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文化 092020.6.24�星期三主编:黄斌 版式:金正平 责校:桂红星

6 月 20 日,宜昌市图书馆恢复开馆,上午预约的 200 名市民有序排队扫码进入馆内。 据悉,该馆实行微信公众号预约入馆制度,并安排工作人员在非开放时间对各服务点及阅览室进行集中消杀,确保场馆内公共卫生安全有序。 (视界网 黄余洋 摄)

6 月 23 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的方式线上“云开讲”,来自全国各媒体的 14 名记者在线直播,深情讲述他们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亲历故事和亲身感受。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分享了自己在绿皮“慢火车”上采访的动人故事。 时速不超过 60 公里的绿皮火车,带着无数村民走出大山,运出去的是货物,带回来的是脱贫的希望。

“没有这列车, 我们要穷一辈子。 ”70 岁果农的一席话,让张兴莎感慨万千。 她说,绿皮火车传递的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它深刻照见了国家的温情。在快时代想做一名好记者,也要像“慢火车”一样,等一等、沉下去。

如何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华社记者武笛和工作团队在肯尼亚跑遍了“一带一路” 沿线 79座桥梁、33 个车站、480 公里铁路,数出 5844 根电线杆,记录中肯建设者携手追梦的过程。他们把镜头对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和合作项目,用影像记录“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故事,见证无数人的命运如何被“一带一路”改变。

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台记者侯平讲述了当地农民老张一家人与一面旗的故事。 8年里,2900多个清晨, 每当老张的儿子———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擎旗手张自轩将国旗升起时, 老张也会同时在自家院里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几年跟踪采访,侯平被张家人深深触动,觉得自己心中也飘起了一面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则讲述了团队 3 年时间长期聚焦“悬空老人”的故事。

“悬空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里,由于腿脚不便或体弱多病,只能常年待在屋子里,很少下楼。她和同事跑遍 53 个小区,爬了 82 栋楼,采访了 132位老人,把他们的苦恼和诉求告知社会公众,也推动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满溢真情的故事、真诚分享的讲述,打动了大家的心。 评论区内,收看直播的观众留言不断———

“记者用双脚、双眼带我们走到、看到感人的地方和故事,他们带我们领略到了祖国的强大。 ”

“记者们采访的是最真实的新闻, 展示的是最朴实的情感。 ”

“用百姓视角,讲百姓故事,用良心和责任担负起社会正义。 记者,是构筑政府与百姓间桥梁的基石。 ”

……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故事背后,无数新闻人在坚

守着关注民生、记录真实的初心和使命。

心中常怀民众笔下记录真实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侧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雅青实习生向静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龙华、王玲)6 月 23 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启动仪式在中国北京、武汉、阿联酋阿布扎比三地,以视频会议方式同步举行,阿联酋卫生部长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颁发了临床试验批准文件。

仪式上, 中阿双方现场签署了相关临床合作协议, 标志着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正式启动。 这是中国原创的疫苗首次在国际上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是中国新冠疫苗在海外开展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开启了新冠疫苗国际合作新篇章。

据介绍,4月 12日,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 4月 27日,中国生物北京

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也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 两个疫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共入组 2240人。 6月 16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性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 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 100%。

在推进疫苗研发的同时,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以战时速度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建设。4 月 15 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全国首个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 投入使用后新冠疫苗产能将达到年产 1.2 亿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建成后年产能可达 1 亿剂。

疫苗安全吗?记者获悉,国药集团所属四级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内的 180名志愿者带头接种了新冠灭活疫苗,志愿者人体预测试表明,受试者抗体已完全达到抵抗新冠病毒水平,保护率 100%;近期又有 1000余名国药集团干部员工自愿接种,也都显示疫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远低于已上市的各类疫苗。

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为何要去国外做?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段凯介绍, 临床研究通常分为三期。Ⅰ期主要评价安全性。Ⅱ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 Ⅲ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鉴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具备Ⅲ期临床试验条件,新冠疫苗如果要做临床研究,要到国外疫情比较高发的地方去做。 安全性评

价贯穿整个临床研究全过程。 如果Ⅲ期临床试验成功,说明这些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能保护接种人群免于新冠病毒感染。

“今天的启动会,意味着我们离彻底‘摘口罩’的日子更近了一步。”段凯介绍,预计疫苗最快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我们正在力争疫苗早日完成临床研究,早日投入使用,造福全球。

