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云南90后“男丁格尔”让患者“暖心”cjrb.cjn.cn/images/2020-03/18/7/18R07C.pdf · 着报名,最后马开成以“男人理应冲在前 面”说服了妻子。 2月22日,马开成随云南医疗队进

坚决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责编:张偲 美编:陈昌 版式:吴晓琳 责校:文胜

7

长江日报讯(记者魏娜 通讯员李雨生 闻期骏)“我真没有想到,我在隔离康复点所做的工作被康复者用插画记录下来,而且还这么萌!”3 月 17 日,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民警马山意外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组有他身影在内的执勤插画。

2月 25日,民警马山迎来了第三批隔离康复者。与很多康复者不同,一进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隔离点,学美术的黎静就拿出画笔,用画画的方式记录方舱医院治疗的日常。

在方舱医院治疗时,她画得最多的是医护人员,到康复驿站后,她开始把

画笔转向在此服务的警察。黎静还记得,第一天集中乘车到隔离点已是当晚9点,下车后准备拉着行李去房间时,回头看见两名背后印有“武汉公安”字样的警务人员一面执勤,一面帮助刚刚转来的康复人员入住。

“虽看不清脸,但到了陌生地方看到有人值守,这让我们格外安心。”黎静说。入住第二天,一名穿着白色防护服,印有“武汉公安”字样的工作人员,对一名女康复者仔细解读入住手册。第三天,一名康复者情绪不是很好,还是这名工作人员,花了两个小时劝说安抚,把她情绪稳定下来。

拿起手机,黎静把这一瞬间拍摄下来。“后来,我和这名工作人员成了朋友,这才知道,他叫马山,是武汉市公安局东新分局的一名民警。”回到房间,她用画笔将手机拍下的这一幕记在了纸上。“我看到的民警很温和,很暖心,所以我把民警刻画成胖乎乎的可爱模样”。

12 日,隔离期满出院回家,看着“武汉公安”帮助康复者托运行李的忙 碌 身 影 ,黎 静 心 潮 澎 湃 。 回 到 家中 ,将 隔 离 期 间 手 绘 的 画 稿 整 理 出来,她要用这些画告诉更多人,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吴萍)“我们今天要回家了,最近真的是辛苦你了,你也要平平安安回家呀。”3月17日,在东湖风景区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隔离点解除隔离的夏爷爷和邓奶奶,临行前特地找到护士韩秀华向她道谢。

33岁的韩秀华是武汉市东湖医院支援东湖风景区隔离点的护士之一,她的工作是为隔离点解除隔离观察患者进行核酸采集。有140名被隔离人员入住的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隔离点,是东湖风景区人数最多的隔离点。3月4日起,韩秀华每天早上为隔离观察的患者们进行核酸采样,下午为他们测体温、量血压和发药,平均每天要为80余名患者服务,其中核酸采样40人以上。

隔离点是由学校宿舍改造的,没有电梯,碰到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有检测或者其他需要,韩秀华就主动上门。她一天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爬楼梯三四十趟,戴着N95口罩本就呼吸费力,每次跑一趟下来防护服都汗得透湿。夏爷爷和邓奶奶在隔离期间住在3楼,每次看到韩秀华气喘吁吁出现在自己的房间,心里都特别感激。虽说都是出院观察的患者,但采样工作风险仍然很高,但韩秀华说自己并不害怕,看着一批批好转的病人离开,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和自豪。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俞)3月 16日,江岸区中百仓储吉庆街店,一台运货车辆有序将周边社区订单物资及时送达。这些天,随着保供工作越来越顺畅,店面负责人项洲安心了很多,“下沉干部真是帮了大忙,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他所提到的下沉干部名叫毛胜前,是湖北省商务厅下沉党员干部。2月初,

毛胜前就近下沉到社区附近商超,了解商超保供情况,以及面对的实际困难。

商超不再面向个人后,货物须由超市集中送至社区。“每天上千个订单,除去自己开车过来运货的,还有一半的货物需要我们来运送。”项洲介绍,该商超主要面向大智街道 5个社区,覆盖万户居民。

