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A23 聞透視眼 科大設國際級神經疾病中心pdf.wenweipo.com/2019/01/17/a23-0117.pdf · 生涯規劃之 所以說是「生 涯」,是要讓 年輕人明白他 們正努力思索

科大設國際級神經疾病中心夥3英美名校申進駐百億項目平台 冀今年中落戶科學園

新聞透視眼A23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0192019年年11月月1717日日((星期四星期四))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責任編輯:甄智曄、陳啟恒

生涯規劃之所以說是「生涯」,是要讓年輕人明白他們正努力思索及規劃的,並

非單單畢業後的首份工作,而是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己希望邁步的方向及目標。由於橫跨的時間是如斯漫長,所面對的人和事都會不住變化,而單靠學校的一套經驗往往無法解決當中的問題。例如,在校園內同學多數是同年紀的青少年,就算師兄師姐,也不過只是數年的差距,相處起來較少出現代溝。不過,許

多機構今天面對的是一個跨代共處世界,新鮮人與管理層年歲相隔40年不新奇。不過,同是「實習生」卻相差數十載的情況又如何呢──老年實習生及新員工再也不是電影橋段了。現時,20歲或以下的年輕一代普遍被稱為Z世代;20歲至30餘歲的則為Y世代。從職業發展而言,他們與更年長員工相比,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及價值觀。許多僱主認為,要同時管理、發展及挽留年輕員工與較年長員工,方法及策略都不盡相同。雖說不同世代員工各有其不同特質,

但僱主對員工要求中有一點是共通的,

就是他們所謂的軟技巧。現時企業為鼓勵新人加入,都會加強員工培訓及發展機會。年輕人未必需要太擔心學習及培訓機

會,反而要留意工作間的軟技巧運用,特別在溝通能力上,要學習如何與更年長同事合作相處。

善用軟技巧與年長同事相處年輕人要裝備自己投身職場,掌握學科

知識、專科技術及能力的確重要。不過,要在職場持續發展,不論他們身處在什麼行業或職位,或追求穩定,或追求晉升,或追求轉變;發展及提升個人軟技巧總是有利的。若在任職機構中接觸不同世代的同事,

請嘗試戴上不同角度的眼鏡,從不同年齡

同事身上,總能發掘出他們在時代洗練下各具特色的待人處事方式,以及在營營役役下所積累的寶貴經驗,透過吸納並運用這些承傳智慧,將可助你少走不少冤枉路,成為自己生涯發展旅程上強大的助力。如果各位年輕人希望對工作世界及對自

我有多些認識,可參與女青生涯規劃服務隊(香港島及離島)的工作體驗及實習計劃,詳情將上載於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kywcaclap),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生涯規劃服務隊(香港島及離島)

職場生涯「長幼」同行

上星期本會另一名幹事談論如何

跟初中子女建立互信基礎的溝通模式。無獨有偶,筆者亦希望在此延續同一課題,並分享一下如何與已升讀高中或大專的子女有效溝通。通常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

快,在剛剛過去的聖誕節假期,筆者難得跟女兒兩人去了一個很長但又過得很愉快的旅行。在飛機上,女兒推介了兩部電影。看畢其中一部,有莫大的感受。電影講述一位主角爸爸,突

然有一天跟就讀高中寄宿學校的女兒完全失去聯絡。爸爸平時跟女兒溝通方式,主要是視像通話、WhatsApp、電子郵件等。全套戲的劇情,講述爸爸如何嘗試透過女兒在電子媒體的社交網絡,追尋她的下落。在追尋線索當中,赫然發現

自己其實並不如想像中般了解她。而自己亦因為未能走出喪妻的陰霾,未有跟女兒坦誠互相交流死去妻子及媽媽的傷痛感受,構成兩父女間的溝通障礙。筆者女兒已入大學,回想起女兒去年往外地交流半年,之後還自行安排去其他地方旅

