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E-mail:jizhebu2004@sina.com 春潮涌动北大荒 多方发力调结构epaper.hljnews.cn/hljrb/20160506/07.pdf2016/05/06  · 7 垦区新闻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E-mail:jizhebu2004@sina.com

垦区新闻7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E-mail:[email protected]责任编辑:张长虹(04510451-84655085)执行编辑:胡秀娟(0451-84655769)

本报讯(张晓强 记者吴树江)春耕大忙季节,八五一一农场第五管理区的农户们却对一块试验田很感兴趣,每天都要抽空去转上一转。原来,这块试验田是农场利用振捣提浆技术种植旱作水稻的试验田,第三管理区没有水田,这项技术何时大面积推广,关系到很多农户的“钱袋子”。八五一一农场有耕地 34.5万亩,由于耕地坡降较大且水资源匮乏,只有 6万亩水田,在农业资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个农场将技术创新摆在农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技术创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反复试验,农场成功研发了“振捣提浆”技术,并于 2014年获得国家专利,成功突破了农场发展水稻种植的资源和技术瓶颈,衍生了“旱作水稻”这一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

据该农场农业技术人员介绍,水田在插秧之前,要进行泡田、整地、搅浆作业,待土壤搅出浆层才能插秧,坡降大、缺水的地区无法进行泡田和搅浆作业,这也正是八五一一农场不适合种植水田的原因。而振捣提浆技术是通过机械振捣,在耕地上提取 2~3厘米的浆层后进行插秧,取代了传统的泡田、整地和搅浆作业,实现了水稻的“旱作”。应用振捣提浆技术种植水稻较传统种植模式每亩节水 60%,同时由于作业环节的减少,使每亩作业费降低 25元左右。经过 3年试验,振捣提浆技术逐渐成熟,八五一一农场对振捣提浆整地机进行了反复改良,使其具备了推广价值。今年,依托振捣提浆技术生产的振捣提浆整地机已经进入了推广阶段,110台振捣提浆整地机已经销往黑龙江垦区各农场以及五常市、吉林松原等地,八五一一农场利用振捣提浆技术种植旱作水稻的面积也由去年的 535亩扩大到今年的5000亩,全场有 6个管理区运用振捣提浆技术进行了旱作水稻的种植示范,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

图为用户在选购振捣提浆设备。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振捣提浆﹄技术

水稻也能﹃旱作﹄

4月 14日,北大荒黑土薯业有限公司与韩国EGG公司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事宜签署了备忘录,而就在一个月前,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成立的北大荒黑土薯业有限公司,刚刚举行合资签约仪式。这是垦区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迈出重要的历史性一步,被称为北大荒集团子公司中的破冰之举。

如今,在垦区大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激战正酣。

按照总局党委的改革部署,完达山乳业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办法主要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合理搭建公司股权架构。这个集团积极运作了饲草公司股权改革,实现了牧场与企业之间联动。利用保加利亚菌种,在区域范围内推进高端酸奶市场运作,与澳州先进乳企合作,引进纯进口婴幼儿奶粉,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并积极推进与北京物美商超合作,尝试店中店运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日,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

以所属浩良河化肥分公司部分资产出资成立全资子公司。同时,控股子公司北大荒龙垦麦芽与深圳鑫麦香实业有限公司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这标志着北大荒股份公司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实施产权转型升级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按照总局党委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重组所属工贸企业的要求,该公司将以合资合作为重点,继续借助外部力量,对浩化、麦芽、纸业等工业企业实施产权改造和转型升级,公司参股不控股,引进先进体制机制、生产工艺和销售渠道,鼓励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扭转工业企业的被动局面。

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加快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子公司层面,先后在安达、寿光、南通、广州、广西、海南 6家控股子公司推行董事长持股 2%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集团层面,稳步推进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目前正与多家实力强、声誉好,能与粮食集团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潜在战略投资者商洽合作事宜,预计在今年底粮食集团将完成股份制改革。

