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4/5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9-09/05/04/2019090504_pdf.pdf · 9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践行

媒体“闪光灯”聚焦出彩开封全媒体记者 叶森

官瓷艺术是历史的印记、华夏之瑰宝。在非遗展示区,一组釉色粉青、圆润如玉、攥之出油的北宋官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其神奇的紫口铁足,龟背片、鳝血纹美轮美奂,大放异彩。

“我这组官瓷作品叫做‘焦桐尊’。作品以兰考的桐花为母体,以中国汉代玉尊为基础,经过 4年的精心制作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艺术特征。”中国陶瓷工艺

美术大师、官瓷艺术家陈连义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详细讲解了官瓷艺术。陈连义现为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非遗研究中心

研究员。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在官瓷艺术以及官瓷材料研究、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开创先河。他注重继承,又不囿于传统,以深邃的哲学理念、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和超常的艺术创造才能,开发出系列官瓷艺术品,如蕴含“清正廉洁”主题的“焦

桐尊”系列、“包公杯”系列,反映强军梦思维的“精忠报国”系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伟人”系列作品等,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感受到了开封文化的厚重。通过此次展示,把开封传统文化的美真正展现了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文化。”安阳日报报业集团事业部主任张俊军说。

开封市发展成就催人奋进全媒体记者 马燕

非遗展示精彩纷呈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发布会圆满成功 传播效果显著全媒体记者 马燕

书写汴梁风筝传奇全媒体记者 马燕

汴绣魅力众人倾全媒体记者 叶森

奏响幸福生活“交响曲”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传承百年古灯制作技艺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北宋官瓷大放异彩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践行嘱托,奋进开封。9 月 4 日上午的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熙熙攘攘,人民日

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 50多家媒体记者携带“长枪短炮”,早早来到现场,记

录下“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封专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一

次次生动的实践、一项项出彩的成就,并以最快速度向国内外发布,形成了一个个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爆款”

作品,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微信朋友圈引发刷屏,八朝古都开封凭实力再次为自己“圈粉”无数。

人民网第一时间在首页头条位置推出《以古闻名以新出 彩 开 封 走 准 走 稳 高 质 量 发 展 路 子》,文 中 指 出 ,古 典 和

现代的交相辉映、经济和文化的比翼双飞,以古闻名、以新出彩 的 开 封 正 日 益 成 为 一 颗 享 誉 海 内 外 的 中 州 明 珠 ,并 围 绕“ 走

准 走 稳 高 质 量 发 展 路 子 实 力 开 封 以 新 出 彩 ”“ 做 好 古 城 保 护和开发 文化开封‘活’起来”“蓝天碧水绿茵 美丽开封品质彰

显 ”“ 回 应 群 众 美 好 期 待 幸 福 开 封 更 加 温 暖 ”主 题 介 绍 了 建 设“四个开封”的发展成就。

新华社客户端接连推出《开封:打通交通“经络”构筑高质量发展“跑道”》《环境治理迎蝶“汴”》等我市着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难”、建设幸福开封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让网友们看到了一个天更蓝的千年古城、水更净的北方水城、地更绿的菊花名城。

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育产业优环境兴文化惠民生 助推开封砥砺前行》,介绍了开封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同全国全省一道取得的历史性飞跃和在战天斗地中创造出了宝贵财富——焦裕禄精神。《践行嘱托 奋进开封——幸福古城》在当晚的《河南新闻联播》中刊播。

几乎同时,与会的各大媒体网站也先后推出各自的融媒体作品:《开封晒 70 年“成绩单”:人均生产总值由 68 元增至4.39 万元》《一图读懂奋进开封 70 年成绩单》……出彩的开封,正在大家滑动的指尖中被人认知,正在多元的传播中扩大影响,正在蓬勃的发展中行稳致远。

万里鹏程守初心,七十春秋担使命。新中国的 70 年,是开封这座拥有 4100 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发展最快的 70 年、变化最大

的 70 年、人民生活最幸福的 70 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及开封视察指导,作出了打好“四张牌”、县

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等重要指示,进一步激发了开封人民实干出彩的激情。9 月 4 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以《践行嘱托 奋进开封》为主题的新中国成立 70周年开封市发展成就展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并不时拍照留念。

近年,开封市始终牢记嘱托、践行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及开封时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按照“贯穿一主

线一保障、确保两稳定、打好三攻坚、抓实五突破”工作布局,以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实际行动,不断为中原更加出彩汇聚开封多彩。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幸福和谐的开封,正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开封市发展成就展分为图文板块和非遗板块。图文板块区分为以新出彩,高质量发展道路绽放活力;以文化城,古城保护开发彰显魅力;以绿筑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集聚引力;以人为本,回应群众美好期待倍增动力4个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发生的巨大变化。非遗板块主要展示部分有开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工艺。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古都开封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新时代开封的出彩、多彩,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新闻发布厅外,非遗展区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灯笼、北宋官瓷、风筝等具有开封特色、代表开封历史文化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的古韵厚重。