行。作為母親,當然希望女兒有見識,但亦有不同的擔憂,心情極複雜。唯一跟她聯繫的方法就是每天視像通話。這個亦是讓她往外地的其中一個條件;而有時因時差問題,我們只能用WhatsApp通訊。每天工作以外的時間,筆者也會不期

然追看她的面書、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了解她的生活狀況。一有聯絡不上,也神經質地想像不同情況;到成功聯絡上時,再理性也未必能控制到不作責備。女兒漸成長,已不像從前般能掌握她

的一舉一動、認識她的朋友同學,當遇到要事找不上她,也不知道可以找誰,十足十上述電影的爸爸的心情。

學不同方式 爭溝通機會子女用電子媒體與父母溝通亦不限於

大專生的情況。升上高中後,既要應付繁重的高中課程,學校亦會安排不少課外活動、其他學習經歷等讓學生參與。漸漸父母也習慣子女的忙碌,接受可以不是面對面交談的溝通。誠然,無論是以哪一種媒體、方式,父母跟子女也要盡量製造溝通機會。初中階段,就如上期本會幹事分享父

母子女要建立有互信基礎的溝通模式。高中以後,相信父母除了要跟子女約

法三章,大家怎樣忙也好,也要有溝通相處的時間。除此以外,還得學習用何種方

式作有效溝通。■香港輔導教師協會

幹事 邱信儀

父母子女溝通

交流方式無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中文大學為慶祝55周年校慶,本月起舉辦「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系列,首場由校長段崇智日前以「再生醫學的前途與挑戰」主講,吸引約200名中大師生、校友、中學生及公眾人士出席。段崇智為國際生物醫學研究權威,亦是骨骼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方面的頂尖專家,他鑽研幹細胞生物學,並結合智能生物科技,成功開發用於人體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的醫學技術,包括成功製造了首個名為「微關節」的三維關節,用作研究及測試治療關節炎疾病的藥物。他在2017年及2018年先後獲推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院士及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士,以表揚他藉創新和轉化研究造福社會的貢獻。在日前的再生醫學公開講座中,段崇智探討了再生醫學的熱門議題並分享多年來

的科研工作心得,又與觀眾交流互動,逐一解答現場提出的問題,全場氣氛熱烈。是次「智慧的探索」系列共包括8場公

開講座,涵蓋轉化醫學、人工智能、糧食

與永續農業、宇宙與物理、歷史、心理學等範疇,由中大傑出學者深入淺出地與公眾分享鑽研學問的心路歷程與豐碩成果,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加。

下一場講座將於2月15日舉行,由「無創產檢之父」、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主講,各講座詳情可參閱www.55.cuhk.edu.hk/the-pursuit-of-wisdom-lecture-series。

段崇智分享再生醫學前景

▲段崇智(右)以「再生醫學的前途與挑戰」為題,探討再生醫學的熱門議題及分享科研心得。 中大供圖 ■■講座吸引約講座吸引約200200名嘉賓出席名嘉賓出席,,

全場氣氛熱烈全場氣氛熱烈。。 中大圖片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全球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包括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成為

各地社會的重大挑戰,相關的疾病機理以及診治方案,是科學家矢志攻克的目標。就此香港科技大學

夥拍3所英美頂尖名校,昨日宣佈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並正申請進駐由特區政府撥出

100億元成立的「Health@InnoHK」醫療科技創新平台項目,期望於今年中開始相關工作。見證合作

備忘錄簽署儀式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期望中心能取得重大成果,為香港新一代科學家提供參與國際頂

級科研的機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神經退化疾病研究中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余韻)今年9月入讀小一的統一派位選校即將進行,經過早前的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預計有近28,800人參加分區統一派位,較去年大跌5,300人,學額較充足下部分地區學校不再加派回復正常的25人或30人一班。而隨着2013年雙非截龍今年升小跨境生亦會大減,「跨境專網」學額總數減至 780 個,比去年減少逾六成。小一統一派位將於下星期六及日(26日及 27日)進行選校,教育局昨日發佈《2019年度統一派位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及《2019年度統一派位選校名單(居於內地申請兒童)》,供家長參考。今年升小適齡人數顯著回落,各區學額亦相應調節,教育局亦就「跨境專網」提出新安排,不再包括黃大仙區及葵青區的學校,只保留北區大埔屯門元朗等地區,