改革破冰撬动结构调整

本报讯(杨建国)近日,宝泉岭管理局组织相关人员参观了江滨农场江萝灌区护坡工程紫穗槐栽种现场。发展壮大以紫穗槐为主的新能源林产业,正成为宝泉岭管理局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宝泉岭管理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积极打造以紫穗槐为主,竹柳、杞柳为辅的新能源林产业发展,2016年共种植紫穗槐 2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 1200万元、利润400万元。管理局与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燃料供应合作协议,对方垫付 400万元紫穗槐苗款,作为各农场栽植紫穗槐启动资金,苗木垫资款从紫穗槐枝条收益中扣回。各农场实行承包栽植,谁承包栽植归谁所有,同时将此项目作为扶贫产业承包给贫困户,使其有固定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目前所有农场都落实了种植地块,正在栽植,月底前将完成栽植任务。

各单位在栽植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将非生产用地作为集中栽植选址,在农场主干道两侧栽植的基础上,将河渠、灌渠等边角隙地充分利用起来,做到栽满栽严。实行领导包片、包队科长牵头组织实施,成立由林业局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监督组,全程跟踪检查指导,对栽植情况实地验收,确保栽植质量。有条件的农场还建立了苗木基地,自育种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宝泉岭管理局还开展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栽培食用菌“双百”工程,各农场将完成 100栋育秧大棚的二次利用栽培食用菌 100万袋,目前,各农场已选好大棚,签订了菌袋订购合同。同时,这个局还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工作,今年落实面积 1260亩,栽植嫁接红松苗近 14万株,栽植平欧大榛子 345亩,已经全部落实到人。

宝泉岭局紫穗槐种植打出致富拳

春潮涌动北大荒 多方发力调结构□文/摄 许开峰 本报记者 吴树江

北大荒的这个春天,注定是一个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春天,是一个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春天。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涌动着滚滚春潮,蓄积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动能。

省农垦总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把工作重点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引导种植户向高效高附加值作物上调、向绿色有机食品上调、向市场需求上调,为职工群众增收拓宽了新渠道,争取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垦区按照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结构。今年,垦区农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 4284.2万亩,与去年种植面积相比较,粮食作物减少 78.1万亩,经济作物增加 49.3万亩,饲料饲草增加 21.2万亩,青贮玉米增加 13.8万亩。粮食作物中水稻增加 13.3万亩,玉米减少 281.7万亩,大豆增加 89.2万亩,杂粮杂豆增加 95.6万亩,结构调整呈现良好势头,由“大路货”向“精深特”转变。

垦区各地在千里沃野上纷纷做起了“转”和“调”的文章。绥化管理局是垦区典型的资源小局,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提出了“以小谋大,追求最佳”的发展理念,本着

“一场一策”的思路谋发展,冲破资源束缚,以更优的结构实现增收。这个管理局按照“一牛一猪一特色”的思路,着力建设和平牧场、安达牧场奶牛核心群养殖基地,嘉荫农场、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柳河农场的生猪扩繁养殖基地,肇源农场、涝洲鱼种场狐貉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稻田鸭、鹅玉米等特色种养模式。突出抓好嘉荫农场特色山产品、铁力农场道地中药材、海伦农场非转基因大豆、绥棱农场黏甜玉米、红光农场大鹅、和平牧场杂粮、肇源农场极品米、柳河农场旅游、安达牧场蔬菜、涝洲鱼种场水产品十大特色产业链。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发展“两牛一猪一禽”。今年,计划建设垦区肉鹅祖代场 1个,在 8个管理局 20个农(牧)场确立肉鹅养殖示范点 21个。在 20个规模奶牛场示范种植青贮玉米 10.6万亩,在 4个管理局 11个农场示范种植苜蓿草 2万亩,在八五二、二龙山和格球山 3个农场示范种植饲用燕麦草 1万亩。九三管理局坚持以打造国家优质安全生鲜乳基地和优质安全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推进 14个现代化牧场实施 9吨奶工程。目前,哈拉海牧场奶牛一产已达 8.66吨,二产超10吨的产奶量。这个管理局还以嫩北农场鸿兴鹅业为核心,积极打造百万只“北鹅”养殖示范基地,与北京银建集团积极对接,促使大鹅深加工项目早日落地。宝泉岭管理局继续做大白羽鸡产业,今年商品鸡计划出栏50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市场之手”牵动结构调整

