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苏州博物馆 一流建筑举办一流展览 邹雅婷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9-08/13/07/rmrbhwb201908… · 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文物。

0707文明中国文明中国责编:邹雅婷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江苏苏州古城区里,白墙灰瓦的苏州博物馆是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与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错落堆叠的几何形状又为它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 1960 年,馆址位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2006年 10月,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新馆建成开放。“一流的建筑举办一流的展览,提供一流的服务”,秉承这样的理念,苏博在收藏、陈列、社会教育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在去年公布的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馆运行评估结果中,苏州博物馆是唯一跻身“优秀”等级的地市级博物馆。

佛塔中发现的国宝

1万年前,苏州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绵延有序。2500 年前,吴王阖闾定都于此,古城格局由此奠定。作为一家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8 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222 件/套,基本陈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呈现了灿烂悠久的吴文化。

“吴地遗珍”按历史顺序陈列苏州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从史前到元明时期,有玉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家具、服饰等。

“吴塔国宝”分为“塔放瑞光”和“宝藏虎丘”两个展厅,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文物。在“宝藏虎丘”展厅,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正中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上,瓷器釉色宛如一泓清泉,晶莹润泽。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存

世稀少。1956 年云岩寺塔维修期间,这件瓷碗被发现,后被鉴定为五代、北宋时期秘色瓷的标准器。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有浅浮雕状凸起的重瓣莲花纹,整体造型好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光彩动人。

“塔放瑞光”展厅里,讲解志愿者绘声绘色地讲述文物发现的故事:“1978 年春天,3 名小学生爬上瑞光塔掏鸟蛋,在第三层摸到一块松动的塔心砖,随后发现了塔内的洞穴,竟然是一个存放宝物的天宫……”这批意外发现的文物中,最珍贵的当属北宋真珠舍利宝幢与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

真珠舍利宝幢是一件供奉舍利子的容器,由金银、珍珠、玛瑙等佛教七宝连缀而成,珍珠共用了4万 余 颗 , 融 汇 木 雕 、 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技艺,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盛放它的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外壁有彩绘四天王像,线条生动流 畅 , 呈 现 出 “ 吴 带 当风”的特点,是罕见的宋画精品。

每年举办重磅书画展

“年底到苏州看展”,这是江浙沪书画爱好者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从“吴门四家”到“清代藏家”,每年冬天,苏州博物馆都会推出一个重磅展览。

苏州是吴门画派发源地,苏博书画收藏得地利之便,精品众多。2011 年举办的“历代文人画竹珍品特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苏博珍藏

的 《七君子图》。《七君子图》 为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囊括了元代书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的7幅墨竹图。他们笔下的竹或秀逸,或遒劲,形态万千,浓淡相宜,代表了元代乃至中国墨竹画的最高水准。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茅艳说:“这次展览中我们发现观众对书画很有兴趣,而书画正是苏博收藏的一个亮点,于是我们策划了成系列的展览,将馆藏精品呈现出来。”

2012 年至 2015 年,苏博连续举办“吴门四家”系列展览,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4位明代画家的作品相继展出,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林盛事。2016 年,苏博又开启“清代苏州藏家”系列,与国内外文博机构合作办展。首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多家文博机构的顾氏收藏书画、古籍、碑帖及文房精品汇集一堂。顾氏过云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如今过云楼陈列馆作为苏博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介绍过云楼历代主人的生平与收藏、捐赠故事。

传播雅致生活美学

一张琴,一架书,一件黄花梨平头案,一把南官帽椅……遵循明代文震亨 《长物志》 中“宁

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理念,“书斋长物”展厅营造了一个清雅古朴的读书空间,简洁雅致的明式家具辅以琴棋书画等陈设,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跃然眼前。

“吴中风雅”展区包括宋画斋、书斋长物、陶冶之珍、锦绣浮生等多个展厅,重点展出明清时期苏州人所藏、所赏、所制的工艺品。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紫檀镶金丝鸟笼、刺绣蟠金箭衣等做工精细、独具匠心,将文人雅趣与市民生活结合在一起,反映出苏州人休闲文雅的生活状态。

精致考究的苏州手工艺一直传承到今天,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自2015年起,“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已在苏博举办了 10余期。每次展览后,非遗传承人都会捐赠一些获奖作品,苏博因此能够收藏新一代反映苏工技艺的代表性作品。

茅艳说:“苏博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在空间营造中潜移默化地传播一种生活美学。”设计主庭院时,贝聿铭以墙为纸,将巨石劈切成片,营造出一幅水墨山水画。一池碧水,几尾红鱼,点出苏州园林的神韵。东廊尽头的露天茶室有两株紫藤,是贝聿铭亲手挑选,并嫁接了忠王府内400多年前文徵明种下的紫藤。暮春时节,观众坐在风铃般的紫色花穗下喝茶聊天,心旷神怡。2013 年,为配合文徵明特展,紫藤种子被开发成文创产品。从此每年秋天“文藤”落花结果之时,一盒盒种子总被抢购一空。

