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雄关漫道真如铁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9-07-12/A04/A04.pdf2019/07/12  · 全球瞭望 A4 2019/7/12 星期五 责编:茅玉东 美编:吕挽澜 校对:江慧智

A4全球瞭望 2019/7/12 星期五 责编:茅玉东 美编:吕挽澜 校对:江慧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接A1版 希望广大高层次人才和各界精英更深入地走进昆山、了解昆山、选择昆山、融入昆山,一起书写人才科创的时代答卷,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金生在致辞时表示,放眼全球,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眼国内,我国正处在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昆山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发展趋势,高起点、全方位、系统化推进人才科创工作,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本届昆山创业周聚焦产业、聚焦创新,英才荟萃、要素集聚、动能澎湃。希望昆山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人才工作,推动形成“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发展集聚人才”良性循环,如期实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宏伟目标。

“昆山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发展格局很大。特别是昆山提出

‘自转围绕公转’的理念,勇于全面参与国家战略,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这样的担当和情怀难能可贵。敬佩昆山市委、市政府有如

此的前瞻眼光和责任担当,这是昆山的幸运和福气。”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深情寄语昆山,真心祝愿昆山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我的人生经历中承担过几项特别重大的任务,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使命’。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引导和培育我成长,塑造了我的人生,内心充满了感恩的情怀,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欧阳自远院士的发言洋溢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他表示,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国家的强大需要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产业转化,需要各位专家和企业家一起努力奋斗。了解到祖冲之这位大科学家曾在昆山当过县令,欧阳自远院士指出,祖冲之是昆山的骄傲,是真正闪耀的科创之星,要好好传承、保护和发扬其精神。

创新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智力支持是最大的支持。开幕式上,昆山市政府与科技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高质量推进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战略规划工作。郭东明院士团队牵头的

“超精密平面抛光装备研发”项目、

丁文江院士团队牵头的“创新型可降解植入治疗器械”项目等18个院士项目签约落地,它们具有技术先进成熟、合作模式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将为昆山推进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长三角·粤港澳(Y·G)共创昆山云孵化联盟揭牌成立,第二批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需求面向全球发布。

开幕式前,杜小刚、周旭东会见了与会院士专家、领导和嘉宾,向他们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杜小刚表示,当前,昆山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迫切需要打造高端科创载体、集聚高层次人才、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举办的昆山创业周吸引了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参会、越来越多优质项目落户,为昆山推进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希望更多人才通过创业周这一平台增进交流、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我市人才科创品牌活动,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专场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届,今年是第十一届,第三届昆山创业周活动同步举行。十多年来,创业周活动规模和层次不断升级、活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活动成效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累计吸引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会、85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据介绍,本届创业周以“科创之城·预见未来”为主题,以产业科创中心建设为主线,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主旋律,举办“长三角-昆山”产业协同创新暨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祖冲之攻关计划对接大院大所暨攻关项目专家论证会等12场专题活动和11场分会场活动,预计落户项目总数将超200个。

本届昆山创业周释放出强烈信号,昆山将以更开放的环境引聚人才,以更务实的举措服务人才。当天,昆山发布“1+X”人才科创政策体系;表彰一批获评国家、省市级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江苏省首个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颁发江苏省首张企业自主评价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第三届中国昆山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颁奖,第四届中国昆山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启动。

◀上接A1版 总规模8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以及首期规模4亿元的昆山峰瑞人才基金与科创企业投资基金也在活动现场签约。

此外,对接活动还邀请了来自上交所、东吴证券、国浩律所、深创投、龙腾光电以及瑞博生物

的嘉宾,紧扣科创板热点,结合科创板的机遇与挑战畅所欲言、共同论道。江苏科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市兴利车辆科技配套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4家人才创新创业企业进行科创项目现场路演,深交所路演中心总部同步进行直播。

◀上接A1版“创新资源是最重要的资

源,智力支持是最大的支持。”正如很多企业负责人所说,高校院所是昆山企业汇聚创新资源的“源头活水”,受益之处不仅在“眼前”,更在“未来”。以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他们正在联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 650MHz/800kW 速调管,提高速调管能源转换效率达80%以上,进而填补国内高效率速调管领域空白,更好地服务国内大科学工程。在他们看来,高效率速调管是未来大科学工程急需的关键技术,对缓解高能耗问题至关重要。