榜样力量无穷尽,春风化雨润无声。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种植食用菌、水稻振捣提浆机插、

水稻超早钵育机插、坡岗水稻旱直播滴灌、水稻起垄机播、“鸭稻”、“蟹稻”、旱作免耕种植、农业“三减”、“互联网+农业”10个种植业典型示范项目正在垦区推广。今年,总局党委采取典型带动的方式,加快各类结构调整典型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垦区坚持市场导向、龙头牵动导向、农牧结合导向,大力进行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目前,已在 60个农(牧)场落实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种植食用菌项目,面积达 2623.46亩,共 4292栋大棚。今年,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落实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 8.71万栋,总体比例达到 78%。在宝泉岭、新华、友谊等 10个分公司进行水稻振捣提浆、水稻钵育机插、水稻旱育直播栽培等技术试验,目前,已订购专用机械 20台、进口钵育摆

栽机 15台,购置水稻旱直播播种机 16台。今年,延军农场计划利用水稻集中育秧基地 20个大棚、112个小棚,栽植黑木耳菌包100万袋,目前加工厂菌包已生产完毕。九三管理局现已落实重点典型项目示范点 78个,示范面积 11.2万亩。

“蟹稻”、“鸭稻”技术是典型示范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垦区已落实“蟹稻”示范 22个农(牧)场、43个地号,面积达6205亩;落实“鸭稻”示范 45个农(牧)场、117个地号,面积达29.48 亩。今年,宝泉岭农场将稻田养蟹规模扩大到 500 亩,引进蟹苗 2500斤,目前,蟹苗订购工作已经完成,第一批蟹苗已于 5 月 1 日投放。落实稻田养鸭 500 亩,已订购 7000 只。

“蟹稻”、“鸭稻”种植品种为 12片叶的水稻优质中晚熟品种,已在 3 月 30 日前提早进行超早播种,收获后的“蟹稻”、“鸭稻”以每吨 3400元的价格与瑞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销售合同。

典型引路带动结构调整

8511

格球山农场提高奶牛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实现养殖业增加值7700万元。

本报讯(张新秋)近日,红光农场组织农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就肉鹅回收合同、糯玉米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等内容进行协商。这是该农场发展肉鹅养殖、玉米种植立体模式,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年,这个农场按照农垦总局党委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积极谋划、找准定位,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方位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作物品种结构,将特色糯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 2万亩。进一步推进闲置大棚的利用,重点发展食用菌、西芹、秋葵等特色种植,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设施农业,通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种植,带动职工群众发展房前屋后种植特色蔬菜,拓宽职工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二是发展特色肉鹅养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农场重点培育规范专业养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通过新建孵化室、改扩建养殖场等措施,完善种鹅基地建设、加强肉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肉鹅孵化、养殖、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一体化全产业链。同时,为了打破以往养殖户单打独斗跑市场找销路的局面,农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两个加工企业,协调养殖户与企业对接,带动肉鹅养殖产业良性有序发展。与长春鑫丰源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屠宰加工协议,努力实现年屠宰加工肉鹅 50万只的目标,使肉鹅养殖形成“龙头+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三是推进新常态经济产业发展,稳步发展大农网。今年红光农场重点通过大农网推广“鹅玉”养殖模式,带动相邻农场和周边农村运用“鹅玉”模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肉鹅、糯玉米进行统一商标注册,并作为重点推介对象,不断提升肉鹅、糯玉米等为代表的品牌知名度,打造红光绿色有机健康的品牌形象。

红光农场立体种养模式带动产业发展

本报讯(张美玲)“把空出的水稻育秧棚种上木耳,除了冬天,‘三季’不闲着,一个棚一年多挣 2万多元。”双鸭山农场专业从事水稻种植的第十一作业站站长张国军高兴地说。

双鸭山农场是典型的资源小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13亩。在“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旋律下,这个农场将水稻种植作为大田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通过旱改水实现水稻种植面积 1.86万亩,建立水稻集中育秧基地 5处,拥有标准化育秧大棚 251栋。

