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江南文脉演绎中国智慧、世界智慧 - wxrb.comszb.wxrb.com/jnwb/pc/attachment/201910/30/19cac41a-c643-4abf-9… · 美和名胜古迹众多著称,引得无数文人骚

2019.10.30 星期三责编 梁克 | 版式 陈学铭 | 校对 阮奇鑫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 A3

江南文脉演绎中国智慧、世界智慧去年,300多位专家学者聚首无锡“忆江南”,探寻江南共同的精神家园;今年,400多位学者、艺术家和政府领导、企业家相约无锡,

以“江南文脉与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展开一场思想学术盛宴。江南早已不是长三角的江南,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江南。江南该怎样更好地走向世界和未来?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五位不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真知灼见。

王阳明是个大IP。作为一个词汇,它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被奉为为人处世的准则;作为一门哲学,它和王阳明一道,在各界的挖掘阐释下,在每个人的磨砺实践中,与时代主题越发贴近,在岁月流转中愈加熠熠生辉。叶小文表示,一路走来没少受到阳明文化的滋养。有时,读着说着,到会心处,十分感慨,“怎么会有阳明文化这种宝贝呢”。

“江南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山水秀美,‘溶溶漾漾北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养成了南方人风流倜傥的性格,丰富的物产使得南方人有条件在精神层面做高远的思考。”叶小文说,吴越地区素以山水秀美和名胜古迹众多著称,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王阳明出生于此地,自然会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祖先遗风的熏陶,以及本人天资聪颖,取得那么大的

成就也就绝非偶然了。“正是江南独特的环境孕育了‘大苦大乐’之人王阳明。”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叶小文按叶圣陶先生所述之“王学大概”,列出阳明心学的三个要点:“心即理”,讲心之定力;

“事上练”,讲心增定力;“致良知”,讲心聚定力。“我们切不可离开‘自己当身的实际生活’空谈王学,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要‘知行合一’。”

张俊森是从江南、从浙江走出的国际学者,是世界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他以“文化、政策与发展”为题,从文化制度可以影响经济发展、制定政策一定要建立在对文化的深入研究上以及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要科学、精准评估江南文化对中国经济、政府各方面的影响,需要把江南文脉进行数量化,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看到文化的具体作用,而不能只讲文化的辉煌、伟大等等赞美之词。

在张俊森看来,在相对繁荣的农商经济基础上孕育的江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又相异相别。他表示,江南文化既受到了儒家宗法伦理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家族意识,重文重教;也具有很强的务实精神,强调经世致用,农商并重;竞争、创新、风险、契约这些基本的商业发展要素在江南的文化价值观念中都有体现。这些都是文化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也可以影响文化。”张俊森说,在一个良性的系统中,文化与经济是

相互促进的。中国的经济区域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京津冀,其发展模式明显不同,但都有很深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影子。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城镇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在发展初期可能是阻力或是包袱,但是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及发展理念发生根本变化后,比如传统文化和全球化新趋势的结合,当理念发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如果我们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文化根源、文化背景进行有效利用,那么文化自身的生命力,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会十分巨大。

全球化的今天,江南文脉能为世界提供何种智慧资源?斯坦格是全球化背景下诸文化之间关系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十分关注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对于全球化时代如何达到文化间的感通,形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互和交融,他提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要在中外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并且真正开诚布公地交流,这需要我们探寻

到文化的伦理要素。”他说,要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以及全球文化深藏的宝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探寻共同理解,才可以实现互动。就像语言一样,它能将各个国家的人民连接起来,文化也能将全球的民族和国家连接起来。

斯坦格说,在每一种文化体内,都能看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相遇。像王阳明这样的中国先哲所作出的心学

哲思已流芳百世,并为各个国家所应用、继承。这些观点虽然是古时候提出的,但依然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哲思不仅仅是江南的、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

斯坦格最后重申,中西方文化正在交相辉映、共同发展,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两种不同文化反哺彼此。

接到江南文脉论坛的邀请,童世骏很快就答应了。“因为我的个人经历,既和长三角一体化有关,也与江南文化有关。”童世骏出生在上海,童年是在浙江萧山度过的。童世骏从教育的角度谈江南文脉的流变,题目叫“江南文脉与大学精神”。

“教育的任务,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把恰当、普遍的东西和恰当、特殊的东西,以恰当的方式落实在特定的个人身上。对人是这样,对地区和城市也是这

样。”在童世骏眼中,江南文化很特殊,在中国和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江南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尊师重教、崇文重礼,在这样的基础基因下,江南地区出进士、出状元,大众教育也非常突出。

“江南地区的识字率应该是最高的。”童世骏分析,江南人功成名就以后往往乐于反哺社会,推动教育,由此形成的教育传统有很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推动了晚期帝制中国的发展,推动形成发达

的江南商品经济,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童世骏提到,近现代以来,鲁迅、胡适等一批先锋人物都是江南地区的人。这也说明江南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不光是在中国,童世骏提到,江南在十九世纪之前和欧洲相比也是相当先进的。

“长三角有共同的文化教育传统,希望能够成为我们进一步合作,进一步发扬传统,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发展的良好基础。”

张伯伟是著名域外汉学研究专家,长期以来沉潜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东亚汉学的研究。江南文脉为亚洲文明尤其东亚文明打上了深深的江南印记,鉴真东渡及其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就是最经典的演绎。

“虽然东亚文明的形成并不是由江南文脉决定的,但东亚文明由小苗成长

至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离不开江南文脉的滋养。”

“原来以世界为范围的认知中,中国与东亚基本上是缺席的,欧洲和美国代表了世界,代表了人类,但从21世纪开始,我们看到很多西方研究者的著作都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牢笼,试图在与中国历史的对话中展现世界的历史。”张

伯伟认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学术也应该在理论和方法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尽管前路还很漫长,但现在已经到了踏上这条道路重新出发的时候了。“回顾江南文脉对东亚文明的巨大影响可以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步伐更为稳健。”他说。

(陈菁菁 张月)

江南孕育了“大苦大乐”之人王阳明叶小文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要把江南文脉数据化才能看到它的具体作用张俊森 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计量经济学会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经济学会会长

全球化时代,如何达到文化感通?斯坦格 著名哲学家、国际文化间哲学协会主席、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全球化哲学讲席教授

发挥江南重教传统使之成为融合与走向世界的力量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

东亚文明离不开江南文脉的滋养张伯伟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教授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