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就地下田、知行合一, 这种主动作为的自觉、 灵活应变的策略值得推广和学习。 农民尽早开展春耕, 也需要有关方面不等不靠,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为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 提供便利条件、 营造良好氛围。

    岗位平凡, 责任重大,网格化管理让基层治理更精细化,也成为特殊时期保障社会运转的一股坚实力量。

    视视 点点东东湖湖评评论论

    观观 察察

    肩挑背扛来一个远方的“春天”□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在距武汉 500 多公里的宜昌五峰县长乐坪镇,农民们肩挑背扛、跋山涉水,凑来 85吨物资送到武汉, 打包袋上还写着一句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样一个“春天”来之不易。 长乐坪镇位于五峰县中部,全镇皆为山区,山水阻隔,出

    行困难。 2012 年起,武昌区开始对口帮扶长乐坪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武汉遭遇疫情,生活并不宽裕、交通更是不便的山民竟然“捐赠出这么多东西”。“村民们下田下地,有什么就捐什么。 实在没有新鲜的,就准备腊肉、猪腿、香肠。 ”腊肉、菜油、萝卜、土豆、大米、 麻糖……一包包充满乡土气息的物资,背后是一次次翻山越岭、背篓打杵的艰辛,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是一个来自远方充满期待的春天。

    岂止长乐坪? 前不久,6 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卡车从汶川县龙竹村驶出,火速赶往武汉。 汶川地震时,100 多名汶川人被送到武汉接受免费治疗,这一回他们要来

    “报恩”。 滴水之恩铭记在心,这种朴素的

    情感互动, 何尝不是世间最真挚动人的景象。

    这些天, 许许多多这样的雪中送炭,正在不断聚沙成塔,温暖人心。 我们看到 10岁小女孩把心爱的小黄鸭储蓄罐里的钱全部捐出来,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我们看到曾参与九八抗洪的老兵, 除夕夜载着 5 吨蔬菜支援武汉; 我们看到五峰百年关村的杨婆婆把自家做的调料、 小菜满满装了一袋, 委托邻居扛去捐给武汉……诚如媒体所言,有时,人们难免因一时艰难而感到恐惧和悲伤。 但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善意,聚成一团光、一团暖,让大家心生勇气和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 武汉进入战时状态,采

    取关闭出城通道等严格措施。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团光”“一团暖”汇聚而来,让人们在烦闷和担忧中一次次清晰确认:武汉不是孤城、不是孤岛,而是全民战斗的最前沿,我们的背后有千千万万只手在不遗余力地支撑。 这些手,有的稚嫩、有的有力、有的布满老茧、有的沾满泥土,每一双手都温暖坚定,值得我们深深铭记、永远珍藏。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疫情防控还在鏖战,武汉还需迎风坚挺。 有人在挺身而出,有人在逆流而上,更多的人在传递着爱与坚强。 我们坚信,这座城市终会重新焕发活力,守护它的,是来自神州各地的春天的力量。

    一包包充满乡土气息的物资, 背后是一次次翻山越岭的艰辛, 是一颗颗滚烫的心, 是一个来自远方充满期待的春天。

    挂满全身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湖北日报评论员艾丹

    武汉江岸区社区网格员丰枫,帮着社区非新冠肺炎的重症居民集中开药买药,由于药品太多,丰枫便将药袋一个个系好串起来,挂在自己身上。这张全身挂满药袋的照片刷屏网络,人们纷纷表示:辛苦了,谢谢你!

    一袋药品就是一份希望,是一份生命嘱托。 细致询问登记购药需求,坚守定点药店昼夜排队, 不辞辛劳运回救命药品, 只为早一点送到居民手中, 这就是社区网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侧影。 网格员设置是基层社区治理的一种方式,一个个网格,串起的是被细分后的千家万户。 网格员是最普通的社区工作者, 平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也都是琐碎小事,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他们承担起了上门摸排、社区消毒、药品生活物资代买等等繁重工作。 在我们感叹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之重时,他们更珍视每一袋药品背后所承载的生命之重。 岗位平凡,责任重大,网格化管理让基层治理更精细化,也成为特殊时期保障社会运转的一股坚实力量。

    防控措施步步加强之下,社区人员就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也应是对群众需求最知晓的人。 在小区全面封控的特殊时期,重症、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用药一度成为新难题。“病人都等着,药不能断。 ”就是这样的朴素愿望,让他们坚守在买药送药的重要岗位上。 哪家有重症病人急需药品? 哪家有慢性病患者不能断药?哪家是独居老人需要特别关照? 哪家是困难群体需要特别帮扶? 这些特殊的人群,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不能被忽视,都应一一放在社区工作者的心里。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民生关爱,不能减少民生温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照程度,体现的是一个健康社会的以人为本和治理精度。 近日,武汉市可供重症慢病患者购买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增加到 50 家,购药电子地图也正式上线。 针对低收入家庭,10 元优惠蔬菜套餐,以及爱心蔬菜也在武汉各小区推出。武汉市 3 天之内招募志愿者人数超过 5 万, 分布在小区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在疫情防控这场战役中,每一个微小的民生需求都应被正视,每一份对生命的渴望都应被尊重。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群人在为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坚守着、努力着。 只有我们民生保障的网络更结实,保障工作更细致,疫情之下的民生工作才会更有温度。每一位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正是这份温暖的传递者。

