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会说话 活起来 - lyrb.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7-06/13/003/20170613003_pdf.pdf · ”谈话间,曾勇接过了慰问品和党员学习 ... 庆 阁介绍,开设

瀍河区之行瀍河区之行瀍河区之行瀍河区之行((((上上上上))))

专 题

瀍河区聚焦基层党建工作,立足区情特色,深耕基层支部,党组织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不断提升——

“筑基”强根本 处处“党旗红”在瀍河区,关于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好

事、实事每天都在上演。“夯实基础、抓实支部”正是该区今年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在“主旋律”的引领下,辖区各基层党支部依照市委“五个两”要求,跳起了特色纷呈的“小舞曲”。

“现在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家住东关办事处的刘先生腿脚不便,几天前想要去办事处咨询户籍问题,在办事处的门卫室就得到了热情接待:“您要去办什么业务?稍等,我帮您跑!”一会儿工夫,门卫余建立就帮刘先生解决了问题。

东关办事处的办公室位于三楼,辖区不少群众尤其是老人、残障人士,上楼办事多有不便。“就是一个台阶,也是咱们党与群众的距离!”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买英帅说,为了拉近“距离”,该办事处推行“老弱病残人士爱心绿色通道”,将服务“前移”到门卫室,群众凡是有需要咨询或办理的业务,只须一句话,由值班门卫来协调、跑腿,必要时,门卫会把工作人员叫到门卫室,现场办公。

为了帮助群众更为便捷地办理业务,办事处专门印制便民服务手册,将社保、矛盾调解、计生管理等25项服务内容编印成“导航图”,发放到居民手中。来申办失业证的马女士高兴地说:“年龄大了,去办事总是一头雾水,弄不清该准备哪些资料。现在好了,直接对照手册在家准备,真方便!”

由上三楼办事,到跑下楼办公;从记不清办事流程,到一本“导航图”,这“一上一下”、一本册子,就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心,用服务架起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间的连心桥。

从便民服务到关心关爱,瀍河区各党支部不仅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更用心在交朋友、递真情。在工作与情感的交流中,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彰显。

一个简单而又温暖的例子就能证明。家住东车站社区的曾勇是一名党员,因身体

不便,生活较为困难。虽然条件差,但他经常得到社区几位“好朋友”的帮助。

前两天,瀍西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古晓东、东车站社区党支部书记丁磊、东车站社区党建专职副书记冀中鹤再次来到曾勇家中。“天气热,注意防暑降温,窗户没事就打开通风”“家里有啥事都跟俺们说,多少帮一把,你就轻松些”“都是自己人,你可别客气啊!”谈话间,曾勇接过了慰问品和党员学习教材,古晓东笑着说:“你在家好好学习,过两天我们再来检查你的学习成果!”“放心古书记!不能让你失望!”

一番谈笑,满屋温暖。“组织上不放弃我,经常嘘寒问暖,我怎么能不积极进步,回报组织?”寥寥话语,曾勇说出了瀍河区不少党员和群众的心声。

为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工作,瀍河区委提出了“凝聚群众智慧,发挥引领作用,帮忙不添乱、亲民不扰民,把党员群众期盼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具体要求。辖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抓党建、积极搞创新,展现着共产党员的智慧与担当。

基层党建出实招——五股路办事处龙泉社区有 1.4 万多口人,党员 440 多名,其中多数为单位离退休老党员。龙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寇磊说,按照区委要求,社区党支部通过编实“制度网”,按片区划分了10个党小组,充分调动老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推选热心党员担任组长,对辖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分类进行帮扶。今年63岁的吴师傅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生活态度消极。在老党员李全吉等人的多次劝导下,他加入了社区文艺宣传队,打起了腰鼓,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起来。目前,龙泉社区“艺苑”特色党支部共有13支文艺志愿者队伍,许多过去像吴师傅一样的老党员,如今成了队伍中的骨干。戏曲、舞蹈、太极拳,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居民参与。去年,该社区入围2016年度“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区)”名单。

服务群众得民心——“周一:社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周二:绘画授课;周三:书法授课;周四:歌唱练习;周五:舞蹈练习……”在瀍河区五股路办事处五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贴着这样一张“课程表”。满满当当的“课程”,是多年来该社

区党支部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几年前,在区里大力支持下,投资近300万元的五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社区书画院、音乐教室、公共文化资源电脑室、心理咨询室、日间照料中心等一应俱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组织活动、听取建议、改进工作,让“小社区”熔铸成了

“大家庭”。五股路办事处党支部副书记李存说:“真心服务群众,大家就拥护党,我们做起基层党建工作,容易多了!”

