

能力结构

Capability

获取知识

的能力

1.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和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具有文献检索能力以及处理、分辨知识的能力;

2. 具备较强的工程图纸识读能力和必要的计算机绘图能力,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获取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人文科学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大学生专业实践、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学术报告;

工程图学、工程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应用知识

的能力

1. 具有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分析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

2. 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

3. 具备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模块课程;

各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生产控制实训、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工程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

创新能力

具有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的初步能力。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规划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创业大赛。

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金工实习、挑战杯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规划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创业大赛等。

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的技巧、技能,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或集体创业。

创新创业规划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等。

素质结构Quality

思想道德素质

1.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尊重法律、尊重知识产权,适应社会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专业导论、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标准解读等。

文化素质

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前沿文化知识。

形势与政策、军事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他文化选修课等。

专业

素质

科学

素质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

2. 具有科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 能运用科学价值观认识事物本质,分辨科学概念与个人意见的差别,认清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创新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实践环节、学术报告会。

实践(工程)素质

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2.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及不断创新的精神;

3. 具有较强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概论、环境保护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标准解读、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会、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粉体实习、生产控制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身心

素质

身体素质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运动会、各种校内体育比赛及社团活动。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良好,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模块、社会实践。

三、主干学科

Ⅲ. Major Disciplines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Major Disciplin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

四、主干课程

Ⅳ. Major Courses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岩相学、材料研究测试方法、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粉体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

Major Courses: Inorganic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organic Materials Petrographic,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sting Method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of Inorganic Materials, Powd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五、学制与学位

Ⅴ. Duration of Program and Degree

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三至六年弹性学习年限。

Duration:Four Yea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flexible learning years from three to six years,is implemented.

学位:符合《洛阳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Awarded Degree: The graduate whoever meets with the provisions of ‘Bachelor’s Degree Granting Regulations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 conferred the Bachelor’s Degree of Engineering.

六、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Ⅵ. Graduation Credit Criteria

通识教育学分

Credit fo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专业课程学分

Credit for Disciplinary Courses

实践教学学分

Practice Training Credit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

Credit for Entrepreneurship &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总学分

Total

通识教育

必修课程学分

Credit for Required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通识教育

选修课程学分

Credit for Electiv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Basic Disciplinary Courses

专业核心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Core Disciplinary Courses

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Elective Disciplinary Courses

集中实践教学学分

Collective Practice Training Credit

创新创业课程

学分

Credit for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素质拓展课程

学分

Credit for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175

38

6

47.5

23

18.5

36

2

4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Ⅶ. Training Course Schedule

课程类别

Course

Classification

课程性质

Course Nature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学分Credit

学时分配

Hours Distribu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建议修读学期

Suggested Term

开课单位

Course-Offering Department

总学时

Tot hrs.

理论

Taught

实验

Exp.

实践

Practice

通 识 教 育 平 台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Groups

必 修 课 程

Required Courses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 (1)

3

48

32

16

11011001

1

外语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 (2)

4

64

48

16

11011002

2

外语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 3

4

64

48

16

11011003

3

外语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4)

3

48

32

16

11011004

4

外语

体育(1,2,3,4)

Physical Education (1,2,3,4)

4

128

128

11511001-4

1-4

体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3

48

32

16

11311001

1

思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4

64

48

16

11311002

5

思政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1

32

32

01611002

1

武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48

32

16

11311003

2

思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32

32

11311004

3

思政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2

32

16

16

11311005

5-6

思政

信息处理技术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2

32

16

16

10411013

1

计信

程序设计基础

Basic Program Design

3

48

32

16

10411002

2

计信

小 计

Subtotal

38

688

528

32

128

选 修 课 程

Elective Courses

人文社会科学类

Humanities and Science

6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6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six credits.

