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士兵面孔 - 81.cn既然别无选择,就要闯出一片天地! ”这 位倔强的女孩,牙关紧咬,自然不会说 放弃就放弃。 没想到, 她新兵时烧起的一把火,

●●●●● ● ●●●●●●● ● ●●

女兵“蒋哥”■郭发海

“你好,我是蒋明文! ”如果不是对方先开口说话,差点没看出眼前这个肩扛中士肩章的士官是女兵。

长着一张英俊帅气的脸庞,说起话来干净利索,这是蒋明文给人的第一印象。 战友们都说,蒋班长不仅帅气得像男兵,而且性格阳刚,有着同样让人敬佩的胆气。 所以,有比她小的战友,私下里直呼她“蒋哥”。

“战场不分性别, 我也从小胸怀冲锋陷阵的梦想。 ”这个一心想当特种兵的帅气女孩, 却在 2011 年第一次应征入伍时落选。

如果换作别人, 也许就此罢休,安安静静地做个象牙塔里的“美男子”,可她是“蒋哥”。

“人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却不信这个理儿。 ”谈起她连续 3 年应征入伍的经历,“蒋哥” 嘴角上扬,一脸掩饰不住的霸气。

乘火车,转汽车,一路向西。 眼前的茫茫戈壁,让这个倔强的姑娘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接兵干部告诉她,终点站是祖国的西大门。 “穿上军装已经不易,既然别无选择,就要闯出一片天地! ”这位倔强的女孩,牙关紧咬,自然不会说放弃就放弃。

没想到, 她新兵时烧起的一把火,就和咬牙有关。 为了把被子叠好,班长教大家用手捏被子和棱角,蒋明文则想了一个绝招———用牙咬。 班长发现这事后,哭笑不得。 虽然方法不提倡,但心中还是暗暗为这个女孩叫好。 由于训练刻苦,工作认真,第二年 9 月,她以列兵身

份参加新训骨干集训,成为新兵连的副班长。

部队的生活让她日渐成熟,风风火火的男兵性格也更加明显。 带新兵那年,一次在院里扫雪,她发现班里的女兵大多来自城市,不少人连扫把都不会拿。 “看我的,这样扫! ”她拿起扫把,一头放到地上,只见左右挥舞,呼呼啦啦,

没一会儿就将卫生区中的大片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

对于女孩来说 ,矜持是再正常不过的。 蒋明文却认为女兵也应该率性洒脱,雷厉风行。 新训期间, 她发现刚来的女兵在饭堂总是小口小口吃饭, 常常是不到饭点就饿了。

“吃不饱,哪来力气训练! 今后,你们跟着我一样吃 , 但不能比我慢! ”有一次,连队组织会餐, 她带着班里的女兵狼吞虎咽, 别的桌子都开始收拾餐具了 ,她

们还吃得起劲。 炊事班的战友开玩笑地说,“蒋班长,你可真是带了一批吃货! ”

不久前,单位组织“军事大比拼”,武装越野、100 米等多个课目连贯作业,蒋明文虽然腰部扭伤, 但仍主动请战。回忆起战术课目比武现场那血性一刻,不少战友都由衷地向她伸出大拇指。

寒风凛冽,呵气成冰。 所有参加竞

赛的选手都提前戴好了手套,唯独“蒋哥” 上场时露着冻得发红的手。 22 秒!“蒋哥”不仅稳拿女兵组第一,她的成绩还力压多数男兵。 当然,“蒋哥”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双手多处被擦破,鲜血直流。 尽管如此,走下场的她依然笑容满面。 “战场就要追求快一秒的胜算,戴着手套爬战术握枪不稳、动起来也不便。 ”

事后有人问她何必这么拼命,她笑着说,“其实,我就是想看看我到底行不行?! ”

别看“蒋哥”风风火火是个女汉子,但也有女孩温婉柔情的一面。 班里的哪个女兵表情不对,“蒋哥”绝对能及时送上贴心呵护; 哪个女兵心情不好,“蒋哥”会想着法子逗她开心。

“‘蒋哥’,你这么辣,不怕将来嫁不出去? ”这天,有个大胆的男兵拿她开涮。 “不怕,嫁不出去就娶一个,反正我是男神嘛! ”说话间,这名刚想转身“逃跑”的男兵后背狠狠挨了一拳。