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下一步,中国生物将按照临床研究方案,做好阿联酋国际临床(Ⅲ期)试验各项工作。 同步加快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临床合作。 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沟通,落实世卫组织团结计划,准备新冠疫苗紧急预认证,确保疫苗完成临床试验,争取尽快在国内外上市,保证疫苗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

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启动国际临床三期试验预计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湖北日报讯(记者别鸣、通讯员田松)6 月 21 日,5 部廉政题材小戏正在武汉紧锣密鼓连排,这 5 部戏均是湖北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种类,分别是京剧《特别考试》、汉剧《铁面温情》、楚剧《审牛》、荆州花鼓戏《昨日重来》和黄梅戏《天网》。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我省各院团在做好线上演出的同时,结合抗疫实际,错时排练,不误工时,扎实开展新创及传统剧目排练,为出戏出人夯实基础。

5部廉政题材小戏,计划 6月底立上舞台。 其中,黄梅戏《天网》与汉剧《铁面温情》,根据湖北省廉政惩治案例真实素材改编。《天网》通过一对母子间心灵深处的对话反映从严治党主题,由国家一级编剧彭杨执笔,国家一级演员段秋萍、优秀青年演员林杨、吴进良主演。《铁面温情》讲述正风反腐的当代故事,由国家一级编剧宋西庭执笔,国家一级演员蔡燕、朱敏、邓伟主演。 两部戏均特邀湖南省著名戏曲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何艺光执导。

除上述廉政题材小戏外,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演艺集团联合创作的歌剧《天使日记》,省京剧院的《连心带》,省歌剧舞剧院的交响乐《荆楚安怀》《2020》,省戏曲艺术剧院的黄梅戏《舞衣裳》,省艺术研究院的话剧《方舱医院》,武汉市创作的话剧《最美逆行者》、楚剧《我要为你点个赞》、交响曲《浴火重生》,黄石市抗疫主题舞台情景剧《只因为爱你》,襄阳市豫剧《鹿门山下的女人》,荆州市汉剧《漆艺之光》等一批艺术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并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其中,话剧《最美逆行者》已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完成首演。

民族歌剧《天使日记》塑造了以方医生、兰之念、黄鹤等为代表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形象,再现他们待病人如亲人,把医院当战场,积极乐观战疫情,勇当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礼赞人间大爱和抗疫精神。该剧主创团队包括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作曲孟卫东等,编剧先后八易其稿,目前剧本已定稿,正在进行音乐创作,计划 8 月底前完成音乐创作,9 月至 11 月排练,11 月底前立上舞台。

原创红色现代京剧《连心带》,根据发生在湘鄂赣边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用当年红军的身份标识———牺牲带贯穿全剧。一位采药为生的母亲,五个子女都参加红军光荣牺牲,留下了五条牺牲带。万晓慧、王小蝉、江峰等领衔主演。该剧已进行内部彩排,目前正在进行剧本修改,拟于 8 月立上舞台。

我省一批新创剧目渐次立上舞台

宜昌市图书馆恢复开馆

畅畅通通惠惠企企路路 搭搭建建服服务务桥桥

渤渤海海银银行行武武汉汉分分行行助助力力小小微微企企业业爬爬坡坡过过坎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金融支持是

重要一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持续有效地

解决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路上所面临的金融服务

需求,就要不断地“善其事”“利其器”。今年以来,渤海银行武汉分行重点围绕缓解疫

情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迅速实施了一系列小微企业信贷专属优惠政策,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努力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经济循环的末梢,若想充分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增强企业抵御疫情影响的能力,尤其需要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将银行的金融服务主动送达到小微企业面前,才能让好的政策既“看得见”也“摸得着”。

随着全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有序推进,渤海银行总行与武汉分行积极响应党中央“搭把手、拉一把”的号召,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贷款工作, 将其作为履行政治责任、 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渤海银行总行努力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惠利率加大对湖北的金融信贷供给, 为支持湖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配置了专项信贷计划和风险资产额度; 在内外部资金计价上对湖北给予了政策倾斜,下调相关贷款内部资金定价。

渤海银行武汉分行积极对接总行部署要求,坚持以支持湖北和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党委班子靠前指挥,在全行范围内广泛动员,统一思想,形成了全行重视、全行参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浓厚氛围, 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减免相关费用,竭尽所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据悉,今年 5 月,渤海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了发放纾困资金贷款意向书,约定为武汉市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优惠贷款 2 亿元以上, 利率不超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 50 个基点;同时,开辟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明确专岗、专人,简化业务流程、加快审批

速度、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同时,借助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作为服

