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抱团互助,变老的路上不孤单 - wxrb.comszb.wxrb.com/pc/attachment/201911/22/434351e9-8096-4f4c-886f-4… · 得,分享集报乐趣。 活动现场,陆巧良特意带来30多份塑

基层经验

周刊老年生活 ·11·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编辑 王菁 视觉 湛肹 组版 吴婷

夕阳红老年大学手风琴班在长广溪湿地公园上公开课。(亦正 摄)

11月15日,宜兴市宜城街道老干部支部开展了助残帮困捐资活动。他们对大同社区持有残疾人证及一户多残、病残交加、重度残疾、零就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挂钩结对,推出了“百名党员助残行动”。大家踊跃捐款,有的一百元,有的两百元,有些在外地的老党员特意打电话找人垫付代捐,捐资总额达到一万余元。捐款结束后,老党员们与残疾人家庭面对面交流,将温暖、爱心送到家,将捐款、物资送到手,并鼓励他们用好的心态增强生存发展信心。

(吴国春)

宜城老干部

捐资帮困助残

11月17日,江阴市集报协会举行集报沙龙活动。来自城区、青阳、顾山、山观等地的中老年报友以报为媒,交流集报心得,分享集报乐趣。

活动现场,陆巧良特意带来30多份塑封好的老报纸,供大家观赏、交流。虽然有些报纸已经发黄,但弥足珍贵,尤其是几张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报友们争相传阅发出啧啧赞叹。孙祖高向报友们赠发了他认真收集、誊写的《健康座右铭》《益寿三字经》等保健养生资料。薛生龙则向大家介绍了他收藏报纸几十年自办家庭图书馆、被江阴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的事,与报友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谈荣春)

老同志分享集报乐趣

11月15日,由旺庄街道长江社区主办,市老年书画协会崇安分会等承办的长江社区老年大学钢笔画班开班授课。开班通知一发出,就吸引了几十名学员报名上课。崇安古今书画院徐尚徳老师承担了钢笔画班教育任务,他认真编写了学习教材并装订成册分发到学员手中,每周一次为社区中老年学员授课。 (平建华)

长江社区老年大学开班

11月19日,无锡市夕阳红之家的70多位老人来到滨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奉上一场他们排练已久的文艺节目,演出之余还陪老人聊天解闷。夕阳红之家是我市唯一以单身空巢老人为主体的老年社会组织,一个原本最需要爱和关怀的群体因为抱团互助,重新逬发了生命力,在彼此传递关爱的同时,把正能量传向社会。

无锡市财政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传、与兄弟单位工作交流、建立老青两代人互动机制等方法丰富老年人生活。

上半年,党支部组织了30多位党员干部参观了“新四军第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聆听当年无锡军民团结抗战的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进一步树立使命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11月8日,党支部特邀90高龄的离休老党员曹有才作报告。曹老16岁入伍、18岁入党,曾参加孟良崮战斗、淮海战役、南下渡江作战和解放无锡的战斗。他多次负伤、屡获军功章。曹老的现身说法,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课。

日前,建设银行无锡分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慕名前来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双方交流开展了主题教育、老年活动室环境布置、老青两代人融合互动、试办微型老年大学、老年体育健身养生、文化养老等方面的经验体会,对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生活,适时把思想理论学习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在寓教于乐之中提高了老有所学的效果,受到了老同志的欢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提高。

(黎人康)

市财政局离退休支部

活动丰富

11月13日,无锡市军休中心、惠峰军休所、惠龙军休所“戎辉真情关爱团”成员,联合共建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少数民族班学生共赴陆军驻锡某部队参访学习,开展关爱主题教育活动。

当天,军休老干部与全体师生观看战士军体拳、爬绳等战术演练,参观部队荣誉室、战士寝室,近距离接触部队生活。维吾尔族学生预备党员祖丽阿亚提说,正是因为这些中国军人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钢铁一般的信念和意志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党员学习。“戎辉真情关爱团”的主题教育活动给少数民族班学生学习军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增添了动力。

(悦之)

军休中心举办

关爱主题教育活动

近年来,全市各老年大学注重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户外公开课就是其中一种。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来到公共场所公开教学。户外公开课既为学员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向社会传递了老年人老有所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家在园林中、在乡野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王菁)