9 2 0 1 6 年 1 2 月 2 0 日 星期二E-mail : [email protected]责任编辑 /王振江 士兵面孔

心声心声

心声心声

陈要涛

詹 华

心声心声

罗国固

蒋明文

心声心声

本期关注::戍边战士

天边··

飞扬的青春最美丽

版式设计:方 汉

题图摄影:杨 博 郭超英 李延泽 严秋涛

战胜,军人的天职

使命,军人的承诺

忠诚,军人的坚守

血性,军人的本色

他们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即使艰苦也心甘情愿,,即使寂寞也无怨无悔。。 他们像奔跑的战马,,每一步都洋溢生命的气息;; 他们是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 他们像山,,诠释着沉默和坚定。。 边关,,在他们灵魂深处打下了深深烙印。。

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战士,中士军衔,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 1 次。 马远凡摄

把挑战当机会

■陈要涛

从边防线走上国际比武赛场, 每一次挑战都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不是竭尽全力地付出,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驻汕头某海防团战士,四级军士长军衔,荣立三等功 1 次。 杨树沐摄

变寂寞为砥砺

■罗国固

岛是海之眼,兵是岛之眸。我们守岛战士就是要越身处偏远越胸怀祖国,越环境艰苦越奋力拼搏, 越感到寂寞越要热爱生活。

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战士,上士军衔,荣立三等功 3 次。 吴 斌摄

化困苦为斗志

■詹 华

詹娘舍, 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鹰飞不过的地方”。伸手可摘星,脚下飘浮云———这不是诗画幻影,而是戍边即景。特殊的戍边环境,给予我不竭的斗志。我是“哨姓人”,愿永远守卫詹娘舍哨所, 做顶天立地的军人。

让青春骄傲绽放

■蒋明文

两次擦肩而过,我才如愿穿上这身迷彩。 所以,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军旅人生平淡如水。 愿如天山雪莲迎风战雪,骄傲地绽放;或者像边关白杨那样扎根边防,蓬勃向上。

新疆塔城军分区通信站话务员, 中士军衔,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三八红旗手”。 乔玉中摄

南澎“岛主”■贺连璞 郭 超

远处海上的船舶渐渐隐入黄昏,罗国固把信号旗收好, 转身进入灯塔打开引导灯,耀眼的光芒顿时划破黑暗,他的眼睛随着光束警惕地注视着海面。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浪盖全岛。 ”这是对南彭岛的真实写照。 小岛常年高湿高盐,台风频袭,夏天气温高达 40 多摄氏度。 2003 年,罗国固新兵一下连就上了南澎岛, 他最初的想法是在岛上当两年兵就走, 没想到会爱上这个面积仅 0.34 平方公里的小岛,一干就是 13 个年头。

13 年来,除了罗国固仍是“岛主”,其他战士不知换了多少茬; 紫外线的炙烤和海风侵蚀而留下的道道痕迹, 已深深印在了他曾经白净的脸庞上……除了休假,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小岛。岛上条件十分艰苦,可对他来说却是温暖的家。他与战友一起守岛建岛, 将昔日荒芜的小岛改造成今日“南泥湾”。

小岛距大陆 40 海里, 给养船一般20 天送一次给养,遇上台风季节,两三个月送不上给养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能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 罗国固和战友们开山劈石,从石头缝里抠土,硬是在山坡上垒起了 10 多块“巴掌菜地”。

2006 年,超强台风“珍珠”正面登陆南澎岛, 眼见着蔬菜大棚就要被风吹进海里,罗国固奋不顾身冲向菜地,结果大棚没保住,人倒差点被吹走。 为这事,没少挨连长批评。

翌年初,休假归来的罗国固,还没等船靠稳,就扛着个大袋子,一个箭步跳下

了船,乐呵呵地冲向菜地。原来他特意从家乡给这些小菜苗带回了“土特产”。 从那以后每当官兵休假回家, 都会把家乡的沃土带到岛上,用来改良菜地。渐渐地,北疆的黑土、 南国的红泥……菜地里汇集了百余座乡镇的沃土, 罗国固给菜地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百乡园”。 菜苗终于露出尖尖角, 罗国固乐得合不拢嘴, 满是欢喜地精心呵护。 可他发现菜苗虽长势喜人,却不结果实,他猜测可能是因为小岛上没有昆虫给菜苗授粉。 他连忙把此事报告给了指导员杨华。 指导员

