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健康安阳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优化健康服务 满足群众 …社址:文明大道446号 邮政编码:455000 报社办公室:2561210 总编办公室:2561293 投稿信箱:ayrbgk@163.com(文)

新闻新闻 速递速递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责编:阎 亮 美编:张晶宇 校对:周 磊8 健康养老

社址:文明大道446号 邮政编码:455000 报社办公室:2561210 总编办公室:2561293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文) [email protected](图) 零售价:1.5元/份 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印刷厂印刷

“现在社区医院的服务质量是越来越好了,态度好,药也全。有个头疼、发热、小感冒之类的,可以随时来这里诊治,非常方便。”1月 4日,正在北关区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理疗的居民李凤芹说,“卫生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国医堂’,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既省钱又省事!”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疗能力的提升,是我市医疗资源逐渐均衡、全民健康服务逐渐优化的一个缩影。

当前,“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正在《纲要》的指导下逐渐形成。我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科学设置布局,调整资源结构,不断完善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专科

医院为特色、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运行高效,并适应我市分级诊疗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层和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医疗水平能反映出一个城市整体的医疗水平。《纲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实施基层卫生创优提升工程,推广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医疗协作模式,鼓励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能力,推动市县联动、县乡村一体发展,形成15分钟就医圈。到203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以《纲要》为指引,我市在开展医联体建设、深化

和拓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优质医疗资源在‘双向流动’中得到‘几何倍增’,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在‘双向转诊’中实现良性互动,基层患者在看病治病中获得了更多实惠。”王永斌介绍。我市以市人民医院为主,组建了市人民医院医联体;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组建了“2+4+6”妇幼保健联合体;由市中医院牵头,组建了市中医联合体;以市肿瘤医院为主,组建了安阳肿瘤联盟;以市眼科医院为主,组建了眼科联盟;以各县级医院为主体,组建 6个县域医共体。6个三级医院支援6个县医院,18个二级医院支援25个乡镇卫生院。今年各类医联体上转病人48398人次,下转病人12836人次。

《纲要》指出,要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为基础,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市已全面推开,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签约实现全覆盖,推动了医疗同质化进程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我市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突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二级以上医院采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微信、手机APP、自助设备等多种途径的预约方式,建设了掌上医院APP和支付宝医院服务窗,实现了患者的门诊交费、费用查询和报告查询等在线服务,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防范化解医疗纠纷,数量大幅下降。

到2030年,我市将建立覆盖全市乡镇和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站,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全面实施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稳步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纲要》指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设立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心理障碍、口腔、眼病等重点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实现重点慢性病服务与管理全覆盖。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 3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标志。《纲要》从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促进老年人健康、维护残疾人健康、服务流动人口健康、贫困人口健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强调,通过重点人群健康关爱行动,为其量身定做服务和管理措施。

□本报记者 郭新星 朱亚芳

坚持无偿献血23年,献血30余次,累计10200毫升……这是由市结核病防治所书记、副主任医师赵艳民用涓涓热血书写出的一组数字。他常用一句话来评价自己献血的行为:“动动胳膊就能救人,何乐而不为?”

2017年 12月 22日早晨,记者来到市结核病防治所采访时,正好碰到从家走到单位的赵艳民,他步履轻盈、气色不错,一点儿不像56岁的样子。

“别看我已经快60岁了,但这些年体检结果显示,我的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全部正常。”赵艳民把功劳归结于献血和日常习惯的养成,他告诉记者:“因为长期献血,要保证血液质量,所以我平时戒烟忌酒,饮食也比较清淡,经常散步运动。可以说,是献血的习惯鞭策着我23年来始终保持身体健康。”

记者跟随赵艳民来到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找出了所有的《献血证》,记者从一本比较破旧的《献血证》上清楚地看到,赵艳民第一次献血的时间和数量:1994年3月,200毫升。