    创新方式方法 助力春耕备耕□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亮明身份,就地春耕!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向未能返校的全体师生发出一份倡议:带头站出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参与春耕生产。倡议一出,响应者云集,被称为“最接地气的停课不停学”。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人勤春早,眼下农人已开始下地干活,播下种子,也播下新一年的希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春耕生产方式正面临疫情防控中减少人员聚集、 实行社区村庄封闭管理等举措的新挑战。在农用物资供应、技术服务指导、供销合同签订、生产雇工等方面,不少常规操作可能面临暂时性失灵,而被动等待只会贻误时机。 以华农为代表的一些农业院校不是坐等开学,而是抓紧时机,鼓励师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春耕实践当中去,有力缓解技术力量“下乡难”的问题。 就地下田、知行合一,这种主动作为的自觉、灵活应变的策略值得推广和学习。 农民尽早开展春耕,也需要有关方面不等不靠,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便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春耕和抗疫一样“不等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不误农时保春耕,是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的必须,也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必须。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对各地的应战应变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作为农业大省, 湖北备耕工作起步早,春耕生产资料的调剂和供应相对平稳。但也要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开展春耕绝不意味着对防疫的放松。 所提的应变之策,须臾不能忽视乡村公共卫生条件的客观现实, 该管到位的地方决不能松懈一分。 毫不松劲抓牢疫情防控,不失时机抓好春耕生产, 在具体实践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疫情防控离不开交通管制,春耕所需的农用物资则需要通畅交通;减少外出活动是防

    疫的重要手段, 农事耕作则必须下到田间地头。 面对种种矛盾和压力,各地不能因此而徘徊不前,顾此失彼,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根据疫情实际,因事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科学地调度资源,把春耕和抗疫兼顾好。

    战疫情、抢农时,既要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多些应变之举。 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通行证办理流程;指导农民在做好严格防护下,抢抓农时开展田间管理;科学安排水稻生产,调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为适应这一特殊时期的农业生产工作,我省正在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放眼全国,田间扎堆干活的现象少了,乡村干部集中帮助村民采购农资,网上春耕、专家在线

    “看田”的多了。 诸般应变举措也启示我们,转换一下角度,办法总比困难多。 许多创新手段不仅解决了当下之需,同时也在拓展农业发展的思路,倒逼相关服务转型升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 农耕时节,多一些应变之策,多一些积极作为,丰收就会来到希望的田野上。

    ······解解解解解解读读读读读读//////观观观观观观点点点点点点

    072020.2.28�星期五主编:林成文 付勤 版式:樊平 责校:刘自贤

    ······解解解解解解读读读读读读//////观观观观观观点点点点点点

    确保农村疫情防控 抢抓春季农业生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对春季农业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即使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较重的省份, 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 当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春季农业生产已陆续展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关键是要抓落实,紧盯目标,直奔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一项一项抓落实。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疫情之下,今年我省春季农业生产尤为特殊, 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不耽误应季农事,为粮食安全、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打下良好基础。 近期,省指挥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了统筹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20 条举措,从“人、车、技、物、钱”等五个要素进行了细化安排。 这些政策措施将如何进一步落地, 今年春耕生产都有哪些特殊安排?

    2 月 27 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省政府分管同志。

    一、 严格有序组织农业生产劳动用工,解决人的问题。

    问:在特殊形势下,我省如何保障农业生产用工? 如何做好农业从业人员的组织管理?

    答:我们要坚持全省疫情防控“一盘棋”,同时又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在严格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 组织农民开展春季农业生产。

    无疫情村要允许农民在本村范围内下田劳作。 有疫情村,由县级指挥部做好风险评估,在确保能防控、不扩散的前提下,组织有保护措施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

    无疫情乡镇在做好体温监测和必要防护的前提下,有序在本乡镇范围内跨村劳作。 确需外出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 严格执行鄂防指发〔2020〕87 号文件规定,以全省统一的健康码为基础,以县域为单位定人、定点、定运,点对点从现居住地精准流向用工单位。

    做好 95 家 A 证和 62 家 B 证屠宰加工企业、216 家已申请复工饲料加工企业员工返岗的协调服务,3 月 10 日前上述企业产能恢复到80%以上。

    二、畅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绿色通道,解决车的问题。

    问:在交通严格管控之下,我省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畅通?