休假回来时带回了一个黑匣子。 罗国固把黑匣子慢慢地打开,“嗡” 一群小黑点从匣子里飞出,他大叫:“是蜜蜂! ”

小小浪花岛,一浪盖全岛。恶劣的自然条件,有时甚至危及守岛官兵的生命,也考验着官兵的生死情谊。

那年,12 级台风袭击小岛, 在小岛灯塔里的哨兵下不来, 一天一夜吃不上饭。 这时,罗国固坐不住了,他装好饭盒放入挎包, 可刚走出坑道, 就被台风推回,好几次都不成功。他心一横系上背包带,手抓螺丝刀抠住泥土,一步一步爬向灯塔。 当战友捧着罗国固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饭菜时,感动得泣不成声。

小岛上除了条件艰苦之外, 还有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罗国固坦言,在小岛这么多年,有时候确实感到很孤单,特别是万家灯火时,想到与家人远隔千里,心里多少会酸酸的。每逢此时,他总会登上灯塔,面朝大海,眺望着家的方向,感受大海博大的胸怀。

踏云“天兵”■晏 良

雪花舞了整整一夜,天空被“洗白”了。清晨,詹华拉开哨门,雪屑瞬间就蹿进屋来,扑向这位钢铁哨兵。

送走纷纷不请自来的 “雪客”,詹华找来结实的绳索, 一头拴在腰际, 一头绑于哨柱。 设置好保险绳后,他移步屋外扫雪。由于詹娘舍哨所建在海拔 4655 米的雪山之巅,哨楼占满空地,户外已无“立足之地”,詹华出屋就像航天员在太空出舱一般,脚踏“天梯”,如履云层。

扫雪工作默默进行, 詹华就连想咳也得屏气吞声。 有句古诗用在此处特别应景:“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当靠近一段陡崖时, 詹华突然停下来, 朝着 3 名战友遇难的地方默默注视, 他脑海浮现出那冰冻成雪塑的悲壮……清清嗓门, 他冲着雪坡高声呐喊。声波震山,陡崖上的积雪开始“噌噌”往下掉,接着雪球接二连三往下滚, 尔后形成雪崩倾泻而下……喊山排险成功。

开辟雪径,牵绳归营。詹华来到哨楼下,轻抚那块地标石,随着他的手慢慢移动,刻字逐一显现:云中哨所。

漫步云中, 听起来充满诗情画意,事实上却是浪漫与心酸交织。

詹华永远忘不了 11 年前初上哨所的那个深夜。当时,詹娘舍的夜空下着小雪, 雪粒时不时从铁皮房顶的夹缝飘落下来, 亲吻着哨兵的脸颊。 正当詹华还沉浸在亲近自然的奇妙感觉中,冷雪却越下越急,很快囤积屋顶。 伴着 “哐当”一声,铁皮屋顶就砸在詹华身上, 他想逃离雪屋,但门外是万丈深渊……

那一刻, 这位自诩坚强的兵娃鼻子发酸,眼角涌出泪水。

“天塌下来我们顶着!”这时,几位老兵用手撑起油布, 把哨所的监控设备和粮食都护在身下。 詹华闪念自惭, 他立志要做个顶天立地的边防军人。

詹华做到了。 他不仅熬过了漫长寒冬,而且在开春换防时“赖着不走”, 直至两年后作为预选士官,他才下山参加集训。

没承想, 这一走, 就是整整 5年。 期间, 詹华多次向组织表达诉求,希望回到熟悉的哨位,可由于团里推行轮换制度, 他只能深情仰望詹娘舍,一次次梦回天边边。 直到 6

年前,詹华再获圆梦机会,又登“天梯”。这回,他真的把根扎在詹娘舍,至今没有挪过窝。

既然以哨为家,自然用心抓建。詹华提出一些科学可行的建议,使哨所改旧貌、换新颜。

比如他建议在山顶修建阳光水窖,化雪积雨,出门即舀,减少下山取水风险;他提议养狗护边,让“动物兵”协同联防,提高管控效益;针对哨所驻地灾害频发、 官兵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能欠缺实际, 他广泛收集防灾救灾常识资料, 利用换防机会进行规避灾害演练……