“记得第一次献血那年是我市血站刚刚成立的时候,单位动员干部职工进行献血。因为自己是医疗行业人员,对献血比较了解,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当时就想尽自己所能,支持血库的建立,于是带头献了血。当时心中也颇为激动,因为那时安阳的无偿献血刚起步,自己迈出的一小步,也是安阳无偿献血的一大步,自己的举手之劳,就可能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自那次之后,赵艳民开始每年都坚持献血,并随时关注我市的血库存血情况。有时上班或者外出路过市政广场,看到临时停在路边的献血车或者血库告急的通告,赵艳民总是会临时决定去献血,可经常因为距离上次献血还未到半年时间而被拒绝采血。

“我是A型血,因为这类血较少,血库经常告急。

有时看到告急通告却不能献血,我的心里会很着急,因为肯定有很多患者等着要输血。”赵艳民说,他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血液有限、力量也有限,所以要想保证血库库存充足,就得发动更多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

自 2011年以来,赵艳民就经常动员自己的同事、朋友一起去献血,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和意义。时至今日,他已有多个同事朋友也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还有许多朋友

也开始转变观念,陆续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我们边聊边翻阅赵艳民的《献血证》,记者在最新

的一本《献血证》上看到,他最近一次献血时间是2017年8月9日。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可以再次献血了,近一段时间我将更加注意饮食,努力让自己的血液质量达到最优。今年我已经56岁了,按规定还能再献4年血。这4年我一定还会坚持下去,用自己的举手之劳,帮助和救治更多的人。”赵艳民说。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面神经麻痹,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中医称面瘫、口僻及类中风。这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都不是很理想,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和精神负担。

中医治疗口僻(面瘫)以祛风通经、养血和营为原则。疗法多以针灸、外敷和口服药物为主。安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焦福全副主任医师,在总结传统经验和资料报道的基础上,自制面瘫膏贴于面部穴位,使穴位得到持久、适度刺激,而且药力直达病位。经10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本疗法疗效显著,

治愈疗程短,病人痛苦小,且药源丰富,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易于推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焦福全副主任医师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面神经痉挛曾荣获安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患者翳风、听会、下关、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颧髎穴处皮肤进行酒精常规消毒后,用皮肤渗透剂擦拭2遍~3遍,然后每穴处放置药膏0.2克,以1.5平方厘米橡皮膏将其粘贴固定一个疗程(7天)后去除,需重复治疗者按此方法再次贴敷。

(何佳莉)

本报讯 2017年 11月 9日,市眼科医院为满足广大干眼症患者的需求,在角膜与眼表疾病学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干眼症诊疗门诊,并正式开诊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的诸如干眼症、视疲劳和近视眼等眼科疾病发病率迅猛增高,并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目前,市眼科医院干眼症门

诊由医院经验丰富的眼表病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坐诊,并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干眼症眼表综合检查仪、泪膜分析仪、干眼症雾化治疗仪等高新诊疗设备,不仅可以诊断干眼症类型,同时也可针对性开展病因及病症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市眼科医院干眼症门诊的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优良的技术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为广大干眼症患者解除身心痛苦、提高生活和视觉质量! (叶卫东)

本报讯 近日,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一例“临时起搏器置入+冠脉内血栓抽吸术+支架置入术”手术。手术的成功实施使医院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也为该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带来积极的推进作用。

患者为 65岁男性,凌晨 4时45分突发急性胸痛,并休克 2小时,急送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塞”,随时有心脏猝死的风险。时间就是生命!值班大夫聂亮迅速通知心内科团队,三病区主任董莉带领主任医师胡红卫、主任医师宋爱新、副主治医师孙羽、护士长秦艳及胸痛中心副主任医师杨登云、护士长刘志燕等医护人员,决定给予 PCI手术治疗,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减少患者心肌损伤。

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胸痛中心的各位医护人员已背起30余斤的铅衣做足了抢救生命的准备。医院领导对手术的开展高度重视,亲临现场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凌晨 5时,心内三病区及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将手术开展了起来。由于患者情况危急,手术过程中一度出现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压休克状态,冠造显示右冠近段闭塞,血栓负荷重,前降支血流缓慢,随时可能心脏猝死,经过紧急讨论,决定安置临时起搏器为后续进行支架置入保驾护航,抽吸血栓,解决过重负荷,支架置入,开通血管。

