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副刊投稿邮箱:btrbfukan@163.com 守望心灵的 …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910/25/665fd4b4-c3a0-4cbe-b67c-9278cf... · 杨建平,毕业于复旦大

杨建平杨建平,,毕业于复旦大毕业于复旦大学学,,兵团党委党校教授兵团党委党校教授。。

推荐书目:《守望净土》

(本版图片均据本报资料库)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副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视觉:李云裳 校检:曹艺丹

副刊悦读 7版责任编辑:王婷 电话:0991-5509362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净土,诗人心中的净土比我们的更纯洁、更神圣,为了追随心中的那份纯净,诗人可以抛弃尘世的一切羁绊,独自穿越沙漠戈壁、草原山林,行至雪山之巅、苍穹之下,化一片云融入蓝天,凝一滴水渗入干裂的大地,这,就是诗人。

诗人顾伟携着他的《守望净土》,走过大兴安岭、察布查尔、克拉玛依、独山子,一路风尘,穿越时空,以历史跌宕的沧桑洗涤自己的灵魂,寻求内心的平静。这就是顾伟呈现给我们的净土。

诗歌曾激起多少青年关于文学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金色年华,在当时,顾伟是一名文艺青年,对文学的向往、对诗歌的迷恋让顾伟沉醉于自己营造的世外桃源,潜心研究诗歌,创作诗歌,一直坚持,终有所获,成为新疆小有成就的诗人。特别是顾伟在歌颂祖国石油事业方面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诗

作,如《梦想,在油城延伸》《油城,在新丝路前行》等。

《守望净土》是顾伟在诗歌领域跋涉几十年之后对自我的反思,对灵魂的拷问,书中实际在探讨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顾伟不是哲学家,却在《守望净土》中提出一个又一个哲学命题,这些对生命、对人生的终极追问组成了《守望净土》的骨架与血肉——故土篇、故乡篇、疆土篇。顾伟的寻根之旅,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检阅,他要用最原始的天空之蓝、大地之绿、溪流之清涤荡自己污浊的功名与贪欲,还自己一颗童心,筑心灵一片净土。

通达心灵的高地,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与路径,顾伟选择的是回望过去,追问历史,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丰富人生。锡伯族人的西迁,如史诗般雄壮,“迁徙的孤苦虽不及上帝之鞭/犀利。也能由口口相传/荡气回肠的波澜中,延伸出祥和/一条河缓解了广阔的土地/体会麦穗拔节的欢快,长治与久安”。历史虽已远去,但我们对久远的故事依旧熟知,正如卡夫卡所言“遥远的事情我们看得更清楚”。不管经历了多少世代,跨越了多少山川,岁月依旧洗不掉锡伯族人的纯真与善良,“爱新色里镇一户百年宅院,大门敞开/观光客游览陈设、旧照片,赞叹整洁/左手握着一个饱满的西红柿/咀嚼苹果的思绪/仍在复述主人风中的开场白/随便看、随便摘院子内的水果、蔬菜/别客气,随便品尝。欢迎来到金泉公社”,天山脚下的锡伯族人坚守着祖先的遗训,热情好客,让世人都能走进锡伯族人家,感受锡伯族人的真与纯。

故乡是最纯美的境地,每每脑海中出现故乡的景色,诗人的心中自然流露

出赞美之词,优美的诗句跳跃于大脑皮层,滑过指尖,落在纸上,成就了一首首绝美的诗,“对于距离,你有雾雨沙尘三千里/苍茫的体验/对于起点,有从梦中清醒,入梦前/沉迷的感慨/如果波涛上泛起月光/就请将抒情的火焰藏于海底/有时觉得/付出不如一夜春风来得透彻/时光邀请海棠/在想象不到的地方任意烂漫、冷艳”。诗人都是感性的,当灵感来临创作便如喷涌的火山,只有将自己彻底燃尽方能安静下来,顾伟对故乡的赞美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压抑已久的能量,这种能量燃烧了他自己,也让我们看到了灿烂的火焰。

顾伟在《守望净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雪、雪山、山,诗人似乎是在无意识之中用雪、雪山搭建一个纯净无瑕的世界,这个无暇的世界就是作者心中的净土。是的,雪是纯净的象征,雪山高耸入云,极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以此比喻作者心灵的净土是再恰当不过了。现实中的净土是通往作者心中圣地的天梯,当独自面对雪山、天穹时,立刻会有一种顿悟之感涌上心头,一切烦恼忧愁顷刻烟消云散,人也变得神清气爽,一个明朗的世界就呈现在眼前。这样的境地,这样神奇的疗效岂是诗人不向往的,这样的境地又怎不是诗人借以通往心中圣地的桥梁呢?