记 者 在 现 场 看 到 ,非 遗 传 承 大 师 纷 纷 使 出 绝 活 :在 开 封 汴 绣大 师 苗 炜 的 飞 针 走 线 中 ,一 幅《九 歌 图》呼 之 欲 出 ;“ 汴 京 灯 笼 张 ”第 七 代 传 人 张 俊 涛 正 在 全 神 贯 注 地 制 作 灯 笼 ,在 他 的 背 后 ,两 盏

“ 万 眼 箩 ”灯 熠 熠 生 辉 ;来 自 朱 仙 镇 尹 氏 老 天 成 年 画 博 物 馆 的 年画 艺 人 高 秀 英 熟 练 地 制 作 木 版 年 画 ,随 着 一 张 白 纸 一 起 一 落 ,一位 威 风 凛 凛 的 武 将 跃 然 纸 上 …… 这 让 参 会 的 记 者 们 大 饱 眼 福 ,

大 呼 过 瘾 ,并 对 开 封 作 为 八 朝 古 都 的 文 化 积 淀 有 了 更 深 刻 、更 直观 的 认 识 。

“勤劳智慧的开封人民不但创造了大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参会的记者纷纷举起摄像机、相机录制、拍照,并一一与大师深入交流。

看到非遗展示如此受欢迎,正在现场展示精美风筝的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宋长虹高兴地说:“这次展示让更多人学习了解了非遗的相关知识,使开封非遗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

70 年风雨兼程,70 年砥砺奋进。开封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经济社会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成就?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又以怎样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发布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把焦点对准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开封。

在新闻发布环节,与会记者全面了解了开封书写新时代更加出彩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项项创新的改革、一个个显著的成果……让与会记者的印象深刻,他们不时认真聆听,频频点头;不时仔细记录,若有所思。

随后,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记者踊跃提问,市委书记侯红、市长高建军逐一作答,以翔实的数据、鲜活的实例坦

诚面对媒体,全面介绍了开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出彩新风貌,不断有精彩而生动的语句出现,令人深受鼓舞。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在发布会即将结束之时,侯红代表 550 万好客的开封人民,向在场媒体记者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他们多关注开封的发展,到开封实地寻找今天提问和来不及提问的更多答案,到开封发现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侯红真诚的话语激起了在场媒体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鼓起掌来,为开封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飞跃而喝彩。

“此次发布会,我们学习了开封的发展经验、了解了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河南频道记者丁旭道出了与会记者的共同心声。

9 月 4 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 70 年·奋进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践行嘱托 奋进开封”,市委书记侯红、市长高建军现场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开封经济

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 50 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

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及省级媒体,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开封广播电视台等市级媒体,先后通过专版、专刊、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在开封

网微信、开封网微博、开封广电台新媒体平台及今日头条号、搜狐号、新浪看点、百家号、一点资讯号、大鱼号等平台联动发布消息。此外,开封网现场图文直播、今日

头条、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多个平台视频也及时向公众发布了这一消息。“我是通过网站了解到这个消息的。12年前我在开封河南大学读书,那里

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12年后,我在遥远的美国通过网络了解开封的发展变化。看到如今的开封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感到惊讶、振奋,为开

封骄傲,为祖国自豪。”在美国旧金山工作的 Lily这样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到现场参加新闻发布会,但是通过开封网的图文直播,通过新华社

的稿子,我也在第一时间了解了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作为开封人,我为开封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市民门敬凯说。

“进入新时代,开封各项事业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一名开封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开封是历史文化名城,非遗文化积淀丰厚。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应该担负起肩上的这份责任,在各自的行业中做好传承、创新和发展。”9 月 4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宋长虹坚定地对记者说。

两宋时期,风筝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占有相当地位,汴梁风筝经千年传承,至今不绝。宋室风筝造型逼真、画

工细腻、扎工精巧;组装骨架、携带方便;起飞快、飞行稳,不用助跑。最独特之处在于象形类品种丰富,比例形状都和真的相似,且多取材于市民喜闻乐见的虫、鱼、鸟、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宋室风筝不仅是工艺品,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工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可以怡情、健体。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自身的延续,同时也推动了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

宋长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传统风筝制作,对学习传统手

工艺的执着和酷爱坚持至今。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多次赴南非、伊朗等国家参加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多次接待国内外大中小学生来工作室学习制作风筝,参与风筝制作体验人数近万人次。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在别人眼里,风筝代表春光莫负、天伦之乐;而在宋长虹眼里,风筝是用手写就的家史,用热爱修饰的艺术品,用古老技艺加持的身份。

各色丝线随银针穿梭,香草美人便跃然布上。9 月 4 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封专场会场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全国首届轻工

“大国工匠”苗炜正心无旁骛地端坐案几之前,一针一线把传世名画《九歌图》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让人领略到汴绣艺术无穷的魅力。

苗炜能画善绣,作品精致细腻、古朴典雅。她说,汴绣展现的是开封得天独厚的宋文化韵味——体裁多长卷,题材多古画,用色沉稳内敛,古朴雅致,非常接近宋代绘画艺术的审美。在她看来,刺绣是针线的语言表述,一根线,曾劈成 238 根丝,每种颜色 12 个色阶,能传递宋代绘画艺术典雅之美。独特的“线象”理念,是苗炜绘画与刺绣乃至做人的奥妙所在,其