“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

业技术攻关计划,能够真正让企业真实需求、院所有效供给

‘显山露水’,助力企业对接研发需求‘最初一公里’,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首批1059项技术需求发布后,我市又于昨天面向全球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发布千余项技术需求,征集解决方案。根据计划,我市每年将面向全球集中发布“需求清单”、征集“供给清单”,通过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国际先进技术导入、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大企业大科学工程协作分工等路径,攻克百项“卡脖子”技术难关,打造10项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项目。

◀上接A1版“云孵化联盟将根据产业

本身的特质寻找适合其发展的区域,进而通过培育和引入的方式,助推产业的发展。”昆山云孵化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后的联盟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协助会员单位在昆成立实体平台或开展市场化企业服务,为会员单位提供实

体平台所需的基础运营服务,从而实现平台引进、项目引进、企业赋能的三大目标。根据相关政策,会员单位在昆山成立孵化器等实体平台可享受政策扶持,比如,推荐科创项目到昆山落户的,可获得最高 100 万元的社会化引才奖励。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动会员单位与昆山科创企业市场化合作。

昆山发力攻关“卡脖子”难题

玉出昆冈耀光华 才聚昆山成事业

“科创之城”聚合“第一动力”

助力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娄山关,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它,距遵义城区约50公里,是连接重庆和贵州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因红军长征在这里打响两次战斗而彪炳史册、蜚声中外,成为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

它,也因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地势险要,而代指“难以攻克的艰难险阻”。

为什么红军会在如此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的娄山关两次与敌军激战?现在娄山关又是什么模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从遵义城区出发,沿G210公路直奔娄山关。

进入娄山关古镇,公路旁旅店、客栈鳞次栉比,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红色小镇,每年前来参观的人将近30万。

再行车10分钟,就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来访者在这里重温历史。

1935 年 1月 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次日,朱德命令红军部队“向娄山关侦察前进,驱逐和消灭该地敌人”。1月9日红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这场胜利为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娄山关的第二次战斗发生在1935年2月。二渡赤水后,红军回师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红军长征史》记载,这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发挥红军运动战优势所取得的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气焰。

在红军占领娄山关后,毛泽东即兴填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但实际上,数十万敌军仍然尾随其后。前方还有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在等着红军。

后来毛泽东在这首词的自注中写道:“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从陈列馆出来,在愈大的风雨中,继续前行就来到娄山关山脚,从这里步行上山。

如今的娄山关,两侧依然悬崖陡峭、峻岭横空,顶峰处依稀可见布有弹痕的战壕和掩体,它们已被当地政府纳入战役遗址的保护范围。穿行于险峰夹峙间的关隘古道已被拓宽并平铺上坚硬的柏油,往返车辆不停从刻有《忆秦娥·娄山关》的石壁前经过。

重读这段笔走龙蛇、豪迈奔放的文字,中国革命转折时的悲壮与欣喜,迎着雨雾滚滚而来,使84年后的访问者感到时不我待。

曾经的阵地上矗立着一座红军纪念碑,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刻着

张爱萍将军的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一所当地干部学校的学员们穿着红军军服,手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横幅,正在合影。

在娄山关战斗中负伤的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孔权后来改名为孔宪权,当了遵义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年复一年向来这里的人讲述娄山关和遵义的故事。后来他的孙女也当过讲解员。

81岁的肖开基老人住在娄山关脚下,也是一位义务讲解员。他说,他的哥哥肖开模曾经帮红军带过路,“哥哥头上戴着柳条帽,以躲避敌机轰炸。”

肖开基退休前是娄山关景区的卫生管理员,特别喜欢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退休后,他依然风雨无阻向来娄山关的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长征很不容易,我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好好珍惜现在。”肖开基说。

(新华社)