另因應港珠澳大橋通車加入東涌的小學,供跨境生選讀。

「跨境專網」學額減六成《名單》顯示,「跨境專網」學額由去

年2,100多個減逾六成至780個。有過去曾納入專網的市區學校指,不再

經專網取錄跨境生確會減少生源,預計新學年小一班數會比以往縮減,但亦會繼續藉創新教學法等吸引家長報讀。根據現時小一自行收生機制,學校必須

取錄兄姊在讀或父母在職的世襲生,如有關學生超過總學額的三成,會以原供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即派位學額遭「蠶食」。按昨日發佈的《名冊》分析,今年全港

共有 1,771 個派位學額被世襲生「蠶食」,當中不乏名校網的小學。以九龍城41校網為例,10所學校中有9

所出現「蠶食」情況,以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最多,60 個原供派位學額中 12個已取錄了世襲生,只餘 48個供「攪珠」選派;另喇沙小學及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分別有6個及4個學 額 被 「 蠶食」。其他地區方面,也有多所學校大量世襲

生「蠶食」情況嚴重,屯門的聖公會蒙恩小學有37個學額被「蠶食」,大埔的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則有32個,沙田

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亦有27個。其中,教大賽馬會小學因小一班數較少問題尤其嚴重,在統一派位只餘5個學額可供報讀。

派位人數大減 名校「蠶食」加劇

神經退化疾病對患者及家人帶來沉重經濟和精神負擔,對醫護體系

亦構成沉重壓力。有報告預測,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到2050年全球患者人數會增至1.3億人,較現時4,000多萬人增加兩倍。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必將面臨重大衝擊。

特首盼推動有關疾病研究因應有關問題,昨日科大連同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保羅.F.格倫衰老生物中心及倫敦大學學院(UCL)在港簽署合作備忘錄,就轉化神經科學展開合作,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林鄭月娥、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

校長史維、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及英國駐港澳總領事賀恩德等見證下,由科大副

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與另外3所大學的代表簽署備忘錄。林鄭月娥致辭時指,將香港打造成創

科中心是其中一個施政重點,政府會循八大方向加強創科發展,例如招攬科技人才、增加撥款等。她期望中心落成後能夠推動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

鑽研三大主題 先攻「阿茲海默」領導是次計劃、本身為國際頂尖神

經科學家的葉玉如透露,四校正計劃聯合申請,讓中心進駐政府100億元成立的「Health@InnoHK」創新平台,若獲批核,期望最快於2019年中起,進行落戶科學園的籌備工作。她指出,由於神經退行性疾病很多

都屬於阿茲海默症,故中心會先針對該症進行研究。她續指,中心未來工作將圍繞三大主

題,包括發現用於疾病檢測、治療的生物標誌物、找出產生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訊號通路及成因,以及透過血液的分子進一步分析衰老機制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係。她期望未來中心能推動轉化研究,發展診斷和治療的方法。UCL神經科學教授John Hardy表示,

東西方人基因各異,希望藉是次跨地合作,進一步探究基因與腦神經疾病的關係。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生物學中心總監

Clifford Woolf則希望收集更多病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不只針對阿茲海默症,還能治療其他腦神經相關病症。除了四所大學合作,科大也與東京大

學、本港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基督教靈實協會的本地臨床醫生合作,建立本地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資料庫,推動個體化醫療的發展。

■近年小一統一派位,有家長帶同子女在派位中心等候結果。資料圖片

■科大與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相關單位合作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並將申請進駐100億的「Health@Inno」醫療科技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