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黃雨行山青年遭雷擊奪命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8/07/03/a02-0703.pdf · 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香港文匯報記者蕭景源 地勢低易避雷金屬品速放下

黃雨行山 青年遭雷擊奪命疑眼鏡惹電兜頭劈 18歲事主升大學夢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劉友

光)新界馬鞍山麥理浩徑昨日中午發生雷

擊奪命意外,一群青年冒着雷暴及黃雨警

告下行山,其間一名戴眼鏡青年疑在平原

遭雷電擊中頭部重昏迷,同行友人報警,

傷者由直升機送院搶救不治。警方調查無

可疑,列作「送院後死亡」案處理。

近年本港雷擊意外事件2018年7月2日中午一行6名男女在馬鞍山郊野公園行山期間,途經彎曲山時遇惡劣天氣,其中一名18歲青年疑眼鏡金屬引致雷擊重傷昏迷,同行友人報警,傷者由直升機送東區醫院搶救不治。

2016年4月10日上午7名男女由西貢出發行山,其間天文台發出黃雨及雷暴警告,眾人行至牛耳石時突然行雷巨響,其中一名42歲男子疑遭雷擊中重傷昏迷,同行友人經搶救恢復知覺大難不死,送院治理。

2013年5月25日凌晨香港國際機場在黃雨及雷暴警告期間,相繼有三名20多歲港機員工冒着雷雨在露天飛機維修區工作時,疑因有雷電擊客機引致員工觸電受傷,清醒送院治理。

2013年5月22日凌晨香港國際機場在黃雨及雷暴警告期間,有三名港機員工冒着雷雨在露天飛機維修區工作時,疑因有雷電擊客機引致員工觸電受傷,清醒送院治理。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蕭景源

A2 文 匯 要 聞 ■責任編輯:楊洋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

20182018年年77月月33日日((星期二星期二))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

男事主盧高彥,18歲,英文名Ian,疑因眼鏡引雷電擊中頭部,前額發黑重傷昏迷,心

臟及呼吸脈搏停頓,由直升機送東區醫院經搶救,證實不治。事後盧的親友接報趕至醫院驚聞噩耗,傷心不已。

父母正外遊 聞訊急返港據悉,盧高彥為家中長子,性格孝順及活潑好動,喜歡行山、打棒球及踩單車等戶外活動,屬陽光青年,父親為水務署總工程師,家住跑馬地區,家境富裕。高彥生前於港島南島中學讀書,原定暑假後將會升讀大學,詎料昨日行山遭雷擊喪命,大學夢難圓。據親友稱,高彥的父母正在日本旅遊,昨接獲消息已即時買機票趕返香港。消息指,早前高彥相約朋友趁昨日香港回歸補

假,一同往西貢麥理浩徑行山消遣。根據資料,昨凌晨2時03分,天文台曾一度發出雷暴警告,但高彥與朋友未因天氣不穩而取消行程,如期早上集合出發到西貢,按計劃沿企嶺下、馬鞍山、大老山至基維爾營地,全長12.7公里。昨晨10時48分,天文台再度發出雷暴警告,預料有局部性狂風雷暴,至中午12時15分更發出黃色暴雨警告,天氣進一步惡化,惟高彥與朋友已經在途中,進退為艱。據悉,昨日中午,眾人冒着惡劣天氣沿馬鞍山

麥理浩徑前往大金鐘。根據天文台記錄,中午12時至12時59分,全港共發生1,029次雲對地閃電,並以馬鞍山所屬的新界東閃電次數達568次最多,天氣惡劣情况,可想而知。

躲雨遭劈 眼鏡燒焦爆裂事發昨午12時許,當時眾人行至彎曲山一處平原時,因天氣非常惡劣,不斷大雨滂沱及行雷閃電,眾人被迫留在原地暫避,其間突然傳出一聲震人心弦的打雷巨響後,友人驚魂甫定即見高彥倒臥地上全無反應,走近查看發現高彥昏迷不醒,前額發黑及眼鏡燒焦爆裂損毁,懷疑他被雷擊中,大驚報警。救護人員趕至調查,召來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傷者送往港島東區醫院搶救,惟證實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無可疑,死因有待進一步驗屍確定。據急症專科醫生表示,人體被雷電直接擊中可導致心臟即時停頓、窒息及中風等,造成身體多處器官受損,令傷者神志不清及昏迷。若有人行山遇上雷擊意外,同行人士應該先留意自身安全,再調查傷者情況,如果發現傷者已經無呼吸、脈搏及生命迹象,就要即時為傷者進行心外壓及人工呼吸急救。如果傷者只是昏迷,仍有生命迹象,便應將傷者的身體轉側作一個復原臥式的姿勢,以保持傷者呼吸道暢通,並盡快報警將傷者送院治理。根據天文台資料,受到西南季候風為廣東沿岸帶