经过 2 个多小时的协同作战,终于完成这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生命危险。 (刘华宁)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复杂冠脉手术

安阳市眼科医院干眼症门诊开诊

本版由安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办

传播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知识 搭建医患平台搭建医患平台

健康安阳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优化健康服务 满足群众需求本期注关关 “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安阳建设的基本要求。”市卫计委

党委书记、主任王永斌介绍,“在《“健康安阳2030”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引下,我市通过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完善功能、集约资源,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本报记者 贾 培 郭新星

“动动胳膊就能救人 何乐而不为?”——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赵艳民

■中医绝活

市中医院特色诊疗 中药贴敷治面瘫专家正在为患者检查(医院供图)

▶干眼症健康教育园地1. 干眼症发病率:随着电子

产品普及以及我国逐渐进入老龄

化,干眼症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

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率

逐年提高,目前干眼症全球平均

发病率约为 14%~33%,50岁以上

人群,发病率为 5%~30%,我国干

眼症发病率约为 21%~30%。

2.什么是干眼症

以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

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

表疾病,泪膜不稳定,泪液渗透压

升高,眼表炎症与损伤及神经感

觉异常。

3.干眼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目前,公认的干眼症危险因

素包括:衰老,绝经期雌激素治

疗,omega-3脂肪酸缺乏,屈光手

术,维生素 A 缺乏,眼部放射治

疗,骨髓移植,长时间口服降血压

药 、镇 静 药 、抑 制 腺 体 分 泌 药

物。另外,环境因素在干眼症发

病中的作用很早就受到学者们重

视,一般认为空气污染、强风、气

候干燥等均是干眼症危险因素。

另外,年轻人长期佩戴角膜接触

镜、长时间应用智能手机和平板

电脑、视频终端等,也是导致干眼

症的危险因素。

4.干眼症分类

干眼症病因复杂、分类多样,

我国眼科工作者在 2004年将干眼

症分为:水液缺乏性、蒸发过强

型、黏蛋白缺乏性、泪液动力异常

型与混合型。

5.干眼症有哪些常见症状

轻 中 度 干 眼 症 一 般 可 有 干

涩、异物感、畏光、视力波动、痒、

烧灼感等症状。重度干眼症会导

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6.干眼症如何治疗

干眼症治疗基本原则是改善

病人眼部不适症状,保护病人视

功能,抑制眼表炎症,最终达到恢

复眼表及正常泪膜的生理功能。

目前,安阳市眼科医院干眼

症门诊有一套完善、细致、规范的

治疗流程。首先针对病因治疗,

解除诱发或加重患者干眼症的致

病因素。避免长期在空调环境下

工作,避免长期使用手机、电脑,

避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

剂、抑制腺体分泌药物、解痉药

等,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应加

以关注,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等。其次,对于轻度干眼

症患者,应加强干眼症知识教育,

进行眼睑物理治疗,局部应用不

含防腐剂人工泪液等。对于中重

度干眼症患者,在轻度干眼症治

疗基础上,增加局部抗炎治疗、泪

道栓塞、睑缘缝合术等。对蒸发

过强型干眼症,医院干眼症门诊

有相应的干眼症 SPA。具体流程:

睑缘清洁→干眼症超声雾化→睑

板腺热敷→睑板腺按摩→睑板腺

冷敷等,每周一次。干眼症超声雾

化可以根据眼部情况每天或隔日

一次,对于没有时间来院治疗者,

我们也有家庭干眼症 SPA,可以

到医院将热敷贴、眼睑清洁液买

回家,在家进行治疗。

另外,我国中医中药对干眼

症也有一定疗效,采取合理饮食,

起居有常,调畅情志,辅助使用针

灸、中药熏蒸等对治疗也有一定

的辅助效果。

最美公益献血人物系列报道

赵艳民展示他的 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证书(本报记者 郭新星 摄)

1月 4日,北关区解放路社区的居民在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进行就诊(本报记者 郭新星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