    答:围绕打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梗阻,畅通“绿色通道”。 我省采取了一些关键措施:

    严格落实线下“三证”通行措施。 督促各地落实《关于保障农产品供应 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通知》(鄂防指发〔2020〕65 号)规定,需在县内运输的,由村出具通行证明;需在市(州)内运输的,由乡镇指挥部发放通行证;需在省内运输的,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指挥部发放通行证。

    开通线上通行审批平台。 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纳入省指挥部交通保障组线上通行审批的保障范围,凭验证码口令在线申领,凭电子通行证(含二维码)省内通行。

    确需跨省运输协调服务的,由各市、县指挥部上报运输需求, 由省指挥部交通保障专班受理并做好协调工作。

    优先保障在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调运。 对仔畜雏禽、水产鱼苗、存塘鱼、积压鲜蛋、春防疫苗等在急的调运需求,加强督办服务,优先予以保障。 特别是对需要从省外调运春防疫苗的,要及时协调保障。

    三、创新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技的问题。

    问: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农业生产如何直接关系农民全年和三农发展全局, 我省将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为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局、打好头?

    答: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事活动被迫推迟,人流物流受限,我省对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创新。

    有的放矢开展线下技术指导。 无疫村、无疫乡镇,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查墒情、查长势、查病虫,开办田间课堂,现场指导。

    创新方法开展线上技术服务。 组织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省农科院等院所专家,围绕夏粮夏油田管,特别是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的监测与防控、 早稻再生稻应时直播、 速生叶菜腾茬抢播、 茄果类苗床控旺推迟移栽、瓜豆类保温育苗、茶园管理、畜禽疫病防控、水产春投春放、虾稻共生 9 个专题,以及农业气象预报、 农业生产资料、 春耕生产贷款 3个方面的信息, 录制精短视频课程。 在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开通“战疫情保春耕农时课”,利用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开辟专题邀请专家线上授课。

    此外, 发挥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多渠道多平台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肥药的应用,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组织防疫员做好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开展春防、非洲猪瘟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加强草地贪夜蛾、蝗虫的虫情监测预报。

    四、 精准做好种子和农业生产资料采购调运储备,解决物的问题。

    问:“国以农为本,粮以种为先。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粮草”。 我省如何保障种子和农业生产资料采购调运储备工作?

    答:总体来说,春耕生产资料的调剂和供应相对平稳。

    做好种子采购调运储备。 3 月 10 日前采购调运早稻常规稻种子 110 万公斤、 达到 440 万公斤。 4 月 10 日前采购调运中稻种子约 2000万公斤、达到 4500 万公斤。 全省蔬菜种子总量达到约 80 万公斤,根据不同品类的播期,因地因时制宜,适时调剂供应叶菜类、毛豆类、茄果类、西甜瓜类等种子,保持蔬菜种子区域和时段供求平衡。

    做好农药采购调运储备。 3 月 20 日前采购调运小麦条锈病、 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防治用药 1890 吨、 达到 4230 吨, 采购调运其它农药408 吨、达到 1360 吨。

    做好化肥采购调运储备。 3 月 20 日前采购调运化肥 56 万吨、 达到 120 万吨左右,其中氮肥 5.5 万吨、磷肥 1.8 万吨、钾肥 3 万吨、复混肥 45.7 万吨。省供销社要发挥主渠道、主支撑作用。

    3 月 15 日前采购调运早稻育秧秧盘 600万盘、达到 1800 万盘;3 月 31 日前保养调配机耕机整作业机械 30 万台套, 早稻插秧机 1.5 万台。 4 月底开镰前保养调配小麦、油菜收割机械6.5 万台。

    五、农业生产信贷融资服务为春耕“保驾护航”,解决钱的问题。

    问:农时不等人。 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将如何更好地支持当前农业生产?

    答:农业生产离不开金融支持。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流物流受限,生产成本不同程度上升,亟需金融信贷的支持。

    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满足农业生产的信贷需求。 开通网络放贷平台,通过线上服务, 提前做好信贷审批和资金往来结算,5 月下旬前累计发放“三农” 贷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3 月中下旬,基本恢复农村商业银行、农发行、农行、邮储行、湖北银行等主办行的农村营

    业网点。做好保险理赔服务。 对因疫情防控错过嫁

    接时机受损的育苗企业、受“倒春寒”灾害影响的种植大户,相关保险机构要加快理赔进度,降低规模育苗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灾害损失。

    用好财政资金。 省财政已提前下达 2020 年中央农业转移支付资金 65.3 亿元, 我们将督促市县尽快将已下达的中央、 省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拨付到生产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 相关补贴及时发放到农户。 在前期拨付 2.81 亿元中央防疫资金的基础上,提前拨付 8000 万元省级防疫资金,支持各地春季防疫“先打后补”。 提高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效率,省财政 2000 万元鲜蛋冷藏运费、电费补贴资金,我们将和财政等部门一起列出项目清单,资金计划直接下达到冷储企业,防止农业应急资金沉淀在市县财政。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对重点地区损失较大的家禽养殖场户给予延长还贷期限、 放宽贷款担保等政策支持; 将生猪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 5000 头以上调整为 500 头以上。我们将和金融、财政部门一起,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将更多屠宰加工厂、饲料厂等涉农企业纳入国家发改委开工复工重点保障名单,支持我省生猪生产、重大水利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棚里春管忙

    二月二十七日,

    宣恩县万寨乡铁厂沟村

    的农民在大棚里进行水上漂浮育苗作

    业。

    ︵新华社发︶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