“我们要多从公众的角度考虑,想想博物馆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茅艳介绍,去年 6月,古籍图书馆开放,馆藏古籍成为公众读物,掀起阅读热潮。刚刚开放的儿童体验中心里,文徵明、唐寅等江南才子化身可爱的卡通形象,游戏式的教育活动带给孩子们轻松愉悦的文化体验。2020 年底,位于城西的苏州博物馆分馆将建成。“西馆将与本馆差异化发展,打造一座博物馆学校,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茅艳说。

“五九卌五,四九卅六……”世 界 上 最 早 的 乘 法 表 长 什 么样?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

“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 文 化 展 ” 上 , 这 枚 “ 九 九表”木牍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实物,比古埃及还早600多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 统 王 朝 , 秦 朝 所 推 行 的 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秦朝仅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相关文献史料较为缺乏。2002 年,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3.8万多枚秦简,数量是此前全国发现秦代竹简总和的 10 倍,总计20 余万字,全景式展现了秦代县政运行及社会生活,填补了史料佚缺,让今人对秦朝政制和社会生活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知。里耶秦简是 21 世纪以来 全 国 最 重 要 的 考 古 发 现 之一,有学者甚至认为其学术价值堪比殷墟甲骨和敦煌文书。

此次展览精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里耶秦简博物馆收藏的 175 件 (组) 里耶秦简,结 合 国 家 博 物 馆 馆 藏 35 件

(套) 秦代文物,通过秦朝时期的小城风貌、秦人生活和县政状况,以小见大,生动展示秦朝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有效实施的真实状况。

展览分为“秦城迁陵”“秦人生活”“秦朝县政”“一统之制”四部分。展出的秦简中有“迁陵洞庭郡”木牍,它的发现颠覆了历来学界关于秦朝行政区划的认识,证实秦朝即设有“洞庭郡”;有“迁陵以邮行洞庭”邮书封检木牌,这种封检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信封”;还有官吏出勤考核木牍,表明秦朝时对官吏已有严格的考勤、考绩制度。此外,还展示了阳陵虎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等国博馆藏的珍贵文物。

据介绍,里耶秦时属迁陵县,里耶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文书。此次展览是里耶秦简首次在京系统展出,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秦人书写的“工作日志”,其中有40余枚简牍为首次对外公开发布。

展厅内还有出土秦简的一号古井场景还原,并采用视频、投影、互动游戏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南省文物局、湘西龙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国家博物馆“展览扶贫”的首次尝试,展期为1个月。

清代有一位官员名叫张鹏翮,与狄仁杰、姚崇、包拯、况钟、于谦、海瑞、于成龙并称“中国古代八大清官”。康熙帝赞其“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帝赞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张鹏翮能够成为一代廉吏楷模,与其良好的家风家训分不开。

张鹏翮出生于四川蓬溪一个书香世家。明末清初,蓬溪战乱迭起,瘟疫肆虐,其父张烺背母躲避于深山老林,从此漂泊他乡,多年后才回到蓬溪。逃难中,张烺把年幼的张鹏翮带在身边,不忘对他谆谆教诲:“遇高年者,尊之敬之;遇幼弱者,爱之恤之,勿致等于途人焉。”每到一地,就带张鹏翮拜师学习。张烺本人也是一位积善好施之人,在蓬溪,凡造桥梁、舍药材、施棺椁、修学宫、怜贫救孤,都积极参与。

在这种良好家教影响下,张鹏翮从小就“自行修洁”“端静如成人”。有一次,他在读到一份谈论朝廷官员行贿受贿的奏疏《陆宣公奏议》时感叹道:“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准则同。”他决心向历史上的廉臣学习,洁身自好,为国家建功立业。康熙八年 (1669年),张鹏翮乡试中举,次年登进士,步入仕途。在为官55年中,张鹏翮清除科场弊案、出使俄罗斯、治理黄河,官至宰相。他始终坚持“清风素节”的为官做人之道,“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亦无田庐”。

张鹏翮十分重视对家族后代的教育。他督促长子张懋诚主持修订《张氏族谱》,并亲撰谱序,编纂《家规辑要》来规范、约束家人及后世子孙。他教育后代,治家“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修身要“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人”;为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要“律己公廉、执事勤恪”。他还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鲤”之意,以“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字为行辈字派,命名子孙。这既是一种期望,又是一种家族的烙印,将清廉家风注入张氏子孙的血脉,代代传承。

正是受到张鹏翮的影响,其后代为官者多清白吏。其子张懋诚历任奉天辽阳知州、通政使司通政使,被誉为“性忠直,有气节”。其孙张勤望历任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府知府,时人称誉“所至卓有循声,无愧贤良”。玄孙张问陶,诗画造诣很高,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张氏家族以科举起家,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风素节、忠孝仁义的家风。

苏州博物馆

一流建筑举办一流展览

◎家风家训

张鹏翮:清风素节 忠孝仁义□苏东来

里耶秦简走进国博

展示最早乘法表和秦人﹃工作日志﹄

□本报记者

邹雅婷

观众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苏州博物馆 周 缘摄苏州博物馆 周 缘摄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在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馆运行评估结果中,苏州博物馆是唯一跻身“优秀”等级的地市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在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馆运行评估结果中,苏州博物馆是唯一跻身“优秀”等级的地市级博物馆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周 缘摄

“书斋长物”展厅 周 缘摄

苏州博物馆主庭院内的片石假山 周 缘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