自然科学与技术类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管理类

Economic Management

公共艺术类

Public Art

教育健康类

Health Education

小 计

Subtotal

6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Disciplinary Courses Groups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高等数学A(1)

Advanced Mathematics A(1)

4.5

72

72

11411001

1

数理

高等数学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2)

5.5

88

88

11411002

2

数理

线性代数A

Linear Algebra A

2.5

40

40

11411003

3

数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A

3

48

48

11411004

4

数理

大学物理A(1)

College Physics A(1)

3

48

48

11411009

2

数理

大学物理A(2)

College Physics A(2)

2

32

32

11411010

3

数理

大学物理实验(1)

Experimental Physics

1.5

24

24

11412001

2

数理

大学物理实验(2)

Experimental Physics

1.5

24

24

11412002

3

数理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4.5

72

72

10611402

4

环化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1

16

16

10612007

4

环化

工程图学

Engineering Graphics

2.5

40

40

10211401

2

机械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1.5

24

24

10611403

3

环化

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1.5

24

24

10612008

3

环化

机械设计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2.5

40

40

10211554

3

机械

电工与电子技术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onic Technology

3

48

40

8

10311073

4

电气

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0.5

8

8

10111001

1/3/5/7

材料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3

48

48

10611005

1

环化

无机化学实验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1

16

16

10612005

1

环化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3

48

40

8

10511521

3

土木

小 计

Subtotal

47.5

760

640

120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Disciplinary Courses Groups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Core Disciplinary Courses

材料科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5

80

72

8

10111003

5

材料

材料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

4.5

72

60

12

10111004

4

材料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s

3

48

36

12

10111005

6

材料

无机材料岩相学

Inorganic Materials Petrographic

3.5

56

32

24

10111006

6

材料

粉体工程

Powder Engineering

3

48

48

10111007

5

材料

热工检测与自动控制

Thermal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2

32

26

6

10111008

5

材料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2

32

32

10111009

5

材料

小 计

Subtotal

23

368

306

62

专业 选 修 课 程

ElectiveDisciplinary Courses

选修模块一(水泥与混凝土)

Elective Subject I (Cement and Concrete)

水泥工艺学

Cement Technology

2

32

32

10111010

5

材料

水泥性能检测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ement

1.5

24

24

10112022

5

材料

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校企)

C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3

48

48

10111011

7

材料/企业

混凝土学

Concrete Science

2.5

40

40

10111012

6

材料

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校企)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Design of

Cement Pla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1013

7

材料/企业

小 计

Subtotal

10.5

168

144

24

选修模块二(玻璃及其深加工)

Elective Subject II (Glass and Deep

Processing)

玻璃工艺学

Glass Technology

2

32

32

10111014

5

材料

玻璃性能检测

Performance Testing of Glass

1.5

24

24

10112002

5

材料

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校企)

Glas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3

48

48

10111015

7

材料/企业

玻璃深加工

Glass Deep Processing

2.5

40

40

10111016

6

材料

玻璃厂工艺设计概论(校企)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Design of Glass

Pla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1017

7

材料/企业

小 计

Subtotal

10.5

168

144

24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Disciplinary Courses Groups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Elective Disciplinary Courses

选修模块三(陶瓷与耐火材料)

Elective Subject III (Ceramic and Refractory)

陶耐工艺学

Ceramic and Refractory Technology

2.5

40

40

10111018

5

材料

陶耐性能检测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eramic and Ceramics

1.5

24

24

10112003

5

材料

陶瓷生产技术与设备(校企)

Ceram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5

40

40

10111019

7

材料/企业

耐火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校企)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5

40

40

10111020

6

材料/企业

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校企)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Design of

Ceramics Pla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1021

7

材料/企业

小 计

Subtotal

10.5

168

144

24

选修模块四(新型建筑材料)

Elective Subject IV (New Building Materials)

新型建筑材料

New Building Materials

3.0

48

48

10111022

5

材料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Performance Test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1.5

24

24

10112004

5

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工艺(校企)