如果说顾伟通过对故乡的回望,达到对“我”的哲学思考,那他选择的表达方式除了象征意义的雪、雪山之外,便是采用了隐喻的句式。象征、隐喻是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表现内心的波澜。正如顾伟所说,在创作《守望净土》时,他思考的是用新颖的观察来证明对诗歌的理解,他在尝试,在探索,这在其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他对故土、故乡、疆土的描述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而

是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与标题,比如在“故土篇”组诗开篇便是《如梦,白石峰(组诗)》,白石峰在哪,是什么样的?顾伟并没有告诉我们,只是说那是一个普通的山峰,可以在大兴安岭也可以在察布查尔,“东望旧土,居身西天山/寓意,从寄托中引申出了什么”,作者开篇就用了象征的比喻,也铺垫了后续的隐喻。

作者既然是对哲学问题的思考,那就必须以哲学的语言传递诗人的情感,所以哲学式的隐喻是《守望净土》的语言风格,也许这正是作者所说的那种尝试吧。那我们就选几组隐喻句式:

“卸下风尘,随处扎营/艰难、困苦、生老病死/无名之地,最终演化为依赖的家园”“水流进草的根部,炊烟融入牧歌/男人的汗,女人的泪/牛的根,马的根,牧人追逐着水草”“一年一度重复的赞叹与颂辞/要么是对渺小心灵/每个阴暗角落的深度洗刷/要么是对心理承受底线的摧毁与怀疑”“被风垂青的地方是干净、简洁的地方/与风一起奔跑的地方是时光遗落的地方”“每一粒尘土,都是风情万种的滚滚红尘”……之所以举了这么多的诗句,就是想将顾伟的哲学化诗意展示出来,尽量完整地体现作者真实的意境与风格。这种哲学化的诗歌需要作者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并有自由驾驭哲学语言的能力。我不能说顾伟对“我”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哲学思考,但至少他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并以诗人的视角来审视哲学问题,这就赋予顾伟的诗思辩的成分,也使诗作具有更大的伸展空间,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就让我们用顾伟的话结束吧:“大地干净得让人流连忘返,即便一处寻常之所,也有足以怦然心动的缘由。”

由全国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蓉撰写的《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七大纪事》(以下简称《为新中国奠基》)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学术著作。全书由中共七大的酝酿、代表选举、报告起草、大会召开、大会选举、新党章、为新中国奠基等几部分组成,集纪事、分析、归纳、论述为一体,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完整地展示了中共七大为新中国奠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科学系统地阐释了七大为新中国诞生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集体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思想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力量基础,阐释了七大为新中国成立建构的宏伟蓝图。

《为新中国奠基》从党的建设、党史研究、新中国诞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执政地位等多个角度的考察、研究、分析上看,都是对历史重大事件与中国发展走向关系深入探索的重要学术成果。

《为新中国奠基》作者站位高远。全书以“为新中国奠基”为中心,从七大的历史背景、会议进程,到七大的基本内容、主要贡献,再到七大的历史意义、时代启迪,全面翔实。该书通篇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中,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格局里。诚如作者所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前进道路的艰辛,成长壮大的曲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我们更好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极大的前进动力。我们将向着中国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前行。”这充分表达了作者站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高度,将七大历史与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合理融合、恰到好处,堪称深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政治性、历史性、专业性、学术性极强的又一科研成果。

《为新中国奠基》记述的历史,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体现,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而过度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的重要依据;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中的执政地位,又体现出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中执掌政权的能力保证。全书从历史、法理、实践等层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党的七大会议上阐释得科学、全面、透彻、系统,集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第一个最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一部对党的七大历史比较完整的考察、研究、解读和探索的精品之作。

《为新中国奠基》结构严谨。学术的真谛在于能否求实精准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学术的表达在于能否严谨清晰阐述客观事物的存在。该书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字表述专业,章目设计特色明显,体例建构自然通达。包括七大的最初准备、筹备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七大的最后准备,特别是七大的胜利召开、会议进程、主要成果、历史贡献、历史意义、现实启示等等,都结构紧凑、逻辑顺畅、层次明晰,环环相扣、递进有序、语句准确,不失为党史学界关于七大研究的经典力著。