來驟雨及颱風派比安集結在沖繩島以北影響,預料今日本港的驟雨增多及有幾陣狂風雷暴;展望明日仍然有幾陣驟雨,本周後期部分時間有陽光。

對於發生青年行山惡劣天氣遭雷擊死亡意外,有攀山專家提醒市

民出發行山前,應留意最新天氣情况,如途中遇上雷雨,應盡量放下身上金屬物品及盡快到地勢較低位置躲避雷電。攀山專家鍾建民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

示,行雷對於行山人士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市民出發前應查閱天文台資料,若發現即將有雷暴或暴雨警告,便應取消行程。如果行山人士途中遇上惡劣天氣,正確應對方法是盡快離開地勢高及空曠的地方,走往地勢較低的地方

躲避,並且盡量將身上及攜帶的金屬物品如行山杖、手提電話、手錶、頸鏈及鎖匙等擺放一旁,待天氣好轉後才取回,因雷暴下金屬物品越遠離自己會越安全。

盡量找有遮蓋地方鍾建民又指,今次事件中,死者的行山路

線是熱門路線,但在大金鐘或昂坪等較空曠的地域遇上行雷時的確較難躲避,但應該盡量尋找有遮蓋的地方,如果行山人士真的無處躲避,都應該要到樹下躲避,這做法雖然同樣會有遭雷電擊中危險,但亦較被雷電直

接擊中更好。根據天文台網頁資料,市民如遇上雷暴時應

採取預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電話或其他帶有插頭的電器,切勿站立於高地或接近導電的物體、樹木或桅杆。遠足及其他戶外活動人士,應隨身帶備收音機,不斷留意天文台發出的最新天氣消息。另外,切勿站立於山頂上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

體。樹木或桅杆容易被閃電擊中,應盡量遠離。閃電擊中物體後,電流會經地面傳開,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濕地面尤其危險,應該蹲着並盡量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香港文匯報記者蕭景源

地勢低易避雷 金屬品速放下�&

■昨日到馬鞍山行山的張先生指,行至半山時曾連續有十多聲雷響及不停閃電,持續數分鐘。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遭雷擊重傷昏迷青年遭雷擊重傷昏迷青年,,由直升機送院時隨行醫生需不斷進行心外壓搶救由直升機送院時隨行醫生需不斷進行心外壓搶救,,惜最終傷重不治惜最終傷重不治。。

■遭雷擊死亡的青年盧高彥。 fb圖片

■與事主同行友人在警車上落口供助查。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警方及消防員到場進行調查警方及消防員到場進行調查。。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攝

■■事發後事主事發後事主同行友人自行同行友人自行落山落山。。

香港文匯報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記者劉友光 攝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表示,在資助房屋售價與市價脫鈎等新房策下,相信市民對資助性房屋的需求會更殷切,公營房屋與私營比例調為七三比例亦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有土地,而她個人認為,要長遠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要靠填海。昨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表示,填海不只是為了住屋,也是為了整個香港發展,如果落實填海,估計範圍會較沙田新市鎮更大。政府最近出台的新房策,很大程度減少了基層市民對收入永遠追不上樓價的焦慮與無望,是特區政府修訂房屋政策的一大進步。為讓新房策更快、更多惠及市民,特首林鄭對增加土地供應提出個人看法,是有擔當的表現,與土地專責小組正進行的土地大討論毫不矛盾,社會各界仍可對土地供應發表各種看法,繼續去開闊思路凝聚共識;但毫無疑問,維港以外加快填海,是增加土地供應的重要選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公佈將資助房屋售價與市價脫鈎等6項房屋政策。新房策最大的好處,是資助房屋出售價錢只與收入水平、承擔能力掛鈎,這極大地減少了市民對收入追不上樓價的焦慮和絕望,令更多香港市民對自置資助性房屋有了盼望。政府為加快市民受惠新房策步伐,已將9幅私樓土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但相對於市民對資助性房屋的龐大需求,仍是杯水車薪。政府手中沒有足夠土地去建屋,房策再好廣大市民也難受益,土地供應短缺現已成為制約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最大阻礙。