New wall Material Production Proces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5

40

40

10111023

7

材料/企业

新型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技术(校企)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New Build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

32

32

10111024

6

材料/企业

无机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校企)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Design of Inorganic Material Pla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1025

7

材料/企业

小 计

Subtotal

10.5

168

144

24

任选课 Optional Subject

建材化学

Building Materials Chemistry

1.5

24

24

10111026

6

材料

材料概论(双语)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Bilingual)

1.5

24

24

10111027

3

材料

纳米材料概论(双语)

Nanometer Material (Bilingual)

1.5

24

24

10111028

6

材料

企业管理概论

Business Management

1.5

24

24

10711501

4

经管

技术经济概论

Technical Economics

1.5

24

24

10711502

4

经管

市场营销

Marketing

1.5

24

24

10711503

7

经管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The facts and idea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1.5

24

24

10111029

5

材料

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

The design, optimize and data treatment about experiment of materials

1.5

24

24

10111030

5

材料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Disciplinary Courses Groups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Elective Disciplinary Courses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标准解读(校企)

Unscramble Technical Standard of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1031

6

材料/企业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2

32

32

10111032

6

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报告(8次)

Academic Report for Special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8 times)

1

16

16

10111033

1-8

材料/企业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Paper Writing

2

32

20

12

10111034

5

材料

水泥生产控制实训(校企)

Cement Production Control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5

24

24

10112005

7

材料/企业

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Non-metallic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

32

32

10111035

7

材料

现代混凝土施工工艺概论(校企)

Moder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

32

32

10111036

7

材料/企业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Quality concrete

2

32

32

10111037

6

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

Concrete Admixtures

2

32

32

10111038

7

材料

特种陶瓷和耐火材料

Special Ceramic and Refractories

2

32

32

10111039

6

材料

特种玻璃

Special Glass

2

32

32

10111040

6

材料

陶瓷装饰及釉料

Ceramic Glaze and Decoration

2

32

32

10111041

6

材料

胶凝材料

Cementing Materials

1.5

24

24

10111042

6

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校企)

New Building Materia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

32

32

10111043

7

材料/企业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1.5

24

24

10111044

6

材料

环境保护概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5

24

24

10111045

6

材料

小计

Subtotal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8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eight credits.

八、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学进程计划表

Ⅷ. Entrepreneurship &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Schedule

课程类别

Course

Classification

课程性质

Course Nature

环 节 名 称

Course Title

学分Credit

建议修读学期

Suggested Term

开课单位

Course-Offering Department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 Entrepreneurship &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Groups

创新创业模块 Entrepreneurship Module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1

第四学期以后

团委

创新创业实践

1

第四学期以后

材料

小 计

Subtotal

2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2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two credits.

素质拓展模块 Extra-curriculum Module

素质拓展

4

各学期

团委 材料

小 计

Subtotal

4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4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four credits.

合计

Total

6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6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six credits.

九、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Ⅸ. Practice Training Schedule

实践环节名称

Practice Courses

实践环节代码

Practice Courses Code

内容

Content

学分

Credit

周数

Weeks

建议学期

Suggested Term

开课单位

Course-Offering Department

入学教育与军训

Entrance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

01612002

入学教育与军训

Entrance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

1

2

1

武装部

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10212553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1

1

2

机械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11312001

思政课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2

2

5

思政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11812001

金工实习

Metalworking Practice

2

2

3

工训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10112001

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

Specialized Soc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1

1

2

材料

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1021255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2

2

3

机械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11812002

电工电子实习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1

1

4

工训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10112023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2

2

4

材料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10112024

粉体工程实训

Powder Engineering Practical Training

1

1

5

材料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10112025

工程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

Reading and Drawing of Engineering Chart

3

3

6

材料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10112026

岗位实习

Post Practice

4

4

7

材料

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10112027

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Material

3

3

7

材料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10112028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3

3

8

材料

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10112029

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10

10

8

材料

小 计

Subtotal

36

十、学时学分统计表.