毛胜前了解后,多方打听,寻找车

辆供应。有时,为了联系一辆送货车,毛胜前要拨打近 20 个电话。当他得知一商超运货车紧张、送货困难的情况后,立即调配车辆。

上周,该店负责人又告诉他,店内仅有的一台锯骨机有些损坏,大量冷冻肉无法及时处理。二话没说,毛胜前打电话找到相关部门,帮忙协调到了一台新的锯骨机。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甦)“每位老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不能采取大件团购方式,所以每一份订单都是私人定制。”17 日中午,50 岁的“武汉嫂子”李涛线上统计完“花桥老人群”的需求,再将这份“特殊订单”发给对接的商超老板进行订购。她不仅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也是江岸区花桥街花桥社区的志愿者。

建微信群为老年人网购物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建群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分开居住的父母。”李涛家住汉阳,84岁的父母住在汉口花桥社区,小区封控后,她担心老人不会网购买生活必需品,萌发了组建一个老年人团购生活物资群的想法。“像我父母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多,老年人自己不会操作,就让他们的子女入群,再征集一些志愿者,由志愿

者配送生活物资,这样就可以解决老人们的生活所需”。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市政协下沉干部的帮助下,李涛和另外 3名志愿者筹建了“花桥老人群”。目前小区有300多名老人及子女入群。

“老人需求少但是杂,有菜、蛋、奶、油,也有各种老年病的药品需求,不能像其他社区那样大件团购。我们提前3天下菜单,提前2天下药单,一次购买5天的量。”李涛介绍。

耐心截图教老人网上支付

对于老人的特殊需求,李涛辗转联系到一家生鲜果蔬食品超市的老板赵伟。

李涛说,老人的订单特别细碎,有的要一块姜、两个大蒜头,还有的要一袋生粉、两块钱的白菜,“即便这样,赵老板都会称斤称两地满足大家

所需”。在网购过程中,李涛也遇到一

些困难,有些老人一开始不会网上下单、网络支付,她会耐心截图一步步告诉他们。“很多老人都说,入群 让 他 们 收 获 很 大 ,既 买 到 了 东西,又学会了团购和微信支付”。

最忙的时候,她早上 6点就守在电脑前,一直忙到凌晨。李涛说:

“儿子有时候抱怨我只管人家的菜,不管自家的饭,我爸妈在群里看到我每天忙碌也心疼。但是看到社区的老人可以如常生活,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他们还约定疫情结束教我一起打太极拳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李涛和志愿者们的真诚,越来越理解配合。不少社区老人的子女也陆续加入志愿者团队中,现在李涛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手。

长江日报讯(记者周满珍)云南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102名队员中,有3位男护士长,两位男护士,队友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男丁格尔”。

南丁格尔是护士精神的代名词,“男丁格尔”马开成是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副护士长,妻子也在同一个医院。接到云南医疗队援鄂通知后,这对 90后夫妻争着报名,最后马开成以“男人理应冲在前面”说服了妻子。

2 月 22 日,马开成随云南医疗队进驻汉阳体校方舱。他充分发挥精神科护理特长,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增强战胜病魔的信

心。“我有个同事引用过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方舱病患来说,心理护理比较重要。他们集中隔离,集体生活,医护人员首先要做的,是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让健康宣教落到实处。”

方舱医院夜晚不关灯,有些病人睡 不 着 ,马 开 成 结 合 自 己 的 专 业 特长,教他们一些助眠小技巧,如催眠冥想,效果不错。“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 求 ,要 尽 量 满 足 。”他 从 交 谈 中 得知,有的病人亲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这个时候就要让他倾诉出来,倾诉也是一种放

松治疗。”从 2 月 15 日抵达武汉,战疫月余,

1991 年出生的马开成觉得自己经受了成长的洗礼,“武汉人民太了不起了,特别坚强,从病患到酒店驻地的服务人员都非常乐观。”

病 患 的 信 任 和 感 谢 ,让 马 开 成萌 生 了 浓 厚 的职业自豪感。“等我儿子再大一点,我会给他讲述这段终身难 忘 的 经 历 ,像 我 父 亲 一 样 。”马 开成 的 父 亲 是 一 位 老 兵 ,当 年 在 部 队担 任 卫 生 员 。 从 大 年 初 一 开 始 ,这位 老 兵 也 投 入 到 基 层 疫 情 防 控 任 务中。