填海過往是香港開發土地的主要途徑,沒有填海,就沒有今日的香港。過去香港填海土地面積總計約達

7000公頃,佔已發展土地面積的26%,容納了香港27%的人口,提供了70%的寫字樓。中環、銅鑼灣、金鐘、啟德等中心區,迪士尼樂園及新機場,以及沙田、將軍澳、東涌等6個新市鎮皆為填海而來。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地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多達22%的國土也是通過填海而成。

香港過往經驗和新加坡等地發展經驗皆表明,填海是既快又便宜地獲得大量土地供應的好辦法。以現時三跑工程為例,650公頃土地只需500多億元成本,2023 年便有地可用。本港由 1985 年至 2000 年期間,填海造地面積為3000公頃,但本港近年填海工作舉步維艱,在2001年至2015年期間,填海造地只有690公頃。政府早在2011年已提出填海方案,並挑選了5個填海地點及在大嶼山與港島之間發展人工島,但在申請立法會撥款時遭受打擊,2014年政府被迫撤回所有填海相關的撥款申請。

為協助港人置業安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公佈6大房策後,又表示10月施政報告會重點交代土地供應方案,並明確表示,增加土地供應要靠填海,若社會有共識,以往被擱置的填海造地計劃可以即刻「拿上枱」。此前團結香港基金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就填海所做民調顯示,45.3%的市民贊成,反對的比例是33.9%,顯示本港多數人認為填海是獲得大量土地供應的非常重要的選項。目前政府新房策已燃起眾多中下收入市民自置資助性房屋的盼望,為香港的未來,維港以外填海是香港解決房屋問題、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應凝聚共識、加快推進。

凝聚社會共識加快拓地 助更多市民受惠新房策由上周三起,九巴接連發生多宗有兇徒在

座位倒插鋼針事件,至昨日又發生九巴座椅被鎅爛的刑毀事件,令人高度關注巴士公共安全問題。巴士是市民出入常用交通工具,很多市民幾乎每日都要乘搭,兇徒連日惡行對公眾造成巨大的心理威脅。這不是一般的惡作劇,而是對法治和執法機構權威的挑戰,是對公眾安全感的挑戰。警方必須全力緝兇、盡快破案,將兇徒繩之以法,還市民一個安心。

從上月27日起,九巴4日內發生5宗「椅裡種針」事件,又在2日內發生3宗「鎅椅」事件。雖然未知是一人還是多人所為,但連串惡意舉動明顯不是個別行為,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發現鋼針的座位多在上層靠車尾位置,因為離上層車廂的閉路電視較遠,較難被睇到,而發現的鋼針都是鋒利並且針尖向上倒插座位上。由此觀之,兇徒犯案前了解過巴士閉路電視的位置,評估過犯案風險,此種行為不是惡作劇那麼簡單,而是明顯的蓄意傷害乘客行為。

雖然目前兩名受傷的女乘客只是受輕傷,但事件已經對乘客帶來心理陰影甚至恐懼。正常情況下,乘客上車時一般不會仔細檢查座位,對「椅裡種針」根本防不勝防;公眾更擔心的是,如若鋼針上帶有傳染病毒或有毒物質,則後果可以非常嚴重。所以連日來

廣大市民都已提高警覺,尤其是家中有小朋友或長者的,更格外留神。

巴士安全事關廣大市民的切身安全,警方必須盡最大努力緝兇,務求盡快破案。資料顯示,早在今年2月,曾有乘客報稱在九巴座位上發現有針,若是同一人所為,顯示兇徒不是一時衝動、臨時起意,而是一段時間內多次犯案,哪怕近日事件被傳媒廣泛報道後,仍然未肯收手。兇徒這種心態是明顯地挑戰警權,一日不被警方緝拿歸案,他都會覺得警察拿他沒辦法而繼續行動,也難保不會有其他人有樣學樣。因此,警方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在警方抓獲兇手之前,九巴作為營運者,有責任加強安全檢查,確保乘客安全。現時巴士車長一般不會在總站開車前檢查座位,甚至收車後打掃衛生也未必會逐個位置檢查,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巴士公司應該臨時加添指引,合理增加安全檢查的措施和次數,直至警方破案為止。

香港被公認為安全城市,港人引以自豪。這個成果的取得,有賴廣大市民遵紀守法和警方嚴正執法,不容極少數害群之馬蓄意破壞。任何惡意傷害市民、挑戰法治的兇徒都是社會公敵。當前,警察需要盡最大努力,巴士公司需要全力配合,而廣大市民也應多一個心眼留意可疑乘客,合力將兇徒繩之以法。

盡快將巴士「種針」兇徒繩之以法

社評

WENWEIEDITORIAL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