X. Statistics of Class Hours & Credits

学时数

(学时)Class Hours

总数

Total

其中

Composition

2208

必修课

Required Course

选修课

Elective Course

理论教学

Theoretical Teaching

实验实践教学

Experimental & Practical Teaching

1816

392

1872

336

学分数

(学分)Credits

总数

Total

其中

Composition

175

必修课

Required Course

选修课

Elective Course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Coll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理论教学

Theoretical Teaching

实验实践教学

Experimental & Practical Teaching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Entrepreneurship &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108.5

24.5

36

112

21

6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所占比例

Credit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32.5%

注: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所占比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总学分

★ Credit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 (Credits of Coll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 Credits of Experimental & Practical Teaching) / Total Credits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rogram for Specialty of Materials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型材成型及控制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This specialty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level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will be fully developed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Students of this specialty are expected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n 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capable of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With these qualities, they could be qualified for the jobs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fields of mold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welding, technology, automation,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二、培养要求

Ⅱ. Training Requirements

1.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影响;

(2)掌握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学科方面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实践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型材成型及控制等领域进行材料选用、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6)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7)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翻译和写作能力,能在团队中积极发挥作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专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9)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The graduates of this specialty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1) Having the humanistic and social science literacy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having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the specialty to society and external world;

(2) Having the relevant knowledge in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3) Having a systematic mastery of the basic technical theories required for this specialty, including 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machine design, machine manufacture, automation engineering and basic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 in this specialty;

(4) Having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relevant knowledge to do material selection, technological design, equipment selecti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in the fields of di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eld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profile forming and control; and hav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with the learned knowledge;

(5) Having the attitude and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capable of basic methods of innovation;

(6) Having the ability of document retrieval and data query, capable of read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in specialty, and usi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7) Having a good ability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skills, a certain spoken English,translation capability and writing ability,capable of playing a role in the teamwork, with certa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kills;

(8) Having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having a strong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9) Having a healthy body and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2.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目标Primary Objective

二级目标

Secondary Objective

三级目标

Tertiary Objective

实现方式

Implementation

知识结构

Know-how

工具性知识

1.熟练掌握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写作的能力;

2.具备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高级编程语言的相关知识。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信息处理技术;

程序设计基础。

自然科学知识

1.掌握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知识;

2.掌握物理、化学学科基本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

人文社科知识、法律法规

1.具有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熟悉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公共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3.了解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

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识选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基础知识

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识图、制图知识、CAD软件绘图知识;

3.掌握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

4.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5.掌握材料分析与测试的基础知识。

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材料加工CAD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冶金传输基础、塑性成形原理、材料成型自动控制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加工测试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经济管理知识

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

专业知识

1.掌握冲压模具、挤压模具、注塑模具等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知识;

2.掌握电弧焊、钎焊、压焊等焊接方法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知识;

3.掌握铝合金、铜合金等型材的挤压、轧制、冲压等成型方法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知识;

4.掌握材料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

5.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型材成型及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软件应用知识。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学、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三维建模软件及应用、逆向工程技术、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焊接生产与管理、电弧焊、压焊方法及设备、钎焊、型材电磁加工技术、型材成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型材成型设备、三维建模软件及应用。

能力结构

Capability

获取知识的能力

1.具有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具有通过阅读、交流获取知识的能力;

3.具有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4.具有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获取知识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学术讲座、等。

应用知识的能力

1. 具有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编制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制造、设备选择和制造的能力;

2. 具有综合运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具有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能力。

全部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

创新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应用中进行一定的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各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入学教育与军训、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机器人大赛等团体活动。

创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集体创业或个人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素质结构Quality

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把所学知识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等。

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技术文化素养。

思政类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等。

专业

素质

科学

素质

具有正确的科学文化素养。

通识课程、科普讲座等。

实践(工程)素质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不断学习和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