为了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去年,农场充分利用已有棚室资源,推进水稻育秧大棚的二次利用,由传统的种植黄豆、红豆等杂豆类发展到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种植香菇、黑木耳、黄瓜子、角瓜子等 10余种经济作物,提高水稻育秧大棚利用率。通过多方调研、学习和实地考察,农场派出 3名技术员前往哈尔滨学习“复种”技术,并引入摆袋黑木耳菌种,在第十一作业站 2栋育秧大棚进行试种 1.7万袋,每栋大棚产生经济效益 2.5万元。

今年,这个农场将扩大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种植规模,计划在 251栋育秧大棚内复种黑木耳、角瓜、倭瓜、南瓜、杂豆等品种。年初,就已做好选种、育苗和购买菌种等准备工作,预计 5下旬,菌袋和秧苗就可以“入住”育秧大棚,和水稻插秧实现无缝对接。

双鸭山农场

育秧棚“复种”“一季”变“三季”

本报讯(张雷)近日,五九七农场第二管理区食用菌生产基地新研发人工生产药用马勃菇首批三级菌种正式播种。这是农场为水稻育秧大棚高效二次利用,研发的一款新产品。据悉,农场今年新研发高效食用菌项目 4个。

红兴隆立足优势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以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供给为导向,以“稳稻、控玉、增经饲”为原则,将水稻、玉米、豆类的种植比例调整为 46.5%、37.9%和13.7%,新增水稻和豆类 7.5万亩、34.44万亩,调减玉米 46.9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 13.8万亩。

按照整体宏观布局,管理局着力从微观布局优化入手,要求农场结合自身生态、区位、气候等特点,提出产业结构实现“三

调”,即往有机绿色上调,优质高效作物上调,往多业联动上调。往有机绿色上调,扬长避短、解决高产低价问题。大力开展

“三减”工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滴灌和覆膜等集成技术。全局计划种植有机水稻 2.1万亩,其中红旗岭农场落实 1万亩。八五二农场有机速冻玉米和硬质粗粮加工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

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扬长克短,解决作业“量大链短”问题。推进做大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试验发展“鸭稻”、“蟹稻”、

“鹅玉”等生态种养模式,做强林业经济。今年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率力争达到 90%以上。同时,围绕大田高效利用,计划落实稻田养鸭1.2万亩、稻田养蟹405亩、“鹅玉”养殖3056亩。在林业

方面,计划新增平欧榛子2000亩、示范推广红松果林200亩,更新果树经济林3000亩,使全局经济林总面积达5.75万亩。

往多业联动上调,扬长补短,解决“种强销弱”问题。积极从推动种植业与畜牧业活动入手,利用现代示范牧场、优质乳肉兼用牛养殖基地及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优势,推进粮饲统筹。今年,双鸭山农场为“双新”牧业乳肉兼用牛生产高蛋白玉米 2万亩,八五三农场为黑猪养殖、制酒业定向种植全角质玉米超过10万亩。同时,努力从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互联网+”、做好新型合作组织经营入手,探索推进“农户+基地+企业+互联网”模式。全局今年计划新成立专业合作社 79个,建立电商销售网店200多个,推动稻米、黏玉米、菌类、果品等产品供给与销售。

往绿色上调 往高效上调 往联动上调

红兴隆 三调同步促产业提质增效

8511农场“豆珍故事”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图为以黑、黄、绿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面条。

▲宁安农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今年,农场计划在辖区内种植亚麻、西瓜、香瓜、圆葱、甜叶菊、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3万亩,其他作物 2.2 万亩,将辖区内经特作物种植比例提高至 60%以上 。 图 为 种 植 户 在 蔬 菜 大 棚 内 进 行 甜 瓜 嫁 接 。

宋士龙摄

◀今年,延军农场将大鹅养殖作为创新产业发展、职工多元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确立以延兴管理区为大鹅养殖基地,推进“农牧一体化玉米地养大鹅”及肉鹅养殖项目,带动场内及周边农场养殖户大力发展“鹅”经济,全面推进特色养殖产业多样化发展。

图为农场福泰养殖合作社购进10万枚鹅种蛋。李玲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