《为新中国奠基》真实度深、可读性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读来更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让人受益匪浅。重温新中国诞生的历史,自然想到为新中国解放、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而牺牲的无数先烈,他们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是新中国成立的生命基石;中共七大为新中国在指导思想、政治路线、行动纲领等重大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决策,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铸成了重要的理论基石,这是我们今天深读《为新中国奠基》一书的重要意义。

翔实、系统、严谨——评《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七大纪事》

●郑晓亮

杨建平近照。

守望心灵的●杨建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之所以“行”、之所以“强”,是由于我们党有正确的政治路线,有大批的优秀干部。

现在我们有幸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昔日一穷二白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倡议推动建设“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要求干部不仅要数量庞大,而且更要有特殊的品德、党性、才智。

怎样做一个好的党员干部,怎样培养、选拔干部,自然成为党组织思考的问题。王彤、张世良两位同志撰写的《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炼成新时代好干部》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指导,立足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围绕“坚守初心,践行使命”这一主题,用“新时代呼唤好干部、新时代锤炼

好干部、新时代展现新形象、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四个篇章,对“怎样才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展现新形象、怎样实现新作为”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怎样

“学”出好干部、怎样“炼”出好干部、怎样“严”出好干部、怎样“干”出好干部、怎样“教”出好干部、怎样“管”出好干部、怎样“选”出好干部、怎样“用”出好干部、怎样“带”出好干部等热点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解答,既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引导性,又有实践上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既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也为党员干部修身律己、为官从政、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此推荐一读。我相信,读者阅读此书后,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炼成新时代好干部●赵宗鼐

顾伟不是哲学家,却在《守望净土》中提出一个又一个哲学命题,这些对生命、对人生的终极追问组成了《守望净土》的骨架与血肉——故土篇、故乡篇、疆土篇。顾伟的寻根之旅,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检阅,他要用最原始的天空之蓝、大地之绿、溪流之清涤荡自己污浊的功名与贪欲,还自己一颗童心,筑心灵一片净土。

核心阅读:

土净

相比于春困夏燥冬寒,凉爽闲适的秋天,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走向野外,背倚着一棵大树随手翻读,阳光在远处温情地照耀,四野红叶斑斓,层林尽染,风景迷人。一段秋光,就这样将阅读的惬意尽情铺开。

梭罗的《瓦尔登湖》,最适合在秋天里阅读。我喜欢书中那些纯净的文字,清亮、明快,让人有一种来自遥远时空的愉悦感。梭罗追求的是“活得从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这对现在不少人来说是一种奢侈,但我们可以在心里开辟一个场所,种豆、筑屋,让瓦尔登湖面吹来的温润的风,时时润泽我们寂寞的灵魂。

秋天凉风习习,黄叶纷飞,天高云淡,读一些散文和随笔是不错的选择。作家罗兰在《秋颂》中这样赞美秋:“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在温润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清秋之夜,月光漫过窗帘,安静、恬然。有虫鸣声从远处传来,高音婉转,低音切切,热闹而不喧嚣。一卷在手,或躺或靠或倚或卧,随意的读姿让人倍感舒坦。这一刻,沉浸于书中的世界,有人物一一登场,有情愫丝丝逸出,有生命熠熠闪光。书中的文字,像火焰,点燃了心之原野,像清泉,将心濯洗得格外澄澈。

秋风伴着清寒,弹一支箫歌,洒一地缤纷,润了书里的文字,也润了心田,让人倍感亲切。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听作者娓娓讲述家乡的美丽;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展开无限遐思……

秋日读书,让人远离喧嚣,淡泊宁静。

秋天好读书●乔兆军

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些精神文化现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文化历史研究学者伍第政在其新作《中国精神》中,从历时性的视角深入追溯和分析了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文化现象,为我们在新时代

的语境中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文化矛盾与文化走向》立足于我国现实文化发展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时代境遇、历史背景、基本主题、主要矛盾以及文化自觉等相关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研究,这一研究对于走向未来的

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逄先知文丛》系作者逄先知几十年来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与党建等研究文章的结集。共有四部,前三部为作者的理论工作成就的集中体现,内容主流、正面、宏大,对党史研究者和党员领导干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四部主要缅怀了田家英、胡乔木、胡绳、龚育之等党内的大知识分子,回忆与追思,

感情浓郁。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力图站在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唯物主义历史观,用现代实践经验、科学成果和哲学精神重新阐述已经成为“常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本书不仅对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推进中国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其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来说,同

样重要并具有启发性。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