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感情受挫 她坐在28楼顶层边缘…… 借递伞之际 救援人员拉回轻生女子€¦ · 在调解方面的业务水平,老钱将4位徒弟 分成2组,一组安排在上半月,另一组安排

热点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郭庚新 校对:洪泓04

■首席记者 周颖 通讯员 萧公宣

本报讯 近日,在城区一幢大厦28层顶楼的边缘,一名情绪激动的女子哭着对想靠近自己的人大喊:“你们别过来!”

辖区宁围派出所接到指令后,值班领导副所长叶金兴、民警夏成红带领辅警火速赶赴现场,同时联系指挥中心,请求消防增援。随后,增援的消防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只见一女子坐在大厦28楼顶层边缘,情绪极其激动。

关键时刻,必须有一个心理过硬的“谈判专家”挺身而出,叶金兴出马了。经了解,女子小娜(化名),39岁,湖南人。离异后,她在萧山结识了在这幢大厦工作的男友彭某(化姓)。

最近,小娜得知男友结识了别的女人,两人发生了多次激烈争吵,最终男友选择离开。见无法让男友回心转意,小娜产生了轻生念头。

在与救援人员交谈中,小娜放出“狠话”:如果一会儿见不到男友彭某,就马上

跳下去。为了稳定小娜的情绪,民警马上与彭

某取得联系,希望他一起来劝说小娜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然而,不管民警怎么做工作,彭某始终不肯露面。

这让救援陷入了“僵局”,而面对几乎失控的小娜,民警选择用“善意的谎言”先控制局面,告诉她在外地出差的彭某已在赶过来的路上,但一时半会儿到不了,苦口婆心地劝说她赶紧下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小娜依旧不

为所动。此时,天空突然下起雷阵雨,风雨交加。民警和消防队员始终在小娜旁边淋着雨进行劝说,湿透的制服黏在身上,而本身已经体力不支的小娜再被大雨一淋,整个人都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十分危险。

民警和消防队员想过去帮忙,可是稍微一靠近,小娜就大声喊叫“不要过来”,同时做出往外挪动的动作。形势危急,民警急中生智,对小娜说:“现在雨这么大,我们给你把雨伞吧,这样也能安心地等你

男朋友过来。”说话间,叶金兴和消防队员互相使了

个眼色,拿着雨伞接近小娜,在对方一愣神的刹那,一把抓住她的手臂,将她整个人拽了回来。

随后,民警将小娜带回派出所,同时与她的家属取得联系。经过进一步开导,小娜的情绪逐渐平稳。

目前,小娜已由家属带回照顾,临行前其家属对派出所民警的全力救助表示衷心感谢。

文/摄 通讯员 王啸虎 记者 童志辉

本报讯 党湾镇“钱关林调解工作室”是全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工作室主人钱关林被誉为“沙地老娘舅”,去年6月2日,他收下了4名徒弟。一年多来,老钱悉心传授,“老娘舅”带“小娘舅”,师徒携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起,涉案赔偿及补偿金额15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师傅坚守人民调解工作几十年,我们既学到了奉献精神,也有调解工作的程序、经验、方法和技巧。”党湾镇德北村党总支委员胡建国谈到师傅,感激和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师傅每个月都会召集大家开学习会,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实战能力。

老钱的另外3名徒弟分别是曙光村的洪军炎、梅东村的钱建锋、庆丰村的陆建庆。他们都是村干部,在村里分管人民调解、民政、治安等工作。为了尽快提高他们在调解方面的业务水平,老钱将4位徒弟

分成2组,一组安排在上半月,另一组安排在下半月,跟他一起调解全镇的矛盾纠纷。跟了一段时间后,老钱放手让徒弟当主角主持调解,自己在旁做参谋,徒弟有不到位的地方点拨一下,碰到疑难问题大家商量解决。通过发挥传、帮、带的作风,使徒弟们的进步很快,一般纠纷都能独当一面予以化解。

“师傅教导我们,做调解工作首先要公平公正,善于‘劈硬板’!”胡建国回忆道,党湾初中两名男生在追逐打闹中,其中一人跌倒磕掉一颗牙齿,家长对学校和另一名学生家长提出了赔偿要求。磕掉牙齿的学生家长跟胡建国是老同学,但他公正调解,最终使涉事三方都心服口服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

平时,老钱的几位徒弟在自己所在村积极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特别是今年剿灭劣Ⅴ类水活动开展后,加大了沿河拆违力度,但个别村民不配合,胡建国上

门做工作,几位村民反映有一段排水沟没接通,影响了生产和生活。胡建国向村里汇报后,马上组织人员施工,村民们见问题得到解决,主动拆除了所有违建200余平方米。胡建国还曾出资1200元,帮扶4户困难家庭。

