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小院里种着30多种植物果树,还养了鱼鸟猫犬 环保家庭有个网红“ …whwb.cjn.cn/images/2019-02/14/8/14W08C.pdf · 里面,或者蒸个肉末鸡蛋,弄个鱼头豆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责编 周茜 美编童胤文 校对骆津关注08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武昌区白沙洲街长江紫都小区的马利一家,却是另一番情景:婆婆杨早芝2004年中风后常年卧床,公公徐传理2016年因高血压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今年40岁的马利悉心照顾公婆已经十余年,婆婆2016年去世时,身上没有一块褥疮,被社区居民传为佳话。

大年三十,马利早早起床做好早餐,帮女儿穿戴梳洗好之后,照顾公公起床。6岁的女儿帮着把做好的菜端上餐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悉心照料残疾公婆日常起居

2007 年,马利认识了老公徐佳政。“当初,我身边的朋友都劝我再考虑一下,因为他父母都是残疾人,且妈妈已经中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马利说,但徐佳政能吃苦、有担当,对父母很孝顺,这让她觉得靠得住。她谢绝了朋友的劝阻,告诉他们:既然选择他,我就接受他所有的一切。

马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得知女儿的决定后表示支持。2008年,马利和徐佳政结婚。马利的父亲考虑到女婿家里困难,象征性地要了6000元彩礼,随后又以红包的形式把6000元给了女儿女婿。父母的这个举动,让马利深受感动。

自此,她便悉心照料着公公婆婆的日常起居。马利的公婆均在年幼时失聪无法言语,与人沟通只会用手势。起初,马利与公婆相处有些吃力。“基本上都是连比带划,还要细心观察,实在弄不懂的,就去问老公”。马利举例说,饭熟了要喊老人吃饭,马利就会比划一个

用筷子往嘴里扒饭的动作;老人们视线往哪个方向看,她也一定要留意到,提前预判公婆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婆婆用手指指嘴巴,代表饿了……后来,马利渐渐熟知了公婆的这些手势。

冬夜两小时给婆婆翻一次身

早上6:30起床后,马利就忙着给公婆做早餐,再给女儿穿衣洗漱,送女儿去幼儿园后她再赶着去上班。

婆婆长期卧床,身体各项机能有所退化,牙齿也不好。马利在给老人做饭时,总是变着花样,保证营养。每次炒菜,她都是炒好了盛一半起来,剩下的一半再炒软一点。“肉要切成末,放在粥里面,或者蒸个肉末鸡蛋,弄个鱼头豆腐汤把鱼刺全都清理出来,让老人能够直接喝下去。”

喂婆婆吃饭,很需要耐心。老人咀嚼得很慢,有时候嚼着嚼着婆婆嘴巴突然就不动了。马利怕婆婆噎到,就赶紧停了下来。一碗面喂到最后,汤都干了,马利不得不加几次汤。一顿饭喂下来需要半个小时。

每隔两个小时,马利就给婆婆翻一次身。“婆婆个头比较高,我一个人要费好大劲才能把她翻过来”。

让马利记忆深刻的是大冬天夜里要给婆婆翻身。老人住在一楼,马利夫妇住五楼。她和老公每天夜里要从五

楼跑到一楼,给婆婆换尿片、翻身。“定好了闹钟,披好衣服下楼去,好不容易把老人给安顿好了,再上楼进到被子里,被子全都是冰的。一整个冬天,老公都在感冒。”

希望能够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马利回忆,家里最困难的是2016年婆婆去世前的几个月。因为病情严重,婆婆住院接受治疗,公公也中风了,两边都需要人照顾。老公就住在医院照顾老人,隔两天回来,拿几件换洗衣服就走了。

马利的这些辛苦,73岁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表示,自己也是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要与人为善,多替别人考虑。马利的爷爷去世后,本可安葬在九峰一带,但老人生前嫌占用了国家的好土地,执意要求葬到偏远的黄陂。后来因为修路,爷爷的墓迁移多次。这件事让马利的父母很有触动。

2016年初,马利的父母瞒着女儿偷偷去红十字会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半年后才告诉马利。“我当时知道后挺心酸的,但是也理解他们”。父母百年之后的事情也全权交给了马利负责。马利说,她会完成父母的心愿,也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记者曾晗

12日,记者走进严明、严锋兄弟俩在武昌区崇福山巷42号的家,发现枣树、枇杷树、吊兰和山茶花等30多种植物让这栋三层楼房与众不同。鹅卵石小径、小型假山将小院装饰得层次错落,锦鲤和金鱼在鱼缸里畅快地游着,鸟叫声不绝于耳。作为武汉市首届环保家庭,严家已成为游客打卡武昌戈甲营社区的网红景点。