唱响党建好声音——“讲得真好!听得心潮澎湃!”“胸怀世界,心系祖国,讲出了我们的心声!”在最新一期的杨文办事处杨文社区党支部的“微党课”上,在新加坡留学的党员石霄鹏利用课余时间,与党员们分享了一篇哈佛留学生的毕业演讲,并为大家讲述留学的初衷和留学生们心系祖国的信念。慷慨激昂的讲述引起了党员们的共鸣。杨文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 75 名,其中流动党员 40名,多数是大学生。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庆阁介绍,开设社区“微党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从领学入党誓词到朗读党章,从正能量文章到个人励志故事分享,每节课虽然10分钟,却让党员们每天的讨论与交流不断。“谢谢组织,我找到归属感了。”在外打工的社区党员孟江锋在微信群里留言:“这就是我们社区的《朗读者》,是我们社区党建的好声音!”

“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抓好党建的极端重要性。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市委将今年确定为“河洛党建计划”巩固提升年,这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抓手。

县区党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近年来,瀍河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有关要求,以巩固提升“河洛党建计划”为引领,落实市委“五个两”要求,立足区情特色,大力实施“筑基”工程,深耕基层支部,走出了一条和谐党建特色路,基层党建工作呈现生动活泼、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主旋律”引领“小舞曲”纷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主动抓党建 创新举措多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党建责任实 基层基础牢

在瀍河区乃至全市,金家街社区的党建工作都很出彩。

“俺们就是群众选出来为大家服务的,服务不好,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的信任。昧良心的事,俺们做不出来!”金家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青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刘青玉所在的社区,有11000多人口,长期以来窑多、坑多、背街小巷多,社区环境相对落后。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4名,想要管好这个社区,难上加难。

这支小队伍如何管理好 1 万多人的大社区?

刘青玉的法宝是“树起党建责任,依靠广大党员。”刘青玉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筛选愿意服务群众的党员、热心群众,每个街道都成立了热心服务小组,让党员带头负责,解决群众纠纷和困难。刘青玉说:“社区有爱心基金、爱心超市、爱心服务站,都是因为居民确有需要,咱们才成立起来的。”每当居民遇到烦心事、需要讨个说法时,社区党员干部都会冲到第一线,为群众“做主”。

凭着用心为群众服务,刘青玉和社区党员干部把工作从办公室“搬”到了大街上,更把信任“搬”到了居民的心坎里。刘青玉坦

言:“为群众办事,从来都是人心换人心。把基层党建抓好,把社区群众服务好,就是我们的职责。”

除此之外,金家街社区的另一个特色是“居民信访代理制”:变“上访”为“下访”。刘青玉带领支部班子成员任“信访代理员”,邀请懂政策、懂法律,有责任心、有威信的老党员和热心群众任“义务信息员”,深入社区排查化解矛盾,社区还成立了“信访代理工作组”和“青玉工作室”,多年来,已成功代理居民信访事项近百件,办结率达 100%,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办事处。

不只金家街社区,在瀍河区的所有社区中,抓实党建责任,创新方式方法,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就能筑牢基层基础,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已成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致心声。

瀍河区委书记原峰对此表示:“抓好基层党建,才能稳固执政之基。走好基层党建的路,必须披荆斩棘,我们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正将这种压力,化作常态化的动力,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动脑筋、下力气,全区处处‘党旗飘扬’,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迈向新台阶。”

(李梦龙 曾东)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编辑:郭立翔 校对:晓德 组版:三杰

03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尤其以古代聚落、都城遗址、帝王陵寝、古代建筑群等大遗址分布密集为世人瞩目,目前已拥有大遗址18处,数量居全国首位。

