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一真法界法师讲授

Page 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论义

认清二谛之理 遣除于此之争论 如是通达之功德

Page 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立根本因

建其理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建其理

建立宗法

建立周遍

建立离实一

建立离实多

破周遍之实一

破不遍之实一

Page 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破实一之识破实一之外境

破不遍之实一

破粗大之实一

破微尘之实一

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破不共各自观点 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破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Page 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建立自证合理建立自证合理

破不共各自观点

说明境证非理说明境证非理

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 破外道之观点

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

说说明无相观点不合理

认识自证之本体

说明彼为自证之合理性

一无分自性 , 三性非理故 ,彼之自证知 , 非为所能事 ,故此为识性 , 自证方合理 .

Page 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相续的安立

内容回顾

无分别识同时生起,为什么不会成为多种相续?

答:无分别识虽同时生起,但内观都是一个识的本体;从作用而言,外观的眼识、耳识现前的时候没有执着,故六根识可以同时产生。虽不同类,但不同类别的现量识并不能建立相续,因同类相续只能在分别识上安立。

Page 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相续的安立

内容回顾

多个无分别识与一个分别识同时生起,为什么不会成为多种相续?

答:无分别识与分别识虽同时缘取同一个照了境,比如:心里产生分别念的同时 ( 取总相),眼睛也正在看色法(自相),两个法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当中产生。无分别识虽多个,但只是显现对境,并不会耽着对境,因为只有一个分别念,故不会有多相续之过。

Page 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相续的安立

内容回顾

现量有没有分别念?

答:现量是不误,离分别。这里的离分别指的是名言和意义混合一体的分别念。分别念有三种: 1 、本性分别念 2 、寻伺分别念 3 、名言和意义混为一体的分别念。在《俱舍论》中讲到五根识有寻伺,是从自性分别而言,因为现量也属于心识之中。

Page 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相续的安立

内容回顾

同类的分别念同时俱生会有多相续的过失。这里的分别念是指名言共相和义共相合为一体而执着的识。非心和心所的分别。

Page 1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1 )颂词解释

不存在所知、能知和知者

自证:识之本身证知自己

Page 1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1 )颂词解释

能作

所作

作业

并非承认是像用斧头砍木柴一样 , 真正产生有别于自己的取自之识

Page 1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2 )何为自证

自证…… 自明自知的心

…… 远离了无情法的自性

从内观这一侧面,只要是一种识就决定是自证。

Page 1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2 )何为自证

由境而言成多种由识而言一自证由境而言成多种由识而言一自证

明清的特征遍于所有的识,不管是眼识、耳识、鼻识等,还是错乱识、分别识等,在内观时都是明清的自证境界,也即是唯一的自证。

Page 1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但自己清晰了知自己正在执著这一外境,自

己的心具有一种明清的部分,凡明清的识都是自证。故从分别念内观的角度称为自证

执著火焰的心识 ( 分别念)不叫自证

( 2 )何为自证

Page 1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2 )何为自证

针对外境安立为所取

针对有境安立为能取

能取、所取从反体上分的时候,能否将所有的识称为自证呢?

Page 1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2 )何为自证

识属于内观部分的识可以称为自证识 执著外境声音以及色法等的眼

耳鼻舌身五根识,从外观或所取的角度不能称为自证识

Page 1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2 )何为自证

识从内观来讲,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以及所有的分别念都可以叫做自证 执著外境声音以及色法等的眼

耳鼻舌身五根识,从外观或所取的角度不能称为自证识

Page 1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一层辩驳

应成派遮破自证,因此不承许自证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1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一层辩驳

中观应成派诸多论典中只承许六聚识,没有直接从肯定方面建立自证分阿赖耶,但仅仅以名言未建立,并未肯定名言中绝对没有。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一层辩驳

于名言中破自证是应成派的不共观点

中观论典中只是在胜义中破自证分,名言中破不了,如同他证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二层辩驳

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若将名言中无有的法承许为有,应有名言量的直接所害。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三层辩驳

如《入中论自释》云:“若依世间名言增上,亦无以自证为因之念”等义,这个怎么理解?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三层辩驳

所谓的无自证分,不能依字面那样理解,应理解为:假使成立一个自证分,是在自证分外以其他一个忆念心来安立是不应理的。忆念与自证分有他体,再安立自证分则不合理。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三层辩驳

如果成立别别自相的前后识,前识中有自领受,今识就不能忆念了

前识 后识

前识中有自领受

因与前识他体,无法忆念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四层辩驳

在一个自证分上要承认能作、所作、作业三者,而且三者都是从自性的角度需要成立三种法。若由自证分自性成立有能作、所作、作者三者,如此一来,过失更大了。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四层辩驳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名言 完全可以有自证分,能作、所作、作业三者是不同的反体上成立。不一定需要从自性上成立此三法。