新华社首尔7月11日电 中国陕西省汉中市、韩国庆尚南道昌宁郡和日本新潟县佐渡市地方政府以及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11日在首尔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积极推动朱鹮相关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和机制化的三边合作平台。

当天,由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联合中国朱鹮国际论坛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朱鹮国际论坛在首尔召开。作为中日韩三国合作20周年

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本届论坛以“新旅程,新高度——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日韩朱鹮合作”为主题,旨在探索中日韩朱鹮合作的未来前景,推动三国多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汉中、昌宁、佐渡是朱鹮在三国的主要栖息地。三地政府在会上就朱鹮合作、推动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会议机制、加强朱鹮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等进行了交流,并就加强地方政府间人文交流和生态旅游等相

关产业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

李钟宪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日韩三国密切协作,携手开展朱鹮种群重建,将朱鹮从濒临灭绝的危机中成功挽救出来。希望三国积极寻找类似朱鹮合作这样的“公分母”,进一步通过多领域合作巩固发展三国友好关系。

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说,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正式启动20周年。在

三方共同努力下,三国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以朱鹮合作为代表的民间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期待朱鹮凝聚的友谊世代相传,中日韩合作稳步走向下一个十年。

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和鸟中的“东方宝石”,深受中日韩三国人民喜爱。在三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的努力下,全球朱鹮种群已突破3000只,三国均实现野化放飞,朱鹮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福州7月11日电 11日上午10时许,伴随着汽笛声响起,“海峡号”高速客滚船搭载700多名乘客,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码头解缆起航,驶向台湾高雄港。

平潭至高雄航线总里程178海里,单次海上航程约4.5小时。该航线开通后,根据客运市场和气候海况执行不定期航班,届时将及时把航班信息对外公布。

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张思炜说,因台湾本岛的交通工具主要集中于北部,南部旅客的交通工具选择少,尤其客船更少,开通高雄至平潭航线对于台湾南部旅客

是一大福音。此外,台湾南部为农渔产品生产重地,主要经由高雄出口,新航线的开通将有助于提升冰鲜农渔产品出口时效。

继2011年11月首航台中、2013 年 10 月首航台北之后,

“海峡号”于2019年 5月 26日获批开辟平潭直航高雄新航线,从事两岸海上客货滚装运输。至此,平潭至台湾北部、中部、南部高速客滚直航航线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凸显平潭两岸“黄金通道”功能,将大大促进两岸商贸和人员往来。

据介绍,平潭至台湾海上高速直航航线常态化运营已近8年,客运量累计突破90万人次。

新华社基辅7月10日电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掩体管理权10日从跨国合资公司

“诺瓦卡”移交至乌克兰政府,并正式投入使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日出席了新掩体投入使用的专门仪式。新掩体是一个外观呈拱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护罩,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其长度为162米,高度为108米,总重量约3.6万吨。新掩体内部安装有吊装设备,以便对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的“石棺”进行修理,并处理反应堆中的残留核废料。

新掩体建设始于2012年,耗资约15亿欧元,其中主要出资方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7亿多欧元,另有数十个国际捐助方为这一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新掩体主体部分于2016年11月底竣工并覆盖到4号机组反应堆的“石棺”之上,那之后新掩体建设进入其他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新华社巴格达7月10日电伊拉克石油部长萨米尔·加德班10日表示,伊拉克将通过建设原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等基础设施来拓宽石油出口渠道,以应对地区紧张局势可能对石油出口造成的紧急情况。

伊拉克石油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说,伊拉克内阁9日批准石油部提交的两个重大建设

项目:一是建立连接伊拉克南部鲁迈拉油田至约旦亚喀巴港的输油管道;另一个是在伊拉克南部海岸附近建立离岸原油设施,增加向大型油轮供油能力。

针对伊朗与美国紧张局势威胁地区石油出口的形势,加德班说:“这两个项目将为伊拉克提供多种出口可能性,以应对紧急情况。”

平潭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首航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掩体投入使用

伊拉克将拓宽石油出口渠道

中日韩就继续扩大朱鹮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雄关漫道真如铁——探访娄山关

7月 11 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 2”号在上海正式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新华社发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