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战疫青年

云南90后“男丁格尔”让患者“暖心”要给儿子讲述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康复者用画笔记录“真实的14天”

笔下的民警都是可爱的“暖男”

我们战斗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在基层

一块姜、两个大蒜头、一袋生粉

武汉嫂子帮小区老人“私人定制”菜单

摘掉护目镜和口罩的马开成

她每天穿防护服爬楼三四十趟患者临别时特地找隔离点护士道谢

下沉干部多方协调运货车帮商超送出万户居民物资

下沉党员帮居民买回物资

黎静将民警执勤的日常画入漫画

江岸区一元街天津社区地处老城区商业中心,6 条主次干道把社区分为五大块,26 栋楼,16 个小区,129个门栋。除 2个小区有物业,其他都是敞开式小街小巷;常住居民 1980户,60 岁以上老人 900 多户,70 多个残疾人,外来人口数量多。

天津社区党委书记肖桂敏说,疫情防控难度大,居民们的切身困难也不少。“上门解决居民的麻烦,居民自然就留在家中了。”社区工作人员与下沉干部联防联控联助,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解决。

2 月 9 日,武港集团机关第二小组 10名组员在副总经理魏爱辉带领下,下沉到天津社区。19 日起,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合力在社区 6

个出口实行24小时值守。除了帮不会网购的居民购买物

资、帮重症慢性病患者购药外,吃菜问题一直是居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天津社区有个兰陵菜场,是个室内菜场,门前就是兰陵路。“菜场能否保留?”江岸区防疫指挥部、一元街道办事处先后征求社区、下沉工作队意见。

在武港集团下沉小组积极配合下,菜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一个出入口,执行24小时值班。一个电话,菜贩送菜上门。3月9日凌晨1点多,包保干部肖林就对接了一位送鱼的菜场商户,“运来两大筐鲜鱼,白天就送鱼上门,居民们能吃上鲜鱼,既方便又安全。”

一天上午,鄱阳街值守人员向肖林反映:小区内有一个 86 岁的婆婆

家里电饭煲坏了,没办法做饭,超市又不对个人零售。肖林赶紧跑到附近的中百超市,自掏腰包购买了新的电饭煲,同时买了一箱面,同值守人员石路一起送到婆婆家里。

3月 4日,经过社区排查发现,今年 40岁的黄芳,老家在孝感,租住在菜场附近,在一家牛肉面馆打工。疫情发生后,滞留在了武汉。黄芳两个孩子在老家,长期滞留在汉也没有收入,她打算走回孝感。

肖林赶紧联系江岸区民政局和人社局,终于由区人社局确定了安置的宾馆,并为她找到了志愿者的工作。

滞留在社区的外来人员,社区把他们当成自己社区居民对待。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买菜购物难、滞留人员安置

下沉干部帮社区“打包”解难题

长江日报讯(记者龚萍 通讯员袁永华)患有胃病急需糙米、馒头、杂粮,武汉地铁下沉徐东嘉园社区党员利用午饭时间跑腿代购,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

徐东嘉园小区居民王女士,患有胃疾,平时多吃杂粮。疫情发生后,家中的“存货”吃完了,改吃普通大米后胃部难受,整晚无法正常入睡。

前几天,她下楼取团购商品,碰到武汉地铁下沉社区党员屈若枫,说明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帮忙采购一些杂粮,还拿出事先写好的采购清单。

得知居民急需这些食品,屈若枫利用午饭时间到附近超市代购。跑遍了麦德龙、中百仓储等超市,找到

王女士想买的东西,但只有小米、红枣等。他电话询问居民认可之后,中午就将一大包物资送到王女士手中。

几天后,王女士仍出现胃部不适,无奈之下又求助屈若枫。得知吃糙米效果好,他决定再去一趟超市。在徐东平价超市,他终于买到居民急需的糙米,还将所需的鸡蛋、荞麦馒头也一并买回来。王女士连连致谢:

“两次都是中午去买的,估计耽误他吃饭了,特别谢谢他。”

下沉社区以来,武汉地铁工作队主动接受社区指令,发动自身的优势为居民提供服务,修电梯、修灯具、理发、代买药品、代买个性化生活物资,解决居民实际需求。

胃病居民需要糙米

下沉党员变身“跑腿代购哥”

进社区 听民声 解民忧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