三者一体 如同宝剑锋无法自割自,自己了知自己 不可得

三者他体 则成他证,不成自证

Page 2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四层辩驳

自证或感受安乐与痛苦不必要通过比量抉择,也不必要跟他人问,不必要通过比喻来描述,仅仅通过自心就可以领会、了知,这就是自证知。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第四层辩驳

作业

能作所作

能领受之心识

有所受的痛苦存在

能领受的能作之心对于所领受的苦乐以无二的方式真实感受安乐与痛苦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Page 2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在名言中,所谓的自证必须承认,如果不承认会出现诸多过失。

Page 3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识若自明则眼当自见”“轻健者应骑在自己的肩上”

如《宝积经》、《楞伽经》中所说:

Page 3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问题

为什么承许自证成实就会出现上述过失呢?

Page 3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与是自己相违与是对境相违;如果是自身

自证依他起成实,

如果是对境

自证是它则不可能是对境

自证是它则不可能是识

Page 3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自证依他起成实,自己就不可能了知自己,否则……

宝剑应该砍割自己

灯可以照亮自己

黑暗需要遮障自己

Page 3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幻境若即心,何者见何者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Page 3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3 )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答:需要遮破的是实有的自证,而不是如幻如梦、无有自性的自证。

唯识宗和麦彭仁波切承许的自证有何异同?

Page 3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梦境之心前的对境马象似乎于外界存在 , 而取它的根识于里面存在 ,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显现于那一识前的明分而已。

Page 3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从二者非为异体角度安立名言无有任何过失

Page 3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我在这边景在那边

永远见不到外境

外境是无情法、眼识是有情法,一者明清一者非明清

Page 3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Page 4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梦中可以接触柱子等,或者见到已经去世的亲人,其实这些都是心的一种幻变。

Page 4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Page 4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大象和执著大象的心识唯一是心的一种明分而已,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一种真实的外境。

Page 4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A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深入地讲解,最后大圆满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自明自现的,所谓的清净刹土,也全部是自现圆满受用身的一种妙力。

Page 4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B 、如果对唯识宗的观点特别精通,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也就很容易领会。

Page 4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所知外境(有法),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因外境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因)

因明当中的明知因:

Page 4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外境为什么不存在?

答:外境的存在必须要通过在识前显现,如果识前不显现,则不能成立对境的真实存在,所以柱子显现决定是识的本体

脱离心的幻化,所谓的无情法根本无法现见

Page 4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极乐世界没有见到,存不存在?

答:根据唯识宗的观点,在识前显现的当下存在外境;在识前将来显现的法,在现在的相续中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的习气,将来必定成熟显现的果。

Page 4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心前显现的大象可以说为存在,在心前不显现的骏马则不存在

Page 4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 4 )“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我在经堂思维法义时,家里的房子还存在吧?

认为存在凡夫迷乱习气

认为不存在唯识的观点

Page 5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分析唯识宗名言实相的合理性

答:从唯识宗的观点,外境与识无二无别,因为外境具有识的法相。

Page 51: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中观宗为何破斥唯识宗?

答:破斥胜义中承许实有的识。

Page 52: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请加入标题自证的合理性

自证为什么是合理的?

所取分与能取分不是识本身以外的他法,并且明显感觉也是存在的

( 5 )一本体异反体

Page 53: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自证本体上分为能取、

所取吗?

不能

( 5 )一本体异反体

Page 54: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 5 )一本体异反体

自证反体上分为能取、

所取吗?

能。自证者是自己明清的心、所证知的也是明清的心。如瓶子的所作与无常。

Page 55: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 6 )量与自证

所有的比量最终可以包括在现量当中,所有的现量最终可以归属在明觉的自证当中。

Page 56: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 6 )量与自证

没有通达自证,现量和比量也就无法安立山那边有火,有烟之故

比量

现量

自证

Page 57: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凡夫眼耳鼻舌身等根识所得出的

正量

自证的合理性

( 6 )量与自证

名言量名言量

胜义量胜义量相似胜义量相似胜义量

究竟胜义量究竟胜义量

净见量净见量

观现世量观现世量量量

Page 58: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究竟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承认自证?哪些情况下不能承认自证呢?

Page 59: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自证的合理性

( 6 )量与自证

唯识宗所承认的实有自证,即使在名言中也不能承认,而中观应成派所承认的自证,在名言中则是不可缺少的。

Page 6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57课辅导完毕57课辅导完毕敬请关注下一课敬请关注下一课 谢谢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