务中小微企业支持复工复产的重要平台,渤海银行武汉分行第一时间成立了“汉融通”平台对接服务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行长任组长,指定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为牵头责任部门,各经

营机构、业务团队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明确规定了各单位的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通过丰富贷款品种,扩大业务权限,加快受理审批,提高办贷效率,目前该行全部经营机构均已登录“汉融通”平台与中小微企业主动对接,并为平台内企业发放贷款共计 8906 万元。

善其事 精准施策力促资金直达实体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全省正值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作为湖北金融行业的生力军,渤海银行武汉分行抢抓机遇、快速行动,以滚石上山的拼劲、狠劲、韧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创新开发多个金融产品,力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爬坡过坎。

武汉某从事汽车贸易的小微企业主在着手准备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困难。 在了解情况后,渤海银行武汉分行主动帮助其寻求贷款解决办法,由于该客户使用渤海银行“渤税贷”产品近三年,纳税和信用记录始终保持良好,于是在总行的支持下,渤海银行武汉分行第一时间将其“渤税贷”额度由原来的 50万元调高到 80万元, 并以下调 0.5个百分点的优

惠利率,通过线上“绿色通道”迅速为其发放贷款 80万元。渤海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渤税贷”是渤海银行

发挥“银税互动”作用,针对正常纳税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推出的一款以借款人纳税信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线上申请、自动审批、自主支用方式发放的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产品,具有流程简化、银行自主审批、办理快捷、快速放款、贷款额度高等特点。 在支持湖北和武汉抗击疫情、重振经济的过程中,渤海银行进一步提高“渤税贷”额度、优化线上服务流程,让广大小微企业主足不出户便能获得需要的贷款资金,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复工复产的重要利器。

除此之外,为助力疫情防控,减轻小微企业融资压力,该行还陆续推出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房抵快贷等普惠金融产品,致力于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量,当好企业“店小二”,做好小微“贴

心人”。“让小微企业感受到咱们银行服务的融融暖意, 是我们一

直努力的目标。 ”渤海银行武汉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坚定地说。

据了解, 今年是渤海银行武汉分行扎根荆楚的第六个年头,在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中,该行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经营转型,加快小微业务推进力度,在各机构设立了小微业务专员,分行成立了小微直营团队,加大小微贷款业务拓展。 2019 年,该行通过对专业市场、商圈、专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搭建合作平台,丰富小微业务产品类别,拓宽小微业务渠道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增速达到了 58%,为湖北地方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民生福祉贡献了积极的渤海力量。

利其器 创新产品当好企业“店小二”

为加快小微业务推进力度, 持续优化服务体系,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渤海银行武汉分行从多层次、多维度的激励措施入手, 全方位激发内生动力。

在今年的绩效考核中, 进一步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指标的权重, 并加大了奖励和惩罚力度。 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通报纾困资金贷款投放和储备工作进展, 每周由行长和分管行长听取纾困资金贷款工作汇报并予以督导。 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为纾困资金贷款工作设专岗工作人员,分 AB 角,确保实时处理小微企业融资申请; 各经营机构和业务团队指定专人负责纾困资金贷款的营销对接。

为进一步畅通银企交流, 提升服务品质,渤海银行武汉分行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组织开展了多次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专题培训, 详细讲解相关业务操作流程、 客户营销规范与要求等。 同时,按平台客户所在区域划分客户群,由经营机构、业务团队集中受理平台客户贷款业务, 并指派营销专员逐户对接进行营销服务,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抓紧推进自 2019 年底便积极筹备的“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和进度表,全行范围开展动员大会,按照基本户名单开展调研工作,并及时收集响应疫情平稳后新发生的融资需求,主动搭建服务桥,畅通惠企路。

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减免相关费用,努力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该行对省内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现行基础上普遍下调 0.5个百分点,并根据每笔贷款的具体情况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优惠,主动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的 1110万元贷款给予了降低贷款利率优惠。 对小微企业多次循环使用的流动资金贷款,采取最高额担保方式,避免企业重复评估、抵押,压降相关费用。 对受疫情影响暂遇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原则,采取期限调整、无还本续贷、再融资等多项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拿出精气神”做普惠,全面决胜关键之年。 下一步,渤海银行武汉分行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主动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对接,建立全员向一线下沉、力量汇聚一线的新模式,为实体经济谋发展、为小微企业添动力,作“有温度”的“店小二”,坚定地和小微企业站在一起,为实体经济向前发展注入强大的“渤海力量”。

促其成

激发内力强化服务有担当

湖北省中小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计划 ①“融动”湖北

Recommended