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开州“励志哥”于治清 用颤抖的双手写出3万字小说 · 取材于自己母亲部分故事的小说 《母亲就医》时,笔者注意到上面 密密麻麻修改了很多遍,眼前仿

07农村版CHONGQING DAILY责编 邱春 美编 郑典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扶贫

在开州区紫水乡花岭村,村民时常会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在田间忙碌着:他挖生姜、背玉米的动作看起来很笨拙,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的,感觉随时要摔下去,但他的脸上常常挂着灿烂、纯净的笑容。

他就是花岭村九组的贫困户于治清,虽然是位小儿麻痹患者,但今年26岁的他坚持自学了初中课程,用摇晃的手写诗著文,目前创作的小说《母亲就医》已完成近4万字。

“这孩子命苦。”花岭村村主任付维开向笔者介绍说,于治清家境贫寒,父母都已年过七旬,大哥患肺癌,去年底去世。于治清因病手脚无力,手指关节畸形,握不住东西,行走不便,说话吐词不清,像笔者这样第一次和他接触的人很难听清他说的话。

“清儿好几岁了,脑壳还是耷起的,同龄人都上学了,他路都不会走。”母亲李阳翠抹着眼泪说,但他坚持要上学,父母便每天背着他去学校。后来,他每天训练自己走路,摔了爬起来,酸了歇一歇,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去上学了。他努力念完了初一,身体实

在吃不消才回家自学。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体恤在田间忙碌的老父母,在家做饭、打扫房间、喂鸡喂猪,忍着痛做好后勤工作。

帮扶干部陈善勇回忆说,第一次见到于治清,就被他一脸纯真的笑容打动了,后来他们成为

“忘年交”。“小于身上有一种很感人的东西,就是阳光、感恩。”陈善勇说,这一家子从不给干部提要求,也不主动索取什么,有困难总是自己扛!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于治清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喜欢文学类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史记》等。干完农活、做完家务后,他就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

“春日朝阳万壑兮,千鸟万蝶初飞起。一日只有清晨好,快读诗书才人出。”

“暮目满天云,水中蛙声鸣。未见人迟归,才识乡村情。”

“常坐书斋不自哀,畅读诗书尽开怀。底小何为陋家室,惟悟独馨亦可观。”

……笔者翻看于治清创作的小

诗,他不好意思地说:“写起耍的,见不得人。”

在他简陋的房间里,最贵重的电器便是一台台式电脑。

“这是陈善勇叔叔送给我的,自从有了它,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样。”于治清说,陈叔叔联系帮忙安装了宽带,让他的陋室一下子洒满了阳光,因此他取的网名叫“让世界变更好”陈善勇了解到于治清爱好文学,爱看书,自掏 3500 多元,还专程送来一台电脑,并联系传输公司,为他家畅通宽带。

如今,于治清一有空闲时间就上网看书学习,他已经写了近4万多字的小说,还经常通过微信和陈善勇交流。

而看到他已经创作快两年、取材于自己母亲部分故事的小说《母亲就医》时,笔者注意到上面密密麻麻修改了很多遍,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副场景:他用并不灵活的、畸形的双手,在键盘上略显笨拙地敲出一个字、一句话。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于治清说得很慢,眼睛里闪烁着泪花,“现在政策恁个好,大家对我们一家这么关照,我们要自己努点力,加把劲,我还梦想着发表我的小说呢!”

文/图 通讯员 向萍

“轰,轰,轰……”近日,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关口村的联庆山上,六七位拆房的工人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将村民王嘉良家那幢200余平方米的土墙屋拆除了。

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王嘉良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但他说,房子被拆的同时,标志着他们一家人的贫穷也搬下了山。

“拆后的宅基地上将被重新栽种上绿树。”现场指挥拆房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登榜说,“在这几天内,山上的几十幢房子都将被拆除,争取在年底前将拆后的宅基地上全部栽树复绿。”

“这几天在拆房的还有四楞碑村。”青木关镇党委书记梁善能说,今年10月,为保护缙云山生态,青木关镇在区里的支持下,对缙云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居住的村民,进行生态搬迁。关口和四楞碑两个村总共有152户村民搬到了山下,在场镇或山下得到安置,此举将使山上的2.75万平方米土地得到复绿。

“这既是一次保护缙云山生态的搬迁,也是一次搬掉贫穷的搬迁。”他说,这些祖辈居住在山里的农民,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大多数较为贫困。152户村民中,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就有26户。

“从12月开始,我就可以每月领社保金了。”73岁的村民肖其英

说,她家有6口人,在这次生态搬迁中,按区里制定的政策,都用搬迁补偿金买了社保。

镇长张玉林介绍说,该镇将生态搬迁与解决贫困相结合,经过努力争取,让搬下山的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民,享受到了社保等政策。正是政策到位,加上入户宣传,仅用了20天的时间,152户需要搬迁的村民全都签字同意搬迁,并搬下山来。

四楞碑村贫困户李世国高兴地说,他家不仅搬到了青木关场镇上一套9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居住,两个儿子也到企业上班,身体有病的他在家里带孙子,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四楞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勇说,对搬下山的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自己又愿意就业的,镇村都通过护林员、交通劝导员等公益岗位安排就业。全村搬迁下山的200余人中,80多名劳动力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就业。60多岁的村民李兴全在进村口当文明交通劝导员,每月额外增加了1500元的收入。

据了解,该镇还将对关口村和四楞碑村搬迁农民新居较集中的地区,从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新居环境改善得更好。

罗成友

“没想到我们的高山白萝卜在城里这么受欢迎,而且种子还是政府补助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近日,城口县蓼子乡明安村的村民一边往采购货车上装运萝卜,一边对笔者说。

蓼子乡距城口县城45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因地理

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是 城 口 县 级 深 度 贫 困乡。为鼓励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改变原来的“三大坨(马铃薯、玉米和红薯)、两头猪、生产生活过得粗”的困境,该乡经过市场考察,决定因地制宜种植白萝卜。

今年秋播时,镇里买回适合当地土质、环境的种子,发放到贫困户手中,采取贫困户种植、村里进行技术指导、镇村联系商贩集中收购的方式,保证贫困户的萝卜有销路,增收不发愁。目前,仅明安村就已售出萝卜超过3万斤。

通讯员 王小玉 陈国姗

开州“励志哥”于治清用颤抖的双手写出3万字小说

贫困搬下山生态搬上山

沙坪坝

青木关镇

城口蓼子乡

白萝卜俏销 贫困户开心

11月22日,黔江区小南海镇大路社区村民在银杏林掩映的地里管护油菜。初冬时节,在黔江区村村寨寨,村民在银杏林、枫叶林掩映的田地里劳作,如同画卷,美不胜收。 特约摄影 杨敏

小说初稿改了很多遍。

▲于治清挖生姜归来。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