然而,真到了换防那一天,詹华却难以说再见。 他的留哨理由令人动容:“我姓詹———这是哨姓,‘为哨所而生’, 自然要当詹娘舍的卫士;还有,我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留下来搞好传帮带, 便于保持戍边连续性。 ”

“哨姓人”没有食言,较好地展现了留哨价值, 成了詹娘舍哨所的“擎天柱”。

这不, 由他大力推广的喊山活动,不仅可以雪崩排险,还可以适度排解官兵的压力,释放情绪。 “坚守山巅哨楼,业余生活单调,大家心情压抑喊一会山,心里就会透亮些。 ”詹华说。

詹娘舍终年云遮雾罩, 哨兵们渴望太阳, 喊山有时甚至可以驱雾唤日。

后来 , 詹华和战友创作了一首 《喊太阳 》:“太阳啊太阳 ,请你打开耳朵,倾听士兵之歌 ;太阳啊太阳,请你拨开云朵 ,快快来到哨所;我们是云中精灵 ,我们是天上雄兵……”

“跨界”勇士

■刘思祺

钱定瑞

初见陈要涛,线条分明的轮廓,憨厚耿直的话语,像极了影视剧《我是特种兵》里的赵喜娃。 战友们都说,他是一匹从边防线跑入国际特种兵竞技场的黑马。

正值盛夏的西伯利亚气温却不高,来自俄罗斯、 白俄罗斯与中国的 5 支队伍参加为期 10 天共 37 个课目的首届俄罗斯国际侦察兵大赛。

第一个课目, 中国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进行按图行进,刚找到第一个方位物,东道主俄罗斯队的第二个课目伏击班战斗已经打响。随队裁判“婉言相劝”放弃比赛,却被“倔脾气”的陈要涛当场回绝。 他和队友继续坚持,第一阶段比赛结束后,中国队暂列第三名。队员们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斗志昂扬。

你也许想不到, 如今赛场上处乱不惊、果断决绝的陈要涛,新兵考核竟然综合成绩全团倒数第四?! 5 公里越野最后一名、 步枪射击光头、 手榴弹投远不超30 米……

战友在他背后议论 :“这个陈要涛啊,真是拖连队后腿。”他一夜未眠,发誓一定要练出个名堂。每天清晨 4 点多,当战友还在梦中,他已经背上沙背心,开始了武装五公里训练; 别人训练端枪时挂一块砖,他却用 10 多斤重的石头负重据枪, 苦练形成肌肉记忆……在当年所在团军事比武中, 他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实现了从“菜鸟”到“精兵”的华丽转变。

2015 年 4 月,陈要涛作为机枪手代表团队参加原沈阳军区特种兵赴俄比武人员选拔。在大连特战海训基地,特战集训从凌晨 4 点一直到晚上 11 点,每天队员要完成 4 到 5 个课目的强化训练。“虽然陈要涛年龄最小,训练起来可不含糊。他每天把装备一直扎在身上, 身上的衣服都是湿得透透的。 他在翻越高板墙时

半月板意外损伤,导致膝盖大面积积水,硬是一路坚持到大赛结束; 先后因脱水昏倒过 5 次, 最后一次脱水甚至送进了重症病房……” 时任带队教官至今提起陈要涛仍赞不绝口。

在武装泅渡课目比武中, 每人要携带 25 公斤的单兵作战装备,入水后身上的重量陡增。 眼看着自己的两名队员渐渐地落在了后面, 陈要涛毫不犹豫地逆向而行,鼓励两名队友。 最后,全队成员同时冲过终点。 他们取得团体赛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 而陈要涛勇夺 4 个单项桂冠。走下比赛场,他说,“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这个词! 就是倒,我也要倒在终点线上! ”

“想不想留在特战队?这里可以给你更大的舞台。 ”比赛归队后,原沈阳军区特战大队向陈要涛发出邀请。“我是个边防战士, 我想把在这里学到的特战技能教给战友。”挠着头的陈要涛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憨笑。

刚回到连队, 陈要涛又一头扎进演训场。你看 400 米跑道上,每个战士跑完一圈, 陈要涛都要为他们测心跳。 咋回事? “这是我从特战队学来的组训方法,即通过心跳测运动极限。每次量力而行、科学施训,就能事半功倍。”说这话时,陈要涛一脸自信。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