“互助养老是养老方式的新探索。”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韵辉介绍,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老夫妻俩的纯老年家庭即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江苏省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家庭总户数的55%。加上丧偶等因素的单身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据我国人口第六次普查资料显示,我国1人户的比例已达到13.66%,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个客观现实促使空巢老人、单身独居老人改变原有的养老观念,走出家庭养老的固

有模式,寻找符合实际的养老方式。夕阳红之家、老伙伴客厅以及山北街道开展的“金乡邻”项目等都是很好的互助养老实践,老人不仅关心自己,还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

但互助养老的方式也面临着挑战。老人希望在互助抱团养老中产生联系、感情能有所保障从而维系得更牢

固更长久;希望对老年志愿者自愿承接服务项目采用服务时间储蓄的方法,存入“时间银行”以备将来之需;希望在为高龄、患病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时,一旦发生意外有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来区分责任风险……

老人们的这些愿望在不久后的将来有望变成现实。互助养老这一养老

形式已得到国家民政部的关注,近日,《民政部“关于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的建议”的答复》中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探索建立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民政部将联合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健全互助养老领域的政策措施,推广“时间银行”等为老服务模式,引导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王菁)

互助养老有挑战也有探索

近日,塔影苑小区陈老伯家楼前的广场上歌声阵阵,这是他组织的“老伙伴客厅”在排练节目,十多位老人尽情投入。他们已习惯经常一起排练、参与社区公益演出,既充实了生活也收获了快乐。林阿姨告诉记者,她所在的“老伙伴客厅”是一个“健身厅”,每天吃过晚饭大家就会相约

跳健身操,原来只有四五个人,现在越来越多隔了几幢楼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梁溪区老伙伴客厅是针对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公益服务项目。2010年

始于上马墩街道,街道把爱好相同、住所相近的老年人组成互助小组,并在其中一位老年人家里设立活动“根据地”,进行书法、绘画、唱歌、编织等活

动。一方面愉悦了身心,另一方面大家能互相照应,社工和义工也会开展相应的服务和帮助。这种方式推出后受到老人的欢迎并在全区推广,几年来全区共有老伙伴客厅80多家,8000多老人在“厅长”的带领下,告别了“开门一把锁,关门一盏灯”的孤寂。

老伙伴客厅成了老年乐园

2001年,已痛失爱人13年的小学教师周玲凤,为了让和她有相同遭遇的老人走出孤独、恐惧、无助的境地,走到一起抱团取暖互助养老,自发成立了一个以单身空巢老人为主体的老年社会组织

“夕阳红之家”。18年来,夕阳红之家已发展成为一个有300多位单身空巢老人的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让我走出了抑郁,重新找到了快乐。”75岁的陈阿姨说。2008年老伴去世后,她一下失去了精神支柱,

整天郁郁寡欢,后经人介绍加入了夕阳红之家,和大家一起郊游、聊天,还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慢慢地走出阴影焕发了活力。周玲凤介绍,他们按地区把会员分成七个片组,每周都开展养生讲座、才艺展示、观光郊游等活动,还经常到养老院开展“老人懂老人”和老人聊天谈心活动,全年各项活动参与人数达4800人

次。他们还组织了歌咏、舞蹈、戏曲、书法等七个文艺团队,全年参加公益演出3300多人次。

“加入这个群体,我学会了自助,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杨阿姨2010年参加了夕阳红之家的互助组,与两位高龄体弱的老人结对,定期上门陪他们说话解闷,接送他们外出参加各项

活动。夕阳红之家的成员80%是单身老人,20%是空巢老人。平均年龄75岁,最大的有91岁。因此他们建立了年轻老人上门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体弱老人的结对互助制度,有的负责上门接送单身高龄老人外出参加活动,有的负责谈天心理关怀,引导乐观心情。他们还设立了一个24小时的电话值班制度,一旦发现单身、高龄、多病、独居老人发生紧急情况,就第一时间与其亲属联系。

单身空巢老人有了温暖大家庭

彼此传递关爱 引导自我服务

抱团互助,变老的路上不孤单

户外教学 展示风采

梁溪区老年大学南长分校中华华服初级班学员50余人,身着旗袍手持团扇在李湉湉老师带领下来到渤公岛学习走秀。(陈晓红 摄)

无锡市老年大学摄影沙龙浙江指南村采风,拍摄古井。(佚名 摄)

夕阳红老年大学山水花鸟班在寄畅园写生。(亦正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