自2005年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来,河南省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的18处大遗址中,已有16处完成或部分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其中15部规划编制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12 部已由河南省政府公布实施。

河南省在大遗址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实力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大遗址保护理论的探索与

研究。不过,通过这些年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也逐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模式,比如远离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生态保遗的“郑州模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殷墟模式”等,对于今后河南乃至全国大遗址保护都具有借鉴意义。

大遗址保护走到今天,遇到了很多实践和理论层面的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才能让大遗址的文物“活”起来,最终推动大遗址保护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常书香 李三旺

让历史 让文物会说话 活起来——“一带一路”大遗址保护论坛发言摘登

6 月 10 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主场城市活动“重头戏”之一,“一带一路”大遗址保护论坛在我市举行。

论坛上,来自考古、建筑、规划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大遗址保护机构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就新形势下大遗址保护展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运营管理创新等作精彩演讲。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琰君等参加论坛。

自2005年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来,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工作逐渐步入快车道,掌握了一批重要大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情况,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大遗址的本体和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一批大遗址相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大遗址保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大遗址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往往与现代人口聚集区高度重叠,其保护与乡镇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片区,洛阳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面临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对洛阳大遗址的解剖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理解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也有助于破解大遗址保护的瓶颈。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新形势下,要以更加科学的保护理念,统筹好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合理适度利用,使大遗址保护成果更多惠及当地人民群众。

“一带一路”和大遗址有内在关联。我国大遗址保护从洛阳偃师商城开始,洛阳的大遗址规模大、意义大,最具典型性。洛阳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也很密切,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和

合文化”,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实现睦邻友好。“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来源于“中”的思想。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与历代统治者都城选址与规划的“择中建都”思想有关。不但都城要“择中”而建,作为都城政治中枢的宫城也要“择中”而建。体现在建筑上,就是“中轴线”。从曹魏洛阳城、西晋洛阳城、北魏洛阳城 到隋唐长安城、北宋开封城、金中都、元大都,以及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中轴线的设计都延续不断、代代相传。

大遗址保护的唯一目的就是利用。这个“利用”是广义的,正面的。既包括考古科研的利用,也包括宣传教育和文化旅游的利用。大遗址的价值所在,就是它可被利用,没有利用价值的遗址,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大遗址的利用,必须依法依规,科学合理,根本原则是保护第一。利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农耕也是利用,应尽量尊重历史传统,但不能破坏遗址。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必须具备全程透明性,让人们看到明确的前景。它的保护利用,既是长期的、永久的,也是当前的、现实的。

大遗址保护不是少数人、个别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

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考古是基础,规划是手段,展示是出路,管理是关键。

中国大遗址具有不同于西方遗址的特性。我国的大遗址基本都是土遗址,具有脆弱性、毁重性、认知低、观感差等缺点。因此,科学、适当的复原展示,应是中国大遗址展示利用的重要模式。此外,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阐释,则是我国大遗址展示的发展方向。

大遗址文物古迹的复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探索研究、传承发展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实践,不应一概排斥。大遗址文物古迹复建,让大遗址价值获得附加值,有利于遗址内涵的解释和遗址价值的阐释。

据统计,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已超过900平方公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的提出,是积极保护的重要举措,是遗址展示与阐释的一种整体策略。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超出了文物部门的权限,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解决,但在权限之内,还有进一步改进工作的空间。

对于考古遗址公园,既要注重它的遗址属性,做到“恰如其分地展示与阐释遗址”,又要注重它的公园属性,寓教于

乐,让广大群众喜欢,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

考古遗址公园要兼顾遗址保护和公园功能。考古遗址本身是有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要结合遗址内涵对其进行阐述和展示,所以,考古遗址公园是有主题的公园。有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不等同于现有的主题公园模式,但是可以借鉴其展示手段。

有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要求我们做生动的阐释,这需要深入浅出的表达,深入浅出里包含着研究的深入和面向大众生动的阐释两个层面。

推动合理适度利用惠及更多群众——顾玉才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考古遗址公园是有主题的公园——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以人为本,让文物“活”起来——孙英民(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

大遗址保护目的在于利用

洛阳大遗址最具典型性——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