记者了解到,父亲严长汉是湖北省货运公司技术工人,平日里喜欢种植花草、养动物。受父亲影响,严明、严锋对种植物养动物兴趣浓厚,并将耐心细致、踏实诚恳作风延升到工作中,各自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热心助人的严明是邻居眼中的“红人”,谁家水管破裂、家里植物“生病”,总会来找他,他也发挥所长,义务为居民提供帮助。

从小受父辈影响花草种植、动物喂养有一套

儿时,严明一家居住在汉口前进一路附近,1995年才搬至武昌区戈甲营社区。1998年,兄弟俩共同拿出积蓄将平房翻新成三层楼房,与母亲余玉梅三代同堂住在一起。

严明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父亲单位后的小巷是他们的乐园,父亲带他们用砖头砌水池养鱼、去长江边打野草喂兔子,种植了很多植物,“每天玩得不知道多开心”。严明的伯父喜爱养鸟,每隔几个月就会自制鸟食,伯父先将鸡蛋、鱼肉、牛肉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好,全家人齐上阵帮着翻炒、烘干和晾晒,一忙就是一下午。

初中毕业后,严明成为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的浆纱师。2017年下岗后,不少江浙企业高薪来挖他,可他放心不下家人和家中的动物植物,婉言谢绝。现在他是武汉海桦物业公司的工程维修师。

在父亲、伯父的影响下,严明对花草种植、动物喂养很有研究,工作之余购买专业书籍学习。为提升技术水平,他常去不同地方“拜师学艺”。家里种的菊花根茎又瘦又长、叶片发黄,而紫阳湖公园的菊花根茎短又粗,叶片浓密花瓣大。为了弄清楚原因,严明多次帮紫阳湖公园的园艺师傅提水浇花,持续几个月后,园艺师被他的诚意打动,告诉他关键就在菊花嫁接上,还手把手教会他嫁接技巧。

记者看到,这栋三层楼房使用面积约200多平方米,而动物、植物几乎占了一半空间。院子里3个鱼缸养了不少锦鲤和金鱼,自制鸟笼里养了5只画眉鸟和两只八哥,还有一只美国短毛猫和喜乐蒂牧羊犬。三楼阳台上种满猕猴桃树、红心柚子树等,还有不少盆栽,楼顶搭建鸟笼喂养了近30只鸽子,称得上一个微型小乐园。

热心相助邻里家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咚咚咚……”几天前,邻居王伯伯端着一盆栀子花到严明家,“你看叶片上密密麻麻的绿虫是啥”,严明仔细端详一阵,拿着几种药水瓶配了一剂植物

药剂给王伯伯,叮嘱道“这是蚜虫病,每隔两三天记得喷一次”。戈甲营社区书记王丹介绍,热心肠的严明是远近皆知的园艺能手,谁家养植物遇到问题,总会第一个向他讨教。

“我家水管需要换,能麻烦来一趟吗?”“家里跳闸不知道什么原因”……邻居们遇到家电维修等方面小问题,都习惯来问严明,严明总是第一时间赶去修理,不厌其烦。

每到家里种的杏树、枣树、葡萄、苹果等结出果实,严明的母亲余玉梅都会首先挑选品质最好的水果,送给邻居们品尝。老人乐善好施、宽厚待人,从省客运中心退休后一直照顾一家七口的生活起居,任劳任怨。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到了一家人抢着洗碗干家务时间。“他们怕我累着,心疼我。”余玉梅说道。

“他们的爱好让家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春有杏花桃花,夏有荷花月季,秋有桂花,冬有腊梅。”严明的妻子刘莉在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内勤工作,她常打趣严明“玩物丧志”,虽然一年家中种植物养动物的开销高达七八千元,但她依然十分支持家人的这个爱好。

严明读大学的女儿严锦告诉记者,“别的小孩周末忙着补习,我却在父亲带领下逛花鸟市场,认识动植物。”严锦10岁时,向父亲要了一只中华草龟,刚开始特别喜欢,可玩了几天扔到一旁不管。平时温和的父亲当时训斥她说,爷爷常教育他,动物也是生命,养动物不能凭兴趣,养了就要对它们负责。后来,一家人将这只草龟养了十多年。

记者叶子兰 通讯员 刘金峰 况昕昀 杜云

小院里种着30多种植物果树,还养了鱼鸟猫犬

环保家庭有个网红“小游园”

好媳妇十余年如一日照顾聋哑中风公婆

冬夜里,每隔两小时为婆婆翻一次身

严明(右)和妻女与母亲在自家小院合影 严锦供图

马利(后排右一)一家人合影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