理念诠释为:“画线、绣线、直线、曲线,理之左右;图象、艺象、具象、抽象,心所审视。弄线理,表心象;线求精,心求清。理线象,通世事,道之仁,事之诚。”

参加本次活动,让苗炜直观地感受到开封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也深切地感受了八朝古都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之后释放出来的澎湃活力,这让潜心研究汴绣艺术 50 多年的她倍感振奋。苗炜说,汴绣是宋文化的延续,她将在绣工中培训绘画技艺,让开封汴绣更有艺术内涵,更有生命力。同时,她将总结更多的刺绣技艺,整理尽可能多的资料,将汴绣发扬光大,为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绣”出更多斑斓的色彩。

弹奏“幸福曲”,诉说豫东大地的巨变。9 月 4 日上午,在新闻发布厅外的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开封市发展成就展示活动上,一对青年男女一人弹古琴、一人弹古筝,乐声婉转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他们就是来自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的 90 后夫妇徐亚冲、卫晨欣。《我和我的祖国》《梁祝》《凤求凰》……他们琴瑟和鸣,一展开封的新气象、新风貌。

“我们所弹的古琴和古筝,都取材于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兰考泡桐。目前,国内制作民族乐器的知名厂家,95%以上都采用兰考生产的桐木音板。”26 岁的徐亚冲向围观的众多记者做着专业的介绍。

在兰考,有一种独具兰考风格、凝聚焦裕禄精神的树——泡桐,它是焦裕禄在兰考时带领人民栽种的树,是一种精神,也

是一种力量!在兰考,形成了惠及 500多家企业、4万余人就业、年产值 100多亿元的“泡桐经济产业链”。 兰考泡桐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而且出口到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泡桐也促成了徐亚冲和卫晨欣的美好姻缘。2017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卫晨欣受邀从西安来到徐场村调试 乐 器 。 她 很 喜 欢 这 个 处 处 都 有 古 乐 飘 飘 的 小 村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跟着父亲学制古琴的徐亚冲。一个喜欢制琴,一个专注调琴,两人都是弹琴的高手,在对民族乐器的交流和碰撞中,相互滋生出情意来。

因泡桐结缘,一位是农家子弟,一位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发生美丽蝶变的兰考大地奇妙地走在了一起。

朱仙镇木版年画受追捧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在非遗展区,尹氏老天成年画博物馆的年画艺人高秀英带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受到众人“追捧”。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和记者,很多人手里拿着一张制作精美的年画。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前来领取年画的人自发排起长龙,有人还在高秀英的手把手指导下体验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印制技艺。“听了我的讲解后,很多记者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特别是对门神蕴含的平安、吉祥寓意赞不绝口,都想亲自体验一把。我带来的近百张宣纸一会儿就印完了。”高秀英高兴地说。

尹氏老天成年画老店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所产年画色

正味浓。1934 年,我国 20 世纪版画艺术的先驱、现代著名木刻艺术家刘岘所赠鲁迅年画尚存 26 幅,现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其中 23 幅年画出自尹氏老天成。鲁迅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木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刻年画的独有特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外界了解开封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扇窗口。作为一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新生代传承人,看到年画艺术如此受关注和欢迎,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会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让开封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放异彩!”高秀英说。

开封灯笼向来有名。自北宋起,上元观灯成为宋都万民欢乐的节目。在非遗展示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用一根绣花针,仔仔细细地为一个灯笼穿孔。他精湛的技艺,展示了开封非遗项目的无穷魅力。

在他的背后,两盏浅蓝色的“万眼箩”灯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我们制作的每一个灯笼上都有许多用绣花针手刺的小孔,这些小孔透着微弱的光,把彩灯衬托得更加漂亮,有些灯笼上的小孔达上万个。”尽管前来参观、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但张俊涛依然面带微笑,向大家不厌其烦地讲解“汴京灯笼张”制作技艺。

眼前的张俊涛,头发花白,笑容和蔼。他舍弃数十万元的年薪,只为做灯笼;研究北宋以来的彩灯工艺,将彩灯制作工艺推上新高度;将老宅腾出来,建

成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免费开放、义务讲解,向世人展示汴京灯笼文化的魅力,为“汴京灯笼张”传承作出突出贡献,曾荣获五谷丰灯山花奖银奖。

张俊涛先后在国内数十所大学及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举办传统文化与技艺讲座数百场。为建立中华传统吉祥图案纹样资料库,他现已搜集木雕实物 6 万多件,从中提取图案近百万张。他既是一名手工技艺传承人,又有在央企担任多个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经历,多种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使他具备了更宽的视野和胸怀:“制作传统彩灯是综合艺术,更是民间技艺的综合载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彩灯,来学习彩灯制作,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彩灯传承下去,让彩灯的光辉照亮古城、照耀世界。”

44//552019年 9月 5日 星期四

责编:杨俊丽 马丽 版式:周文利 校对:冯星

本版新闻发布会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吕树建本版新闻发布会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吕树建、、李俊生摄李俊生摄其他为本报资料图片其他为本报资料图片

制图制图::周文利周文利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