入学教育、课外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会;

各种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身心

素质

身体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技巧、具有满足职业工作的身体条件。

体育课程、课外锻炼等。

心理

素质

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恰到好处地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抗压解压能力。

心理健康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心理老师辅导、社会实践等。

三、主干学科

Ⅲ. Major Disciplines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Major Discipline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四、主干课程

Ⅳ. Major Courses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型自动控制基础、材料科

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焊接结构、电弧焊(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方向)、型材成型工艺、型材成型设备(型材成型及控制方向)

Major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 College Physics, College English,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Automatic Control,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Punch Form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Plastic Form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rientation), Welded Structure, Arc Welding (Welding Technique and Automation Orientation), Profile Forming Process, Profile Forming Equipment (Profile Forming and Control Orientation)

五、学制与学位

Ⅴ. Duration of Program and Degree

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三至六年弹性学习年限。

Duration:Four Yea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flexible learning years from three to six years,is implemented.

学位:符合《洛阳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Awarded Degree: The graduate whoever meets with the provisions of ‘Bachelor’s Degree Granting Regulations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 conferred the Bachelor’s Degree of Engineering.

六、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Ⅵ. Graduation Credit Criteria

通识教育学分

Credit fo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专业课程学分

Credit for Disciplinary Courses

实践教学学分

Practice Training Credit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

Credit for Entrepreneurship &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总学分

Total

通识教育

必修课程学分

Credit for Required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通识教育

选修课程学分

Credit for Electiv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Basic Disciplinary Courses

专业核心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Core Disciplinary Courses

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

Credit for Elective Disciplinary Courses

集中实践教学学分

Collective Practice Training Credit

创新创业课程

学分

Credit for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素质拓展课程学分

Credit for

Extra-curriculum Courses

175

38

6

41

23

24

37

2

4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Ⅶ. Training Course Schedule

课程类别

Course

Classification

课程性质

Course Nature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学分Credit

学时分配

Hours Distribu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建议修读学期

Suggested Term

开课单位

Course-Offering Department

总学时

Tot hrs.

理论

Taught

实验

Exp.

实践

Practice

通 识 教 育 平 台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Groups

必 修 课 程

Required Courses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3

48

32

16

11011001

1

外语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2)

4

64

48

16

11011002

2

外语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3)

4

64

48

16

11011003

3

外语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4)

3

48

32

16

11011004

4

外语

体育(1,2,3,4)

Physical Education (1,2,3,4)

4

128

128

11511001-4

1-4

体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3

48

32

16

11311001

1

思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4

64

48

16

11311002

5

思政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1

32

32

01611002

1

武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48

32

16

11311003

2

思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32

32

11311004

3

思政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2

32

16

16

11311005

5-6

思政

信息处理技术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2

32

16

16

10411013

1

计信

程序设计基础

Basic Program Design

3

48

32

16

10411002

2

计信

小 计

Subtotal

38

688

528

32

128

选 修 课 程

Elective Courses

人文社会科学类

Humanities and Science

6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6学分。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t least six credits.

自然科学与技术类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管理类

Economic Management

公共艺术类

Public Art

教育健康类

Health Education

小 计

Subtotal

6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Disciplinary Courses Groups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0.5

8

8

10111001

1

材料

工程图学Ⅰ

Engineering Graphics Ⅰ

2

32

32

10211553

1

机械

高等数学A(1)

Advanced Mathematics A(1)

4.5

72

72

11411001

1

数理

高等数学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2)

5.5

88

88

11411002

2

数理

工程图学Ⅱ

Engineering Graphics Ⅱ

2

32

32

10211552

2

机械

大学物理A(1)

College Physics A(1)

3

48

48

11411009

2

数理

大学物理实验(1)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1)

1.5

24

24

11412001

2

数理

大学物理A(2)

College Physics A(2)

2

32

32

11411010

3

数理

大学物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