“4位徒弟各有所长,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并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钱关林对徒弟们的表现很满意,目前正考虑吸收第二批徒弟,壮大

“小娘舅”队伍,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记者 杨圆圆

古今相融。笔风遒劲古朴,这幅丹青挂的位置很妙:迈过门槛,外面是光绪二十一年建成的魏氏宗祠,一个高大疏阔,青瓦层叠,梁柱漆红,方正肃穆的四合院;门内,现代感的文化橱窗泛着荧光灯管的冷光,跑马灯文化、宗谱文化、红石雕刻……

丹青妙笔汇聚

这里是魏长青和他的“老伙伴”们平时的大本营——位于河上镇联发村的崇礼书画院。魏氏宗祠主堂为崇礼堂,红底镶金边的牌匾高高挂起,侧边小字记着:光绪二十一年建,书画院的取名也由此而来。

正午时分,祠堂寥寥无人,但空旷舒朗的四合院却显出几分拥挤的热闹。梁柱漆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崇礼堂高堂之下整整齐齐排列着几行小书桌,书声琅琅似乎就在耳边。

就在不久前,魏长青站在这里为来自全村的小学生手把手教授书法、绘画。崇礼书画院,由魏长青和老友在2013年共同发起成立,魏长青自己担任书画院秘书长。院中吸纳热爱书画篆刻的老党员、老师、普通爱好者若干,将该处作为传统文化汇集的一角,村中喜爱书法、绘画、篆刻的老人平时就在院中交流、切磋。

魏长青虽已年过七旬,却耳清目明,精神矍铄。当过老师,当过兵,也当过卫生院的检疫员,传奇波折的一生,不变的是一颗永远年轻的“文艺心”。从小就痴爱书画,在部队文工团待过几年,他更是练出了数种乐器,样样皆通的本事。

退休后,魏长青不辞辛苦,先是为村里编词谱曲,创作了一首《联发是我家》的村歌:“大溪门前流,公路穿村过,樟树招手迎远客。老人爱唱戏,姑娘把歌唱,琴棋书画马灯舞,人间胜天堂……”

继联合村中热爱书画篆刻艺术的老人,发起建立了崇礼书画院后,魏长青又计划充分发扬村中传统音乐、戏曲艺术,将区级非遗项目“魏塔马灯”艺术流传下去。

“我们当地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这些都需要挖掘和保护。”对于这位老党员来说,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火苗是他晚年继续发挥余热、为之贡献和奋斗的事。

文化薪火相传

崇礼书画院不仅仅是个切磋、交流文化的地方,这一点村里、镇上都知道。每年逢年过节,书画院在各村组织免费送对联,不定时开展赠送普及廉政文化、优秀村风家训的文化标语活动,慰问军属、烈士家属,与楼塔岩山书院开展交流活动等。

为中小学生义务开展暑假培训,至今已经举办了3年。今年暑假,书画院更是在全镇设了5个点,书法、绘画、篆刻,书画院里平均年龄69岁的老人们轮流在镇上各处为10岁到15岁的中小学生授课,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暑假培训受到了全镇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欢迎,授课时长为3周,报名人数200余人,参加课程人次超千人。夏日顶着40℃的高温,老人们带着备好的授课工具,欢欢喜喜地骑车来回奔波,往往早上7点半就要赶到授课地点,与其说辛苦,更多的是喜悦。

68岁的张永芳担任绘画老师,为了教孩子们画西瓜,课前自己揣了几个西瓜带过来,画完和孩子们分食,颇有名士之风,赢得孩子们欢迎。正是这个张老师,因自己不会骑车,培训期间每天让老伴儿接送,被一群老友好意嘲笑。67岁的雕刻老师朱良,每天揣着一大袋石头和刻刀来上课,从无半句怨语。

宗祠里面是讲堂,传统文化经由魏长青这样的守护人,正在从老辈逐渐传递到小辈手中。这也是河上“红色召唤·初心回归”党建工程的一部分,以党建带传统文化回归。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古朴古风存。”魏氏宗祠隔间的书画室墙上挂着的丹青笔迹,如同文化脉络,苍劲有力又绵延不绝,这是魏氏的文化血脉,也是中华亘古传今的文化血脉。

近日,我区河道出现大量福寿螺产卵,这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萧山渔政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切勿食用。

记者 丁毅 摄

感情受挫 她坐在28楼顶层边缘……

借递伞之际 救援人员拉回轻生女子

河道出现福寿螺

党湾“老娘舅”“小娘舅”携手化纠纷解民忧

师徒交流调解工作经验

河上七旬老党员 发挥余热传承文化

魏长青:护好传统文化的火种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